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_第1页
农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_第2页
农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_第3页
农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_第4页
农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 篇一: 根据区、市、县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荣幸的被选派到资源县瓜里乡田洞里村担任第一书记。 4 月 18 日到村里报到后,我采取走访农户、实地考察、召开村班子座谈会、民情分析会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此外,还走访了钟家湾、牛塘凹、将军头、竹子山、村架岭、田洞里等村民小组,从而进一步了解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贫困户等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田洞里村是我县瓜里乡的一个较为贫困的山村,村民以汉族为主,全村分为 8 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 276 户,总人口 852 人。全村有一所村级 小学,是一个复式教学的学校,包括学前班到小学 2 年级,共 23 名学生,各年级的学生交叉在一起上课, 1 名教师,学校教学基础设施较差。 田洞里村行政区划面积约为 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全村共有水田 795 亩,人均水田只有 ,旱地 145 亩,人均不足 ,林地 9800 亩,人均 ,林木大都是三木药材,经济林所占比重大。 村委现有干部 3人 (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1 名,村委会副主任1 名,党支部副书记 1 名 ),中国共产党党员 40 名。村的党组织及村的行政管理组织基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 及村务管理工作。 全村共有贫困人数 438 人,贫困党员 7 人,特困户 8 户,木皮房翻新 8 座。 二、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田洞里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实现全村通电、通电视,村民组基本通公路, 20*年兴建了 90 平方米的卫生室 (目前还未投入使用 )。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村共有沼气池 64 座。 经济产业结构情况:农业方面,全村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以种植厚朴、金银花经济作物为辅,目前共种植有 5000 多亩的厚朴基地和亩的金银花基 地 ;养殖方面,目前有两家养猪场 (在建设当中 )和两家竹鼠养殖场。据村委干部介绍,至 20*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仅为 1980元左右,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没有。目前尚有户还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 农民增收情况:除正常的种植、养殖收入外,村民的主要增收渠道一是外出采割松脂 ;二是劳务输出,基本上每户都有一名以上劳动力外出打工,打工人数达到 426 人,占全村劳动力一半以上,占全村人口总数的二分之一。两户竹鼠养殖户均处于试养阶段,还未能进行规模养殖。 三、制约田洞里村经济发展和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尽快启动钟家湾自来水架设工程 和道路硬化工程。 2、由 *洞里村级主干道没有硬化,特别是通往田洞里时经过的河道,一到下雨天车辆无法通行,给行人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3、田洞里村是目前全县最大的厚朴种植基地,连片种植达 5000多亩但由于交通不便,没有进行深加工,只能靠卖原材料,建议政府实行政策倾斜,针对田洞里村的产业进行招商引资。 4、村民文化娱乐设施极为缺乏,全村没公共活动场所。村里无法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村民文化娱乐生活几乎为零,村民聚在一起时均是靠喝酒、打牌度闲暇时间。建议政府考虑村民的实际困难,争取在田洞里村建设一个村级公共宣传文化 服务中心。 5、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建议政府加强宣传培训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篇二: 根据市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荣幸的被选派到东郭镇上户主村担任第一书记。 4 月 15 日到村里报到后,我采取走访农户、实地察看、召开村班子座谈会、民情分析会 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此外,还走访了村里老党员老干部,从而进一步了解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贫困户等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村庄概况 上户主村位于东郭镇西北部,全村共计 600 余户, 1800 多人 ;全村共有耕地 2015 余亩,人均 1 亩多。该村副业经济不发达,主要靠种植花生、小麦、玉米等作物 ;群众致富办法较少,年轻村民在外打工者居多。 村的经济社会状况 由于村里没有经营性集体收入,日常开支主要靠卖宅基地和墓地等筹集,属于不可持续发展,村里群众致富办法较少,个别农户种植苹果、桃子等经济作物,大部分年轻村民在外务 工者较多。 基层组织情况 在组织建设方面,该村支部没有正常开展工作,属于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该村现有党员 31 名,平均年龄 51 岁 ;但是,党员年龄结构层次不合理,以老年的居多,年轻党员数偏少。现在支部正大力发展,把村里思想觉悟高、致富能力强、在群众里有威信的青年吸收到组织来。村委有 3 人,在村民中有一定威信,工作力度较大,但是由于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新鲜事物较慢,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 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公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村里已铺水泥公路 3000余米,尤其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来,我村对部分道路进行修缮,对村内排房进行规划,改观村容村貌,大大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 计划生育、治安及信访稳定工作稳步推进。随着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村民们的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有所淡化,少生优生,少生快富,生男生女一样好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正在群众中逐步形成。村级治安较好,近年来,无重大治安案件发生。 以人为本,弱势群体倍受关注。该村五保、低保对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基本上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关于上户主村建设、发展的 几点想法 重点支持发展种植业,强化品牌建设。在目前状况下,利用果树栽植的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但目前存在着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只是追求面积的数量,而没有注重质量的提高,也忽视了品牌效应。加快品牌建设,打造自己的品牌,实现品牌效应,让农民更快的富起来。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选出能帮农民脱贫致富的村委会班子,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而为全村的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形成动力。 加强土地流转工作。由于村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相当一部分土地没有充分利用,即使耕种也管理不到位,造成资源浪费,下一步我们将闲散土地集中起来,组织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每年定期将流转租金及时拨付村民,这样既让土地最大限能的发挥了效益,也让百姓增加了收入。 利用远程教育对党员进行培训,掌握致富方法。充分利用好村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培训,让大家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了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方法,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科学发展观及创先争优思想为指导,立足全村。 永顺县首轮选 派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三年来,在州、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重点移民村第一书记突出抓好了基层组织、基本产业、基础设施、和谐稳定和干部自身五大建设,共为 16 个村引进、投入各类资金 (含物资折价 )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 元,引进有关部门资金 元,后盾帮扶单位资金 元,部门帮扶物资折款 元,村第一书记自筹资金 元。 16 个村新修水渠 米,整修山塘水库 5 口,建河坝 10 座,修集雨节水窖 103 口,新增旱涝保收面积 1173亩 ;新修蓄水池 29 个,铺 设大小水管 米,解决饮水困难 1418户 ;新修整修各类桥梁 8 座 ;新增程控电话 83 部,卫星电视用户 538户 ;建沼气池 141 个,节柴灶 206 个,实施农村改厕 656 户。第一书记制度整合大批资金和项目投入库区,加快了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改善了移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库区和谐稳定。 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紧密结合农村党建工作实际,突出 调整结构兴产业,脱贫致富我当先 的主题,切实抓好 五个基本 建设,党员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明显增强。一是抓班子强化基本队伍建设。依照相关法律和组织程序,选好配强了重点移民村 两委 班子,一批素质好、文化高、能力强、村民拥护的优秀人才进入了班子。三年来,调整村支委 9 人,村委会成员 14人。其中,调整村支书 3 人,村主任 5人,支书兼村主任 3人。调整团支书 9 人、妇女主任 10 人、民兵营长 8 人。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3 个。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80 人、村级后备干部 41 名,发展新党员 45 名,党员接受各级各类培训 397 人次。二是抓好基本阵地建设。新修村级组织活动中心 1 所,新建村小 1 所,整修村部楼和学校 13 所,建好远程教育站点 15 个,大多数村都建立了管理规范、具有综合功能的党员活动室。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各村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 创先争优 等主题实践活动80 次。通过组织外出参观、技术培训、义务劳动和结对帮扶等活动,激发党员创先争优积极性,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度,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干部骨干带头作用得到增强。四是不断加强基本制度建设。结合创先争优认真推行 三制一卡 和 四议两公开 ,不断健全了党支部民主决策、党员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等制度,基本实现了党建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五是认真落实基本保障。 部分重点移民村通过购买农产品销售窗口等形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村创收 元,充实和增强村支两委的经济实力,加上州、县后盾帮扶单位驻村扶贫的资金投入,共为村民办实事 305 件,促进了基层政权的巩固。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后劲,切实改善重点移民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受多种因素制约,我县移民村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移民、群众反应强烈。针对现状,第一书记团结村支两委干部一道,想方设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了移民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社会经济发展后劲,促进移民村向新农村的转型建设。一是重点抓好村组公路建设 。县委县政府整合相关部门的项目与资金,为两岔乡两岔村等 11 个村新修了通组公路,总长 里 ;在勺哈乡马鞍山村等 12 个村实施了村道路面硬化工程,全长 里 ;在长官镇长坪村等 12 个村整修了村、组公路 里 ;在泽家镇南卫村等 11 个村实施村间道硬化 米。以上基础设施的开工建设,解决了重点移民村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促进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和村域经济发展。二是着力抓好农村电网改造。在我县财政紧张和未进入国家电网情况下,县有关单位积极筹措资金,解决村民用电难、用电贵问题,在芙蓉镇明溪村等 9 个村实 施了农网改造,新架高压线 米,改造低压线路 米,解决农户用电难 1403 户 ;三是切实抓好农田水利和人畜饮水项目建设。村第一书记采取多种形式找项目、找资金,千万百计解决农田灌溉和 饮水难 。长官镇集坪村等 16 个村都组织实施了农田水利和人畜饮水工程,极大改善了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以基本产业建设为突破,努力促进移民村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移民村经济发展,是重点移民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书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一广大村民的思想,引导他们转换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以种养和山地开 发为重点的产业建设,兴建好了 绿色银行 和增收长效工程。三年来, 16 个重点移民村共调整产业结构面积 15695 亩。其中,发展椪柑、橙柚、梨子、猕猴桃等水果 8625 亩,油茶、板栗、核桃等 20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