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监督检验规则(正式送审稿).doc_第1页
锅炉监督检验规则(正式送审稿).doc_第2页
锅炉监督检验规则(正式送审稿).doc_第3页
锅炉监督检验规则(正式送审稿).doc_第4页
锅炉监督检验规则(正式送审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2010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7001-2013锅炉监督检验规则Boiler Supervision Inspection Regulation(送审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13年 月 日- 1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7001 -2013前 言2010年2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下达修订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规则的立项计划。2010年3月,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了修订工作组并且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工作组会议,讨论了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规则修订的原则、重点内容及主要问题、结构(章节)框架,并且就起草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制定了起草工作时间表。2010年3月,总局要求对原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规则进行修订,将其中关于锅炉的内容与修订后的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规则合并制(修)订为锅炉监督检验规则。2010年4月,工作组对任务分工及结构(章节)框架重新进行了调整,并于8月在北京召开了各起草小组组长会议,对各起草小组起草后的汇总稿进行讨论,协调结构(章节)框架及制造和安装的有关内容。在此基础上,起草组对汇总稿的内容进行了调整,2011年6月,工作组在广东召开全体起草成员会议,对汇总稿进行详细研究讨论,形成了锅炉监督检验规则征求意见稿。2011年9月,特种设备局以质检特函201179号文征求基层部门、有关单位和专家及公民的意见。根据征求的意见,工作组与2013年1月在北京召开主要起草人会议,对征求上来的意见逐条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送审稿。 年 月,特种设备局将送审稿提交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审议,工作组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后形成了报批稿。 年 月 日,本规则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自从2004年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规则和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规则实施以来,我国锅炉制造单位和安装、改造、维修单位的装备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锅炉的高参数、大型化、复杂化以及新材料、新结构的使用已经成为我国锅炉制造的发展趋势,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修订对锅炉的监督检验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次制(修)订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将锅炉制造、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环节的监督检验合并到一起,结合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原规则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与实际工作不太适应的内容进行调整,基本保留原规则行之有效的主体内容;对原规则与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新要求不一致的内容进行修改;补充近年来制造安装的大型电站锅炉的监检内容;突出监督检验工作的可操作性。对比原规则,锅炉监督检验规则主要的修订内容如下:1、按照标准的格式对原规则进行修订,调整了规则的框架,将原规则中以附件形式规定的监督检验大纲纳入正文中,取消了原规则附件中的监检项目表;2、将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规则和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规则进行了整合,并增加了改造和重大修理监督检验的内容;3、明确了电站锅炉范围内管道的监督检验范围;4、调整了检验项目,明确了质量要求。参加本规则制(修)订工作的主要单位和人员如下: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钱 公 窦文宇 陈新中 曹宏伟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 李 军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李 炜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 杨必应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梁国安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院 邱燕飞 李树学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李以善沈阳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研究院 王启钧洛阳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 常偃波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院东莞分院 何泾渭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汪建华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院东莞分院等单位为本次锅炉监督检验规则制(修)订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目 录1总 则(1)2锅炉制造监督检验(3)3锅炉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监督检验(7)4附 则(13)附件A 进口锅炉到岸补充检验专项要求(14)附件B 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工作联络单(16)附件C 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意见通知书(17)附件D 锅炉产品制造监督检验证书(18)附件E 进口锅炉口岸监督检验证书(19)附件F 锅炉部件、组件制造监督检验证书(20)附件G 锅炉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监督检验证书(21)相关规章和规范历次制(修)订情况(22)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G7001 -2011 锅炉监督检验规则1 总 则1.1 目的为了规范锅炉监督检验工作,保证锅炉制造、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监督检验工作质量,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G0001)制定本规则。1.2 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的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锅规范围内的固定式承压蒸汽锅炉、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以及以余(废)热利用为主要目的的烟道式、烟道与管壳组合式余(废)热锅炉的制造、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监督检验工作。1.2.1 锅炉本体由锅筒、受热面及其集箱和连接管道,炉膛、燃烧设备和空气预热器(包括烟道和风道),构架(包括平台和扶梯),炉墙和除渣设备等所组成的整体。1.2.2 锅炉范围内管道1.2.2.1 电站锅炉(1)主给水管道,指锅炉给水泵出口切断阀(不含出口切断阀)至省煤器进口集箱的主给水管道和一次阀门以内(不含一次阀门)的支路管道等; (2)主蒸汽管道,指锅炉末级过热器出口集箱(有集汽集箱时为集汽集箱)出口至汽轮机电动主汽阀(不含电动主汽阀)的主蒸汽管道、高压旁路管道和一次阀门(不含一次阀门)以内的支路管道等; (3)再热蒸汽管道,包括再热蒸汽热段管道和再热蒸汽冷段管道;再热蒸汽热段管道指锅炉末级再热蒸汽出口集箱出口至汽轮机再热主阀门(不含再热主阀门)的再热蒸汽管道和一次阀门(不含一次阀门)以内的支路管道等;再热蒸汽冷段管道指汽轮机抽汽出口切断阀(不含)至再热器进口集箱的再热蒸汽管道和一次阀门(不含一次阀门)以内的支路管道等。1.2.2.2 电站锅炉以外的锅炉电站锅炉以外的锅炉,分为有分汽(水、油)缸的锅炉和无分汽(水、油)缸的锅炉;有分汽(水、油)缸的锅炉,包括锅炉给水(油)泵出口和分汽(水、油)缸出口与外部管道连接的第一道环向接头的焊缝内的承压管道(含分汽(水、油)缸);无分汽(水、油)缸的锅炉,包括锅炉给水(油)泵出口和锅炉主蒸汽(水、油)出口阀以内的承压管道。1.2.3 锅炉安全附件和仪表锅炉安全附件和仪表,包括安全阀、压力测量装置、水(液)位测量与示控装置、温度测量装置、排污和放水装置等安全附件,以及安全保护装置和相关的仪表等。1.2.4 锅炉辅助设备及系统锅炉辅助设备及系统,包括燃料制备,汽水、水处理等设备及系统。1.3 基本要求锅炉的监督检验,是对锅炉的制造、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过程,在制造、安装、改造和维修单位(以下简称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进行符合性验证。1.3.1 制造监督检验申请和受理(1)锅炉产品(包括试制产品)制造前,制造单位应当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以下简称监检机构)申请监督检验;(2)监检机构受理后,应当通知申请单位,及时安排检验;(3)境外制造的锅炉产品,如未进行制造监督检验,在设备到岸后,应当参照本规则要求补充进行相关检验,进口锅炉到岸补充检验专项要求见附件A。1.3.2 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监督检验申请和受理(1)施工单位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进行告知后,施工单位或者建设(使用)单位应当在开工前向监检机构提出监督检验申请;(2)施工单位或者建设(使用)单位在申请监督检验时,应当提交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告知书、施工说明、进度计划以及锅炉设计说明书等资料(或者复印件)各一份;(3)监检机构受理后,应当通知申请单位,及时安排监督检验。1.3.3 监督检验项目分类监督检验项目分为A类和B类(本规则中的A类项目已明确标注,未明确标注的为B类项目)。 (1)A类项目是指制造、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过程中,未经监督检验人员(以下简称监检人员)签字确认,不得流转到下一工序的项目;对于A类项目,监检机构应当留存必要的见证资料存档;(2)B类项目是指制造、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过程中,不经监检人员签字确认,可以流转到下一工序的项目。1.3.4 受检单位(1)应当持有有效的锅炉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或者有效的取证许可申请已经被受理的证明文件;对于只进行无损检测的受检单位,应当持有有效的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核准证;(2)应当具备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能够正常实施;(3)监督检验工作开展前,应当确定联络人员,做好监督检验配合工作以及安全监护工作;(4)应当提供与监督检验有关的真实、有效的技术资料、检查(验)记录和试验报告;(5)应当根据现场情况,提前通知监检人员及时进行监督检验;(6)应当对监检人员发现的缺陷和问题提出处理或者整改措施并且负责落实,及时将处理或者整改情况书面反馈给监检机构,对于重大缺陷,受检单位应当提供缺陷处理或者整改情况的见证资料;(7)提供监督检验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在现场设立固定的办公场所等。1.3.5 监检机构和监检人员(1)监检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核准的范围从事锅炉的监督检验工作,监检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书;(2)监检人员应当遵守受检单位的安全作业管理规定,确保监检工作安全;(3)监督检验前,监检人员应当查阅受检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文件以及有关技术资料,制订监督检验计划,对于A级锅炉还应当制定监督检验方案;(4)监检人员应当及时将监督检验计划或者方案等通知受检单位,并且检查确认受检单位的现场准备工作;(5)监检人员应当按照本规则的规定对锅炉逐台进行监督检验,发现缺陷和问题,应当及时向受检单位发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工作联络单(格式见附件B);必要时,监检机构应当签发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意见通知书(格式见附件C)并且抄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质监部门);对境外制造单位发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意见通知书时,应当同时抄报国家质检总局;(6)监检人员进行监督检验时应当有记录,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并且具有可追溯性;(7)监督检验工作结束后,监检机构应当根据监督检验情况,结合受检单位的整改情况及时出具相应的监督检验证书,并且及时交付受检单位,监督检验记录、监督检验报告、监督检验证书应当及时归档并妥善保存;(8)监检人员对受检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等应当予以保密。1.4 监督管理国家质检总局和各级质监部门监督本规则的执行。2 锅炉制造监督检验2.1 锅炉制造监督检验内容和要求2.1.1 资源条件以及质量保证体系实施(1)核查锅炉制造许可证(当制造单位只制造锅炉范围内管道时也可以核查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并且与所制造锅炉或管道的级别相符合(A类);(2)核查承压部件焊接人员、无损检测人员的持证情况,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并且满足制造需要,必要时现场抽查;(3)核查与锅炉产品制造相关的其他资源条件,是否满足制造需要;(4)核查分包计划和合格分包方、供方名单,检查分包方、供方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监检机构除了针对具体锅炉的制造过程核查以上内容外,还应当对受检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实施情况和资源条件变化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2.1.2 设计文件核查设计文件,是否通过设计文件鉴定;设计变更是否符合相关要求,采用的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关标准是否为有效版本(A类)。2.1.3 工艺文件(1)核查工艺文件的制订,是否符合质量保证体系的规定;(2)核查锅炉产品质量控制计划,是否符合锅规的要求(A类);(3)核查焊接工艺文件、焊接工艺评定资料、热处理工艺文件、胀接工艺文件、检验检测工艺文件等,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关标准的要求并且满足制造的需要(A类);(4)抽查工艺文件的执行情况,是否符合相关规定。2.1.4 受压元件通用项目(1)核查主要受压元件材料质量证明,是否符合锅规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A类);(2)核查材料验收资料,是否完整、有效,验收结果是否符合锅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3)核查主要受压元件的材料代用,是否满足设计选材的要求,并且是否经过材料代用单位技术部门(包括设计和工艺部门)的书面批准;(4)抽查材料标记移植,是否标识清晰、齐全,是否具有可追溯性;(5)核查合金钢材料光谱(化学成份)分析记录,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6)抽查焊工钢印或者核查焊工代号的记录,是否清晰,是否具有可追溯性;(7)抽查焊接施工过程中的焊接工艺条件、焊接工艺执行情况、焊接记录等,是否符合焊接工艺文件的规定,必要时抽查焊接材料的存放、烘干、发放、回收和回用记录,是否符合锅规和质量保证体系的规定;(8)核查热处理记录及报告,是否完整、有效,各项记录指标符合工艺文件的规定;(9)抽查焊接接头外观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10)核查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报告,是否完整、有效;(11)核查合金钢材质焊缝光谱(化学成份)分析记录,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2.1.5 受压元件特殊项目受压元件除应当进行上述项目检验外,还应当按照本条要求的项目进行检验:2.1.5.1 锅筒(壳)、汽水(启动)分离器、分离器储水箱、炉胆、管板、回燃室、冲天管、下脚圈、拉撑件(1)检查焊缝的布置,抽查坡口加工,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2)检查焊接试样数量、制作方法,核查试验报告,是否符合锅规的规定(A类);(3)抽查几何尺寸(筒体最大内径与最小内径差、棱角度、不直度、对接偏差、开孔位置等)、管孔开孔尺寸以及表面质量、管接头校正以及机械加工质量,必要时抽查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4)核查内部装置安装记录,必要时进行抽查,是否符合工艺文件的规定;(5)抽查射线底片,抽查数量至少30并且不少于1张(包括焊缝交叉部位、T形接头、可疑部位以及返修部位),底片的质量和缺陷评定应当符合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规定;(6)需要进行水压试验的,现场监督水压试验,确认试验条件、过程、结果是否满足锅规的要求(A类)。2.1.5.2 集箱(含分汽(水、油)缸)(1)检查焊接试样数量、制作方法,核查试验报告,是否符合锅规的规定(A类);(2)抽查管孔开孔尺寸以及表面质量、管接头校正以及机械加工质量,必要时抽查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3)核查高合金钢焊接接头的金相以及硬度检测报告,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4)抽查射线底片,抽查数量至少30并且不少于1张(包括焊缝交叉部位、T形接头、可疑部位以及返修部位),底片的质量和缺陷评定应当符合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规定;(5)现场监督水压试验,抽查数量不少于30%,确认试验条件、过程、结果是否满足锅规的要求(A类);(6)核查所有集箱水压试验记录,检查试验条件、过程、结果是否满足锅规的要求(A类)。 2.1.5.3 受热面管(1)抽查几何尺寸以及外观质量,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的要求;(2)抽查射线底片,抽查数量至少20并且不少于1张(包括可疑部位以及返修部位),检查底片的质量和缺陷评定是否符合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规定;(3)核查受热面管子通球记录,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必要时进行现场监督;(4)需要进行水压试验的,核查水压试验记录,检查试验条件、过程、结果是否满足锅规的要求,必要时现场监督。2.1.5.4 减温器、汽-汽热交换器(1)抽查减温器和汽-汽热交换器内部装置的装配,是否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2)面式减温器和汽-汽热交换器内部管子的检验参照本规则第2.1.5.3条进行;(3)减温器和汽-汽热交换器筒体的检验参照本规则第2.1.5.1条进行。2.1.5.5 锅炉范围内管道、汽水联络管道(1)抽查几何尺寸以及表面质量,必要时抽查厚度,检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核查高合金钢焊接接头的金相以及硬度检测报告,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3)抽查射线底片,抽查数量至少20并且不少于1张(包括可疑部位及返修部位),检查底片的质量和缺陷评定是否符合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规定。2.1.6 整体水压试验对整装出厂的锅炉,现场监督整体水压试验,确认试验条件、过程、结果是否满足锅规的要求(A类)。2.1.7 安全附件及仪表核查安全附件及仪表装箱清单,必要时现场抽查其数量、规格、型号以及出厂质量证明文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2.1.8 出厂技术资料(1)审查锅炉出厂技术资料,是否满足锅规的要求(A类);(2)核查燃油燃气燃烧器、安全阀、爆破片等型式试验报告和证书,是否齐全、有效(注2-1)。注2-1:对在安装现场进行的燃油燃气燃烧器型式试验,其报告和证书可以在现场型式试验后提供。2.1.9 铭牌核查锅炉铭牌,内容是否满足锅规的要求。2.2 监督检验证书和监督检验钢印(1)经检验符合相关法规标准要求时,监检机构应当在检验结束后按台出具锅炉产品制造监督检验证书(格式见附件D)或者进口锅炉口岸监督检验证书(格式见附件E),并在产品铭牌上打监督检验钢印;(2)散装锅炉的部件、组件分批出厂时,应当有部件合格证明文件(含部件明细表)和监督检验证明;锅炉制造全部完成并出具整台锅炉质量证明书后,经检验符合相关法规标准要求时,监检机构应当出具锅炉产品制造监督检验证书并打监督检验钢印;(3)锅炉制造单位对锅炉部件、组件进行分包时,对分包部件、组件进行监督检验的监检机构应当出具锅炉部件、组件制造监督检验证书(格式见附件F);对整台锅炉进行监督检验的监检机构应当根据锅炉制造单位汇总的各部件、组件的监督检验证书出具锅炉产品制造监督检验证书并打监督检验钢印。3 锅炉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监督检验3.1 整装锅炉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监督检验内容和要求3.1.1 资源条件(1)核查锅炉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并且与所安装、改造和维修锅炉的级别相符合(A类);(2)核查现场受压元件焊接人员、无损检测人员的持证情况,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并且满足所从事作业的需要。3.1.2 出厂资料 (1)核查锅炉出厂资料,是否满足锅规的要求;对于移装锅炉,还应当核查移装前内部检验报告和锅炉使用登记机关的过户变更证明文件;(2)核查燃油燃气燃烧器型式试验报告和证书,是否齐全(注21);(3)核查安全附件的出厂质量证明文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4)核查水处理设备制水能力,是否与当地水质相适应并且能满足锅炉给补水的要求;(5)核查有机热载体锅炉的有机热载体型式试验报告,是否齐全、有效;(6)核查锅炉产品制造监督检验证书,是否齐全、有效。3.1.3 工艺文件(1)核查工艺文件的制订,是否符合质量保证体系的规定;(2)审查改造、重大修理时的设计文件,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关标准的要求,设计变更应当符合质量保证体系的规定(A类);(3)审查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焊接工艺文件、相关焊接工艺评定资料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并且满足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的需要;(4)在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现场进行调试的,核查调试和试运行工艺文件,是否满足调试需要。3.1.4 发现问题的处理(1)检查施工过程中发现不符合项或者不一致项时,应当按照规定进行了处理;(2)检查受检单位对监检人员提出的问题的处理及反馈情况,必要时现场进行抽查。3.1.5 锅炉外观、外购材料(1)检查锅炉的外观,是否无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坏、腐蚀;(2)核查管件、管材、法兰等外购材料的出厂质量证明文件以及验收资料,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必要时现场抽查。3.1.6 锅炉安装(1)核查锅炉的安装位置,是否符合锅规和锅炉设计文件的规定;(2)核查锅炉基础验收资料、锅炉就位后本体水平度检查记录、可分式省煤器的安装记录等,是否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3.1.7 主蒸汽管道、主出水管道和给水管道(1)核查质量证明文件,是否符合锅规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A类);(2)核查管道焊缝的质量检验记录,抽查焊缝外观质量,是否符合有关要求;(3)核查无损检测报告,是否完整、有效,审查全部现场焊接的焊接接头(以下简称安装焊接接头)射线底片,检查底片质量和缺陷评定是否当符合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规定;(4)抽查管道支吊架、膨胀节、阀门、法兰等的安装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3.1.8 热水锅炉系统检查热水锅炉的集、排气装置、补给水装置、循环水泵、除污器、定压装置和循环水的膨胀装置等,是否符合锅规的规定。3.1.9 有机热载体锅炉系统检查有机热载体锅炉的循环泵、膨胀罐、储存罐、排气阀、取样冷却装置等,是否符合锅规的规定。3.1.10 水(耐)压试验现场监督水(耐)压试验,试验条件、过程、结果,是否满足锅规的要求(A类)。3.1.11 调试、试运行(1)核查调试、试运行记录或者报告,是否当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2)锅炉试运行正常后应当参照锅炉定期检验规则中外部检验的要求进行检验(A类)。3.2 散装锅炉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监督检验内容3.2.1 资源条件(1)核查锅炉安装、改造和维修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并且与所安装、改造和维修锅炉的级别相符合(A类);(2)检查现场施工组织机构设置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和责任人员配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3)现场抽查承压部件焊接人员、无损检测人员的持证情况,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并且满足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的需要,必要时进行现场抽查;(4)抽查计量设备的计量标识,是否在有效期内,必要时与证书核对;(5)核查分包方和供方管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3.2.2 出厂资料(1)核查锅炉出厂资料,是否满足锅规的要求;当锅炉范围内管道不是锅炉本体制造单位制造时,还应当核查锅炉范围内管道的质量证明文件,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的要求;(2)核查安全附件的质量证明文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3)核查燃油燃气燃烧器型式试验报告和证书,是否齐全(注21);(4)核查水处理设备制水能力,是否与当地水质相适应并且能满足锅炉给补水的要求;(5)核查有机热载体锅炉的有机热载体型式试验报告,是否齐全、有效;(6)核查锅炉产品制造监督检验证书,当锅炉范围内管道不是锅炉本体制造单位制造时,还应当核查锅炉范围内管道的制造监督检验证书,是否齐全、有效。3.2.3 工艺文件(1)审查焊接工艺文件、焊接工艺评定资料、热处理工艺文件、胀接工艺文件、检验检测工艺文件、水(耐)压试验方案、化学清洗方案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并且是否满足现场施工的需要;(2)核查焊接工程一览表、焊口位置图等,是否与现场情况相符合;(3)核查调试和试运行方案,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关标准的要求。3.2.4 发现问题的处理(1)发现施工过程中不符合项或者不一致项时,应当按照规定进行了处理;(2)检查受检单位对监检人员提出的问题的处理及反馈情况,必要时进行现场抽查。3.2.5 锅炉基础、钢结构(1)核查锅炉安装位置测量记录,是否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2)核查锅炉基础验收资料以及基础沉降定期观测记录,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3)核查锅炉钢结构质量证明文件、钢架用高强螺栓复验资料、安装记录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4)核查锅炉钢架现场焊接记录以及无损检测报告,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5)核查大板梁挠度测量记录、锅炉钢架安装验收资料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必要时进行现场抽查。3.2.6 受压元件通用项目(1)核查焊接材料质量证明文件,是否符合锅规的规定并满足工艺要求(A类);(2)核查材料验收、入库、保管、发放、回收和回用记录,是否符合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3)抽查部件外观质量及现场坡口加工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4)抽查焊接施工过程中的焊接工艺条件、焊接工艺执行情况、焊接记录等,是否符合焊接工艺文件的要求;(5)核查热处理记录及报告,是否完整、有效,各项记录指标是否符合工艺文件的要求;(6)抽查安装焊接接头外观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7)核查安装焊接接头无损检测报告,是否完整、有效;(8)核查合金钢材质安装焊接接头光谱(化学成份)分析记录,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9)核查高合金钢材质安装焊接接头金相检测报告,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3.2.7 受压元件特殊项目受压元件除应当进行本规则3.2.6的项目检验外,还应当进行本条要求的项目的检验:3.2.7.1 锅筒、汽水(启动)分离器、分离器储水箱、集箱类部件(含减温器、分汽(水、油)缸)(1)核查锅筒内部装置现场安装记录,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的要求,必要时进行现场抽查;(2)核查汽水(启动)分离器、分离器储水箱、集箱类部件内部清理记录,是否无杂物,必要时进行现场抽查;(3)核查安装就位记录,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必要时进行现场抽查;(4)核查支撑、悬吊装置安装记录以及支座预留膨胀间隙测量记录,是否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必要时进行现场抽查;(5)核查膨胀指示器安装记录,检查膨胀方向,是否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6)对合金钢材质安装焊接接头进行光谱分析抽查,每种部件抽查比例至少5并且不少于1道焊接接头;(7)抽查安装焊接接头的射线底片,每种部件抽查数量至少20并且不少于1张,重点是返修前后的底片,检查底片的质量和缺陷评定是否符合JB/T 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要求;(8)核查安装焊接接头热处理后的硬度检测记录,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对高合金钢材质安装焊接接头进行硬度抽查,每种材质抽查比例至少10并且不少于1个焊接接头。3.2.7.2 受热面(包括水冷壁、对流管束、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等)及其附件(1)核查膜式壁拼缝用材以及质量检查记录,并且进行外观抽查,检查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2)核查受热面管的组合、安装记录以及管子通球记录,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必要时现场监督通球试验;(3)抽查受热面管排平整度、管子间距,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4)现场监督胀接试验,核查胀管记录(胀管率、管端伸出量、扳边角度等),现场抽查胀接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5)抽查安装焊接接头射线底片,每种部件抽查数量至少20并且不少于1张,重点是返修前后的底片,检查底片的质量和缺陷评定是否符合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要求;(6)对照射线布片图,对合金钢材质安装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抽查,每种部件抽查比例至少1并且不少于1个焊接接头;(7)对合金钢材质安装焊接接头进行光谱分析抽查,每种部件抽查比例至少1并且不少于1个焊接接头;(8)抽查受热面防磨装置、定位管卡等安装位置和安装质量,是否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3.2.7.3 锅炉范围内管道、汽水联络管道(1)核查管道安装记录,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要求;(2)核查支吊装置安装记录,并且进行现场抽查,检查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3)核查膨胀指示器安装记录、原始数据记录,是否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4)抽查安装焊接接头的射线底片,每种管道抽查比例至少20,重点是返修前后的底片,检查底片的质量和缺陷评定是否符合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要求;(5)对于A级锅炉,对照射线检测布片图或者超声波检测位置图,对安装焊接接头进行无损检测抽查,每种管道抽查比例至少1并且不少于1个焊接接头,对于A级以下锅炉,必要时进行;(6)对合金钢材质安装焊接接头进行光谱分析抽查,抽查比例至少1并且不少于1个焊接接头;(7)核查安装焊接接头热处理后的硬度检测记录,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对高合金钢材质安装焊接接头进行硬度抽查,每种材质抽查比例至少10并且不少于1个焊接接头。3.2.8 安全附件和仪表(1)核查安全阀校验报告、压力测量装置和温度测量装置的校准、检定证书等,是否符合相关要求;(2)核查合金钢管子、管件和焊接接头光谱(化学成份)分析记录,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3)核查安装焊接接头的热处理记录,必要时核查热处理后的硬度检测记录,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4)核查无损检测记录或者报告,是否完整、有效;(5)抽查安全阀排汽管、疏水管的结构和走向,检查水位测量和示控装置的选型、安装位置和数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3.2.9 吹灰系统(1)抽查管道的安装,是否满足热补偿和水冷壁膨胀的要求;(2)抽查管道安装坡度,是否满足自然疏水的要求;(3)核查安全阀的校验报告,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规定。3.2.10 其他装置核查炉膛门、孔、密封部件以及防爆门的安装记录,并且进行现场抽查,检查安装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3.2.11 自动控制、报警装置核查高、低水位报警装置、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超压报警及联锁保护装置、超温报警及联锁保护装置、点火程序控制、熄火保护装置等的功能试验记录,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3.2.12 水(耐)压试验(A类)(1)核查水(耐)压试验条件,与锅炉整体水(耐)压试验有关的安装、改造和维修工作是否完成,需要水(耐)压试验前整改的问题是否整改完毕,水(耐)压试验前须提供的技术资料和文件是否齐全;(2)核查试验用水水质分析报告,是否符合锅规以及相关标准的要求;(3)现场监督水(耐)压试验,试验条件、过程、结果,是否满足锅规的要求。3.2.13 总体验收、调试、试运行抽查炉墙砌筑、保温和防腐情况,并核查以下记录和报告,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1)炉墙砌筑、保温和防腐记录;(2)烘炉、煮炉(化学清洗)记录;(3)管道的冲洗和吹洗记录;(4)安全阀整定报告;(5)锅炉调试报告;(6)整套启动试运行以及验收签证记录。3.3 监督检验证书经检验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时,监检机构应当在检验结束后10个工作日(对于A级高压以及以上锅炉,为30个工作日)内出具锅炉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监督检验证书(格式见附件G)。3.4 监督检验报告对于A级高压以及以上锅炉,除按照不规则3.3出具锅炉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监督检验证书外,监检机构还应当出具锅炉监督检验报告,锅炉监督检验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锅炉基本情况;(2)施工单位以及现场施工过程;(3)监督检验工作的项目、内容、检查结果;(4)无损检测、光谱分析、硬度检测、底片评定等内容的单项报告;(5)监督检验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包括监督检验工作联络单、监督检验工作意见通知书等复印件)。3.5 组装锅炉特殊要求组装锅炉的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监督检验,参照整装锅炉和散装锅炉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监督检验的有关要求进行。4 附 则4.1 争议的处理在监督检验过程中,受检单位与监检机构发生争议时,境内受检单位应当提请当地质监部门处理;必要时,可向上级质监部门申诉。境外受检单位向国家质检总局提请处理。4.2 监督检验费用受检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监检机构支付监督检验费用。4.3 解释权限本规则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4.4 施行时间本规则自 年 月 日起施行。2003年7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锅炉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规则(国质检锅2003194号)、2004年6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规则(TSG G70012004)同时废止。附件A进口锅炉到岸补充检验专项要求A1 适用范围适用于由境外锅炉制造单位制造的按照本规则规定需要进行制造监督检验但因故未在制造厂进行监督检验的锅炉。A2 检验项目A2.1 锅炉制造单位资质核查锅炉制造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并且与所制造锅炉的级别相符合。A2.2 设计文件核查设计文件,是否经过设计文件鉴定;设计变更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要求,采用的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关标准是否为有效版本。A2.3 工艺文件参照本规则2.1.3条的规定,核查锅炉工艺文件。A2.4 锅炉出厂资料按照本规则2.1.8的规定,审查锅炉出厂资料。A2.5 现场确认或检查的项目监检员应当根据本规则第2.1.4、2.1.5条和相关技术资料的审查结果,确定需要补充现场确认或者现场检查的项目,但下列项目必须进行现场确认或现场检查:(1)主要受压元件的厚度测量;(2)结构、外观及几何尺寸检查;(3)主要受压元件标志移植情况确认;(4)无损检测抽查;(5)安全附件及仪表检查;(6)水压试验(条件许可时);(7)相关技术资料审查时,有怀疑的检验项目。A2.6 其他技术资料根据本规则A2.2至A2.5技术资料和现场检验的情况,针对有怀疑的检验项目,监检员还可以核查以下技术资料:(1)主要受压元件热处理曲线及报告;(2)外观及几何尺寸报告;(3)无损检测报告或底片;(4)光谱分析记录或报告;(5)高合金钢焊接接头的金相以及硬度检测报告;(6)焊接试样试验报告。A2.7 铭牌核查铭牌内容,是否满足锅规的要求。附件B特种设备监督检验联络单编号: (受检单位名称) :经监督检验,发现你单位在 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请于 年 月 日前将处理结果报送监督检验机构:问题和意见:监检人员: 日期:受检单位接收人: 日期:处理结果:受检单位主管负责人: 日期:建设(使用)单位项目负责人: 日期:监检人员签字确认: 日期: 确认方式:见证资料确认(见附件) 现场检查确认 其他方式:注:本联络单一式三份,一份监检机构存档,两份送受检单位,其中一份受检单位应当在要求的日期内返回监检机构。附件C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意见通知书编号: (受检单位名称) :经监督检验,发现你单位在 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请于 年 月 日前将处理结果报送监检机构:问题和意见:监检人员: 日期: 监检负责人: 日期: (监检机构公章)受检单位接收人: 日期:处理结果:受检单位主管负责人: 日期: (单位公章)建设(使用)单位项目负责人: 日期: (单位公章)监检人员确认签字: 日期:确认方式:见证资料确认(见附件) 现场检查确认 其他方式:注:本通知书一式四份,一份监检机构存档,一份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两份送受检单位,其中一份返回监检机构。附件D锅炉制造监督检验证书 证书编号:制造单位制造许可级别制造许可证编号设备类别设备品种(名称)产品型号产品编号设备代码产品总图图号制造日期年 月 日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该产品的制造经我机构按照锅炉监督检验规则进行监督检验,安全性能符合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特发此证书,并且在产品铭牌上打有如下监督检验钢印: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