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主任的执着追求案例.doc_第1页
科研主任的执着追求案例.doc_第2页
科研主任的执着追求案例.doc_第3页
科研主任的执着追求案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研主任的执着追求案例密山二中副校长 薛全昌一、 案情介绍:1998年,我在密山市某中学初任科研室主任(原为政教处副主任),为了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目标,学校向上级科研部门申报了关于青年教师培养的研究科研课题。课题虽已确立,但如何开展实验研究?如何以课题研究推进学校工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当时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也没有人给指点迷津,个别人还观望看笑话,而主管领导把任务完全推给了我,让我拿出具体实施方案。面对如此困境,我曾一度徘徊,想退却,然而我又不甘心,不服气。在老校长的鼓励下,我深入钻研教育理论,阅读相关刊物,反复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开展课题实验的方法和途径。我抓住学校年轻教师比例大,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课堂教学能力和班旅途工作能力差别大,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设计了如下实施方案。1、 根据新老对应,学科对应的原则,把老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与1995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结成学科教学方面的帮教对子;按任课班级对应的原则,为每位年轻教师选一名老班任作为班主任工作方面的指导教师。2、 要求指导教师期初上交指导计划,期末上交指导总结;年轻教师期初上交提高计划,期末上交提高总结。平时指导教师要认真进行指导。并如实填写指导记录单,由指导对象和对应的主管校长签字后,交由科研室存档、备案,列入考核项目之中。3、 指导教师每学期必须指导帮助年轻教师出示一节“青年教师汇报课”,由学校课题领导小组按课堂教学评价单打分,分为13类课。规定连续两学期被评为一类课的年轻教师,才有资格出“校级公开课”或“市级公开课”;只有出示过两节“校级公开课”或一节“市级公开课”,并撰写一篇省级论文的年轻教师,才能被学校认定为教学方面的合格教师,有资格成为未来的指导教师。4、 班主任方面的指导对象(又称“实习班任”)必须积极参加对应一个班级的日常管理和大型活动达到两年学期,有资格任班主任工作,班级连续两学期被评为“文明班级”,并出示一节“校级主题班会”或被评为市级“模范班任”,才能被认定为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合格教师。5、 学校把指导教师和指导对象的实验工作效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和评优、晋级之中,建立指导教师之间、指导对象之间的相互竞争机制,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方案得到了学校班子的一致认可。在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支持下,我们举行了“青年教师结对子大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凭着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敢于坚持原则,顶住种种压力,边实验边总结经验,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在2000年关于青年教师培养的研究结题,被科研部门认定为省“九.五”重点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有效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教育教学质量的逐年提高提供了保障。如今,我离开那所学校已经三年多了。当年的指导教师好多已经退休或离开教学一线,但几乎所有的培养对象都成了学校的业务骨干,有的还成了学校的中层领导。该课题虽已结题,但青年教师的制度和方法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仍在继续执行。二、 案例分析与启示:(一) 当时课题研究能得以推进的原因:、 自年参加教育工作,爱岗敬业,扎实进取,一直从事班主任和政教处工作,并多次出示市、校两级公开课,1997年又先后被评为“密山市教学新秀”和“鸡西市教学新秀”,是一名比较出色的青年教师,被确定为科研主任,学校领导和教师心理上都有认同感,绝大多数人能自学响应我的号召,支持我的工作。、 当时“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口号的提出,使教育科研的作用凸显出来,学校也希望以开展科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我设计的方案顺应了这个潮流,自然会水到渠成。、 学校严格执行上级的教育行政部门要求,设立了与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平级的科研室(与教务处一个办公室),使我能够参加每一次校务工作会议(只有主任以上人员参加),使科研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协调一致进行。、 学校领导和绝大多数教师的信任,增强了我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信心,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使我必须千方百计做好这项工作。 、 我当时作为年轻人敢于竞争的锐气和对工作的执着追求,以及刻苦钻研、知难而进的探索精神,使我无所谓惧,勇于创新、大胆开展实验研究。(二) 该案例给我的启示。1, 通过这个案例,我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在推进学校工作中的作用。不能把课题当标签,科研不是材料的堆叠,不能为研究而研究,必须以应用研究为主,让科研为学校工作服务,为教育发展服务。2, 开展教育科研必须扎扎实实,不能因暂时的困难而畏缩,不能半途而废。虽然当时有些人不理解,设置一些障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它的作用产生效果时,人们自然会转变认识,承认它的实用价值。3, 年轻人可塑性强,适当的压力可以转化为进步的动力,这也包括我本人。科学的竞争机制能激发教师群体的工作潜能,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