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小康驻村队员典型材料_0_第1页
同步小康驻村队员典型材料_0_第2页
同步小康驻村队员典型材料_0_第3页
同步小康驻村队员典型材料_0_第4页
同步小康驻村队员典型材料_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同步小康驻村队员典型材料贵州是贫困省份,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广大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仍十分困难。如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转型、加速发展、同步小康”的奋斗目标。我深知,这是贵州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我们这代年青人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怀着这一伟大梦想,我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参加贵州省2016年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成为万村千乡中的一名驻村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尽快熟悉村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工作经验。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在省农委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和南开乡党委、政府领导下,我紧紧依靠兴寨村村支两委及干部群众,尽快摸清情况。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把兴寨村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始终扑下身子,走组串户,放下架子,与群众聊天。不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农家小院,与他们拉家常、听诉求、谈发展,了解他们的期盼。在交谈中,我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城市人的傲气,虚心向他们学习,尊重他们像尊重自己父母一样,与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通过深入的走访调研,对村情有了基本了解。兴寨村位于南开乡西北部,距离县城48公里、乡政府6公里,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2/12810户、人口3810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5以上,其中以苗族、彝族为主,玉米、马铃薯和土烟为主要农业收入,年人均纯收入不到1800元,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常年缺水,是一个典型的一类贫困村,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都会举行盛大的苗族小花苗跳花节活动,民族文化旅游潜力大。找准发展方向,科学制定规划兴寨村老百姓对致富的渴望非常强烈,如何因地制宜求发展始终是我思考的方向。通过与乡镇领导的沟通,和村支两委的探讨,我认为发展民族特色旅游是一条好的致富路。根据乡镇发展的总体布局,帮助村支两委理清发展思路、草拟发展规划。一是打造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产业。我们将兴寨村三口塘民族文化旅游园作为建设重点,依托苗族跳花节的影响力,带动民族工艺品加工、民族歌舞表演、农家乐等协调发展;二是科学规划布局、整合周边资源。积极主动与南开农业园区联系,将周边村寨的资源有机整合,逐步形成民族风情、文化传承、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养老健身为一体的旅游村寨;三是科学民主决策、共谋同步发展。在决策中始终采取集思广益、民主集中的工作方法,多次召开村民会议,让每位村民在决策中,充分发表意见,使他们成为发展的决策者、践行者和受益者;四是拓宽致富途径、发展集体经济。为使村民逐步摆3/12脱贫困,我们拟建立民族文化园等,村民可多渠道自愿入股,以土地入股,劳力入股,资金入股等形成,按建设过程中的贡献多少作为个人股本,制定比例分红的机制,并按年度提取村级发展公益金,为将来的造血式发展打好基础。我们的发展思路是决不以牺牲环境换取利益;做法是“想要共同小康,先要共同付出”,目标是老百姓不仅要有“物质小康”更要有“精神小康”,努力让兴寨村成为美丽和谐幸福的小康村。加大对外协调,积极争取资金一个地方的发展,仅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老百姓的热情是不够的,对于一穷二白的兴寨村来说,资金的缺乏无疑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作为驻村干部,协调项目、争取资金是我工作的另一重点。带着村民们的梦想,怀着不怕碰壁的态度,我四处奔走,多次到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体育局、省文明办等单位向相关领导介绍和汇报兴寨村发展的规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的支持。经过不懈努力,到目前为止,已落实资金约851万元,其中乡村少年宫项目资金20万元,南开乡敬老院项目资金396万元,村级一事一议“示范性乡村建设”项目资金210万元,乡村农体工程项目资金30万元,农村幸福园项目资金3万元,农业机械化帮扶资金10万元,南开农业园区蔬菜种植项目资金180万元,计生“三结合”奖励资金万元等。4/12做好宣传引导,保障资金安全随着驻村工作的深入和资金的逐步到位,如何把资金合理、合规、高效地使用好,成为我现在的工作重点。通过与乡党政主要领导沟通和村支两委商讨,认为做好村民动员和宣传工作,建立完善监督机制,是用好资金的关键。我们建立了资金使用的集体研究制度,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做到专账管理,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在项目实施中,尊重民族民风建筑特点,认真规划,精心打造。特别是在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要求党员干部带头,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做好投工投劳工作。村支书王伟、村主任陈大元常动情地对村民们说“我们要感谢罗翔同志努力为我们争取来的好项目,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大伙加把劲,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累了就轮换休息,喝口水、聊聊天、照照相,把我们发展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相信我们的家园将来一定很美”。统筹项目建设,尽快造福百姓对于一个乡镇的发展,一个行政村的打造,能够得到多部门的关心和支持,都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项目资金的到位情况,我积极参与到所争取来的各类项目建设中,多次与乡镇领导沟通,与老百姓座谈,商讨项目建设5/12方案,成立项目实施工作组,按照项目建设要求,组织有条不紊地加紧建设。现所有项目都已开工建设,计划明年上半年全部竣工投入使用,这将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为老百姓的小康梦创造新途径。在乡村少年宫建设项目期间,充分尊重学校意见,绝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抢抓暑期加紧建设,已在今年国庆前夕正式投入使用,使村里的孩子们也能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少年宫里学声乐、学画画,欢快地跳舞,快乐的生活,我感到尤为欣慰。抓住青春尾巴,不枉青春誓词80后的我们年富力强,国家各项发展事业的大梁已担在我们这代人肩上。年初参加同步小康驻村,积极参与省农委5月份举办的“明理知耻、崇德向善”系列活动,再到当下热火朝天、有条不紊的建设景象,我深感自己付出的值得。XX县南开乡兴寨村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老百姓的“朴实、谦虚、勤劳、善良”,让我获得了太多的人生养分,我将永远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恩师与长辈,虚心讨教,参与建设,认真总结,以主人翁的角度品味这里点点滴滴的变化,不枉青春。12巍巍耸立的民俗牌坊、错落有致的农家小屋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直达农家小院,初6/12春的九龙庵,春意盎然。走进九龙庵村,就能感受诗一般的美丽、世外桃源般魅力。九龙庵村位于石门桥镇东南,距经开区11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273户,1054人,水田面积1326亩,山林面积1924亩,山塘面积191亩。2016年6月,九龙庵村被定为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在该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建设速度快、完成质量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丰硕。班长带头家家户户齐参与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16年3月,九龙庵村通过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在新任班长陈中群的带领下,全面铺开了美丽乡村建设。说起支书陈中群,在外人眼中他是位大老板、是精明的商人,但是在九龙庵村群众眼中他就是个为人朴实干事踏实的好村官、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带头人。过去的九龙庵“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垃圾到处扔,污水四处流,村庄环境极为恶劣。2016年6月,九龙庵村被列为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后,陈中群就开始思考寻找改变村容村貌的突破口。他全程参与该村的规划和建设,多次邀请规划部门聘请的设计专家深入村庄内实地考察村情村貌,充分听取群众的意愿和建议,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努力做到规划与群众意愿相结合、与自然环境7/12相结合。由于村里底子差,上级投入少,建设进度受到影响。为解决资金问题,他7次赴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等省市部门,为村里争取到了沟渠硬化、道路硬化、村部建设及农村安全饮水等工程资金达280余万元。在未任支书之前,他就积极支持村级建设,为村里捐资60万元,修建了2公里的村道;为奖励扶助大学生,他连续5年对对考取一本、二本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奖励,每人3000元;上任村支部书记后,为了不增添村级负担,他常常自掏腰包请参与项目建设的工人及村组干部吃饭、为特困户送米送油解决生活困难、为村里捐资18万元修建民俗牌坊他一心为民,不求回报的一片热心得到了群众的爱戴和拥护。为了搞好环境卫生,让垃圾处理实现“分类减量,自产自销”。他亲自带领村干部、党员、环保员上门教群众进行垃圾分类,垃圾焚烧,垃圾掩埋,做好垃圾自产自销。如该村7组黄丽英是个养猪户,家里的卫生是公认的“脏、乱、差”。陈支书耐心给她解释环境整治的意义以及好处,还组织干部、环保员为她搞卫生,教她垃圾分类处理。上门劝导对她促动很大,一改过去的不理不睬态度,在去年4月份的检查评比中,她被评为环境整治的积极分子。为解决村内猪场环境污染问题,陈中群多次上门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养殖户8/12们都表示一定按要求整改到位。现在村民都说环境整治为的是让咱老百姓的生活更好、更舒服,是我们自己的事,个个都要参与,人人都要出力。综合治理村庄环境大变样该村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分类实施”的原则,按照“风景宜人、环境宜居、农家宜游”的建设目标,通过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的力度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环境整治坚持先行。该村敢于啃硬骨头、打硬仗,一心念好“扫、捡、分、清、种、管”六字经。一是扫环境好不好,首要看卫生。该村动员干部群众清扫地表垃圾,干部、组长、保洁员负责村主要道路的卫生。村民负责自家房前屋后,并和村民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制。通过大家扫,随地乱扔垃圾的人越来越少了,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高了。二是捡“远看是风筝串儿,近看是垃圾袋儿。”这句话是群众对塑料垃圾满天飞的形象比喻。该村提出“我们多弯一次腰,让我们的子孙多吸一口新鲜空气”的口号,动员干部群众捡拾交通道路、田间地头上的垃圾。经过努力,田间、路边、林地的农药瓶、塑料等垃圾不见了,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三是分垃圾处理的好不好,关键看分类。只有把垃圾分类搞好了,才能实9/12现垃圾自产自销。平时干部、保洁员经常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让群众养成意识。对于一些不可降解和焚烧的瓶罐,要求群众自行堆放好,再由村委组织人统一收集。通过垃圾分类,村内垃圾明显减少了。四是清。山青水也要秀,该村组织干群对沟港河渠的垃圾和杂草进行了全面的清理,硬化了沟渠公里,河道变的更通畅了,水也变得更清了。五是种种花栽树,加强道路两侧、村民房前屋后的绿化和美化。进村道路两边都种上了樟树,同时,鼓励村民都种花种草,美化庭院。现在路边有花有树,庭院有草有花,创造出了“草儿绿,花儿香,环境优美人健康”的良好环境。六是管实行责任制管理,与保洁员签订了责任状,村有村规民约,家有“门前三包”。每个小组各安排有两名环保员,一名为组长,一名为专职保洁员,各小组的环境卫生由组长负总责,保洁员负专责,对本组内环境卫生进行每天12个小时的工作责任制,实现城市化管理,健全了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紧跟步伐。截止目前,九龙庵村已完成项目建设投入资金达万元,完成了村部建设、民俗村牌坊、安装了80盏路灯、完成了自来水网管安装、一公里的花化绿化工程、沟渠清淤砍杂公里、完成了村道硬化公里,村组道路硬化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水利沟渠硬化3公里、完善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文体设施建10/12设。如今的九龙庵,每到傍晚,在村级文化广场上,随处可见村民们打球、跳舞、下棋、锻炼的身影。从物质生活的提高到不断满足的精神文化需求,健康文明之风在九龙庵村悄然形成。产业惠民村民收入大提高走进村民朱金兰的家,她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在清洗自家种的小菜。两层楼的新房子里,电器、家具、电脑等设施一应俱全。“目前,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各家各户正忙于春耕生产。”朱金兰笑着告诉笔者,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后,群众的日子是越过越幸福了。九龙庵村集体经济相对较强,农民收入以劳务输出为主,成立有劳务输出协会。村民务工以出国和就近为主,出国务工主要是村支部书记陈忠群在外国承建土建工程,全村近400余人跟随其务工。就近务工主要是以经开区为依托,与当地企业建立起良好了劳务输出合作关系,使九龙庵村成为了经开区的劳务输出地。在不断增加劳务收入的同时,九龙庵村还非常重视传统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高效、特色、生态、观光农业。截止目前,该村已落实优质稻种植1000亩、油茶低改300亩,建有农家乐1个。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15万元。11/12民风澄净村庄气质大提升以前的九龙庵村错乱无章,粪土乱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脏水乱泼、禽畜乱跑。现如今,步入九龙庵村,只见道路平坦,村庄洁净,优美的环境可与城里的小区相媲美。这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该村对村部所在的中心村进行了整体规划,完成了公里渠道的硬化、2公里村道亮化、1公里花化绿化等项目建设,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和活动健身器材,提升了村文化广场的功能和档次。妇女主任陈金香说,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如今村民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高了,“就拿正月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