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胸部)_第1页
局部解剖学(胸部)_第2页
局部解剖学(胸部)_第3页
局部解剖学(胸部)_第4页
局部解剖学(胸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河北医科大学 基础课教学部 解剖组胚教研室 张边江,第四章 胸部,第一节概述一、境界与分区境界上界为颈部下界,下界为骨性胸廓下口,外界为三角肌前后缘,是人体第二大体腔局部。分区胸壁和胸腔内容两部;胸腔又分为胸壁和膈;胸壁借腋前、后线又分为前、侧和后壁,其中后壁称背部属脊柱区内容;胸腔内容又分为中间的纵隔和两侧的肺及胸膜。,表面解剖,胸骨角 sternal angle: 是胸部重要的骨性标志。1、该角两侧平接第二肋。2、向后平第四胸椎下缘,该平面为:3、上下纵隔的分界线。4、主动脉各段的分界线。5、气管分叉和食管第二狭窄处。6、胸导管由脊柱右前移向其左前处。,第二节 胸 壁 一、浅层结构 (一)皮肤(二)浅筋膜1、浅血管(1)动脉:胸廓内动脉、肋间后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2)静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脉。2、皮神经(1)锁骨上神经(2)前皮支和外侧皮支,1.位置:胸肌筋膜前面,胸骨旁线与腋中线之间,平至2-6肋高度。2.形态结构:呈半球形。由皮肤、纤维组织、脂肪组织和乳腺组织构成。乳腺被结缔组织分割为1520个乳腺叶乳腺叶和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成放射状排列。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分别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称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乳房后间隙。,3.淋巴回流 乳房的淋巴主要注入腋淋巴结,引流方向主要有六个:a 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b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c 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d 深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间淋巴结;e 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淋巴管交通;f 内下部的淋巴管通过腹壁和膈下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相交通。,乳房脓肿与放射状切口,二、深层结构 深筋膜 胸廓外肌层 胸廓和肋间隙 胸廓内血管 胸内筋膜,二、深层结构(一)深筋膜:1、浅层2、深层位于胸大肌的深面。胸锁筋膜(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的筋膜) 穿出的结构:胸肩峰动脉的分支和胸外侧神经; 穿入的结构:头静脉和淋巴管。,(二)胸廓外肌层,(三)胸廓和肋间隙1、肋间隙 intercostal space 上位肋间隙大于下位肋间隙,同一肋间隙前部大于后部,最宽的是第二肋间隙。肋间隙内有三层肌肉,由浅入深为: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在后两层肌间有肋间血管神经。血管神经在肋间隙的不同部位发生动态变化。,、肋角内侧部在肋角以内,由于肋间隙小且血管神经粗大,血管神经充满肋间隙。通过此处肋间隙易损伤血管神经,故视为禁区。,、肋角外侧部在肋角以外,血管神经于肋角处均分为上支和下支,上支行于肋沟内,下支行于下位肋骨上缘。因此,在胸腔穿刺是,在后壁(肩胛线内侧)通过肋间隙,靠近下位肋骨上缘;在前、侧壁(肩胛线外侧)通过肋间隙则通过两肋中间,可避免损伤肋间血管神经。,腋后线胸膜腔穿刺术和胸膜腔闭式引流,、肋间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 血管来源于肋间后动脉和胸廓内动脉,二者相互吻合并形成三角形血管环路。在肋沟处血管与神经的位置关系为:由上向下分别为静脉、动脉、神经。,、肋间最内肌 intercostales intimi仅出现于肋间隙的中1/3处,在肋间隙的前、后部,肋间血管神经与胸内筋膜直接接触。,(四)胸廓内血管,(五)胸内筋膜,第三节 膈(略),第四节胸膜和胸膜腔,一、胸膜(一)脏胸膜visceral pleura:(略)(二)壁层胸膜 parietal pleura分四部,即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二、胸膜腔壁层胸膜部间移行反折处又形成了三个隐窝,即 肋膈隐窝costodiapnragmatic recess、 肋纵隔隐窝 costomediastinal recess 和 膈纵隔隐窝,前者最低。,三、胸膜反折线的体表投影 反折线 壁层胸膜各反折处意义重要,记住2、4、6、8、10和12这几个偶数,可确定出在体表的定位。两侧胸膜的前界由胸锁关节后方向内下行,于第2肋处合并于正中线;后两者似相贴下行至4肋,右侧垂直下至6肋软骨(或右剑肋角),左侧斜向外下也至6肋软骨续为下界。外行至锁骨中线8肋;腋中线10肋;脊柱旁线12肋。,壁层胸膜有5个危险区 即锁骨上、右剑肋角、12肋下,三者均超越了骨性胸廓的保护范围;前纵隔、后纵隔(食管系膜),二者为左右两侧紧密相贴,一经出现损伤,易造成双侧气胸。,第五节 肺 一、位置和体表结构(略)。 二、结构:(一)肺叶,(二)肺门和肺根 通过肺门的结构,主要有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二条),其相互关系为:由前向后为肺静脉、肺动脉和支气管;由下向上,右侧仍为肺静脉、肺动脉和支气管;左侧则为肺静脉、支气管和肺动脉。其中肺静脉的位置是恒定的也是最低的,应给予重视。,第六节 纵隔,一、概述 (一)境界与位置 纵膈是左右纵膈胸膜之间的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膈呈矢状位,位于胸腔正中偏左,上窄下宽,前短后长。纵膈的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两侧为纵膈胸膜,上为胸廓上口,下为膈。正常情况下,纵膈的位置较固定。一侧发生气胸时,纵膈向侧移位。,(二)分区 解剖学通常采用四分法,即以胸骨角和第4胸锥体下缘的平面,将纵膈分为上纵膈和下纵膈,下纵膈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纵膈、中纵膈和后纵膈。 临床上多采用三分法,即以气管和支气管的前壁以及心包后壁为界分为前纵膈和后纵膈,前纵膈又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纵膈和下纵膈。,(三)侧面观 1、左侧面观:在纵隔左侧面,中心结构为肺根。肺根的上方为主动脉弓。肺根前方为心包膈血管、膈神经。肺根的前下方为心包。肺根的后方为左迷走神经、食管、胸主动脉和胸交感干、副半奇、半奇V、内脏大神经。,食管上三角: 左锁骨下动脉、脊柱和主动脉弓之间。内有食管上份和胸导管。食管下三角: 心包、胸主动脉和膈。内有食管下份和迷走神经分支。,2、右侧面观:在纵隔右侧面,中心结构为肺根。肺根的上方为奇静脉弓、右头臂V、上腔V和食管等。在肺根前方为心包膈血管、膈神经。在肺根的前下方为心包。在肺根的后方为右迷走神经、食管、奇静脉和胸交感干和内脏大神经。,二、上纵隔胸骨后的浅层结构:有胸腺 thymus 和三大静脉。胸腺最表浅,独立出现,周围为疏松结缔组织环境,仅与来自两侧的血管与胸廓内血管发生联系。三大静脉有上腔静脉和左、右无名静脉,其中左无名静脉可上突至颈部,是不可忽视危险区;右无名静脉与右颈内静脉同上腔静脉几乎处于同一垂线;两静脉均有三群属支:即颈内和锁骨下静脉、淋巴导管、锁骨下动脉的伴行静脉。,中间的中层结构:有主动脉弓 aortic arch 及其三大分支。主动脉弓左前面有4个神经,即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和两个心神经;右后方面4个平行结构,即气管、食管、喉返神经和胸导管;下面有肺动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上面有三大分支和左无名静脉。,脊柱前的深层结构:喉返神经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和三大管道。食管与此部椎体直接相贴,气管全程均贴于食管前方;胸导管沿食管左缘上升;左喉返神经在气管食管沟上升。,三、下纵隔前纵隔:前纵隔处于胸骨与心包之间,此区无任何器官,左右两侧纵隔胸膜于2-4肋间相贴于正中线,是一不可忽视的危险区。,中纵隔:中纵隔是心包区,其两侧有纵行的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并被纵隔胸膜覆盖。心包内为心脏及其大血管根部。,心包浆膜serous pericardium为心脏创造了良好的活动环境,但也有部分局部呈现狭窄间隙,即心包横窦transverse sinusof pericardium 、心包斜窦 oblique sinus of percardium和心包前下窦。其中斜窦与膈下的小网膜囊上隐窝范围相近。,心的体表投影:,后纵隔:后纵隔有4条纵行的长管状结构,即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