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测绘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测绘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测绘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测绘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1 测绘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保证铁路、公路工程测绘作业成果满足设计要求、特制定本测绘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应结合各专业勘察细则及补充勘察细则使用。适用于铁路、公路、城市轨道各个阶段测量工作。 3 引用标准或文件: 3.1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101-99 3.2 既有线铁路测量技术规则 TBJ105-88 3.3 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 TB/T10059-98 3.4 勘察过程控制程序 QP710 3.5 其他行业标准。 4 定义(术语解释) 4.1 导线:公路、铁路工程测量的首级平面控制、其余各平面测量都从导线引出。其精度、可靠性、和覆盖面都应满足要关标准要求。 4.2 基平:水准点高程测量。公路、铁路工程测量的首级高程控制、其精度相当于国家五等水准。 4.3 地形:通过测量平面和高程按规定的线条和符号把地表的地形、地貌状况表达到图纸上。该图纸用于公路、铁路选线和设计。 4.4 交点:定测阶段为中线放线所作的二级平面控制。交点测量起点必须从导线引出且终点应闭合到导线上。其闭合精度应 符号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相关规定。 4.5 中线:把线路的纸上定线施测到实地的测量工作。 4.6 中平:中桩高程测量,即纵断面测量。纵断面设计的基础资料。 4.7 横断面:沿垂直线路方向测绘地面线。横断面设计的基础资料。 4.8 既有线里程丈量:沿既有线进行纵向丈量,定出公里标、里程标、加标,是勘测设计和施工的主要依据。 4.9 偏角法既有线曲线测量:沿轨道测量既有曲线各里程桩编角用以计算拟合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2 既有曲线的偏角、半径、缓长。 5 职责 5.1 项目主管副院总:审批各专业勘察 细则。责成院中检组、验收组对勘测队执行过程及其产品进行检查和验收。 5.2 技术中心:审查补充勘察细则。 5.3 线站处:参与审查补充勘测细则。并了解情况督促执行。 5.4 各专业处、分院:组织从事勘测作业人员学习、了解本作业指导书。 5.5 总体组:根据工程特点制定补充勘察细则。协助并督促实施本作业指导书。 5.6 各勘测队:具体执行本作业指导书,队长、技术队长对本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负责。 6 内容与要求 6.1 测量项目作业指导书 6.1.1 导线测量作业指导书。 6.1.2 导线带基平测量作业指导书。 6.1.3 交点测量作业指导书。 6.1.4 中线测量作业指导书。 6.1.5 站场基线测量作业指导书。 6.1.6 经纬仪小平板法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 6.1.7 极坐标法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 6.1.8 水准仪基平测量作业指导书。 6.1.9 中平测量作业指导书。 6.1.10 新线横断面测量作业指导书。 6.1.11 既有线横断面测量作业指导书。 6.1.12 站场横断面测量作业指导书。 6.1.13 一般桥址断面测量作业指导书。 6.1.14 既 有桥涵丈量作业指导书。 6.1.15 水下断面测量作业指导书。 6.1.16 复杂特大桥及重要大桥桥址断面测量作业指导书。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3 6.1.17 既有线里程丈量作业指导书。 6.1.18 既有线曲线测量作业指导书。 6.1.19 既有线线路调查作业指导书。 6.1.20 新线线路调查作业指导书。 6.1.21 既有线车站横向测绘作业指导书。 6.1.22 既有线车站调查作业指导书。 6.2 注意事项 6.2.1 本作业指导书结合各专业勘察细则、补充勘察细则一起使用。 6.2.2 勘测细则根据本文 3.引用标准或文件要求制订。含经院及以上级别评审、鉴定经过实验证实确实可行但尚未列入上述作业指导书的方法。 6.2.3 补充勘察细则与前述标准、勘察细则及本指导书不同之处须在文中说明。 7 记录 7.1 各项勘测必有记录 7.2 凡勘测数据计算、处理必有复核签名 7.3 记录可用手簿、磁卡、计算机数据文件。地形图、横断面可以现场成图。 8 附录 8.1 导线作业指导书 8.2 导线带中基平作业指导书 8.3 交点测量作业指导书 8.4 中线测量作业指导书 8.5 站场基线测设作业 指导份 8.6 经纬仪小平板法地形测绘作业指导书 8.7 极坐标法地形测绘作业指导书 8.8 基平测量作业指导书 8.9 中平测量作业指导书 8.10 新线横断面作业指导书 8.11 既有线横断面作业指导书 8.12 站场横断面作业指导书 8.13 一般桥址断面作业指导书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4 8.14 既有桥主及丈量作业指导书 8.15 水下断面作业指导书 8.16 复杂特大桥作业指导书 8.17 既有线里程及量作业指导书 8.18 既有曲线测量作业指导书 8.19 既有线线路调查作业指导书 8.20 新线线路调查作业指导书 8.21 既有线车站横向测绘作 业指导书 8.22 既有线车站调查作业指导书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5 8.1 导线作业指导书 岗位分工 工作顺序及内容 单项作业要求 相互制约 质量目标 准备工作阶段 工具仪器材料领取 1 经纬仪 +.测距仪或全钻仪(含以下设备) 1 套 经纬仪及其脚架 1 测距头 1 棱镜 3-4 棱镜支架 2 棱镜单杆 1-2 电池及充电电缆 1 充电器 1 2.测量用伞 1 3.对讲器 4 4.垂球 2 5.打桩、写桩用工具、材料 6.记录本、计算器等 仪器应经检定并在有效期内 司镜读数后记录应回复。 测站工作完毕1. 导线点宜选在稳固处,并应接近线路位置,便于测量及定测放线,导线点应在施测前包好。 2.导线起终点及不远于30km 应与国家大地点或其他单位不低于四等的 大地点联测。联测时可用导线,单三角形或交会法。 3.导线与国家大地点联测困难时应和国家一级导线或相当于一级导线的军控点, GPS 点联测 4.导线水平角限差; 检测时较差 30 附合及闭合导线闭合差 30 n n 为导线点数 5.导线边长精度要求及长度闭合差限差 边长检测时相对差闭合差限线 2 2md+2 mm md 为光电测距标称精度 水平角平差导线闭合差 1/6000 水平角不平差导线闭合差 1/3000 工具仪器使用与保养 1.仪器操作人员上岗前应有培训过程,对测距仪的 性能有一定了解、熟悉说明书中的有关规定 2.仪器操作人员必须遵守院制定的仪器使用保养规定 1.测距仪应避免在烟、尘、雨、雾、雷电等不利条件下测量 2.晴天作业时仪器应打伞遮阳,严禁将测距头对向太阳 3.视线背景应避免反光物体,在反射光束范围内不得同时出现两个反射器 4.各种测量仪器、工具的质量和性能应定期检校,并作好经常的维修工作,以保持其良好状态,对全站仪、光电测距仪等精密仪器应建立安全保管制度 5.仪器应保持洁净干燥、防止霉变。 6.运输过程中应有防震措施 7.一般测量工具仪器亦应妥善保管,防止碰撞 挤压变形 施 测 阶 前点 1.钉设导线桩及标志桩 2.包桩或固桩 3.安置棱镜 4.写桩 1.导线边长一般不短于 50m,不长于 1000m,并应在不远于500m 处钉设直线加点 2.棱镜应安置在固定支架上,对中误差应不大于 1mm,气泡应居中 3.边长短于 200m 时宜采用垂球对点,施测水平角或用垂球检查校正棱镜杆的直立状况。减小对点偏心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6 段 后点 1.安置棱镜 1.棱镜应安置在固定支架上,对中误差应不大于 1mm,气泡应居中 2.边长短于 200m 时,宜采用垂球对点施测水平角,或用垂球校正棱 镜杆的直立状况 记录员通知司镜。再通知前、后点后方可转站。 司镜 1.安置仪器对中整平 2.前后点安置好棱镜后开始测量,先以正镜照准后点,读取水平角、天顶角、斜距,顺时针照顾准前点,读取水平角、天顶角斜距、斜距测量一测回,照准一次读数两次 3.倒镜照准前点,变动度盘位置,读取水平角、天顶角、逆时针照准后点读取水平角,天顶角 4.依次照准加点、加桩测取天枯岁月、距离各一测回 5.测量工作完成后应检查水准气泡偏离格数 1.对中误差不大于 1mm,水准管气泡应严格居中 2.水平角观测一测回 3.天顶角对向观测各一测回 4.距离对向观测各一测回, 5.加桩由后方置镜点往测,前方置镜点反测校核 6.测量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得超过半格 续上 岗位分工 工作顺序及内容 单项作业要求 相互制约 质量目标 施 测 阶 段 记 录 1.填写测量时间、天气、司镜、记录者的姓名 2.记录并回复各项观测数据 3 计算水平角、天顶角、斜距及边长,边长采用往测平距 4 推算里程并通知写桩人员 5.测量成果满足精度后通知转站 1.水平角:半测回较差在15之内时取平均值 2.天顶角:半测回较差不得大于 12 2.距离:一测回两次读数互差不 大于 6mm,往返测平距较差不得超过 2 2 md+2 mm。 md 为测距仪标称精度 4.加桩的里程由后方置镜点往测平距推算,并以前方置镜点返测平距校核,两段平距之和与前后两置镜点间平距之差不应超过40mm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7 加 点 1.钉设直线加点 2.钉设加桩 3.安置棱镜 1.加点、距导线点不远于500m,加点钉设方桩及标志桩 2.根据测绘和调查需要钉设加桩,加桩钉板桩,其横向误差不在于 0.1m 打 伞 1.挡阳光勿使仪器受暴晒 2.挡雨水勿使仪器雨淋 1.测距仪及脚架顶部金属部分不应晒太 阳 2.人不离伞,防止伞倒打坏仪器 记 录 1.完成记录本未尽事宜和交内业组 2.及时处理内业查出的问题 3.领取次日记录本 1.当日记录当日交 内 业 组 1.复核记录,签署姓名日期 2.坐标换带计算 3.导线坐标计算 (1)导线水平角闭合差在限差之内时将闭合差平均分配在各内角之中 (2) 导线坐标增量经两化改正后计算导线相对闭合精度,导线长度相对闭合差在限差以内时,坐标闭合差按边长比例分配。 4.提供各点坐标成果 1.记录资料齐全、签署完善,未经复核的资料严禁使用 2.导线与不 在同一投影带的大地点联测,计算时应将大地点坐标换带 4.导线水平角闭合差的限差: 附合及闭合导线 30 n 5.导线长度相对闭合差限差 水平角平差导线 1/6000 水平角不平差导线 1/3000 8.2 导线带基平作业指导书 岗位分工 工作顺序及内容 单项作业要求 相互制约 质量目标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8 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仪器工具材料准备 1 全钻仪或 .经纬仪加测距头 (包括以下设备) 1套 棱镜 3-4 棱镜支架 2 电池 1 充电器 1 棱镜单杆 1-2 2 仪器脚架 1 3.对讲器 5 台 4.测量用伞 1 把 5.垂球 3 个 6.小钢尺 4 把 7.打桩锤 3 把 8.其他:桩、钉、杆、漆、水、毛笔、记录本、计算器等 仪器应经检定并在有效期内 1.导线点宜选在稳固处并应接近线路位置 , 2.导线起终点及不远于30km 应与国家大地点(三角点、导线点)或其他单位不低于四等的大地点联测,联测时可用导丝,单三角形或交会法。 3.导线与国家大地点联测困难时,应在导线起终点和不远于 15km,与一级军控点或 GPS点联测 4.导线水平角限差: 检测时较差 30 附合及闭合导线闭合差 30 n n-导线点数 5.导线边长精度要求及长度闭合差限差 边长检测时相对闭合差限差 2 2 mD+2 mm mD-光电测距标称精度 水平角平差导线闭合差 1/6000 水平角不平左导线闭合差 1/3000 6.水准点高程应与国家水准点或相当于国家等级水准点联测,国家水准点不能置镜时,可采用两组单向观测的平均值,但距离应短于100m 7.水准点宜设在距线路100m 范围内,并须设在不易风化的基岩或坚固稳定的建筑物上,亦可埋设混凝土水准点,水准点每隔约 2km,工程复杂地段每隔约仪器使用和保养 1.仪器操作人员应先培训后上岗,严格遵守说明书中的有关规定。 仪器必须打伞 1.严格禁止把照准头对向阳 光 2.应避免在烟、尘、雨、雾、雷电等不利条件下测量 3.必须按出厂号码配套使用 4.发射光束范围内不得有其他反射体 5.视线一般应距地面或障碍物1.3m 以上 2.仪器操作人员必须遵守院制定的仪器使用保养规定 1.各种测量仪器、工具的质量和性能应定期检校,并作好经常的保养和维修工作,以保持其良好状态,对光电测距仪等精密仪器应建立安全、保管使用制度 2.光学及电子仪器应保持干燥洁净,防止多变及电子原件受损 3.运输过程中应有防震措施 4.交接过程应有交接记录记载 施测前的准备布 点 1.导线点包桩及固桩 2.水准点选定及埋设 导线点包桩固桩工作应在施测前完成,水准点应在距线路 100m 范围内且坚固稳定,每 2km 设置一个,复杂地段每隔 1km 设置一个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9 工作 司镜 1 仪器置中 2.仪器整平 3.读取仪器高 采用光学对中,误差不大于 1mm 气泡居中 读至 mm 司镜读数后记录应回复。 测 站工作完毕记录员通知司镜。再通知前、后点后方可转站。 1km 设置一个。 记录 1.填写观测条件、时间及作业员名字 2.记录仪高,棱镜高 前 点 1.钉设导线桩及标志桩 2.棱镜置中 3.棱镜整平 4.记录棱镜高并报告记录员 5.吊垂球 竖直不超过 20 ,边长一般不长于 600m 不短于200m 棱镜应安置在固定支架上 ,置中误差不大于 1mm 气泡居中 采用固定高度 ,读至 mm 边长短于 200m 时应吊固定垂球水平角 续上 岗位分工 工作顺序及内容 单项作业要求 相互制约 质量目标 施测前的准备工作 后点 1.棱镜置中 2.棱镜整平 3.记录棱镜高并报告记录 4.吊垂球 棱镜应安置在固定支架上 ,对中误差不大于 1mm 气泡居中 宜采用固定高度 ,读至 mm 边长短于 200m 时应吊固定垂球测水平角 8.高程测量的精度要求 与国家水准点联测及自行闭合的高程路线的允许闭合差 30 L (mm) 检测时较差限差30 k (mm) 中 桩 测 量 限 差 100(mm) L-附合线路长度 (km) 中平闭合路线允许闭合差 50 L(mm) 加桩 1.加点 2.加桩 3.棱镜置中 4.棱镜整平 5.记录棱镜高交报告记录员 边长大于 400m 时设中间转点加点 ,设方桩钉铁钉并插旗 棱镜安置在固定支架上 ,置中误差不大于 1mm,气泡居中 宜采用固定高度 ,棱镜高读至 mm 打伞 1.遮阳勿使仪器晒 2.挡雨勿使仪器遭雨淋 背架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10 施 测 阶 段 司 镜 1.测量开 始,先以正镜照准后点棱镜,读取水平角、天顶角、测距、顺时针照准前点棱镜,读取水平角、天顶角测距 2.变动度盘位置,倒镜对前点,读取水平角、天顶角、逆时针对后点读取水平角、天顶角 3.正镜、倒镜读取后点及前点天顶角 4.依次照准加点,加桩测天顶角及距离 5.测回间及测量完成后应检查水准管气泡偏离值 1.导线水平角应观测一测回,半测回较差在 15 秒之内时取平均值 2.天顶角必须对向观测两测回,指标差互差不大于 15测回间较差不大于 8 3.距离应对向观测一测回,每测回读数两次,读数较差不大于 6mm 4.加点天顶角 应往返各测一测回,半测回间较差不大于 12。加桩可单向测一测回半测回较差不大于 30,也可正镜观测两次,半测回或两次间高差较差不超过 100mm。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超过半格 记录 1.记录并回复水平角、天顶角、测距及气象数据 2.推算里程,并通知写桩员 3.观测成果合限后通知转站 往返测平距较差不得超过 2 2m +2mmD D 为测边长度,公里计 mD 为仪器标称精度。 N 为单向测回数。高差只进行球差改正,往返较差不大于 60 D mm D-平距 各项数据齐全,精度满足要求 前点 1.检查棱镜对中 2.检查棱镜整平 后点 1.检查棱镜对中 2.检查棱镜整平 3.写桩 续上 岗位分工 工作顺序及内容 单项作业要求 相互制约 质量目标 施测阶段 加桩 1.检查棱镜对中 2.检查棱镜整平 3.记录棱镜高并报告记录 4.写桩 加桩时应扣除入土部分,据实记报 测站工作结束前应分别再次采取仪器高和棱镜高并作记录。 打伞 1.仪器遮阳 2.仪器挡雨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11 背架 1.读取大气温度 2.读取大气压 计 算 及 +成 果 整 理 记录 1.读取记录 本未尽事宜交内业复核 2.及时处理内业提出的问题 3.领取次日记录本 当日记录当日交 高差应加球气差改正 导线与不在同一投影带的大地点联测 ,计算时应将大地标换带 ,换带计算见 附录八或调换带程序运算 导线水平角限差 附合及闭合导线闭合差30 n 水平角平差导线相对闭合差限差 1/6000 水平角不平差导线相对闭合差限差 1/3000 与国家水准点联测及自行闭合的高程路线的允许闭合差 30 L mm 中桩附合路线允许闭合差 50 L mm 内 业 计 算 1.复核记录本签署姓名日期 2.对记录中查出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3.计算平距并复核 4.计算高差并复核 5.计算坐标 坐标换带 导线水平角闭合差在限差之内时将闭合差平均分配到各内角中 闭合导线长度闭合差在限差以内时坐标闭合差按坐标增量或边长比例分配。 6.计算各点高程并复核 三角高程路线高程闭合差在限差之内时 ,应按距离比例平差 中桩高程测量两次或半测面间高差之差在限差之内时取平均值 7.提供坐标成果表 8.提供高程成果表及点之记 8.3 交点测量作业指导书 岗位分工 工作顺序及内容 单项作业要求 相互制约 质 量目标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12 准 备 工 作 阶 段 仪器、工具、材料准备 1 全钻仪或 .经纬仪加测距头 (包括以下设备) 1 套 测量距头、棱镜、棱镜架、电池、充电器各 1个 2 脚架 1 3.对讲机 3 台 4.测量用伞 1 把 5.垂球 4 个 6.钢尺( 50 米)一盘 7.大锤一把 8.其他:方桩、板桩、 大旗、旗杆、小钉、油漆、毛笔、记录本、计算器、文具等 仪器应经过检定并在有效期内 1.定测控制桩点位差 纵向: 1/2000 横向:每 100m 不大于 5mm。长于 400m 时,最大不大于 20mm 2.曲线闭合差: 纵向: 1/2000 横向: 10cm 3.为便于中线施测转点桩间距离不宜长于 400米和短于 50 米 4.中线一般每隔 5km 与实测定线或航外控点联测闭合差不应超过 水平角闭合差: 30n(秒) 长度闭合差: 1/2000 5. 在重点工程处如大桥,长隧道两端应加设转点 6.记录草图式样 仪器使用和保养 1.仪器操作人 员未经培训,不得上岗,严格遵守仪器说明书的有关规定 2.仪器操作人员必须遵守院制定的仪器使用规定 1.仪器必需打伞,严禁将照准头对向阳光或受雨淋 2.应避免在烟 |、尘、雨、雾、雷电等不良条件下测量 3.测距仪与棱镜必须配套使用 4.发射光束范围内不得有其他反射物体 1.各种测量仪器、工具应定期检校、保养和维修,建立健全仪器的安全保管、使用养护制度 2.光学及电子仪器应保持干燥洁净,防止霉变及电子原件受损 3.搬运过程中应有防震保护措施 4.健全交接制度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13 施 测 阶 段 前点 前链 后 链 1.设置直线转点桩、交点桩及曲线控制桩 2.架设棱镜测距或钢尺量距 3.采用光电测距测设直线上的转点 1.在施测方向上合理选设桩位置并曲司镜指挥精确桩位,方桩要打平齐地面牢固。 2.点位应正倒镜横向点位差每百米为 5 毫米,四百米以上最大不超过 20 毫米以内分中钉小钉 3.架设棱镜对中,整平、瞄准方向告司镜可测距或采用钢尺两次量取桩间距离,精度达1/2000 以上 4.书写并钉设标志桩,点位用油漆圈上,插旗 1.在施测方向上,目测距离,用花杆初定点位 2.架设棱镜对中,整平瞄准测距或钢尺两次量距 3.求得 至点位距离时再用钢尺量至桩位落桩,定点要求同前 4.书写并钉设标志桩,点位用油漆圈上,插旗 5.曲线交点,控制桩基本要求与转点桩相同 前 记 点 录 点 员 位 回 横 续上 岗位分工 工作顺序及内容 单项作业要求 相互制约 质量目标 施 测 阶 段 司 镜 1.置镜、对中、整平、读仪高 2.正镜对后点,下盘制动倒镜指挥前点到方向上,待打好桩后确定点位,松制动螺旋,倒镜对后点,制动下盘正镜观测前点,直到符合要求止 3.观测前点棱镜或指挥拉链方向量距 4.施测转向角或曲线控制桩时必须全测回 5.采用光电测距结合 E500可编程序进行交点测量。 1.架设仪器及转移测站注意仪器的安全,对中整平要细心,脚架要牢固竖实 2.正倒镜观测前点时,两次测距读数互差 6mm 以内 3.水平角值较差限差 20 秒,竖直角测回间较差 15 秒,在读报数时,应清晰可辨,呼唤应答 4.采用光电测距结合程序进行交点测量时,应尽量放置正交点,付交点不宜测设过多 复 向 报 差 告 告 的 知 数 记 据 录 , 员 计 , 算 以 前 及 点 钢 的 尺 里 量 程 距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14 技干 1.根据纸上定线位置提供定测放线资料 2.记录、计算、拨角、量距数据 3.指挥前点钉设桥、隧控制桩及必要的加桩 4.核对实地测距位置与纸上定线位置有无出入 5.严格控制观测精度 1.外业放线资料必须严格复核,方可提供。 2.认真记录原始资料细心计算各点位的角值及距离及时报给司镜和前点,呼唤应答。 3.实测位置与定线位置有较大出入并影响到工程数量时,及时向内业反映或现场予以修正 , 的 告 距 知 离 写 桩 后点 1.确认对点桩橛无误 2.听从指挥及时对点 1.确认对点桩橛名称无误时方可对点 2.视线短于 200 米时,采用垂球对点要求稳、准,大于200 米可用花杆对点必须尖对中心,两手扶直 指挥 1.负责仪器架及电池 2.指挥前后点、前后链拉链、打桩对点 1. 进入测站和转移测站时指挥人员负责镜架的坂放与搬运 2.视司镜、记录准备工作完毕后,及时通知后点对点及前点对点和量距打桩工作 打伞 保护仪器不受阳光照射、雨淋 合理选择支伞位置、高度,以不影响司镜者操作为原则,遇风大时应扶紧伞杆 结 束 阶 段 司镜 检查、保养仪器 1.施测时除随时观注仪器各部件的情况外,全天工作结束应全面检查 ,及时校正 2.光电测距仪的电源回到驻地应及时充电 3. 严格仪器安全制度的执行,防碰防震、防潮等 技干 1. 检查记录各项签署是否齐全 2.记录整理,草图绘制等 1.检查记录项目是否齐全,日期、天气、司镜、记录及其它 2.记录格式中是否有漏写现象,草图绘制是否符合要求 前点 前链 后链 1.棱镜架属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输途中不得随意丢放,应专人保管 2.钢卷尺用完后,及时擦净,以免生锈,延长使用寿命 8.4 中线测量作业指导书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15 岗位分工 工作顺序及内容 单项作业要求 相互制约 质量目标 工 作 准 备 仪器工具材料准备 1.经纬仪及脚架( J6 级以上) 1 台 光电测距仪(全套设备)套;或全钻仪 1 套 2.棱镜及棱镜支架 1 套 3.钢尺( 50 米) 1 盘 4.垂球 4 个 5.花杆 4 根 6.可编程序计算器 1 台 7.测量用伞 1 把 8.中线记录本、板桩、油漆、毛笔等 仪器应经过检定并在有效期内 1.中桩桩位误差不应超过下列规定: 纵向误差: S ( +0.1) m 2000 横向误差: 10cm S- 转点至桩位距离单位以米计 2.曲线闭合差: 纵向: 1/2000 横向: 10cm 3.视地形变化情况加桩,加桩宜在整米上 4.使用光电测距任意测设曲线时,必须严格执行“测规”与院颁“细则” 仪器使用保养 1.仪器操作人员应经培训熟练掌握各部件、旋钮的 功能及实用方法 2.仪器操作人员必须遵守院制定的仪器使用保养规定 1.使用仪器时,必须打伞,不得将照准头对向太阳,尽可能避免在烟尘雨雾雷电等不良条件下测量 2.测距仪或全钻仪与棱镜必须配套使用 3.测距时发射光束范围内不得有其它反射物体 4.各种仪器、工具应定期检校保养和维修健全仪器的安全、保管、使用养护的制度 5.光学电子仪器应保持干净、洁净,防止霉变及电子原件受损 6.搬运过程中,应有防震保护措施 7.建立健全时交接制度 资料准备 1.了解直线转点,曲线控制桩的分布情况及曲线要素资料 2.熟练掌 握可编程序计算器的应用 3.熟悉全钻仪中线测量程序 1.事先准备中线施测资料(转点桩间距离、曲线控制桩位,曲线测设各有关要素) 2.结合实地情况确定施测方法,充分 利用计算器快速、准确、方便的优势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16 施 测 阶 段 司 镜 一、直线部分 1 置镜、对中、整平、对后点 2.指挥链子量距、加桩 3.利用光电测距仪或全钻仪测距 二、曲线部分 1.置镜对中、整平、对点 2.核对曲线控制桩的距离、方向 3.依据计算给定的对点角值对点并回复给记录人员 4.依次拨测偏角指挥接链测设曲线 5.使用 PC-1211 曲线程序配合光电测距仪的任意置镜点测设曲线的方法 6.直接用全钻仪中线测量程序测设中线 1.确认桩名后置镜,对中、整平、对后点 2.指挥链子加桩的方向至下个转点,代链子核对两点间的距离没问题时方可转移 3.放测 视地形通视情况确认桩名置镜、对中、整平、对点,核对曲线控制桩距离方向无误时,方可进行施测曲线 对点后,将读盘置于计算的角值,并回复给记录核对,转动仪器前看后点是否仍在视线上,无误时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拨测点角时与前链、记录相互通告测点里程,以便核对,拨好后指挥前链量距 待前链量距工作完毕 方可拨下一个角以免出错 记 司 录 镜 员 回 报 复 对 对 点 点 角 角 测 测 点 点 角 续上 岗位分工 工作顺序及内容 单项作业要求 相互制约 质量目标 施 测 阶 段 技干 1.记录加桩情况,并指导加桩,控制中桩间距离 2.曲线测设绘制草图根据曲线资料计算对点角和控制点的角度 3.核对曲线控制点的闭塞情况 4.使用任意置镜点测设曲线 1.根据地形变化情况和设计需要指导链子加桩 2.视通视条件确定置镜位置,计算对点角,凡是计算的角值都应认真复核 3.核对曲线控制桩的方向、距离 4.计算曲线中桩角度,测点里程与其相符 5.记录现场加桩情况,绘制 草图 6.要熟悉编程的内容,正确操作使用,按规定检测五大桩并记录 7.各项签署要完善 角 给 数 司 据 镜 链 子 记 量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17 前链 中链 后链 1.确认桩橛名称、里程、然 后里距加桩 2.直线上中桩间距应不大于 50 米,应钉设公里标、百米标,曲线桩间距宜为 20 米 3.地形变化处和设计需要时再另设加桩 4.采用光电测距任意置镜点测设曲线棱镜架要置平、棱镜高度及时报告(并记录) 1.中桩加桩以转点桩、控制桩引出,必需认清桩名、里程,方可进行量距 2.核对转点间距离 1/2000 以上 3.要求钢尺沿着线路中心量距,方向要准,尺要拉平、力度适中 4.曲线加桩应主动与技干、司镜配合 5.前后链要配合默契,当司镜指挥前链方向时,后链应将尺尾放在桩上或测钎上 6.前链应将测点里程及时报给记录以 便核对 7.采用任意置镜点时,按规定测设百米标,加桩要互相通视,其与实测距离位置差数在 1 米以内可直接在方向上量测打桩 录 距 核 计 对 算 记 里 录 程 回 报 复 给 链 记 子 录 员 并 通 知 写 桩 写桩 1.写桩、打桩 2.记录加桩位置 1.根据链子量距写出加桩里程,桩钉设在方向上,按规定,字面朝起点方向不得随意 2.同时记录加桩位置,并描述为下道工序创造条件 后点 1.确认对点桩名 2.听从指挥及时对点 1.边长在 200 米以内采用垂球对点,大于 200 米,可采用花杆对点要求花杆尖对准小钉,两手扶直花杆 2.吊砣对点时,待垂球稳定时及时报告司镜观测 结 束 阶 段 司镜 检查、保养仪器 1.全天工作结束后,应对仪器全面检查有问题时及时校正 2.严格执行仪器的安全制度,防潮、防尘、防碰、防震 技干 1.检查记录各项签署是否齐全 2.记录整理草图绘制 1.签署内容包括日期、天气、观测、记录、计算 2.草图绘制是否符合要求,记录格式是否正确 3.回到驻地,记录本及时交内业复核 8.5 站场基线测设作业指导书 岗位分工 工作顺序及内容 单项作业要求 相互制约 质量目标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18 准备工作阶段 组长兼 司 镜 在内业组了解需敷设基线的走向和具体位置,施测方 法,出收工地点等情况安排组内人员以主所带的工具,并准备好自己的工具。 检查光电测距仪或全钻仪,对讲机所配电池的充电情况,准备 2 3 米小钢尺,并检查组内人员所带仪器状况。 相互检查所携带的工具是否齐全,设备是否完好尤其是对讲机是否充足电及使用情况,前点三人分工要明确,以免误带或少带工具。 质量要求与三角或导线点的闭塞精度为: 角度闭塞差: 30 n(秒) 距离闭塞差: 1/4000,限差以内误差按比例分配,基线与导线方桩或既有股道的横向距离偏差不得超过 5cm。 附注: 1.基线的布置位置及测设精度应根据测 规及细则。 2.施测基线一般分为四道工序进行,第一工序为试穿,选择两个距离尽量远的基线桩作临时控制(既有站用方向架放桩与相邻股道距离 2.5m 左右),按穿直线方法向两端测试,作业程序同本表。方桩上的小钉可不完全钉进,第二工序为调整,根据基线两端最后方桩与相邻股道的横向偏差,相应调整个桩位置,改正基线方向,重新测设,作业程序同本表,如试穿时各桩位与相邻股道的横向偏差记录 熟悉需敷设的基线及测设方法,预先分析施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考虑采取的对策,准备好测设所需的工具。 携带当日工作作图纸、施测资料,记录本,铅笔,计算器、小三角板、文件夹及稿纸。 打伞、 背镜架 根据组长安排准备并检查好自己所带的工具。 带雨伞、光电测距仪测距头、电池及镜架。 后点 同上 带铝合金花杆、对讲机、垂球、 着深色长裤。 前点 同上 带花杆、垂球、对讲机、股道方向架、红蓝铅笔、进行比长过的 50 米钢尺, 2 米小钢尺、棱镜、大锤、小锤、方桩、扁桩 、红油漆、毛笔、小钉、竹杆、红白或蓝白旗、着深色工作裤。 安全员 了解车站,尤其是实测基线地段的行车情况,准备好自己所要带的工具 带对讲机或口哨。 司镜 安排组员各自的位置及操作注意事项,安置光电测距仪测角、测距,读数经记录员认可后,才可转移置镜点。 置镜前核对方桩与既有线距离,若在枢纽蔬解线较多的情况下,必须认真核对桩号,确认无误后方可置镜,指挥前后点,准确读数,转移时,仪器必须装箱。 司镜读数经记录后回复才能报下一读数,每一全测回不闭塞应重新测一个全测回。前点正倒镜定点超过误差也要重新测 。符合标准经记录认可后,方能转移,操作中安全员发出中止工作信号记录 介绍测设方法,记录、回复、计算所测数据,满足精度要求后,告知司镜转移置镜点进行下一步测设,随时处理所遇到的特殊情况。 记录、计算准确,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读数一个全测回闭塞差,不超过 10,距离不得超过 5mm,精度超过上述要求需重新进行一个全测回,按序编写桩号并及时通知前点 打伞 打伞保护光电测距仪,并协助司镜装卸电池,当读数闭塞后,拿测距头给司镜并配合司镜安装电池盒 伞应置在不影响司镜施测活动的地方并保证仪器不暴露在阳光和雨水中,做到人不离伞,防止阵风倾复雨伞碰到镜架,损坏仪器、协助司镜装卸测距头和电池,坚持仪器装箱转移。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19 后点 找到点位后及时报告司镜、司镜指示对点后应立即对点,垂球要保持稳、准、同时连续呼报“好”当司镜告知对好后,方可撤开垂球,等候下次观测 对点前应先能报桩号,必须经记录认可后才能对点,垂球要对准点位并保持稳定,尽可能以深色长裤为背景,以保证统线清晰。 时,工作人员应迅速避让撤到安全地带。 均在允许范围内,或施测基线为新建站场,则该工序不进行;第三道工序为基线加桩,其作业程序同新线和既有线中线加桩;最后一道工序为固桩复测,即在全站勘测工 作完成后,将原订设 续上 岗位分工 工作顺序及内容 单项作业要求 相互制约 质量目标 工作进行阶段 前点 花杆确定方向后 立即打桩,然后垂球定点随即让司镜倒镜定点,两次定点 2cm之内分中打小钉、架棱镜测距,根据记录告知的编号写扁桩,若为定距离放桩,应先用钢尺或棱镜粗量距离,再以规定距离放桩,将小钉钉入一半,再以棱镜实测距离后调整小钉到正确位置。 定点要准确,棱镜放平稳,桩号书写定位要规范,丈量既有股道与桩位的距离告知记录,基线桩位距离以 100 300 米为宜,基线桩位应插蓝白或红白旗以示位置。 的木桩(方桩)换成 20 2050 厘米、长0.6-1.0 米的金属管钉入桩位,再以混凝土灌注,无论采用何种材料,均应在挖桩之前以经纬仪定 点,打骑马桩统线定位,固桩完毕应在钢管桩中的钢盘上刻“ +”字线并在桩位水泥面上写明桩号,涂以红漆,重要的桩位,为防止破坏,还应放护桩保护,全部固桩完毕,应对基线全面复测,根据复测结果进行调整。 3.测设基线如遇障碍物或需施测折线基线时,其作业程序间线路专业施测交点。 安全员 既有站应密切注意车站行车情况,有危及作业安全的列车,应立即通知现场作业人员。 要熟悉车场道岔定、反位的行车走向,加强责任心,密切注视行车情况,准确通报,既保安全又防误报影响测量进度,在公路中心施测时,要注意双向汽车的行车情况,必要时 ,应请求交警或道口管理人员配合,暂时中断行车,保证施测安全。 工作结果阶段 司镜 通知组员仪器装箱、工具带齐、转移到新工点或收好仪器工具到指定地点集中等车或步行返回驻地。 仪器装箱,镜架捆好,返回驻地后光电测距仪和对讲机的电池及时充电。 相 互 检查 工具 是 否有 遗漏,设备是否损坏,对讲机和 光 电测 距仪 电 池集 中充电,准备第二 天 所用 的工具和材料。 记录 根据组长的安排转移到新工点或收好工具到指定地点等车或返回驻地 收好工具,返回驻地后应及时理勘测记录,并准备好第二天的工作图纸和资料。 打伞 同上 仪 器装箱,工具收齐,返回驻地后,光电测距仪的电池及时充电,对当天使用不便或损坏的工具及时修理和更换。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20 后点 同上 工具带齐,返回驻地后,对讲机及时充电。 前点 同上 工具带齐,对沾水或油污的钢尺,及时擦拭干净,返回驻地后,对当天使用不便或损坏的工具及时修理和更换 安全员 同上 带齐工具返回,返程中若通过既有车场,还应坚持督促组员,禁止在轨道中心行走,注意安全。 8.6 经纬仪小平板法地形测绘作业指导书 岗位分工 工作顺序及内容 单项作业要求 相互制约 质量目标 工作准备 仪器工具材料准备 1.经纬仪及脚架( J6) 1台 2.平板仪一套 3.计算器或视距盘一个 4.地形尺 4 6 根 5.对讲机或指挥旗 46 根 6. 2 米小钢尺、图简文具等 7.测量用伞 1 把 1.检查校正经纬仪三轴几何关系 2.检查平板仪照准器是否完好、齐全 3.地形尺要求尺面清洁清晰 4.对讲机充电后应试讲 地形测绘应满足下列要求: 1.垂直角不应大于 30视距长度按测规表1.1.3.2 选用 2.地表复杂时设置独立转点不能测出少量隐蔽地形时可连续转第二个地形转点,转点应用正倒镜往返观测,不符值限差为: 水平角: 2 1 距离: S(m) 200 竖直角: 2 资料准备 1.准备测绘地形的磅底 2.了解地形测绘和特殊要求 1.检查磅底图上的资料是否齐全,导线点、桩号、标高、测图范围线 2.除一般地形测绘外,看是否还有其它特殊要求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21 施 测 阶 段 司 镜 1.置镜、整平 2.置取仪高、确定切尺数 3.核对距离、高差 4.依次读取测点的视距和垂直角 1.置镜位置尽可能靠近平板,一般在 1 米左右 2.实测前先对导线点间距离、标高进行核对,无误时方可实测,将测站标高凑整便于计算 3.测点要仔细,准确迅速,读数要清晰 4.照准尺后,一般将下丝卡在整米数上然后读上丝切尺数,求得距离,尽可能全丝观测,半丝乘两倍,控制视距长度 5.距离测完立即将中丝切住仪高,切高切低时必须先报切尺的实际值,然后读垂直角,同时报出仰角或俯角,转点需正倒镜观测 司 镜 报 视 视 距 距 、 盘 垂 回 直 复 角 司 给 视 镜 视 距 报 距 盘 的 盘 将 数 、 计 据 平 算 板 结 果 平 平 板 距 回 、 复 高 数 差 据 报 给 平 板 1 高差: S(m) 500 3.地形点密度当地面横坡陡于 1: 3 时不大于15mm 小于 1: 3 时 不大于 20mm 4.地物点在图上的点位中误差 ,当测图比例尺为 1 500 1 2000 时不应超过 1.6mm, 110000 不应超过 0.8mm 5.等高线高度中误差不应超过测规规定 6.本项目的准备工作时须成立“ QC”小组,分析研究提高地形图质量的具体措施,完工后写好成果报告,总结经验 平 板 1.平板对中、 整平、对点和方向 2.核对距离、标高 3.依次使用照准仪对点按计算者所报水平距、高度点绘测点并注记高度 4.经常注意有无漏点和废点,有问题随时补点改正,并控制测点的密度 5.每测完一站,应与实际地形、地物、地貌核对,确认无问题时,才能转移测站 1.确认桩橛,置小平板与桩上,整平、对方向 2.核对导线距离、标高,无误时方可施测 3.施测前,应向跑尺人员介绍跑尺的范围及要求 4.随时注意跑尺人员的动态,及跑尺的点位密度,缺点立即通知指挥调尺补上 5.地物点应及时绘出或用特殊记号注记,等高线应现场勾绘,来不及时 可先将粗等高线或控制地形勾出 6.转移测站前,检查平板方向是否移动,是否有漏点,漏测现象,转移新测站应先将已测的明显目标进行核对检验自身质量 续上 岗位分工 工作顺序及内容 单项作业要求 相互制约 质量目标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22 施 测 阶 段 视距盘 1.计算测点的平距、高差或标高 2.负责打伞 1. 认真听取司镜读的距离、垂直角,迅速计算出平距、高差或标高,报给绘图人员 3.当垂直角大于 5时距离需改正,计算高差应报出正、负 跑尺 1.明确测图的范围及要求 2.掌握跑尺要领, 通过跑尺反映地形情况 3.负责选择地形转点 4.与指挥者经常取得联系,有秩序进行跑点,正确选择跑点的位置和报清地物、地貌的特征 1.根据测图范围、比例及地形变化情况,控制跑尺密度,前后左右相互照应,以防漏点 2.控制好地形点,如山脊线、山谷线、鞍部、沟、河岸、洼地、陡坎、水塘等,地物如道路、房屋、电杆、水渠等,都必须跑点 3.调查村名、道路走向 4.局部受通视条件限制应选择转点,不得目测报点 工作结束成果整理 司镜 工作结束后检查、校正、保养仪器。 除施测时,随时注意仪器使用情况外,工作结束后,应全 面检查仪器的水泡和其它部件,及时清扫、保养,搬运时必须装箱防震。 平板 1.图纸整理在现场尽可能将工作做完 2. 复杂地形来不及绘好,应将粗等高线及控制地形勾好,利用收工后全部补好,做到当天出图。 1.及时整理图纸,不清楚的地方询问跑尺人员实际情况现场处理 2.图面应清洁,图例符号运用正确等高线勾绘合理 3.及时将图交内业复核、描图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23 8.7 极座标法地形测绘作业指导书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24 岗位分工 工作顺序及内容 单项作业要求 相互制约 质量目标 工 作 准 备 仪器工具材料准备 1.经纬仪及脚架( J6 级)1 台 2.小图板一块 3.计算器或视距盘 4.对讲机或指挥旗 4 6部 5.地形尺、 2 米小钢尺4 6 根 6.鱼尾尺或半圆规及其它测图文具用品 7.测量用伞 1 把 1.检查校正经纬仪三轴几何关系 2.对讲机充足电后应试讲 3.地形尺面应保持清洁清晰 地形测绘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测点垂直角不应大于30最大视距长度应按测规有关规定选用 2.地表复杂时,设置独立转点不能测出少量隐蔽地形点可连续设置第二个地形转点,转点应往返观测,不符值 限差为: 水平角: 2 距离: 1/200S( m) 竖直角: 2 高差: 1/500S( m) 3.地形点密度当地面横向坡陡于 1 3 时,图上点间距为 15mm, 1 3以下时不大于 20mm 4.地物点在图上的点位中误差当测图比例为1 500 1 2000 时不应超过 1.6mm 、 1 5000 1 10000 不应超过 0.8mm 5.等高线高度中误差不应超过测规的规定。 6. 本项目在准备工作时,须成立“ QC”小组分析研究提高地形图质量的具体措施,改进管理方法,有目标地进行工作完工后,写好成果报告,总结经验。 资料准备 1.准备地形测绘的磅底 2.了解地形测绘的特殊要求 1.检查磅底图上的资料是否齐全,导线点、桩号、标高、测图范围线 2.除正常地形测绘外,其它专业是否有特点要求 施 测 阶 段 司 镜 1.置镜、对中、整平 2.置取仪高、确定切尺数 3.对方向、度盘归零 4.核对距离、标高 5. 依次读测点的水平角、视距、垂直角 1.要求仪器置于桩位上,对中、整平 2.对点确定方向,度盘归零 3.量仪高使测站标高取整便于计算 4.施测前应先核对距离、高差,确认无误时方可施测 5.测点顺序先读水平 角,再读视距和垂直角,同时报出仰角或俯角,控制视距长度 6.观测转点时需正倒镜观测一测回 绘 图 1.确认桩号和确定对点方向 2.核对距离、高差 3.依次按司镜者和计算者所报水平角、水平距和高程,用鱼尾分度器尺或半圆规点绘测点注记高程及测点符号 4.经常注意有无漏点和废点,有问题时,随时补点改正并控制测点的密度 5.每测完一站,应与实际地形、地物、地貌核对,确认无问题后才能转移测站 1.施测前核对导线点的距离、高差,无误时方可施测 2.向跑尺人员介绍测图范围及要求 3.随时注意跑尺的动态、信号 、密度等 4.所测的地形、地物点应及时绘出、及时整理等高线基本做到现场勾绘,来不及时,可先将粗等高线及控制地形勾出,并现场核对 5.转移测站前,应检查是否有漏点和漏测现象,转移到新测站时先对已测点复核几个进行核对 司镜报视距、垂直角给视距盘,视距盘回复司镜报的各个数据 司镜报水平角视距于绘图 视距盘报改正后平距、高差 绘图回复数据 绘图回复数据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25 续上 岗位分工 工作顺序及内容 单项作业要求 相互制约 质量目标 施 测 阶 段 视距盘 1. 负责计算测点的平距、高差或标高 2.兼顾负责打伞 1. 认真听取司镜读的距离、垂直角迅速计算出平距、高差或标高,并报给绘图人员 2.当垂直角大于 5 度时距离需改正,改变 切尺高后,计算高差时一并考虑,注意正、负 于 绘 图 跑尺 1.明确测图范围及要求 2.掌握跑尺要领跑点到位,真实反映地形情况 3.负责选择转点 4.与指挥者经常取得联系,有秩序跑尺 1.根据测图范围、比例尺、地形变化情况控制跑点密度,前后左右相互照应,以防漏点 2.跑点到位,如山脊线、山谷线、马鞍部、水塘、洼地、陡坎、坡脚、道路、房屋、电杆、水渠、坟地、果园等必须跑点 3.调查村庄名称、道路去向 4.当在导线上不能测时,负责选择转点 工作结束成果整理 司 镜 工作结束后检查、校正 、保养、仪器。 1.施测中应随时注意仪器的使用情况 2.工作结束后,应对仪器全面检查,保证达到完好工作状态 3.搬运过程中必须装箱防止震动碰撞 绘 图 1.在现场尽可能将图纸整理完毕 2. 复杂地形来不及绘好,应将将粗等高线及控制地形勾好,利用收工后全部补好,做到当天出图 1.及时整理图纸有疑问向跑尺人员询问,现场解决 2.图面应清洁,图倒符号运用正确,等高线勾绘合理,符合现场实际 3.及时将图交内业复核、描图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26 8.8 基平测量作业指导书 岗位分工 组长(兼质量员) 1 人 司尺 2 人 基点设置者 1 人 司 镜 记 录 准备工作阶段 工 作 内 容 及 顺 序 1.接受任务。 2.领取仪器、工具、文具。 3.检查、校正仪器、工具。 4.建立驻地检校桩橛 5.每日检查所带工具是否齐全。 6.组织学习“测规”及“作业细则”有关水准测量规定、要求。 7.明确小组分。 8.研讨并确定 QC 小组课题。 1.索取导线桩号表、国家(或既有线)水准基点表。 2.借用有线路走向的平面(地形)图,沿线国家水准点位置图。 3.每天领用基平记录本 4.备好文具用品及计算器电池。 1.领 取水平尺、尺垫、粉笔。 2.向组长领用导线桩号表及设置的基点位置草图。 3.检查水平尺刻划清晰,同一级使用的水平尺刻划清晰,同一组使用的水平尺刻划比长相一致。 4.每日保养好水平尺,及资料妥为保管。 1.领取设置基点工具、用具。 2.向组长借用线路走向的平面(或地形)图、沿线国家(或铁路既有)水准基点位置图。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27 单 项 作 业 要 求 1.了解内业组对基平的特殊要求。 2.制订进度计划和质量目标。 3.领水平仪 1 台,水平尺 2 3 把,尺垫 2个,文具用品若干。 4.检校水平仪: 使视准轴平行于水准轴( C/e) 使十字丝的横丝水平 使圆水准轴平行于竖轴( L/V) 5.驻地检校桩橛坚固、桩间距 100mm,高差 1.8m。 6.工具携带齐全。 7.经常开展 QC 小组活动,控制好基平质量。 1.确认资料清楚无误,签署齐全。 2.所有资料夹于讲义夹内,妥为保管。 3.基平记录本均需有编号和页次。 4.文具用品齐全,计算器配上电池。 1.领取的水平尺检查每节尺的卡口坚固度,有松脱现象时应进行修理,使其紧扣。 2.确认资料清楚,基点位置表示明白。 1.领取凿子、砍刀、圆铁钉、红油漆、毛笔、三角小旗、竹杆、记事本等。 2.了解线路主要方案走向及沿线重点工程(300m 的 桥、 500m 的隧道,大型车站)概况。 3.学好有关基点设置的规定、要求。 4.每日自定基点设置计划。 相互制约关系 1.在组长领导下,共向领料。 2.在组长组织下对仪器工具进行检校,并建立驻地检校桩橛。 工作进行阶段 工 作 内 容 及 顺 序 1.明确引自国家(或既有铁路)的水准基点,并交待基点设置者和司尺者。 2.架稳水平仪,整平圆水泡。 3.读数前调清目镜、十字丝,精确整平长水泡。 4.先读后视,后读前视,多面手一笔勾销 动仪器 ,设第一转点,经若干个转点后至最后的水准点,计算两点间高差。 5.每次读数后迅即复看长水泡并向司尺者挥手示意“好”或须要复读。 6.收镜转移下一测站。 1.填写记录本中的日期、天气及组织分工,所用仪器型号、队长和队部住址等项内容,每页结束均签名。 2.记录前复述司尺者所报的基点、导线点。 3.绘制基点示意图。 4.计算闭塞情况。 1.先呼报基点编号、导线桩号、转点,后置尺。 2.转点要选在便于观测处,前、后视距离昼相等。 3.放置尺垫(石头上)转点要用粉笔标记。 4.按点位高低决定轴尺节数 5.注意每节 尺的卡口坚固不松脱。 6.跑尺顺序个人负责一个转点的前后视交叉法前进,不宜用一人跑后视一人跑前视的平行作业法。 7.司尺完后检查尺接口,收尺垫。 1.基点位置宜选在距线路 50100m 范围。 2.每隔约 2km 设置一个基点。 3.地形起伏较大地段约 1km 设置一个。 4. 300m 以上大桥, 500m 以上隧道和大型车站内均增设基点。 5. 找出距线路5km 范围内需联测的国家水准点位置。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28 续上 岗位分工 组长(兼质量员) 1 人 司尺 2 人 基点设置者 1 人 司镜 记录 工作进行阶段 单 项 作 业 要 求 1.确认所引基点位置、编号无误、无损。 2.确保支架与仪器的连结螺丝和支架各部螺丝紧固。 3.圆水泡居中不变,读数前对准尺位后长水泡调到居中。 4.转点间距离尽量相 接 近 , 视 线 100m。 5.成像清晰稳定。 6.导线点、控制桩均可作转点,读至毫米。 7.转移测站时注意安全,仪器盖上防护罩。 1.记录本所列事项逐项填写。 2.记录整洁、字迹工整、清楚,记错则划掉另记一行。 3.基点示意图绘在记录本附注栏内,要表明基点编号,附近主要地貌、与线路(导线)关系。 4.计算闭塞允许限差, 30 L,否则重抄 。 1.确认基点,桩位完好无损。 2.转点标记清楚。 3.尺垫要踩紧。 4.先呼报后置尺,尺要立直,尺上水泡居中。 5.轴尺和收尺均详细检查尺卡口,保证不掉尺。 6.尺底保持干净不粘泥土。 7.导线桩、控制桩作转点时尺置方桩顶。 8.读数在第三节尺时宜摇尺遇大风时第三节尺以上摇尺,要轻、慢、稳地摇尺。 9.转点位置适当、视线开阔、尽可能两边视线相等,视线宜在 50100m范围,读数保持在0.3 4.7m 之间。 1.基点设在稳固的房基石、大墓碑、坚固岩石、大树根上以及既有桥涵台、帽、墩上。 2.设置基点要 用凿子凿出置尺框线及BM 字样痕,用红油漆涂痕,并写上顺线路里程的编号(可按技术要求编写),每个基点均挂插三角小红旗。 3.联测国家水准点为暗标时,要细心扒开覆盖物(土),露出暗标 BM 点供司尺者置完尺后即行覆盖还原。 4.绘制所设基点平面草图,提供记录和司尺者。 相互制约关系 1.司尺者不呼报转点、基点编号、导线桩、控制桩号里程,司镜者不得司镜观测。 2.司镜者观测完后以手示意“好”,司尺者方可拨取尺垫转移。 3.执行呼唤应答制度。 4.组长兼质量员,严把质量关。 5.视线最大 150m,视线超过 200m 的大河深沟者按“测规”要求,进行五等水准测量(过河法测量作业)办理。 工作结束阶段 工作 内容及 顺序 1.负责检查工具、仪器是否齐全、完好。 2.负责对仪器进行保养。 3.小结一天工作,分析不闭塞的原因。 计算两相邻基点的闭合误差。 清点并收拢所有工具。 清点、收拢所用工具、用具。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 DOCX Converter 2011.3.403.1476, please register! 29 单 项 作 业 要 求 1.清点仪器、工具无丢失、无损坏。 2.每天小结或质量分析时作好活动记录。 1.闭合误差现场最少计算两遍,确认无误。 2.检查记录本各项内容填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