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式截针方法全解》.doc_第1页
《靳式截针方法全解》.doc_第2页
《靳式截针方法全解》.doc_第3页
《靳式截针方法全解》.doc_第4页
《靳式截针方法全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靳式截针方法全解第一章靳氏截针理论及治疗原则第一节靳氏截针经络开关控制理论第二节靳氏截针平衡理论及取穴方法第三节靳氏截针力传导理论及取穴方法第四节靳氏截针疗效评价标准第五节靳氏截针循经取穴开关第六节靳氏截针经验穴位开关第七节靳氏截针学习方法第八节靳氏截针的操作方法和针刺手法第九节靳氏截针循经取穴法第十节靳氏截针针刺要点第二章骨科疾病第一节颈椎病(附落枕)第二节肩周炎第三节肱骨外上髁炎第四节腕管综合征第五节指关节痛第六节腱鞘炎第七节腰痛第八节坐骨神经痛第九节股骨头坏死第十节骶髂关节炎第十一节尾骨痛第十二节膝关节炎第十三节踝扭伤第十四节足跟痛第一章靳氏截针理论及治疗原则第一节靳氏截针经络开关控制理论经脉和经络合而成为经络,试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络的称谓最早见于内经。灵枢本脏:“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海论言:“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均指出了经络是一种运行气血,沟通联络脏腑肢节上下内外的通路。对于以上的概念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国外研究中医的学者更是持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既然经络具有行血气而营阴阳的功能,那么从解剖层次上就应该能够看到,但是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最终也没能看到经络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在10年前同样也困扰着我,一次不经意间看到一架客机从头顶飞过让我眼前一亮,飞机的航线是什么样子的?有人能在天上看到飞机航线吗?但是谁又能否认他的客观存在呢?(对于这个比喻我一直一位是我最先提出的,直到看过高树中教授的一针疗法后我不得不佩服人外有人,高老师先于我也)。通过这次观察让我明白了经络更深层次的意义。他就像飞机航线一样,客观存在,却不能看到。航线上运行的是飞机,而经络上运行的是气血。不同的是控制飞机的是无线信号,而控制经络的是穴位。这也和我后面提到的经络开关控制理论不谋而合。那接下来的问题又出来了,飞机航线是按照人为的意愿事先设定的,飞机按着这个航线精确的运行是有规律可循的。然而经络并非人们能预先设定的,如果说经络合航线一样,那么气血就一定能按照这个既定的通路运行吗?带着这个疑问我又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查阅古今书籍记载穴位是先人在劳动中陆续发现的,最初也许就是一两个,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发现的穴位越来愈多,经过不断经验总结,又发现了在身体各个经络循环航线上的穴位有一定的功能相关性。把这些治疗作用有一定相关性的穴位相连,于是经络就出现了。(个人认为经络是圣人返观内视的结果,非凡夫俗子可及)穴位和经络是相辅相成的结合,不能分割。我们再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功能完备的单元,暂且把这个单元看作一个房间里面的供电系统,这个系统包括灯具及各种电器、他们之间由导线和开关组成。我们可以把灯具及各种电器看作是人体的五脏六腑和功能器官,连接这些电器的导线看作是人体的经络,只这些还不过,还需要开关来控制,开关可以看作是人体的某个特效穴位。那么打开这些电器只需要拨动相应的开关就可以了。同样的道理质量某个脏腑器官的疾病,只需要打开相应的特效穴位开关就可以了。理论是相同的,而在这许多穴位里面要找到对应的开关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为了验证这个理论我继续的在临床中摸索。既然经络有固定的路线,那么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个路线去找开关。比如一个肩胛部疼痛的患者,观其痛处正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于是我便顺着这条经络寻找穴位,发现液门穴和中渚穴最有效,而液门透中渚穴效果更好,并且在五腧穴五行归类中属于相生,两穴透刺能加强疗效,于是我就把液门透中渚穴合成液中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手少阳三焦经最有效的开关。用这种方法我们在每条经络上都发现了至少一个开关,且多数开关都是相生投穴。这样的开关理论不断的得到了临床经验,也为我以后的截针经络循行取穴法奠定了基础。经过10余年的努力,靳氏截针理论逐步形成,并且在此基础上相继发现了力传导理论、平衡理论,大大的丰富了靳氏截针的治疗范围。依据这些理论你只要找到相应的开关即可以是疾病应手而解,其效果就像打开灯泡一样简单。第二节靳氏截针平衡理论及取穴方法一、把一架天平的两端分别放上一杯相同质量的谁,则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把一侧的水倒掉一些则天平便会向另一侧倾斜。这样便失去了力平衡,要恢复这个平衡有两个方法:1、把倒掉的水按着原先的质量再加入原来的杯子。2、把另一侧的杯子到处相同质量的水。二、从解剖机构看平衡,如果把人体从正中线分成左右两份,则无从质量和结构上都大致一样,我们一样把这种情况看做平衡。如果我们的身体看做一架天平,假设我们在人的左肩上放上一个重物,人体的平衡便破了。为了改变这个不平衡我们也同样有两种办法:1、把加在左肩上的重物取下。2、在另一侧肩上加上相同质量的重物。三、再假如把人体的左右肩看作是两个阵地,左肩是敌方有100人,右肩是我方有50人。这样就不平衡了,敌强我弱。要维持平衡只有两种可能。1、敌方撤走了50人。2、我方补充50人。在人体是同样的道理,左肩病了,是敌方,是邪气。左右不平衡了。要打破这个平衡可以用泄的办法,在患侧把疾病卸去,如刺血疗法。或者是在健侧治疗补充正气来对抗患侧的邪气,如针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两侧的平衡。四、我们再从古人的观点看阴阳平衡。阴阳的概念是来自于中国最古老伟大的著作:易经,易经认为阴阳就是事物的两个方面,任何一个宏观的事物,绝不会单独的存在一面,其有好的一面,必然会有对立的坏的一面。如果把好的一面作为阳,坏的一面就是阴,反之同理。阴阳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即阴阳互根。阴不能脱离阳而单独存在,阳也不会脱离阴单独存在。所谓孤阴不长孤阳不生。太阳照射山体,有阳光的一面就会有背光的一面;人体有前面(阴)也会有后面(阳)、有左就会有右、有外就会有内;有动的必然会有静的,有长必有短,有深也有钱;有雄性必然会有雌性,有男就有女阴阳之间又是相互制约的,阳不能无限大而同阴不能无限小,阳盛极则衰。阴衰极则盛。而只有阴阳之间相互制约达到了平衡,事物才能更好的稳定存在。所以说阴阳平衡是万物的游戏规则,万物必须遵循这个规则,否则,阴阳失衡就是这个事物死亡或者变质再发展成另一新事物。把人体分阴阳,则上为阳下为阴,后背为阳前部为阴,左侧为阳右侧为阴。根据这个理论我们采取以阴治阳,以阳治阴正符合以上的观点。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照这个理论如果患者左手拇指疼痛我们治疗右手的拇指相同部位是否可以?为了验证这个想法我进行了大量的临床验证,事实证明了这个理论的正确性,用这种方法治疗疾病同样受到了神奇的效果,其见效之快是我研究之初没有想到的,他同样简单易于掌握,便于推广。其实当初研究这个理论的时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灵枢宫针第七的启发,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脏也,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看来古人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惜我们没有重视。及时有部分医者偶尔用之也是两侧同时用针,这就像我上面提到的在人体的左肩上放一个重物一样,这个重物我们可以看作是一个病,我们要做的是把这个病拿掉,要拿掉这个病可以采取泄的方法,如并处刺血、或在远端扎针引导是邪气外出。如果这个病暂时不好拿掉我们只有采用另外一个方法,那就是补对侧,补他的正气,使他和患侧的邪气相抗衡,只要他的力平衡了,阴阳平衡了,病也就好了。比方说这个人的左侧病了,我们可以在左侧局部泄血使邪气外出。或者在他的右侧相同的部位针刺补他的真气同样也可以,这样就能让他左右平衡了。而我们现在的医生总习惯两侧同时治疗,也说自己是按照古人的思想左病右治。其实是把古人的思想曲解了,这样怎么会有好的疗效呢?当然这期间也不乏有对古人的思想理解比较透彻运用比较好的,如近代眼针的创始人彭静山、董氏奇穴的传人杨维杰教授等在各自的著作中具有论述,尤其是彭氏的针灸密验对巨刺的运用最有心得,他们虽然不是发现者却深得古人思想的精髓。遗憾的是最终他们没有进一步形成理论,不便领会学习,一直没有大面积推广。同时我们不得不赞叹先人的聪明智慧。每籍此心中便充满了对先人无限的崇敬和发自内心的膜拜。根据平衡理论所选取的治疗点没有固定的穴位,治疗的时候只要选准对应的点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疗效。第三节靳氏截针力传导理论及取穴方法去一个大铁球(或者铁柱),设定一个点位A点,假设A点在铁球(铁柱)的左面,用铁锤敲打A点,那么引起力传导最大的点就在铁球(铁柱)对面垂直的地方B点,原理很简单,因为这个力的传导方向是垂直的。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可以在人体任何一个部位找到对应的一面。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治疗的时候在人体上找到患者的点定做B点,然后在他垂直对应的地方定为治疗A点,当我们在A点扎针(按摩)的时候必然对B点产生一定的冲击,也就是作用力,当针灸针(或者按摩)刺激这个治疗点的时候,力便沿着受力点传导到了对侧,从而达到了治疗作用。这个治疗点就位于病灶垂直对应的一面。比如可以把腰看做是一个圆柱体,病的地方在后部,为了便于叙述我们假设这个病点在腰阳关穴处,(其实力传导取穴位是没有穴位的,也可以说全身处处是穴),那么腰阳关穴对应的部位大约位于气海穴处,我们于是在气海穴扎针,病可应手而解,其见效之快绝非一般针灸方法所能比拟的。任何一种治疗方法的好坏都需要临床去检验,自从我研究出这种理论以后马上应用到实践之中,数年来通过千余例患者的验证确实疗效显著,尤其是对于各种疼痛性疾病更是效如桴鼓。使用这种方法的有点在于见效奇快,基本上是针扎上后症状马上缓解,并且不需要记穴位,任何人都能很快掌握。今毫不保留的公之于众希望能造福更多的人。根据力传导理论所选取的治疗点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穴位名称。第四节靳氏截针疗效评价标准选准治疗点后阵入穴位即询问患者是否好转(指治疗的时候有症状的患者),正常情况下从针刺入穴位后病即开始缓解,时间多数在3秒之内。如果针入穴位后患者的症状没有变化应该考虑穴位没有选准或者诊断错误。即刻见效是评价截针疗效的唯一标准。第五节靳氏截针循经取穴开关辩经论治,循经取穴是靳氏截针的根本,本节也是学好以后章节的重点,根据经络循行理论总结的效果明显穴位。这些穴位大部分分布在四肢,以四肢远端为主,一共有穴位19个,其中传统穴位11个,传统穴位的组合穴位8个。这19个穴位共同构成了靳氏截针的经络循行开关。其中的组合穴位最大的好处是取穴少而又有协同加强作用,比如三间与外合谷合称间谷穴,针刺时候三间透外合谷或者外合谷透三间效果远非单取一穴可比,这样的命名方法也很容易记忆,这也是靳氏截针用穴的一大特色。下面每个穴位都是某个疾病或者某个经络的固定开关,临床常用,共19个必须牢记。【1】间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三间与外合谷的合称,位于手阳明大肠经的远端。【靳氏截针主治】本经络循环区域的疾病,包括合谷和三间穴主周围。从三间进针,针尖透过外合谷,真身向心倾斜45度,治疗这个穴位手阳明大肠经的病。进针点在外合谷倾斜45度透三间治疗食指的病。对于这条经络循环航线上的疼痛效果最好。附 外合谷穴:经外奇穴,合谷穴向外2分靠近第二掌骨处。附 三间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定位】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食指桡侧,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关节)后,桡侧凹陷处,第二掌骨小偷上方处取穴。【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侧肌、指浅、深层的背侧,皮肤由绕神经的指背神经与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双重支针经皮下筋膜,手深筋膜达第1骨间背侧肌,在第1蚓状肌与第2掌骨过,直至指浅、深屈肌腱到食指的肌腱背面与第2掌骨之间。深层不由神经深支和正中神经肌支。【主治】压痛、急性结膜炎、青光眼、三叉神经痛、扁桃体炎、手指痛、肩关节周围炎。【2】液中穴 属手少阳三焦经,液门与中渚穴的合称,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远端手背处。【靳氏截针主治】本经络循环区域的疾病,包括液门穴和中渚穴的主治范围。液门向着中渚穴方向进针,尖向心,针身倾斜45度治疗手少阳三焦经本穴位以上的疾病。从中渚向液门方向进针治疗无名指的疾病,对本经络循行线的疼痛效果最快。另外本穴位位于三焦经,对各种内脏疾病效果较好,有通治上、中、下三焦的功能,尤其对用肝病效果更好。附 液门穴 属手少阳三焦经,荥穴。【定位】 俯掌,该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学位解剖】 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主治】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疟疾手臂痛。附 中渚穴 属手少阳三焦经,输穴。【定位】俯掌,掌心向下,中渚穴位于手背部位,小指与无名指根间行二厘米手背凹陷处,用力按压,会有力量脱落的感觉。【主治】可治疗目眩、头昏眼花、耳鸣、肋间神经痛、神经性耳聋、消渴病、热病、后经沉重感,该穴位为人体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3】溪腕穴 属手太阳小肠经。后溪与腕骨穴的合称,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远端手掌外侧缘。【靳氏截针主治】本经络循行区域的疾病,包括后溪和腕骨穴的主治范围。从后溪向腕骨穴方向进针,针尖向心针身倾斜45度,治疗手太阳小肠经本穴位以上的疾病。从腕骨穴向后溪穴方向进针治疗小指的疾病,对本经络循行线的疼痛效果最快。附 后溪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定位】自然半握拳,位于手掌尺侧,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第五掌骨下缘。【学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浅层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尺神经掌支和皮下浅静脉等。深层有小指尺掌侧固有动、经脉和指掌侧固有神经。【主治】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落枕、急性腰扭伤、耳聋、目赤、癫狂、痫证、盗汗、扁桃体炎、角膜炎、疟疾。附 腕骨穴 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原穴。【定位】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赤白肉际凹陷处。简便取穴法沿后溪穴第5掌骨下缘向上推,有高骨挡住,凹陷中即是。【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指展肌,豆掌韧带。浅层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掌支,尺神经手背支和浅静脉等。深层有尺动、经脉的分支和属支。【主治】头痛、项强、耳鸣耳聋、目翳、肩膀疼痛麻木、腕痛、指挛、胁痛、热病汗不出、口腔炎、黄疸、消渴、糖尿病、瘛瘲、惊风、疟疾。【4】列缺穴属手太阳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靳氏截针取穴方法】靳氏截针取本穴位和传统方法略有差异,患者争做或仰卧,微曲肘,立掌,列缺穴位于手腕内侧(立掌时位于正上面),桡骨茎突上方切迹肉,腕横纹上1寸。【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扰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绕神经浅支的混合支。【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靳氏截针主治】针尖向心平刺治疗本穴位以上经络循行的疾病,针尖向远端治疗拇指的疾病。尤其对咳嗽、岔气、头痛、颈椎病、情志病效果最佳。【5】内关穴 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通阴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定位】 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有手食指和左指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为说明确切位置,可以攥一下拳头,攥完拳头之后,在内关穴上,有两根筋,实际上,内关穴就在两根筋的中间。【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指浅屈肌,旋前方肌。浅层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的分支和前臂正中静脉。深层在指浅屈肌、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三者之间有正中神经伴行动,静脉。在前臂骨间膜的前方有骨间动、静脉和骨间前神经。【主治】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呕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靳氏截针主治】针尖向心45度刺入治疗本穴位以上经络循行的疾病,针尖向远端45度刺入治疗中指及手腕的疾病。尤其对本经络的疼痛效果最好。【6】 外关穴属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定位】 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尺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或当阳池穴与肘尖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穴位解剖】在尺骨与桡骨之间,深部有小指伸肌、指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分布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属支、骨间后动、静脉;有前臂后皮神经和骨间后神经分布。【主治】偏头痛、高热、神经性耳聋、落枕、胁肋痛、上肢痹痛、肘部酸痛,急性腰扭伤等。【靳氏截针主治】针尖向心45度刺入治疗本穴位以上经络循行的疾病,针尖向远端45度刺入治疗中指及手腕的疾病。【7】血海穴 属足太阴脾经。【定位】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或者让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穴位解剖】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股四头肌肉侧肌(股内侧肌)。皮肤由股前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脂肪较厚,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行经。【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产后恶露不进、贫血、睾丸炎、小便淋涩、气逆、腹胀、风疹、瘾诊、湿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丹毒;股内侧痛,膝关节疼痛。【靳氏截针主治】痛经、瘙痒、股骨头坏死、本经络循行线上的疼痛。【8】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的下合穴。足太阳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是刺血较为理想的穴位,故针灸大成称为血郄。【定位】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穴位解剖】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脉;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分布。【主治】过股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靳氏截针主治】本经络循行线上的疾病,常用的刺血部位。【9】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合穴。【定位】取该穴道的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匠肌(腱)、半膜肌及半腱肌(腱)、肌。皮肤由隐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除隐神经之外,还有与神经伴行的大隐静脉。该静脉正行于该穴的皮下,针刺应注意避开。针刺小腿深筋膜,经胫骨粗隆内侧的缝匠肌、半膜肌及半腱肌等各肌附着处的肌下内动脉,发自膕肌,向内下方,经胫侧副韧带和胫骨内侧髁之间,参加膝关节网,并发支营养胫骨及附近肌腱。【主治】遗尿、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肾炎、遗精、阳痿、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肠炎、痢疾、阴道炎、月经不调、失眠膝关节炎、下肢麻痹等。【靳氏截针主治】股骨头坏死的配穴、本经络循行线的疼痛、糖尿病、会阴部疾病。【10】阳陵泉穴属足少阳胆经,胆的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或于胫骨粗隆前缘至腓骨小头做一连线,此连线中点下1寸是该穴。或与胫骨前缘粗隆至腓骨小头作一连线,此连线中点向下垂直1寸即是该穴。【穴位解剖】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及腓深神经处。【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靳氏截针主治】肝胆疾病、股骨头坏死的配穴、本经络循行线的疼痛。【11】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合穴,胃的下合穴。【定位】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侧缘一横指。【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神经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肌支和胫前动脉分布,小腿骨间膜深面有胫神经核胫后动脉经过并分布。【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靳氏截针主治】肠胃道疾病、股骨头坏死的配穴、本经络循行线的疾病。【12】昆仑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定位】在外髁后方,当外髁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穴位解剖】有腓骨短肌,分有小隐静脉及外髁后动、静脉,有腓肠神经经过。【主治疾病】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疼痛,癫痫滞产。【靳氏截针主治】项强、腰骶疼痛。【13】太溪穴属足少阴肾经,原穴,别名大溪穴,吕细穴。【定位】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健之间的凹陷处。【穴位解剖】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之经处。【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肢厥冷、内踝肿。【靳氏截针主治】本经络循行线的疾病、肾脏疾病、作为替代涌备选穴位。【14】太公穴属足太阴脾经。太白与公孙合称,位足太阴脾经的经络。【靳氏截针主治】本经络循行区域的疾病,包括太白和公孙穴主治的范围。从太白进针,针尖透过公孙,针身向心倾斜45度,治疗这个穴位以上足太阴脾经的病。进针点在公孙倾斜45度透太白治疗大脚趾的病。尤其对于这条经络循行线上的疼痛见效最速。附太白穴属足太阴脾经。【定位】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穴位解剖】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主治】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痢疾等。附公孙穴 属足太阴脾经络脉,是十五络脉之一,亦是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定位】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穴位解剖】在拇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分支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主治】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15】太行穴属足厥阴肝经,太冲与行间的合称,位于足厥阴肝经的远端。【靳氏截针主治】本经络循行线区域的疾病,包括行间和太冲穴的主治范围。从行间向太冲穴方向进针,针尖向心,针身倾斜45度治疗足厥阴肝经本穴位以上的疾病,从太冲向行间方向进针治疗大拇趾的疾病,对本经络循行线的疼痛效果最快。附太冲穴属足厥阴肝经。【定位】位于足背侧,属足厥阴肝经。【穴位解剖】在拇长伸肌腱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侧动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趾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夜晚磨牙。附行间穴属足厥阴肝经,荥穴。【定位】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穴位解剖】有趾背动、静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主治】此穴的主治疾病较多:如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肋满痛、呃逆、咳嗽、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瘛瘲、失眠、口喎,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16】内谷穴属足阳明胃经,内庭与陷谷的合称,位于足阳明胃经的近端。【靳氏截针主治】本经络循行区域的疾病,包括内庭和陷谷穴主治的范围。从内庭进针,针尖透过陷谷倾斜45度,治疗这个穴位以上足阳明胃经的病。进针点在陷谷倾斜45度透内庭治疗足二趾的病。尤其对于这条经络循行线上的疼痛见效最速。附内庭穴属足阳明胃经,荥穴。【定位】在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趾腱膜。分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足底总神经,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腓浅神经足背支。【主治】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热病、吐酸、腹泻、痢疾、便秘、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附陷谷穴属足阳明胃经。别名陷骨。输(木)穴。【定位】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穴位解剖】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背静脉网。【主治】腹痛胀满、肠鸣泄痢、面目浮肿、目赤痛、疝气、足背肿痛等。【17】地足穴属足少阳胆经,地五会与足临泣的合称,位于足少阳胆经肢体的远端。【靳氏截针主治】本经络循行区域的疾病,包括地五会和足临泣穴为主治范围。从地五会向足临泣穴方向进针,针尖向心,针身倾斜45度治疗足厥阴肝经本穴位以上的疾病,从足临泣向地五会方向进针治疗足第四趾的疾病,对本经络循行线的疼痛效果最快。附地五会属足少阳胆经【定位】地五会穴位于人体的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第4、5趾骨之间,小指伸肌腱的内侧缘。【穴位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四跖骨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主治疾病】头痛、目赤痛、耳鸣、耳聋、胸满、肋痛、腋肿、乳痈、跗肿。附足临泣属足少阳胆经。【定位】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指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指跖骨夹缝中。【穴位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四趾背侧动、静脉,分布足背中间皮神经。【主治】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等。【18】双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束骨与京骨的合称,位于足太阳膀胱经肢体的远端。【靳氏截针主治】本经络循行区域的疾病,包括束骨和京骨穴的主治范围。从束骨向京骨穴方向进针,针尖向心,针身倾斜45度治疗足太阳膀胱经本穴位以上的疾病,从京骨向束骨方向进针治疗足小趾的疾病,对本经络循行线的疼痛效果最快。附束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后赤白肉际处。【穴位解剖】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第四趾跖侧总动、静脉;有第四趾跖测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的分布。【主治】头痛、项强、目眩、癫狂、腰腿痛。附京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原穴。【定位】正坐垂足着地或仰卧位,在足跗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处取穴。【穴位解剖】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足外侧缘静脉。【主治】头痛、项强、目翳、癫痫、腰痛。【19】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井穴【定位】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穴位解剖】浅层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分支,深层有第二趾足底总神经和第二趾足底总动、静脉。【主治】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眩晕、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靳氏截针主治】本经络循行区域的疾病。针尖向心,针身倾斜45度治疗足少阴肾经本穴位以上的疾病,直刺治疗头痛高血压。第六节靳氏截针经验穴位开关经验学位开关是我10余年临床治疗总结出来的特效穴位,共41个,其中传统穴位36个(不常用),主要用于内科疑难杂病的治疗。新增经外奇穴5个效果明显(临床常用),必须牢记。【1】头痛穴经外奇穴。【定位】无名指和小指掌侧指缝上三分。此穴针刺的时候较痛,可以在手背液门穴上3分透刺头痛穴,效果一样。【穴位解剖】在第四、五掌骨间,有第四蚓状肌,指浅、伸屈肌腱,深部为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静脉;布有第四指掌侧固有神经。【靳氏截针主治】针尖向心60度,刺入3分,治疗头痛、遗尿、阴痒痛、晕针及同侧三叉神经痛特效。【2】通鱼际 经外奇穴【定位】拇指和食指至生命线近心端作一直线,此线和第一掌骨平行,从这条线和生命线的交点向虎口1寸处作为进针点,针尖对着虎口30度角刺入1寸。【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穴区内有桡神经浅支、指掌侧固有神经背支(属正中神经)和拇主要动脉分布。【靳氏截针主治】肩膀痛,肺病。【3】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是一个很重要又很好用的穴位。【定位】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穴位解剖】在第一、第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臂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扰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分有绕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主治】也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靳氏截针主治】治疗本经循行线的疾病,面部及口腔疾病,对小腿肚发胀效果特效。【4】神门穴属手少阴心经,输穴,原穴。【定位】腕横纹尺侧段,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取穴。【穴位解剖】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主治】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晕车等心与神志病证。【靳氏截针主治】失眠、痴呆、癫狂痫。【5】太渊穴属手太阴肺经。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搏动处取穴。【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腱和拇长展肌腱。穴区内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扰动脉或绕静脉本干通过,并有正中神经肌支和骨间后神经(绕神经分支)分布。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桡骨骨膜。皮肤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针在皮下筋膜内,经桡神经浅支、头静脉与桡动脉掌浅支之间,穿前臂筋膜,在桡动、静脉外侧,拇长展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达深部桡骨骨膜。前肌(腱)由绕神经支配后肌(腱)由正中神经支配。【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扁桃体炎、肺炎、心动过速、无脉症、脉管炎。【靳氏截针主治】心动过速、无脉症、脉管炎、静脉曲张。【6】通里穴属手少阴心经,络穴。【定位】在前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穴位解剖】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主治】心悸、怔仲、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靳氏截针主治】本经络循行线的疾病,配列缺治疗肺心病。【7】养老穴属手太阳小肠经,郄穴。【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头近端桡侧凹陷。1.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小头的桡侧缘上,与尺骨小头最高点平齐的骨缝中是穴。2.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指按捺在尺骨小头的最高点上;然后掌心转向胸部,当手指滑入的骨缝中是穴。【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前臂筋膜、前臂骨间膜。皮肤由前臂后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除此神经外,有贵要静脉和头静脉的起始行经。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在指伸肌腱和小指伸肌腱之间经过,穿经其深面的骨间背侧动、静脉及神经,而达桡、尺骨下端骨间膜。腕背侧(动脉)网位于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背面。由桡、尺动脉的腕背支、骨间掌侧和骨间背侧动脉的末端组成。【主治】脑血管后遗症、肩臂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落枕、近视眼。【近视截针主治】本经循行线的疾病,糖尿病的配穴。【8】腰安穴经验奇穴。【定位】曲池与尺泽穴连线的重点向下一寸半左右找痛点是穴。【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前臂筋膜、桡侧腕长、短伸肌、旋后肌。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靳氏截针主治】各种腰痛,尤其是对急性腰扭伤特效。【9】曲池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定位】位于肘横纹外侧,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穴位解剖】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主治】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配合谷、外关等治疗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配合谷、血海等治疗荨麻疹;配肩髃、外关等治疗上肢痿痹。【靳氏截针主治】瘙痒、眩晕的配穴,本经络循行线的疾病。【10】尺泽穴属手太阴肺经,合(水)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穴位解剖】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绕神经。【主治】治疗范围较广,如咳嗽、喘息、气逆、咯血、善呕、胸胁满痛、肺痨、心痛、心烦、癃闭、胃痛、腹胀、绞肠痧痛、便秘、鼻衄、喉痹、舌干、振寒、瘛疭、潮热消渴、癫疾、痿疟、腰痛、肩脊痛、风痹、手臂不能上肩,肘臂挛痛。现代报道: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靳氏截针主治】膝关节炎、咳嗽、气喘及本经循行线的疼痛。【11】肘缝穴经验奇穴,因位于肘关节缝而得名,为临床偶然发现的一个疗效神奇的穴位。【定位】人体坐位,肘关节屈曲120度,立掌,当肱骨外上髁和尺骨鹰嘴作一连线,连线中点关节缝中是穴,针刺时一定要把针刺入缝隙内效果最好,针要细,一般选0.20-0.25X40的针比较合适,深度0.5-1.2寸。【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尺骨鹰嘴、肱骨滑车。【靳氏截针主治疾病】各种膝关节疾病,疗效显著。【12】侠白穴属手太阴肺经【定位】天府穴下1寸,肘横纹上5寸。【学位剖解】肱二头肌外侧沟中,当头静脉及扰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主治】咳嗽、气喘、干呕、烦满、臑痛。【靳氏截针主治疾病】白癜风。【13】百会穴 属督脉。【定位】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穴位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靳氏截针主治】疲劳、头晕特效。【14】头维穴属足阳明胃经,是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交会穴。【定位】于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取定穴位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头维穴位于人体的头侧部发际里,位于发际点向上一指宽,嘴动时肌肉也会动之处(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穴位解剖】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布有耳额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额颖支。【靳氏截针主治】后头痛、头晕特效。【15】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定位】人体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穴位解剖】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靳氏截针主治疾病】腰痛、腰酸、腰沉重特效;眼睛疾病头痛头晕的配穴。【16】风府穴属督脉、阳维之会。【定位】两凤池之间凹陷处向上斜刺0.5-1寸。【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项韧带、棘韧带、黄韧带;穴区内伴行动脉,深层有枕大神经和枕动脉,再深层有硬脊膜和脊髓。【主治】头痛、项强、眩晕、咽喉肿痛、失音、癫狂、中风。【靳氏截针主治】前额痛、感冒。【17】晴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定位】目内眦凹陷处。【穴位解剖】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分支,上方为鼻睫神经。【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炎、脸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三叉神经痛等。【靳氏截针主治】中风偏袒。【18】颈臂穴经外奇穴。【定位】胸锁乳突肌后缘,锁骨上缘1.5寸。【穴位解剖】在胸锁乳突肌下部后缘,浅层为颈阔肌,深层为中斜角肌起点,有颈外浅静脉,为副神经、颈皮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传出处,深层为膈神经的起点。【靳氏截针主治】中风后遗症、手臂麻木、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遗尿、尿床。【19】大椎穴属督脉【定位】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穴位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之内侧支。【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靳氏截针主治】发烧、咽部疾病、阴部疾病、前列腺病。【20】大杼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八会穴之骨会,背俞穴。【定位】在背部,正坐低头或仰卧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庞开1.5寸处取穴。【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骶棘肌。皮肤由第七颈神经和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皮下筋膜致密,有脂肪及纤维束组成。纤维束连于斜方肌表面的背深筋膜与皮肤。副神经在斜方肌前缘中下1/3连接处深进该肌下面,与第三、四颈神经的分支形成神经丛,支配该肌。针经上列结构深进,可进第一肋间隙,或经横突间肌及其韧带,如盲目进针,经胸内筋膜,穿胸膜腔至肺,极易造成气胸。【主治】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头痛、癫痫、项痛、肩背痛、劲椎病、腰背肌痉挛、膝关节骨质增生、咽炎、感冒、骨结核。【靳氏截针主治】骨质增生及各种骨病。【21】膈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八会穴之血会,背俞穴。【定位】俯卧位或坐位,在第七胸椎棘突下,至阳(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皮肤由第六、七、八胸神经后支内侧支重叠分布。背阔肌由臂丛后束发出的胸背神经支配,该神经沿肩胛下肌腋缘下降,与肩胛下动脉的延续部,胸背动脉伴行至该肌。【主治】神经性呕吐、胃炎、胃溃疡、肝炎、肠炎、肠出血、心动过速、心脏肥大、心内外膜炎、食道癌、胃癌、食道狭窄、淋巴结结核、胸膜炎。【靳氏截针主治】心脏疾病、胃病、血液及血管疾病。【22】腰阳关属督脉,原名阳关。【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腰身经后支的内侧支和腰动脉分支。【主治】腰骶疼痛、下肢麻木、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等病。【靳氏截针主治】男性病、妇科病、腹部疾病。【23】委阳属足太阳膀胱经。三焦之下合穴。【穴位】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腓总神经。腘窝由肌、肌腱围成,呈菱形,其上内侧界为半膜肌、半腱肌,上外侧界为股二头肌。下界分别有腓肠肌的内、外侧头形成。窝底从上向下可看到股骨腘平面、腘韧带、腘肌及其筋膜机。【主治】腰背肌痉挛、腰背痛、膝关节肿痛、腓肠肌痉挛、肾炎、膀胱炎、乳糜尿、下腹部痉挛、癫痫、热病等。【靳氏截针主治】卵巢疾病、膝关节肿痛疾病。【24】丰隆穴属足阳明胃经,络穴。【定位】从腿的外侧找到起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穴位解剖】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靳氏截针主治疾病】癫痫、高血压、肥胖、便秘、股骨头坏死的配穴循环线的疼痛。【25】悬钟穴(绝骨)属足少阳会穴之髓会。【定位】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穴位解剖】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部;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腓深神经的分支。如穿透小腿骨间膜可刺中腓动、静脉。【主治】颈项强痛、胸肋胀痛、下肢痿痹、痴呆、中风及骨科疾病。【靳氏截针主治】血液病、骨病。【26】跟平穴经验奇穴。【定位】承山穴下两寸。【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肌腱、比目鱼肌肌腱。浅层布有小隐静脉和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静脉。【靳氏截针主治】针尖向下治疗足跟部疼痛,针尖向上治疗本穴位以上小腿肚疼痛。【27】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穴。【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母(足旁)长屈肌。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为胫神经;并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主治】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足痿、瘾诊、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靳氏截针主治】糖尿病、股骨头坏死、妇科疾病。【28】中脘穴属任脉。,胃的募穴、腑会穴。是一个很重要又很好用的部位。【定位】取穴时,可采用养我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此穴。【定位】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穴位解剖】在腐败线上,深部为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布有第七、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靳氏截针主治】治疗本经循行线的疾病,脾胃病特效。【29】下脘穴属任脉。【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2寸。【穴位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横结肠,有腹壁上、下动。静脉交界处的分支,布有第八肋骨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脘痛、腹胀、呕吐、呃逆、食古不化、肠鸣、泄泻、痞块、虚肿。【靳氏截针主治】糖尿病、胃胀、肥胖。【30】梁门穴属足阳明胃经。【定位】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或中脘外两寸。【穴位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7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8肋间神经分支处(右侧深部当肝下缘,胃幽门部)。【主治】纳少、胃痛、呕吐等胃疾。【靳氏截针主治】糖尿病、肥胖。【31】滑肉门属足阳明胃经。【定位】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上1寸,距前正中线旁开2寸。【穴位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