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安全_第1页
航行安全_第2页
航行安全_第3页
航行安全_第4页
航行安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航行安全 _2002 1980年 5月 25日生效) 1所有 16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均应装设一台主管机关认可型式的雷达。这些船舶的驾驶室内应有便于标绘雷达读数的设备; 2所有 16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应装设无线电测向设备,主管机关若认为某些航区不合理或不必要时,可以对任何 5000总吨以下的船舶免除此项要求; 3所有 16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除磁罗经外,应增设 1具电罗经,主管机关若认为某些航区不合理或不必要时,可以对任何 5000总吨以下的船舶免除此项要求; 4所有 500总吨及以上的新船,应装设 1具回声测声仪; 5虽采取一切合理步骤以保持各种设备处于有效状态,但雷达设备、电罗经或回声测声仪的功能失常,不得认作船舶不适航,而在那些不能提供修理便利的港口亦不得作为拖延船舶在港的理由。 6所有 1600总吨及以上的新船,应装设在无线电话遇险频率上进行搜索的无线电设备。 81修正案( 84年 9月 1日生效) 1对第五章第十二条“船上装设的航行设备”重新编写 ( 1) 船舶建造的概念 (2) 15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应装设标准磁罗经; (3) 150总吨以下的船舶 , 在合理可行时 , 应装设 1具操舵罗经 , 同时应有取得方位的手段; 4 1984年 9月 1日或以后建造的 5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应装设电罗经; 5 1984年 9月 1日以前建造的 16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应装设电罗经; 6 有应急操舵位置的船舶,应有为此位置提供首向情况的装置; 月 1日或以后建造的 5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 1984年 9月 1日以前建造的 16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应装设 1台雷达装置; 台各自能独立操作的雷达装置; 1984年 9月 1日或以后建造的 16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标绘雷达读数的设备应至少与反射标图仪一样有效; 具自动雷达标图仪; 月 25日以前建造的 16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 1980年 5月 25日或以后建造的 5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均应装设 1具回声测深仪; 月 1日或以后建造的 5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均应装设显示航速和航程的仪器,要求装设自动雷达标图仪的船舶应装设 1台能显示航速和航程的仪器; 月 1日以前建造的 16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 1984年 9月 1日或以后建造的 5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都应装设能显示舵角及每个推进器转速的指示器,此外,在装有可变螺距推进器或侧向推进器时,指示器也应能显示其工作状态,所有这些指示器均应在指挥的地点能够读数; 月 1日或以后建造的 1000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应装设 1具回旋速度指示器; 应把这些设备的功能失常认为船舶不适航,或作为拖延船舶停滞在不易获得维修设施的港口的理由。 6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应装设无线电测向设备,主管机关若认为某些航区不合理或不必要时,可以对任何 5000总吨以下的船舶免除此项要求; 月 25日或以后建造的 16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应装设瞄准在无线电话遇险频率上的无线电设备; 为主管机关认可的型式。 1984年 9月 1日或以后安装在船上的设备应符合不低于本组织通过的相应的性能标准; 其设计成专用及整体的拖船和驳船组合体时,应视作一艘船舶; 984年 9月 1日以前建造的船舶结构时,可允许将装设所需设备延长至 1989年 9月 1日; 管机关可以对个别船舶给予部分或有条件的免除。 2第十六条“救生信号”第四款关于飞机在搜救时的信号; 3删除第十八条“甚高频无线电话” 4第十九条“自动操舵仪的使用”加入对人工操舵的试验和操舵装置的试验及演习要求。 88修正案( ( 7) 1984年 9月 1日或以后建造的 5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 1984年 9月 1日以前建造的 16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应装设 1台雷达装置。从 1995年 2月 1日开始,雷达装置应能在 9外, 1995年2月 1日以后,所有客船和 300总吨及以上的货船应装设能在 9 ( 8) 100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均应装设 2台各自能独立操作的雷达装置。从 1995年 2月 1日开始,其中至少有 1台雷达装置应能在 9 ( 16) 16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应装设无线电测向设备,主管机关若认为某些航区不合理或不必要时,可以对免除对船舶的此项要求; ( 17)到 1999年 2月 1日, 1980年 5月 25日或以后但在 1995年 2月 1日以前建造的16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应装设在无线电遇险频率上导航的无线电设备; 89年修正案( 1992年 2月 1日) 1( F)有应急操舵位置的船舶,应至少配备一台电话或其他通信设施为此位置提供首向情况;此外, 1992年 2月 1日或以后建造的总吨为 500及以上的船舶,应设置向应急操舵位置提供可见罗经读数的装置; 2第十三条配员:增加 艘船舶应备有一份由主管机关颁发的适当的安全配员文件或等效物,作为符合本条规定的最少安全配员凭证。 2000修正案新的第五章要求 行安全“重新改写。于 2002年 7月 1日生效。具体修改内容如下: 增加第 12条 船舶运输服务 1 船舶运输服务有利于海上人命安全、航行安全及效率和或海洋环境、附近岸上区域、工作场所和海上设施的保护以免遭受海洋运输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2 缔约国政府承担义务,在其认为因交通量和危险程度需要这种服务的场所作出建立船舶运输服务的安排。 3 汁划和实施船舶运输服务的缔约国政府应尽可能遵守本组织的指南。船舶运输服务的应用,仅在沿海国家的领海范围内的海区中为强制性要求。 4 挂其船旗船舶参予和遵守船舶运输服务规定。 5 本条或本组织通过的指南均不应损害各国政府为国际航行和群岛海上航线使用国际法或海峡法规定的权力和责任。 第 13条 助航设施的建立和操作 1 各缔约国政府承担义务,在其认为可行和需要时,根据交通流量和危险程度,单独或与其他缔约国政府合作,提供助航设施。 2 为了保证助航设施的最大可能的一致性,缔约国政府在建立这些助航设施时,应注意到国际建议案和导则 3 缔约国政府应采取措施 , 以使所有有关方面能够获得与助航设施有关的信息 。 将对船 上配备的接收机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定位系统的发送的变化,应尽可能避免,并只能在及时和适当地发布通告之后才可起作用。 第 15条 关子驾驶台设计、航行系统和设备的设计和布置以及驾驶台程序的原则 所有用于适用本章第 19、 22、 24、 25、27和 28条要求以及影响驾驶台设计、航行系统和设备的设计和布置以及驾驶台程序的决定都应本着以下目的: 1 通过对情况进行全面地评估和在所有操作条件下安全地操纵船舶 , 来帮助驾驶台工作人员和引航员执行任务; 2 促进有效和安全的驾驶台资源管理; 3 使驾驶台工作人员和引航员能够方便和连续地访问重要信息 。 这些重要信息 以清晰和明确的方式表达 , 并使用用于控制和显示的标准化的符号和编码系统 4 指示自动功能和综合组成部分 、 系统和或分系统的操作状态; 5 允许驾驶台工作人员和引航员迅速、连续和有效地处理信息和作出决定; 6 防止或减少可以导致驾驶台工作人员和引航员疲劳或干扰其警惕性的在驾驶台上的过多或不必要的工作和任何情况或分心事务至最低程度; 7 通过监视和报警系统 , 以使驾驶台工作人员和引航员及时地采取适当的行动 , 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错误的风险并探测这样的错误 。 第 16条设备维修 1 应具有令主管机关满意的适当安排,以保证本章要求的设备的性能能够得到维护。 2除第 1 7(b)、 I 8和 I 9条规定者外,当采取一切合理措施以保持本章要求的设备处于有效工作状态时,不应把这些设备的功能失常认为船舶不适航,或作为拖延船舶停滞在不易获得维修设施的港口的理由,只要船长在计划和实行 个安全航程至某个可以得到维修的港口时,注意到无法工作的设备或不可得到的信息,并采取了适当的措施。 第 17条 电磁兼容性 1 各国主管机关应保证安装在 2002年 7月 1日及以后建造的船舶上 , 位于驾驶台或邻近驾驶台的电气和电子设备 , 考虑了本组织制订的建议案 , 应进行电磁兼容性试验 。 2 电气和电子没备的安装应使电磁干扰不会影响航行系统和设备的正常功能 。 3 如果便携式电气和电子没备可能影响航行系统和设备的正常功能 , 则其不应在驾驶台进行操作 。 第 18条 航行系统和设备以及航行数据记录仪的认可、检验和性能标准 1 用于满足本章要求的系统和设备应是主管机关认可的型式。 2 在 2002年 7月 1日及以后安装 , 用于执行第 19条和 20条的功能要求的系统和设备 , 如适用 ,包括相关的后备装置 , 应不低于本组织通过的适当的性能标准 3 当系统和设备替换或添加到在 2002年 7月 1日之前建造的船舶上时 , 这些系统和设备应在合理和可行的范围内符合本条 2的要求 。 4 在本组织通过相关的性能标准之前安装的系统和设备,主管机关在适当地考虑了本组 织可能通过的与有关性能标准相关的衡准后,可以对其免除完全符合这些性能标准的要求。 尽管如此,对于满足 19 2 1 4条要求海图配备的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 (应符合不低于本组织在安装 者,对于在 1999年 1月 1日之前安装的 不低于本组织在 1995年 11月 23日通过的性能标准。 5主管机关应要求制造商具有一个由适任机构审核的质量控制系统,以确保持续地符合 型式认可条件。作为替代的方法,主筲机关可以在该产品设备安装寸:船之前使用最终产品检验程序,由适任机构验证其符合型式认可证书。 6 在对具有超出本章包含的新特征的航行系统和设备认可之前,主管机关应确保这些特 征支持功能至少与本章要求的一样有效。 7 如果某种设备安装在船上,作为 19条和 20条要求的装置以外的设备,并日本组织已 经制订了这种设备的性能标准,则该设备应经过认可和应尽可能不低于本组织通过的性能标准。 8 括所有传感器,应符合年度性能试验的要求。试验应由认可的试验或维 护机构进行,以检验记录数据的精度、持续时间和可恢复性。另外,还应进行试验和检查,以确定所有保护装置和帮助定位的装置的适用性。由试验机构颁发的写明符合的日期和可适用的性能标准的证书副本,应保留在船上。 第 19条船载航行系统和设备的配备要求 1 适用范围和要求 在满足第 1 1 在 2002年 7月 1日及以后建造的船舶,应配备满足下列本条 2 1至 2 9所述要求的航行系统和设备。 1 2 在 2002年 7月 1日以前建造的船舶应: 1 在满足本条 1 2 2和 1 2 3规定的条件下,除非这些船舶全部满足本条的要求,继续配备满足在 2002年 7月 1日之前生效的 11、 V 12和 V 20条所述要求的设备; 2 在 2002年 7月 1日以后的第一次检验之前,配备本条 2 1 6要求的系统或设备,在 2002年 7月 1日之前生效的 12(p)款提及的无线电测向设备相应地不再被要求; 3 在本条 2 4, 2和 2 4 3所述日期之前,配备本条 2 4要求的系统。 2 1 不论船舶尺度,所有船舶应具有: 1 . 1台经过适当校正的标准磁罗经或其他装置,独立于任何电源,用于确定船舶航向并在主操舵位置显示其读数; 2 1台哑罗经或罗经方位装置或其他装置,独立于任何电源,用于在水平 360的 范围内量取方位; 3 用于随时校正航向和方位为真实值的装置; 4 纸海图和航海出版物,用于计划和显示船舶预定航程的航线以及标绘和监视 整个航程的船位;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 (可被接受用于满足本款的海图配备要求; 5 上述 4功能要求的后备装置,若该功能全部或部分地由电子装嚣来完成; 6 1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或陆地无线电导航系统的接收机,或其他装置,适合于由自动设备在船舶整个预定航程内随时确定和更新船位; 7 若船舶小于 150总吨和可行, 1台雷达反射器或其他装置,使得船舶能够被其他航行的船舶通过 9 8 若船舶驾驶台是完全封闭的和除非主管机关另有规定, 1套声音接收系统,或其他装置,使得值班驾驶员能够听到声音信号并确定其方向; 9 1部电话,或其他手段,用于同应急操舵位置 (如设有 )交换航向信息。 2 2 所有 15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和不论尺度大小的客船,除了满足 2 1段的要求外,还应设有: 1 1台可以与本条 2 1 1中提到的磁罗经进行互换的备用磁罗经,或其他装置,用于通过替换装置或双套设备来执行本条 2 1 1规定的功能; 2 1套白昼信号灯或其他装置,用于在白天和夜晚通过灯光进行联络,使用电源但不仅仅依靠船舶电源供电; 2 3 所有 3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和不论尺度大小的客船,除了满足本条 2 2的要求外,还应设有: 1 1台回声测深仪或其他电子装置,用于测量和显示可用水深; 2 用于确定和显示雷达应答器 、 其他水上船舶 、 碍航物 、 浮标 、海岸线和航标的距离和方位 , 借以助航和避碰 3 1套电子标绘装置 (其他装置 , 用电子方式标绘目标的距离和方位 , 以便确定碰撞危险; 4 速度和航程测量装置或其他装置,用于指示船舶相对于水的速度和航程; 5 1台经过适当校正的航向传送装置或其他装置,用于传送航向信息以输入到本条 2 3 2、 2 3 3和 2 4提及的设备中。 所有 300总吨及以上的国际航行船舶和 500总吨及以上的非国际航行船舶,以及不论尺度大小的客船,应按下列要求配备 1台自动识别系统 ( 1 在 2002年 7月 1日及以后建造的船舶; 2 在 2002年 7月 1日之前建造的国际航行船舶: 2 1 客船不迟于 2003年 7月 1日; 2 2 液货船不迟于 2003年 7月 1日以后的第 个安全设备检验日; 2 3 除客船和液货船外, 50, 0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不迟于 2004年 7月 1日; 2 4 除客船和液货船外 , 10, 000总吨及以上但小于 50, 000总吨的船舶 , 不迟于 2005年 7月 1日; 2 5 除客船和液货船外 , 3000总吨及以上但小于 10, 000总吨的船舶 , 不迟于2006年 7月 1日; 2 6 除客船和液货船外 , 300总吨及以上但小于 3000总吨的船舶 , 不迟于 2007年 7月 1日; 3 在 2002年 7月 1日之前建造的非国际航行船舶 , 不迟于 2008年 7月 1日 。 4 若船舶在上述 2和 3款所述实施日期之后两年内永久退役,则主管机关可以免 除这些船舶适用本款的要求。 5 1 自动地向适当地配备了相关设备的岸台 、 其他船舶和飞机提供信息 , 包括船舶识别码 、 类型 、 位置 、 航向 、 速度 、航行状况以及其他与安全有关的信息; 2 自动地从其他相似配备的船舶接收这些信息; 3 监视和跟踪其他船舶; 4 与岸上设施交换数据。 6 在有国际协议、规则或标准要求保护航行信息的情况下,本条 2 4 5的要求应不适用。 7 2 5 所有 5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除了满足本条 2 3(不包括 2 3 3和 5)和 2 4的要求外,还应设有: 1 1台陀螺罗经或其他装置,用于通过船载非磁性装置来确定和显示船舶航向并 传送航向信息以输入到本条 2 3 2、 2 4和 2 5 5提及的设备中; 2 1台陀螺罗经航向复示器或其他装置,用于将可视的航向信息传送到应急操舵位置 (如设有 ); 3 1台陀螺罗经方位复示器或其他装置 , 通过使用上述 1提及的陀螺罗经或其他 装置 , 在水平 360的范围内量取方位 。 尽管如此 , 小于1, 600总吨的船舶应尽可能配备该装置; 4 舵 、 螺旋桨 、 推进器 、 螺距和工作模式指示器 , 或其他装置 , 用于确定和显示舵角 、 螺旋桨转速 、 推力和推力方向以及 , 如可能 , 侧推的推力和方向 、 螺距和工作模 式 , 所有这些指示器在驾驶位置都应清晰可读; 5 1台自动跟踪仪 (其他装置 , 用于自动标绘其他日标的距离和方位 , 以确定碰撞危险 。 2 6 在所有 5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上 ,1台设备的故障不应降低船舶符合本条2 1 1、 2和 2 1 4要求的能力 。 2 7 所有 30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除了满足本条 2 5的要求外,还应设有: 1 1台 3 或第 2台 9如果主管机关认为合适 ), 或其他装置 , 用 于确定和显示其他水上舶泊 、 碍航物 、 浮标 、 海岸线和航标的距离和方位 , 借以 助航和避碰 , 并与本条2 3 2提及的装置在功能上是独立的; 2 第 2台自动跟踪仪 ( 或其他装置 , 用于自动标绘其他目标的距离和方位 , 以确定碰撞危险 , 并与本条 2 5 5提及的装置在功能上是独立的 。 2 8 所有 10, 0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除了满足本条 2 7(不包括 2 7, 2)的要求外,还应设有: 1 1台自动雷达标绘仪或其他装置,与 1台指示船舶相对于水的速度和航程的装置相连,用于自动标绘至少 20个其他目标的距离和方位,以确定碰撞危险和模拟试验性操纵; 2 1套航向或航迹控制系统 , 或其他装置 , 用于自动地控制和保持航向和或直的 航迹 。 2 9 所有 50, 0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除了满足本条 2 8的要求外,还应设有: 1 1个旋回角速度指示器或其他装置,用于确定和显示旋回角速度; 2 1台速度和航程测量装置或其他装置,用于指示船舶前进方向和横向的相对于地的速度和航程。 3 如果本条中提及的 “ 其他装置 ” 被允许使用时 , 则这些装置必须经过主管机关根据第 18条的规定进行认可 。 4 本条提及的航行设备和系统的安装 、 试验和维护 , 应使其故障率最低 。 5 带有可选择操作模式的航行设备和系统 , 应指明其实际使用的模式 。 6 综合驾驶台系统 (1 应这样布置 , 个分系统发生故障应立即通过声光报警引起值班驾驶员的注意 ,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分系统的故障 。 如果一个综合航行系统 (1 的一部分发生故障 , 系统的各个设备或部分应可以分别操作 。 第 20条 航行数据记录仪 ( 为了给事故调查提供帮助,从事国际航行的船舶,在满足第 1 4条规定的条件下,应按下列要求配备 1 在 2002年 7月 1日及以后建造的客船; 在 2002年 7月 1日之前建造的客滚船 , 不迟于2002年 7月 1日及之后的第一个检验日; 3 在 2002年 7月 1日之前建造的除客滚船以外的客船 , 不迟于 2004年 1月 1日; 4 在 2002年 7月 1日及以后建造的除客船以外的 3, 000总吨及以上的所有船舶。 除客滚船以外,对于在 2002年 7月 l 日之前建造的船舶,如果能够证明 主管机关可以免除这样的船舶配备 第 22条 驾驶台可视范围 第 3 12条中规定的船长不小于 45m,在 1998年 7月 1日或以后建造的船舶应满足下列要求: 1,从驾驶位置上所见的海面视域,在所有吃水、纵倾和甲板货状态下,自船首前方至任何一舷 10度 (范围止均不应有两个船身以上的长度或 500m(取其小者 )遮挡; 2 在驾驶室外正横前方从驾驶位置上所见的海而视域内任何由货物 、 起货装置或其他障碍物造成的盲视扇形区域的遮挡 , 应不超过 10度 。 盲视区扇形区域的总和不应超过 20度 。 在盲视区之间的可视扇形区域应至少 5度 。 但在 1段中所述之视域内 , 每一单独的盲视区均不应超过 5度; 3 从驾驶位置上所见的水平视域应延伸为一个不小于 225度的扇形区域,即从正前方至船舶任何一舷不小于 22 5度的正横后方向; 4 从每一驾驶台翼桥所见的水平视域应延伸为 个至少为 225度的扇面,即从船首另一侧至少 45经正前方,然后从正前方经 180至船舶相同一舷的正尾方; 5 从主操舵位置所见的水平视域应延伸为一个从正前方至船舶每 舷至少 60度的扇形区域; 6 船舷应从驾驶台翼桥上可见; 7 驾驶台甲板以上的驾驶台正前窗下部边缘高度应尽可能保持低位 。 任何情况下该下部边缘均不得成为障碍 , 遮挡本条所述的前视视域; 8 驾驶台正前窗上部边缘应有一个水平前视范围 , 当船舶在大浪中纵摇时 , 应确保驾驶人员在驾驶位置上有一个自驾驶台甲板以上 1800 主管机关如认为 1800 可允许降低视觉高度 , 但不应少于 1600 9 窗应满足下列要求: 9 1 为有助于避免反射 , 驾驶台正前窗应自垂盲平而顶部向外倾斜 , 其角度不小于 10度且不大于 25度; 9 2 驾驶台窗之间的框架应保持最低数量 ,且不应设置在任何工作台的正前方: 9 3 不应设置偏振及着色玻璃窗; 9 4 不管天气状况如何 , 在任何时候至少两个驾驶台正前窗应提供清晰的视域 , 此 外依据驾驶台形状 , 附加数量的窗也应提供清晰的视域 。 2 1998年 7月 1日以前建造的船舶在可行时应满足本条 1 1和 1 2中的要求 。 但不必要求结构变化或另置设备 。 3 对主管机关认为不能遵守本条规定的非常规设计的船舶 , 应提供尽可能接近本条所述的可视范围的布置 。 第 28条 航海活动的记录 考虑到本组织通过的建议案 , 国际航线上的所有船舶应在船上保留 1份有关对航海安全有重要影响的以及其必须包括充分详细的资料以恢复该航次的 如果船舶的航海口志中没有记载这种资料 , 则其应该以主管机关认可的其他格式作记录 。 ( 11)删除原第 18条甚高频无线电话;原第 15到第 关于航行数据记录仪 10)号决议 (1997年 11月 27日通过 ) 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 (能标准 ; 2安装航行数据记录仪的目的是为了以一种安全和可恢复的方式,保持存贮有关船舶发生事故前后一段时间的船舶位置、动态、物理状况、命令和操纵的信息。主管机关和船东应可获得包含在 信息用于任何随后的确定事故原因的调查。 航行数据记录仪 (系指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用于数据处理和数据编码所要求的任何与输人数据源接口的项目、在其容器中的最终记录介质、电源供应和专用备用电源。 传感器:系指任何 最终记录介质:系指用于记录数据的硬件项目,通过它可以用适当的设备恢复和再 现这些数据。 再现设备:系指与记录介质和记录格式相兼容,用于恢复数据的设备。它还包括适 合于原始数据源设备的演示硬件和软件 (不安装在船,不作为 专用备用电源:系指带有适当的自动充电装置,专用于 按 5 3 2的要求具有足够容量供 4中所要求的有关船舶设备的状态和输出以及船舶的命令 和控制等预选数据项目的顺序记录 。 最终记录介质应安装在满足下列全部要求的受保护的容器中 在事故之后可以访问但应防止篡改; 2 使最终记录数据在任何事故之后获得幸存和恢复的可能性最大; 3 是高可见度的颜色并以反光材料进行标识; 4 设有适当的装置以帮助寻找。 设备应尽可能设计成不能对输入到设备的数据选择、数据本身或已经记录的数据 进行篡改。任何于扰数据或记录完整性的企图应予以记录。 记录方式应是这样的,记录数据的每一项目都要进行完整性检查,如发现不可改正的错误则要发出报警。 为保证 舶应急电源应能向果船舶应急电源供电巾断,则 2有记录应自动停止。 应予以记录的数据项目:日期和时间、船位、速度、艏向、驾驶室声音、通信声音、雷达数据,显示后的选择、回声测声仪、主报警、操舵命令和响应、轮机命令和响应、船体开口状况、水密和防火门状况、加速度和船体应力、风速和风向; 该单元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应是完全自动的。应提供一种措施,在对 过适当的方法,在事故后保存记录数据。 69)号决议附件 3 关于全球船载自动识别系统( 能标准的建议案 关于船载全球定位系统 关于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 ; 关于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建议案 。 0936操舵装置 1自动操舵仪的使用 2操舵装置的实验及演习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船舶 检查要求 1 船舶开航前 12由船员对操舵装置进行核查和试验。试验程序 (如适用时 )应包括下述操作: 1 主操舵装置; 2辅助操舵装置; 3 操舵装置遥控系统; 一 4 驾驶室内的操舵位置; 5应急动力供应; 6 相对于舵的实际位置的舵角指示器; 7 操舵装置遥控系统动力故障报警器; 8 操舵动力设备故障报警器; 9 自动隔断装置及其他自动设备 。 2 核查和试验应包括: 1 按照所要求的操舵装置能力进行操满舵试验; 2 操舵装置及其联动部件的外观检查; 3 驾驶室与舵机舱之间通信手段的工作试验。 3 在驾驶室及操舵机舱内,应有永久显示操舵装置遥控系统和操舵装置动力装置转换程序的简单操作说明,并附有方框图 4 所有与操舵装置的操作和或维修有关的船舶驾驶员 , 应熟悉装在船上的操作系统的操作以及从一个系统转换到另一系统的程序 。 5 除本条 1和 2所述的常规核查和试验外 , 至少每 3个月应进行一次应急操舵演习 , 以练习应急操舵程序 。 操演应包括在操舵装置室内的直接控制 , 与驾驶室的通信程序 , 以及转换动力供应的操作 (如适用时 )。 6 对于从事短期航行的船舶 , 主管机关可免除本条 1和 2所规定的核查和试验要求 , 但这些船舶每周至少应进行一次这样的核查和试验 。 0955引水梯 适用范围 所有国际航行船舶 检查要求 由于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引航员接送方面的问题, 都非常重视,对引航员凳离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完善。检查中要注意: 1、 供引航员凳离船使用的所有装置均应有效地达到引航员安全凳船和离船的目的 。 装置应保持干净 , 适当维修和存放 ,并应定期检查; 2、 引水梯的边绳应由每边两根裸露的马尼拉麻绳或其他同等强度 、 耐用性和握持力的材料的绳索 , 其直径不小于 18最高一级的踏板下连续无接头 。 3、当海平面至船舶的出口或入口处的距离超过 9米时,应使用舷梯或其他安全装置和引航梯组合的组合梯,且在左右两舷都应能好用; 4、引航梯的踏板应为: ( 1) 采用硬木或其它等效性质的材料整块制成而没有节疤 , 并具有有效的防滑表面;最低的四级踏板可采用足够强度和硬度的橡皮或用等效特性的其它适当材料制成 。 踏板的长度不少于 480毫米( 19英寸),宽度不少于 115毫米( 不计防滑装置的厚度不少于 25毫米( 1英寸)。 各级踏板之间应为等距 , 其间距不小于300毫米 ( 12英寸 ) , 也不超过 380毫米( 15英寸 ) , 踏板的系固 , 要使其保持水平状态 。 1530雷达 适用范围 所有客船和大于或等于 300总吨的货船至少一台 , 且至少 1台能在 92002年 7月 1日之后建造的 30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还应设有 1台 3或第 2台 92002年 7月 1日之前建造的 100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 , 应装设2台能独立工作的雷达 检查要点 1、 在冷态下启动后 4分钟内应工作正常; 2、 开机后各部件均无打火 、 冒烟 、 出现异味及异常声响 , 转动部分声音和谐 , 无碰擦等噪音 。 天线应已 15 3、 雷达开启后可在荧光屏上清晰地显示相对于本船的其他水上船舶 、 障碍物 、 浮标 、 海岸线 、 航标和雷达应答器的回波信号图象; 4、 雷达应能在显示器位置启动和操作 , 各开关转动灵活 , 作用应正常 ( 如增益 、 调谐 、 扫描亮度 、 雷达电源开关 、 量程转换开关 、 船首线按钮 ) 5、 一般情况下 , 每台雷达应具有 6档量程 , 显示器应能读出所用量程和距离圈的数值; 6、 雷达应具有带距离数字显示活动距标和固定距标 , 其亮度为可调 , 并能在荧屏上消失; 7、船首标志应以一直线在荧屏上显示,首向线宽度应不大于 8、应设有断开首向指示器的装置,但该装置不能停在“首向标志断开”的位置上; 9、应具有抑制来自海浪杂波、雨水以及其他形式的沉降物、云、沙暴等有害回波的合适装置,杂波干扰抑制器应能手动和连续地调整,在逆时针旋转位置应不能起作用; 10、应设有准备状态,雷达从准备开始后 15秒内进入工作状态; 11、当要求配备两台雷达时,他们的安装应使每台雷达既能单独工作,又能两台同时工作而不互相依赖,每台雷达均应有应急电源; 1540电罗经 适应范围 1984年 9月 1日或以后建造的 5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应配备一台; 1984年 9月 1日以前建造的 16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 。 在 16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应装设一具或数具电罗经复示器,并置于适当位置上,以便在水平面 360弧度范围内,测得尽量接近实际的方位 检查要点 1、 2、 指示罗经重大故障的自动报警装置灵敏; 3、 应该备有完全足够的照明 , 以便夜间读数 。还应备有减光的设备; 4、 舵工在主操舵位置上能清晰地读出主罗经或罗经复示器的读数; 5、 电罗经应由主配电板直接供电 , 大于 5000总吨的船舶还应由应急电源供电 ,并应有过大电流和电压 、 瞬变状态和意外的电源极性反接的保护措施; 6、 应提供相应的资料和型号的说明; 7、 结合航海日志检查电罗经的罗经差 ,当 则说明电罗经的技术状况较差 1541磁罗经 适用范围 150总吨以上的船舶应装设 1具标准磁罗经, 1具操舵磁罗经(设有反射磁罗经的船舶可免除), 1具备用磁罗经(有操舵罗经或电罗经的除外) 检查要点 1、 罗经刻度盘标示清晰 , 2、 经校正后的剩余白差:标准罗经不超过 3度,操舵罗经不超过 5度 3、每年进行一次磁罗经的自差校正,并编制自差曲线表,张贴在驾驶台: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自差的校正,记录在罗经记录簿内 (对集装箱船尤为重要 ) (1)在船体结构方面有所变动时,或磁罗经旁带有磁性的物体移动后: (2)用任何方法进行船舶的消磁工作后: (3)载运大量有磁性货物后: (4)船舶长期停泊并固定在一个方向,发现磁罗经自差有显著变化: (5)船舶遭受雷击、失火、碰撞、搁浅、船体经过电焊或敲击后,发现磁罗经白差有显著变化者 (6)在罗经更换或移动后; (7)在剩余自差超过 2款中的值的情况下。 4、磁罗经表盘中的玻璃应光洁明亮,表盘内液体不应有气泡存在:罗盘存液后应绝对水密, 罗经内液体无色透明,且不应有沉淀物 5、标准罗经安装处所与操舵罗经安装处所之间,应装有通讯设备: 6、安装在露天甲板上的磁罗纤,应有防水罩遮蔽, 附近不得存放影响罗经磁场的铁质材料 7、操舵罗经应有夜间照明系统 8、磁罗经应配有保证其正常工作的下列附件: (1)标准罗经应备有精度为 0 25度的方位读数仪: (2)操舵罗经应备有刻度盘读数放大镜: (3)备用补偿磁棒。 9、如以标准罗经的电气复示罗经作为操舵罗经,其发送系统应由主电源原和应急电源供电。 10、 校正后的磁罗经位置 , 应记入专门的罗经记录簿内 1542应急操舵位置的通信和罗经读数 所有船舶至少应设有电话或其他通信手段 , 为应急操舵位置提供首向情况 1992年 2月 1日或以后建造的 5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应设有 1台电罗经航向复示器或其他装置,用于将可视的航向信息传送到应急操舵位置。 1543自动雷达标绘仪 适用范围 所有 10, 0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 1台自动雷达标绘仪或其他装置,与 1台指示船舶相对于水的速度和航程的装置相连,用于自动标绘至少 20个其他目标的距离和方位,以确定碰撞危险和模拟试验性操纵。 检查要点 1 使他们能向手工标绘单个目标一样处理若干个分离目标 , 以减轻观测员的工作量; 2提供连续 、 准确和迅速的航行形势估计; 3检查系统的自动报警和系统测试。 1550号灯、号型、声响信号 适用范围 所有国际航线的海船 检查要点 1、 桅灯安装在船的首尾中心线上方的白灯 , 在 225度的水平弧内显示不间断的灯光 , 其装置要使灯光从船的正前方到每舷正横后 2、 舷灯左红右绿 , 各在 其装置要使灯光从船的正前方到各自一舷的正横后 长度小于 20米的船舶 , 其舷灯可以合并成一盏 , 装设于船的首尾中心线上; 3、 尾灯安装在尽可能接近船尾的白灯 ,在 135度的水平弧内显示不间断的灯光 , 其装置要使灯光从船的正后方到每舷 4、 拖带灯具有与 “ 尾灯 ” 相同特性的黄灯; 5、 环照灯是指在 360度的水平弧内显示不间断灯光的号灯; 6、 闪光灯每隔一定时间以每分钟频率 , 120闪以上闪次的闪光的号灯; 7、 航行灯应能有应急配电板和主配电板供电 ,并在航行灯控制箱上或其他适当位置设置电源转换开关; 8、应设置航行灯或航行灯控制箱发生故障时,能发出听觉和视觉报警信号的自动指示器; 9、 航行灯应配备双套灯具; 10、 号灯的安装; 11、 号型与号旗应采用耐久 、 质轻 、 不易褪色的材料制成 。 号型和号旗的上下两端应有合适长度的旗绳或系绳装置; 12、 号型应存放在悬挂该号型的装置附近 , 应使锚泊 、 失控信号用的球体处于随时可悬挂的状态 , 号旗应存放在驾驶室或其他附近舱室内的专用旗柜内; 13、长度为 12米及以上的船舶,应配备一个号笛和一个号钟,长度为 100米及以上的船舶,应另配备一面号锣。号笛的最大声强方向应对着船首方向,同时应尽可能安装于船上的高处 1551信号灯 所有 150总吨以上的船舶 , 当从事国际航行时 , 应在船上备有有效的白昼通信信号灯一盏 , 这种信号灯不应单纯依靠船舶的主电源 。 1560海图 适用范围 所有船舶应根据其航行区域配备足够数量的最新海图 检查要求 1船舶应备有为其计划航线所必须的足够和最新的海图 2海图应根据航行通告及时改正 , 使用统一海图作业标注符号在图上标注 , 并在左下角图框外标注相应的航海通告号码; 3需配备相应的总图、大洋图、航行图、沿岸航行图、洋流图、航路设计图、港图。 1570航海资料 适用范围 所有船舶应根据其航行区域配备足够数量的最新一切航海资料 检查要求 1航标表、灯标和雾号表、潮汐表、航海表、天体高度方位表、里程表、中国沿海港口信号表、无线电信号表、航海天文历及附表、太阳方位表。 2航海通告 、 航海图书目录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