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基于SSH的库存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基于SSH的库存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基于SSH的库存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基于SSH的库存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基于SSH的库存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图分类号: 学校代码: 10055 密级: 公开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论 文 基于 存 管理系统设计与 实现 文作者 指导教师 申请学位 工程硕士 培养单位 软件学院 学科专 业 软件工程 研究方向 软件工程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 阅 人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 二 一三 年 十 月 开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根据南开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收藏和利用管理办法,我校的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均须向南开大学提交本人的学位论文纸质本及相应电子版。 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有关研究生学位论文收藏和利用的管理规定。南开大学拥有在著作权法规定范围内的 学位论文使用权,即: (1)学位获得者必须按规定提交学位论文 (包括纸质印刷本及电子版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研究生学位论文,并编入南开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为教学和科研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等场所提供校内师生阅读,在校园网上提供论文目录检索、文摘以及论文全文浏览、下载等免费信息服务; (3)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南开大学向教育部指定单位提交公开的学位论文; (4)学位论文作者授权学校向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及其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和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 )电子出版 社提交规定范围的 学位论文及其电子版并收入相应学位论文数据库,通过其相关网站对外进行信息服务。同时本人保留在其他媒体发表论文的权利。 非公开学位论文,保密期限内不向外提交和提供服务,解密后提交和服务同公开论文。 论文电子版提交至 校图书馆网站: 。 本人承诺: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南开大学学习期间创作完成的作品,并已 通过论文答辩;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纸质本论文的内容一致,如因不同造成不良后果由本人自负。 本人同意遵守上述规定。本授权书签署一式两份,由研究生院和图书馆留存。 作者暨授权人签字: 2013 年 月 日 南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论文题目 基于 库存管理系统 设计与 实现 姓 名 学号 答辩日期 2013 年 月 日 论文类别 博士 学历硕士 硕士专业学位 高校教师 同等学力硕士 院 /系 /所 软 件学院 专业 软件工程 联系电话 通信地址 (邮编 ): 备注: 是否批准为非公开论文 注:本授权书适用我校授予的所有博士、硕士的学位论文。由作者填写 (一式两份 )签字后交校图书馆,非公开学位论文须附南开大学研究生申请非公开学位论文审批表。 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 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 年 月 日 非公开学位论文标注说明 (本页表中填写内容须打印 ) 根据南开大学有关规定,非公开学位论文须经指导教师同意、作者本人申请和相关部门批准方能标注。未经批准的均为公开学位论文,公开学位论文本说明为空白。 论文题目 申请密级 限制 ( 2 年 ) 秘密 ( 10 年 ) 机密 ( 20 年 ) 保密期 限 20 年 月 日至 20 年 月 日 审批表编号 批准日期 20 年 月 日 南开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盖章 (有效 ) 注: 限制 2 年 (可少于 2 年 );秘密 10 年 (可少于 10 年 );机密 20 年 (可少于 20 年 ) 摘要 要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需要对各种业务进行扩展,而业务的扩展必将带动以库存管理为核心的整个物流行业发展。 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应用到库存管理过程中,对于企业新业务的拓展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 进行企业库存业 务的管理,不仅仅要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还要将信息流、资金流以及技术进行统一协调,这样才能发挥库存管理的更大作用。 本文充分研究了国内外进行物流管理的技术和知识,并结合 库存 物流管理的已有经验,详细分析了 电子 公司 库存 物流 管理 流程 ,并对 电子 公司 库存 物流管理平台 进行了设计与实现。本 库存物流 管理平台主要负责管理和监控 电子 公司在 商品 采购、物流配送、 库存 管理、 物资调拨 、系统管理、 物资领用 等各个 库存 物流过程。系统的设计主要利用 及 合 框架结构进行实现,为了实现 公司采购管理 、 库存 以 及 领用 等的共享管理,系统访问形式采用 B/S 模式完成。数据的管理借助于关系型数据库完成,通过配合系统功能,有效实现动态数据展示以替代静态数据管理,最终完成 库存 物流管理的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 电子 公司 库存 物流 管理信息平台的实施,能够有效融 采购 、 库存 以及 领用 的集成式管理,有助于领导进行辅助决策分析,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 库存 管理 ; 物流 ; 统一建模语言 of a of to to as of to a in to T so as to a in a of is in is to in to of , of in of 录 第一章 绪 论 . 1 第一节 课题背景 . 1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外研究状况 . 2 内研究状况 . 3 展趋势 . 3 第三节 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4 第四节 本文组织结构 . 4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 5 第一节 物流管 理理论 . 5 流管理定义 . 5 流管理内容 . 5 流管理职能 . 6 第二节 术 . 6 第三节 架技术 . 9 第四节 据库技术 . 10 据库技术概述 . 10 发器技术 . 11 储过程技术 . 12 第三章 库存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14 第一节 库存管理问题分析 . 14 第二节 功能需求分析 . 14 第三节 业 务模型分析 . 15 购管理分析 . 16 存管理分析 . 17 售管理分析 . 17 务管理分析 . 18 目录 系统管理分析 . 19 第四节 性能需求分析 . 20 第四章 库存管理系统设计 . 21 第一节 系统总体设计 . 21 计目标 . 21 系结构设计 . 21 能结构设计 . 22 扑结构设计 . 23 第二节 系统详细设计 . 25 能模块关系设计 . 25 购管理设计 . 26 售管理设计 . 28 存管理设计 . 29 务管理设计 . 31 统管理设计 . 32 第三节 数据库设计 . 34 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34 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 35 第五章 库存管理系统实现与测试 . 39 第一节 系统实现 . 39 现环境 . 39 现 . 39 现效果 . 42 第二节 系统测试 . 47 试目标 . 47 试方法 . 47 试用例 . 48 试分析 . 52 第三节 系统特点 . 52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54 第一节 总结 . 54 目录 二节 展望 . 54 参考文献 . 56 致谢 . 59 个人简历 . 60 第一章 绪论 1 第 一 章 绪 论 第一节 课题背景 随着我国在 电子产品 行业的改革逐步推进, 电子产品 行业的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推进。 电子产品 行业的快速发展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其过程历经 电子产品引进 、 电子产品仿制、电子产品生产 ,一直到后来 电子产品网络销售 。在我国,电子产品 行业的管理和经营具有其特殊性,也逐步形成了其特有的体制,即“人、才、物、产、供以及销”等管理 模式 1。当前 电子产品 行业已经形成了 电子物件采购 、 电子产品生产 、 电子产品 销售、物流管理以及进出口管理在内的涉及各个环节的 企业 近万家 。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加剧的全球化竞争,使得企业为了拥有更好的核心竞争能力,并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开始整合 库存 管理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以实现企业管理的一体化。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成熟,基于电子商务的 库存管理与物流配送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各个企业在塑造核心竞争力以及进行业绩的提高时,都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考虑 2企业在进行国际化业务拓展过程中,电子商务是良好的助推剂。与此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库存 管理的传统方式已经不再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必须与电子商务结合进行深入的拓展。受到不断发展的 连锁商业刺激和推动,不同目的、不同形式的物流配送中心也不断出现在电子商务市场中。 随着国内油价和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企业物流运输和 库存 管理的成本也在经历上升的过程。对于严重依赖物流运输的企业来说,此过程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必将影响企业的利润和竞争力。为了应对当前环境和物流业发展的趋势给 企业库存 物流业带来的影响,我国需要结合 电子产品库存 物流 管理 的实际特点,对库存 管理进行科学的规划,使得在服务质量和物流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时, 库存管理 成本也得到降低,以便为 企业盈利 做出 更大的贡献,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文进行 企业库存管理系统的研究主要将物流管理理论与 实现库存管理相关功能的设计与开发。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外研究状况 国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起步较早,因此将其应用到物流信息化进程中的时间也较国内早, 电子 行业应用物流信息化也不例外。 物流配送及供应链管理在美国由于起步较早,已经发展成熟,其信息化程度普遍较高,借鉴其经验可促进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商品配送及供应链管理的重视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企业为了实现物流配送领域的成本控制,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 6第一,利用配送中心取代传统的仓库;第二,为了获得较高的工作效率,实现商品保管、搬运以及装卸整个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引入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管理;第三,为了实现具有增长预期的连锁店效益,进行配送中心的共同组建工作。在美国,将配送中心(连锁店)划分为 库存 型、零售型以及批发型三种。 物流信息化的研究在美国的很多高校中比较普遍,基本所有学校(私立或者公办)都有对应的专业(物流信息化管理)。通过大学中设置相应的物流信息化专业,能够在早期建立民众对于物流信息化的兴趣和意识,并规范其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的科学性。在欧 洲最早进行物流信息化研究的国家是德国,很多学者的研究始于二零零六年。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借鉴外国的先进物流管理经验,结合德国本地物流行业发展特点,提出有助于德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加深物流信息化与德国本地企业之间的关联。伊度山若是德国大学中研究物流信息化比较深入的学者,其曾经总结出德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决定企业物流效率,并对其带动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一定的理论研究,对德国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降低物流障碍、改善相关设施、推动国家级物流信息化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10 日本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始于上 世纪五十年代末,其主要是通过对美国的管理理念进行引进,并不断消化吸收来完成。引进相关的理念以后,日本提出了信息化中心的概念来推动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日本物流信息化的特点可以总结为 15,16:日本虽然起步晚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是发展速度要远远快于以上国家。在每个企业中都十分重视物流信息化管理。日本要求所有的公司在进行物流管理工作时,都要充分考虑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彼此之间进行信息和经验的共享。很多软件开发企业在物流信息化大潮中受益,同样也将这种受益反哺于物流信息化的研发过程中。 第一章 绪论 3 内研究状况 国 外对物流管理进行信息化的研究由来已久,而中国则要远远落后于西方等先进国家。我国计算机的使用和发展主要始于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从低端到高端,从局域网到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受益于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企业的物流管理也从原始的电子数据处理发展至数据统一处理(信息化处理)。而对物流信息化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研究在国内则起步比较落后,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和系统标准 17至于 电子 行业的物流信息化则更是参差不齐,很多公司都没有采用信息化的物流管理方式。不过,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内很多电子产品 企业开始 重视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现在属于研究探索时期。早期的时候, 电子企业 管理部门建立了特有的物流管理模式,即“订货采用电话的形式、配货则是网上进行、结算通过计算机完成、物流配送交由现代化物流企业完成”,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完成企业物流信息化的逐步转变,可以说使得我国 电子 行业物流信息化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 我国的经济规模和发展形势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不能生搬硬套其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经验,需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区域情况以及国情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适合中国特色及企业特点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及 供应链管理系统。近年来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必将推动物流配送及供应链管理的新发展。 展趋势 我国 库存 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 1)对物流 管理进行加强,最终完成各个行业 信息共享。 ( 2)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优化 。 随着全国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攀升,需要对区域送货、配送线路、配送仓库、物流流程以及机构管理等进行整合,并优化所有的资源和流程。 ( 3)引入电子商务平台,促进物流资源优化 。 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也可以推进市场调研的速度,能够对市场反馈和市场需求进行及时的了 解,同时也能够加速物流配送、物流效率以及拓展新的业务。 ( 4)对物流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实现供应链的敏捷管理 。 电子产品的 特点是迅捷消费,因此物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也需要具备快速响应、低成本以及高效率的特点,进而改变竞争格局。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完善,才能够有效的进行交互、协同,才能够符合消费者的要求,并最终建立快速响应。 第一章 绪论 4 第三节 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库存 物流 管理系统是一个 企业 不可缺少的 一 部分 ,它的内容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库存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 但一直以来大多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 库存 ,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诸如效率低,保密性差等,而且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课题的研究是针对现有基于 C/S 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不足,重新进行基于 B/S 模式构架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将 模技术、 构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相结合,并应用于 库存 物流管理领域,对新一代基于 物流管理平台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包括系统平台、系统体系结构、系统的主要功能分析设计及数据库设计,系统安全管理机制等。具体内容有: ( 1)设 计基于 信息交流和信息发布的平台; ( 2)设计 架体系和 库存 物流体系管理; ( 3)实现 采购、库存以及领用等 管理; ( 4)建立 电子 行业 库存 物流管理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不断发展,其强大的功能已经被人们深刻认识,它已经进入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四节 本文组织结构 本文的主要研究任务是针对 电子 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新途径的研究与实现进行阐述和实践尝试。 ( 1)第一部分是进行 电子行业库存 物流管理系统研究的课题背景、课题意义、研究状况以及论文结 构的研究。 ( 2)第二部分是对 库存 物流管理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手段以及物流管理理论进行介绍。 ( 3)第三部分是对 库存 物流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具体需求进行分析; ( 4)第四部分是对 库存 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进行详细分析和设计; ( 5)第五部分是对仓 库存 物流管理系统的实现以及测试进行分析和总结。 ( 6)第六个部分是针对系统应用和论文撰写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后期工作进行展望。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5 第 二 章 关键技术介绍 第一节 物流管理理论 流管理定义 关于物流管理的定义,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理解。现在公 认的 物流管理 定义是指实践生产环节中,借助于各种物资流动的特点,结合科学方法和基本原理等,实现监督、控制、协调、指挥、组织以及计划各种物流活动,并集成物流活动,以使得其配合和协调达到最佳状态,并实现经济效益、物流效率的最大化,以及物流成本的最小化。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是物流管理的理论基础,其特点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效果最重、信息中心、最优企业整体以及消费者至上 26其全称为 国内对于物流的定义稍有不同,是指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从提供者到接受者之间的流动管理, 涵盖信息处理、配送、流通加工、包装、搬运、包装、装卸、储存以及运输整个过程。 流管理内容 物流质量和物流成本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体现,其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29,30: ( 1)要素管理(活动):即实现加工、装卸、储存以及运输等不同要素的统一管理和协调; ( 2)系统要素管理:包括信息处理、实施方法、采用设备、具体物资、财力组织以及人员管理等方面; ( 3)职能管理(物流活动):包括实现经济核算、技术手段、质量控制以及物流计划等管理。 其中: ( 1)物流成本管理 财力支出、物力支出以及人 力支出等所有物流活动支出共同组成了物流成本,而对于物流成本的管理则是合理使用并控制各种物流活动支出,在不影响物流质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6 量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提高和物流费用降低。 ( 2)物流质量管理 物流方法、物流工作以及物流对象质量等共同组成了物流质量的概念,能够以更好的方式对质量进行体现,具体内容包括: 1)物流工作质量 主要体现在工作环节(物流业务处理),对于效率和质量的判断是遵循一定的客观指标的,比如人均产品数、进货数量以及装卸数量等。借助于考核指标的设定,能够使得员工素质和工作质量得以提高,并使得企业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 。 2)物流服务质量 相关使用企业需要对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进行研究和了解,以便提高服务满意度,服务的方式包括个性化、多功能和全方位等。 3)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最低保障要求,其必须能够满足特征和特性、以及使用能力的基本要求。 流管理职能 在企业的整个物流的服务过程中,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了全程参与。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把握商品的流动。通过准确掌握商品的动向,可以对物流提供作业支持、管理支持,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 具体到物流企业工作的各个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 1)库存管理 结存量 、入库量、出库量以及库存量等信息的了解和预测管理; ( 2)运输管理 单证管理 、 签收管理 、 到站管理、 发货管理以及 接单管理 。 ( 3)监控管理 ( 4)费用监控 ( 5)信息共享管理 。 第二节 统一建模语言本质上是一种建模和规约语言(第三代非专利性质)。统一建模语言简称 其提供的建模和分析方法主要应用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7 于面向对象编程 31。支持 如微软公司开发的 司开发的 及 司的 。功能模型、静态模型以及动态模型共同组成了 分析模型,而在 析方法中相关的分析模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 行模型分析时,可以将步骤归纳为:第一步是建立与需求对应的功能模型,即通过用例图表示功能与角色之间的关系;第二步是静态模型的建立,即分解已有功能,通过类图和包图等模型描述对象模型;最后一步是完成动态模型的建立,通过时序图和活动图等对功能的操作活动及时间顺序进行描述。 统一建模语言的内容组成,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分别是公共机制(语言)、概念(模型)和 象约束语言)。 ( 1)公共机制(语言) : 在统一建模语言中,所采用的语言公共机制主要包括四种,分别是装饰机制、说明机制、通用划分机制以及扩展机制 32,33。 在 ,一般对于图形的表示都是通过元素进行的,对元素进行一定的修饰可以直接的、唯一性的对图形进行表示。通过元素的装饰能够有效的区分不同特性之间的描述,并能够对图形的特色进行着重表现。 统一建模语言借助于语义和语法的形式对相关的图形和方法进行约束和规定。 关系是统一建模语言中类型划分的依据,主要包括两 种关系即接口间和类与对象间的。类与对象之间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接口间的关系是要求和标准的执行关系,此种关系是通过对执行过程的抽象,并以特定的方法进行实现的。 扩展性是面向对象的一个重要特色,统一建模语言则对这一特色进行了继承。在进行程序开发时,可以充分发挥 扩展机制的优势,当需求发生变更或者需要进行扩展时,需求分析人员可以方便的完成。与此同时,通过可视化的工具,实现人员也可以很好的扩展功能。语义框架结构具体如图 示。 图 义框架图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8 通过语义框架的架构图可知,自定义语言(用户)的 组成主要包括构造性、约束和标记值三种。统一建模语言中对于标准和规则(自定义语言)没有进行限制,因此具有的扩展机制灵活性更高。 ( 2) 型表示方法 : 图、联系以及事物是统一建模语言中的三个重要模型表示形式。其中模型中的图形元素即是事物,属于模型的顶层抽象实体。 在统一建模语言中,依赖、关联、泛化还有实现共同构成了模型的联系。其中语义联系是指的模型的依赖;结构联系是指的模型的关联;模型元素的分工关系则是通过实现进行体现的;元素之间普通与特色间的联系则是通过泛化体现的。 事物的表示是通过图形来体现的。利用可视 化的表示方法(结合联系和事物),能够有效的对系统模型进行表现。 照图形元素间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动态模型和静态模型两种。静态模型是通过静态的形式对对象及其参与者进行表述,主要包括用例图、类图、配置图、对象图以及组件图;动态图是通过图形的形式对事物间的关系进行表示,可以划分为活动图、状态图、时序图以及协同图等。利用统一建模语言对事件和参与者进行描述,可以方便开发人员的理解及实现。 ( 3)对象约束语言( : 通过在模型元素上增加限制条件的方式对 象)进行表述的语言即是对象约束语言,表达语 言是其本质。 对象约束语言的规范分为 本,在 采用的是后者。即利用三层垂直模式作为主要的组织方式,功能的增强则要对层次进行累加。用户需要进行自定义语言时,可以依据已有的语言单元。 言架构如图 示。 图 语言架构图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9 第三节 质上是一种体系结构,其核心是标准版的 平台或者 台,其能够简化解决方案的管理、部署以及开发方面的企业级管理, 继承“一次编写,跨平台运行”标准版特性的同时,能够实现全面支持 术、 术、 术以及 术,同时能够应用安全模式保护互联网中的数据,并通过 现数据库存取的方便性。 的开发平台获得了统一,能够在支持集成已有应用程序的同时,实现对添加目录、部署和打包应用以及 支持。能够在提高性能,增强安全性的同时,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并减少整个系统的开发费用。 核心是组件,使用 构的应用可以简化程序的开发。可以重用的业务逻辑以组件的形式进行封装,后台服务则是由 务器统一提供,此时可以将其看做一个容器。开发人 员从繁重的服务开发中解脱出来,只需着重进行业务逻辑的开发即可。 远程连接、 址、事务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重要服务都可以在 务器中通过容器的形式进行定制。主要服务有 34 ( 1)生存周期模型 创建与移除都可以通过生存周期模型进行管理。 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创建、移动以及移除三种状态。 ( 2) 程连接模型 远程连接模型主要实现底层交互,即企业级 管理客户端的交互。客户端可以再企业级 建后进行调用,类似于虚拟机的概念。 ( 3) 务管理模型 事务管理 模型能够完成事务方法关系的组建,将事务方法划分为独自的单元。通过在配置文件中对企业级 务属性的配置,即可以实现相关的事务处理,不需要在每个 单独进行事务代码的编写和调试,统一由容器进行事务的管理,降低了代码的复杂度,提高了系统的可读性。 ( 4) 全模型 对于 件的配置可以使用 全模型来完成。通过角色、客户以及权限之间的关系,决定系统资源的访问。角色拥有激活的权限、客户隶属于角色、而授权可以实现资源的访问。 ( 5)数据库连接池模型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10 由于受到连接的限制,数据库的连接比较耗时 且连接有限,通过数据库连接池的使用,可以通过连接池的管理来对此问题进行解决。 务器可以运行容器及容器中的 件;而 件的执行与普通的 面都可以通过 器进行管理。执行客户端组件的管理则是统一由客户端容器来完成。三层模式下应用程序交互过程如图 示。 图 层模式下应用程序交互过程图 第四节 术 据库技术概述 数据库技术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发展至今已有近 30 多年的历史 36。数据库技术是进行数据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它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目前基于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应用已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流。近 30 年来,数据库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关系数据库已取代了早期的层次数据库与网状数据库,成为主流数据库,而新一代数据库 也逐渐露出头角 38。 计算机应用范围、计算机软件以及硬件等都与数据库管理技术有着分不开的关联。数据库阶段、文件系统阶段以及人工管理阶段是数据库管理技术的三个主要经历和发展阶段。 缺陷存在较多的阶段是文件系统阶段和人工管理阶段,主要表现在数据联系弱、数据不一致以及数据冗余性等。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由此催生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主要发展时期,主要事件包括:专家和学者对于关系模型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始大量发表相关论文;不断增多的发表网状模型报告;正式推出的层次模型系统。这三个事件可以说是 迎来数据库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数据管理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一九七零年之后,随着数据库产品投入运行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得到了高速发展。文件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数据库系统中得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11 到了很好的克服,能够实现数据的高效快速管理。 随着数据库发展时期的不断深入,数据量和数据管理规模都在不断增加,管理人员仅仅通过扩充文件系统的形式来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为了对文件系统加以管理,需要增加额外的索引进行倒排文件系统的管理。这种形式虽然在 一定程度的上解决了大数据量的问题,但是本质问题得不到解决。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磁盘技术得以快速 发展,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很多拥有快速存取、容量达百兆且价格便宜的磁盘,可以说从硬件方面对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在关系型模型中, 体)和 系)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把以关系模型作为基础的数据库称为关系型数据库。在此类型的数据库中,数据的出来是借助于数学方法来完成的。六二年的“信息代数”( 应用比较早的数学方法,随后六八年的集合论结构( 始应用到七零九零机上,真正的关系模型是由 出的,隶属于 司。当前所有应用性数据库里面,比较流行和重要的是关系型数据库。 称为结构化查询语言,其广泛应用于关系型数据库中。当用户需要通过关系型数据库进行数据提取和管理时,便可以借助于 完成。可以实现的操作包括数据库的建立、数据的添加、数据的修改、数据的删除以及数据的查询等。 言已经成为工业标准语言(操作数据库),其具有简单易学、功能丰富以及使用方便等特点。除了 言,其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也有其自有的操作语言。 一般性的数据库语言都是过程化的 ,而 是以记录集合的形式进行处理,通过自动的方式完成数据导航。在使用 言进行数据管理时,用户的工作都是建立在高层数据结构之上的,不仅仅是完成操作单个记录。数据存取的方式在言中也不是固定的,用户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指定数据,可以借助于查询优化器完成。数据库设计时通过建立索引的方式,可以加速用户对于数据检索的速度,索引的类型或者是否建有索引对于使用者是不可见的。 发器技术 触发器本质上是存储过程的一种,但是其具有一定的特点,即可以对特定的数据表进行跟踪,当跟踪数据表发生修改、删除 或者插入操作时,便触发此触发器执行。其是对标准功能的扩展,在控制能力方面具有更加复杂和精细的特点。触发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9,40: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12 ( 1)缺省值的可变性:通过触发器可以实现可变的缺省值; ( 2)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主要针对于复杂数据; ( 3)日志:能够有针对的跟踪用户对于数据库的各种操作。记录各种操作语句,并更新到日志表中; ( 4)安全性:对于用户数据操作的限制、通过设置节假日或者下班限制用户操作的时间、通过设置用户权限限制用户操作的范围; ( 5)数据完整性约束和检查(非标准):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