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献血的知识_第1页
关于献血的知识_第2页
关于献血的知识_第3页
关于献血的知识_第4页
关于献血的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8关于献血的知识1、公民献血应遵守的规定是什么要如实填写献血登记表,不谎报、不隐瞒继往病史。一次献血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超过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献血查体合格后,要按规定时间参加献血,以免影响医院用血计划。2、献血前为什么不能大量饮水因为大量饮水会稀释血液,降低血液质量,影响病人治疗。3、献血前应注意什么应学习献血知识,了解献血常识,消除紧张心理。献血前两餐不吃油腻食物、不饮酒,但也不要空腹,可吃馒头蔬菜等清淡食物;且最好洗一次澡或洗净双臂。4、献血时怎么办按规定要求进行登记,填写体检表。量体重、测血压,并由医师进行物理检查。抽少量血样进行化验检查。到休息厅等候体检结果体检合格者,刷洗好双臂。手臂不清洁易造成采血穿刺部位感染和血液污染。交验体检合格登记表及采血标签,进行采血,采血穿刺前要握紧拳头,当采血针进入静脉后,拳头做放松、握紧动作,直到采血完毕。采血完毕,按住止血棉球至少5分钟,请不要捻动棉球,以防皮下血肿。献血后到休息室休息,领取无偿献血证和纪念章。2/185、献血后如何止血拔针后应伸直前臂,或前臂伸直后稍稍上抬,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针眼处及上方5分钟止血。不要屈肘止血,因为屈肘会给手背静脉网回流心脏的血液增加一定的阻力,使血液回流受阻,从血管的针眼处溢出,而出现皮下瘀血;也不要捻动棉球,那样会使血管上的针眼刚粘合住又被揉开。6、正常人献血200400毫升后在饮食上应注意什么应注意饮食营养正常搭配,适当补充营养,吃些瘦肉、蛋、奶、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当天可多饮水,但不要暴饮暴食。7、献血后为防止针眼感染一般多少天内不要沾水12夭内不要沾水,保持针眼处清洁,以防感染。8、献血后如何活动或运动献血后当天不要参加剧烈运动或通宵娱乐活动。9、国内献血者体检标准有哪些年龄1855周岁。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血压1220812千帕,脉压差4千帕。脉搏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体温正常。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胸部心肺正常。腹部腹3/18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10、国内献血者血液检验标准有哪些血型ABO血型。RHO血型,在有条件地区以及RH阴性率高的地区做测定。血比重筛选硫酸铜法,男“,女。或者用比重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酶标法,阴性。梅毒试验RPR法或TRUST法,阴性。复检上述1、34、5、6、7项。甲型肝炎临床治愈一年后连续三次每次间隔一个月化验正常,可参加献血疟疾高发地区检测疟疾原虫。11、免疫接种后献血的规定有哪些接受麻疹、腮腺炎、黄热病、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免疫者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二周后或风疹活疫苗、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四周后可献血;被狂犬咬伤后经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一年后方可献血。接受动物血清者于最后一次注射4周后方可献血。健康者接受乙型肝炎疫苗、甲型胖炎疫苗免疫接种不需推迟献血。12、有什么情况者暂不能献血半月内拔牙或其他小手术者。妇女月经前后三天,妊娠期、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感冒、急性胃肠炎病愈未满一周者,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满一月者,肺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某些传染病如痢疾病愈未满4/18半年者,伤寒病愈未满一年者,布氏杆菌病愈未满二年者,疟疾病愈未满三年者。近五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者,阑尾切除、疝修补术、扁桃体手术未满三月者。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一周者,广泛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两周者。13、有什么情况者不能献血性病、麻风病和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肝炎病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者。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如经常性寻麻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各种结核病患者,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及骨结核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支气管扩张肺功能不全。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较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肾炎以及慢性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征、慢性胰腺炎。血液病患者,如贫血、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如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严重神经衰弱等。寄生虫病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热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囊虫5/18病及肺吸虫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各种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做过切除胃、肾、脾等重要内脏器官手术者。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疾病,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有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虹膜炎、视神经炎和眼底有变化的高度近视。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胶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炎、硬皮病等。有吸毒史者。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体检医生认为不能献血的其他疾病患者。14、献血者体检及化验多少天内有效有效期为2周。15、什么是血压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一种压力,临床上测量血压是指测量上肢的动脉血压,脉压差是指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16、血比重筛选是测的什么项目是测的血色素。17ALT的检测意义呈什么ALT是参与肝脏代谢的一种酶,存在于肝细胞内。检测ALT,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整个肝细胞的损害程度。筛除ALT升高的献血者,则可以排除甲、乙、丙、丁、戊5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任何一种。然而,在患非肝炎疾病时,例如糖尿病、过度肥胖甚至患感冒时,ALT也可升高,故它的特异性较差。所以,6/18对药物、过度饮酒和普通感冒致单项ALT值升高的献血者应延期献血。18、HBSAG的检测意义是什么由于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为非保护性抗体,一经检出,便是一个传染性很强的献血者或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应予除名。20、抗HIV的检测意义是什么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报道以来,艾滋病在世界许多国家迅速蔓延,我国也不例外。艾滋病被称为超级癌症,把抗HIV列为筛查献血者常规项目,其意义重大被检血清用酶联免疫法初检、复检HIV抗体均为阳性者,做蛋白印迹试验确证。按国家规定的检测方法检测,凡两次结果均为阳性的献血者不得献血,阳性血液全部处理。由于感染艾滋病的早期,HIV抗体尚未产生,成为HIV携带者,虽然检测抗HIV为阴性,但此时献血,传播艾滋病的危险很大。应严格寻问献血者的生活史、健康史、输用血液及其制品史,综合分析,以减少艾滋病传播的可能性。21、梅毒的检测意义是什么梅毒血清学试验时用RPR或TRUST中任何一种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献血者均须筛除,阳性血液全部处理。由于梅毒反应素试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传染期的梅毒献血者,试验结果可能为阴性;易出现假阳性。前者使部分患梅毒的献血者献血后传播梅毒,后者可致部分假阳性的献血者被淘汰。因此,对7/18有性病史或性滥交者及其伙伴,应拒绝其献血,以减少梅毒传播。121、发生献血反应的比例多吗不多。有关专家用了整整两年时间,观察了42359献血人次,发生献血反应84人次,占献血人次的所有人次经对症处理和必要的护理后,献血员均恢复正常,无任何后遗症。这84例献血全身反应均在采血接近400毫升或在采完后发生。其中男性13例,女性71例;轻型51例,中型23例,重型10例。2、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由哪些怎样预防精神过度紧张对精神紧张者,除宣传献血常识外,在采血过程中与其聊天分散注意力,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献完血,下次就不那么紧张了。而不要老是告戒他她不要紧张,那样实际上是提醒了他她,使他她更加紧张。空腹献血先让其喝些糖水,或吃些可马上提高血糖的素食,然后献血。过度疲劳或夜间睡眠差休息好再献血。采血不顺利,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减少采血中的不顺利现象。晕车后献血,晕车后采血晕厥,实际是晕车症状的继续,采血是诱因。可喝点热水,吃些可口食物,如水果等,到户外散散步,呼吸些新鲜空气,症状消失后再献血。8/183、采血时如何解除首次献血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对心情比较紧张的首次献血者,采血前应简要给其讲解献血常识,使其清楚献血不会影响健康,只会对身体有益;采血时可讲一些轻松的话,分散其注意力,使献血员在友爱,轻松的交谈中不知不觉就献完了血。4、餐后献血会大大减少献血反应吗对。空腹采血是输血医学的传统做法,其目的主要是杜绝血液稀释、乳糜血等问题,以保证血液质量。但弊端是空腹易导致血糖相对降低,在采血中血容量下降,故常易造成献血者的轻度或重度献血反应。而餐后采血为输血工作的新观念,因为进食既可增加血糖浓度,又可增加血容量,故可大大减少献血反应,特别是重症献血反应的发生,其关键是要控制献血进食的素食性,杜绝乳糜血的发生。有关专家为验证餐后献血效果,对979名空腹献血者及1716名餐后献血者进行了对比试验,其结果为均无一例乳糜血;空腹献血者有3例一般献血反应,餐后献血者只有1例;空腹献血者有1例重症献血反应,餐后献血者无一例。这说明餐后献血是可行的,只要控制献血前两餐以素食为主,就可达到既保证血液质量,又解决献血反应的问题。5、空腹献血者为什么偶尔可出现低血糖性昏厥在献血过程中,偶可因献血前1012小时未进良而出现眩晕反应。其表现为软弱无力、头晕、脸色苍白、皮肤凉9/18冷、大汗、恶心、呕吐。脉博缓慢、并短暂性意识消失昏厥,被称为低血糖昏厥。这只是一时性血糖降低,待晕眩症状完全消失时,体内血糖也就恢复到了正常水平。糖是人体分解代谢和氧化过程能量的主要来源,当人体长时间未进食又因献血而使一部分能源被消耗时,耐受力低者会使血糖暂时降低。血糖过低对机体的影响是以神经系统为主,尤其是脑部组织。这时,可通过高级神经边缘系统,下丘脑腹中核刺激交感神经并抑制下丘脑腹侧核与迷走神经,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胰岛素减少,大部分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动脉压突然下降,导致一时因缺血而缺氧,即出现短暂的意识消失。若此时献血,血流量减少,运输到脑组织的糖就更相对地减少,而脑组织不能进行无氧糖酵解,随之发生缺血反应。初期反应在大脑皮层受抑制,继而皮层下中枢包括底节、下丘脑及植物神经也相继受累,最终致中脑活动受影响,而出现低血糖昏厥。6、献血员献血后能否马上离开采血室不能。应观察510分钟。7、献血员晕针后如何进行紧急处理立即让献血者躺下,针刺人中、合谷,给予糖水。8、采血时应准备哪些急救药品和用具献血反应很少发生,即使发生,一般休息或对症处理后可以很快恢复,但也有极少数不良反应需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理,所10/18以采血单位应备用一些急救药品和用具药品白糖。2550葡萄糖液,10葡萄糖酸钙液。生理盐水。10葡萄糖液。芳香氨酯类。晕海宁及其他镇静剂。硝酸酯制剂。注射用阿托品、肾上腺素。呼吸中枢兴奋剂。用具。呕吐盘。毛巾。各型消毒针头、注射器。输液器材。针灸针。氧气袋或氧气瓶、面罩。纱布包好的压舌板。饮水杯、吸管。无菌纱布、棉球和胶布。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121是谁第一个发现了血型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红细胞血型的人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助教LANDSTEINER,那是在1900年。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为以后安全输血提供了重要保证,为此,他获得了1930年的诺贝尔奖,并赢得了“血型之父”的美誉。开始时,他只发现了人类红细胞血型A、B、C三型。1902年他的学生DECASTELLO和STURLI又发现了A、B、C之外的第4型。后来国际联盟卫生保健委员会将这4型正式命名为A、B、O、AB型,这就是现在人们熟知的红细胞ABO血型系统。在以后的数十年里,科学家又相继发现了几种血型。1940年LANDSTEINER和WIENER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11/18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193个。1958年法国的DAUSSET首先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到1995年已公布HLA表型特异性112种,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血小板血型抗原是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的。2、目前发现人类有哪些血型系统有ABO血型系统、MN血型系统、P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HLA血型系统等二十多个血型系统。3、与输血关系最大的是哪一个血型系统是ABO血型系统。4、哪一年世界卫生组织把ABO血型系统的血型正式向全世界统一命名为A、B、O、AB四种血型1921年。5、ABO血型系统是如何定型的ABO血型系统是以人体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抗体而定型的。凡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有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6、ABO血型与红细胞上的抗原有什么关系凡红细胞上有A抗原的为A型;有B抗原的为B型;有A、B12/18抗原的为AB型;无A、B抗原的为O型。7、血型是由什么决定的人类的血型是由遗传决定的,子女的血型是由父母双亲的染色体遗传而来,人血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浆蛋白等都分成不同的型。除单卵双生外,可以说世界上很难找到二位血型完全相同的人。8、ABO血型与输血有什么关系输血时一般情况下要同型相输,否则体内存在的抗体与输入的红细胞抗原相结合会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例如如果A型血输入B型人体内,A型血红细胞上的A抗原就会和B型血清中的抗A抗体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一系列综合症状,并危及生命。所以正确的鉴定血型是安全输血必不可少的前提。9、ABO血型鉴定的原理是什么ABO血型鉴定的原理是根据红细胞上有或无A抗原或/和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四种。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BO血型。所谓正定型是用已知抗A和抗B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和B抗原,所谓反定型是用已知A细胞和B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抗B。10、检测ABO血型所用试剂和材料有哪些抗A、抗B及抗A、B分型血清,效价1128。13/1835A、B及O型试剂红细胞及抗A、B分型血清,效价1128。受检者血清。受检者35红细胞盐水悬液。11、检测ABO血型的方法有哪些有试管法和玻片法。试管法取洁净小试管3支,分别标明抗A、抗B和抗A、B,用滴管分别加抗A、抗B和抗A、B分型血清各2滴于试管底部,再以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35红细胞盐水悬液1滴,混合。另取洁净小试管3支分别标明A,B和O型细胞,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12滴于底部,再分别以滴管加入A、B和O型3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120G离心1分钟或1300G离心15秒。将试管轻轻摇动,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先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如肉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在玻片上,再以低倍镜检查。观察结果时,既要看有无凝集,更要注意凝集强度,此有助于A,B亚型、类B或CISAB的发现。玻片法清洁玻片一张。标明抗A、抗B和抗A、B,分别用滴管滴加抗A、抗B和抗A、B分型血清1滴,再加受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混合。另取洁净玻片一张。标明A细胞、B细胞和O型试剂,分别加红细胞悬液1滴。将玻片不断轻轻转动,使血清与细胞充分混匀连续约15分钟,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反应。如以玻片试验时,也可用低倍镜观察结果。14/1812、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有哪些一般有技术问题或红细胞和血清本身问题,常见以下几种原因。离心速度及时间不合适。红细胞悬液过浓或过淡,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当,使反应不明显误判为阴性反应。受检者红细胞上抗原位点过少或抗原性减弱等。受检者血清蛋白紊乱或试验时温度过高,常引起细胞呈缗钱状排列。受检者血清中缺乏应有的抗A或抗B抗体,如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溶解,误判为不凝集,部分溶血时,可溶性血型物质中和了相应的抗体。有细菌污染或遗传因素引起多凝集或全凝集。血清中有意外抗体,如自身抗I,常干扰定型。老年人血清中抗体水平大幅度下降。返回13、如果发现ABO正反定型不一致应该怎么办如发现ABO正反定型不一致,首先要重复做试验一次。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使用质量合格的试剂以及细心观察和解释试验结果,就可以解决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必须进一步研究。初步的检查步骤包括另从受检者取1份新鲜血液标本,这样可以纠正因污染或搞错标本造成的不符合。将红细胞洗涤数次,配成的35盐水细胞悬液用抗A、抗B、抗A1、抗A、B及抗H做试验可以得到其他有用的信息。对受检红细胞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结果呈阳性表明红细胞已被抗体致敏。用A1、B、O型红细胞及自身红细胞检查15/18受检血清,如果怀疑是抗I,用O型脐血红细胞检查。如果试验结果未见凝集,应将红细胞及血清试验在室温或4放置30分钟用显微镜检查核实。如疑为A抗原或B抗原减弱,则可将受检红细胞与抗A或抗B血清做吸收及放散试验,以及受检者唾液做A、B、H血型物质测定。如试验结果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加等渗盐水1滴混合,往往可使缗钱状消失。如受检者为A型血而以为有类B抗原时,可用下列方法进行鉴别观察细胞与抗A及抗B的凝集强度,与抗A的反应要比与抗B的反应强,这种区别用玻片法试验更为明显。用受检者红细胞与自身血清做试验,血清中的抗B不凝集自身红细胞上的类B抗原。检查唾液中是否有A、B物质,如果是分泌型,可检出A物质而无B物质。核对病人的诊断,类B抗原的形成与结肠癌、直肠癌、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有关。如发现多凝集现象,应考虑有遗传产生的CAD抗原活性被细菌酶激活的T或TK受体或产生机制不大明了的TN受体所引起。多凝集红细胞具有以下特点能被人和家兔的许多血清凝集。能与大多数成年人血清凝集,不管有无相应的同种抗体。不被脐带血清凝集。通常不与自身血清凝集。如有条件可用外源凝集素加以鉴别。14、做交叉配血试验时应注意什么做交叉配16/18血试验中发现不配合时,首先应考虑受血者和献血者的ABO定型是否错误,必要时进行RH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检。其次应注意有无特异性同种抗体,或者病人的血清在室温、37或抗球蛋白血清中凝集所有的其他红细胞,造成交叉配血的困难,应进一步做有关试验进行鉴定。受血者和献血者的样本,在每次输血之后,在26保存37天,如果病人在输血后数天内发生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时,保存的病人和献血者的血样就可能要重做或追加试验,必要时从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病人重新采取血样与输血前病人血样同时检查以资比较。15、O型全血是万能的吗人类的ABO血型系统是最先发现的血型系统,因为具有规律的血型抗体,因此是最重要的血型系统,分为A、B、O及AB4型。其中,只有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