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警自我鉴定_第1页
法警自我鉴定_第2页
法警自我鉴定_第3页
法警自我鉴定_第4页
法警自我鉴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7法警自我鉴定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建设,实现对司法警察的 科学管理,提高司法警察的素质,保障司法警察依法行使职权,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制 定本条例。第二条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第三条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任务是通过行使职权,预防、制止和 惩治妨碍审判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审判秩序,保障审判工作的顺 利进行。第四条 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司法 警察工作,上级人民法院领导下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工作。2 / 47第五条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忠于职守,清正廉洁,服从命令,严格执法。第六条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第二章 职 权第七条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职责:警卫法庭,维护审判秩序;值庭时负责传带证人、鉴定人,传递证据材料;送达法律文书;执行传唤、拘传、拘留;提解、押送、看管被告人或者罪犯;参与对判决、裁定的财产查封、扣押、冻结或没收活动;3 / 47执行死刑;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八条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在法官的指令下履行职责。第九条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在履行职责时,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手段;根据需要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 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 武器。第十条 为保障审判场所的安全,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对进入审判场 所的非依法履行职务人员,可以进行安全检查;对不宜进入审判场所或 者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应当依法采取措施。第十一条 为维护法庭秩序,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应当遵照审判长或 独任审判员的指令,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员采取强制措施。4 / 47第三章 组织管理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编制、建制,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 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实行编队管理。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司 法警察局,高级人民法院设立司法警察总队,中级人民法院设立司法警 察支队,基层人民法院设立司法警察大队。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受所在人民法院院长的领导,接受所 在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部门的管理。第十五条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局的主要职责:研究、起草有关司法警察工作的条例、规定和办法;研究、制定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措施;指导、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业务工作;检查、监督司法警察执行法律、法规的情况;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警衔报批工作;5 / 47管理警督以上司法警察的警衔;组织司法警察的教育培训;协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大警务活动;管理司法警察的装备;完成院长交办的其他任务。第十六条 高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总队的主要职责:组织落实司法警察工作的条例、规定、办法;研究、起草并组织实施司法警察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细则;指导、监督下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业务工作;检查、监督司法警察执行法律、法规的情况;管理警司以下司法警察的警衔;6 / 47组织司法警察的教育培训;协调辖区内跨地区的重大警务活动;管理司法警察的装备;完成院长交办的其他任务。第十七条 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支队的主要职责:组织落实司法警察工作的条例、规定、办法;组织落实司法警察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细则;制定、实施司法警察工作计划;组织司法警察履行职责;指挥辖区内的警务工作;组织司法警察的教育培训;7 / 47管理司法警察的装备;完成院长交办的其他任务。第十八条 基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的主要职责:组织落实司法警察工作的条例、规定、办法;组织落实司法警察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细则;制定、实施司法警察工作计划;组织司法警察履行职责;组织司法警察的教育培训;管理司法警察的装备;完成院长交办的其他任务。第十九条 担任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必须具备下列条件:8 / 47年满十八岁的公民;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身体健康;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自愿从事司法警察工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司法警察:曾受过刑事处罚的;曾被开除公职的;曾被国家机关辞退的。第二十条 人民法院录用司法警察,必须按照国家规定,9 / 47公开考试, 严格考核,择优选用。新录用的司法警察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正式任 职并评定、授予相应警衔;不合格的,取消录用资格。第二十一条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职级分类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 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人民法院司法警察依法实行警衔制度。第二十二条 人民法院对司法警察的调配,应当征求本院司法警察 部门的意见;司法警察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应当报上级人民法院司 法警察部门备案。第二十三条 根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性质、任务和特点,从其他 部门调任不同职务司法警察的最高年龄:办事员、科员级不超过二十五 周岁,科级不超过三十五周岁,副处级不超过四十五周岁。第二十四条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必须按照规定着装,佩带警衔标10 / 47志、臂章、警号,保持警容严整,举止端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在执行职务时,必须携带警官证。第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奖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 警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办理。第四章 警务保障第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警用标志、制式服装和警械,由 公安部统一监制,最高人民法院会同公安部管理,其他个人和组织不得 非法制造、贩卖。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警衔标志、臂章、警号、警官证、制式服装、 警械为司法警察专用,其他个人和组织不得持有和使用。第二十七条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工作和训练所需经费应当得到保证,并列入本院财务预算。11 / 47第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加强司法警察装备现代化建设,有计划 地改善司法警察工作必需的交通、通讯等装备设施。第二十九条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实行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并享受 国家规定的警衔津贴和其他津贴、补贴以及保险福利待遇。第五章 附 则第三十条 本条例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解释。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是人民法院惟一的一支带有武装性质的准军事力量,既担负着提押案犯、送达法律文书、维护审判秩序、参与执行以及执行死刑的重要任务,又肩负着依法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和审判权威的神圣使命,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列第七条第一款第四项、第六项规定:执行传唤、拘传、拘留;参与对判决、裁定的财产查封、扣押、12 / 47冻结或没收活动。这就为司法警察参与执行工作提供了依据。在执行过程中,现在司法警察的主要职责是配合执行人员依法采取冻结、划拨银行存款;查封、扣押、冻拍卖变卖财产;搜查被执行人的住所或财产隐匿地;强制交出财产或票证;强制迁出房屋;强制退出土地等,并维护执行的现场秩序。法警参与案件执行,还是维护社会主义法制权威的客观需要,总之,现在的法警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法警,不管是审判和执行,都离不开法警的参与。一、司法警察在执行案件中的地位和作用案件的执行是人民法院对案件审理的延续,属于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工作之一,执行作用是通过行使法律赋予司法警察的职权,维护社会主义的法制,维护人民法院的审判秩序预防、制止和惩治妨碍审判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国家法律的尊严和审判机关的权威不受侵犯。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法官对诉讼案件行使审判权和执行权,在诉讼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司法警察没有审判权和执行权,不能对案件的执行与否,执行回转或终止执行等裁判行为行使决定权,它协助执行人员的工作,依据执行人员做出的有效裁定文书对拒不履行义务的当事人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在诉讼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13 / 47司法警察负担强制执行的所有外部任务,而身为法官的执行员负责就案件的执行,制作裁判文书和发出执行命令,司法警察根据执行法官的裁定和具体指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实施执行措施。当然由于司法警察警务工作带有国家强制性,这决定了司法警察工作的对抗性,它的性质属于准军事化组织。作为警察中的特殊警种之一,司法警察有权对干扰、妨碍一切审判活动的单位法人和公民的行为采取排除妨碍,消除影响的强制措施。在审判活动中对人身、财产行使的强制措施是他人无权代为行使的,此项权力的行使只属于司法警察。即执行实施权的警务化。司法警察的职责依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条例的规定,它的权力行使必须严格符合法律的规定,依法接受监督,滥用职权将导致司法腐败,玷辱法律神圣的威严。规范司法警察的警务行为,明确执行案件中司法警察的执行范围不能超越职权。诸如超越职权对执行案件签发执行决定、制作裁判文书、违反规定对被执行人的人身自由、财产采用强制措施,擅自为私人追债,执行案件中粗暴执法的问题等。二、司法警察参与执行案件中存在的问题1、执行案件前,执行庭和法警队的协调问题。民事诉讼法14 / 47规定,执行工作由执行员完成,目前司法实践中重大执行措施,一般都有司法警察参加。司法警察在案件执行中的从属地位容易使负责执行工作的业务庭对法警工作的忽视,认为司法警察的警务工作不过是负责执行人员在执行中,保证执行人身的安全,防止被执行人的阻挠或破坏而导致执行工作的缓慢问题。所以疏于和法警的互相沟通,仅以一张派警命令要求法警出警协助,这样容易使司法警察在出警时因不了解案情的复杂性,导致在执行工作中的被动牵制局面,不利于搞好执行现场的警务保障工作。2、司法警察在执行案件中警务保障工作滞后不前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现场秩序的维持和被执行标的物管理上存在的瑕疵。这里有多方面的因素问题,不仅仅是执法环境的因素,也包括执法现场的指挥调度力度不够,对执行案件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处理准备不充分,司法警察对案件执行中的警务保障能力存在隐患,表现在对执行警务时思想的麻痹,行动散漫未按规定着装,执行警务时随意闲聊嬉戏打闹现象有之。对查封、扣押的物品不注意清点造册,随意堆放疏于看管、保存,造成查封物品丢失。执行现场被冲击,执行人员和法警被不法分子殴伤,甚至15 / 47被非法扣留的事件时有发生,这都说明司法警察的安全警务保障和协助执行能力仍需有待提高。3、司法警察对参与案件执行思想上重视不够。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敌对情绪较高或者矛盾比较激化的案件,执行局才要求司法警察参加,案件执行过程除非复杂或难于执行,一般的案件就由执行员独自完成。这使得司法警察对参加各类案件的执行目的和任务有偏差,在部分警员中存在着模糊的甚至偏激的观念,对执勤中“陪同”的配角有抵触思想,对执行现场的环境、情况疏于分析;疏于做好前期警务保障的准备工作,认为这些是执行员应注意的事情,执行员怎么说就怎么做,无需去想如何共同做好执行工作,对执行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认识不足,使得执行现场维持秩序工作不到位等等。作为司法警察中存在的这些消极思想极不利于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4、执行工作中,法警对被执行人适用强制执行措施不规范,对执行过程中,一有被执行人阻碍执行工作,法警通常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对于拘留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手续是否完备?在什么情形下适用,不闻不问。以及给被执行人加带械具等强制措施适用的随意性大,忽视了依法办案的准则和要求,违背法律规定,不仅不利16 / 47于执行工作的开展,也容易激化矛盾,导致司法不公。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1、明确司法警察参与执行的职责范围。维护执行现场的秩序,保障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无论是一般执行案件,还是大规模强制执行,法警应当维持好现场秩序,做好现场警戒工作,确保执行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保障执行人员的人身及各种文书、装备的安全。在司法实践中,执行工作情况复杂,危险性较大,持别是要司法警察参与执行的案件,案情往往更为复杂。如果出现当事人暴力抗法、聚众闹事、围攻执行人员或其它紧急情况时,司法警察要发扬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保证执行人员及各种文书、装备的安全,并努力疏导,化解矛盾,促进案件的顺利执行。彭勃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能够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心。能够17 / 47忠于职守实事求是廉洁奉公,自觉学习司法警察的各项业务技能。该同志积极学习各项法律法规以及与工作有关的业务条例,作为队里的入党积极分子,能够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全力以赴,任劳任怨,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能够认真参加各项法警技能训练,刻苦训练,熟练掌握各项司法警察业务技能。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团结同志,听从指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积极圆满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热衷于各项公益事业。该同志在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应该按照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不断加强法律专业知识学习,在工作中还要勤思考,多总结,争取为支队的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孙中伟:一起对鉴定人的成功发问纪实孙中伟原创首发 孙中伟律师事务所/北京死刑辩护律师网 /孙中伟死刑辩护网18 / 47一、案情背景我的当事人刘宇航,某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某房地产公司工作刚不到二年,其新婚妻子在当地某市的电视台工作,两人感情特别好,双方的家人、朋友及同事均证明两人都没有任何婚外情、双方没有任何矛盾。2016 年的情人节晚,刘宇航在家中突然用非常残忍的手段将其刚入睡的新婚妻子杀害,然后刘宇航没有换掉衣服,穿着杀妻时带血的衣服很冷静地又到了当地最好的一家国际酒店,找了一位小姐“包夜” ,在第二天早上 10 点多钟,刘宇航又实然将小姐在宾馆房间杀害。然后刘宇航又回到公司食堂吃饭,饭后到办公室上网“斗地主” ,过些时间,刘宇航告诉同事他把他妻子杀了,请同事打电话报警,然后等警方到公司将刘宇航带走,刘宇航被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二、接受委托孙中伟律师接受委托,作为刘宇航二审的辩护律师。19 / 47案发后,刘宇航及其妻子双方的家人、双方的同事及朋友者非常震惊和难以置信,所有人都证明他们夫妻双方感情非常好、没发现他们双方之间有过什么矛盾、也没有发现他们双方谁有什么外遇或第三者。侦查机关在多次的审讯过程中也反复讯问刘宇航杀人的动机、讯问他们夫妻之间是否有过矛盾或是否外遇,但是,连死者刘宇航妻子的家人都认为他们之间感情特别好、没有过什么矛盾。刘宇航与小姐也没有什么仇、他为什么又要杀害她呢?刘宇航以非常残忍的手段危害了二人,虽然他有投案自首的法定从轻情节、但一审法院也认为不足免除其死刑。要想为刘宇航寻找到“生路” ,也许唯一只有通过他的精神状况上面寻找突破口了,但是在案的对他的精神病鉴定的鉴定意见表明他精神没有问题,如何推翻在案的鉴定意见、使其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成为了摆在孙中伟律师面前的难题。三、申请重新鉴定、申请鉴定人出庭质证、申请专家证人出庭“三管齐下”要想让刘宇航有机会得以死刑改判活下来,我深知二审特别关键和重要,要穷尽一切手段和办法、对生命的敬畏让20 / 47我对每起案件者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在向二审法院同时提出了以下三个申请:1、申请重新鉴定,启动重新鉴定程序。如果能够成功启动程序、在重新鉴定程序中能鉴定出刘宇航精神有问题,那当然是最好的上上策的方案了。我在重新鉴定申请书中列举了刘宇航在作案过程中以及作案之前其行为多处不合常理的地方,以证明其有精神病的可能性。虽然重新鉴定的申请最终没有得到合议庭的审批同意,但是起到了动摇了法官内心确信的自由心证的效果,让法官感觉刘宇航的精神确实可能有问题,为后来法院同意通知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做好了准备。所以、虽然重新鉴定的申请最后没有得到法院的审批、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用,对后面的法院同意通知鉴定人出庭取到了很好的作用。2、提出如果不同意重新鉴定、将要求法院让鉴定人出庭、同时我方将申请专家证人出庭质证。在现在的司法现状下,我知道法院同意重新鉴定的可能性不会很大,因此我做好了另一手准备,告诉法院,如果法院不同意对刘宇航重新鉴定、那么我们一定要申请法院通21 / 47知鉴定人出庭按受质证,同时我方将申请专家证人出庭。最后在法院开庭前一周,法院通知我鉴定人将出庭,我也可以聘请专家证人出庭。但是由于专家证人提出的费用当事人的家属不能接受。这就只有我自己亲自上阵,由我这个“外行”对出庭的精神病鉴定专家进行发问持证了。四、开庭前的准备在接下来的开庭前的一周内,直到开庭前一天的晚上,我还在宾馆加班到深夜一点多钟,我对关于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知识进行了“恶补” ,在高强度的强化学习下我都快成“精神病人”了,同时我觉得我都快成半个精神病鉴定专家了,最后的庭审效果证明、所有的付出都是会有回报的!我所掌握的精神病鉴定的专业知识、对鉴定人的发问技术让鉴定人、合议庭法官及公诉人们都感到惊奇,以至于庭后法官和公诉人都问这这位来自北京的律师是不是学医学专业出生的律师。五、对鉴定人的发问审判长让法警带鉴定人出庭后,鉴定人非常傲慢地走进法庭坐到“鉴定人席”的椅子上,跷了一个二郎腿,显得非22 / 47常地不把法庭上的所有人放在眼里,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他心里一定在想,我是这里唯一的精神病鉴定专家、我看你们如何对我发问?我看你们能挑出我所做的鉴定意见里面有什么问题?审判长首先问:“你从事医学多少年?从事精神病鉴定多少年?做过多少例精神病鉴定?”法官是想能过这样发问来了解鉴定人是否具备从事相关鉴定的知识和经验。鉴定人非法得意地回答到:“我从事医学 30 多年了、做精神病鉴定工作也有快 20 年,我做过的精神病鉴定已有 1000件以上”审判长首先简单地对鉴定人进行些程序些的发问后,就把发问权交到了申请鉴定人出庭的辩护律师的我手上了。1、我首先要发问证明一审法院委托补充鉴定后、鉴定机构作出的补充说明并不是补充鉴定。一审过程中,法院于 2016 年 9 月给原司法鉴定机构发了一份关于要求对刘宇航故意杀人案进行补充鉴定的意见的函,同时提交了多份刘宇航之前的多份病历等 6 份材料,23 / 47要求鉴定机构补充鉴定。但是鉴定机构于 2016 年 11 月份给法院回了份关于对刘宇航故意杀人案提供的相关疾病材料的补充说明 ,最后有鉴定人的亲笔签名及司法鉴定人执业证号,最后有司法鉴定所盖的章,我认真注意看了是鉴定机构的公章而不是鉴定专用章,这也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我个人认为一审过程中法院及鉴定机构是把这个当为补充鉴定了。所以我还提前特意准备了司法鉴定文书规范中对补充鉴定文书的相关规定,如果鉴定人认为那个补充说明就是补充鉴定的话我就准备援引反驳他了。我首先拿了那份补充说明问鉴定人:“一审法院委托你们补充鉴定之后,你们所出具的这份补充说明就是补充鉴定吗?”鉴定人答:“这不是补充鉴定,只是一份说明,我们认为没有补充鉴定的必要,所以就只做了一个说明。 ”鉴定人的回答比我想象中让我满意,我是未战而胜。因此我特别请合议庭注意:鉴定人已经明确说了本案中的这份补充说明并不是补充鉴定的意见。因此,一审法院委托补充鉴定之后,时至今日补充鉴定依然没有做出,法院不应判决定案,而应当等补充鉴定有结果之后再定案。24 / 47一审法院作出补充鉴定的决定、委托鉴定机构补充鉴定之后,鉴定机构应当进行补充鉴定、出具补充鉴定意见,不能自己认为没有补充鉴定必要就不进行补充鉴定。是否有必要进行补充鉴定应当是法院决定而不应由鉴定机构作出。因此,我认为,在补充鉴定尚未做之前一审法院就判决是错误的。另外,这份补充说明是一审开庭之后法院才委托的补充鉴定、鉴定机构才作出的,这份补充说明没有经过庭审质证程序,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最后二审法院也认定不能把这份补充说明作审法院定案的依据。因此我提出如下辩护意见:被告人的精神状况在法院决定补充鉴定、委托鉴定机构补充鉴定之后,在补充鉴定意见并没有做出之前,主要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2、我要发问证明鉴定的程序、方法、鉴定过程不当,要证明鉴定人不具有从事鉴定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为我之前了解到,对刘宇航的鉴定过程特别简单草率,鉴定人到了看守所简单地问了刘宇航不到 10 分钟就走了,25 / 47并且鉴定时的笔录上也没有鉴定人的签字等。我问鉴定人:“你们对刘宇航鉴定采用了哪些方法?你们是如何鉴定的?”鉴定人答到:“我们主要就是靠目测,到看守所看了下他。”为了进一步确认和揭露鉴定人没有采用别的鉴定方法,我问鉴定人:“你们采用了什么检测仪器、设备对刘宇航进行检测鉴定了吗?”鉴定人答到:“我们没有使用什么仪器检测,我们一般就是凭经验目测。 ”可能法官也觉得没有用任何仪器设备就凭目测就简单地将鉴定意见作出了,想到有些不可思议,法院也重复问鉴定人:“你们确实没借助过仪器设备对刘宇航检查过吗?26 / 47“是的。 ”鉴定人答到。以上的发问主要是想证明鉴定过程、鉴定方法特别简单,不符合基本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接下来的发问我是要证明鉴定人不具有从事鉴定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在前些天学习到司法精神病至少要通过以下主要方法:精神检查;(2)躯体检查;3、心理测验;(4)神经系统检查。然后我问鉴定人:“你所知道的在我国现阶段对司法精神病鉴定有哪些主要方法吗?” 鉴定人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说到:“主要就是凭经验目测和体验等” ,然后我就直接针对以上的主要鉴定方法逐条发问:“你们对刘宇航进行过精神检查吗?“我们没有对他进行过精神查查,我们就是看守所里看了看,感觉他精神是正常的。 ” 然后我对审判长说到,精神检查是进行精神病鉴定必备的最基本的方法,而本案的鉴定人连精神检查都没做过就得出刘宇航精神正常的鉴定意27 / 47见是错误的。关于身体检查,这看到之前的刘宇航鉴定意见书上写到“体检:无阳性特征。 ”但我总觉得鉴定人对刘宇航并没有进行过任何体检。我问鉴定人:“你们是如何对刘宇航进行体检的,是如何得出他无阳性特征的结论的?” 鉴定人答:“我们没有对他体检,就是如眼看了他没有什么问题。 ”我请法庭记录,鉴定人承认并没有对刘进行过任何体检,就在鉴定意见书上得出其身体无阳性特征的结论是错误的。关于心理测验和神经系统检查的二大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方法,鉴定人更是没有做过了,我发问鉴定人之后他明确表示没有做过。我向法庭说到。作为一个司法精神病鉴定的过程,连神经系统检查及心理测验等系列最基本的方法都没有用过,就仅凭一个目测就得出鉴定人精神状况正常的鉴定意见其是很草率、很不负责的。28 / 47通过以上的庭上发问鉴定人,可以明确地证明其鉴定过程、鉴定程序、鉴定采用的方法等不符合最基本的行业技术规范,其鉴定意见当然不应作为定案的依据。3、对鉴定笔录没有签字的揭露发问。我发现卷宗里鉴定人们在鉴定过程中所做的笔录没有鉴定人的签字,这是不符合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第二十三条“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应当对鉴定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并签名。 ”的程序要求的,我对鉴定人发问他们是否在鉴定笔录上签字后他明确表示他们鉴定人没有签字,他们认为这个笔录是他们自己看的,不需要签字。面对鉴定人都已经承认没有在鉴定笔录上签字了,出庭检察官有些急了,竟然说“鉴定笔录他们已经在笔录开头的顶部询问人处签字就行了,在最后没有签字有效,法律并没有规定一定要在什么位置签字。 ”检察官的当庭答辩意见真很可笑。4、对原鉴定意见书的实体问题发问鉴定人。以上主要是从程序方面发问鉴定人,下一步我就主要针对29 / 47原鉴定意见书中的实体内容发问鉴定人了。刑事案件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庭前准备与庭审把握2016-12-04 09:22 陈荣鹏 【大 中 小】 【我要纠错】修改后刑诉法对鉴定人出庭作证作了专门性规定,其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 “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从司法操作层面看,鉴定人出庭作证具有专业性和中立性强于证人、保护需求相对弱于证人、出庭具有相对较强的可控性等特点。为学习贯彻修改后刑诉法,更好地开展鉴定人出庭作证工作,我院结合实际案例组织召开观摩庭,在唐某涉嫌故意杀人案中,通知鉴定人出庭作证,取得了较好的庭审效果,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一、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实践价值从实践运作情况看,鉴定人出庭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实质价值:30 / 47将专业性术语转化为庭审参与人所能理解的术语以方便案件审理。在唐某涉嫌故意杀人案中,由于尸体解剖前对被害人张某进行过开颅手术,尸表及尸体内部构造产生了一定的变动,导致鉴定意见并不能明确、直观地看出被害人被车辆撞击的部位、撞击后倒地受伤的部位。通过鉴定人出庭对鉴定意见进行分析说明,上述问题得以明确,也能够与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中提到的相关情节印证。如在鉴定意见中,记载有“左小腿肿胀,中上 13 处扪及骨擦感伴假关节形成”的表述,庭审中鉴定人就明确指出:该记载意味着被害人被撞击的部位就是左小腿,导致该小腿撞击后关节错位,形成假关节。鉴定意见还提到被害人左右颞部均有损伤,但鉴定人结合医院病历所记载的“右侧颞骨线形骨折、右颞部急性硬膜外血肿”等内容,客观判断出了被害人被撞击后系右脑首先着地,进一步造成颅脑损伤的结论。对鉴定文书结论的得出过程作出合理说明和解释。在唐某涉嫌故意杀人案中,鉴定文书结论部分为张某系特重型颅脑损伤死亡。鉴定意见书记载张某右侧额叶及双侧额叶脑组织严重挫裂伤,但根据鉴定人分析判断,张某系被撞击左小腿后右脑首先着地,为何会导致双侧脑组织均受损伤,31 / 47涉及专业的判断。鉴定人根据医学常识,在庭审中解释了张某右脑着地后,脑组织反弹,进而左脑受颅骨压迫造成损伤的过程。解释合乎情理,通过专业性的解释明确了致伤原理,合理说明了鉴定意见的得出过程。对鉴定意见中未明确表述但对案件起实质作用的内容进行说明。在唐某涉嫌故意杀人案中,被告人交通肇事导致被害人张某颅脑受伤,并最终死亡。交通肇事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不容置疑的。但本案指控的是故意杀人罪,需要进一步论证,唐某对张某的遗弃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也具有因果关系,故意杀人罪才有成立的基础。从案情分析看,这种因果关系是成立的,但书面的鉴定意见对此并没有作出明确说明,通过公诉人的论证、说理来阐述这种因果关系,缺乏专业性和权威性。为此,有必要由鉴定人出庭,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案发后,对张某的遗弃行为是否能够加重其病情;二是及时抢救有没有可能减轻病情或挽救被害人生命,此问题意在解决不作为犯罪中结果回避可能性的问题;三是遗弃行为是否可能增加被害人死亡的风险,从而解决遗弃行为与死亡之间是否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本案鉴定人在庭审中,对上述三个问题均进行了有力说明,取得了32 / 47良好的效果。二、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庭前准备在公诉人认为有必要通知鉴定人,就相关鉴定意见作出说明,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时,公诉人需要开展以下庭前准备工作。进一步审查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资质。一是要审查鉴定机构资质。由于鉴定活动解决的是案件中的专门问题,因此,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资质是确保鉴定意见合法性和真实性的根本保障。鉴定意见一般应附有鉴定机构的资质证书,对此应严格审查。二是审查鉴定人是否具有合法的资质。既要审查鉴定人是否纳入鉴定名册,也要审查该鉴定人鉴定资质是否已进行年检,是否在鉴定作出时享有鉴定资质。没有纳入鉴定名册的,要确定其鉴定资质的可采信依据。询问鉴定人,由其客观陈述、解释鉴定意见。针对鉴定意见中直接关系案件性质认定的内容,公诉人在询问鉴定人时,必须保持客观中立立场,由鉴定人自行陈述,切忌不能按照公诉人希望的结果来诱导鉴定人。针对鉴定意见中33 / 47表述专业性较强或表述略有含混的内容,在询问鉴定人时,要针对性地了解鉴定意见表述的具体含义。针对鉴定意见没有明确的事项直接影响案件定性,且通过鉴定意见文本本身无法直接得出进一步意见,或者案件证据出现重大变化,需要对检材进行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的,建议可在庭前完成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再由鉴定人出庭作证。原则上,公诉方决定通知的鉴定人在出庭作证所陈述的鉴定意见,应当事先有明确的鉴定意见文书,这一方面保证了鉴定意见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保证了鉴定人出庭的可控性。向法庭提出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申请,确定鉴定人出庭后对辩护人进行告知并听取意见。通过与鉴定人接触、了解、咨询,并经过检察机关内部的审核机制决定同意鉴定人出庭作证后,公诉部门应在庭审前向对应的法院及时提出申请,取得法院的同意。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通知鉴定人。对于法院同意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是否在庭前通知辩护人,修改后刑诉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从公正审判的原理出发,提前通知辩护人是有必要的。公诉人在庭前有听取辩护人意见的程序,在法院同意鉴定人出庭后,公诉人也可与辩护人进一步沟通交流,了解辩方对鉴定意见可能提出的异34 / 47议,为鉴定人出庭可能涉及的焦点问题进行预判和准备。庭审提问及交叉询问的庭前准备。首先,应关注庭审提问设计及互动修正。在确定鉴定人出庭后,需要根据庭审的要求,合理设计公诉方在庭审时的询问提纲。提问设计要注意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专业性和通俗性兼顾;二是重点突出、避免拖沓冗长。其次,要关注庭审交叉询问技巧的交流。根据修改后刑诉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的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对鉴定人发问。交叉询问过程中,辩护方有可能会纠缠于鉴定意见中的某一个具体细节并放大对案件的影响,或者会询问超出鉴定人鉴定事项的内容。庭前,公诉人应就此种情况告诫鉴定人,要求鉴定人保持理性和克制,确保不超越鉴定范围作答。庭审规则的告知和交流。庭前由公诉人告知鉴定人庭审规则,对庭审事项进行比较详细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一是需重点告知和交流庭审对鉴定人职业纪律的要求。刑事诉讼法规定,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该规定本身是对鉴定人总体的要求,不单单限于庭审。但35 / 47由于庭审时,鉴定人的鉴定程序、鉴定文书的细节将被公示,鉴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模糊地带或鉴定瑕疵或被放大,在鉴定人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情况下,可能自身都会混淆虚假鉴定的范围,导致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失败。因此,公诉人有必要在庭前重申该规定的要求,与鉴定人探讨鉴定中是否存在模糊地带或鉴定瑕疵,告知鉴定人出现此种情况时的应对措施。二是程序规范的告知。在鉴定人出庭时,庭前应在鉴定人等候室等待,不能旁听庭审,出庭后应接受法庭对鉴定人身份的核查、询问、签署如实作证的保证书、宣读鉴定内容、接受交叉询问,这一系列的程序规范在庭前应告知鉴定人,避免其由于对程序的不熟悉,产生紧张情绪,进而影响庭审效果。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庭前对鉴定人进行庭审规则的告知和交流,重点是消除鉴定人对庭审的心理障碍,锻炼鉴定人的庭审语言表达能力,确保鉴定人庭审时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最终实现鉴定意见被法庭所采纳。三、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庭审把握由法庭审核鉴定人资质并对鉴定人相关权利义务和回避事项进行告知。庭审中,法警带鉴定人出庭后,鉴定人的庭审活动也拉开了帷幕。根据修改后刑诉法第一百八十五条36 / 47的规定,开庭时审判长应宣布鉴定人名单,告知当事人有权对鉴定人申请回避。实际庭审中,由于鉴定人出庭是在法庭调查阶段才开始,在法庭调查前的告权阶段,一般不会也不需要提前宣布鉴定人名单、讨论鉴定人回避事项。因此,对鉴定人身份的核实和回避事项,建议在传鉴定人出庭后再进行。考虑到如果辩方提出鉴定人回避可能会影响法庭的集中审理,也可以在庭前会议完成该项工作。鉴定人宣读鉴定意见的部分内容。对于鉴定人出庭的案件,鉴定意见何时宣读、由谁宣读,实践中也存在分歧。根据高检院编发的公诉人出庭行为规范规定, “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检查笔录由鉴定人、勘验人、检查人自己宣读,未到庭鉴定人、勘验人、检查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检查笔录公诉人可以直接宣读。 ”考虑到鉴定意见是有鉴定资格的专业人员就案件中专门问题所作的意见,在鉴定人出庭的情况下,由鉴定人宣读鉴定意见内容更为妥当。由于鉴定意见书较长,单纯宣读最后的鉴定意见也缺乏客观性,故在庭审前准备阶段,公诉人应与鉴定人商讨、确定在庭审时摘要宣读鉴定意见的主要部分。庭审时,审判长在核实、告权之后,要求鉴定人宣读鉴定意见;鉴定人请求或由审判长直接决定鉴定人宣读鉴定意见主要部分,之后再由控、辩双方交叉询问。37 / 47按照庭前预案提问鉴定人,注意对鉴定人情绪的稳控。对于控方申请出庭作证的鉴定人,公诉人在询问时,首先要注意鉴定人在庭审中的情绪是否稳定,必要时可以使用抚慰性的语言缓解其紧张情绪。公诉人尽量按照预先设计的问题对鉴定人进行询问,保证鉴定人能够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顺利回答。原则上,公诉人对鉴定人的询问不要超出既定的提纲。如果庭审中确有异常情况,某些问题需要鉴定人回答,公诉人可根据庭审前所掌握的鉴定人的专业修养、语言驾驭能力,把握是否临时调整询问内容。在充分保障辩护权的基础上,对重复性发问适度约束。对鉴定人的交叉询问,难以控制的是在辩方提问环节。辩方有可能提出鉴定人员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求鉴定人作答。对于超出鉴定人回答范围的事项,鉴定人可以拒绝回答,或者答复“该提问已超出鉴定人能够回答的范围” 。公诉人在适度范围内,也可以提请法庭注意,避免辩护人纠缠该问题,必要时提请审判长予以制止。对辩方申请出庭作证的鉴定人,公诉人应通过理性、平和38 / 47的询问探寻案件真相。辩方也可能主动申请相关鉴定人出庭作证。在案件存在多个相互矛盾的鉴定意见,特别是由辩方申请鉴定人出庭作证时,应对数个鉴定人的鉴定能力进行审查、比较,而不能简单地根据鉴定机构的权威性推断所属鉴定人的结论更为可靠。对于辩方所提供的鉴定人,公诉人在庭前应特别注意基于客观公正的立场分析其作出的鉴定意见是否科学、合理,分析其作出的鉴定意见与侦查机关委托的鉴定人所作鉴定意见的分歧所在及各自的理由。在庭审时,公诉人询问辩方申请出庭作证的鉴定人时,应当保持理性平和的态度,从查明案件事实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展开询问。【注释与参考文献】简要案情:2016 年 2 月 27 日 20 时 30 分许,唐某驾驶一辆长安面包车,行驶至重庆市某汽车检测站附近路段时,将行人张某撞倒在地。随后,唐某驾驶面包车将受伤昏迷的张某带至偏僻路边遗弃。当日 21 时 30 分许,张某被群众发现后送至医院抢救。2016 年 3 月 7 日,张某因抢救无效死亡。经法医检验鉴定:张某系特重型颅脑损伤死亡。检察机关以唐某涉嫌故意杀人罪提起公诉。39 / 47参见张军主编:刑事证据规则理解与适用 ,法律出版社 2016 年版,第 190 页。参见樊崇义等著:刑事证据法原理与适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24 页。【作者简介】重庆市潼南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文章来源】 人民检察2016 年第 6(上)期重度颅脑损伤抢救的时效性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作者: 2016-8-24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抢救的成功率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XX 年 1 月至 XX 年 9 月诊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 64 例的临床资料。结论:有效缩短患者伤后到手术室的时间,就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 颅脑损伤。.?40 / 47? 专题推荐: 临床快报 药市动态 违法广告 医保动态 药品价格 流感疫情 保健常识 妇科课堂 医改动态【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抢救的成功率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XX 年 1 月至 XX 年 9 月诊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 64 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 33,恢复良好 14 例,中残 9 例,重残 5 例,植物生存 3 例。结论:有效缩短患者伤后到手术室的时间,就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关键词】 颅脑损伤;重度;抢救;时效性对我院 XX 年 1 月至 XX 年 9 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 64 例分析如下。41 / 471 对象和方法对象 本组 64 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男 51 例,女 13 例,年龄 583 岁,平均 37 岁。车祸伤 56 例,占%;钝器伤 3例,占%;其他 5 例,占%。伴颅骨凹陷骨折 25 例,占%,线形骨折 39 例,占%;伴颅底骨折 15 人,占%;伴硬膜外血肿 19 例,占%;硬膜下血肿 33 例,占%;重度脑挫裂伤 17 例,占%;单个血肿 43 例,占%;多个血肿 9 例,占%;脑挫裂伤26 例,占%;脑疝 38 例,占%;脑干损伤 10 例,占%;合并多发伤 29 例,占%。按美国法医转帖美国法医鉴定系统发展史美国的法医鉴定制度源于英国。在英国从 1194 年就建立了皇家裁判厅,其目的是为皇家征税,由宗教裁判厅的专家判定死因,一旦发现有诺曼人被谋杀则将对全村征税。宗教裁判制度一直延续数个世纪,然后由村里选出陪审团对裁判结果进行听证。1880 年起法警界和医学界领导层意识到应该由病理专家对42 / 47死亡作科学的侦查。而当时的验尸官只是当地推选的政客,但仍保留了传统的调查方式。1915 年查尔斯诺利医学博士当上第一任法医鉴定员,作为他的学生米尔顿赫波恩建立了全国的法医学会。这时制定了“法医鉴定条例” ,成立了“尸检学会” ,其成员来自全国医学和法律院校的代表及政府代表。他们制定政策并支持法医学会的工作。1930 年起美国马里兰、弗吉尼亚和费城都相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