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_第1页
高铁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_第2页
高铁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_第3页
高铁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_第4页
高铁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1 目 录 一 适用范围 .1 二 作业准备 .1 2.1 沉降 观测断面及点的设计原则 .1 2.2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布置及元件布设说 明 .2 2.2.1 一般路堤观测桩设置 .2 2.2.2 松软土路堤观测桩设置 .5 2.2.3 路涵过渡段观测桩设置 .9 2.2.4 路堑地段观测桩设置 . 11 2.3 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 . 12 2.3.1 观测元件的选取 . 12 2.3.2 观测元件的埋设 . 13 2.3.3 工点沉降断面点的布置 . 17 三 技术要求 . 19 3.1 沉降变形监测 . 19 3.1.1 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 19 3.1.2 沉降监测技术要求 . 20 3.2 变形监测基准网 . 21 3.2.1 水平位移监测 . 21 3.2.2 垂直位移监测网 . 22 四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 22 五 施工要求 . 23 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2 5.1 观测方法 . 23 5.2 观测测量精度及频度 . 24 5.2.1 观测精度 . 24 5.2.2 观测阶段 . 24 5.2.3 观测频度 . 25 5.3 沉降观测要求 . 25 5.4 原件保护要求 . 26 5.5 观测资料分析 . 27 六 劳动组织 . 28 6.1 劳动力组织方式 . 28 6.2 施工人员配置 . 28 七 材料要求 . 28 7.1 一般要求 . 28 7.2 观测桩的规格与埋设 . 28 八 设备机具配置及操作要求 . 29 8.1 沉降监测仪器配备表 . 29 8.2 水平位移监测仪器配备表 . 29 8.3 具体操作要求 . 29 九 质量控制及检验 . 31 9.1 质量控制 . 31 9.2 质量检验 . 32 十 安全及环保要求 . 33 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3 10.1 安全要求 . 33 10.2 环保要求 . 33 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1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一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 青岛至荣成城际铁路工程 XXX 段路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工作。 二 作业准备 2.1 沉降 观测断面及点的设计原则 1、 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 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 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3、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大于 50m,对于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高度小于 5m的路堤或路堑可放宽到 100m;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路堤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应设置沉降观测断面,每个路桥过渡段设置距离桥头 5 10m、 20 30m、 50m处分别设置一个沉降观测断面,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 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观测内容同相邻路堤。 4、 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碰撞、人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2 为破坏。 2.2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布置及元件布设说明 观测断面的布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代表性观测断面如下: 2.2.1 一般路堤观测桩设置 一般路堤地段采用 A型观测断面,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 桩每断面设置 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 2m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 1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布置型式见 A1、 A2。 预压地段,预压期因基床表层尚未施工,路堤顶面沉降观测应在预压土方底部(基床底层顶面)布置沉降元件进行,即在基床底层顶面临时布置沉降板,基底沉降观测布置与无预压段完全一致,预压土方卸除时临时沉降板随之拆除,基床表层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设置正式沉降观测桩,具体布置型式见 E1。 观测断面原件及布设示意图如下: A1型观测断面观测原件数量表 观测原件 数量 附注 名称 单位 沉降观测 桩 根 3 沉降板 个 1 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3 一般路堤沉降观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 A1 型)一般路堤沉降观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 A1 型)A2型观测断面观测原件数量表 观测原件 数量 附注 名称 单位 沉降观测桩 根 3 一般路堤沉降观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 A2 型)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4 一般路堤沉降观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 型)E型观测断面观测原件数量表 观测原件 数量 附注 名称 单位 沉降观测桩 根 3 沉降板 个 3 一般路堤沉降观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 型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5 一般路堤沉降观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 型( 1)一般路堤沉降观测断面说明: 一般路堤沉降观测断面于路基面设置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在路基面的线路中心及左右中心线以外 2m 各设置 1 根沉降观测桩 ,在路基中心设置1 个沉降板( A1);当路基基底为岩石时,路基中心 的沉降板不设置( A2)。 ( 2) E1 型沉降观测断面说明: 当 A1 型观测断面上部采用堆(超)载预压处理时,其观测元件布置形式改变为 E 型 ,在基床底层顶面的线路中心及左右中心线以外 2m 处临时设置 1 个沉降板 ,观测预压期间路基顶部的沉降,其他元件布置同 A1 型。 2.2.2 松软土路堤观测桩设置 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采用 B-1,B-2型观测断面,每间隔 3个 B-1型观测断面,设置一个 B-2型观测断面 ,B-1型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 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两侧各 2m处,沉降板位于 路堤中心,底板埋设于原始地面处,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 位移观测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角外 2m、 12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 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6 预压地段,预压期因基床表层尚未施工,路堤顶面沉降观测应在预压土方底部(基床底层顶面)布置沉降元件进行,即在基床底层顶面临时布置沉降板,位移观测以及基底沉降观测布置与无预压段完全一致,预压土方卸除时临时沉降板随之拆除,基床表层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设置正式沉降观测桩。具体布置型式见 F1 F2。 观测断面原件及布设示意图如下: B1型观测断面观测原件数量表 观测 原件 数量 附注 名称 单位 沉降观测桩 根 3 沉降板 个 1 边桩 根 4 软土、松软路堤沉降观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 (B1 型 )边桩边桩边桩边桩基床以下基床底层沉降观测桩压缩变形层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基床表层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7 B2型观测断面观测原件数量表 观测原件 数量 附注 名称 单位 沉降观测桩 根 3 沉降板 个 1 剖面沉降管 根 1 边桩 根 4 观测桩 个 1 保护盒 个 2 保护墩 个 2 C 1 5 混凝土沉降管保护墩边桩边桩基床以下剖面沉降管沉降板基床底层沉降观测桩 沉降观测桩C 1 5 混凝土沉降管保护墩边桩边桩观测桩压缩变形层软土、松软路堤沉降观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 ( B 2 型 )基床表层F1型观测断面观测原件数量表 观测原件 数量 附注 名称 单位 沉降观测桩 根 3 沉降板 个 3 边桩 个 4 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8 软土、松软路堤沉降观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 ( F 1 型 )边桩边桩边桩边桩压缩变形层无压缩层路基本体基床底层基床表层沉降板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沉降观测桩F2型观测断面观测原件数量表 观测原件 数量 附注 名称 单位 沉降观测桩 根 3 沉降板 个 3 剖面沉降管 根 1 边桩 个 4 观测桩 个 1 保护盒 个 2 保护墩 个 2 软土、松软路堤沉降观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 (F2 型 )边桩边桩边桩边桩观测桩压缩变形层无压缩层沉降板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沉降观测桩C15 混凝土沉降管保护墩 C15 混凝土沉降管保护墩基床底层基床以下剖面沉降管基床表层( 1)软土、松软路堤沉降观测断面说明: A、 B1 型横断面于路基中心设置沉降板, B2 型横断面比 B1 型基底设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9 置沉降剖面管,以观测路堤填土过程中的沉降。间隔 3 个 B1 型横断面设置一处 B2 型横断面。 B、两侧坡角外 2m、 12m 处分别设置位移观测边桩,以便观测加载期间路基的稳定性。 ( 2) F 型沉降观测断面说明: 当 B1、 B2 型观测断面上部采用堆(超)载预压处理时,其观测元件布置形式改变为 F1,F2 型 ,在基床底层顶面的线路中心及左右中心线以外2m 处各临时设置 1 个沉降板,观测预 压期间路基顶部的沉降,其他元件布置同 B1、 B2 型。 2.2.3 路涵过渡段观测桩设置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于横向结构物顶部沿横向结构物的对角线方向铺设剖面沉降管。横向结构物两侧边缘外设置一个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位移观测桩和沉降板 , 要求同 A、 B、 E、 F型横断面。平面布置见 C型。 预压地段,预压期因基床表层尚未施工,路堤顶面沉降观测应在预压土方底部(基床底层顶面)布置沉降元件进行,即在基床底层顶面临时布置沉降板,位移观测以及基底沉降观测布置与无预压段完全一致,预压土方卸除时临时沉降板随之拆除,基床表层 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设置正式沉降观测桩,具体布置型式见图 F1 F2。 观测断面原件及布设示意图如下: 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10 C型观测断面观测原件数量表 观测原件 数量 附注 名称 单位 沉降观测桩 根 3 沉降板 个 1 剖面沉降管 根 1 边桩 个 4 观测桩 个 1 保护盒 个 2 保护墩 个 2 路堤路涵过渡段沉降观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 (C 型 )压缩变形层横向结构物板剖面沉降管基床底层基床表层沉降观测桩 沉降观测桩C 1 5 混凝土沉降管保护墩C 1 5 混凝土沉降管保护墩边桩边桩边桩 边桩路堤路涵过渡段观测平面示意图 (C 型 )路涵过渡段长度范围横向结构物剖面沉降管路基 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沉降观测断面说明: A、横向结构物每侧边缘外设置一个路基观测断面,包括位移观测边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11 桩,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要求同 A、 B、 E、 F 型横断面。 B、 C 型观测断面在横向结构物顶部沿过渡段对角线方向设置剖面沉降管,以观测过渡段及横向结构物本身的沉降。 C、 C 型观测断面的设置见工点设计图中涵洞及框构桥位置。 2.2.4 路堑地段观测桩设置 路堑地段采用 D型观测断面,分别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线以外 2m的路基面处各设 1根沉降观测桩,观测路基面的沉降。 预压地段,预压期因基床表层尚未施工,路堤顶面沉降观测应在预 压土方底部(基床底层顶面)布置沉降元件进行,即在基床底层顶面临时布置沉降板,位移观测以及基底沉降观测布置与无预压段完全一致,预压土方卸除时临时沉降板随之拆除,基床表层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设置正式沉降观测桩。具体布置型式见 G型。 观测断面原件及布设示意图如下: D型观测断面观测原件数量表 观测原件 数量 附注 名称 单位 沉降观测桩 根 3 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12 沉降观测桩基床表层挖除换填层路堑地段沉降观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 D 型)C型观测断面观测原件数量表 观测原件 数量 附注 名称 单位 沉降观测桩 根 3 沉降板 个 3 路堑地段沉降观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 G 型)基床表层挖除换填层沉降观测桩2.3 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 2.3.1 观测元件的选取 应满足工后沉降的评估需要以及精度要求。路基面采用观测桩观测,地基面采用沉降板和剖面沉降管相结合进行观测。 对于剖面沉降管电测元件及检测仪器的选配,应选用高灵敏度、高精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13 度、高可靠性及稳定性好的仪器。 2.3.2 观测元件的埋设 观测元件除沉降观测桩外,均应在地基加固完成后路堤填筑施工前埋设。 1、沉降观测桩: 桩体选择 20mm 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观测断面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 0.3m,桩周 0.15m 用 C15 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采用水平仪按二级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具体埋设规格见下图。 路基面沉降观测桩剖面图级配碎石锚固砂浆钢筋沥青混凝土层路基面沉降观测桩平面图锚固砂浆顶端刻画十字线不锈钢2、沉降板:由钢板底板、金属测杆( 40mm 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75mmPVC 管)组成。底板尺寸为 50cm50cm,厚 3cm。采用水平仪按二级测 量标准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 具体设计大样图如下图所示。 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14 沉降板接头侧杆顶帽 4 0 钢管测杆塑料套管C 1 5 钢筋混凝土沉降板钢筋布置图N2 4N14N24N246N1 4L- 4 5 06N2 4L- 4 5 0A-A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 10cm 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采用水平仪按二级测量标准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 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 0.5m 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 PVC 管外接头连接。 3、位移边桩:在两侧路堤坡脚外 2m 及 12m 处各设一个位移观测边桩。位移观测边桩采用 C15 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 15cm15cm 正方形,长度不小于 1.5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 1.4m,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 10cm。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或开挖埋设,桩周以 C15 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完成埋设后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 基桩的距离作为初始读数。具体设计大样图如下图所示。 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15 C 1 5 钢筋混凝土半圆形不锈钢测头边桩立体图不小于1.50 . 1 5边桩( 基桩)钢筋布置图8 N 1 6 L - 1440L- 15157N2 6N26N1 6I - 1单位:除钢筋单位为m m 外,其余均为m4、 剖面沉降管: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施工完毕后,填土至0.6m 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 20 30cm,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表层顶面,槽底回填 0.2m 厚的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测头的镀锌钢丝绳),其上夯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沉降管埋设位置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沉降管敷设完成后,两头应砌筑观测坑,并加设盖板,以方便观测及对孔口进行长期 保护,并做好坑内及其周围的排水。并于一侧管口处设置观测桩,观测桩采用 C15 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 0.5m 0.5 m 1.0m 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观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沉降管保护盒、墩具体设计大样如图所示: 地面线盖板0 . 7 m * 0 . 7 m * 5 m m 厚钢板C 1 5 混凝土沉降管保护墩0.5m*0.5m *0. 95m剖面沉降管保护盒体C 2 0 混凝土甲型正面图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16 已型正面图剖面沉降管盖板0 . 7 m * 0 . 7 m * 5 m m 厚钢板保护盒体C 2 0 混凝土地面线观测桩C 1 5 混凝土C 1 5 混凝土沉降管保护墩0.5m*0.5m *0. 95m链环扣环剖面沉降管C 1 5 混凝土沉降管保护墩0.5m*0.5m*0.95m - 保护盒平面图 - ( 观测桩处)扣环示意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17 钢筋类型及长度示意图附注: 一、剖面沉降管应加强保护工作,建议对于剖面管管口设置保护盒,具体要求如下: 1.剖面沉降管两端口均应设置保护设备,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保护盒 ,盖板采用 0.7m(长) *0.7m(宽) *5mm(厚)钢板 2.保护盒结构净空尺寸为 0.5m(长 )*0.5m(宽 )*0.5m(高 ),侧壁和底板厚度 10cm。 3.盖板和盒体在一侧 用链环在两点处连接,在另一侧扣环位置上锁锁住。 4.观测设施均应进行保护,保护设备形式不要求统一,但均应保证满足长期功能及安全要求。 二、图中单位为毫米。 2.3.3 工点沉降断面点的布置 每个工点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数量,埋设观测元件的种类、数量,根据设计要求和上述原则由设计、施工、监理方在现场核查确定。并填写工点沉降观测断面、点布置表,见下表。 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18 工点沉降观测断面、点布置表 施工标段: 施工单位: 观测工点里程: 至 编号: 编号 观测断面 里 程 断面距离( m) 断面类型 观测点及埋设元器件类型、数量 说明 沉降板 沉降 观测桩 边桩 剖面 沉降管 11 12 13 14 15 16 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19 17 18 19 110 111 制表: 复核: 设计单位签字: 监理签字: 年 月 日 三 技术要求 3.1 沉降变形监测 3.1.1 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沉降观测网包括加密点,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线下工程桥涵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沉降观测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 1、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基准点使用全 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为沉降观测基准点。 2、工作点: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的传递点,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20 3、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 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 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 3.1.2 沉降监测技术要求 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 2、水准仪使用 DS05 或 DS1 型仪器,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 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 进行重测。 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TB10601-2009)有关要求执行。 4、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21 闭合路线,使用固 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 5、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主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 3.2 变形监测基准网 3.2.1 水平位移监测 3.2.1.1 水平位移监测网 1、采用独立坐标系统一次布网完成。利用 CPI、 CPII 和加密点控制点,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 相互转换。 2、水平位移监测技术要求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指标符合表 3.2.2-1 的规定 ,仪器技术要求符合表 3.2.2-2。 表 3.2.1-1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指标表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 mm) 平均边长( m) 测角中误差(”) 测边中误差( mm) 作业要求 6.0 450 +1.8 4.0 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要求观测 350 +2.5 3.0 表 3.2.1-2 一、二等水准测量仪器及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 视线长度 ( m ) 前后视距差 ( m) 在任一 测点上前后视距差累计( m) 下丝读数 ( m) 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22 一等 DSZ05、DS05 30 0.5 1.5 0.5 二等 DS1、 DS05 DS1 50, DS05 60 1.0 3.0 0.3 3、在设计水平位移监控网时,应进行精度预估,选用最优方案。 3.2.2 垂直位移监测网 1、 垂直位移观测监测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状、结合或符合水准路线等形式。 2、 垂直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3.2.2-1 的规定。 表 3.2.2-1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指标表 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 (mm) 每站高差中误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mm) 监测已测高差较差 (mm)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的要求 二等 1.0 0.3 0.6 n 0.8 n DS05 或 DSI 型仪器,按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四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23 路基沉降观测工艺流程图 五 施工要求 5.1 观测方法 否 否 是 否 是 满足监控指 标 不满足监控指标 不稳定 稳定 短期内达到稳定状态 不同意 短期内不能稳定 修改 第一阶段填土计划 填第一层 进入动态跟踪观测 数据处理系统 取得强度增长规律 总结阶段成果 下一阶段填土计划 填土标高和设计高对比 预压期观测 制定卸载标准 满足卸载要求 卸 载 再处理 采取处理措施 调整填土计划 路基稳定 停 载 采取措施 原位测试 制定观测方案 经理部审批 元件埋设 初测值调试 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24 1、横剖面沉降观测方法 采用横剖仪和水准仪进行横剖面沉降观测。每次观测 时,首先用水准仪测出横剖面管一侧的观测桩顶高程,再把横剖仪放置于观测桩顶测量初值,然后用横剖仪测量各测点。区间每 2.0m 测量一点,车站内测点间距可为 3.0m。 2、沉降板观测方法 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沉降板测杆顶面测点高程。沉降板观测时应在测杆头上套一个专用的测量帽。测量帽下部以刚好套入测杆为宜,测量帽上部以中心为一半球型的测点。在沉降板测杆接高时应同时测量接高前后的测杆高程。 3、路肩沉降观测桩观测方法 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路肩观测桩顶面测点高程。 4、 位移观测边桩观测方法 采用水平位移观测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位移观测边桩水平位移。 5.2 观测测量精度及频度 5.2.1 观测精度 本线路设计要求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 1.0mm,读数取位至 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应不低于 4mm/30m;位移观测测距仪误差 5mm;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为 2.5。 5.2.2 观测阶段 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25 青荣客运专线铺无砟轨道前路基变形观测分两段进行。 第一阶段:路基填筑施工期间的观测,主要观测路基填土施工期间路基的沉降以及路堤坡脚边桩的水平位移。 第二阶段:路 基填筑施工至设计标高后,自然沉降期及预压期的变形观测,改阶段对应路基面沉降、路基填筑部分沉降、路基基底沉降进行系统的观测。 5.2.3 观测频度 所有元器件埋设后必须测试初始读数,在路堤填筑前必须进复测,作为初始读数,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表 5.2.3-1 的规定。 表 5.2.3-1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 观测阶段 观测频次 填筑或堆载 一般 一次 /天 沉降量突变 2 3 次 /天 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一次 /3 天 堆载预压或 路基施工完毕 第 1 个月 一次 /周 第 2、 3 个 月 一次 /2 周 3 个月以后 一次 /月 6 个月以后 一次 /月 架桥机(运梁车)通过 全程 前 2 次通过前后各一次;其后每 1 次 /天;其后 1 次 /天,连续 3 次;以后 1 次 /周 无砟轨道铺设后 第 1 个月 一次 /2 周 第 2、 3 个月 一次 /月 3 12 个月 一次 /3 月 5.3 沉降观测要求 1、为了观测到各部位的沉降,从路基填土开始,沉降观测也随即进行。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26 预压地段按照相关要求在基床底层顶面设置临时沉降观测桩,非预压地段,此时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也未填筑,比照图 A,在路基中心及两侧各 2m范围内设置临时沉降观 测桩,临时沉降观测桩的材质,埋置要求及观测标准与正式的沉降观测完全相同,待预压土卸载时,临时沉降观测桩随之拆除或废弃沉降板测杆随之降低, 待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铺设完成后,按照相关要求埋设正式的沉降观测桩,开始观测路基沉降。 沉降板随着预压土的填筑而接高,随预压土的卸载而降低,观测连续进行,剖面沉降管和位移观测桩不受预压土的影响。 2、沉降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 3、观测过程 中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尽快妥善处理。 5.4 原件保护要求 1、各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 3、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 4、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27 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识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路堤 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监督观测断面的填筑。 5.5 观测资料分析 1、测量单位要按照观测时间要求,及时进行沉降观测、位移观测。观测数据应采用统一的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格,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观测资料应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要求。所有测试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不得造假;记录必须清晰,不得涂改;测试、记录人员必须签名。 2、所测数据必须当天及时输入电脑,分析,整理,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保存。 3、按照提交资料要求及时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及时绘制路基面、填料及路基各项观测的荷载 -时间 -沉降过程曲线 。并按有关规定整理成册,报送有关单位进行沉降分析、评估(沉降观测记录手薄见附表 A;沉降观测表见附表 B)。 4、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边桩位移及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当边桩水平位移大于 5mm/天,垂直位移大于 10mm/天,路堤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 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 5、 经沉降估算分析,无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时,可进行预压土卸载和进行上部无砟轨道结构施工。 6、 竣工验交时,沉降观测资料与工程同时移交。 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28 六 劳动组织 6.1 劳动力组织方式 劳动力组织方式:成立沉降观测小组 6.2 施工人员配置 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阶段、路基填筑进度、工期要求合理配置。 表 6.2-1 人员配备表 负责人 1 人 技术主管 1 人 技术员 2 人 测工 4 人 资料员 2 人 机械工、普工 5 人 七 材料要求 7.1 一般要求 所有观测测试元器件均应在地基加固完成后,路基填筑施工前埋设。各种观测测试元器件的规格和精度应满足设计与监测要求。 7.2 观测桩的规格与埋设 水平位 移观测桩在路堤填筑施工前埋设,其规格、埋设按设计要求办理。 路基面观测桩在路基施工达到设计标高后埋设,其规格、埋设要求按青青 荣荣 城城 际际 铁铁 路路 工工 程程 标标 路路 基基 工工 程程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作作 业业 指指 导导 书书 29 设计要求办理。 八 设备机具配置及操作要求 8.1 沉降监测仪器配备表 表 8.1-1 仪器设备配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数量 备注 1 电子水准仪 DNA03 满足观测要求 2 光学水准仪 DSZ2 满足观测要求 3 因瓦尺 莱卡 满足观测要求 8.2 水平位移监测仪器配备表 表 8.1-2 仪器设备配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设 备型号 数量 备注 1 全站仪 R202 满足观测要求 2 全站仪 满足观测要求 8.3 具体操作要求 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 2水准仪使用 DS1 型仪器,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 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