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知识全介绍ppt课件(端午节由来、习俗)_第1页
端午节知识全介绍ppt课件(端午节由来、习俗)_第2页
端午节知识全介绍ppt课件(端午节由来、习俗)_第3页
端午节知识全介绍ppt课件(端午节由来、习俗)_第4页
端午节知识全介绍ppt课件(端午节由来、习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的来历,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人们为他建庙筑坟,长久地敬仰他、怀念他。他死在农历五月初五日,人们把这一天当作一个节日,即端午节。屈原的家乡和中国南方广大地区有个风俗,每到这一天就要举行盛大的划龙舟比赛,据说划龙船就是表示救屈原的意思。人们每到端午节就要吃粽子,据说也同屈原有关。最初是泊罗江边的老百姓为了祀屈原,把米包成粽子投进水里去喂鱼,使鱼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体;后来这习俗传遍了全国,甚至还传到了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源于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艾叶菖蒲,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雄黄酒,传说,有一条白蛇修炼了一千年,终于修成人形,化为美丽端庄的白娘子,另一条青蛇修炼了五百年,也化为富有青春活力的小青姑娘。她们二人结伴来到西湖游玩,当她们来到断桥时,白娘子在人群中看见一位清秀的白面书生,心中暗生情意。小青便悄悄地作法,降下大雨。白面书生许仙打着伞来到湖边乘船, 正好看见白娘子和小青被大雨淋得很狼狈,许仙忙把自己的伞递过去让她们避雨,自己却躲得很远,任凭雨淋。白娘子看见许仙这样老实腼腆,心里更喜欢了,许仙也对美丽的白娘子产生了爱慕之情。在小青的撮合下,许仙和白娘子成了亲,并且在西湖边上开了一家药店,治病救人,乡亲们都很喜欢他们。,但是金山寺的法师法海却认为白娘子是妖精,会祸害民间。他悄悄地告诉许仙,白娘子是白蛇化身而成,还教许仙怎样识别白蛇。许仙将信将疑。转眼端午节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黄酒避邪,许仙按照法海教的办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这时候已经怀孕,她推却不了许仙,喝了酒后,马上现出蛇的原形,许仙立刻被吓死了。白娘子为了救活许仙,不顾自己怀孕,千里迢迢来到昆仑圣山偷盗起死回生的灵芝草。白娘子与守护灵芝草的护卫拼命恶战,护卫被白娘子感动了,将灵芝赠给她。许仙被救活以后,知道白娘子真心爱自己,夫妻更加恩爱。,可是法海还是容不下白蛇在人间生活。他将许仙骗进金山寺,强迫他出家为僧。白娘子和小青非常愤怒,率领水族士兵攻打金山寺,想救出许仙。她们不断作法,引发洪水,金山寺被洪水包围,这就是传说中很有名的“水漫金山”。法海也大显法力,白娘子因为临产,打不过法海,只得在小青的保护下逃跑。当她们逃到断桥时,正遇上从金山寺逃出来的许仙。许仙与白娘子二人经过劫难,又在初逢的断桥相见,百感交集,不由得抱头痛哭。白娘子刚生下儿子,法海就赶来了,他无情地将白娘子镇压在西湖边的雷峰塔下,诅咒说,除非西湖水干,雷峰塔倒掉,否则白娘子永远也不能再回到人间。多年后,小青修炼得道,重回西湖,她打败了法海,将西湖水吸干,将雷峰塔掀倒,终于救出了白娘子。此后,人们就有了在端午节和雄黄酒的传统。,尽管有很多的活动,但龙舟和吃粽子无疑是最重要的!,粽子和龙舟的来历:传说屈原投汨罗江之后,有天夜里,故乡的人忽然梦见他回来了。他峨冠榑(fu)带,一如生前,只是面容略带几分忧戚和憔悴。乡亲们高兴极了,纷纷拥上前,向他行礼致敬。屈原一边还礼,一边微笑着说:“谢谢你们的一片盛情,楚国人民这样爱憎分明,不忘记我,我是死而无憾了。”叙旧之间,众人发现屈原的身体已大不如过去,就关切的问道:“屈大夫,我们给你送去的米饭,你吃到了没有?”屈原叹了口气说:“遗憾啊!你们送给我的米饭,都给鱼虾龟蚌这般水族吃了。”乡亲们听后都很焦急:“要怎么样才能不让鱼虾们吃掉呢?”屈原想了想说:“如果用箬(ruo)叶包饭,做成有尖角的角黍,水族见了,以为是菱角,就不敢去吃了。”乡亲们记住了屈原的话,第二年过端午节时,用箬叶包成许多角黍,投入江中。可是端午节过后,屈原又托梦说:“你们送来的角黍,我吃了不少,可是还有不少给水族抢去了。”大家又问他:“那还有什么好法子呢?”屈原说:“有办法,你们在投放角黍的舟上,加上龙的标记就行了。因为水族都归龙王管,到时候,鼓角齐鸣,桨桡(rao)翻动,它们以为是龙王送来的,就再也不敢去抢了。”角黍,就是现在的粽子。从此,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的习俗,就由屈原的故乡传向了全国,并一直流传到了今天。,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如今,龙舟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国内广泛传播,龙舟胜地之一:湖南汨罗:汩罗江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开展的项活动。相传在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含恨怀沙自沉于汩罗江,人们便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见荆楚岁时记、续齐谐记)。每逢竞渡时节,参赛者们点着香烛抬着龙舟头到屈子祠祭祀后,龙舟才被披红下水,在一声炮响中,众舟争先竞渡,岸上成千上万观众为之摇旗呐喊、助威加油,其飞舟竞渡之壮观,令人为之振奋。,龙舟胜地之二:武汉汉江:汉江龙舟竞渡是为了追思屈原而设。相传屈原流放途中曾徘徊于汉江之滨,“乘鄂渚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因而汉江地区很早就有“午日龙舟闹江市,楚俗相传吊屈原子”的民俗。其精采欢腾的场面有清代著名诗人范锗梦江南词可以为证:“空江阔,竞渡吊沉湘。片片彩旗翻浪出,咚咚昼鼓曳长风,看夺锦标强。”,龙舟胜地之三:湖北秭归:屈原故乡龙舟竞渡从长江南岸开始到北岸屈原庙结束,象征着把汩罗江爱国诗人屈原英魂迎归故里。,龙舟胜地之四:浙江杭州:钱塘江龙舟竞渡习俗历史悠久,在杭州府志中就有“每逢五月端午,各至江湖上以至观竞渡,龙舟至数十艘,岸上人蚁”的记载,此项活动是为了凭吊遥祭吴国大将伍子胥而设的。据曹娥碑记载: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吴国大将伍子胥反对越国求和,遭太宰诬陷,被吴王夫差赐剑自尽,弃尸于钱塘江,从此此江常起怒潮,逢五月五日,潮势更大,扑向越国境内,其女曹娥驾舟迎潮,拜见父亲,后遂成钱塘龙舟竞渡习俗。,龙舟胜地之五:四川万县:在长江万县地区的龙舟竞渡亦是为纪念屈原而设的。其龙舟尖底狭长,大的可容七八十人,竞赛者身着衣服颜色与龙舟颜色浑然一体,执令旗者站在舟头,领呼号子,还有锣鼓助威,一鼓一浆,飞掠水面,竞渡终点以夺旗或抢鸭子告捷,热闹非凡,别开生面。,龙舟胜地之六:贵州黔东南:贵州黔东南清水江一带苗族百姓每逢农历5月16日至18日,有开展龙舟竞渡的习俗活动。,龙舟是由一艘母舟和两艘子舟组成,分青龙、赤龙、黄龙三种。龙头用两米多长的柳木雕刻而成,并装有一对龙角,龙舟制作精巧,栩栩如生,突出了苗家的艺术特色。参赛者为苗族水手,身着短衣,头戴凤尾斗笠,腰系绣花带,一手握船浆,一声令下,众舟齐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岸上水上组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龙舟胜地之七:云南洱海:居住在云南洱海附近的白族百姓,在每年农历7月23日至8月23日之间,流行龙舟竞渡的习俗。相传南昭时期,洱海出一蟒蛇,吞食人畜,义士段赤诚身携十二把钢刀,下洱海为民除害,被蟒蛇一口吞入腹中,段赤诚在蟒蛇腹中拼命打滚,用钢刀猛刺,终于杀死了巨解,自己也因此献出了生命。人们闻讯纷纷驾舟下洱海四处捞救,后来就逐渐形成了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习俗。其龙舟系用大型木船装饰而成,分为黄龙、黑龙两种,每艘龙舟载水手60人,竞渡时,岸上的锣鼓声、鞭炮声、观众的助威呐喊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支雄壮的龙舟竞渡交响乐。,龙舟胜地之八:云南德宏:据唐书中宗纪载:云南傣族英雄岩红窝秉性刚直,专为穷人打抱不平,因不满强权专制,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而死。德宏州地区傣族百姓为祭祀他,于每年五月五日那天,划龙舟游弋龙川江上,以示与英雄岩红窝在一起的立场,后遂成为傣族群众龙舟竞渡的习俗。,自古,端午为文人墨客所喜爱,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菩萨蛮 (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六幺令天中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满江红端阳前作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端午 :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七律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谢谢,如今,龙舟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国内广泛传播,龙舟胜地之一:湖南汨罗:汩罗江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开展的项活动。相传在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含恨怀沙自沉于汩罗江,人们便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见荆楚岁时记、续齐谐记)。每逢竞渡时节,参赛者们点着香烛抬着龙舟头到屈子祠祭祀后,龙舟才被披红下水,在一声炮响中,众舟争先竞渡,岸上成千上万观众为之摇旗呐喊、助威加油,其飞舟竞渡之壮观,令人为之振奋。,龙舟胜地之二:武汉汉江:汉江龙舟竞渡是为了追思屈原而设。相传屈原流放途中曾徘徊于汉江之滨,“乘鄂渚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因而汉江地区很早就有“午日龙舟闹江市,楚俗相传吊屈原子”的民俗。其精采欢腾的场面有清代著名诗人范锗梦江南词可以为证:“空江阔,竞渡吊沉湘。片片彩旗翻浪出,咚咚昼鼓曳长风,看夺锦标强。”,龙舟胜地之三:湖北秭归:屈原故乡龙舟竞渡从长江南岸开始到北岸屈原庙结束,象征着把汩罗江爱国诗人屈原英魂迎归故里。,龙舟胜地之四:浙江杭州:钱塘江龙舟竞渡习俗历史悠久,在杭州府志中就有“每逢五月端午,各至江湖上以至观竞渡,龙舟至数十艘,岸上人蚁”的记载,此项活动是为了凭吊遥祭吴国大将伍子胥而设的。据曹娥碑记载: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吴国大将伍子胥反对越国求和,遭太宰诬陷,被吴王夫差赐剑自尽,弃尸于钱塘江,从此此江常起怒潮,逢五月五日,潮势更大,扑向越国境内,其女曹娥驾舟迎潮,拜见父亲,后遂成钱塘龙舟竞渡习俗。,龙舟胜地之五:四川万县:在长江万县地区的龙舟竞渡亦是为纪念屈原而设的。其龙舟尖底狭长,大的可容七八十人,竞赛者身着衣服颜色与龙舟颜色浑然一体,执令旗者站在舟头,领呼号子,还有锣鼓助威,一鼓一浆,飞掠水面,竞渡终点以夺旗或抢鸭子告捷,热闹非凡,别开生面。,龙舟胜地之六:贵州黔东南:贵州黔东南清水江一带苗族百姓每逢农历5月16日至18日,有开展龙舟竞渡的习俗活动。,龙舟是由一艘母舟和两艘子舟组成,分青龙、赤龙、黄龙三种。龙头用两米多长的柳木雕刻而成,并装有一对龙角,龙舟制作精巧,栩栩如生,突出了苗家的艺术特色。参赛者为苗族水手,身着短衣,头戴凤尾斗笠,腰系绣花带,一手握船浆,一声令下,众舟齐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岸上水上组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龙舟胜地之七:云南洱海:居住在云南洱海附近的白族百姓,在每年农历7月23日至8月23日之间,流行龙舟竞渡的习俗。相传南昭时期,洱海出一蟒蛇,吞食人畜,义士段赤诚身携十二把钢刀,下洱海为民除害,被蟒蛇一口吞入腹中,段赤诚在蟒蛇腹中拼命打滚,用钢刀猛刺,终于杀死了巨解,自己也因此献出了生命。人们闻讯纷纷驾舟下洱海四处捞救,后来就逐渐形成了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习俗。其龙舟系用大型木船装饰而成,分为黄龙、黑龙两种,每艘龙舟载水手60人,竞渡时,岸上的锣鼓声、鞭炮声、观众的助威呐喊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支雄壮的龙舟竞渡交响乐。,龙舟胜地之八:云南德宏:据唐书中宗纪载:云南傣族英雄岩红窝秉性刚直,专为穷人打抱不平,因不满强权专制,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而死。德宏州地区傣族百姓为祭祀他,于每年五月五日那天,划龙舟游弋龙川江上,以示与英雄岩红窝在一起的立场,后遂成为傣族群众龙舟竞渡的习俗。,自古,端午为文人墨客所喜爱,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