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电站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调查报告_第1页
某水电站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调查报告_第2页
某水电站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调查报告_第3页
某水电站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调查报告_第4页
某水电站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竹水电站报告文字部分 广东梅江丹竹 水电站 (梅县单竹窝水电站) 环境 保护竣工验收 调查报告 YY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2003 年 12 月 目 录 前言 1 1 编制依据和目的 2 1.1 编制依据 2 1.2 执行标准 2 1.3 参考标准 2 1.4 编制目的 2 2 工程概况 3 2.1 工程名称、性质、规模 3 2.2 工程位置 3 2.3 建设规模 3 2.4 水库水位、库容和水头 3 2.5 水库运行方式 5 2.6 其它工程特性经济指标 5 3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意见及批复要求 5 3.1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与 结论 5 3.2 环境影响 评价 报告书审批意见 9 4 环境 现状和社会经济状况 9 4.1 自然环境概况 9 4.2 水 电站 库区 河段生态景观 现 状 10 4.3 水电站 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概况 12 5 水电站建设和 运行后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13 5.1 水土保持 措施 13 5.2 库区两岸生态 14 5.3 通航保证措施 14 5.4 减少淹没和浸没的措施 14 5.5 水资源补偿 15 6 环境影响调查 15 6.1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 15 6.2 水环境影响调查 18 6.3 航道影响调查 20 6.4 水文和洪灾影响 22 6.5 地质灾 害影响 22 6.6 文物古迹的保护 22 7 结论和建议 22 7.1 结论 22 7.2 建议 23 附件: 附件一:委托书 附件二:粤环建字 199720 号关于广东梅江丹竹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附件三:渔业资源补偿协议书 1 前 言 广东梅江 丹竹 水电站 (以后改为梅县单竹窝水电站) 位于 梅县松南单竹窝 ,是梅江干流(梅城以下河段)规划的四个梯级中的 第三 个 梯级 电站(西阳、丙村、单竹窝 、蓬辣滩 )。由广东梅雁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 1996 年 11 月,由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勘测设计院完成了 单竹窝 水电站的可行性研究, 1996 年 4 月,业主委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完成本项目 本电站 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997 年 5 月 30 日环评报告书得到广东省环保局批复(粤环建字 199720 号)。 本项目 于 1999 年动工兴建, 2001 年 7 月投入试运行。受梅雁企业(集团)公司委托,经请 示 省环保局同意,完成本 建设 项目的 环境保护竣工 验收调查报告的编制工作。 2 1 编制依据和目的 1.1 编制依据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 广东梅江 丹竹 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996 年 4 月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东 梅江 丹竹 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 1996 年 11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 年11 月 29 日; 广东省八届人大常务会通过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4年 7 月 22 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 2000 年 2 月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2002 年 2 月; 水利部、能源部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 SDJ302-88);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 ( HJ/T88-2003); 委托书 。 1.2 执行标准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88) 类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一级标准 1.3 参考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标准 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44/26-2001)一级标准 1.4 编制目的 项 目在建设期和试运行期 间,检查业主对 广东省环保局 关于 环评报告书批复 内容 的落实情况和 环保 “三同时 ”的 执行情况。 调查水库蓄水后,库区及下游水质的影响情况。 调查项目建设对生态的影响, 包括库 区 水 生 生物 物种类型与数量 的变化 和沿岸生态改变 的 情况分析。 调查该项目建设的水土保持,移民安置,通航能力,淹没处理的合理性情 3 况分析;调查地质环境、水文环境的变化情况。 提出结论和建议。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名称、性质、规模 名称: 广东梅江丹竹 水电站。 性质:属 YY 市地方重点工程,由广东梅雁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梅雁公司 )投资开发。 规模:梅江干流低水头径流式电站,发电最大水头 10.24m,装机容量3.4104kw,多年平均发电量 13538104 kw.h。 2.2 工程位置 本电站坝址位于广东 省梅江干流 梅县松南镇单竹窝 河段上(见图 2.1),上距市区约 44km,丙村 镇 府 15 km,雁洋镇府 8km。库区长 16km,与 丙村 电站基本相连,下游 与蓬辣滩库区回水相衔接 。 2.3 建设规模 坝顶高程为 70.0 m(珠江基面)。 船闸闸室尺寸为 88 m8 m2 m(长 宽 门槛水深)。 泄水闸为 13 孔,每孔净宽 12 m,堰顶高程 48.5m。 电站为河床式电站厂房,长 88.1 m。厂房进口段设置拦沙坝,坝顶高程 51.0 m。 2.4 水库水位、库容和水头 水位 水库正常蓄水位 59.0m(珠基) 调峰消落水位 57.7m 校核洪水位 68.68m(P=0.2%) 设计洪水位 64.58m(P=2%) 库容 V 容 (总库容) 15600104m3 V 正 (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 2610104m3 V 日 (日调节库容) 635104m3 4 5 水头 最大水头 10.24m 最小水头 3.00m 额定水头 6.2m 2.5 水库运行方式 本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顾航 运 等综合利用,因此本电站除了参加了统调峰外,还考虑通航要求,按综合历时保证率 P=95%相应流量 52m3/s 下 泄 航运基流,电站正常蓄水位为 59.0 m。当天然流量小于 637m3/s 时,水库按正常蓄水位 59.0m运行;当流量 在 6371000m3/s 时,水库按 58.5m 运行;当流量在 10002530m3/s,宣泄发电弃水, 大于 2530m3/s 时, 电站不发电, 水库闸门逐渐开启直至淌泄。 2.6 其它工程特性经济指标 坝址 上游 流域面积 8370km2 多年平均径流量 98.39 亿 m3 多年平均流量 315m3/s 多年平均 悬移质年 输沙量 491 万吨 多年平均含沙 量 0.5 /m3 通航吨位能力 100 吨 设计年运货量 127 万 吨 /年 ( 2020 年 ) 改善航道里程 15.3km 淹没耕地 680.2 亩 迁移人口 447 人 淹没区房屋 12992.8m2 地震基本烈度 设计洪水 最大泄 量 8250m3/s 总投资 32014 万元 环保和水土保持投资 250 万元 3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意见及批复要求 3.1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结论 6 梅县单竹窝水电站是梅江梯级电站开发的第三个梯级电站,装机容量为 3.4 104kW。地点在梅县横山村梅江单竹窝河段。 3.1.1 环境现 状 3.1.1.1 坝址、库区范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电站坝址拟建在河面较狭、两岸边滩较小、河段顺直、河床较平坦、地质构造较简丹的单竹窝河段。年平均流量 312m3/s,年平均含沙量 0.50kg/m3。 库区长 16km,两岸多为丘陵山区,仅在丙村镇和雁洋镇府中心区有河谷平原。沿库区河段从上游至下游的地貌类型有丙村河谷盆地河段、乌石渡 湖山角丘陵谷地河段、湖山角 滩头山间河段、滩头 单竹窝山间谷地河段。库区河道平均比降 0.4。岸坡较稳定,多为岩石坡,少数为土质坡,库区上半部分河床底部人为建有不少丁坝。 电站建设 的影响涉及坝址上、下地区。坝址上包括丙村镇和雁洋镇,坝址下为松南镇,共 22 个管理区和两个镇府中心。沿库区河段经济以农业为主。坝址上人口约 4.3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1.6 万人。沿库区河段主要工业企业 16 间,废水量不大,约 84.5 万吨 /年(其中 24.5 万吨 /年为冷却水)。经统计,取河水作工业用水的企业 4 个,取河水灌溉的农田约 70 亩,占耕地总面积( 22796 亩)的 0.3%左右,沿河段居民不取河水作生活用水。 3.1.1.2 河水环境质量现状 库区河段设四个水质监测断面,通过 20 个项目的监测分析后,认为水质基本良好, 除石油类和总磷外,其它项目均符合地面三类水质标准。河床中石油类和总磷的样品超标率分别为 75%和 25%。最大值超标倍数分别为 4.6 倍和 0.9 倍。河段右岸的水质稍差于左岸。右岸与丙村和雁洋两镇府中心毗邻,工业污染源较多有关。 3.1.2 工程的环境影响源分析和库区污染源预测 3.1.2.1 影响源分析 本项目是一座截堵梅江蓄水,低水头迳流式电站,库区为长达 16km 的河道,将河水抬高形成水能,通过水轮机将水能转变成电能。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物质。 该工程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由于堵截河水,使河宽增大 1.47-1.16 倍,平均 7 水深增加 3.62.3 倍,槽蓄水量增加 3.381.86 倍,水流流速减慢 0.25 倍 0.45 倍等水情变化后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有: 河水对污水的稀释扩散能力和降解能力的改变,从而影响河水水质。 河水淹没村庄、耕地,以及淹没道路、电信等基础设施。 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变,截流后,影响鱼、虾的洄游。 上、下游河流通畅受阻,影响水上航运。 河床和河岸景观的改变。 本工程施工期对环境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如施工导流围堰引起河水混浊,施工期产生的噪音和粉尘;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等。 3.1.2.2 库区污染源预测 通过目前的人口数量、发展规划中的人口增长率、人均产污量等计算 2005年时,丙村镇和雁洋镇非农业人口生活污水中 CODcr 的排放量为 724kg/d。 通过目前的工业结构、工业产值、发展规划中的工业产值增长率和万元产值污系数等计算 2005 年时,进入库区河段的工业废水量,按二类排放标准浓度计算,进入库区河段的重金属源强 Pb、 Cd、 As 分别为 1.5kg/d、 0.15kg/d、 0.75kg/d,CODcr 的源强 1213kg/d。 预测水平年 2005 年时进入库区河段的主要污染源仍是工矿企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主要污染物质是耗氧有机物质(以 COD 为代表)和重金属( Pb、 Cd、 As)。 3.1.3 工程的环境影响 3.1.3.1 对河水水质的影响 用 2005 年推算的 COD 排放源计算,工程后,库区河段断面 COD 污染物质最大平均浓度为 3.16mg/L,远低于地面水三类水质标准( 6mg/L)。工程后在流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流速减小,污染物质在库区河段的迁移时间增大,引起COD 在河段中的降解率增大,从而使库区河段断面平均浓度普遍降低;最枯月平均流量 52m3/s 时,各断面的 COD 浓度比工程前同等条件时降低 0.4%至 25.1%;多年平均流量 312m3/s 时,降低 0.1%至 3.3%。最大降低幅度出现在坝址前。 但有一点要提出的是:工程后,由于流速减小,致使流入库区废水排污口附近的 COD 污染物质在水中的迁移速度减慢,从而容易形成高浓度区,引起工程后排污口附近河水中的 COD 浓度比工程前增高。在流量大时,增加幅度较小, 8 在流量小时,增加幅度较大,如库区丙村镇府所在河段,当河流流量 52m3/s 时,在排污口附近宽约 120m,长约 1200m 的范围内,工程后 COD 的浓度比工程前增加不超过 11%;当流量 312m3/s 时,在排污口附近宽约 30m,长约 600m 范围内,工程后 COD 的浓度比工程前增加不超过 1%。 由于重金属的化学性质决定,排入河水中的重金属会迅速被悬浮物(悬沙为主)吸附而被水流带走或沉积到底质中。工程后,由于水流速度减小,水流挟砂能力减弱,加速悬浮物质的沉积,河床底质中的重金属含量比工程前有所增加。 3.1.3.2 水库淹没、浸没的影响 根据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淹没房屋 12997m2,居住人口 447 人,农田土地 1225.3 亩,其中耕地 680.2 亩。 水库正常蓄水位时,会使防洪堤内 722 亩土地延长内涝自流排泄时间,但这些土地已有电排设施,启用电 排可解决本土地的淹没问题。 水库致使防洪堤内浸没的土地面积为 0.6km2。 3.1.3.3 对航运的影响 梅江现状航道列为十级,航运条件差。建水库后,库区河道水位升高,水深增加,航运条件大为改善,通航标准由 50 吨以下提高到 100 吨级。库坝建有船闸,不影响航运,致使坝址以上河段通航保证率提高,对梅江航运发展起促进作用。但水库调峰期间,下泄流量在极限范围时,会影响坝下的通航,但只要航运部门密切配合,使船业主熟悉电站运行规律,掌握通航时间,则可安全通航无阻。 3.1.3.4 对梅江渔业资源的影响 由于拦河筑坝,又没建 过鱼设施,河流的畅通受阻,从而改变洄游或半洄游鱼类(如鲥鱼,鳗鲡)溯河和降河产卵繁殖后代的自然环境,但可以利用水库发展水产养殖业。 3.1.3.5 对库区河段生态景观的影响 工程后,库区河段由于水位提高,河宽和水深增大,河道渠化,淹没了原有河段的边滩、江心滩、基岩顽石、丁坝、暴露的河床,改变了原来枯水期间的景观面貌,美化了环境。水面宽阔,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开发的潜力。土质岸坡由于水淹可能会发生小范围的库岸开裂或崩塌,预测坝前段约 9.4m,雁洋库段10.8m 左右。 9 原有边滩、江心滩岸坡生长的植被(竹子、松树、 芒草等),由于长期水淹而消亡,但对于河面以上的植被,则不会因水库的修改而改变。 3.1.3.6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有: 工程施工导流,围堰造成局部河段水质混浊。 施工期交通运输机械作业产生的粉尘影响大气,产生的噪音影响环境。 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生活垃圾污染环境。 施工期丢弃的包装垃圾,以及施工作业产生的少量废水影响环境。 施工期河道中自由往来的船只受到一定的制约。 3.1.4 环保可行性结论 在落实各项影响补偿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影响角度来看,本项目的兴建是可行的,电站 选址是合理的。 3.2 环境影响 评价 报告书审批意见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广东梅江 丹竹 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 审批意见 (粤环建字 199720 号): “环评报告书”符合“环评大纲的要求,内容简明扼要、有重点,特别是对梅江流域渔业资源影响分析和对策是符合实际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本水电站的建设是可行的 。 鉴于 梅江 是韩江渔业资源较丰富的河段,丹竹 水电站 的建设,将对渔业资源造成较大的影响。省海洋与水产厅、 YY 市环保局、农业局、水产局都提出在水电站应建设过鱼通道或采取人工放苗的补偿资源损失的措施, 我局 原则 同意。请 建设单位与 YY 市农业、水产、环保部门进行充分协商,明确在不设过鱼通道时采取人工流放鱼苗增殖补偿的具体计划和实施办法,并将商定结果报我局和省海洋与水产厅备案。人工流放鱼苗补偿资源费用应纳入本工程总预算及运行费用中。 请 YY 市环保局负责本 工程 施工 和营运后的环境 监督 和 管理工作。 4 环境 现状和社会经济状况 4.1 自然环境概况 单竹窝 水电站所在地位于 梅江单竹窝河段 。梅江是韩江上游,发源于紫金县 10 的白石栋,经五华河汇合后称梅江,在大埔三河坝与汀江汇合后称韩江 ,梅江 干流长 309km,流域面积 13929km2。电站上游 12km 处有梅江一级支流石窟河与梅江的汇合口,水电站蓄水时,汇合口处有 1km 左右的回水区,但河水不会倒流。 电站 上游距 YY 市区 44km,距丙村镇府约 15km,距雁洋镇府 8km,库区长 16km,库区回水与丙村电站尾水基本相接,下游与蓬辣滩电站库区回水基本相接。其具体位置见图 2.1。库区两岸多为丘陵山地,沿河有防洪堤长 11.84km,河床平均比降 0.39 ,河床主要为基石、沙卵石,河谷形态较稳定。岸坡多为陡立的岩石坡,土质坡不多,岸坡较稳定 。 上游五华、兴宁等地水土流失较严重,据统计,横山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 0.5kg/m3,是我省泥沙较多的河流之一。但近些年来, 梅县境内 植被恢复较好,覆盖率 71.1%,水土流失初步得到控制。 梅江流域绝大部分是海拔 300m 左右的低矮丘陵,其土壤类型大部分是花岗岩风化的赤红壤土,土层深厚,海拔 500m 以上的山地多为山地红壤、黄壤、草甸土。 梅江流域属亚热带气候,冬短夏长,日照充足。据梅县气象站资料,冬季多为北风和偏北风,夏季多吹东南风和偏南风。多年平均气温 21.3 , 1 月份气温 10.9 13.0 ,绝对最高温度 39.5 ( 1971 年 7 月 25 日),绝对最低气温为-7.3 (1955 年 1 月 21 日 ),雨季集中在 4 月 9 月。据 YY 市水文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435.58mm,最大降水量为 2309mm(1983 年 ),最小降水量为904.5mm(1991 年 ),最大 24 小时降水量为 156.8mm(1964 年 ),年内最小降水天数为 104 天。历年日降水量小于 10mm 的最多天数为 131 天 (1975 年 ),在于 30mm的最多天数为 28 天 (1983 年 )。年平均风速 0.93m/s,年内最大风速 15m/s(1989年 7 月 28 日 )。多年平均蒸发量 1590mm,最大蒸发量 822.6mm(1983 年 ),日最大蒸发量为 8.5mm,属湿润气候区。 4.2 库区 河段生态景观 现 状 电站回水库区河段较为平直, 走向为东北 西南向, 沿岸丘陵低山的植被覆盖良好 。受电站直接影响的河段, 主要包括丙村河谷盆地河段;乌石渡至湖山角丘陵河段;湖山角至滩头山涧河段,滩头至石壁渡山涧谷地河段; 石壁渡 至松口河 谷 盆 地 河段 。 11 4.2.1 丙村河 谷 盆 地河段 从潭口角(丙村二级水电站的尾水)经丙村至乌石渡河段,长 5.5km, 是丙村河谷盆地。左岸有一条石窟河注入 , 次为经横石 银场注入的小溪和北坑 竹筒坝注入的小涧。右岸有一流域面积较大的经三乡、东溪湖、黄恙坪的河溪汇入,这促进丙村盆地内形成较宽广的冲积平原和众多河网。盆地外围的丘陵,植被覆盖良好,主要生长松树等针叶林。 沿河两岸建有防洪堤坝,岸边长有许多竹子。 丙村镇镇府及居民区建于右岸,有丙村大桥自丙村镇跨过梅江至井塘。在丙村镇东侧建有近 3 km 长的铁路 (梅坎铁路 ),从煤矿场延伸至梅江江边(右岸),以便利用水路运输煤炭。 4.2.2 乌 石渡 湖山角丘陵 谷地河段 该河段长 4.5km。右 岸 有从阴那山 长教 松坪丘陵山地流入的小溪,及从雁洋上游流到雁洋镇的小溪共同形成的小河谷平原。左岸有从鹧鸪坳 莲塘唇流入的小溪以 及从大湾 湖丘注入的小涧。沿河段有两处出现山体直逼河岸,形成岩石陡峭岸,一处在乌石渡前的高山流水段(右岸),一处在湖山角(左岸),除这两处外,沿河的岸边均生长竹子。 本河段左右两岸包括注入的小溪下游两岸,均分布有较多的居民村庄,雁洋镇中心在河的右岸。本河段有二处人渡和一座桥(剑英大桥),大桥位于乌石渡,人渡在小莆和湖山角处。 4.2.3 湖山角 滩头山间河段 河段两岸丘陵山体生长松树、芒萁灌木,植被覆盖较好。河床多为粗砂和砾石,从湖山角至铜盘一带的河床上有岩石裸露。本河段为典型的山间河流,有的山体直逼河床, 为岩石河岸。河岸滩上生长竹子。 本河段除铜盘和九州坑有两间工厂外,沿河没有村庄。右岸有从阴那山 礤下 铜盘小溪汇入,左岸有从杨梅坪 上梓山 滩头汇入的小溪。 4.2.4 滩头 石壁渡山间谷地河段 河段上部 (从滩头至梅子坑 )两岸有宽约 100-500m 左右的谷地,谷地上有横山等村庄分布,左、右岸各有两条小涧汇入河段,有一人渡来往于河两岸。 河段下部 (从梅子坑至单竹窝至石壁渡 )谷地不发育,山坡逼近河床,岸滩不 12 太发育,长有竹子。山坡上的植被主要为芒萁 松树群落。 4.2.5 石壁渡 松口河谷盆地 本河段属水电站坝下河段 ,梅江流经松口镇盆地后,在溪口后,河床从东北向流,变为南向流。从上游至下游有两条小河注入,包括隆文河、桃源河,其次还有多条小溪、小涧汇入本河段。 沿河段河床较宽,具有平原河流的特点,两岸平原居民村庄密集,是松南、松口两镇的经济、文化、行政中心。由于蓬辣水电站建成蓄水,水面变宽,水深增加,航道明显改变,航运能力增强,河上来往航行船只较多。松口港历史上曾担负过兴梅一带人民从水路下汕头、去广州、出南洋的重任。 4.3 工程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单竹窝电站的建设直接、间接影响坝上和坝下地区。坝上包括丙村镇、雁洋镇、 松南镇的横东和横西管理区,坝下为松南镇的大黄和小黄管理区。 库区有不少名胜古迹 和旅游胜地 可供游览观光,如 叶剑英纪念馆 、 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 、雁鸣湖旅游度假村; 右岸是著名的阴那山脉,其中有著名的灵光寺、万福寺等。 三镇的基本情况见表 4.1。 4.3.1 丙村镇 丙村镇位于单竹窝电站坝上约 15km,辖 22 个管理区,辖区总面积 170.4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21465 亩,人口 44392 人,其中农业人口 33099 人;一般情况下,全镇均不用河水作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仅在旱灾发生期有可能抽河水灌溉。 丙村镇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乡镇企业和农业。 2002 年丙村镇全镇总收入 57134万元,人均收入为 4462 元。工业产值 42718 万元,农业总产值 16850.14 万元,全年粮食总产量 11232 吨。 主要水泥、冶炼、化工、煤碳开采、轻工制造等行业,农业种植品种主要有水稻、果树,其次为花生、甘蔗。果树主要有沙田柚、香蕉、龙眼、荔枝等。 4.3.2 雁洋镇 雁洋镇位于单竹窝电站坝上约 8km,辖 16 个自然管理区,辖区总面积 9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13499 亩。雁洋镇全镇人口 19901 人,其中农业人口 17977人。 雁洋镇经济 收入主要来自乡镇企业和农业,工业基础比较发达,主要有化工、 13 电子、铜箔加工、橡胶轮胎、机制等行业。农业主要有螺旋藻养殖、水产养殖、水果种植等。根据 2002 年的统计情况,全镇总收入 228000 万元,人均收入为5040 元。工业产值为 135490 万元,农业产值 7119.63 万元。 全镇部分农田用河水灌溉,但全镇均不用河水作生活用水。全镇较大企业有十多间,农业种植品种与丙村镇基本相同。 4.3.2 松南镇 松南镇坝上有横东和横西两个管理区和坝下的大黄、小黄管理区受电站的影响。上述四个管理区共有土地面积 52281 亩,其中 耕地 2811 亩,果树地 5721 亩,人口 4468 人。全镇部分农田用河水灌溉,但全镇均不用河水作生活用水。 全镇总产值 28000 万元,其中工业产值为 12400 万元,农业产值 11300 万元。 四个管理区内无较大型企业,农业种植品种与上述两镇基本相同。 表 4.1 电站库区沿程三镇社会经济概况 项目 丙村镇 雁洋镇 松南镇 全镇经济总收入(万元) 57134 228000 17899 其中 农业总产值(万元) 16850 7120 11300 乡镇企业总产值(万元) 42718 208400 11967 渔业总产值(万元) 825 428 366 全镇人均收入(元) 4462 5040 4669 辖区总面积(平方公里) 170.4 92.5 121.45 其中 耕地面积(亩) 21465 13499 10734 水稻面积(亩) 18537 10331 8863 鱼塘面积(亩) 3691 1014 1112 水果(经济作物)面积(亩) 26467 20471 18986 蔬菜面积(单造)(亩) 17896 3000 5650 5 建设项目运行后采取的 环境保护措施 5.1 水土保持 工程施工期间需砍伐部分植被、开挖部分坡面、地面取土,同时还有部分废渣堆置于弃渣场和冲沟。为加强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工程完工后对以上施工场地采取了如下保护措施:整理取土坡面地面、平整施工临时占地中的弃渣场 14 占地与土料场占地并恢复植被,植被恢复采用树草混交方式,以迅速恢复水土保持功能。树种采用根系发达、生长迅速、耐干旱瘦瘠、适应性强的树木,如小叶榕等,草种则选择根系发达、生命力强、生长年限较长、水土保持效果较好的草皮。同时在坝址所在地周围的非水泥地面植草皮、种树木,树木主要采用既 有水土保持功能又有观赏价值的物种,如小叶榕、假槟榔等。 根据工程地质的勘探分析,水库库区未发现通向库外的大断裂构造带,无向库外渗漏的途径,水库蓄水水位抬高后,不存在水库永久渗漏问题。库区基岩岸坡地形陡竣,多为稳定岩体,未见滑坡现象,河流一级阶地前缘土质总长约 19km,坡角 3060不等,多数为 40左右,上部种植竹林、灌木,抗冲能力较强,目前稳定性较好。水库建成蓄水后,库区水位上升,受水位涨落和风浪作用土质岸坡可能会在小范围内引起库岸开裂或小范围坍塌,而对基岩岸坡稳定影响不大,因此对土质岸坡采取一定的防护 措施,在丙村上游至雁洋镇下游河段的河谷盆地,两岸均已筑堤坝,铜盘段至单竹窝电站坝前亦筑矮坝护坡,目前岸坡情况稳定。 5.2 库区两岸生态 电站建成运行后,库区水位升高,河床被河水淹没,心滩、石滩、边滩及人建丁坝被水淹没后不再存在,而生长在边滩、心滩上的植被(主要为竹子、芒草等)也将随之消失。但对于生长在水位以上及岸坡上的植被则不会因电站的修建而改变。由于电站建成后对库区两岸生态影响不明显,目前仅进行定期观察,如发现成片植被淹死现象,则可有计划种植竹子等,既可弥补竹子损失,又可防止库岸崩塌、绿化库区环境。 5.3 通航保证措施 按规划航道建设船闸,水库运行方式满足航运要求,加强与港监等航运部门的联系 ,尽可能在白天 合理调配进闸时间和货流,保证通航的安全。 5.4 减少淹没和浸没的措施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就地安置移民,采取筑堰防护、浅淹没区土地深挖成鱼塘或筑成旱地,用以开发果园,发展第二、三产业等;临时淹没的土地和水库形成的水面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源。对堤内浸没影响采取补偿措施,增加电排的年运行费,以解决由于电站蓄水延长的内涝设施自流排泄时间;补偿和完善堤内排涝设施费。对受浸没影响的田地,采取种植芦苇或深挖鱼塘,发展渔 业生产 15 或种植适宜的农作物,或设置排水沟,改造耕地等措施。 5.5 水资源补偿 资源补偿经费大部分由业主出资解决,并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 。 2000 年 YY市农业局与梅雁公司签订了有关水产资源补偿合同,近年来 每年在梅江段投放鱼苗约 800 万尾 左右 ,在一定程度上增殖补偿鱼类资源的损失。同时,当地政府还鼓励村民选择河叉、弯道发展渔业。 6 环境影响调查 6.1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 6.1.1 对梅江水产资源的影响分析 6.1.1.1 原有水产资源情况 经采访市县 渔政部门和梅江 沿岸 渔民 (非专业渔民,目前梅江两岸基本无捕鱼专业户), 梅 江水域水生野生动物种类较多,水产资源丰富,常年生长在梅江段的鱼类有 87 种之多,其中有少鳞缨口鳅等五种鱼类是广东省的特有品种,还有花鳗鲡、鳊等四十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以及国家一级野生水生动物鼋 , 在梅江河常年能捕的鱼类有 : 鲮鱼(约占捕捞量的一半) 。 鲤科鱼类的 鱼 句吻(牛尾鱼)、长蛇 鱼 句(竹鱼)、青鱼(乌溜)、草鱼(鲩) 、赤眼鳟(赤眼)、鳡(抢)、鳊(白鳊)、三角鳊(乌鳊)、翘嘴鲌(昂鲢)、黄尾鲴(黄尾)、鲢、鳙、光倒刺鲃(石鲣)、鲤、鲫 。 鳗鲡科:花鳗鲡 。 鳅科:中华沙鳅、短体条鳅、长鳟鳅、泥鳅等 。 鱼 危科 :岔尾黄颡鱼(黄矮割)、江黄颡鱼等 。 鲶科:鲶(鲶哥) 。 鳉科:青鳉 。 鳢科:乌鳢(斑鱼、生鱼) 。 合鳃科:黄鳝 。 鱼 旨科:鲈 。 攀鲈科:园尾斗鱼、叉尾斗鱼 。 舌鳎科:三线舌鳎(地甫) 。 16 还有 多种虾、螺、蚬、蟹类等。 6.1.1.2 目前水产资源情况 由于近年来加强了梅江水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采取了人工放流鱼种增殖等方式,年捕捞水产量逐年有所增加, 1993 年捕捞产量约为 150 吨, 2002 年捕捞量约为 350 吨。但电站的兴建拦河筑坝后,未配套建设渔道设施,影响了河流的畅通性,破坏了洄游半洄游鱼类溯河和产卵繁育 后代的自然环境,其群体数量和全河鱼类资源已受到影响。以降河洄游鱼种花鳗鲡(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渔民年捕捞量为每船平均 20 尾以上,其最远可向上溯河洄游至梅南段,目前此鱼在梅江段已属罕见,仅极少渔民偶尔在梅江下游河段发现。 6.1.1.3 水产资源补偿 为补偿电站建设引起的水资源损失,增殖补偿鱼类资源,近几年每年对梅江各江段人工放流鱼苗种类及数量见表 6.1.1。每年人工放流经费约 10 万元 ,其中按 2000 年梅雁公司与 YY 市渔政支队签订了为期十年的资源补偿合同,约定前四年资源补偿费 6 万元 /年,中三年 8 万元 /年,后三年 10 万元 /年,这几年得于落实 。 6.1.1.4 水产资源影响调查 小结 综上所述,电站建设对水资源存在利弊两方面的影响,其中有利方面是 建库后水域面积增大,营养物质增多,水质相对肥沃,四大家鱼(草鱼、鲤鱼、鲢鱼、鲮鱼)经短时间适应后更有利于生长和繁殖,因而每年水产量均有增长。 但 由于渔政部门人工放流鱼种大多为四大家鱼,珍稀鱼种或经济价值较高鱼种极少或从未放流过,因而经济价值较高和珍稀的鱼种尤其是洄游性鱼种越来越少,生物种群和生物多样性受 到影响 。 17 表 6.1.1 YY 市人工放流情况统计表 单 位:万尾 年度 合计 草鱼 鲤鱼 鲮鱼 野鲮 鲢鱼 罗非鱼 鳊鱼 其他 1993 322 4 120 150 40 1 6 1 1994 400 3 100 200 80 2 8 3 4 1995 500 3 100 210 180 7 1996 500 2 50 250 180 1 3 1 13 1997 504 2 50 220 220 2 5 5 1998 502 3 50 310 130 1 3 1 4 1999 502 2 60 265 150 3 10 12 2000 502 30 70 400 200 10 50 10 30 2001 800 35 100 450 100 70 30 15 2002 800 40 100 500 100 50 10 2003 1000 50 120 600 100 90 30 10 6.1.2 水土保持影响调查 据现场调查,电站建成运行后,开挖取土地面及施工临时占地中的弃渣场占地与土料场占地已经得到平整并恢复植被,植被恢复采用树草混交方式,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保持又绿化 库区环境。坝址所在地周围除建有电站办公楼、宿舍外,其余非水泥地面均种植花草树木,并建有水池、假山,装有路灯、观赏灯等设备,形成一个小型公园,不但防止坝址水土流失,还为电站职工及周围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经调查,在建设期和营运期间,库区和坝址上下游未发现因本项目建设引起的裸露山体、岸坡,也未发生过严重的水土流失事件。 据调查,在电站左边(梅江左岸)有梅坎铁路沿河而建,铁路经过之处铁路路基及两边坡面无植被覆盖,但坡面已用石头水泥铺砌,不会造成水土流失。 据调查,库区两岸多为丘陵山区,河谷形态较稳定,属 U 型或 V 型河谷,岸坡多为陡立的岩石坡,土质坡较少。在丙村上游至雁洋镇下游河段的河谷盆地,两岸均已筑堤坝,铜盘段至单竹窝电站坝前亦筑矮坝护坡,岸坡稳定。水库建成运行后,淹没库区未发现塌岸现象。 6.1.3 两岸生态影响调查 据在坝址所在地及库区两岸调查,电站建成运行后,库区被水淹没的心滩、边滩上生长的植被因长期被淹而死亡、消失,而水位以上及山坡上的植被则长势良好。库区两岸除左边有已通车的梅坎铁路路基外,其余丘陵山地植被覆盖较好。 18 由于库区两岸多为丘陵山区,岸坡多为陡立的岩石坡,库区两岸边滩生长的植物主要有竹子、芒草等,岸 边山坡上的植被主要有松树、桉树及树下的芒萁、芒草、桃金娘等。两岸的平地则种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主要为水稻、玉米、花生、沙田柚等。 6.2 水环境影响调查 6.2.1 监测方法 根据广东梅江 单竹窝 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电站实际情况, 我站于今年 12 月 前后,分别 在 库区尾 水处 、 大坝 上游 、大坝下游各设置 1 个 断面进行监测,断面具体位置见图 6.1,监测项目 pH 值 、 溶解氧 等 ,各项目的名称、分析方法和最低检出限见表 6.2.1。 表 6.2.1 水质监测项目及其分析方法 序号 项目 分析方法 最 低检出限mg/l 1 pH值 玻璃电极法( GB6920-86) 0.01pH 2 溶解氧 碘量法( GB7489-89) 0.2 3 化学需氧量 重铬酸钾法( GB11914-89) 5.0 4 五日生化需氧量 稀释与接种( GB7488-87) 2 5 氨 氮 纳氏试剂比色法( GB7479-87) 0.05 6 总 磷 氯化亚锡还原光度法 0.025 7 总氮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0.05 8 砷 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7485-87) 0.007 9 汞 冷原 子荧光法 0.00005 10 六价铬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7467-87) 0.004 11 铅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7475-87) 0.001 12 镉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7475-87) 0.0001 13 石油类 红外分光光度法( GB/T16488-1996) 0.04 14 锌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11911-89) 0.01 15 铜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11911-89) 0.014 16 锰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11911-89) 0.01 17 氟化物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GB7483-87) 0.05 18 水 温 温度计法( GB13195-91) 0.1 19 氯化物 离子色谱 法 ( HJ/T84-2001) 0.02 20 悬浮物 重量法 0 16 采用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89 年。 19 20 6.2.2 监测结果及水质评价分析 水质监测结果见表 6.2.2。由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库库尾至坝址下游河段水质,除化学需氧量 、 总氮 和石油类出现超标 外,其余各项指标符合国家 地 面 水 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88) 类标准 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标准。化学需氧量和总氮测值在所有测点均超过 类标准,其中,总氮最大值超过 类标准 2.7 倍,化学需氧量最大值超过 类标准的 1.0倍, 石油类超标率为 25%,最大超标 0.4 倍, 库区水质有富营养化趋势 ,但砷、六价铬、镉、 铅 、 铜 、 汞 等毒性指标测值均远低于 类 标准限值。 电站建成后,坝址以上约 16km 的干流河道水深加大,水面扩宽,流速减缓,沿岸工业废水 、城镇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 入河后,污染物在库区河段迁移时间增长,污染 物浓度 在该河段的降解率增大 , 因而在坝址处污染物浓度有所降低。 6.3 航道影响调查 本电站按照通航规划标准建设 88m8m2m(长 宽 门槛水深) 船闸设施,保障梅江的通航能力,据航道部门反映,单竹窝上游 梅江 原通航船舶为 50 吨或小于 50 吨,且多为单机单船航行,沿河浅滩较多,如酒醉滩、钥匙滩、晒禾滩、西阳滩均属急流险滩,流域内水土流失较严重,河道泥沙淤积,枯水期水源不足,给航运带来很大困难。电站建成后,水位升高,回水长 16km,河道渠化,通航水深增加, 淹没库中的滩险、边滩、江心洲、顽石,通航条件大为改善,通航保证率得到提高 。 据调查本电站 虽建设有 船闸设施 ,但目前尚未通航,单竹窝以上航运未恢复,运输形式一般货运至松口后再水运,主要因为在电站建设前后,原有码头和航道受到破坏,停航了一段时间,货运信息和资源流失,需要一段时间恢复。而且,上游的丙村电站尚在建中,西阳电站自 94 年建成后通航设施一直不完善,未设助航标志。 YY 市政府已发出通知要求在 2004 年 1 月 20 日前恢复通航到 YY 市区。经过有规划建港,疏通航道,上游可望在近期内恢复 正常航运 。但电站建成后,通航时间和货运能力仍会受电站发电时间制约,通航时间相对不稳定,而渠化后航 道货运量则会有所增加。 21 表 6.2.2 梅江河段水质现状监测结果 单 位:毫克 /升( pH 除外) 测点名称 pH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 五日生化需氧量 氨 氮 溶解氧 铜 锌 砷 汞 六 价 铬 铅 镉 石油 类 总磷 总氮 氟化 物 锰 氯化 物 悬浮物 库区尾水 左 7.37 29.2 2.1 0.127 6.6 0.004 0.02 0.068 1.431 0.23 0.079 1.75 196 中 7.27 15.0 2.5 0.136 6.6 0.004 0.02 0.056 1.662 0.24 0.083 2.19 193 右 7.41 22.1 1.0 0.133 6.3 0.004 0.06 0.069 1.846 0.23 0.095 2.09 166 坝址上游 左 7.58 1.5 18.5 1.0 0.056 7.8 0.010 0.010 0.018 0.00002 0.008 0.0005 0.00020 0.05 0.068 0.895 0.22 0.052 5.0 17.0 中 7.58 1.0 0.138 8.6 0.010 0.010 0.00002 0.0005 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