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论文_第1页
李白的论文_第2页
李白的论文_第3页
李白的论文_第4页
李白的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 目 诗酒一体,相得益彰 浅析李白的诗酒文化 学生所在单位 牡丹江农垦 八五六农场 姓 名 刘啸飞 教育层次 本科 学 号 1123001207282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王忠 分 校 黑龙江省农垦电大牡丹江分校 2 目 录 摘 要 . 3 绪 论 . 4 1 李白与酒的不解之缘 . 4 1.1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 5 1.2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 5 1.3 一代诗人名谁与共,千秋酒态自堪怜 . 6 1.4 生前一杯酒,身后千载名 . 6 2 李白爱酒的理由 . 7 2.1 酒是李白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 7 2.1.1 酒是李白欢娱时的催促剂 . 7 2.1.2 酒是李白愁郁时的良药 . 8 2.2 饮酒和写诗相得益彰 . 8 2.3 从月下独酌分析李白喜爱酒的理由 . 8 3 从李白的觞咏看唐 代酒文化 . 9 3.1 李白觞咏概况 . 9 3.2 李白觞咏中映射出的唐代酒文化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2.1 物质技术层面上的高度成就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2.2 盛唐酒风的异彩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 酒与李白的诗歌艺术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1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2 从悲歌行分析酒与李白的诗歌艺术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结 论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致 谢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诗酒一体,相得益彰 3 浅析李白的诗酒文化 摘 要 说起诗与酒,当推崇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他灿烂的诗篇中 ,无处不飘着他的诗酒文化。“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对诗酒如此的沉迷,当真是到了“成仙”的程度。李白写饮酒和关涉到酒的诗,占了他现存全部诗作的四分之一,酒成了他诗歌创作的题材和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饮酒和写诗相得益彰。这位号称“酒仙”的诗人李白,酒以诗名,诗以酒名,他笔下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弥漫着沁人心脾酒香的诗篇是如何与酒达到完美结合的,本篇将带领读者解读李白的诗酒文化。 关键词 : 李白;酒文化;觞咏;诗歌艺术 绪 论 杜甫饮中八仙歌描写李白的酒与傲的风采 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也自道是“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他的酒,平人不及,他的傲,平人更是惊呼不及。正如许多双重性格的人一样,李白一方面企图通过仕途去实现他的“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另一方面又桀骜不驯,不屑于卑躬屈膝,摧眉折腰,这种矛盾为他一生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决定了他好梦难圆。“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就是他的人生哲学。果然,他自料没有臣妾之道,再在官场上混下去,就屡请还山,重金赐归,弄扁舟,骑骞驴,继续他的漫游生涯。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皮日休也说“醉中 草乐府,十幅笔一息”,在李白身上,诗中有酒,酒中有诗,诗酒的水乳交融是他的行为本色,千古独步。分开来说,单是诗,李白就赢得了“诗仙”的桂冠,除了“诗圣”杜甫与之并驾齐驱外,没有第二人闯其堂奥藩篱。至于酒,则杜甫也不能望其项背了。在李白的集中,有许多诗是在月下樽前完成的,他的酒诗,明人周履靖辑有青莲觞咏并一一奉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4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一首劝酒词,写的如挟天风雷雨,气象磅礴,情极悲愤而化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处于沉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真让人欲倾家资,一沽为快了。可以说,若没有酒的推波助澜,唐代文化的魅力要逊色很多,有了酒的激荡,才产生了唐代繁荣亢进的酒文化;有了酒的催发,才产生了唐代酒文化的象征性符合号 李白。 1 李白与酒的不解之缘 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现存诗词约1070 余首。李白写饮酒和关涉到酒的诗李白酒诗注一书收达 251 首之多,占了他现存全部诗作约 1/4,我们称这些诗为“酒诗”。我们不仅能从李白酒诗的数量和比例了解李白与酒的关联程度,还可从李白酒诗的内容、写作手法、内心世界、人生哲学等多个层面来探讨酒和酒文化对李白的影响。可以说,李白的诗酒文化,是他人生体验的最好记录。他的一生用酒当墨,用心作笔,才写下了如此多的令人心惊和令人心驰神往的文字,在诗坛上成为一件又一件亮丽的瑰宝。我想,从李白降临到这个世界,就注定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1.1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不少诗人都写到了酒,而其中最典型的是李白,王安石认为李白“诗词十句 九句言妇人、酒耳”。陆游则说:“白诗乐府外,及妇人者实少,言酒固多,比之陶渊明辈,亦未为过”。酒在李白的笔下,直接变成一种情趣饱和独立自主的文学意象,影响其创作心态,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改变了他作品的内容和风格。 酒精的刺激和催化作用,使李白“兴酣落笔而不自觉,然逸气横生”。诗人的整个情绪系统得到自然释放而不收任何世俗的约束和限制,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一醉累月轻王侯”。他曾经醉草吓蛮书,在公众扶醉填词,虽“拜唔颓然”而“取笔杼思,略不停辍”,写下来华美艳艳的清平调三首,更写下了月下独酌、把酒 问月、将进酒、襄阳歌等著名诗篇。 1.2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在“酒隐安陆,蹉跎十年”期间李白曾写过一首襄阳歌:“傍人借问笑何 5 事?笑杀山公醉似泥。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2诗中的“山公”指西晋山简,他与其父山涛一样,是既做官又以纵酒放达闻名当时的人物,李白此诗以歌咏山简起兴,实为其自画像,把那种佯狂放诞的醉态和醉中之想象描绘得精彩异常,所意刻画 的是自己狂放不羁的性格,我们从诗中可以看到一个旷达豪放,昂扬奋发的诗人形象。李白清狂、疏放的性格使他乐于与酒国中那些前辈高人亲近,与他们在诗中进行超越时空的沟通与交流。 1.3 一代诗人名谁与共,千秋酒态自堪怜 李白的一生拥有着远大的抱负,为了实现他的宏伟理想,多方努力,终因其杰出诗才“名动京师”,于天宝二年由玄宗下诏征召进京,在赶赴京城之即,他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兴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仕途上的起色无疑在李白面前展现了无限希望,以为“扬眉吐气,激昂青云”的一天终 于到了,“游说万乘”的抱负终将得以实现,得意之下怎能不饮酒“高歌取醉”?“仰天大笑”亦写出了他临去长安时的狂喜、踌躇满志的心情跃然纸上。 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实与皇宫之内的权贵不相谋和。玄宗的疏远和权贵的馋毁使李白内心十分苦闷,当满心期待的赶赴长安,欲建功立业的希望被毁灭之后,他在长安的去留问题上仍有些彷徨,这种矛盾的心理突显在行路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回顾心茫然”。他对社会现实深感失望,终于决定要离开长安,去过那纵情杯酒的豁达生活了。 在李白的后期诗作中,“酒”与 “愁”几乎分不开 ,这些“愁”系政治失意而来,并包含着诗人思想上的矛盾,对现实社会已经感到失望 ,却仍不肯放弃济世理想,于是选择诗酒沉醉的方式,暂时安顿苦恼的心灵,在酒的沉醉中缓解与现实的冲突,“醉”成了最好的解脱方式。 1.4 生前一杯酒,身后千载名 从前文可看出,酒文化是如此广而且深地渗透到李白的作品中。李白的诗文作品大概有六分之一写到了酒,诗人无论是隐居、求仕、得意、流落,人多人少,有钱无钱都要饮酒,酒伴随着他坎坷而传奇的一生,富有深厚的文化意味,既是 6 催发诗思、启迪灵感的兴奋剂 ,又是浇愁解闷的麻 醉剂,还是其得以笑傲王侯而又能避祸全身的良方妙法,“太白触文之强 狎弄杯觞,沉溺曲药,是真塞其聪,翳其明,醒则移於赋咏。宜乎醉而生,醉而死。” 所以酒不但参予诗人创作中艺术境界的酝酿,激发文学创作的灵感,而且展现出诗人复杂的心态,然后有“且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 (春日独酌其二 )的超脱;“一樽齐生死,万事固难审” (月下独酌 )的安慰;“豪士无所用,弹弦醉金田” (金陵凤凰台置酒 )的悲愤;“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春日独酌 )其一 )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同上,其二 )的感悟,渗透在李白作品中的诗酒精神既表现了诗人精神苦闷一面,又表现了沉醉状态下个体生命中审美快乐的一面,痛苦与快乐相交织,愁闷与陶醉相统一,从而构成李白诗歌独具的审美意识。 李白的诗酒风流其本身为中国的酒文化增添了许多内容,后人也正是从李白沉醉的诗篇中品味到了饱含人生丰富内涵的审美意识。李白留给后人的,不仅是那 1070 余首诗,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与酒共舞的跨时代精神。 2 李白爱酒的理由 2.1 酒是李白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白一生有酒相伴,直到今天,我们也分不清是李白成就了酒,还是酒成就了李白,酒早已成为李白身体 中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说,李白爱酒甚至超过爱自己的生命,或许他可以舍弃自己向往的仕途,田园的风光,却不能将酒舍去。 李白一生喜爱饮酒,饮酒不但让他得到了一种物质享受,而且也让他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同时在他的人生里,酒实际上也成为了他割不开、舍不掉的组成部分。李白一生中,有过欢乐、理想、抱负,但更多的是忧愁、不幸、失落和坎坷,必然会给他带来不同的心情。虽同时一杯酒,但不同心情下端起酒杯,就自然会有不同的体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效果。 2.1.1 酒是李白欢娱时的催促剂 当李白心情舒畅,无精神 负担时,他需要酒让他更为享受此刻的豁达,酒也成为他一种欢娱的方式。为了求得欢乐,他没有什么顾忌,也放得开。因此,“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胡姬貌如 7 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 4” (前有樽酒行二首之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 )可以“中霄出饮三百杯”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甚至“千杯绿酒何何醉” (赠段七娘 )。“一杯一杯复一杯”是可以的,但“三百杯”、“千杯”,显然是运用 的夸张手法,表示饮得多。李白在高兴的时候饮酒,在旅途中饮酒,独饮亦对酌,用酒助兴,纵酒酣歌,放荡不羁。在与朋友相聚对饮时更高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李白襄阳歌 )。李白是爱酒的,酒是李白欢娱是的催促剂,酒精能使他得到更大的放松和享受。 2.1.2 酒是李白愁郁时的良药 对于李白而言,他一生不如意之时十有八九,时常遭到谗言、排挤。因此,他有时也会用消极的情绪面对社会,赞赏隐士生活,在这种情绪下,他就更需要酒精的麻痹,饮酒实际上是这种情绪的表达,是一种发泄。他看淡理想、前程,甚至看淡社会。 李白对“功名富贵”也有过清楚的认识:“功名富贵若长在 ,汉水亦应西北流” (江上吟 )。可能是因为他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多了的缘故,才把希望寄托在酒杯中。 李白饮酒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解愁,“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欢。” (月下独酌四首之三 )愁有不同类型,况且愁的程度也有差异。有时候,确实是酒到愁除,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同上之四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江夏赠韦南陵冰 )用酒解愁,也并非时时有用,有时可能适得其反,会“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他在上崔相百忧章 一诗就说“金瑟玉壶,尽为愁媒。举酒太息,泣血盈杯。”这个时候的音乐、美酒,反而成了“愁媒”,酒杯装的已经不是美酒了,而是泪、是血。 2.2 饮酒和写诗相得益彰 李白写诗与饮酒的关系,可以说是饮酒写诗,诗中写酒,或者说是无酒就无诗,诗酒一体,相得益彰。饮酒成了他写诗的一部分,当他写诗时需要酒的促成。饮酒,他是酒仙,写诗,他是诗仙。皮日休说李白的身躯是“酒星魄”,写的诗是“天上文”,他在李翰林负逸气者必有真放以 李翰林为真放焉中赞美道: 8 “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醉中草乐府,十幅笔一息。”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似乎在所有人眼中,李白都是和诗酒相连的,李白与诗分不开,与酒更是分不开,他爱诗,更爱酒,他因爱酒而爱吟诗,或者也可以说因爱诗而爱酒。 2.3 从月下独酌分析李白喜爱酒的理由 李白为什么对酒如此喜爱呢?在月下独酌诗里已比较集中地阐明了他的理由和观点。月下独酌,约作于天宝三年 (744)春,一共有四首。其中第二首写道: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 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 这首诗共 14 句 70 字 ,集中地谈了他爱酒的四大理由,即:第一,天爱酒;第二:地爱酒;第三,贤圣爱酒;第四,为了了解大自然的规律,使人与大自然和谐一致。既然天爱酒;地爱酒;贤圣爱酒,而且还可以通大道、合自然,那李白爱酒就有了充分而足够的理由。 不仅如此, 饮酒还有其它重要作用。于是在月下独酌的第三首中又说道:“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在第四首里说:“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甚至还说:“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李白在月下独酌的第三、四首诗里,主要阐明从酒中得到乐趣和用酒解愁两条理由。李白在月下独酌诗里集中阐述了他爱酒的六大理由。在李白看来 ,这六条理由对他来讲都是非常充分的。他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去做的。因此,月下独酌是李白酒诗的重要代表作,既集中表明了他爱酒的观点, 又体现了他的人生观,同时又是对他一生为什么钟 9 爱饮酒问题的最好回答。 3 从李白的觞咏看唐代酒文化 3.1 李白觞咏概况 从真正的“觞咏”意义上看,李白的饮酒诗 (酒中热语,醉后真言 )的数量不太大。胡山源先生于一九三九年编成古今酒事一书,专辑“青莲觞咏”一章,是为真正“觞咏”意义上的李白饮酒诗,共得七十五首,对照郭沫若和葛景春的统计,我认为这个“青莲觞咏”七十五首,才真的称得上是李白的饮酒诗。我们探讨唐代的酒文化,不妨把回溯历史的长镜头对准李白的这七十五首“酒中热语”和“酒后真言”。它们最有可能 使我们更为真切地窥得唐代酒文化的精髓。它们是古乐府七首包括“将进酒”、“行路难二首”、“山人劝酒”、“把酒问月”、“杨叛儿”、“对酒”等;五言古诗二十四首,包括“月下独酌四首”、“金陵凤凰台置酒”、“春日独酌二首”、“春日醉起言志”、“对酒”、“待酒不至”、“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北山独酌寄韦六”、“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等;七言古诗一首,“金陵酒肆留别”;歌十一首,包括“襄阳歌”“扶风豪士歌”、“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醉后赠从男高镇”、“携妓登梁王楼栖霞山孟氏桃园中”等;行八首,包括“悲歌行”、“笑歌行 ”、“前有樽酒行”、“短歌行”、“客中行”、“对酒行”等;吟三首,包括“梁园吟”、“玉壶吟”、“江上吟”;五言律诗十首,包括“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等;五言绝句九首,包括“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铜官山醉后绝句”、“九日龙山饮”、“九月十日即事”、“自遣”、“鲁中都东楼醉起作”等;七言绝句二首“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山中与幽人对酌”。共计七十五首 7。 3.2 李白觞咏中映射出的唐代酒文化 3.2.1 物质技术层面上的高度成就 一、李 白的七十五首“觞咏”诗中的酒器 在李白的七十五首“觞咏”诗中,“杯”字出现二十二次,“杯”的种类有“金杯”、“绿玉杯”、“鹦鹉杯”等:“壶”字出现十四次,有“玉壶”、“白玉壶”等;“樽”和“金樽”各出现四次;“觞”出现五次;“金孽”出现三次;“杓”出现 10 两次,即“鸬鹚杓”、“舒州杓”;“铛”、“斛”、“碗”、“金瓶”各出现一次。各种酒器出现的次数为五十四次,还不包括一首诗中重复出现的次数,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一句诗中出现“杯”字三次,这在唐人的饮酒诗中是罕见的。其中盛酒 器有:金樽、樽、壶、金垂、金瓶;饮酒器为杯 (金杯、绿玉杯、鹦鹉杯 )、玉碗、力士铛;酒注有:鸬鹚杓、舒州杓 9。中国酒器发展到唐代,已高度精制化,已出现了配套使用的盛酒器,酒注和酒杯,这在李白的“觞咏”诗中得到证明。如李白的襄阳歌里出现的“鸬鹚杓、鹦鹉杯”和“舒州杓、力士铛”都有是配套使用的酒注和酒杯。 二、酒类和酒的颜色 李白这七十五首“觞咏”诗中出现的酒类计有“新丰酒”、“葡萄酒”、“鲁酒”、“金陵酒”、“兰陵酒”以及“醅”、“醴”、“醑”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送别 )等。这些酒往往发酵及酿 造程序复杂,这说明唐代的酿酒工艺的进一步发展。以酒的颜色而言,李白的“觞咏”诗中,“绿酒”出现的次数最多,有“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 (襄阳歌 )、“相邀共醉杯中绿” (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白发对绿酒,强歌心已摧” (携妓登梁王楼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金樽绿酒先回波” (前有樽酒行二首 )等,上文已提及白居易的名句“绿蚁新醅酒”,李白“觞咏”诗中出现“绿酒”以及其它诸如“碧、绿、清、酥”等意象,都说明了“绿色”与唐人审美态度的内在关系。除了“绿酒”,尚有“清酒”、“金液”、“琥珀光”、“清茗 空” (“玉壶美酒清茗空”前有樽酒行之二 )。但出现的次数不若“绿酒”次数之多,杜甫诗也频繁出现“绿酒”,如被郭沫若称作“活画出了一个真正的杜甫”的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一诗中,就有“共指西日不相贷,喧哗且覆杯中渌”。皮日休春日醉酒有“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酴余香在翠炉”的诗句。我们注意到,同样为“绿色”,但有“绿”、“渌”、“酴”之分,说明在酒的成色上,当时的酿造技术已相当精细。 3.2.2 盛唐酒风的异彩 唐代以儒治国,同时宗奉老庄,也不排斥佛教,禅宗正是在唐代得以“大兴其势”,在这样的人文环 境中,人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张扬终于进入空前的活跃状态,加上酒政松驰,统治者支持并参与游宴、赐醣,终于使唐人由对酒的畏避转而颂扬酒的好处。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带动之下,文人学士嗜酒如命,纵酒酣歌,放荡不羁。如果说,唐代是一个酒风大炽,普天同饮的时代, 11 那么李白的“觞咏”诗就是对它的真实的纪录和热烈的歌颂。 从李白的七十五首“觞咏”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情都有饮酒的纪录。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五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将进酒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 路难二首 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行 对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对酒 李白在高兴的时候饮酒,愁苦愤懑的时候饮酒,在旅途中饮酒,既独酌,也对酌,从他的扶风豪士歌中的诗句“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的描述中,我们知道那是一个怎样的酒风大炽的时代。可以说,只有到了唐代,中国的统治者在驾驭这个庞大帝国的时候,才取得了充分的自信。如果说,唐代是一个酒风大炽,普天同饮的时代,那么李白的“觞咏”诗就是对它的真实的纪录和热烈的歌颂。 李白的长醉高歌也是洋洋大观的,据统计,他的觞咏诗中有“浩歌”、“娇歌”、“闲歌”、“悲歌”、“笑歌”、“短歌”、“吴歌”、“梁园歌”等,“歌”出现二十四处,而“啸”只出现两次,可见唐人饮酒适兴,唱歌只是为了适性而已,不象魏晋时代只能以苦涩压抑的“啸声”来传达各人的个性于万一 10。“饮妓”为唐代酒文化的一大景观,她们“不重色相,而多善谈谑、能歌令,其乐籍属教坊,常居平康里,可纳币外嫁,但须官厅许可方能外出侑酒;凡朝士宴聚和举子、新及进士设筵,均可行牌召妓,唯服务项目视资赏而定,继烛则倍之,中唐以降,饮妓,酒妓已代替掖廷之妓和教坊之妓,而成为艺术歌舞的承担者,她们的足迹遍及天涯,尤其是他们的地位大大改观,由附庸而变成各种游戏酒令的主角,她们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 11”李白的七十五首“觞咏”诗中,饮酒观妓,饮酒狎妓不在少数。例如: 宿妓: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杨叛儿 ) 载妓: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江上吟 从李白的“觞咏”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酒宴上盛行以妓女的歌色才艺来佐酒,她们的地位十分卑下,任人亵玩,但她们大多经过教坊的歌舞调教,许多人 12 已具备了良好的艺术素养,因此, 她们构成了唐代酒文化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11。 通过李白的七十五首觞咏诗,我们可以看出,唐代酒文化在物质技术层面上承先启后,已达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在酒文化的“道”的层面上,也就是说,在酒已上升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意义上,与酒相关的酒器、筵饮、歌舞、酒妓、酒令以及饮酒诗所组成的唐代酒文化大合唱,体现了唐代人文精神的真面目、真魂魄12。而以李白的“觞咏”为其总体精神特质呈现的唐代诗歌,更是唐代酒文化最凝炼、最高度的体现。可以说,没有酒的推波助澜,唐代文化的魅力不知要逊色多少,而有了酒的催助,才产生了大诗人们的 笔下的煌煌巨作,有了酒的激发,才产生了唐代酒文化的代表人物,也即唐代酒文化的象征性符号 李白。 4 酒与李白的诗歌艺术 4.1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留给后人的九百多首诗篇,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的艺术写照。真的情感,洒脱的气质,不肯苟同于俗的那种人格意思,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他的诗歌豪放飘逸、变幻莫测,具有一种清水芙蓉的美,对后人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13。 李白把酒作为抒发情感的一种物质寄托,将其融入到精神的诗中,表现出极为独特玄妙的情感,焕发出特殊的意象,产生 丰富而奇妙的意境。语言灵活变幻。美不可言。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13 4.2 从悲歌行分析酒与李白的诗歌艺术 沉醉美酒并不能一劳永逸地帮助诗人彻底忘却现实。当他从沉醉中惊觉,回到现实世界来,就会加深他的痛苦。倍增的愤慨,燃烧于李白的胸中,又成为他下一次沉醉的动力和审美意蕴。酒使他胸中的矛盾一次次的化解,使手中的笔传神,在悲愤之中还跳跃着乐观的音符,在牢骚之外也颇有旷达的笔墨。时代在他的心中激起的种种思想感情,使他不能安静,总想借什么相当的东西把它们抒发出来,酒成为他抒发情感的最佳对象。在黑暗现实面前,只有酒方能 使他冷如死灰的心得到一些温暖。“才将圣不偶,命与时俱背,独立山海间,空老圣时代。”诗中体现出诗人屡遭打击与摧残的悲愤之情: 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 听我一曲悲来吟。悲来不吟还不笑, 天下无人知我心 悲来乎!悲来乎 ! 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 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 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 悲来乎!悲来乎!凤鸣不至河无图, 微子去之箕子奴。汉帝不忆李将军, 楚王放却屈大夫 (悲歌行 ) 诗中体现出一种沉郁悲壮之美,由醒而醉的状态使现实中的他能够以非实在的虚 幻心理去感受、体验、回味现实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