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与五行养生的秘密」.doc_第1页
「古琴与五行养生的秘密」.doc_第2页
「古琴与五行养生的秘密」.doc_第3页
「古琴与五行养生的秘密」.doc_第4页
「古琴与五行养生的秘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琴与五行养生的秘密丨琴知养生,是灵魂的入静中国古代气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多种不同的称谓,如吐纳、行气、导引、食气、调息、静功、参禅、禅定等。然而“气功”一词是近现代的称呼,古代没有这个称谓。气功的定义是,对气物质直接的实践的功夫。而实践的方法是,排除杂念、注意专一、收视返听、松静自然。“静”是气功的核心、灵魂,入静程度是功夫层次的标准。气功入静后的精神心理状态是,清静无为、恬淡虚明、悠悠旷远、微微若存,也就是清、微、淡、远。琴-物我两忘,浑然一体琴(称七弦琴或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诗经中就有多处记载。历代文人对弹琴都有相似的体会。汉代琴家桓谭说,弹微子琴曲时,声音要清与淳;弹舜琴曲时,声音要清与微。汉代琴家蔡邕说,弹琴要“通理活性,恬淡清溢”。魏晋琴家嵇康说,弹琴“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感”。唐代琴家薛易简说,弹琴人要志静气正。大诗人白居易的咏琴诗清夜琴兴:“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静闲,可以弹素琴。清冷有本性,恬淡随人心。心积和平气,本应正始音。”还有另一首咏琴诗船夜援琴:“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处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北宋琴家成玉磵说:“攻琴如参禅。”明代琴家徐上瀛在他的古琴论著溪山琴况中,总结弹琴要和、静、清、远、古、恬、淡、逸、雅。总观上述各朝各代琴家弹琴感受可以看到,弹琴首先要心静,然后要调好气,这就进入了气功境界。弹琴时使琴声清、微、淡、远,使人和琴“物我两忘,浑然一体”,达到气功和弹琴最紧密结合,也就是“修身养性”。气功与弹琴的关系,不仅是对琴人和弹琴的要求,而且也是古代儒、道哲学观在古琴艺术中的渗透,经过千百年积淀,已成为演奏古琴的审美追求。古琴-与阴阳五行古琴音乐的医用价值是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的阴阳之说最早见于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这是古人对抽象的“阴”与“阳”的高度概括,是相互对立统一的两种现象、事物、联系。中国古人还认为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称之为“五行”。“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天、地、人三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大地上繁多的物质包括人在内,都是天地氤氲,阴阳所化所生,所以天地具有共同的结构模式,遵从共同的运动规律,就是所谓“人与天地相参”(黄帝内经咳论经水)。整个“阴阳五行”理论是关于宇宙万物普遍联系的学说,是普遍适用的系统结构理论,在这种带有某种神秘意义的理论中,揭示了自然界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的情感,感受与物质对象之间的异质同构关系。五行与五音中国古人最早将阴阳五行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在他们看来,音乐是宇宙和谐的特殊表现。“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清人祝凤喈说:“宫音,和平雄厚,庄重宽宏。商音,慷壮哀爵,惨怃健捷。角音,圆长通澈,廉直温恭。徵音,婉愉流利,雅丽柔顺。羽音,高洁澄净,淡荡清邈中医理论中最早在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篇中就已经提到了阴阳五行和五音的关系:“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管子也说:“五声即调,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五官以正人位,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又说:“凡听徵,如负猪,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鸣马在野。凡听宫,如牛鸣穴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管子)五音与五脏的调理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六世纪),郑国子大叔吉又结合五味、五色、五声提出了:“则天知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见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秦国著名的医学家医和也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淫声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见左传昭公元年)人体的五脏合于宇宙之日月星辰,季节之春夏秋冬,与五色、五方、五脏、五音、五时等相配,形成了独特的阴阳五行体系。中国5A级服务的古琴品牌古琴 香器 茶器 花器 当代画作高端中式服装 高端漆艺家具欢迎参观 / 选琴 / 品茶预约电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