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转_第1页
决定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转_第2页
决定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转_第3页
决定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转_第4页
决定分娩的因素及分娩机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妇产科教研室   梁静琪分娩 :妊娠满 28周以后,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早     产:满 28周 不满 37周 ;足月产:满 37周 不满 42周 ;过期产:满 42周及以后分娩者 。影响分娩的四因素          产力          产道          胎儿          精神心理因素        如能相互适应,分娩则能顺利经阴道自然娩出,即为正常分娩。一、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称为 产力 。包括           子宫收缩力(宫缩)    主要产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肛提肌收缩力、子宫收缩力(宫缩 )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于分娩全过程 。作用:迫使宫颈短缩、子宫颈口扩张,胎先露下降及胎儿、胎盘娩出。从分娩开始一直持续到分娩结束。、子宫收缩力(宫缩)子宫收缩力特点:1、节律性正常宫缩是宫体肌 不随意、有规律的阵发性收缩 伴 疼痛 阵痛、子宫收缩力(宫缩) 临产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节律的阵发性收缩,阵缩由弱渐强,维持一定时间,随后再由强渐弱,直到消失。临产后正常宫缩节律性示意图宫  缩  节  律  性、子宫收缩力(宫缩)2、对称性正常 宫缩起自两侧子宫角部 ,迅速向子宫底中线集中, 左右对称,然后向子宫下段扩散,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 子宫收缩的对称性和极性、子宫收缩力(宫缩) 3、极     性:子宫收缩力以 子宫底部最强 、最持久,向下则逐渐减弱,宫底部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两倍。、子宫收缩力(宫缩)  4、缩复作用 子宫体部收缩,肌纤维缩短变宽,重新松驰时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称缩复作用 。 缩复作用使宫腔内容积逐渐缩小,迫使胎先露下降及子宫颈管逐渐展平。缩复作用示意图、腹肌、膈肌收缩力(腹压): 第二产程的重要辅助力量; 宫口开全后,胎先露部或前羊水囊压迫骨盆底组织及直肠,反射性地引起排便动作,产妇主动屏气, 腹肌及膈肌强力收缩使腹内压增高,促使胎儿娩出。、腹肌、膈肌收缩力(腹压): 腹压在第二产程,特别是第二产程末配以宫缩时运用最有效,过早加腹压易使产妇疲劳和造成宫颈水肿,致使产程延长。、肛提肌收缩力: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内旋转;当胎头枕骨露于耻骨弓下缘时,协助胎头仰伸及娩出。    二、产道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       骨产道软产道、骨产道 通常指真骨盆;骨产道的大小、形状与分娩关系密;假想骨盆有三个平面。              骨盆入口平面:四条径线  、骨产道1、 骨盆的平面与径线 、骨盆入口平面呈 前后径略长横径略短 的横椭圆形 入口前后径:约 11cm。(真结合径) 入口横径  :约 13cm。 入口斜径  :约 12.75cm,左右各一 。                中骨盆平面、骨产道 、中骨盆平面        最狭窄平面   呈 前后径长横径短 的椭圆形。  中骨盆前后径     平均值约为 11.5cm。 中骨盆横径      平均值约 10cm。  、骨产道 、骨盆出口平面不在同一平面的两个三角形组成。        出口前后径   约 11.5cm  出口横径(坐骨结节间径)   8.5   9.5cm,平均 9cm。 后矢状径:平均 8.5 cm出口横径 +后矢状径应 15cm。               骨盆出口平面、骨产道2、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骨盆轴      连接骨盆各假想平面中点的曲线,又称产轴。       分娩时胎儿沿此轴娩出。  上段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前 骨盆倾斜度         60度           产道的形成及产轴、软产道软产道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骨盆底软组织组成。、软产道1子宫下段由非孕状态下的子宫峡部长 1cm形成。随子宫增大,子宫峡部逐渐拉长,到妊娠后期及临产前,拉长 7 10cm,形成子宫下段。、软产道生理性缩复环随着子宫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粗,子宫体部越变越厚,子宫下段被牵拉扩张而变长变薄,上下段交界处因肌层厚薄不同形成一环状沟,称为生理性缩复环。生理性缩复环        宫颈扩张及子宫下段形成、软产道2子宫颈的变化  、 子宫颈管消失 临产前长约 2cm, 临产后子宫颈管形成漏斗形,此时子宫颈外口改变不大。随后,子宫颈管逐渐变短直至消失,成为子宫下段的一部分。、软产道2子宫颈的变化 、子宫颈口扩张 临产前宫颈外口仅容  1  指尖,随产程进展,宫颈口开大,  至开全。 宫口开全 10cm, 足月胎头方能通过  。        子宫颈管消失与子宫颈口扩张步骤、软产道3骨盆底、阴道及会阴的变化 会阴体、阴道及骨盆底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增生肥大,血管变粗,血运丰富,故临产后会阴可承受胎头压迫而易于扩张。 胎先露部的压迫,盆底肌纤维拉长,5cm厚的会阴体变成 2 4mm,利胎儿通过。分娩时若保护会阴不当,易造成会阴裂伤。  三、胎儿胎儿大小胎位胎儿有无畸形三、胎儿、胎儿大小分娩过程中,胎儿大小是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胎头是胎体的最大部位。三、胎儿、胎儿大小 1胎头颅骨          、颅骨骨骼:  7块扁骨 顶骨: 2         额骨: 2颞骨: 2         枕骨: 1三、胎儿1胎头颅骨         、颅缝: 颅骨间缝隙称为颅缝额缝:两额骨之间颞缝:颞骨与顶骨之间矢状缝:两顶骨之间冠状缝:顶骨与额骨之间人字缝:顶骨与枕骨之间三、胎儿1胎头颅骨 、 囟门:     颅缝交界处空隙较大称为囟门前囟门:胎头前方呈菱形(大囟门)  后囟门:胎头后方呈三角形(小囟门)  临床检查矢状缝及前后囟门位置与骨盆关系为诊断胎方位的依据。BPD          胎儿颅骨及颅缝三、胎儿2胎头径线 双顶径 :两顶骨隆突间的距离,约为 9.3cm; 枕额径 :鼻根至枕骨隆突的距离, 11.3cm; 枕下前囱径 :前囱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的距离,平均值约为 9.5cm; 枕颏径 :颏骨下方中央至后囱顶部的距离,平均值约为 13.3cm。胎头构造及各径线图三、胎儿、胎位 是决定能否正常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常胎位枕前位,其余均为异常胎位。、胎儿畸形    脑积水、无脑儿、 联体儿 等。四、精神心理因素 分娩虽是生理现象,但对产妇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 ; 产妇的害怕及恐惧心理,导致临产后情绪紧张,而这种情绪变化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 等。第二节第二节    分娩机转及临产诊断分娩机转及临产诊断【 分娩机转分娩机转 】指胎儿先露部为了适应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枕左前位最多见,以枕左前位为例来讲述。  、衔接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  、衔接胎头以半俯屈状进入骨盆入口胎头以 枕额径 衔接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   衔接(半俯屈、枕额径、右斜径)  、衔接初产妇可在预产期前 1 2周开始衔接,经产妇在临产后胎头衔接。  、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下降贯穿于分娩全过程,与其他的动作相伴随。下降动作呈间歇性。临床上以胎头下降速度作为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    降  、俯屈    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后,处于半俯屈状态的胎头枕部遇到肛提肌的阻力,借杠杆作用进一步俯屈,变胎头衔接时的枕额经( 11.3cm) 为枕下前囱径 (9.5cm)以适应产道的最小径线,有利于胎头进一步下降。胎头俯屈  、内旋转进入中骨盆后为适应中骨盆(中骨盆平面前后径长而横径短),胎头枕骨向前转动 45,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胎头在第一产程末完成内旋转。         胎头内旋转  、仰伸胎头到达阴道外口时,盆底肌肉收缩,胎头枕骨以耻骨弓为支点,使胎头逐渐仰伸,胎头顶、额、鼻、口、颏相继娩出。当胎头仰伸时,胎儿双肩径进入骨盆入口左斜径上。         胎头仰伸  、复位及外旋转复位:胎头娩出后,为使胎头与胎肩成正常关系,枕部向左旋转 45。外旋转:胎肩继续下降,前肩(右肩)向前转 45,双肩径与出口前后径一致,枕部继续向左转 45,以保持胎头与胎肩垂直关系,称外旋转。复位外旋转   外    旋    转  、胎儿娩出胎头完成外旋转后,前(右)肩在耻骨弓下娩出。继之,后肩(左)从会阴道缘娩出。两肩娩出后,胎体及下肢随之顺利娩出。           胎肩娩出【 先兆临产先兆临产 】    先兆临产 1假临产:  分娩发动前,产妇出现  “假临产 ”。特点:不规律宫缩,宫缩时间短,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律,收缩力弱,宫缩强度不增加不伴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镇静剂能抑制。腹痛局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