广东省东莞市新华中八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人教版.doc_第1页
广东省东莞市新华中八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人教版.doc_第2页
广东省东莞市新华中八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人教版.doc_第3页
广东省东莞市新华中八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人教版.doc_第4页
广东省东莞市新华中八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广东省东莞市新华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数值是某同学对物理量的估计,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7B正常人脉搏每分钟跳动150次C人步行正常的速度约为10m/sD物理课本宽约18.5dm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3下列四种图片说法正确的是()A此图实验表明:真空中不能传声B此图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C此图实验表明:固体可以传声D此图实验表明:蝙蝠利用发出的次声波导航4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5婷婷自制了一个叫做“水瓶琴“的乐器,如图所示,它是通过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而成让水面高度不同,主要是为了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传播速度6以下各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洁白的月光B晶莹的露珠C璀璨的钻石D浪漫的荧火虫7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ABCD8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9下列事例中,属于使用次声的是()A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D预报海啸、台风10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灯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B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C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1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图(a)中,物体A长度为cm,图(b)中,物体A长度为cm,使用(填“a”或“b”)测得的结果更加准确12洋洋用手机给家里打电话,她听出是妈妈接电话,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分辨出的,洋洋要妈妈说话大声点,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为了减少室外噪音的干扰,妈妈关闭窗子,妈妈减弱噪音的途径是13万里长城约6700千米,合cm;真空中光速为3108m/s,合km/s;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经我国有关专家测量改为8848.13m,通过这一数据,可以判断测量的精度达到;一支圆珠笔的长度是0.135(填上合适的单位)14如图是两种声波的波形图,其中图所示的是音叉发出的声音波形图,图所示的是小刀刮玻璃时所发出的声音波形图15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靠传播;在一根足够长的钢管一端敲击,在另一端可以听到次响声16有时教室里的黑板“反光”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光照在黑板上发生的缘故电影厅里的观众可从不同位置看清银幕上的画面,则是由于光照在银幕上发生的缘故17彩色电视机的丰富色彩画面是由三原色光混合而成,色光的三原色分别是 、18如图表示光在物体表面反射的情况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90,反射角为,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使它靠近法线,则反射角(填“不变”、“变小”或“不变”)当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入射角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三、作图题(共7分)19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AB在镜中的像20画出图中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21如图,是光线照到平面镜上的反射光路,请作出它的法线和入射光线四、实验探究题(20题9分,21题4分,22题7分,共20分)22(1)如图1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若使发出更大的声音,被弹开的距离也变得更大此实验说明振动的越大,发出声音的越大在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2)如图2所示,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3)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有关23小文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玻璃和水中,其实验过程如下:实验一:将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1)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如图1所示;(2)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的圆心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3)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2)实验所测数据 如表格一所示:表格一实验次数1234入射角i0304560玻璃中折射角r0172430实验二: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1)将标有角度的圆盘按图2所示安放;(2)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水面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3)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2)实验所测数据如表格二所示:表格二实验次数1234入射角i0304560水中折射角r0223540(1)当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其他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3)当光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不同的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选填“相等”或“不相等”)(4)如图3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部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逐渐放掉容器中的水,容器底部的光斑将A、向右移动B、向左移动C、保持不动D、无法判断24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2)如果在像A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承接到像A(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填“虚”或“实”);(3)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和像的关系(5)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6)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好?选五、计算题(共7分)25一个爬山运动员,爬到半山腰,他对着对面的山崖高喊一声,3s后听到了回声,那么他离对面的山崖有多远?六、综合题(24题8分,25题4分,共12分)26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距、医学诊断等(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能传递(3)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27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距离较长长短响度较响最响弱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2016-2017学年广东省东莞市新华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数值是某同学对物理量的估计,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7B正常人脉搏每分钟跳动150次C人步行正常的速度约为10m/sD物理课本宽约18.5dm【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符合实际;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不到1s,1min的脉搏跳动在75次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人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在20cm左右,物理课本的宽带略小于20cm,在18.5cm=1.85d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误差的定义,还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解答】解: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3下列四种图片说法正确的是()A此图实验表明:真空中不能传声B此图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C此图实验表明:固体可以传声D此图实验表明:蝙蝠利用发出的次声波导航【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1)声音的传播必须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频率的高低影响音调的高低;(3)振幅影响声音响度的大小;(4)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解答】解:A、闹铃的声音听不到,因为它周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A说法正确;B、图片B所示的实验表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说法错误;C、图片C所示的实验即可研究声音响度的大小与振幅的关系,也可研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C说法错误;D、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超声波导航,故D说法错误;故选A4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分析路面设计成凹面时的具体情况,然后与选择项进行对应从而可以获得答案【解答】解:路面设计成凹面时,汽车在凹形的路面上行驶时,汽车的发动机照样会产生噪声,所以排除了AB两个选择项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应该在人的耳朵附近想办法:如戴耳罩等道路修成凹形的是通过道路两旁较高的路旁设施反射噪声,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隔音板,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综上分析,故选D5婷婷自制了一个叫做“水瓶琴“的乐器,如图所示,它是通过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而成让水面高度不同,主要是为了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传播速度【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由于瓶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导致敲击时,振动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动快,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故发出声音不同是音调不同;故选:A6以下各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洁白的月光B晶莹的露珠C璀璨的钻石D浪漫的荧火虫【考点】光源【分析】本题考查对光源的理解,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解答】解: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钻石也是反射光,晶莹的露珠也是反射太阳光,这些都不是光源萤火虫尽管发光很微弱,但本身也能发光是光源故选D7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ABCD【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分析】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从光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路径去分析4个图即可【解答】解: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O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A图是正确的B图中光的传播方向标错了;C图中光线发生了偏折,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C图也不正确;D图中不仅光线发生了偏折,而且光的传播方向也标错了,所以D图也不正确;故选A8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考点】漫反射;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分析】A、光发生反射时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很多,观察木板是否平整,就是其中一例C、海市蜃楼景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D、不同的色光折射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红光偏折的角度最小,紫光偏折的角度最大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从顶点到底边的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解答】解:A、光反射时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A正确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B正确C、海市蜃楼景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所以C错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从顶点到底边的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选项D正确故选C9下列事例中,属于使用次声的是()A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D预报海啸、台风【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次声波和超声波用途的了解超声波用能传递能量和信息,可用来进行回声定位、探测鱼群、清除污垢等【解答】解:A、声呐利用的是超声,故A错误;B、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并进行回声定位,故B错误;C、海豚可以发出超声波,通过回声定位来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故C错误;D、在海啸、台风、火山喷发、地震等灾害来临前会发出次声波,故D正确故选D10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灯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B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C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2)在实验中必须将玻璃板竖直摆放,才能确保蜡烛与像完全重合,才能使实验达到效果;(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4)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的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成像物体越亮,像越清晰【解答】解:A、实验中选用两根相同的蜡烛A和B,目的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说法正确;B、在实验中必须将玻璃板竖直摆放,才能确保蜡烛与像完全重合,才能使实验达到效果;说法正确;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光屏放在虚像的位置上,光屏上不会承接到平面镜成的像说法错误;D、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烛焰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故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说法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1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图(a)中,物体A长度为2.4cm,图(b)中,物体A长度为2.40cm,使用b(填“a”或“b”)测得的结果更加准确【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的准确程度取决于分度值【解答】解:由图(a)知:1cm之间有1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物体左端与0.0cm对齐,右端与2.4cm对齐,所以物体A的长度为L=2.4cm0.0cm=2.4cm;由图(b)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0.00cm对齐,右端与2.40cm对齐,所以物体A的长度为L=2.40cm0.00cm=2.40cm;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准确程度越高,图(b)中刻度尺测出的A的长度更准确故答案为:2.4;2.40;b12洋洋用手机给家里打电话,她听出是妈妈接电话,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分辨出的,洋洋要妈妈说话大声点,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响度,为了减少室外噪音的干扰,妈妈关闭窗子,妈妈减弱噪音的途径是阻断噪声的传播【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物体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解答】解:洋洋用手机给家里打电话,他听出是妈妈接电话,是根据音色判断的;洋洋要妈妈说话大声点,说明洋洋的声音太小,要增大响度根据减弱噪声的主要途径,为了减少室外噪音的干扰,妈妈关闭窗子,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故答案为:音色;响度;阻断噪声的传播13万里长城约6700千米,合6.7108cm;真空中光速为3108m/s,合3105km/s;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经我国有关专家测量改为8848.13m,通过这一数据,可以判断测量的精度达到1dm;一支圆珠笔的长度是0.135m(填上合适的单位)【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在换算时,前面的数字作为倍数,乘以进率即可长度测量中,读数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估读值前面的是精确值,所以测量结果达到的精确度要看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解答】解:万里长城约6700千米=6700105cm=6.7108cm;真空中光速为3108m/s,合3105km/s;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的测量值为8848.13m,其中0.03m是估读值,8848.1m是精确值,所以,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m=1dm,即测量精度达到1dm;一支圆珠笔的长度约13.5cm=0.135m故答案为:6.7108;3105;1dm;m14如图是两种声波的波形图,其中乙图所示的是音叉发出的声音波形图,甲图所示的是小刀刮玻璃时所发出的声音波形图【考点】噪声及来源【分析】(1)从物理学角度,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就是噪音;(2)从声音的波形上分析,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不规则的,乐音的波形是规则的【解答】解:(1)音叉发出的声音圆润悠扬,发出的是乐音,音叉的振动是规则的,声音的波形也是规则的,因此乙图是音叉发出的声音波形图;(2)小刀刮玻璃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发出的是噪音,其振动也是不规则杂乱无章的,因此甲图是小刀刮玻璃时所发出的声音波形图故答案为:乙;甲15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靠介质传播;在一根足够长的钢管一端敲击,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二次响声【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传播,并且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快,所以当在一根足够长的钢管一端敲击,在另一端首先可以听到通过钢管传过来的声音,然后听到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声音,总共2次响声;故答案为:振动,振动,介质,二16有时教室里的黑板“反光”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光照在黑板上发生镜面反射的缘故电影厅里的观众可从不同位置看清银幕上的画面,则是由于光照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考点】漫反射;镜面反射【分析】一束平行光射到物体的光滑表面,经反射后,其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向物体的粗糙表面,经反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解答】解: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电影厅里的观众可从不同位置看清银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银幕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故答案为:镜面反射;漫反射17彩色电视机的丰富色彩画面是由三原色光混合而成,色光的三原色分别是 红、绿、蓝【考点】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分析】根据我们对色光三原色的认识来作答【解答】解: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答案为:红、绿、蓝18如图表示光在物体表面反射的情况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90,反射角为45,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使它靠近法线,则反射角变小(填“不变”、“变小”或“不变”)当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入射角为0,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90【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是反射角【解答】解:(1)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90,入射角是90=45;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也为45;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也减小;(2)当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反射角为0,说明入射角也等于0,则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900=90故答案为:45;变小;0;90三、作图题(共7分)19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AB在镜中的像【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20画出图中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1)反射与入射的关系: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折射与入射的关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解答】解:(1)由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首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法线与界面垂直(虚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2)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21如图,是光线照到平面镜上的反射光路,请作出它的法线和入射光线【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分析】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过入射点O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做出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四、实验探究题(20题9分,21题4分,22题7分,共20分)22(1)如图1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若使发出更大的声音,被弹开的距离也变得更大此实验说明振动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在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如图2所示,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3)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影响响度的因素是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3)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解答】解:(1)如图1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若使发出更大的声音,被弹开的距离也变得更大此实验说明振动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在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3)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即振动频率决定音调的高低故答案为:(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振幅;响度;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慢;低;快;高;(3)振动的频率23小文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玻璃和水中,其实验过程如下:实验一:将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1)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如图1所示;(2)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的圆心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3)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2)实验所测数据 如表格一所示:表格一实验次数1234入射角i0304560玻璃中折射角r0172430实验二: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1)将标有角度的圆盘按图2所示安放;(2)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水面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3)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2)实验所测数据如表格二所示:表格二实验次数1234入射角i0304560水中折射角r0223540(1)当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其他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3)当光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不同的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不相等(选填“相等”或“不相等”)(4)如图3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部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逐渐放掉容器中的水,容器底部的光斑将BA、向右移动B、向左移动C、保持不动D、无法判断【考点】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分析】(1)结合表格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进行总结规律,看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如何变化或同样的入射角射入不同介质中的折射情况(2)光发生折射时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光线会靠近法线当打开阀门,容器里的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但入射点逐渐降低且向左移动,折射光线照射在容器底的光斑会逐渐向左移动【解答】解:(1)由表格一中的第一列可知,当入射角为0时,折射角也为0;由此可得,当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其它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2)由表格一、二数据可知可知,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但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3)由表格一、二可知,当光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不同的介质中时(例如:入射角都是30),在水中的折射角(17)与玻璃中的折射角(22)不同,所以光从空气斜射入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不相等;(4)当水位在a时,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在容器底部形成一个光斑在P点,当打开阀门,容器里的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但入射点逐渐降低到b时,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在容器底部形成的光斑在P点,所以在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光斑将向左移动,如图所示:故选B故答案为:(1)不变;(2)小于;(3)不相等;(4)B24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如果在像A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A(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填“虚”或“实”);(3)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和像到玻璃板距离的关系(5)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6)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好?选方格纸【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选玻璃板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2)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3)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物像大小相等即可得出结论(4)要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需借助直尺;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便可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5)在实验中为了便于研究像的特点与位置,用了两支相同的蜡烛,将另一支蜡烛放在像的位置与像进行比较,运用了替代法(6)从方格纸的方格分析,有方格可以直接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解答】解:(1)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2)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3)小如果将蜡烛逐渐向板玻璃靠近,根据根据平面镜中成像特点:物像大小相等可知,蜡烛像的大小不变(4)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5)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6)因为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不用再进行测量,从而使实验步骤更加简单所以选用方格纸比选用白纸好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不能; 虚;(3)不变;(4)到玻璃板距离;(5)大小;(6)方格纸五、计算题(共7分)25一个爬山运动员,爬到半山腰,他对着对面的山崖高喊一声,3s后听到了回声,那么他离对面的山崖有多远?【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运动员发出的声音经山崖反射后再传到人耳(回声),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运动员发出的声音传到山崖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他离对面的山崖有多远【解答】解:运动员发出的声音传到山崖的时间:t=3s=1.5s,v=,s=vt=340m/s1.5s=510m答:运动员离对面的山崖510m六、综合题(24题8分,25题4分,共12分)26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距、医学诊断等(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高于20000Hz(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3)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分析】(1)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且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3)知道时间和速度,而后利用公式s=vt计算即可解决【解答】解:(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在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所以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的特性;(3)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l500m/s,来回的时间是4s,由v=得,s=vt=1500m/s4s=6000m,故海洋的深度:h=6000m=3000m故答案为:(1)高于20000Hz;(2)能量;(3)该处海洋的深度为3000m27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机械闹钟;(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