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事迹材料_1_第1页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_1_第2页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_1_第3页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_1_第4页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优秀教师事迹材料优秀教师事迹材料CLASS“还有3个月就要退休,却在护送学生回家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以身殉职他的身后,是数十位闪着泪光深切呼唤“老师,别走”的学生。庙岭乡大路村小学教师谢卫东用生命铸就师魂他走了,送行的队伍很长很长12月6日上午,庙岭乡大路村千余名村民早早守候在村口,这天,他们敬爱的谢卫东老师要从20公里远的县殡仪馆“回家”了。12月3日下午4时30分左右,在护送学生回家的途中,谢老师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守候村口的村民手中拿着小白花,路旁还摆放着10多个来不及送到殡仪馆的花圈。几个小学生手擎一个花圈,上面写着“送给敬爱的谢老师”。他们是大路小学三年级学生刘伟、刘欣、刘雅茹和钟火生,父母都在外务工,是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来花圈。刘伟流着泪说“自一年级开始谢老师就天天送我们回家,以后谢老师再也不能送我们了”11时20分,送葬车队缓缓朝大路村驶来。这时,从庙岭、戴家、安峰等村的数百名村民也赶来了。道路两旁的村民点燃了爆竹,迎接谢老师灵柩的归来。大路村一组66岁村民张治莲领着在大路村小学三年级读书的孙子何军业2/7站在送葬队伍前面,张治莲含着眼泪说“这么好的老师,真是舍不得啊”刚从外务工回家的林智勇、谢艳生是谢老师生前教过的学生,他俩举着“谢老师,请您一路好走”的横幅走在送葬队伍中间。凡送葬队伍经过的地方,村民都为送别谢老师燃起爆竹。戴家村距大路村有12公里路程,村民周中华在家开了一家小卖店,今天放着生意不做,特意赶来为谢老师送行。她说“谢老师以前在我们村教过书,我们都了解他的为人,我现在在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读书的女儿是谢老师的学生,听说谢老师不幸遭遇车祸,叮嘱我一定要来送送谢老师。”说话间,周中华不住地抹着眼泪安峰村8组71岁村民陈井英喃喃道“多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从教28年,他用生命诠释师德今年59岁的谢卫东出生在大路村一位普通农家。高中毕业后到部队服役,转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义宁镇桃里小学、庙岭乡戴家小学、乡中心小学和大路小学任教。由于他工作兢兢业业,待人诚恳热情,每到一地工作总是得到领导、同事和学生、家长的肯定。XX年,谢老师调到大路村小任教。该校有4个年级,4位老师和70多名学生。谢老师每星期有22节课,任教三年级语文和四年级数学课,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他每天带3/7着教案和学生作业回家批改。校长陈运生介绍,谢老师撰写教案和批改作业极其认真,每次全乡抽查,均因撰写教案质量高,批改作业认真、仔细得到好评。每年全乡村小抽考,谢老师所教班级均列全乡前三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谢老师常常探讨有益的教学方法,为学习成绩一时跟不上的学生“开小灶”。村里移民新村20多名学生来自全县各地,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谢老师连续两个学期利用晚上时间,将新村里的学生集中在村民贾爱菊家补课。三年级学生吴海燕说“谢老师对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从不责备,常常鼓励我们。”陈运生说,谢老师的书法较好,语文功底深,学校所有的宣传标语、黑板报都是他办的,为了不耽误上课时间,他经常利用双休日到学校加班。英雄代表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泗洪县界集镇实验小学教师裴昌彩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隆重召开期间,我们来到苏北革命老区江苏省泗洪县。在这块英雄辈出的地方,在裴昌彩代表的学校,我们按约好的时间,采访了“殷雪梅式”女教师、第十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泗洪县界集实验小学教师裴昌彩。奋勇救学生XX年4月28日17时许,照片中的主人公裴昌彩老师,在下班回家途经界集镇曹圩小学东侧约50米处时,4/7一辆满载黄沙的手扶拖拉机为躲闪已停稳的中巴车向右侧猛冲过来,眼看就要撞上一名刚下车的7岁小学生杨月,在这危险时刻,裴昌彩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将学生推向路旁。杨月安然无恙,而裴昌彩却被迎面驶来的拖拉机撞飞出数米,并重重地摔倒在路旁,当场昏死过去。她的腰部至膝盖间有10多处软组织严重挫伤,部分韧带拉伤,右手肘关节严重骨折,落下终身残疾。而在医院苏醒过来的裴昌彩第一句话就问“孩子没事吧”她的先进事迹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先后受到宿迁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江苏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的表彰,XX年9月,她被江苏省评为第九届文明新人新事先进个人。XX年11月20日,被中宣部、公安部和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联合评为“第十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XX年1月29日,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日,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一所船头小学的历史变迁44年前,一个叫阎成米的年轻人按照组织的安排,在洪泽湖的一条小木划子上,创建了一所“学校”。这个当时连名字都没有的学校,除了阎成米之外,没有教师,没有员工,甚至没有固定的学生。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学校承载了太多渔家子弟读书识字的希望,先后使1300多名渔家孩子告别了蒙昧与贫困,获得了知识与文明,并从这里走向了富裕和幸福。而这所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湖到5/7岸的历程也折射出了湖区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如今,这所船头小学已经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这艘船和它的船长,就像当年赢得社会各界的赞誉一样,依然收获着人们的喝彩与掌声。从无到有,小木划子上办起船头小学名列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烟波浩淼。泗洪县临淮镇就是这湖上的一颗明珠。位于洪泽湖西岸的临淮镇,三面临湖,呈半岛状伸入湖内,全镇近70是渔民。历史上,这里的人们大都漂泊湖上,靠打鱼为生,渔家孩子一直没有一个读书识字的地方。1964年,年仅15岁的阎成米根据组织安排在洪泽湖的一条小木划子上办起了洪泽湖上第一所“水上船头小学”,尽管小木船条件简陋,只能容纳20名学生,但终于给渔家子弟提供了读书识字的地方。而后来,这所学校成了全国最著名的“水上船头小学”。来到泗洪县临淮镇,只要一提起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阎成米,当地妇乳皆知。泗洪县临淮镇水上希望小学,就是他44年前创办,并精心呵护的希望之舟。谈起船头小学的由来,阎成米回忆说,“那是1964年,3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当地干部一定要让我参加创办洪泽湖水域有史以来的第一批船头学校。”阎成米告诉记者“那天早上,我刚丢下饭碗,拎起药箱准备出门,生产队长和大队书记迎头拦住了我。书记冲6/7我笑了笑,说是想让我丢下药箱上讲台,改行当教师。”当时身有残疾的阎成米一心想当一名医生。但实在不忍心看着那些渔家娃娃一个个都从小文盲长成老文盲。于是几经考虑后,决定同意接过这一重担。当天晚上,阎成米怎么也睡不着,他实在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猛地打开日记本,写下了两句豪气冲天的话“燃我青春之火,去焚烧二河村没有文化的历史;沥我青春之血,去洗刷乡亲们因不识字而被笑为愚民的耻辱”不久,在一阵欢快的锣鼓声中,二河村有史以来第一所船头小学诞生了。这个所谓的船头小学,其实只有阎成米一个教师。没有教干,没有勤杂人员。所有的管理、教学和后勤工作任务,全由他一人承担。他白天教学生,晚上还要教成人扫盲班。备课和批改作业,都得在深夜进行。他正常每天都得工作14至15个小时。那条教学船长不过8米,宽不过25米,常年在距离码头10多公里的洪泽湖水面上漂来荡去。晴天还好,一旦到阴天,四周一片茫茫,哪是天空,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