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同课异构反思_第1页
《项脊轩志》同课异构反思_第2页
《项脊轩志》同课异构反思_第3页
《项脊轩志》同课异构反思_第4页
《项脊轩志》同课异构反思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5项脊轩志同课异构反思文章来源M2016年12月21日有幸聆听了工作室伙伴朱老师和申师姐的两节同课异构的项脊轩志同课异构教学研究课后久久不能平静。但又不敢轻易下笔写下评论或是想法什么的。原因是怕听课时的那些许思绪还不成熟,考虑不周;还有就是未曾在自己的课上实践,也不知自己的听后构想是否恰当。所以迟迟没有动笔。但内心又明明是激动的,想说的。今天整理所得记录于此。一、了解文本特性当师傅周老师在南京布置此项工作时,其实我内心是激动的,但又胆怯,怕上不好,也想先多听听,学习群文阅读的精髓。同时,听到师傅说项脊轩志的时候,也确实一惊。文言文来做群文阅读教学,那是一个不小的尝试,困难显而易见。特别是自己教了三轮项脊轩志深知其中要关注的点太多,选择落脚点很宽。又要体现文言文特质,又要关注群文阅读特点,确实不易。更重要的是要配合单元阅读中关于“文无定格”这个内容来展开教学,难上加难。所以对朱强老师和申蓉师姐的尝试深感敬佩。我想,若是我一开始阅读文本选择目标和落脚点,也许也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5会像申师姐一样,犯选择障碍病。在不清楚学情的情况下,舍不得关键点,又抓不住一节课的核心立足点,把文本上散了,没有了它原本应有的味道。后来,我咬咬牙跺跺脚,狠心想只选一篇与之相似的文章来读,若要生发其他文章,大可让学生们课后自己去找来读。若我这两篇对比得好,吸引了学生,在拓展便是他们自己的事了,毕竟我不过只是一个引路人嘛若我所选过于宽泛,一节课相当于给自己挖了个深坑,跳进去就出不来了。甚至是只有我自己跳进去,学生站在坑边笑。我选择对比阅读的文章是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二、了解群文阅读的特性师傅周老师说过群文阅读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阅读探究文本的方法和途径。在于如何带领学生在多篇文章中找异同,如何品出作者的真情和作品的真味。这也许就是说,我们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时候就是一个向导。控制住两个关键点,一是我自己读文本后确立的教学重点目标是什么;一是课堂上学生灵光闪现出的教学点如何辅助我带领阅读。反正要学会掌控自己的课堂,不可以天马行空,也不能落于俗套死板。在有效的引导中完成对文章重点的品析和欣赏。我们了解好群文阅读的特性,也要梳理和整合自己的课堂教学重心是什么。当然能深入了解学情也是很重要的。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5三、我的几点构思我所了解的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最出名的作品了,这是一篇记叙形式的散文,长于平淡琐事之中见真情。而这篇文章中的真情,离不开“哀伤”二字。首先确定的就是我不能把课堂上得一片欢声笑语。同时,群文阅读的搭档,我配上了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此篇文章是祭文的典范,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当然,这里面的情感也搭得上“哀伤”二字的调子。其次还能想到的文章是李密的陈情表。但考虑课堂时间的限制,我准备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之所以选择祭十二郎文,是因为我看中了两篇文章中一对琐事的记叙,一对叙事的精妙。都能以小见大,从琐事见真情。虽然这两篇文章的共通之处和可研究点非常多。但我还是选择这个角度项脊轩志可以预习通读全文。找家庭琐事见真情之处,很多,这里我就不一一说明,例如老妪的话,项脊轩里的往事等。而祭十二郎文我准备就展示韩愈与韩老成总是错过的一段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5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此处可以让学生来找,期间的共通之处,相信学生能找到都是从小事深发感情。韩愈是从几次错过来表达悔恨哀思;归有光是从家庭琐事来寄托哀思。值得一提的是,归有光有一句“令人长号不自禁”;韩愈同样有一句“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一个是痛哭,一个是舍弃万乘官职。其中都包含对亲人的真情。情随事迁,情真意切,散文也好,祭文也罢,文无定格,贵在情真鲜活。只要是真情,无论学生是否经历有所感悟,总能从字里行间品出些端倪。此处可设置品读,找出最感人的句子,析词酌句,读译文,读原文,多方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是用情做笔墨浸润纸帛。这样一来,也能像师傅说的,关注到文本后面站着的那个人是何等心情。这也是语文的人文情怀所到之处了。第三环节我觉得是放出陈情表的最佳时机,拓展延伸,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5让学生自己课后品读陈情表,这种上书奏折里的情感是怎么表现出来的,有没有句子,词语可以达情,作者用何方法甚至让学生写一篇对比小感在周记上作为课后作业反馈也是可以的。立足点嘛,就可以是如何抒情学此类文本学到了些什么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或者真实等等几个侧面。举具体二三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四、发掘听后闪光点对于高中的学生而言,现阶段学习大目标永远与高考无法分割。因此,在本次的听课中我觉得很赞同申蓉老师对高考文言知识点翻译和断句的插入。训练学生不只是为了欣赏而读文,不做华而不实的表演,而是立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