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第四章贷款和票据贴现业务_第1页
[高等教育]第四章贷款和票据贴现业务_第2页
[高等教育]第四章贷款和票据贴现业务_第3页
[高等教育]第四章贷款和票据贴现业务_第4页
[高等教育]第四章贷款和票据贴现业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贷款和票据贴现业务,一、贷款的意义和分类,(一)贷款的意义,第一节 贷款业务概述 P98,1.概念,2.意义,(二)贷款的分类,短期贷款中期贷款长期贷款,1.按发放贷款的期限分类,(1)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及运用资金的主要渠道,(2)是商业银行取得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3)是国家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和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2.按贷款的方式分类,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票据贴现,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3.按贷款的对象分类,单位贷款个人消费贷款,4.按贷款的用途分类,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5.按还款方式分类,一次偿还的贷款分期偿还的贷款,6.按贷款人承担的 经济责任分类,自营贷款委托贷款,7.按贷款发放 的方式分类,逐笔审核贷款下贷上转贷款,8.按贷款的风险程度分类,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二、贷款业务的核算要求,(三)为信贷部门提供正确的贷款数据,(一)严格贷款的发放手续,(二)监督贷款的使用和收回,第二节 贷款业务的核算,一、信用贷款的核算,借款人:填写借款申请书并提供1.单位基本情况资料2.上年度及上个月的主要会计报表3.项目可行性报告(中长期借款),银行:审贷分开,分级审批。,相关手续,借: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单位 贷:吸收活期存款单位,(一 )信用贷款发放的核算,填制一式五联“借款凭证”,代转账借方传票代转账贷方传票回单,退借款人放款记录,信贷部门留存备查到期卡,会计部门留存,1.主动归还,2.主动扣收,(二)按期收回贷款的核算,银行应在贷款到期前3天通知借款人准备还款资金。,借:吸收活期存款单位 贷: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单位 利息收入,(三)贷款利息的核算,1.定期结息,利息=计息积数日利率,例P102,按季结息,每季末月20日为结息日,借:吸收活期存款单位 贷:利息收入,2.利随本清,按季计提应收利息,到期收回本息。,借:应收利息单位 贷:利息收入,(1)季末20日计提应收利息,例 P103,借:吸收活期存款单位 贷:短(中长)期贷款单位 应收利息单位(已预提) 利息收入(未预提),(2)到期收回本息,(四)贷款展期的处理,借款人因故不能按期归还借款时,短期贷款必须在到期日10天以前,中长期贷款必须在到期日一个月以前向银行提交“贷款展期申请书”。,每笔贷款只能展期一次;短期贷款展期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中长期贷款展期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最长不得超过三年;展期贷款的利率以展期日公告的利率为准;展期只有业务手续,没有账务处理。,(五)贷款逾期的核算 P 104,借:逾期贷款单位 贷: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单位,1.什么是逾期贷款,2.逾期贷款的处理,(1)加强催收,并追究担保人的责任(2)加收罚息(3)确实无法收回的,经批准后核销,二、担保贷款业务的核算,(一)保证贷款业务的核算,(二)抵押贷款业务的核算,会计核算同信用贷款,1.概述,(1)什么是抵押贷款 P105,(2)抵押贷款的特点,如到期不能收回贷款,银行可根据合同依法处理抵押品。,将抵押品作价,银行没收抵账。将抵押品拍卖,并将拍卖所得抵账。,(3)抵押贷款的适用性,适用各种贷款和贷款对象,特别是固定资金贷款和信用状况不明或不佳的贷款对象。,(4)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的确认,贷款额度抵押品价值的5070%。,贷款期限流动资金贷款1年以内;固定资金贷款最长不超过5年。,借:抵押贷款单位 贷:吸收活期存款单位,2.抵押贷款的核算,(2)发放贷款,(1)收到抵押品(表外核算),收:代保管的有价值品贷款抵押品,(3)收回贷款,例P106,借:吸收活期存款单位 贷:抵押贷款单位 利息收入(应收利息),付:代保管的有价值品贷款抵押品,借:逾期贷款单位 贷:抵押贷款单位,抵押贷款到期时,如果借款单位无法归还本息,则作逾期贷款处理:,(4)逾期抵押贷款的核算,最多逾期一个月!,处置抵押品的核算,将抵押品作价入账 P107,借:抵押资产 (公允价值) 营业外支出(借方差额) 贷:逾期贷款单位 应收利息单位 营业外收入(贷方差额),付:代保管的有价值品贷款抵押品,出售抵押品的核算 P107,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拍卖净收入) 营业外支出(借方差额) 贷:抵债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营业外收入 (贷方差额),例 P107,表外核算略,将抵押品转作自用的核算 P107,借:固定资产 贷:抵债资产,(三)质押贷款的核算 P108,3.质押贷款与抵押贷款的区别,2.质押贷款的核算同抵押贷款,1.什么是质押贷款,第三节 票据贴现业务的核算,一、票据贴现业务概述,二、票据贴现的核算,(一)贴现的概念,(二)贴现与一般贷款的区别,(三)贴现的条件,(一)设置账户 P109,(二)贴现息的计算,“贴现资产-面值”,“贴现资产-利息调整”,贴现利息=汇票金额天数日贴现率,实付贴现金额=汇票金额贴现利息,(三)贴现的核算,借:贴现资产面值 贷:吸收活期存款 贴现资产利息调整,借:贴现资产利息调整 贷:利息收入,贴现时:,期末:,例P110,三、汇票到期收回贴现款的核算,借:联行来账 贷:贴现资产-面值,借:贴现资产-利息调整 贷:利息收入,例P110,第四节 贷款损失准备 和坏账准备的核算,一、贷款损失准备的核算,(一)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意义,是银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年末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所建立的专项补偿基金。其意义是弥补呆账贷款的损失,提高银行抵御贷款呆账损失的能力。,贷款呆账是指不能收回或收回可能性很小的贷款。,(二)贷款损失的确认条件P112,(三) “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方法,*不含委托贷款和同业拆借,1.设置账户“贷款损失准备”,(四) “贷款损失准备”的核算,2.账务处理,(1)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时,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2)核销贷款损失时,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逾期贷款,例 P109,(3)已核销的损失贷款后又收回,借:逾期贷款-单位 贷:贷款损失准备,借:吸收活期存款-单位 贷:逾期贷款-单位,二、坏账准备的核算,(一)坏账和坏账损失 P113,(二) “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1.设置账户“坏账准备”,(四)坏账损失准备的核算,2.账务处理,(1)计提坏账准备时,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2)核销坏账损失时,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利息等,(3)已核销的坏账后又收回,借: 应收利息 贷:坏账准备,借: 吸收活期存款 贷:应收利息,例1 某行2005年末应提贷款呆账准备的贷款余额为800万元,计提比例为1%,“贷款损失准备” 无期初余额 。,则:8 000 0001%=80 000元,借:资产减值损失 80 000 贷:贷款损失准备 80 000,全额提取,例2 2006年末应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余额为900万元,计提比率1%。,则:9 000 0001%80 000=10 000元,借:资产减值损失 10 000 贷:贷款损失准备 10 000,差额提取,需连续登账,请多留几行。,例3 2007年5月经批准核销损失贷款100 000元及应收利息15 000元。,借:贷款损失准备 100 000 贷:逾期贷款 100 000,借:坏账准备 15 000 贷:应收利息 15 000,例4 2007年末应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余额为300万元,计提比率1%。,借:资产减值损失 40 000 贷:贷款损失准备 40 000,则:3 000 0001%-(-10 000)=40 000元,差额提取,例5 2008年2月,收回在2007年5月已核销的贷款50 000元及应收利息5 000元。,借:逾期贷款 50 000 贷:贷款损失准备 50 000,借:应收利息 5 000 贷:坏账准备 5 000,借:吸收活期存款-单位 55 000 贷:逾期贷款 50 000 应收利息 5 000,例6 2008年末应提贷款呆账准备的贷款余额为600 万元,计提比率1%。,则:6 000 0001%-80 000=20 000元,借:贷款损失准备 20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20 000,冲回超比例部分,“贷款呆账准备”提取小结:,1.全额提取 无期初余额,2.差额提取 有期初余额,贷余:补提差额,借余:加提差额,3.超额冲回:期初贷余大于应提金额,“坏账准备”道理同上,第五节 债务重组的核算,一、债务重组的概述 P115,(一)债务重组的意义,(二)债务重组的方式,二、银行的债务重组,(一)接受低于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的核算,借:吸收活期存款 贷款损失准备 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差额) 贷:逾期贷款 应收利息,例P117,(二)接受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核算,借:抵账资产 贷款损失准备 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差额) 贷:逾期贷款 应收利息 营业外收入(差额),例P117,(三)接受将债务专为资本清偿债务的核算,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款损失准备 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差额) 贷:逾期贷款 应收利息 银行存款,例P118,(四)接受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清偿债务的核算,借:抵债资产 贷款损失准备 坏账准备 营业外支出(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