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总结_第1页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总结_第2页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总结_第3页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总结_第4页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总结 1月 21日,我县召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试点工程工作总结研讨会,县领导张立侠、张晓华、范志忠、任青山、张春梅、李润毛出席会议。 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自治区发改委、自治区扶贫办、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土地调查规划研究院、市农牧部、市扶贫办、市委政研室、市发改委、市扶贫办、市规划局、市人社局、市公安局等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应邀参加会议。 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范志忠主持会议。 会上,试点工程实施部门负责人首先就我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试点工程实施情况及所取得的成效向与会专家和领 导进行汇报,随后试点工程涉及乡镇、单位负责人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同与会专家和领导进行深入交流,并认真听取了每一位专家和领导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表示会结合当地实际融入到今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程中,使这项工程能够真正惠及当地农民。 武川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试点工程是县委、县政府根据当前农村外出农户占多少、闲置房屋占多数、留村农户占多数的实际,为破解 “三农 ”发展困难的难题,通过大胆实践而开展的一项创新性工作。该项工程于 2012年 11月中旬开展前期摸底调查,实施地点选定在地处西北风蚀沙化和限制发展 区的二份子乡白彦花、厂汉此老两个行政村内进行。 2013年 3月初工程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 6个自然村的农户转移,共投入资金 1346万元,转移农户 212户 603人,村落拆除面积达 487亩。试点工程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县政府办、农牧部、发改局、扶贫办、住建局、人社局、农牧业局、国土局负责人与各乡镇主要领导参加会议。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总结 目前,江苏的城镇化率已超过 64%,高出全国 11个百分点。江苏经验主要体现在: 改革户籍制度,推广居住证制度。 2002年 11月,江苏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 意见,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二元结构,全面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居所、稳定职业 (生活来源 )为户口准入条件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 放宽准入条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江苏逐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引导农村人口尤其是优秀农民工、高级技工、急需特殊工种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转移,满足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的落户需求。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减少进城农民对农村土地的依赖。近年来,江苏在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方面进行了大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示范模式,有效地提高农村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减少了进城农 民对农村土地的依赖。 加大财力支持,把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江苏加强扩权强县建设,从 2008年起降低省对市县的财力集中度,从增量集中 20%下降到现在的 11%,以增强地方财政支付能力。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总结 刚刚在我市召开的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对下一阶段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进行了部署。会议要求,要以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为主要任务,优先解决存量,优先解决本地人口,优先解决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使他们及其家属在城镇 扎根落户。 会议指出,我省现有进城务工人员 1100万,其中在省内的有 400多万 ;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涉及人口几百万。据测算,到 2020年,还有 700多万农村人口进城。所以,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的原则,以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为主要任务,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真正让农民 “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过得好 ”;要充分尊重农民自主选择权,决不能强迫命令、操之过急,让农民扛着锄头扁担、赶着牛羊鸡犬 “被落户 ”、 “被城镇化 ”。 会议强调, “进得来 ”,就是要逐步在全省所有城镇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让有意愿、有条件、有能力进城的农民 “零门槛 ”进城 ;“住得下 ”就是要采取多种方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提高普通商品住房供给能力,拓宽住房保障渠道,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融得进 ”,就是要推进农民工融于企业、子女融于学校、家庭融于社区、群体融入社会,建设包容性城市 ;“过得好 ”,就是要培育发展产业,增强就业吸纳能力,让农民工就业有岗位、创业有出路、收入有来源、发展有前途。 会议特别强调,关门搞城市建设,是不可能做大做强的,也是不可持续的,要着力解决城镇内部 “二元结构 ”问题,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 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逐步让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重点解决好他们的社会保障、住房、随迁子女读书等问题。同时,要高度重视农村 “三留守 ”问题,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会议指出,一个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大约为 13万元,全省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需要投入 870亿元左右。如此巨大的投资,单靠财政投入肯定不现实。政府要给企业 “松绑 ”、给自己 “减负 ”,把市场可以办好的事情交给市场,把社会能够承担的事情交给社 会,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力争在城镇建设融资领域有新的突破。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即 “ 农民进城 ” ,先后制定出台了农转城实施意见、实施办法、政策解答、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采取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分群体自愿转户、分阶段有序推进的措施,让转户群众 “ 兼有两个身份、同享城乡待遇 ” ,盖上 “ 城乡两床被子 ” 、穿上 “ 城乡十件衣服 ” ,在保留他们农村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农房 使用权、林地承包和林木所有权、原户籍地计划生育政策、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收益分配权等五项权益的基础上,同时让他们和城镇居民一道进入住房、养老、医疗、就业、教育等五大城镇保障体系,给自愿转户群众权益保障作 “ 加法 ” 、不作 “ 减法 ” ,满足他们保留退路的愿望,增强他们进城发展的资本,让他们愿进来、留得住、能发展。这些政策措施,是各省区市中最优惠的。 截至目前,全县城乡统筹转户总数达 15727人,全县城镇户籍人口达到 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实践证明,我县 农转城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保留农村权益、享有城镇保障以及分区域放宽落户条件等政策创新为我县户籍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市乃至全省以相对较低成本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有益借鉴,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出台和全面推进进行了积极探索。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一项在全国先行先试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目前在工作推进中仍然存在着思想认识有偏差、政策落实有差距、工作方法待改进、权益保障不到位、工作进展不平衡等困难和问题。正进一步坚定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 作的信心和决心,继续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妥善解决当前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不断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主动融入户改政策。为体现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结合实际,把我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摆在国家、省、市、县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中去统筹谋划和推动,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完善政策措施、 解决困难问题,保障好进城落户群众在农村和城镇的各项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在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下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新机制,重点妥善解决已转户进城群众权益保障的对接问题。积极搞好农民进城和户改两项政策的对接和融合,落实好 2011年底以来 “ 农转城 ” 居民在农村和城镇的各项合法权益 ;今后自愿在城镇落户的群众,按照有关政策办理相关手续并落实户改政策规定的相关权益。 三是落实 “ 来去自由的返农村原籍地落户政策 ” 。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云政发 2015 35号 )中明确的 “ 实行来去自由 的返农村原籍地落户政策 ” 的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和实事求是、纠正偏差、化解矛盾、消除隐患、提高质量的原则,对 2011年底以来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后,因不适应城镇生活已返原籍地务农,或者在城镇积累一定资金、资源、技能后返乡创业的,如本人或其家庭成员 (含父母、配偶、子女 )在农村原籍地具备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基本生产生活资料且实际居住,可将户口迁回农村原籍地。户籍在城镇的人员与户籍在农村的人员结婚,可在夫妻实际居住地落户。 四是推动相关政策无缝对接。在国家户改政策和各级农民进城政策框架下,保障好进城落户群众在农村和城镇的各项合法权益。我县农民进城战略政策创新主要体现拥有城乡保障的 “ 十件衣服 ” 。其中 “ 三件衣服 ” ,即保留转户进城群众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已经明确,农业、国土等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抓好落实即可 ;关于林权这件 “ 衣服 ” ,我省 2010年就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权已经权证化,林业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抓好落实 ;关于保留计划生育政策这件 “ 衣服 ” ,我省设置 了 5年的计划生育过渡期,并未承诺永久保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政策将逐步到期,卫生计生部门尽快研究完善适应新形势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计划生育政策措施。关于城镇的 “ 五件衣服 ” ,即转户进城群众享受城镇住房、养老、医疗、就业、教育等五项公共服务的问题,国务院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已经明确,落户进城群众将统一纳入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进城后不愿意或不符合在城镇落户的农民,只要办理居住证就能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同时继续保留农村原有的各项权益。 五是改进工作方法。我县继续坚持尊重群众意愿,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转移人 口市民化规律,不再层层下达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指导性计划。逐步完善考核方式方法,不对年度转户和落户数量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农业转移人口权益保障和政策落实情况。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群众自由选择、自主户口登记,不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权作为落户条件。坚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统筹考虑本地农业转移人口和外地居民落户需求,实施同等的落户政策,防止只重视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排斥外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现象。坚持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重点解决好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 能适应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农民工、农村籍大中专学生、农村籍退役士兵、符合条件的新生代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等群众的落户问题,把城中村、城边村、集镇建成区、工业园区、大型工矿企业所在地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镇 (办 )作为工作重点,优先服务工作,引导和鼓励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形成合理的城镇人口区域布局。县直有关部门、镇 (办 )村社区、派出所等,对进城进镇务工农民进行广泛宣讲农业转移人口市民的各项政策,使符合条件、自愿落户的农民群众能够及时落户进城,享受城镇居民的各项待遇。 六是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各 项权益。各级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抓紧制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措施,形成合力、协同配套。农业、国土部门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范围并同步开展相关工作,依法保障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业等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和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依法保护农业转移人口的集体财产权和收益分配权 ;国土、住建部门要抓好农业转移人口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房所有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按照 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教育、发改、财政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权利,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各地区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保障进城农民随迁子女以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逐步完善进城农民随迁子女在转入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以及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的实施办法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面向农业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创新培训方法,着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加 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农业转移劳动力就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和民政部门通力协作、互通信息,尽快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无缝衔接,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助等基本社会保障全覆盖,尽快研究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全省转移续接办法 ;对符合享受各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积极指导帮助其按程序申报,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给尽给、一视同仁。卫生计生部门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供基本健康教育、妇幼保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计划生 育等公共卫生服务。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将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延伸到乡镇,力争分配公共租赁住房房源的 1/3用于解决农业转移进城人口住房问题,并简化申请公共租赁住房条件和程序 ;县国资公司和经科局等部门,积极主动加强沟通衔接,提高企业接收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要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按照规定承担相关费用。 七是增强城镇吸纳人口能力。发展和改革部门,夯实县城和集镇产业基础,引导产业项目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县城和集镇布局,依托优势资源发展 特色产业 ;县城和集镇与中心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连接、产业分工协作联系,更好地发挥小城镇服务县城、疏散县城功能、分散过度密集人口的作用。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加快县城和集镇市政基础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把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更多向县城和集镇配置,增强聚集要素的吸引力。县城和集镇政府不断改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营商环境,吸纳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到辖区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鼓励各类创业活动,繁荣经济,创造就业。有重点扶持和发展特色小镇,完善其农业转移人口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公共 服务能力。 八是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逐年分担机制,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政府承担农业转移人口在义务教育、劳动成本、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以及市政设施等方面的公共成本。企业落实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度,加大职工技能培训投入,依法为农业转移人口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费用。农业转移人口按照规定承担相关费用,积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提升融入城市社会的能力。加 快投融资机制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放开市场准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