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满分答题精华总结之古诗文阅读与鉴赏_第1页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精华总结之古诗文阅读与鉴赏_第2页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精华总结之古诗文阅读与鉴赏_第3页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精华总结之古诗文阅读与鉴赏_第4页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精华总结之古诗文阅读与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6高考语文满分答题精华总结之古诗文阅读与鉴赏莲山课件m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精华总结审清每一道题的题文表述;标清每一题答题的关键所在;写清每一处关键的答案要点。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 题 33 分)1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识题知识范围:课标建议的 60 个背诵篇目;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 60 个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默写时要注意:(1)今年高考是四选三选默,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写,千万不要多默。(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建议拿到试卷就先填写默写内容)(3)要求“一字不差” 。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后面想起来了再默。2诗歌鉴赏题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2 / 26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 ,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 。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 。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 13 小类。(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3 / 26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三步】 】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 ,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 ,寒蝉(悲凉) ,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 ,芳草(离愁别恨) ,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 ,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 ,南浦(送别之地) ,芭蕉(离情别绪) ,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 ,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 ,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 ,红豆(男女爱情4 / 26或友谊) ,红叶(传情之物) 。人格类:菊花(清高) ,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 ,乌鸦(衰败荒凉) ,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 ,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 ,猿(悲伤) 。其它类:昆山玉(人才) ,折桂(科举及第) ,采薇(隐居生活) ,南冠(囚犯) ,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B.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5 / 26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 10 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 (常有松、竹、梅等意象)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 (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6 / 26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 4类: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 (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 ,听觉(声) ,嗅觉(气味) ,味觉,触觉;或通感。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7 / 26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第三种: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高考常考)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 。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8 / 26调换词序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文言文阅读(5 题,21 分)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9 / 26(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 、 “何时何地做何事?” 、 “结果怎样?” 、 “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 ;领(兼代) ;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0 / 26(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预备知识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 ;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 ;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如何答好每一道题3.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2001 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11 / 26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XX 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责:索求 B夏人循环问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问:间或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 D颜无子,不克葬克:能够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05 广东)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吝惜 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谓:对说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粜(卖米) ;籴(买米) ;穰(与农事有关) ;禳(与祭示有关) ;觐(拜见)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05 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2 / 26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私:偏爱 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第:暂且c此吾弄臣,君释之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 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做事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如: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 “以”:(被)重用、任用。如:2 追亡逐北,北:逃跑的人。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利用音形关系,通假推测。高考题:此除蝗虫谊(通“意” ,意思)也。【相关知识】一词多义的产生: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 (拉开弓) 。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 ,成语有“引吭高歌” 。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 (比喻牢不可破) 。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 (代言辞) 。词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 。考纲规定的 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根据义项之间的以上 5 种内在关系识记)1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2 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13 / 263 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 4 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5 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 6 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7 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 8 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9 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10 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11 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12 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重点掌握黑体词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4.文言虚词题14 / 26【答题技巧】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 18 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虚实意识:例:第一组:1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05 高考)第二组:1 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者 2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构意识:例:第一组:1 所居屋第,不免霜露 2 所食唯蘇麦盐而已3 少时衣食无所(05 高考)第二组:1 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 2 朝野服焉 3 尤且择师而问焉 4 咸私哂其矫饰焉第三组:1 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宾 2 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 3 幸先以我名告之第四组:1 吾将以身死白之 2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05高考)第五组:1 因谓其友曰 2 所谓因人成事也句位意识:例:第一组:1 其待君王乎?2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3 尔其15 / 26戒之(05 高考)第二组:1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 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3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第三组:1 顷之,拜受为少傅 2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第四组:1 若素激义,能为我筹此 2 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05 高考)(4)呼应意识:例:第一组:1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2 果为马所颠仆(04 高考)第二组:1 视其沼,则浅混而污 2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 此则国人之最也第三组:1 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2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第四组:1 其所言不实 2 山峦为晴雪所洗(05 高考)(5)语气意识:例:第一组:1 其待君王乎?2 其一人大叫第二组:1 其李将军之谓也?2 能设而不能动也 3 此马氏所以不对也(05 高考)第三组:1 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2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附:考纲所列 18 个虚词:16 / 26而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 ) 。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 ) 。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何疑问代词:“什么” 、 “哪里”;“为什么” 、 “怎么”。副词:“多么” 。乎助词:表疑问语气, “吗” , “呢”;表测度, “吧”;表感叹, “啊” 、 “呀”;作词尾。介词:“于” 、 “在” 、 “从” 。乃副词:表承接, “就” 、 “才” 、 “于是”;表转折,“却” 、 “竟”;表判断, “就是” 。代词:“你” 、 “你的” 。其副词,表测度, “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 “还是”;表期盼, “可要” 、 “要” 。连词,表选择, “是还是”;表假设, “如果”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 “那” “其中且副词, “将要” 、 “将” 、 “暂且”;表程度, “已经” 、“很”;连词,表并列, “又”;表递进, “并且” 、 “而且” 、“况且”;表选择, “还是”;表假设, “如果”;表让步,“即使” 、 “尚且”;表转折, “可是” 、 “却” 。助词,用于句首。若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连词,表假设;表选择, “或” 、 “或者” 。构成复音虚词17 / 26所助词:构成“所”字结构, “的人(事) ”;和“为”呼应,表被动;和“以”连用,表原因, “的原因”;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 。为介词:表对象, “向、对”;表替代, “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 “由于、因为”;表被动, “被” 。疑问语气助词,呢。(10)焉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兼词“于之”;作形容词词尾(11)也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表疑问语气;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12)以介词:表凭借, “凭” 、 “用” 、 “靠” 、 “按照”;表原因, “因” 、 “由于” ;表对象, “跟” 、 “和”;表时间、处所, “于” 。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13)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 、 “就着”;因为;“从” 、 “由”;连词, “因此” 、 “于是,就” 。(14)于介词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 “在” 、 “向”、 “到” 、 “从” 、 “对” 、 “对于” 、 “由于”;表比较, “比”;被动, “被” 。(15)与介词, “跟” , “同”;介词, “给” 、 “替”;介词,18 / 26“和相比”;连词, “和” 、 “及”;通“欤” ,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动词(给予,结交,参加) 。(16)则副词:表判断, “就是”;连词:表承接, “就”、 “便” 、 “原来是”;表假设, “如果” 、 “假设”;表并列, “就”;表转折, “却” 、 “但是” 、 “倒是” 。(17)者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 “的人(事、东西);用在句中,表提顿” 。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18)之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 );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 。5性格表现题(句式题,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对六个句子进行三点审查:一审是直接还是间接;二审对象,看是不是题干中说的人物;三审性质,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性质特点。最后用排除法选择。注意:如果要你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注意评价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又要注意评价者的时代局限性;(2)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贬低。 (3)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评价者对人19 / 26民的态度;看评价者对统治者的态度;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看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古今异义几种情况:词义的缩小。如“五谷”中的“谷”指“谷类” ,今专指稻谷。词义扩大。如“涉江”中的“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词义的转移。如“牺牲玉帛”中的“牺牲”指祭祀中的牛、羊等祭品,今义指献身。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句中的“卑鄙”指地位低微鄙俗,今义指品质恶劣。古今同形异义。如“请指示王”句中的“指示” ,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指” (指出)和“示” (示意给人看)常见古今异义如下:1 亲戚 2 妻子 3 中国 4 所以 5 无论 6 更衣 7 殷勤 8 卑鄙9 其实 10 春秋 11 结束 12 约束 13 中原 14 烈士 15 牺牲16 虽然17 不好 18 根本 19 学者 20 地方 21 山东 22 县官 23 致意24 从容25 便宜 26 故事 27 南面 28 可怜 29 以为 30 从而 31 至于32 祖父33 不必 34 因而 35 智力 36 前进 37 即使 38 向来 39 因为20 / 2640 老大(抓住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的特点,对双音词进行切分)6.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7文言文断句与翻译题(1)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利用以下方法: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 ”等虚词。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云” “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21 / 26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2)文言文翻译题: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赋分点: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备查知识 1:常见文言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 (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3)名词22 / 26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 、 “粪土当年万户侯” (4)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 、 “常以身翼蔽沛公” 。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 。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 。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 。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 。(2)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 、 “四美具,二难并” 。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 ) (4)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使明显) ;(3)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 、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备查知识 2: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 、 “者也” 、 “也” 、 “者” ;(2) “为” 、 “乃” 、 “即” 、 “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23 / 26(二)被动句:(1)单独用“于” “受” “见”或组合成“见于” , “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徒见欺于王”(2) “为” 、 “为所” 、 “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3) “被” (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