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2016年修订版辨析题_第1页
毛概2016年修订版辨析题_第2页
毛概2016年修订版辨析题_第3页
毛概2016年修订版辨析题_第4页
毛概2016年修订版辨析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毛概 2016年 修订版辨析题 1、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 指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所作的理论概括。 首先,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中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积累,为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 其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所作的理论概括,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及其原因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第一,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第二、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第三、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第四,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的意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道路,是 20 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但辛亥革命的成果最终得而复失。 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及其原因。 一是帝国主义不允许 (要把中国变为殖民地 ); 二是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不允许 ;三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不允许 (坚持其一党专政 );四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 ;五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所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因此,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人民的 历史性选择。 3、土地问题的政策演变过程 1925 年中共中央在告农民书中,第一次提出 “耕地农有 ”的主张。 1928 年 12 月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是党领导土改的第一次尝试,其缺陷是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所有 ”。 1929年 4 月的兴国土地法将其改为 “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这是一个重大的原则性修改。 1931 年基本形成了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时期,将土地改革改为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又把减租减息改为土地改革,其标志是1946 年 5 月 4 日发布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1947 年 10 月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彻底的比较完善的土地纲领。毛泽东指示解放区的土改必须注意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二是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 1948 年 4 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新增考点解析: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资产阶级建国方案 在中国的破产及其原因。这个考点在 2003年大纲中曾被删去, 2004 年大纲又恢复,因为这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而辛亥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很快被北洋军阀所扼杀 ;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所追求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同样被国民党政府封杀。历史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面貌就中国焕然一 新。这个考点可以从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宗旨联系 “立党为公 ”,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基础、阶级基础和奋斗目标,说明中国共产党从一成立就是 “三个代表 ”,正因为党始终坚持 “三个代表 ”,才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充分发挥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关键在于实行正确的方针政策,使农民感到党是代表他们利益的。这个经验对当今正确解决好 “三农 ”问题很有启示。 (4)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这个考点表达了中国 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确的资本主义观:首先,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需要发展资本主义以取代封建主义,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其次,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具有 “两面性 ”,应对其采取利用和限制的政策,也就是说既要在 “不操纵国计民生 ”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发展,但又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而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最后,是对民主革命后期党内出现的 “消灭资本主义 ”的 “左 ”倾思想的批评,因为民主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而且资本主义的有限度的发展,正是为社会主义的建立奠定经济基础。 “正确认识资本主 义的发展历程 ”,正确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应该大胆利用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颇有启示。 4、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正确地理解这三个基本问题及其 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不能搞议会斗争 ;反动统治者拥有强大的反革命武装 ;是党的基本经验之一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战争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军队的主要来源 ;农村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战场。 );武装斗争与其他斗争形式的配合 (城市工人斗争、学生运动等 )。 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抗战时期党首次提出 “两个先锋队 ” (1)、 “两个先锋队 ”的提出。 1935 年 12 月,瓦窑堡会议决议指出: “中国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他应该大量吸收先进的工人雇农人党,造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人共产党 ”。决议指出,能否为党所提出的主张而坚决奋斗,是党吸收党员的主要标准。社会成分是应该注意到的,但不是主要的标准。 (2)、 “两个先锋队 ”的理论依据。首先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 “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 的思想,是运用这一思想分析党的性质和使命得出的科学结论。其次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 “不 但是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者,而且也是中国最大多数人民利益的代者,是全民族的代表者 ”。 (3)、提出 “两个先锋队 ”的意义。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在增强阶级基础的同时 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更广泛更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 中共十六大重提 “两个先锋队 ”党的十六大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根据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对党的性质作了新的表述,明确规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 6、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首先,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两步走的理论,决定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必须要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个过渡阶段,然后才能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去,这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因为社会主 义不能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 其次,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决定的。 (1)经济特征是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制度。当时的国营经济是主导,非公经济是主体。 (2)政治特征是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最后,社会主义因素占据决定性地位,即国营经济 (社会主义性质 )和合作社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 )占领导地位 ;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文化上无产阶级思想 (共产主 义思想 )占指导地位,以及有利的国际形势。所有这些,都决定着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将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改造直至消灭。 7、社会主义改造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 “一化三改 ”、 “一体两翼 ”的总路线。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 ;二是以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 ;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辨证统一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的总路线,它符合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这个客观规律,这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健全上层建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 “照抄苏联模式 ”。这既有历史的必要性,也缺乏创造性。而且即使是苏联的成功经验,也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 1955 年底,毛泽东率先在党内提出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6 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经济、政治等十个方面的关系,成为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随后召开的中共八大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思想,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的初步认识。 1957 年,毛泽东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学说。这三个文献,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初期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十大关系: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沿海 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和非党的关系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9、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四个现代化 ”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 “四个现代化 “的两步走战略。 中国共产党致力中国的工业化: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毛泽东对实现中国工业化的问题高度重视, 1945 年在论联合政府中,已经基本形成了关于中国工业化的思想。 1949 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要使 中国逐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 1953 年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社会主义改造是手段,社会主义工业化是目的 )。 1956 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发展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首先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周恩来在 1954 年的一届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 “四个现代化 ”的宏伟目标,就是要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 “四个现代化 ”的最初表述。 10 年后,周恩来在 1964 年的三届人大一次 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新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 两步走战略: 1964 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 “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 15 年时间,即在 1980 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 新增考点解析: (1)“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 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头,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可以这样思考:如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于毛泽东,成功与邓小平 ;学习外国经验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既要大胆学习,又要与时俱进,善于创新等。 (2)“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到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至少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这个考点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上,处理得都不那么好,主要是高估了所处的发展阶段,因此制定的政策就比较冒进,我国也是在遭受了大跃进的挫折之后才重视这个问题的,其作为新 增考点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该考点既可以出辨析题,也可以出论述题,或者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江泽民的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的初始阶段结合起来,出材料题。 (3)“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四个现代化 的社会主义强国。 ”党从形成中国工业化的思想到领导人民走社会限一直延伸到 “十六大 ”提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充分说明党始终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该考点既有历史的跨度,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考大题的可能,在复习时应该重点把握新型工业化道路。 (4)“实现 “四个现代化 “的两步走战略。 ”中国共产党对 “四个现代化 ”的提法先后有两次,这个内容可以出选择题。至于发展战略,邓小平提出 “三步走战略 ”、中共 “十六大 ”提出 “新三步走战略 ”,在复习时应该联系起来掌握,因为这三个发展战略既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