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铺满成长路.doc_第1页
情感铺满成长路.doc_第2页
情感铺满成长路.doc_第3页
情感铺满成长路.doc_第4页
情感铺满成长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感铺满成长路 湖南省特教中专德育教育经验交流材料湖南省特教中专学校作为全国四所特教中专之一,是一所以残疾人为主要教育对象的中专学校,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现有学生400余人,其中盲人98人,聋生101人,肢残学生25人,健全学生200余人。截至到现在,学校一共培养了四百多名残疾毕业生,足迹遍及三湘四水,全国各地。通过学习,广大残疾朋友学到了一技之长,成为了自食其力的有用之才,为他们参与社会,平等共享奠定了基础。同样,也因为学校面对的教育对象主要是残疾人这一需要极大的情感投入、需要在充满关爱,和谐的环境下成长的特殊群体,所以,如何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我校面临的一个大的工作。一、 残疾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残疾人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存在着某方面的生理缺陷,加之大部分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有限,导致了多数残疾人人格、情感上的缺陷,比如自我封闭、自卑、多疑、性格偏执等。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出现看待问题以自己的立场为主,是非不分,对生活容易丧失信心,容易悲观,不信任他人等,总之,残疾人的这些不健全人格,和当今正确的残疾人观念是背道而驰的,不利于残疾人平等地享受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不利于残疾人正常回归社会,融入社会。但残疾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并不意味着残疾人缺乏成才的愿望和能力,相反,从我校多年的招生、教学和管理的情况来看,残疾学生有着渴望被尊重、理解,被关爱,渴望成才的迫切愿望。同样,我校针对残疾学生所设置的专业,也能够发挥残疾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为此,学校在研究、把握好残疾人生理、心理特征和成才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和掌握残疾人成才的社会大环境,提出了以情感教育为主线的德育教育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二、 情感教育的三个方面 学校的教育对象是残疾学生,作为教育的施动者教师,以及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实施这个过程,学校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1、 特教教师职业本身应有的责任(情感)。都说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地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特殊教育事业则是光辉中尤其伟大者。光辉的事业自然对从事光辉职业的人有特殊的要求。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在特教中专学校,如果你没有对特殊教育的事业的忠诚,没有对残疾学生的“五心”:爱心、耐心、热心、细心和恒心,你是无法胜任特教教师这一职业的。为此学校多次举行了做“做合格特教教师”的大讨论,以讨论、演讲、举行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报告会、主题讲座等形式,帮助职工树立起新时期特教教师的价值观、教师观和“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团队精神,营造了讲大局、比进步的氛围。正因为有了对特教事业的高度忠诚和对残疾学生的“五心”,所以在特教中专,专业老师也好,政治课教师也好,班主任也罢,上到校长,下至普通职工,都是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对残疾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时候,都能主动投入自己的感情,任劳任怨。在学校,有这样一条规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每一位进来的教师必须先担任3年的班主任工作。学校清楚的意识到,只有和教育对象(残疾学生)有过生活的关心、感情上的投入,较长时间和深入的了解、才能赢得残疾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在学校,残疾学生由于生理上的不便,班主任,任课老师为学生排忧解难如深夜送学生去医院,为学生熬药,以及各种在常人眼中看来琐碎不堪但是让残疾学生内心心潮澎湃的事情不胜枚举。而老师的付出也会得到回报,今年3月我校一位返聘女教授七十岁生日,她曾经教过的学生纷纷从全国各地赶来为老师祝寿,其中有才毕业的,也有事业有成的,还有成了家,带着妻儿来的。当时的场面让所有赴宴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事后学校通过各种场合宣传了此事,进一步坚定了我校教师做好一名特教教师,为残疾人服务的信念。2、 常规教育和管理。情感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种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对于残疾人这一有着自身生理、心理特点的特殊教育对象来讲,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残疾学生融入社会,平等共享的第一把金钥匙。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残疾学生生理、心理的缺陷和受教育程度的制约,促使我们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必须脱离高深理论的堆砌和空洞的说教。为此,我校提出了帮助残疾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简称三个“学会”,下同)的德育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内容上贴近了残疾学生的现实生活,符合残疾学生人格和心理塑造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每年,尤其是每年的下学期新生进校以后,学校采取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三个“学会”的造势,宣传,让学生明确三个“学会”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确和将来就业、创业,最终成才的重要联系。在以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始终以这一目标为主线,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如五月份的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国际盲人节等,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进行社会调查,认识社会,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展现残疾人身残志坚的风貌,服务社会;每年三月举行的残疾人学雷锋,献爱心活动,十月份的校园艺术文化体育艺术节,从宣传到组织,始终让学生参与,让学生知道这是在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关爱他人的社会公德。以盲人为例,生理上的缺陷和后天的影响,较多盲人存在这懒惰自私,一味企求他人同情帮助或者怨天尤人,愤世嫉俗等错误观念,通过三个“学会”的活动教育,大多数盲人能够正确认识到,要获得他人真正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首先要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才能做到残而不废,真正地融入社会,平等共享。从我校残疾人就业的信息反馈情况来看:我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能吃苦耐劳,服务意识强,有着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自尊、自重、自信、自立的精神的树立,是我校学生尤其是残疾学生一个重要方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从1998年秋季开始,学校要求特教中专的每一位学生必须参加为期十天的军训,严格按照军训条例进行。军训对一般学生来讲,也许普通不过,但对存在生理障碍的残疾学生来讲,队列训练,内务整理,野外拉练,紧急集合等军训内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期军训检阅的时候,上级领导和部队首长无不发出赞叹,中残联一位领导说,特教中专的残疾学生军训,开了全国特殊教育的先河。更大的收获是军训磨练了广大学生的意志,增强了自信和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除此之外,为了让临近毕业的学生加强对社会的认识,在毕业生离校之前,学校每年请成功的残疾朋友和我校优秀毕业生来校做专题报告会,现身说法,进行交流,讲知识的重要性,做人的重要性。学校从制度管理教育帮助关心四个方面形成了完善的体制,从教室食堂宿舍家庭社会构筑了全方位的德育教育理念,坚持以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残疾人保护法及其他相关法规为依据,尊重教育对象,以人为本,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求班主任或德育教师采取“六次谈话制”的方式进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隐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家庭背景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校还强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政治老师、班主任、学生科的事情,也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事情,每一位特教中专的员工(教师、一般职工),对学生身上的各种生活上的不良习惯和思想误区,都有责任、有义务进行随时、随地的帮助和纠正。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残疾学生在进校一个学期以后,基本上能去掉原来在家里的不良习惯。3、 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校园作为一方净土,承载着传授知识,塑造高贵品德和人格的重任,而要做到这一点,还他一方净土,拥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个净土的实质是什么?上世纪三十年代清华大学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有大使之谓也” ,积极进取的精神、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良好的育人环境仿佛春夜之喜雨,“随风潜入夜” 能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无形的渗透作用,这一点对失去听力而模仿能力强的聋哑学生和没有视力只有听力的盲人学生来讲尤为重要。学校一是千方百计加强了校园绿化建设,让学生置身于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之中;二是坚持抓做文明学生、文明公民的教育,同时对要求学生遵守的各种日常卫生、纪律要求如升旗仪式、文明用语、讲究卫生、注意公德等,首先要求老师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变成学生看得见,听得到的事情,落到实处。三是抓文明教室、文明寝室的活动,通过每年举行的校园艺术节中的“雅室(教室、寝室)评比”,努力营造育人氛围。我校01届一个中康专业的盲人毕业生曾经说:“毕业后才真正理会到学校做人、学习、生活的含义,时常回忆起学校的一草一木”,校园环境的作用不言而喻。三、 大环境的情感投入。残疾人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的承受者,社会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有一个从歧视到了解、尊重和支持的过程。作为弱势群体,我校残疾学生大多家庭困难,有些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还不到一百元,因此学校提出了“不让一个残疾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的口号。面对这些贫困学生,一是通过工会、团委组织捐款捐物先解决燃眉之急;二是对外宣传,争取社会的支持。先后和省残联、长沙市残联,湖南大学、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南院),长沙市按摩医院、株洲黄程按摩医院,以及三湘都市报、长沙新闻频道、长沙交通电台等新闻媒体联合举办过维护残疾学生正当权益的活动,影响较大。三是制定了助学金评定制度,给予贫困学生减免学杂费;四是学校建立了勤工俭学岗位,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五是成立以党员为主的帮困小组,常年资助20名特困学生。很多特困残疾学生通过助学金的帮助,完成了三年的学业。如湘西籍聋生杨儒京(省残联和省财政厅支助),衡阳籍聋生张玲(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某班支助),娄底籍聋生王治平(省人大支助)等。2004年,残疾学生颜建红家庭遭遇不幸,校团委、学生会发动组织了爱心捐款活动,从到领导到职工,纷纷解囊相助,同时和部分外校学校团委、学生会携手,扩大捐款面。这一系列活动缓解了颜建红同学的部分家庭压力,又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如来自张家界的盲人胡新月,家庭特别困难,但他捐助了五十元,学校考虑到他的困难,劝他可以少捐一点,他说虽然我家也很困难,五十元差不多是我两个星期的生活费,但是我以前得到过其他人的帮助,现在她(颜建红)比我更困难,是我帮助她的时候。通过以上办法,不仅仅是解除了残疾学生的困难,更重要的是残疾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的爱心帮助下,感受到了关爱和温暖,坚定了残疾学生不愧对学校、老师,不愧对国家和社会,奋起成才的决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上我校奖学金残疾学生获得的比例比我校正常学生高50;在赛场上,学校单独组队参加了湖南省残疾人运动会,取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绩;四年一度的残疾人奥运会每次都有我校选手的身影。几年来,我校没有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广东、浙江、云南、安徽等省的兄弟学校来参观学习时都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学校没有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