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机关借调乡镇工作人员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县机关借调乡镇工作人员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县机关借调乡镇工作人员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县机关借调乡镇工作人员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县机关借调乡镇工作人员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关于县机关借调乡镇工作人员调研报告“借调”是我国很独特的一种人员流动方式,它为各级机关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也是各级机关人才匮乏、体制僵化的产物,借调人员作为我国各级单位中一个公开而又隐蔽的亚群体,成了“漂”在机关的一个特殊群体。2002年机构改革后,我县县直机关编制大幅精简,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机关在一定程度上都感到工作压力大,难以开展工作,因为编制紧缺等原因,人员调不进来,于是很多机关都采取了一种变通的方法借调乡镇优秀骨干人员到机关工作。近期笔者就县机关借调乡镇工作人员这一现象进行了调研,从调研情况来看,县机关借调乡镇工作人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基本情况我县是黔、湘、桂三省(区)交界,面积4441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10个镇,15个乡)。2002年机构改革后,现乡镇机关总编制765名(其中,行政编制727名,事业编制38名),现实有在职人数625人,空编140名,现从乡镇借调到机关(含挂职锻炼、抽调、跟班学习等)58人,实际在岗人数567人,空编最多的为17名(水口镇),空编最少的为0名(顺化乡,全部满编)。二、乡镇干部队伍现状乡镇工作千头万绪,直接面对群众,大部分乡镇干2/7部都能忠于职守,辛勤工作,为促进一方发展、维护一方稳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但由于历史的、政策的、制度的原因,乡镇干部队伍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悲观压头情绪比较严重。在调研中,有大部分干部表示对乡镇工作前景信心不足,有明显的悲观压头情绪。认为乡镇工作压力大、运转艰难,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乡镇权力弱化,干部权责不对称,开展工作举步艰难。思动思迁现象突出,部分干部消极对待工作。由于待遇不一样,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不高,一岗多人,推诿扯皮,得过且过,工作效率低下,竞争意识不强。长期不坚守岗位,极个别人利用工作时间打牌赌博,在群众中造成不好的影响。二是工作能力相对弱化。主要是发展经济能力不足,对经济发展的基本常识不了解;对前沿农业技术不学习;对新知识不掌握。如电脑操作、英语等知识,乡镇干部掌握得少。三是工作方法讲究不够。一部分乡镇干部对政策缺乏深入学习了解,工作上不讲究方法、简单粗暴,任务一来搞突击,不善于做过细的群众工作。四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从年龄结构看,年轻干部偏少;从职级结构看,一般干部偏少;从来源结构看,3/7由于上级规定XX年后五年内,乡镇不再招考,在职人数“只减不增”,人员补充渠道偏少。三、借调乡镇工作人员原因和影响一是由于县机关工作增多而产生的借调。此外导致借调产生的还有:县机关人才短缺、编制限制以及借调人员自身发展需要等。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在借调之初几乎都有一个奇异的“合谋”:对于借调单位来说,既不用发工资,又无需承担培养责任,很是实惠;被借调单位虽然需要调整人手接替相应岗位,但面对上级权力部门亦无可奈何,实在不行,抽调下属事业单位人员或招用临时人员也是“无奈之举”。“合谋”的第三方即为借调人员自己。借调人员认为自己在基层工作,平台还是有点低,想往上发展。于是,借调已经被看成是普通公务员上升的阶梯。对于借调人员而言,用上几年时间,只要抓住机遇正式调入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在这些合力的作用下,机关对借调乐此不疲。二是因为被借调到县机关的干部,在乡镇往往都是工作扎实、能独挡一面,一般都是年轻的骨干。县机关(特别是一些特权部门)向乡镇借这些干部的时候,乡镇领导明知如果同意借调,必然给本乡镇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但碍于怕县机关在有些时候故意为难,所以只有勉强同意。同时被借调人员都有想进县城,认为“借调”也是“调”4/7的心理,在无法调动的情况下,就想法走了“借调”之路。三是被借调者与原单位都是“受害者”:借调者占有原单位编制但不干活,新人就进不来,原单位还要给不干活的人发工资,同样,被借调人员在借调单位累死累活,不仅没有工资也不能得到编制。大多乡镇认为,县直机关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又占编制,又占职务,削弱了乡镇工作能力,给乡镇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压力。为了完成乡镇各项工作任务,只有从乡镇所属的事业单位中抽人到乡镇机关来用,于是乡镇工作往往成了哪里痒就抓哪里,在很大程度上疲于应付,无法更好的搞好各项建设,使乡镇在工作上造成被动。四是乡镇政府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下对群众,上对县级各部门,近年来各项指令性任务、检查和各类考核评选检查逐年增多,乡镇往往是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上级评选往往又是“一票否决”,在骨干被借调后,对乡镇工作牵制很大。另一方面,乡镇干部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对政策常有不理解之处,对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五是乡镇干部易进难出,这是当前干部队伍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总体素质欠高、结构不够合理的重要原因。从调查的情况看,在乡镇干部中,工作年龄最大的有50多5/7岁,连续在一个乡镇工作时间最长的已近20年,在一个岗位工作最长的已满15年。乡镇领导干部一般是由上级机关或县直部门直接下派,多年在乡镇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同志却提拔机会极少,许多乡镇干部感到升迁无望,工作积极性不高,因此就想用借调的办法曲线进城。六是被借调者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才会被委以重任。但现有的用人机制和管理体制,使得很多被借调人员无法成为借调单位的正式职工,由此也失去了一些应得的权益,晋级、提拔都受到了影响。离开原单位多年,再回去也没有了位置,最后成了“悬在半空”的人。“编制”卡住了很多人的前途,一些业务能力很强的借调人员多年之后仍找不到自己应有的位置。甚至个别“借调”人员,已经被借调五六年了,年轻人熬成了“老借调”,却还带着让他们欢喜让他忧的“借调”的尴尬身份。四、建议和对策为严格控制机关事业单位随意借调工作人员,杜绝干部职工的无序流动,进一步规范人事、编制管理,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组织、人事、编制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次借调人员清查清理工作,然后对借调人员进行分类分析,对属挂职锻炼的,继续保留;对确因工作需要借调的,由6/7县委组织部办理借调手续,并送县分管领导、编制、人事部门备案;对上述两类以外借调人员,及时清退回原单位工作。二是对于借调来说,依然是没有统一规则的“自选动作”在发挥作用,造成随意性极大,借入的随意,退回也随意,因为借调没有相应的制度,要解决借调者遭遇的尴尬,只有靠制度。制定干部使用流动制度,加强干部的人事、编制管理。一切干部无序流动尴尬处境的根源,都在于制度缺失,只有建立起一套与借调有关的制度规范,才可以保障借调单位、被借调单位和借调者的权利,并实现有序流动管理,才能够真正走出干部无序流动的尴尬。三是原则上应减少借调人员的存在现象,对确因工作需要借调的工作人员,经借调单位与原单位协商同意后,明确借调时限,由本人填报借调人员审批表,统一报县委组织部和县分管领导审批。四是借调单位有空编的借调人员,借调单位和组织部门应及时对借调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办理工作调动手续,否则,应及时退回原单位工作。五是形成借调人员的管理、考核、晋升、提拔制度,解决借调人员的福利、晋级、组织关系等各项权利,探索借调人员“育、管、用”等机制,为借调人员“培土浇水”,搭建优秀年轻干部成长“平台”。例如借调人员在单位有职7/7务的,借调后,可以保留其职级待遇,原职务自然免除,退回原单位工作后,如果原职位还空缺,可以恢复原职务,或者由原单位酌情安排,不能两头挂职,这样,原单位就可以灵活的安排人员。六是探索制定干部“能上、能下”使用管理制度,多渠道分流机关单位富余人员和基本不能胜任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