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_第1页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_第2页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_第3页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_第4页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 一、建安时代( 196220) : 建安时代的代表作家: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干、应瑒、孔融。 二、曹操 1、诗歌内容 ( 1)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 蒿里行 ; ( 2)曹操乐府较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前者如 度关山 ,后者如 短歌行 ; ( 3) 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 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讨论:请将 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 与 毛泽东 浪淘沙 作对比分析 附:毛泽东 浪淘沙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之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2、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 1)他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 。 ( 2)他的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语言古朴率真 。 ( 3)就艺术形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也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诗体注入了活力。 前人评曹操诗文 钟嵘 诗品 卷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睿不如丕,亦称三祖” 敖陶孙 诗评 :“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刘熙载 艺概 诗概 :“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 沈德潜 古诗源 :“借古乐写时事,始于曹公。” 鲁迅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 :“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3、曹操的影响: 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影响了一代诗风,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开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局面。 曹操 蒿里行 作品讲读 艺术特点: ( 1)诗歌的构思以事件的因果关系为线索来结构诗篇 。 ( 2)诗歌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出当时历史,诚如钟惺所言“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古诗归 ) ( 3)诗歌以乐府旧题写时事,以旧形式来反映新内容。 作品讲读 短歌行 艺术特色: ( 1)感情真挚跌宕,是旧题写时事的典范。 ( 2)引用贴切自然,如同己出。 ( 3)诗中比兴贴近音乐的情景,又同现实相一致。 ( 4)虽说是四言体,而当时五言已兴起,但却把四言诗的形式推到极致。 三、曹丕: 曹丕的生平 1、曹丕诗歌的内容: 1、宴游诗 2、抒情言志 3、相思离别 三、曹丕: 2、曹丕诗歌的新变 A、个人情感的抒发; B、文人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 ( 1)他的 典论 论文 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典论 是一部学术性的著作,已逸, 论文 是其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一篇。涉及到文学的价值、作家评论、作家的气质、作品的风格、文体的区别等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为此后的文学批评理论的繁荣开了先河。 3、曹丕的贡献 ( 2)曹丕有一首乐府诗 燕歌行 ,内容上仍脱不了古诗十九首“少妇闺怨”的题材,主要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风格清丽婉转,低徊哀怨;更重要的, 燕歌行 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 作品讲读 燕歌行 艺术特色 ( 1)诗歌以深婉细腻的手法,抒发了缠绵哀怨之情,运用了景物描写、心理自白、生活场景及细节描写等手段,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思妇的愁苦和悲哀,并刻画出了一个悲思欲绝的思妇形象。 ( 2)诗歌的语言清新自然、明丽优美,情调婉转缠绵、凄楚哀怨,音节和谐流畅,一韵到底,句句用韵。 第二节 曹植 一、曹植生平 陈思王植子建,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严,與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三国志 魏书 陈思王传 ) 铜雀 曹植墓:位于东阿县城西南 10公里鱼山西麓,依山而建。 墓室分甬道、前室、后室部分。 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有继之?(李瀚 蒙求集注 ) 汉、魏以来,二千余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众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清 王士祯 带经堂诗话 ) 二、曹植诗歌内容: 曹植的创作,以公元 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1、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 白马篇 ; 2、曹植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其内容可分为四类: ( 1)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 ( 2)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 ( 3)是述志诗。 ( 4)是游仙诗。 三、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乐府形式。 2、“辞采华茂”。 3、工于起调。 4、善用比喻。 钟嵘 诗品 评曹植诗 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馀辉以自烛。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 四、曹植的诗歌受到后人的推崇的原因: 1、由于文采富艳; 2、因为他对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3、他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 作品讲读 白马篇 艺术特色: ( 1)本诗的重点是写人,它通过游侠儿形象的描写刻画,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 2)本诗的表现手法,既有细致的铺排渲染,也有概括的勾勒描写。 ( 3)本诗是曹植前期诗歌的代表性作品,洋溢着少年意气,充满着乐观向上的情调,也是他前期人格精神的写照。 曹植 赠白马王彪并序 作品讲读 艺术特色: ( 1)此诗是曹植后期诗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了后期诗歌的基本艺术风格。 ( 2)此诗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交相辉映,穿插并行。 ( 3)此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首尾相连、层层相因的辘轳体的形式。 第三节 王粲、刘桢和蔡琰 一、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指建安时期文人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七子”一称,始见于曹丕 典论 论文 。七子中王粲的成就最高。 曹丕 典论 论文 论“七子”文风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舒缓之气),然粲之匹也。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至乎杂以潮戏。及其所善,扬、班之俦也。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人体,不可力强而致。 (一)王粲 洛阳仲宣楼 七子之冠冕 (一)王粲: 1、王粲的诗歌内容: ( 1)归顺曹操之前的作品或纪汉末战乱,或写其流落荆州时的羁旅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感慨,代表诗作是 七哀诗 三首 。 ( 2)归曹后,王粲比较重要的作品是 从军诗 五首,主要描写诗人几次随曹操出征的感受。 ( 3)王粲还有一些在邺下时期与曹丕、曹植兄弟及其他文人唱和的作品 。 王粲塑像 2、王粲的诗歌的艺术特色: 王粲的诗感情深沉,慷慨悲壮。谢灵运说他:“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情多。”( 拟魏太子邺中集 王粲诗序 ) 方东树评之为“苍凉悲慨,才力豪健,陈思而下,一人而已”( 昭昧詹言 卷二)。 作品讲读 七哀诗(其一) 艺术特色: ( 1)诗歌运用了高度的概括与典型事件的特写相结合的笔法。 ( 2)诗歌以叙事为线索,形象地描写了由于军阀混战所造成的乱离景象,以抒情为主旨抒发了作者的强烈的悲愤与深沉感慨。 (二)刘桢 1、刘桢诗歌的内容: ( 1)赠答诗。 ( 2)游乐诗。 2、刘桢诗歌的特点: 刘桢的诗纯以气势取胜,无论是抒情还是咏物,无论是写山水还是状禽鸟,都显示出其目无千古、踔厉奋发的气概 。 (三)“七子”其他作家的创作: 陈琳的 饮马长城窟行 阮瑀的 驾出北郭门行 徐干 室思诗 四、蔡琰 ( 1)生平和创作。 ( 2) 胡笳十八拍 的真伪。 ( 3)五言 悲愤诗 的思想性 文姬归汉图 第四节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一、建安风骨与时代: 建安人的精神状态与建安风骨。建安文学的特殊的历史背景:从乱世到初步治平之世。乱世中蒿目时艰、慷慨悲哀的文学。初步治平之世,文学向华丽壮大的风格出现的。 补充 刘师培把“建安风骨”总结为四个方面(见 中古文学史 ): 1、清峻。曹操以刑名法术治理天下,于鞍马间为诗为文,用语简洁,词气峭厉,不傍经典,直抒胸臆,故文风清峻。 2、通脱。即随便之意。诗文的随便由思想的随便而来。这跟汉末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有关。故这一时期的文学,既有直面现实人生,积极建功立业的乐观精神,也有命运无常、人生短促的感叹。但总的看来,建安文人对生命短暂的感叹,最终导向及时建功立业、追求人生的不朽的精神。所以,慷慨悲壮,乃成为建安文学的又一风格特征。 3、骋词。即气盛词壮。建安文人思想束缚较少,精神比较自由,故其议论时事,抒写情志,无不畅所欲言,力求充分地表现自我,由此形成“骋词”的艺术风格。 4、华靡。即华丽。曹操尚质朴为文,而注重诗文华靡的,首推七子和曹丕、曹植兄弟。建安文学之渐趋华靡,表明文学已摆脱经学的附庸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始受到文人的自觉重视。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二、建安诗歌的特点: 1、东汉末年的动乱,即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 2、人生苦短的哀叹,是建安诗歌的另一个主题。 3、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造成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 文心雕龙 时序 )的特点。 4、明的个性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 第五节 阮籍、嵇康与正始文学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 240 249),文学史的正始时期,指的是曹魏后期到司马氏以晋代魏这一时期。其时曹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各自网罗党羽,扩大势力,争权夺利,斗争十分残酷。尤其在司马氏集团掌握政权以后大肆诛杀曹魏集团,造成中古史上“名士少有全者”的最黑暗恐怖的时期。充满阴谋和篡夺的险恶斗争,恐怖政治的压力,加上老庄思想的影响,使正始诗歌的内容与风格呈现出与建安诗歌迥然不同的面貌。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一、魏晋之际的政治与思潮: 1、政治与文学 2、玄风与文学 3、从文人集团到名士集团 二、正始诗歌的新特点: 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 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因而正始诗歌也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 三、“竹林七贤” 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是“竹林七贤”。其名称始见于 世说新语 任诞 : 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参颜延之 五君咏 、 世说新语 刘伶病酒 ,见作品选。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画像砖。图中的荣启期是春秋时代的名士,他与七贤有共同之处,故被画在一起。南壁为嵇、阮、山、王四人北壁为向、刘、阮、荣四人。人物之间以银杏、垂柳、松槐相隔。八人均席地而坐,但各以一种最能体现自己个性的姿态来表现,有的抚琴啸歌,有的颌首倾听,有的高谈玄理,有的舞弄如意,人人宽衣博带,孤傲高雅;崇尚老庄之情,追求个性之心,溢于画面。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画像砖上得到充分地表现 . 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王戎、阮咸、向秀、刘伶。其中以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 三、阮籍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晋书 阮籍传 ) (一)阮籍: 1、阮籍诗歌的内容: ( 1)忧生之嗟。 ( 2)隐逸求仙 。 ( 3)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揭露。 ( 4)抒写理想。 2、阮籍诗歌的风格特色 钟嵘 诗品 说阮籍的诗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严羽 沧浪诗话 诗评 说:“黄初之后,惟阮籍 咏怀 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 作品讲读 阮籍 咏怀 夜中不能寐 艺术特点 : ( 1)含蓄隐晦 。 ( 2)人鸟相映 。 ( 3)极类五律 。 四、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凤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 晋书 嵇康传 )。 “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然若玉山之将崩”。( 世说新语 )。 “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环顾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从吾学 广陵散 ,吾每靳固之。 广陵散 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