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创建“绿色生态县”典型材料_第1页
县创建“绿色生态县”典型材料_第2页
县创建“绿色生态县”典型材料_第3页
县创建“绿色生态县”典型材料_第4页
县创建“绿色生态县”典型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县创建“绿色生态县”典型材料县位于江西省西南端,赣、粤、湘三省交汇处,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县内森林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之一,也是“中国瑞香之乡”、“中国花木之乡”。全县土地总面积205万亩,辖11个乡镇,105个行政村;林地面积16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其中竹林面积万亩,占林地面积的,森林覆盖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党中央把建设新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XX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的总体要求,遵循“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按照“增点扩面、分类指导,提升质量、彰显特色,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整合力量,强力推进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XX县结合实情,立足本县林业优势,把林业工作放到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中去谋划通过深化林业改革,提升了林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能力;通过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推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态状状况和人居环境;通过弘扬森林文化和生态道德,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XX年、2/20XX年该县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XX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造林先进县”。一、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把林业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中去谋划、去运筹加快林业发展,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生态立县建设步伐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生态建设,意义重大。XX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把加快林业发展作为全县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重点,立足县情,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以三大生态工程和三大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带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了全县林业发展“十一五”长期规划。近几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连续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家园的决定、关于加快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的意见、关于发展毛竹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等文件,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明确任务要求,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实行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三位一体,有力调动了各级党政干部抓造林绿化的积极性。该县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召开全县春季造林和冬季森林防火动员会议,全县上下形成了全力以赴、齐抓共管搞绿化3/20的可喜局面。XX年,全县造林万亩,占年计划任务的447。二、以生态建设为主线,促进村庄绿化、美化XX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本县农村实际,在全县大力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和切入点,以村庄“五化”、“三改”、“三通”、“三室”建设为着力点,切实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生态文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1、政策优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以奖代补的扶持政策,改水、改厕每户各补助200元,建沼气池每座补助800元,改路硬化米、米宽的水泥路分别补助9万元、11万元,每个建设点视规模大小补助水泥20吨以上。对村庄规划、圩镇整治安排了100万元专项资金,省扶建设点每个点各安排了13万元不等的余坪、沟沿、排水沟等硬化的专项资金。2、科学规划,确保村庄整治质量。一是坚持以专业队伍搞规划。每个乡镇组建乡村规划所,配有13名建设规划专业人员,并以城建规划部门为依托,从交通、水利等部门抽调30名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村镇勘测规划队,经统一组织培训后上岗开展工作,还聘请江西理工大学等院校对50户以下的村落进行规划。目4/20前对39个省扶建设点和204个50户以上的村庄编制了“五图一书”或“三图一书”,对395个2050户的村庄编制了“二图一书”,对52个20户以下的村庄编制了“一图”。二是坚持以科学的理念作指导。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注重突出生态田园风光,彰显民间文化底蕴,体现规划的实用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因地制宜规划出了文化新村、生态新村、产业新村、田园新村和别墅新村等五种新村,做到不千人一面现象。如青龙镇二塘村龙狮涧将当地传统的舞龙舞狮、散打武术文化与塑造新风貌有机融合,经过新农村建设后淳朴的民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青龙镇陋口建设点,抓住农民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屋后种果种竹种树和爱鸟护树的传统,在规划时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与庭院经济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新城镇观路村岭孜上突出田园特色进行规划,已建成38套风格各异的新户型房屋南安镇新安村瑞香世界建设点规划建有100多套错落有致的花农别墅。3、加大力度,全面推进村庄整治工作。一是大力推进新点的建设。以XX年为例,该县抽派568名县直单位和乡镇机关干部组成包乡扶村、扶贫、新农村建设、先进性教育“四位一体”的工作队,每个工作队负责包挂一个行政村、新申报1个建设点。对新增的118个建设点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如南安镇花园5/20村建设点,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发动、二个推进、三个依托、四个结合”,即发动社会广泛参与;推进一企一村、一村一品;依托城市、依托龙头企业、依托旅游品牌;新村庄规划建设、产业基地规划建设、乡村旅游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紧密结合的建设思路,凸显了点上特色,建成后将成为县城的后花园、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区和乡村旅游的名村,花园村也将变成名符其实的新花园。二是大力推进“三清”、“三改”。把“三改”作为整治村庄脏乱差、改善人居环境的突破口,按照因地制宜、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引用山泉水、推广无塔单户、多户设备供水等方式改水,各点的水质通过化验均达到安全卫生要求,供水设备选用正规厂家的产品,供水水管都选用PVCU合格管材,XX年完成了改水4497户;大力实施“三格式”改厕、鼓励建环保型沼气池,同时拆除老式厕所,已完成改厕4185户;坚持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平整、回填进村、进组、进户的道路,对具备改路条件的,硬化通村组主干道97公里,通户便道15公里,全县水泥路通村率达。同时还在各建设点实施人畜分离,对人、畜、禽混居的建设点,先在村落两旁或后面择地规划建设禽畜养殖区和柴草堆放区,再整体拆除村庄内的低矮破旧的猪牛栏和鸡鸭圈,从根本上杜绝猪牛栏坐落在村庄里面、鸡鸭乱跑、柴草乱堆等脏乱差现象。如新城镇樟树下鸭婆垅6/20建设点、青龙镇青蓝建设点注重功能分区,较好地进行了居住区、圈养区及杂物房,使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同时,通过采取轮流值日、聘请农村低保人员为保洁员、安排专人负责和垃圾归池、归园、归田、归栏、归山、归袋等有效形式,建立健全了卫生评比、卫生保洁、村规民约等长效机制,组织农民经常性开展“三清”,达到“三无”要求。三是大力推进“空心村”改造。针对农村存在“一户多宅”、“空心房”多和有的农民有钱无地建房的现状,该县坚持“一户一宅”制,采取“两免五统一”,即减免审批费用、免费提供建房图纸,由理事会统一置换流转老宅基地、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放线定位、统一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等办法,扎实推进“空心村”改造。XX年共拆除空心房4445间88905平方米,收回“一户多宅”老宅基地185620平方米,节约土地亩。在建房审批时做到“三不”,全县有25个空心房改造点按新户型建房,已建有687套新户型房屋,有效地改变了过去的“只建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房、不建新貌”的现象。如新城镇观路村岭孜上、桥西村车上,黄龙镇长胜村黄溪坝,吉村镇黄泥塘等一批“空心房”建设点已初具规模。四是巩固提升示范点。围绕做大、做高、做全,凸现“五新一好”、提升建设品位,对去年建设的80个示范点,围绕执行好规划、增加农民收入、继续“三清三改”、完善服务功能、发展社7/20会事业等内容,由原挂点单位开展了全面“回头看”活动,使示范点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功能更加完善、长效机制更加健全,全县100的示范点得到巩固提升。如新城镇水南中心村示范点,在去年中心区基本成型后,今年着力在精、细、特上下功夫,继续向周边的上乐园、土围里、西边等小组扩展,还重点抓了白鸭、甜玉米、芋荷等几个特色产业,组建了劳务输出协会,打造劳务品牌;进一步完善了文体活动室、为民广播站、农民夜校、医疗所、农资中心、幼儿园等便民机构和社区配套设施;在群众中开展了“十佳孝儿孝媳”和“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在村“两委”中开展了“五星级考评、红绿灯预警”和“廉政文化进村落”活动,实现了“五新一好”整体推进。三、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XX县的产业化经营,紧紧围绕“对接珠三角,融入泛珠区”的发展战略,充化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建设产业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全面提升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该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资源优势,编制了县、乡两级十一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全县明确了主攻方向,确定了花卉苗木、肉鸭养殖及板鸭加工、木竹、果业、生猪和蔬菜为我县的主导产8/20业和特色产业;同时,还确定了南安镇为花卉产业示范镇,并要求每个乡镇确定并发展了12个主导产业和12个农业产业化示范村,全县产业示范村达到15个,涌现了一批花卉苗木示范村、肉鸭养殖示范村、蔬菜生产示范村、蚕桑生产示范村等,全县“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初具雏形。全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优势更加明显花卉苗木产业已发展到4182万盆,产值亿元;产木材万立方米,产值亿元,产竹子30万根,产值169万元。今年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2、扩大了一批产业基地,增加了产业生产规模。一是继续扩建黄龙镇长胜黄溪坝、旱田、南安镇瑞香世界、梅山村和建设村五个花卉苗木核心基地,同时新增100亩以上的花卉基地8个;二是建设国道沿线300万羽肉鸭养殖基地和南安镇、池江镇150万只板鸭加工基地;三是增加了池江镇板棚村、长江村、新城镇观路村生猪养殖的规模;四是新建了4个集中连片300亩以上的脐橙基地;五是重点建设南安镇梅山村、新建村、黄龙镇叶墩村、青龙镇联合村、新城镇南丰村等五个村为“一村一品示范村”,并扩大其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面积;六是扩大了新城镇、池江镇两个万亩甜玉米生产基地面积。3、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强化产业发展牵引力。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要求,该县重点指导县林盛木业9/20有限责任公司、友缘园林有限公司和科达农庄成功申报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至此全县省级龙头企业已有1家,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6家。同时,通过落实奖励和考核措施,全县新增了3家农业龙头企业年加工果品万吨、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华信果品分级包装加工厂、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仙人掌加工厂和吉村蚕茧烘烤厂。另外积极引导南安板鸭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申报绿色食品,今年投资500余万元新增了一条生产线,板鸭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只。尤为可喜的是位于县城的赣州邦达药业有限公司已开始生产以瑞香提取液为原料的产品。现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1家,其中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有2家,1000万元以上的有6家,500万元以上的有14家。4、农产品品牌建设卓有成效。一是在“赣南脐橙”品牌建设中,该县实行统一使用“赣南脐橙”品牌对外宣传、销售,统一采摘时间,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脐橙销售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坚决杜绝提前采青果;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作用,积极鼓励和动员脐橙种植户登录并加入赣南脐橙网。现在全县脐橙统一使用了“赣南脐橙”专用标志,有效维护了果品营销的正常秩序;二是该县金边瑞香完成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与申请注册了“瑞祥”牌商标,并印制了20万枚金边瑞香和富贵籽的商标,对符合质量标准的商品花进行贴标销售;在XX年9月10/2028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中国第六届花卉博览会上,该县选送的富贵籽、金边瑞香分别夺得盆花观赏植物一等奖和二等奖;XX年10月1日至7日在南昌举行的江西省第二届花卉博览会上,XX县花卉产品又摘得“两金三银一铜”的好成绩。四、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促进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农民是植树造林的主体,维护农民在林业方面的合法权益,始终是林业工作的重要内容。该县坚持以深化林业改革为突破口,从XX年10月积极稳妥地开展了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几年来的艰苦努力,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1、产权得到了明晰。依据林业“三定”政策和中共江西省委19号文件,该县将全县70以上的集体山林还给了农户自主经营,结束了长期以来村、组集体统一经营模式,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目标,充分调动了林农经营林业的积极性。2、彻底让利于农。通过改革,取消和木竹农业特产税XX县、乡、村出台的所有木竹收费项目;调整育林基金平均计费价格;对从事木竹生产的单位和个人自产自销的原木、原竹取得的收入依法免征增值税,暂免征收所得税,11/20林农的税费负担由原来的每立方米平均130元降低到74元,降幅40。对集体统一经营的山林,纯收入的70均分给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0留村、组用于公益事业。同时,实行政策性让利,通过统一提高林价分成比例的形式,把政策性让利、林价分配落实给山主,确保了林农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林农增收。3、放活了经营。对木竹计划分配实行自主申请制,简化审批手续,直接将指标落实到农户手中。对商品木竹实行全面放开,打破木竹垄断经营和区域封锁,允许林权所有者自主销售木竹,产销见面,价格随行就市,这极大地激发了林农经营山林的积极性。4、山林流转得到规范。产权明晰后,国有、集体山林的流转必须严格按照江西省森林资源转让条例执行,确保程序合法、到位,确保林农利益不受到损害。五、以培育新农民素质为主线,促进乡风文明XX县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以实现“五新一好”为总体目标,按照“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要求,以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依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以劳动力需求为导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农民知识化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1、创新培训方式。针对农村致富信息少与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热情高的矛盾,整合县职教中心、进修学校、12/20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联通职业学校四个县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XX县农业新技术培训学校一个县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的资源,推进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县委将农村党员电教工作及时纳入新农村建设,探索利用电视频道、电脑网络、多媒体等培训载体和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农民培训,在11个乡建立了电教站,105个行政村建立了电教播放点,全年共培训农民15248人,其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208人,职业技能培训5040人,转移就业4793人,转移就业率。如左拔镇云山村党员曹文龙通过观看电教片,率先学到了大棚薄皮西瓜种植技术,不仅自己种植4亩,而且还指导带动13户贫困户种植26亩,人均增收400元。2、丰富培训内容。根据农民的培训意向和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对劳动力的需求,调整设置培训内容,自编了花卉种植技术、特种养殖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等教材20多套。3、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将培训窗口前移,对不参加升学考试的初、高中应届毕业生,进行为期13个月的毕业前职业技能系统培训。健全劳动力输出体系,成立县职业介绍所、劳动力市场和城区劳动保障事务所,各乡镇设立劳动保障事务所和劳务输出服务站,各村配备劳务输出指导员,在XX市清溪镇设立劳务站,在深圳设立就业办事处,实现了培训与就业的有效13/20对接。XX县通过以林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遵循了林业建设特点和规律,创新了林业体制机制,转变了林业增长方式,促进了林业又快又好发展。12全乡概况下双乡是一个边缘沿沙乡镇,辖7个村、60个村民小组,2822户、11281人,人均耕地亩。近年来,全乡上下围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注重调结构,育特色,强基础,增收入。2016年新建设施农业1672亩,其中新建日光温室798座1585亩;截止5月底,全乡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7894亩,户均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3947亩。2016年全乡日光温室产业收入预计将达到5636万元,可占到人均纯收入的。园区概况下双乡河水村日光温室示范园区是一个跨村联建、区域联动,整组流转土地的标准化蔬菜生产区,该标准化园区坚持“一村一品”的发展方向,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之路。园区主栽西瓜和番茄两大品种,推行四茬西瓜、两茬番茄高效种植模式。西瓜、番茄产量高,货架期长,商品性好。西瓜单茬每亩4000公斤,可生产4茬16吨;番茄单茬8吨,可生产2茬16吨。西瓜和番茄按平均每公斤4元的价格计算,每座棚可实现销售收入万元,纯收入达4万元。园区群众户均达到2座棚,日光温14/20室人均纯收入可实现20814元。园区内推行“八统一分”的生产模式,即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协调贷款、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种植模式、统一配套设施、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家庭分户经营。确保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扣棚、当年定植、当年见效的目标,努力使园区走上一条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产品无害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的转型跨越之路。2016年,园区内整组流转土地1161亩,动工新建日光温室527座,累计达到2078亩,可实现日光温室产值3988万元,人均纯收入将达到20814元。主推技术1、日光温室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XX市优化型二代温室建造技术建棚,统一开工建设日光温室2、改良型土墙全钢架日光温室示范墙体为土墙,屋面为全钢架结构,保温蓄热能力强,棚面光滑平整,采光好3、温室后墙立体基质栽培示范用钢架作支撑,PVC管作基质槽,种植叶菜类蔬菜,有效利用温室空间和光热资源4、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园区全面推广集约化种苗,病虫害生态防控、“三沼”综合利用、自动卷帘机作业等标准化生产技术。主要做法1、广泛深入发动。温棚谁来建,群众是靠山。一15/20是坐在炕头算。与群众算细帐,用身边的致富典型,使群众充分认识一亩棚十亩田。驱使农户快速建棚的行动。二是蹲在教室学。邀请市、区技术专家面对面传播温室新知识。今年共邀请8名专家、24名“田秀才”到下双搞了16次技术培训,让群众学到了真本领。三是请到棚里看。组织农户到园区日光温室棚内参观学习,让棚主和取经农户面对面交流,说教乏力,眼见为实,想建棚的农户吃上了“定心丸”。2、土地流转推动。整组流转、联片流转。一是严控水权。凡是规划的日光温室建设区,水权上收。二是整组流转。采取整组流转后,组上签协议,村上作见证,司法作公证,收入有保证。三是货币化流转。守住农民收入不降低的底线,按照每亩800元的地价,每年上浮2,无条件集中流转。3、新型主体拉动。引进公司和合作社等经营大户到园区建棚、种棚,棚建在家门口,就地可以把不建棚的群众转变成产业工人,就地可以上班,就近可以挣钱,实现收入倍增。4、“双业”贷款驱动。惠农富农政策“双业”贷款扩大额度了,三年的财政贴息为群众建棚撑硬了腰杆子。5、经济效益促动。群众是最讲实惠的,温室的收入16/20是最有说服力的。下双群众主栽西红柿和西瓜两个品种,产量较高,西瓜单茬每亩4000公斤,可生产4茬16吨;西红柿单茬每亩9000公斤,可生产2茬18吨,货架期长,西瓜15天,耐储运型番茄30天,市场青睐度高。按去年年底蔬菜价格来算,西红柿每公斤56元,西瓜每斤23元,新建的日光温室两茬西红收入可突破7万元,全面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扣棚、当年定植、当年收回建设成本的目标。6、整合项目带动。建园区、搞配套,需要项目支持。我们在园区内争取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通过项目整合解决了用电、用水、群众生产出行问题。提升了温室的效益,增加了农户的收益。12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作个发言一、全市招商引资形势及其特点近年来,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州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抓手”,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湘西地区产业开发和产业梯度转移的良好机遇,按照“宽领域、大范围、多途径”的思路抓引资,全市招商引17/20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2年至XX年期间,我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921个,共引进资金38亿元,占市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五年累计利用外资2372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亿美元,XX年和XX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十强出口创汇县市。XX年,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68个,到位资金亿元,同比增长;实施内联引资项目63个,内联到位资金亿元、同比增长,跻身全省内联引资先进县市行列。我市近年来的招商引资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到位引资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以经济部门为主体,全市各级各部门合力招商的全民招商格局。招商引资目标管理、综合调度、分挂服务、优惠措施以及各项招商引资奖励激励机制逐步完善,为招商引资工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自1998年以来,我市招商引资连续10年保持了年均1亿元以上的递增速度,招商项目由五年前的66个达到XX年的288个,到位资金由五年前的亿元增加到XX年的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二是招商引资结构日趋优化。招商项目产业引资结构由五年前的84151调整到XX年的82270,二、三产业项目到位资金占明显优势;民间资金、银信资金、无偿资金到位比例由五年前的353332调整为XX年的523119,形成了以民间投资和金融信贷投入为主体的良性投资环境。三是承接沿海地18/20区产业梯度转移势头良好。XX年共实施内联引资项目63个,其中以省外投资为主体的项目达45个,到位资金亿元、同比增长116,凯莱国际大酒店、同兴数码城、欧亚吉商贸物流城、创新纸业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的投资业主均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四是招商项目朝“高、大、新”方向发展。XX年全市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有47个、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26个、投资2亿元以上的项目9个,总投资达62亿元;在洽谈中的意向性项目25个,总投资亿元;在“杭洽会”、“珠洽会”、“中博会”、“温洽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