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1页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2页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3页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4页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摘要分别介绍了小麦播种期、返青拔节期、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灌浆期病虫害防治技术,以供广大农户参考。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播种期;返青拔节期;灌浆期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东明县优质小麦生产发展迅速,但病虫害始终是制约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对于优质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要根据小麦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在搞好测报的基础上,按照防治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其发生、蔓延,提高优质小麦的商品性,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增加农民收入,现将优质小麦各生育期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简述如下,以供广大农民参考。 1 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2 / 6利于压低小麦全生育期的病虫基数1。此期重点防治纹枯病、地下害虫、吸浆虫等种传、土传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是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用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200 g 拌种 100 kg,可有效预防黑穗病、纹枯病、白粉病等。金针虫主发生区,用 40%甲基异柳磷乳油与水、种子按 180(8001 000)的比例拌匀,堆闷 23 h 后播种;蛴螬主发生区,用 50%辛硫磷乳油与水、种子按 1(50100)(5001 000)的比例拌种,可兼治蝼蛄、金针虫;吸浆虫重发区,用 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辛硫磷颗粒剂 3045 kg/hm2拌砂或煤渣 375 kg 制成毒土,在犁地时均匀撒于地面翻入土中。种子包衣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配方,如用%适乐时悬浮种衣剂 100200 mL 与 100 kg 种子进行包衣,可预防纹枯病、黑胚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若加入适量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则可病虫兼治。 2 返青拔节期 返青拔节期防治重点是小麦纹枯病、吸浆虫、麦蜘蛛及地下害虫。纹枯病是近年来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特别是对高产地块影响更大。在小麦纹枯病防治中,存在着轻视返青期喷雾防治且防治时3 / 6间偏晚的现象,这是小麦纹枯病防效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重视返青期的防治,把握好防治适期。根据病虫害防治指标,采用对路药剂开展防治,大力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技术,实行科学防治。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是,纹枯病病株率为 15%20%,地下害虫为害麦苗被害率为 3%,麦蜘蛛为单行 600 头/m。防治纹枯病可用 5%井冈霉素 2 2503 000 mL/hm2 对水 1 1251 500 kg 喷麦茎基部,间隔 1015 d 再喷 1 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 40%甲基异柳磷,或 50%辛硫磷 600750 mL/hm2 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 73%克螨特乳油 1 5002 000 倍液喷雾。吸浆虫重发区,要抓住麦苗小、容易操作的有利时机,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土表活动时进行第 2 次土壤处理,用 40%甲基异柳磷乳油 2 2503 000 mL/hm2 对水适量,拌细土 375 kg 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然后浅锄,将药剂翻入土中,再浇水;或用 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 30 kg/hm2 拌细土 300 kg,均匀撒施于土表。 3 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孕穗至扬花期是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颖枯病、麦蚜、1 代粘虫和吸浆虫等多种病虫集中发生期和危害盛期。常年以麦蚜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4 / 6小麦孕穗至扬花期是小麦形成产量非常重要的时期,又是多种病虫集中发生危害盛期,一旦病虫危害就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此期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最关键时期,应切实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确保小麦优质丰产。利用天敌控制麦蚜。麦田是多种天敌的越冬场所和早春繁殖基地,保护好麦田天敌不仅有利于控制小麦害虫,而且也是后茬作物害虫天敌的主要来源,应注意保护利用。药剂防治要根据小麦病虫害防治指标,抓住防治适期,采用对路药剂开展防治,大力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技术,实行科学防治2。孕穗至扬花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是,条锈病为病叶率 2%5%,叶锈病为病叶率 5%10%,白粉病为病叶率 10%;麦蚜为 500 头/百穗,1 代粘虫为 25 头/m2,吸浆虫蛹期 2 500头/m3、成虫期为 5 0007 500 头/m3。防治锈病、白粉病可用 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 450 g/hm2 或 40%粉锈宁乳油7501 125 mL/hm2 喷雾;防治赤霉病、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1251 500 kg/hm2 喷雾;防治麦蚜可用%敌杀死乳油 150225 mL/hm2 或 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20150 g/hm2 喷雾;防治 1 代粘虫可用 50%辛硫磷乳油7501 125 mL/hm2 喷雾。混合施药技术应根据防治对象和防治指标科学运用,单种病虫发生重而其他发生轻时应进行单施药防治,以免造成浪费和农药污染。小麦赤霉病和颖枯病要以预防为主,孕穗期如遇连阴天气,在小麦扬花后要喷5 / 6药预防。小麦吸浆虫虽是穗期为害的害虫,但防治适期在 4月中下旬的蛹期,应在蛹期适时开展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可用 40%甲基异柳磷乳油 2 2503 000 mL/hm2 对细沙或细沙土 450600 kg 撒施地面并划锄,施后浇水防治效果更佳;若蛹期未能防治,在吸浆虫成虫期防治,可在田间小麦 70%左右抽穗时,用 50%辛硫磷乳油 7501 125 mL/hm2 喷雾3。 4 灌浆期 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危害高峰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防治重点是白粉病、锈病、麦穗蚜等。防治白粉病、锈病的方法同上,同时可兼治叶枯病等。用%辉丰菊酯乳油 300450 mL/hm2 或 25%快杀灵乳油 375525 mL/hm2,对水 750 kg 进行喷雾,可有效防治麦穗蚜4。以上杀菌杀虫剂可一次性混合使用。若田间天敌与蚜虫的比例大于1120 时就不必再用防治蚜虫的杀虫剂。小麦黑胚病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发展优质小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