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吴锦泉详细事迹材料_第1页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吴锦泉详细事迹材料_第2页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吴锦泉详细事迹材料_第3页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吴锦泉详细事迹材料_第4页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吴锦泉详细事迹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吴锦泉详细事迹材料 (一 ) “心里想着在做好事就不累” 2 月 14 日,一个有爱的日子。 晚 8 点,央视新闻综合频道 2015“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开播,心怀大爱的南通“磨刀老人”吴锦泉首先出场。 在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五星村,乡亲们早早簇拥着老人来到村部一起看电视。颁奖典礼是春节前在北京录制的,今晚,大伙儿相约,与老人家一起分享当选“感动中国人物”的喜悦。 屏幕上展现的是一个热闹的社区,吴锦泉像往常那样挥汗磨刀。那辆破自行车、那张条凳,正是老人走街串巷的看家宝。有 人估算过,磨好一把菜刀,赚 1元钱要挥动手臂 300 下,那么,年迈的老人捐出 1000 元,就要挥臂 30 万下 !看到这里,现场不少人泪花闪烁 ! 主持人白岩松问,“你累不累”,老人用浓浓的乡音给出了答案,“一点都不累。心里想着在做好事就不累。” 颁奖台上, 87 岁高龄的吴锦泉接过孩子们献上的鲜花,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在 22 位“ 2015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中,好人吴锦泉的善举令无数国人唏嘘感慨。据中国文明网投票结果显示,吴锦泉获 2989400 票。南通的网友在朋友圈里接力,力挺这位可敬的老人。而更多的外地朋友,在 听说磨刀老人的感人故事后,默默为之点赞。大家的共同愿望就是,要让老人走上央视的领奖台。 “我力量不大,力量大再多捐一点” 吴锦泉清晰地记得,他是 1958 年 8 月 8 日 入党 的。年轻时曾担任过生产队队长、民兵营长、种猪场场长。 1990 年,吴老退休。闲不住的他,拾起了 19岁就跟外乡师傅学到的磨刀手艺,打响了“吊金龟” (磨刀人招揽生意的响器 ),磨剪抢刀。“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央视的颁奖词,勾画的正是老人辛勤劳作的景象。 20 多年辛苦,每一枚硬币里都洇着汗水。吴锦泉的磨刀功夫那是没说的,出名后,他收费更低了。老人说,我现在有点名气了,不能靠这个多赚钱。 吴锦泉一直生活节俭,但有一颗热心助人的慈善之心,为帮助别人总是慷慨解囊。在邻村的另一位慈善名人 修车老人胡汉生的引领下,吴锦泉决定将磨刀的所得捐给社会。 2008 年,吴锦泉夜里从广播里听到汶川发生大地震,就开始将他修车的储钱罐倒在桌上,仔细数过, 1 元硬币 902 枚, 5 元纸币 20 张,共 1002 元。第二天一早,老人骑着自行车,几经周折,找到市红十字会募捐点。只听得“哗”的一声,一枚枚硬币从布包里倾泻出来。他对工作人员说着说着流下了泪:“四川受了难,我是一个党员,今年 80 岁,还能挣钱,就捐给那些受苦的人吧。我力量不大,力量大再多捐一点。” 青海玉树、甘肃舟曲、四川雅安,此后几年,千里之外发生重大灾难,吴锦泉都会将爱心送出。只靠听广播获取信息的他,多次成为南通第一位通过红会向灾区捐款的市民。 “锦泉一元爱心社”、“磨刀老人”微基金,在吴锦泉的慈善精神感召下,周围越来越多 的人投身慈善事业。有人来到老人的磨刀摊前,磨一把刀给出 100元,请老人代为捐款。老人总是记下姓名住址,让红会开出票据。作为南通市年龄最大的红十字志愿者,老人的“粉丝”遍布江海大地。 “慈善贵在坚持,不能断断续续” 昨天上午,在磨刀老人家中,和我们拉起家常的他特别像一位邻家大伯。他告诉我们,他的生活其实蛮有乐趣。有空还养养鸽子,种种菜,日子过得有滋味。 谈起慈善这个话题,老人家颇有心得。他说,我觉得慈善就是三句话。慈善贵在坚持,不能断断续续。捐款不在多少,献出爱心就好。慈善途径很多,人人都可行善。 从北京归来,吴锦泉又回到熟悉的生活轨道。回家第二天,就推着自行车出去磨刀。 吴锦泉最近的一次捐款是在春节前。市二院为表达敬意,给老人送来的 2000元节日慰问金。第二天,老人又添上 1050 元,捐给了二院慈善基金。老人说:“谢谢你们,我生活得很好,请将这些钱留给更需要的人。” 这些年,吴锦泉陆陆续续捐出近 5 万元善款。在来通拍摄吴锦泉专题片的央视导演闫大众眼里,近年来总捐款累计近 60 亿元的曹德旺的慈善力量和吴锦泉是等重的。 “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 ;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 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屏幕上,感动中国栏目组为吴锦泉老人写的颁奖词跃入观众眼帘。 “好人就在我们身边。”与吴锦泉对话的白岩松动情地说,“南通的朋友,如果有一天,发现这位老人在你家楼下,无论你想磨刀的或不想磨的,请关照他的生意。因为帮的不只是他,帮的是他想帮助的更多人。”屏幕内外,热烈的掌声一同响起。 2015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吴锦泉详细事迹材料 (二 ) 一位八旬磨刀老人,将自己磨刀赚来的五角、一元零钱,一点一点攒下来,然后捐出去,至今超过了 4 万元。他说,自己身体好,还干得动,不需要照顾,所以要去帮 更需要帮助的人。老人的名字叫做吴锦泉,是南通市最年长的红十字志愿者。 这位心怀大爱的老人,昨天走进央视演播厅,当选为“感动中国 2015 年度人物”。站在领奖台上,年过八旬的吴老言辞质朴,他笑着告诉所有人,自己身子骨很好,一点都不累,而且,他还要“活到老,磨刀到老”。 每月生活费不足 400 元 他至今已捐出 4 万多元 从 2015 年 11 月 11 日起,作为央视品牌栏目“感动中国”在江苏的唯一合作媒体,现代快报延续感动,第 4 年与央视联合开启“感动中国”在江苏地区的人物推选,以及“感动中国 2015 江苏十大感 动人物评选”活动。“感动中国”栏目组工作人员向现代快报记者表示,从人物推选开始以来,栏目组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国的大量推选人物。而现代快报推选的多位感动人物,都以其突出事迹,获得评委们的重点关注。 2015 年 12 月,“感动中国 2015 年度人物”全国候选人诞生。他们中的唯一一位江苏候选人,是快报自 2012 年开始多次报道的 87 岁南通磨刀老人吴锦泉,吴老在成为“感动中国 2014 年度人物”候选人后, 2015 年再度入围候选人名单。 吴锦泉是土生土长的南通市港闸区人,是南通市最年长的红十字志愿者。如今虽然已经 87 岁高龄,老人却几乎还是一天不落地准时出门,在路口支起摊子。每次磨刀仅有几元收入,老人省着攒着,攒到一定数目,基本悉数又捐了出去。老人一个月的收入维持在 1400 至 2000 元之间,但开销却几乎从不超过 400 元。“我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能存下来多少,就捐多少。”老人说。 2008 年,汶川地震时,老人捐款 1000 元 ;2010 年,玉树地震时,老人捐款 1000 元 ;2013年,他向四川芦山地震灾区捐款 。去年,他又捐给 14 岁的白血病女孩 600 元,捐给红十字会 11840 多元累计至今,这位磨刀老人的捐款,已超 过 4 万元。 获得 290 多万选票 当之无愧的感动人物“我真的没想到,会获得这份荣誉。”昨日下午,吴锦泉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始终念叨着的就是意外。曾被选为“感动中国2014 年度人物”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再次因为这一评选,进入公众的视野。吴锦泉住在港闸区天生港镇的五星村社区一间普通的平房里,门户狭窄,一路走过去毫不显眼。但当现代快报记者沿路打听他的住处时,几乎所有被询问的百姓都 会立马反应过来,吴锦泉就是那个“做善事的磨刀老汉”。吴锦泉依旧按照往日的作息习惯,每天早上迎着日光,踏上自行车去找一个不固定的摊位,在一次次接过顾客手中的零钱后,再推着车,披着霞光,回到家中数着沉甸甸的硬币,成了每天让他感觉最踏实的事儿。攒多了,就捐出去。 2011 年,他还倡导成立了“锦泉一元爱心社”,爱心社成立以来,收到爱心居民和企业家的捐赠近 20 万元,帮扶困难群众近千人次。南通市红十字会也申请注册了“磨刀老人”公益商标,并设立“磨刀老人”微公益基金。这位心怀大爱的老人感动了无数人。评选阶段,无数 市民通过网站、手机等方式为老人投票加油。截至 1 月 19 日 12 时投票结束时,吴锦泉以 2989400 票排名第二。 2015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吴锦泉详细事迹材料 (三 ) 颁奖典礼上 白岩松以他的事迹开场 昨天晚上,不到 7 点,吴锦泉家里就已经聚集了一帮村民,等着一个小时后在央视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被他们围在中间的吴老,有些紧张地等着自己在电视上出现的瞬间。电视机里,位于舞台最前方的吴锦泉坐在小马扎上,安静地磨着剪刀这成为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多年来,一个不多见的景象。 “人性中最好的东西一直都在 ,可能在我们身边,可能是你,可能是他。”昨晚 8 点开始的“感动中国 2015 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以吴锦泉老人的故事作为了开场。一幅幅画面的闪过,让台下观众眼眶发热,也让台上的主持人唏嘘感叹。“和很多慈善家比起来,老爷子捐得不算多,但和自己的生活比起来,老爷子捐得太多了,简直就是以牺牲生活质量为代价,甚至以自己的生命做代价。”主持人白岩松说。 老人却并不言苦,他笑着说,自己身子骨很好,一点都不累,而且,他还要“活到老,磨刀到老”。这更让白岩松感慨,他甚至发出号召,“南通的,老人身边的,如果有天你走到了楼下,看 到了老爷子,您要磨的,甚至可能不太用磨的,也都拿起下,帮帮老爷子。这时候您帮的不是老爷子,而是老爷子相帮的很多人。在这,谢谢您了。 ”白岩松同时还报以一个鞠躬。 昨晚,现代快报记者再次致电吴老,老人说,在央视舞台上站着的那几个小时中,印象最深的,是接过奖杯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老伴儿,要不是她,我不可能把这份慈善事业继续做下去。” 2013 年 9 月,老伴因肺癌去世,老人再也没法牵着她的手去捐款了。 老人此前从未去过北京,一月底接到邀请去到北京后,除了几度彩排,一个下午的正式录制,吴老几乎没动过要出门逛逛的 心思 他想尽量节省开支。节目录制完毕的翌日,他就赶回南通,没有在北京多逗留。 “我要捐款捐到 90 岁” 吴锦泉的家,三间旧平房的红瓦下面还是芦苇帐,家中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红十字会送的一台彩电也难得开一次,早晚陪伴他的就是一只收音机。 2011 年,吴锦泉倡导成立了“锦泉一元爱心社”,爱心社成立以来,收到爱心居民和企业家的捐赠近 20 万元,帮扶困难群众近千人次。南通市红十字会也申请注册了“磨刀老人”公益商标,并设立“磨刀老人”微公益基金,倡导“人人可为、力所能及”的微公益行动。 2014 年 11 月 26 日,首届中国公益年度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主办方之一的中国慈善嘉年华,是由邓小平外孙女卓玥发起组织的,已经连办了十二届,2014 年首次设立了三项“中国公益大奖”,磨刀老人吴锦泉获得“中国公益良心奖”。 吴锦泉老人在现场发言,激动地说:“我今年已经 86 岁了,希望能活到 90岁,磨刀磨到 90 岁,捐款捐到 90 岁。”颁奖嘉宾、原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激动地拥抱了老人,为老人颁奖,祝老人健康长寿。 做好事善事是老人一生的追求,几十年如一日 ;他生活十分俭朴,几乎把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都用于帮助别人,他以能够帮助他 人为最大的快乐,这也是他一生行善的最洁净的原动力。 【拓展阅读】 让我们与凡人善举一路同行 昨晚 8 时许, 2015 感动中国人物的名单上,首度出现了一个南通人的名字:吴锦泉。 获悉自己当选后,这位以“凡人善举”感动中国的“磨刀老人”说:“好事,我还要做下去 !” 87 岁的吴锦泉是一位可敬、可亲、可学的老南通、老党员、老雷锋,也是江海晚报众多老朋友、老读者中的一员。我们深知,平时,他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他做好事,完全是出于自愿。他和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我们都有共同的职业,我们都是 做好事的。” 从 2008 年汶川地震开始,老人便将自己磨刀所得的钱款作为爱心捐出。几年来,他陆陆续续捐出了 4 万多元善款。老人说:“我生活得很好。我要把这些钱留给更需要的人 !” 南通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像吴锦泉这样平凡而善良的人,在江海大地如群星闪耀。大爱无疆的“最美总经理”周疆江、把“捡来”的老人当亲娘义务照顾十多年的村民吴美玉、坚守麻风病残老村 40 多年的乡村医生王秀冲、抱幼儿过马路的“最美交警”陈忠林、舍身扑火救人的老师周福如、捐出全部积蓄 100万元的离休老干部宋英。一个又一个“平民英雄”,用自己 的凡人善举教育人、感染人,共同谱写了“精神文明建设南通现象”,使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 作为爱心城市的一张以“温暖”为关键词的报纸,江海晚报创刊 24 年来,一路与凡人善举同行。 1993 年,我们携手同行寻找“莫文隋”群体,弘扬“做了好事不留名”的正能量 ;1998 年,我们与团市委、东洋之花共同发起成立“江海志愿者服务总站”,江海志愿者“滚雪球”一般从 34 人发展到 70 多万人 ;从 2007 年起,晚报助力市餐饮商会做大做强“爱心年夜饭”,坚持整整 10年,参与者由最初的 24 家增加到 109 家,受助者从 最初的 300 户扩展到如今的 1500 户 ;从 2011 年起,晚报开设“关爱一线牵”专栏, 5 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