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走近元稹——元稹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走近元稹——元稹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走近元稹——元稹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走近元稹——元稹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走近元稹——元稹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i i i i i i i 昔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i i i h 亩i 中文摘要 元稹是中唐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一个人物,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认识并 不充分,甚至多有偏颇之处。本文从元稹的生平背景、思想活动、诗文创作活动 凡个方面对元稹进行研究,尽力较为全面公允地展现元稹其人其文。第一章对元 稹的成长及所受教育的背景进行分析,探讨对其日后的政治作风表现,及自我阶 级定位的影响。并对元稹初仕时间、与自居易订交时间等长期以来存在争议的问 题,发表了简单的见解;第二章就元稹的政治思想和文学理念的体现及其价值展 开论述,比较全面地展示元稹的思想活动,认为元稹思想有相当的积极意义,应 当正确评价及认识;第三章主要展示元稹的诗文创作活动,对他的悼亡诗、艳情 诗、乐府诗以及传奇小说莺莺传的创作活动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介绍,着重展 示其各类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价值,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元稹的文 学成就。通过上述几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够将元稹进一步带进入们的视野,让更 多的人公正全面地认识元稹。 关键词:生平思想悼亡诗艳情诗乐府诗莺莺传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c t t a n gy u a nz h e ni s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l i t e r a t u r ef i g u r e , b u tal o n gt i m e ,p e o p l ed o n o tf u l l yu n d e r s t a n dh i m ,a n de v e nm a n yo ft h eb i a s e d i nt h i sp a p e r , w es t u d yy u a n z h e n f r o mt h ea s p e c t sa sh i sl i f eb a c k g r o u n d ,t h i n k i n g ,p o e t r ya n dc r e a t i v e ,t ob em o r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df a i r i ns h o w i n gy u a n z h e na n dh i st e x t f i r s tc h a p t e ra n a l y s i s y u a n z h e n sg r o w t ha n de d u c a t i o nb a c k g r o u n d ,a n de x p l o r et h ep o l i t i c a ls t y l eo ft h e i r f u t u r ep e r f o r m a n c ea n dt h ei m p a c ti nh i ss e l f - c l a s sp o s i t i o n i n g a n dm a d ea s i m p l ev i e w a b o u tal o n gt i m e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c o n t e n t i o u si s s u el i k et h ef i r s tt i m et ob eap o l i t i c i o n o fy u a nz h e n ,t h et i m eo fs e t t i n gc r o s s t i m ew i t hb a i j u y ie t c s e n c o n dc h a p t e ri st a l k i n g a b o u tt h em e a n i n ga n dv a l u eo fh i sp o l i t i c a la n dl i t e r a r yt h o u g h t ,am o r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d i s p l a ye l e m e n to fy u a n z h e n si d e o l o g i c a la c t i v i t i e s ,w ec o n s i d e rt h a ty u a n z h e n 、s t h o u g h te x s i s t sc o n s i d e r a b l ep o s i t i v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ts h o u l db ec o r r e c te v a l u a t e da n d u n d e r s t o o d ;t h i r dc h a p t e rm a i n l yd i s p l a yt h ec r e a t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o fy u a n z h e n sp o e m s a n dt e x t e s ,a n dm a k eab r i e fa n a l y s i so ft h em o n o d i e sp o e m s ,t h ef l a s h yp o e m s ,y u e f u p o e m s ,a sw e l la st h el e g e n d a r yn o v e l ”y i n g y i n g ”,t h ef o c u so nh i sv a r i o u st y p e so f l i t e r a r yw o r k st od e m o n s t r a t ei t s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t h ev a l u eo fl i t e r a r yh i s t o r y , d e m o n s t r a t e dac e r t a i n d e g r e eo fy u a n z h e n sl i t e r a r ys u c c e s s t h r o u g ht h e a b o v e m e n t i o n e da s p e c t so ft h es t u d y , a n dh o p e st of u r t h e rb r i n gy u a n z h e ni n t ot h e o u t l o o ko fp e o p l e ,s ot h a tm o r ep e o p l ef a i r l y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w a r eo fy u a n z h e n k e yw o r d s :l i f eh i s t o r y ;t h o u g h t ;t h em o n o d i e sp o e m s ;t h ef l a s h yp o e m s ; y u e l u p o e m s ;y i n g y m g z h u a n 一一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蕉江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了叨渗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墨建延盍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墨垄婆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可功湾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面圹年,月多日 签字日期:年 月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荪捌l 钮 黼龇:次绞似蝌晤 4 6 _ 绪论 绪论 元稹是与自居易并称“元白 的大家,但是,相对于与之齐名的自居易来说, 多年来,元稹的研究几乎都是附属于白居易的研究的。从作品的流传上看,自居 易的诗文集几乎完整地保存下来,而且诗歌广为传唱,几乎妇孺皆知。元稹的诗 句除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 哀 等少数外,为人所知者寥寥。此外,二人虽并称“元白,但文学史上的评价 却早有高下之分,关于这点,旧唐书自居易传评论已见一斑:“若品调律度, 扬确古今,贤不肖皆赏其文,未如元、白之盛也。昔建安才子,始定霸于曹、刘: 永明辞宗,先让功于沈、谢。元和主盟,微之、乐天丽已。臣观元之制策,自之 奏议,极文章之壶奥,尽治乱之根萎。非徒谣颂之片言,盘盂之小说。就文观 行,居易为优。放心于自得之场,置器于必安之地。优游卒岁,不亦贤乎! ”后世 对元白的评价多承史论,且由于自居易开创的士人生活模式为后世文人在出世与 入世间游走提供了可资效仿的范例,从人品到作品都得到后世的推崇,在自居易 夺目光芒的掩盖下,同为中唐文坛盟主的元稹的黯然失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并不是说元稹就这样一直在研究者的视线之外,有价值的存在终会引 起关注。陈寅恪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即为元稹真正进入研究者视野之滥觞。 陈寅恪先生在著作中对元白诗中的叙事长篇及乐府诗的史实都作了精湛的发覆。 然而,陈先生对元稹的评价仍是继承史论中的贬抑之论,对元稹的评价仍以否定 为主。此后,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卞孝萱先生的元稹年谱汜,无疑是研 究元稹的里程碑式著作,卞孝萱先生在著作中对元稹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 梳理,但关于元稹的一些问题的观点诸如“张生是元稹自寓”等仍有值得商榷之 处。两部著作可说是元稹研究的基石,各有所长。然而,对于元稹的研究,虽己 取得许多可喜的突破,但整体上讲,相对于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自居易等, 元稹远不如他们来得全面清晰,仍有许多需要我们仔细观照的地方。 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版。 0 元稹年谱卞孝萤著齐鲁书社1 9 8 0 年版。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文旨在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在元稹的生平家世、思想活动以及诗文创作 活动等方面进行探讨,其中就元稹初仕时间、主要交游对象、其积极的政治思想 和颇有作为的文学思想、诗歌创作特点及莺莺传的艺术特色等一些问题作一 些较为详细的解析。 第一章在坎坷中丰富元稹的生平 第一章在坎坷中丰富元稹的生平 第一节成长 一、曾经的显赫 元稹( 7 7 9 - - 8 3 1 ) ,字微之,别字威明,行九。祖籍洛阳,六世祖时迁居长安。 关于元稹的先世,卞孝萱先生的元稹年谱2 0 已有翔实精当的考证。元氏先世属 卑族拓跋部,为鲜卑君长,元稹系北魏昭成皇帝第十四代孙( 或以为为十五代孙) 。 应当说元稹的先世是显赫的,但元稹似乎并未从中找到多少荣耀与自信。究其原 因,一是因为出身胡夷,在那样一个时代仍极易受到正统士族的排挤与蔑视:二 是因为元稹的家族正处在衰落时期,不断没落。元稹的六代祖元岩由周入隋,官 至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终益州总管长史,获赐第于万年县靖安坊,这是元 稹近世先祖中最为显赫的一位。五代祖元弘,官至隋北平太守,四代祖元义端, 官至唐魏州刺史,曾祖元延景,为歧州参军,祖父元悱便只做了个南顿县丞。到 元稹的父亲元宽似乎有所反弹,官至比部郎中、舒王府长史。在官场上,元稹祖 辈并不得意,加上元稹的父亲在元稹八岁时就去世了,更使家庭进一步陷入困境。 元稹处在这样一个正在没落的显赫家族中,他似乎并没有机会体会骄傲荣耀,就 遭受了家族的落败,因此在元稹年幼时就萌发了发愤图强,重振家风的愿望,而 这对他后来的政治作风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成长和教育环境 认识一个作家,不仅仅要从他的创作活动入手,全面地了解他的成长环境和 教育背景等都对我们全面地把握作家的思想极为有利。元稹在幼年就遭受了丧父 的家庭变故,并因此对其后他接受教育、思想养成都有较大影响。关于元稹的家 庭构成,卞孝萱先生的元稹年谱中指出元稹家庭中父老母少,元稹的大兄元 沂、二兄元柜与元稹并非一母所出,而是元稹父亲前妻或是在元母之前所纳小妾 元稹年谱卞孝萱著齐鲁书社1 9 8 0 年版。 - 3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所生。这样,更加方便我们认识元稹家庭的真实面目。元稹八岁时即贞元二年, 元家屡遭变故。是年,先是元稹叔父元宵去世,其后不久元稹父亲元宽撒手人寰, 这些变故是元氏家族顿时陷入困境。更由于当时战事不断,关中饥馑,京城里官 民的生活都受到极大影响,元家自然不能幸免。据元柜墓志记载,“家极贫”, “贞元初蝗俭”,元家竟以贩“女奴以足食”。为了筹办元宵、元宽的丧事,有 人建议将靖安宅第卖了,其二兄元柜反对这样做,“由是匍匐乞以终其丧”。并因 此,元稹的母亲郑氏可能与元租发生了冲突。其后,元母郑氏携元稹兄弟归倚元 稹舅族,这一方面可能是依据唐时妇女在丈夫死后多归养娘家的体例,但更多的 当是由于迫于经济的困顿,可能元沂、元柜兄弟在家财处理上与郑氏发生冲突, 不愿尽责任赡养继母及同父兄弟,所以郑氏不得已做出依倚舅族的选择。这样, 就使元稹的接受教育多了来自舅族一方的巨大影响。 虽然在年幼时就随母归依舅族,但元氏家族的教育环境对元稹的影响仍然不 容忽略。从现存的史料看,入唐后,元稹先世的入仕似乎不是通过科举这条渠道, 而主要是通过门荫或其他途径取得入仕的资格。关于元稹家学,在元柜志中 有一则史料可供考证,元程志云;“先府君( 元宽) 丛集群言,裁成百叶书钞, 君惧不得授,乃日一食以斋其心者一月。先太君怜而请焉,由是尽付其书。是岁 货婢足食之一日也,日一粥而课写千言,三岁乃卒业”。元宽编辑的“丛集群言”、 “百叶书钞 式的书籍,应当是一部类书,这种类书在唐代主要是为了作诗或应 试之用。看来,元宽是在努力适应唐代社会逐渐由重门阀到重科举的大潮,以期 改变子弟入仕不利的局面。相近的记载还见于元稹为其大姐撰写的墓志夏阳县 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志云:“( 元宽) 尝著百叶书要3 ,以萃群言,秘 牒一开,则万卷皆废。由是惧夫百氏之徒,一归于我囿,所不乐也,故世莫得传 。 仅仅是一部丛集群言的类书而已,元稹便如此夸饰于笔端,由此亦可见出元稹家 族中家学资源的匮乏。关于元稹的家教,元稹在这篇志文中如是说“降五世而生 我皇考府君。府君讳某,以四教垂子孙,孝先之,俭次之,学次之,政成之。以 元稹集元稹著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卷五七 0 元稹集元稹著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卷五八 第一章在坎坷中丰富元稹的生平 i i i “孝俭学政 为内容的家教虽不免有夸耀之处,但联系元稹父亲仅以俸禄养家, 卒后家中无多田产的事实,还是有其可信之处的。 相对与元家,对于元稹成长阶段的教育环境来说,我们的重点更应该放在他 的舅族一方。这不仅是因为元稹少年时代依倚舅族,生活在外族的家庭环境中, 更主要的是因为元稹少时受业于其母郑氏,而郑氏秉承所学以教的无疑是郑氏家 学。因此,若从家学渊源来看,元稹所承继的当是其外族郑家的学术传统。元稹 在同州刺史谢上表云:“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 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因感邻里儿稚,有父兄为开学校,涕咽发 愤,愿知诗书。慈母哀臣,亲为教授。年十有五,得明经出身。自是苦心为文, 夙夜强学 。从元稹十五岁明经及第的事实看,郑氏教授给元稹的主要应是当时 明经科考试所需掌握的内容。旧唐书本传说元稹“十五,两经擢第”。结合唐 朝明经科考试法据唐六典中的记载“礼记、左传为大经;毛诗、周 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公羊、毂梁为小经。通二经者,一 大一小,若两中经;通三经者,大、小、中各一; 我们不难发现,元稹“两经擢 第 ,不论如何,他深谙礼学是毋庸置疑的。他入仕后积极参加朝堂的礼仪讨论可 为佐证,并且,在莺莺传中“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的张生形象的塑造, 其本源也正在于作者从小接受的礼学教育。关于元稹为什么以明经擢第,而不以 进士入仕的原因,陈寅恪和卞孝萱两位先生均认为是元稹避难就易,虽有道理, 但结合他早年家庭教育,我们认为元稹也是考虑自己所学后,才选择以明经一途 入仕的。 元稹诗学方面的修养主要是承继了其父、姊夫及姨兄的教导。元稹进诗状 云:“臣九岁学诗”;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并序中云:“九岁解赋诗 ,。又 诗云:“诗律蒙亲授”。元稹诲侄等书说:“吾幼乏岐嶷,十岁知文,严毅之训 不闻,师友之资尽废。忆得初读书时,感慈旨一言之叹,遂志于学。是时,尚在 元稹集元稹著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卷三三 o 元稹集元稹著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卷十一 0 元稹集元稹著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卷十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凤翔,每借书于齐仓曹家,徒步执卷,就陆姐夫师授,栖栖勤勤,其始也若此。 至年十五,得明经及第,因捧先人旧书,于西窗下钻仰沉吟,仅于不窥园井矣。 如是者十年,然后粗霈一命,粗成一名。 从上述的记载中可见,元稹诗学受教于 姨兄胡灵之和姊夫陆翰。此外还受到其父所编类书的影响,这一点从元稹十六岁 时即作有代曲江老人百韵o ,其对仗之工整,用典之丰富,铺排之华丽就可见 一斑。 第二节认知社会阶层的自我定位 虽然在研究的过程中,对阶级成分决定论我们是持否定态度的,但是,要全 面关照作家的生活态度、政治作派、文学创作乃至人生境界等情况,我们必须要 把握作家在社会中所处的阶层地位,尤其是作家对自身阶层定位的体认,更直接 影响到作家的思想活动。因此,正确把握作家的社会存在状态以及作家的阶层自 我定位,是我们更进一步深入作家内心世界的有利途径。元稹作为创作主体,同 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大多数作家一样,从根本意义上讲是不同于现代的职业作家的, 他们首先都是作为担当一定政治文化使命及责任的知识分子存在于现实社会的, 其次才是从事个人文学创作的作家,并且个人创作在许多情况下并不体现使命与 责任,两重身份是互相渗透,但有时又是互相剥离的。考察元稹的社会阶层及他 对此的自我体认就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帮助我们走进其心灵世界,更全面地了解 其入其文。 关于这一问题,先贤已有过一些讨论。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第四 章艳诗及悼亡诗中论述元白所处时代社会阶级转移升降时说:“纵览史乘,凡 士大夫阶级之转移升降,往往与道德标准及社会风习之变有关。 陈先生提出像元 稹这样的士大夫的阶层变革,多与社会的变革息息相关。在这篇文章中陈先生将 元稹归于“不肖者巧者”、“浮薄放荡之徒 的行列,说他在社会新旧道德、新 旧习气的蜕变之际,巧于经营,“纵是旧族,亦同化于新兴阶级,即高宗武后以来 所拔起之家门,用进士词科以致身通显,由翰林学士而至宰相者。”并说“此种社 会阶级重词赋而不重经学( 微之虽以明经举,然当日此科记诵字句而已,不足言通 6 第一章在坎坷中丰富元稹的生平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m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宣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经也) ,尚才华而不尚礼法,”显然对元稹的阶层颇有微词。但是在考察过程中, 我们发现即使所处社会阶层大体不相上下,如元白、韩孟等人,在行为特征上也 表现出极为明显的区别,因此对陈先生的论述我们要综合看待。 元稹所处的时代正是唐代的一个变革时期。安史之乱加速了唐代统治秩序、 社会等级等的变化,对当时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社会时时处在变动之中,在 太平年代中,旧族世家享有的种种特权,都随着原来秩序的变革瓦解被削弱甚至 取消。在这样的社会动荡之中,政治上直接的后果是中央集权受到来自各方面的 巨大挑战。在安史之乱的平叛过程中,中央的权威不时受到各个利益集团的挑战, 其中,宦官集团和各个藩镇集团是最大的威胁,他们为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激烈 地角斗。元稹正是处在这样一个动荡社会中的一员,那么,考察他在这样的变革 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及其对自身地位的定位,是十分有利于我们把握他在生活、政 治中的各种表现的,进而更全面清晰地把握他的文学创作活动并更好地阐释其在 创作中的思想寄予。 元稹的出身在上述关于家庭背景的材料中,我们基本可以把握,他出身在一 个中小官吏的家庭,家中无多田产,元稹在诲侄等书中这样说:“家无樵 苏之地 。,显然元稹的家族是以出仕为官所得俸禄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前人 研究时多仅仅从元稹这一出身阶层入手研究,但事实上我们发现,即使出身在同 一阶层的作家在思想行为上也体现出极为巨大的区别特征。例如元稹与白居易出 身大体差不多,在文学史上以“元白”并称,但是他们的思想行为及创作风格却 十分不同,虽有相近之处但差异也是显著的。显然,仅从出身阶层这一方面研究, 是有这极大局限性的。我们发现虽然出身阶层相似,但是作家在成长过程中对自 己所属的社会阶层、家世背景的认识和定位是不同的,故此,产生了这种差异。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认真考察元稹对自身社会阶层的认知与定位,以便完善我们 对元稹其入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元稹与白居易的比较来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元稹的家 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版第8 2 - 8 6 页。 0 元稹集元稹著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卷三o - 7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族虽然不是什么门阀世族,且到元稹的父祖辈时已经明显地衰败没落,却也是曾 有过较为显赫的历史的贵族。这一点上与白居易的家族是不同的。白居易的家庭 是一个占有一定田产,如不出仕为官,尚需纳税的中等地主家庭,应该说属于可 上可下的中等阶级。白居易在入仕之前“久处村闾,曾为和籴之户 ,对自己缴 粮课税的经历有着清楚的记忆。而元稹的家庭除了继承祖辈上留下的靖安里府第 以外,似乎就再没有什么田产。而且元稹本人在步入仕途之后,似乎也并没有想 要为后代考虑而多置田产,对照与其关系密切的自居易在诗文中表露出用余俸扩 充田地后的欣喜,差异是极为鲜明的。元稹和白居易都遭过贬谪,二人在对待贬 谪的态度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别:白居易能以出任地方官俸禄为优厚自我安慰,还 比较高兴,元稹却对贬谪之地的恶劣环境反复咏叹,难以自平,一心想调回京城。 从这点上就可以看出出身没落贵族和普通地主在思想行为上的区别。不过,元稹 作为衰败没落贵族的后裔,他对自己所属的阶层在当时社会中的状况及地位的认 识是十分清楚的。元稹在告赠皇祖祖妣文云:“公实能德,延于后嗣。降及兵 部,为隋巨人。抑扬直声,扶卫衰俗。始兵部赐第于靖安里,下及天宝,五 世其居。弁冕骈比,罗列省寺。一日秉朝烛者,凡十四五。叔仲伯季,姊妹诸姑, 泊友堵弥孙,岁时与会集者,百有余人。冠冕之盛,重于一时。燕寇突来,人士 骇散。荫籍腹削,龟绳用稀。我曾我祖,仍世不偶。先尚书盛德大业,屈于郎署。 。根据元稹的这篇告祭文,我们不难看出其家族在安史之乱暴发前,还是能维持表 面繁荣的贵族气派的。虽说不是什么权倾朝野的大族,但是维护靖安坊的门面, 跻身贵族之列,想必是不成问题的。元稹处在家族衰败没落的时期,对自己先祖 “尝宅区夏 、“为隋巨人 的显赫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刻缅怀,同时对安史之乱所 造成的“荫籍腹削 的后果,有着切身的伤痛感受感受。世家旧族原来所享有的 特权,由于新的利益势力集体把持朝政,在很多情况下已经化为乌有。又告赠 皇考皇妣文云:“遗有清白,业无樵苏。先夫人备极劳苦,躬亲养育。截长 自居易集笺校朱金城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8 年舨卷五八 o 元稹集元稹著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卷五九 - 8 - 第一章在坎坷中丰富元稹的生平 补败,以御寒冻。质价市米,以给脯旦。 们同州刺史谢上表云: “臣八岁丧 父,家贫无业”o ,元稹诲侄等书云:“吾不能远谕他人,汝独不见吾兄之奉 家法乎? 吾家世俭贫,先人遗训,常恐置产怠子孙,故家无樵苏之地,尔所详也 。按照常理,元宽官至郎中及王府长史,是有财力置办田产的,但他为什么不为子 孙考虑而添置部分田产,以致元稹“家贫无业 呢? 看来元稹训导侄辈们的“家 训”不是虚妄之辞,上述这些材料都能说明元氏家族作为没落贵族固有的习气。 那么元稹对自身社会阶层的定位可以说是虽为贵族,但已破落。这样就不难理解 元稹和白居易的差异了,同样是为免受冻挨饿而出仕为官,元稹是要为他的家庭 争回在长安的贵族光环,而白居易则是想使自己及家人免受纳税之苦。在政治作 派上,元稹追求的是能带来名声荣誉的权力,故此他勇往直前;而自居易则是追 求保住自身既得利益,适时积极参政,若有挫折也能随遇而安,且有知足心态。 如此,二者人生意趣的差异和诗歌风格的同中有异便顺理成章,不难理解了。 第三节主要的交游对象 元稹一生经历了德、顺、宪、穆、敬、文宗六朝,官至宰相,与当时重要的 政治活动、文学运动都有较多联系,当时知名的政治、文学人物都与之有交往。“物 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广为人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了解一个人交往的主要对象, 是十分有利于我们从多个侧面整体把握这个人的情况的。因此在研究元稹的过程 中,对与其交往密切的几个重要人物,我们是不能忽视的。 在元稹交游这一领域的考察中,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当仁不让是中唐文坛 另一位主盟者自居易。文学史上元白并称,二人交谊深厚,来往诗文应和酬 唱很多,这是人所共知的。关于元稹和自居易初识订交的确切年份,在前人的研 究中存有争论,比较可信的是贞元十八年和贞元十九年两种说法。两种说法中, 笔者比较认同前一种说法,认为元白相识是始于贞元十八年的。自居易在贞元十 元稹集元稹著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卷五八 0 元稹集元稹著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卷三三 0 元稹集元稹著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卷三。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八年有秋雨中赠元九:“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莫怪独吟秋思苦, 比君较近二毛年”一诗,元稹是年亦有酬乐天秋兴见赠应和,这应为元白酬 唱的滥觞之作。按唐代惯例,明经、进士及第后,大都要经过一定的年考才能8 获 准参加吏部的铨选。元稹于贞元九年明经及第后,即取得了入仕资格,但是应吏 部试应该是在贞元十八年。同样,自居易于贞元十六年及第后,也是先归家觐省, 在贞元十八年秋冬之际才入京参加吏部铨选。元白相识即应在这一年入京应试中 发端。对此,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云:“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前后多以诗章相 赠答。”自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中有云:“忆在贞元中,初登典校司。身 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自居易自注:“贞元中,与微之同登科第,俱授秘书省 校书郎,始相识也。”元白二人在文学史上并称,且二人互相的唱和也是为人乐 道的佳话,在研究元稹的过程中,关照自居易无疑会给我们提供许多有利的材料。 另一位与元稹交往密切且影响甚著的是李绅。李绅与元稹建交是在贞元二十 年,在这一年,元稹作传奇莺莺传,莺莺传云:“贞元岁九月,执事李公垂 宿于余靖安里第,语及于是,公垂卓然称异,遂为莺莺歌以传之。崔氏小名 莺莺,公垂以命篇。”公垂是李绅的字,贞元岁,根据陈寅恪先生的元自诗笺证 稿第一章考证,正是贞元二十年九月。此前,在贞元十年,李绅以诗谒见苏州 刺史韦夏卿,夏卿为之延誉。故此,在贞元二十年,李绅到京可能正是通过韦夏 卿结识其女婿元稹。元稹和李绅的思想上是比较接近的,在元和元年正月二日, 正是唐宪宗举行改元大典之日,元稹却和李绅、虞顺之一起闲游曲江,并作诗纪 之:“春来饶梦慵朝起,不看千官拥御楼。却著闲行是忙事,数人同傍曲江头。” 且元稹诗作仍题为永贞二年,是颇有深意的。由同游曲江可见李绅与元稹的看法 是一致的,对当时当政者在短时间内频频改元是持反对态度的。元稹与李绅的交 游过程中,影响最为巨大的莫过于元稹在李绅的启发下,和李绅所作新题乐府一 事。元和四年,李绅回到长安,作二十首新题乐府,元稹观后和了二十首。在 元、李的影响下,白居易又作新乐府五十首。就是在这样看似平凡的诗文唱 元稹年谱新编周相录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9 0 - 1 1 0 页 元稹论稿王拾遗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7 8 - 8 0 页 1 阻 第一章在坎坷中丰富元稹的生平 和中,对文学尤其是乐府诗在中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虽然后世对“新乐 府运动 存在颇多争议,但是显然,他们的创作引领了乐府诗的新发展。元和五 年元稹贬谪后,两人的往还较少,但是朋友间的情义并无减少。在长庆元年正月, 元稹以中书舍人入翰林院,为翰林院承旨学士,与李德裕、李绅在当时被人并称 为“翰林三俊 ,因为他们三人“才名相类,情意相善 ,且他们在任翰林学士期 间,合作良好,都勇于劾奸弹邪,举荐人才,这都说明他们的意气相投,感情是 融洽的。 另一位重要的人物是杨巨源。元稹与杨巨源相识约在贞元十二年前后。杨巨 源当时已经颇有诗名,元稹在叙诗寄乐天书云:“年十五、六,不数年, 与诗人杨巨源友善,日课为诗 ,烈可见元稹曾经跟杨巨源学写诗。贞元十七年, 杨巨源因观元稹会真诗三十韵,作崔娘诗,对研究莺莺传是十分重要 的资料。长庆二年,元稹罢相出为同卅i n 史,第二年春,杨巨源到同州探望,患 难之际愈见情意之可贵,元稹十分感激这位老友。可见二人情谊深厚。 此外,元稹交游的主要人物还有刘敦质、李景俭、吕温等人,这里就不做一 一介绍。 第四节初仕考辨 元稹一生起落沉浮,经历是十分丰富的。年十五,明经及第,算是开始了他 的仕宦生涯,此后官至宰相,又罢相而出,中间多有曲折。暂且不论后世对其政 治风格如何评价,在其一生的经历中,因其诗文多有亡佚,尚有许多问题不甚明 朗。其中关于他在贞元九年及第之后至贞元十六年之前这段时间,究竟身在何处, 是否曾出仕为吏这些问题,颇为引人注意。 在前人的研究中,认为元稹在授秘书省校书郎前已经出仕的有两种观点:一 说元稹于贞元十一年上下已初仕于西河县;另一种说法是元稹于贞元十五六年时 初仕于河中府。持以上两种观点的都是直接源于以下资料:一是署名穆宗命元 稹守同州刺史充本州防御长春宫使制:“游艺资身,明经筮仕,累膺科选,益振 元稹交游考胥洪泉著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8 9 年第二期 0 有关元稹几个问题的新考订周相录著河南社会科学2 0 0 2 年7 月第1 0 卷第4 期 1 1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芳华。”二是自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四五年间,二子( 积、 稹) 皆以通经入仕。”三是元稹赠别杨员外巨源一诗:“忆昔西河县下时,青 山憔悴宦名卑。”。虽说元稹在贞元九年明经及第后,就已经取得入仕资格,但是 依据唐朝惯例,明经、进士及第之后大豆要经过一定年限的侯铨期,才能参加吏 部的选拔,出仕为官。上文中“筮仕”“入仕”其实并不是说元稹已经正式当上官, 踏入仕途了,而只是说他由明经出身,取得了做官的资格,成了在吏部挂了名的 候补官吏了。自居易集笺校卷四三送侯权秀才序云:“贞元十五年秋,予 始举进士,与侯生俱为宣城守所贡。明年春,予中春官第。既入仕。凡历四朝, 才朽命剥,蹇踬不暇。 “春官第 即进士举。自氏贞元十六年中进士第,十九年 始书判拔萃登科,授秘书省校书郎。“既入仕 紧接“中春官第 之后,“入仕” 亦应指出身。由此可见,“入仕可指正式进入仕途,亦可指获得为官资格但并不 正式当官。从现存的诗文看,元氏这几年应主要活动在京城长安。他明经及第后, 并没有就此高枕无忧,而是开始苦心为学为文。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云:“年 十有五,得明经出身,自是苦心为文,夙夜强学。们他还在诲侄等书中说:“ 因捧先入旧书,于西窗下,钻仰沉吟,仅于不窥园井矣 纵o ,其用功程度可见一 斑。说明获得出身后,还必须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以准备应对吏部的考试。此 外,要想混迹官场,特别要提高诗文方面的修为,否则将难以立足。此时,元稹 当已入居靖安坊故宅。不久,胡灵之亦来长安,寓居永乐南街永寿寺。两人住处 相邻,经常一起出游吟咏,直至“吏晋资材枉,留秦岁序更 ,才天各一方。这就 是说,贞元十九年元稹授秘书省校书郎之前,二人并未有过长时间的分离。另外, 卞孝萱先生元稹年谱认为此时元稹在长安结识了李宗闵、辛丘度、庾敬休诸 人,元稹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记叙了他们的交游情 况。元稹贞元九年及第后长时间居住停留在长安,且在诗文中述及他与李、辛等 入的交游干谒之事,丝毫不见有已经为官之情状。另外元稹作于贞元十年至十三 元稹集元梗著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卷三三。 o 元稹集元稹著中华书局t 9 8 2 年版卷三o , 0 贵州文史丛刊1 9 9 0 年第2 期 第一章在坎坷中丰富元稹的生平 年的清都夜境、春晚寄杨十二兼呈赵八、与杨十二李三早入永寿寺看牡丹、 春余遣兴、忆云( 疑“灵 之讹) 之、别李三、秋夕远怀等诗作亦同 样从未语及为官之事。凡此均可表明所谓元稹在授秘书省校书郎前就已出仕是站 不住脚的。 此外,根据元稹赠别杨员外巨源诗云:“忆昔西河县下时,青衫憔悴宦名 卑。揄扬陶令缘求酒,结话萧娘只在诗。朱紫衣裳浮世重,苍黄岁序长年悲。白 头后会知何日? 一盏烦君不用辞 一诗中虬 乙者西河县下时,青衫憔悴宦名卑。” 句,既不能证明元稹曾出仕西河县,亦不能证明他曾出仕河中府。且根据唐会 要卷七o “河东道 等,可知元稹诗中的“西河县不在河中府,而在河东汾 州,从元稹的行迹看,他并没有到过河东,而当时杨巨源正在河东汾州为官。就 是从赠别诗的惯例来看,元稹作诗即为“赠别 杨巨源,那么诗中所述当不应与 杨巨源完全无关,事实上,“青衫憔悴宦名卑是元稹写杨巨源的遭遇,并借此替 他鸣不平。根据韩愈的送杨少尹序云:“国子司业杨君巨源,一旦以年满 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韩愈序在长庆四年作,时杨巨源七十岁。杨巨源有别 鹤词送令狐校书之桂府,“令狐校书”即令狐楚,令狐楚于贞元七年尹枢榜进士 及第,次年到桂王府从事。,杨巨源作诗赠别。逆推至贞元八年杨巨源于西河县送 别令狐楚时,杨巨源年已三十八岁,年近四十而依旧沉沦下僚,仍为青衫,故元 稹为其“宦名卑 而愤愤难平。前人多以为此诗是元稹自谓,吴伟斌就是根据这 句诗认为元稹出仕在贞元十、十一年,说:“贞元十、十一年前后元稹初仕西河县 时”。,显然这是不正确的。元稹的许多自述亦可证明他并未出仕,开元观闲居 酬吴士矩侍御三十韵( 自注:中有问行藏求药物之意,十八时作) 。元稹十八岁 是贞元十二年,诗云:“烂熳烟霞驻,优游岁序淹 、“始悟身为患,唯欣禄未恬 ( 全唐诗注“一作沾”,卢校“一作拈 ) ”、“工琴闲度昼,耽酒醉销炎。,则此 诗当作于贞元十二年夏,元稹尚在京城未曾出仕为官。元稹在贞元十二年尚自命 清高地说:“始悟身为患,唯欣禄未恬”,贞元十、十一年,元稹尚是一名十六、 七岁的新及第的士子,怎么可能出仕在西河县呢? 又或依据黄明府诗序所记 小年于解县饮酒事,就判定元稹曾出仕河中,其实是元稹言自己小年时于河中府 1 3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解县斗酒之事,并未言及入仕的情况,并不足为证。 综上述,我们认为虽然元稹可能在及第之后到授秘书校书郎前这段时间里, 有外出宦游的可能,但是时间必定很短,并未正式出仕为官。 第二章在继承中发展元稹的政治思想与文学思想 第二章在继承中发展元稹的政治思想与文学思想 第一节元稹的政治思想 说到元稹的政治作派,世人颇多微词,认为元稹一心热衷于名利的追求,极 尽钻营之术,甚至认为元稹的人品卑劣。从史书上的贬抑之词,到近人陈寅恪先 生在研究中提出的巧婚、巧宦之说,元稹在人们的接受视野中,相对于对自居易 的赞誉肯定简直是天壤之别。诚然,在一个人的政治生涯中,不可能毫无过错, 但是,不能将其放在正确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考察认知,只能是片面地做出判断。 关于元稹靠巴结宦官而在官场进阶,历来的评价都是批判的。元稹与宦官的交往, 应放在中晚唐的政治大格局中去理解,即使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如裴度、李德裕等 人亦不能免俗。对宦官的偏见其实是人们在正统史学观点影响下的因袭之见,我 们只要持正确公允的态度对待中国历史上这一特有的文化现象,就不会认为元稹 与宦官的交往是什么恶行。元白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改革弊政的热情已经为 当时士人们所共同认知,中唐社会在经历德宗朝的统治调整后,加之一大批进士 出身的士人逐渐进入到统治阶级上层,原来因平叛而积聚起来的利益集团所导致 的一些弊政暴露无遗。士人中普遍高涨起来的改革意识正是历史的必然。接下来, 我们就从元稹的政治态度、政治主张、以及通过他和白居易的比较等几个方面, 全面把握元稹的政治思想。 一、“达则济亿兆,穷亦济毫厘 积极的政治态度 元稹的政治热情是十分高涨的。元稹是一位受儒家精神影响十分深刻的积极 入世者,他是中唐政治舞台上一位活跃而有影响的人物。他一生经历德宗、顺宗、 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六朝,尤其是在宪、穆、敬、文宗四朝,他积极活动,留 下了不少值得称道的政绩。“剑桥中国隋唐史在论述宪宗取得成就的原因时, 将元稹与李吉甫、李绛、裴度相提并论,称其为处于健康状态的官僚集团中的杰出 元稹集元稹著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卷十。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 成员。 9 元稹一生投身仕途,其中起沉浮落,甚多挫折,但是仕途中的元稹“生 性激烈,少柔多刚,参政意识和功名欲望甚强。屡屡上书论事,指摘时弊,或实 地纠劾,惩治滑吏 9 正是因为这样,他屡遭贬谪,终其一生,先后五次被贬 谪,但是,即便这样,他始终坚持着“以权道济世”的责任意识,不放弃自己大 胆弹劾、抨击时弊的直臣作风,不断努力,以期用自己的力量匡扶社稷,济世惠 民。正如他在谪居通州时所作酬别致用中所表明的:“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 时。达则济亿兆,穷亦济毫厘。济人无大小,誓不空济私。”一样,从元稹一生的 仕宦态度来看,他那种“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的政治态度、“达则济亿兆, 穷则济毫厘的则我要求,都不是一番空话,而是他用一生实践努力追求的。虽 说,在这样积极的政治态度中也包含有元稹对功名的热切追求,但是,我们不能 因此就否定其积极的一面,甚至换个角度来看的话,甚至可以说正是元稹对功名 的追求推动了其在政治上的积极作为。 二、“权道济世”积极有为的政治主张 元稹在政治上主张积极敢为,在其位就要以其权为国为民谋福谋利。中唐社 会多有动荡,是一个各方面都在转型的变革时期。在这样一个时代中,作为政治 文化主要承担者的士人要适应这种变化并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面对中唐社 会积弊多病的现实政治,士人们都企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造现实社会,他们多 接受儒家积极入世的影响,在政治上积极作为,以期用实践使政治走向清明,人 民安居乐业。元稹作为中唐士人中的一员,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他同样有着高 涨的政治热情,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的政治主张是积极有为的,用他自己 的话说可以有两点:“谋道不择时”;“济人无大小”。第一点虽有汲汲于功名之嫌, 但是结合他入仕之后的政治表现,可以看出他干预现实,纠正时弊的入世精神和 仕宦态度是十分坚决主动的。不管是在宰相之位,还是贬谪沦落,他都以自己的 行动实践着。例如,元稹元和四年二月授监察御史,于元和四年三月七日,以监 察御史身份到东川视察。唐时,“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 第二章在继承中发展元稹的政治思想与文学思想 肃整朝仪。”9 所以御史品阶1 2 虽低,但担负的职责很重要,拥有的权限也大。所谓 “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正因如此, 元稹在出使东川时,有效发挥利用自身职务优势,能够十分主动地了解下层民间 的状况,严格执行御史职责,秉公访察不法官吏,在处理案件时,雷厉风行,公 正严明。元稹如此行事,自然不免得罪许多权贵,在他从东川回到长安后不久, 就被黜出分务东台。但是,元稹并没有因此而走向明哲保身的道路。在分务东台 期间,他依旧直言进谏,以匡纠积弊为己任。元稹在文稿自叙中记载他在分 务东台的短短九个月中,所举奏弹劾的事情就多达数十,且范围极为广泛,如: 礼制的禁忌、中央对地方失控、宦官权力肿胀、赋税制度破坏、官吏滥用权力等 等,多属朝廷久已想要革除却未能成功的积弊。虽然元稹的弹劾取得的社会效果 并不显著,反而成为他自己被贬谪的诱因之一。但是他那种不惧险恶、坚定执着 的政治作派,敢做敢言、积极干预的政治态度,在当时的情境下,确可使我们感 叹。元稹在贬谪通州之时表白自己:“达则济亿兆,穷亦济毫厘 ,认为一个人不 论其“达 或“穷 ,都可以凭自己的力量去“济 ,“达可以“济亿兆,而“穷 亦可“济毫厘 ,这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这一观点,清晰地揭示出元稹强烈的 社会责任感,他认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不论处在什么位置,都有责任为之努力, 为之奉献。这一点上,与自居易的观点是有差别的,谪居九江的自居易在与元 九书中表示要以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为准则修正自己的人 生价值取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元稹比自居易有着更浓厚的功名理想,当然这 在前面已经说过,与他们的家庭背景有关系,也可判定元稹比自居易有着更为积 极的入世作用精神和更加坚定执着的进取精神,在遇到挫折时,自居易显然更加 趋向宁静、消退,而元稹却从无悔意,坚定着自己的政治主张。 三、元白政治思想的异同 关于元稹和自居易,前面我们就他们的家庭背景、自我阶级定位进行了比较, 元稹诗三议杨军文笙著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 0 0 3 年第4 期0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袁行霈著高等 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3 3 8 页o 唐六典御史台陈仲夫点校,李林甫等修撰中华书局1 9 9 2 年版 17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者是出身自同一社会阶层的两种家庭类型,故此自我社会阶层认知不同,这也 影响了两人的政治思想以及文学思想。这里我们将元白政治思想加以对照,以期 更加清晰地认识元稹的政治思想活动。 中唐时期,因1 3 现实政治需要,加之在转型时期学界中产生的新学术思潮的影 响下,中唐士子的社会使命感普遍高涨,他们对尚未离自己远去的盛唐时代那种 昂扬开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