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精选多篇)_第1页
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精选多篇)_第2页
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精选多篇)_第3页
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精选多篇)_第4页
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精选多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0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精选多篇第一篇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思考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就业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学生走向社会谋求发展的切身利益。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对策、外部环境、高校我们已是步入大三的学生,感觉毕业、就业离我们越来越近。为缓解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考研、考公务员,可是我们迟早还是需要就业,就业让我们手足无措,让我们感觉自己所学的东西太少所以我选择了招聘之窗这门课,希望可以从中学到一些面试或应变能力的技巧。通过这门课给我带来了很多感触,简单在这里谈一下。从2016年起,普通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开始进入就业市场。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就更加严峻了。大学生进入择业期以后就精心准备简历,主动搜集就业信息,不停地参加面试;学校、院系积极开设就业指导课,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国家也出台了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但事实上大学毕2/40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却在逐年下滑。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关系到学生家庭、学校办学、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整体实力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时代的转变,大学毕业人数逐年成倍增长,学生就业观念没有彻底转变,学校教育模式、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错位,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和就业指导尚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大学生的入学率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毕业生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涉及诸多方面,要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需要社会、高校、毕业生等几个方面共同努力。政府要落实和完善就业政策,构建和谐的外部环境。引导和促进高校整合优势资源积极调整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率。通过对高校的定期评估,不定期抽查等方式,促使其提高办学水平、优化专业设置,提3/40高毕业生的社会美誉度,取得社会的认可,促进毕业生的就业率。鼓励引导学生到基层、偏远地区就业,落实完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逐步推进、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第三产业、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紧缺,其就业岗位多,发展空间大。政府应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舆论上引导大学毕业生进入这个大市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尽快建立全国性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为大学毕业生提供较为准确、及时的市场需求信息。这样,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省内外寻找自己的就业单位,各企事业单位也可以通过网络在各高校寻找自己需要的人才,使其逐步成为就业信息的主渠道。毕业生要提高综合素质,转变观念。说到学生,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要认真的反思我们自身的不足之处了。为什么我们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扰当然,会有同学责怪学校条件等外部环境因素,我们客观地说,我们不否认外部条件所起到的影响,这将在下一个关于学校方面的讨论中提到。现在,就说我们学生自己的情况。4/40首先是思想上,大学生一定要克服两种思想。第一个是浮躁的思想,第二个是克服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在大学里养成的那种张扬个性、唯己独尊的思想一定要彻底的改掉以使自己适应社会。那么企业想得到哪些素质优秀的人才呢我们怎样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企业欢迎的人呢1、要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要明确自己的政治方向,使自己的政治生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统一。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2、提高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在“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上,我们要认识清楚。3、职业技能素质。大学生要有职业理想,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他们人生职业实现的精神支柱。要有一颗赤诚的工作、事业之心,要有一颗爱岗敬业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和企业的培养4、文化素质。企业都想得到博学多才的大学生,所以一定要充实自己的大脑,用有益的知识。5、艰苦奋斗的作风。大学生要发扬我们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5/406、坚强的意志力。要乐于干累活,要敢于吃苦,吃苦是人生路上必须经历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总之,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比什么都重要是使我们赢得求职胜利的根本保障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落实“一把手工程”。高校要从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主动性。始终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到学校各项工作中重要突出位置,落实“一把手工程”。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年度目标管理,将目标任务按院系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具体到人。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机制,将就业工作完成情况与单位和个人考核、奖惩挂钩。采取有效措施,动员全校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视专兼职业务人员配备和素质的提升,通过校内培训、外送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落实就业机构人员编制,将就业工作经费纳入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高校应积极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调整、合理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逐步形成自身优势和特6/40色。按照“宽基础、厚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大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总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今后一个阶段内将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但只要党和政府重视,充分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高校以培养学生竞争力为目标培养人才大学生以优异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参与市场竞争,相信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有希望逐步得到解决。面对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长多难,我们还是得继续向前,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片属于自己的晴空,为此,我们得努力,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毕业生,就应该拥有一颗年轻奋进的心、一个成熟的思考和一双能听别人善意提醒的耳朵、一份完善的自我准备。为了工作,我们得自我准备,好学、谦逊、热情、积极、勤奋第二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就业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学生走向社会谋求发展的切身利益。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对策从2016年起,普通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开始进入就7/40业市场。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就更加严峻了。大学生进入择业期以后就精心准备简历,主动搜集就业信息,不停地参加面试;学校、院系积极开设就业指导课,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国家也出台了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但事实上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和年底就业率却在逐年下滑。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关系到学生家庭、学校办学、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本文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状的分析,提出个人的一点看法。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整体实力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时代的转变,大学毕业人数逐年成倍增长,学生就业观念没有彻底转变,学校教育模式、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错位,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和就业指导尚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传统的就业观念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不相适应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212万人至2016年激增到532万人,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和择业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长期以来,大学生都被国人冠以“社会精英”、“天之骄子”的称号,在这种大众8/40意识的支配下毕业生的就业定位较高,在就业目的地的选择上多选择省会、东南部沿海等大中城市;在就业部门与单位选择上,偏好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行业;在对就业与择业的认识上,存在“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观念,把初次择业看得过重。不够理性的就业的观念制约了大学生顺利就业。学校教育模式、专业设置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短时间内大规模的扩招致使部分高校硬件设施的投入、软件设施及师资力量的配备跟不上扩招的步伐。教学设施陈旧、教学模式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现象在高校屡见不鲜,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创新意识不足与社会需求人才要求相去甚远。另一方面,一些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他们只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来设置专业,所以会有一些专业与社会脱节;或者不根据社会需求而过多招收某专业学生,因为没有市场需求,部分专业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现状与学生的就业需求不相适应随着我国“政府统筹,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的推进,毕业人数逐年增多,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和就业指导已势在必行。9/40然而,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的指导培训和效果不尽人意,还普遍存在对学生培训的时间短、层次低、针对性不强的特点。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就业市场机制不健全高校虽然在逐步建设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就业信息发布机制,但因信息量小、时间滞后、地域性强等因素,还不能满足毕业生对就业信息遴选的需求。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并未完全形成,部门分割管理严重。虽然有网上招聘、求职等新的招聘形式,但多数仍采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集市式”的现场招聘会、供需见面会。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有的毕业生要十几次或几十次奔波全国各地,参加各种招聘会,寄送上千份材料,就业成本和难度加大。突破就业信息的地域局限,建立畅通有效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发布和接收平台势在必行。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今后一个时期内,大学生的毛入学率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毕业生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涉及诸多方面,要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需要社会、高校、毕业生等几个方面共同努力。政府要落实和完善就业政策,构建和谐的外部环境10/401、把就业率的高低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国家要制订宏观调控政策,把就业率考核纳入对各高校办学水平、专业设置评估的体系中。引导和促进高校整合优势资源积极调整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率。通过对高校的定期评估,不定期抽查等方式,促使其提高办学水平、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美誉度,取得社会的认可,促进毕业生的就业率。2、鼓励引导学生到基层、偏远地区就业,落实完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逐步推进、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第三产业、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紧缺,其就业岗位多,发展空间大。政府应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舆论上引导大学毕业生进入这个大市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国家推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拔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三支一扶计划”、今年初国家计划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大学生到村任职等举措,开辟了一条西部和基层引进人才的新途径,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就业环境。11/403、尽快建立全国性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为大学毕业生提供较为准确、及时的市场需求信息。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仍是各高校举办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会,其他择业方式只是一个补充。突出的问题是信息缺失或信息不对称,难以发挥较好的效果。因此,政府应搭建全国性的就业信息平台,延伸到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高校,各企事业单位,使企事业单位和大学毕业生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发布及时、准确的供需信息,在大范围实现双向选择。这样,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省内外寻找自己的就业单位,各企事业单位也可以通过网络在各高校寻找自己需要的人才,使其逐步成为就业信息的主渠道。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落实“一把手工程”1、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学生就业高校要从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主动性。始终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到学校各项工作中重要突出位置,落实“一把手工程”。对于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全力抓好、抓细、抓实。校、院系两级都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认真安排、精心12/40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进行。2、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机制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年度目标管理,将目标任务按院系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具体到人。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机制,将就业工作完成情况与单位和个人考核、奖惩挂钩。采取有效措施,动员全校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3、加强毕业生就业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重视专兼职业务人员配备和素质的提升,通过校内培训、外送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落实就业机构人员编制,将就业工作经费纳入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完善由校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辅导员等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积极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形成“责任明确、措施有力、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4、发挥导向作用,加强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质量高校应积极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调整、合理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逐步形成自身优势和特13/40色。按照“宽基础、厚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大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高校还应在学生专业选择上进行改革,即学生入学后,不急于定专业,按大专业安排基础课,待到第三、第四学年时,由学生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这样,既可避免学生入学前选择专业的盲目性,也可灵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率。毕业生要提高素质,转变观念,诚实守信1、提高素质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利用第一课堂的学习,加强对自己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并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将一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且富有特色的创造性活动作为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以培养创新能力,发展积极健康的个性。同时,努力争取获得各类从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的竞争力。2、转变观念大学生要不断转变观念,积极拓宽就业视野,树立多元就业的观念。现在,有很多中小企业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从用人单位的结构看,大型企业处于转型期,事业单位受编制限制,所以对人才需求量不会很大,而国家公务员也要通过考试才能跨过门槛。与之相对应的是,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发展迅猛,为毕业生就业14/40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3、诚实守信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队伍中,综合素质高,能力强,守信用的占了绝大部份,但也有一部分不求实际地讲条件,讲待遇,强调实现自身价值,但唯独不讲信誉,对待工作朝三暮四,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有的连招呼都不打,既影响了用人单位的工作,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一些用人单位已对部分大学生的诚信提出了质疑。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建立每个人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信用档案,任何个人在任何一个地区的奖惩,违法,违纪,不守信用的行为都将被记入信用档案,作为用人单位在使用时参考。这样,既对诚信度高的优秀人才的合理流动提供了支持,又对诚信度低的人员进行了约束。总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今后一个阶段内将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但只要党和政府重视,充分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在政策上予以支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人才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以培养学生竞争力为目标培养人才大学生以优异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参与市场竞争,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有希望逐步得到解决。大学毕业生能够充分就业,对我国社会的稳定,高教事业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15/40第三篇关于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关于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于【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同时,由于农科大学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农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通过对影响农科大学生就业的主客因素的分析,结合农业院校自身的特点,提出解决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关键词】农科类;毕业生;就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各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扩大,毕业生人数凄创新高,从2016年到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从118万人增长至6LL万人,高校毕业生的供求在专业、学历、地域等结构上矛盾突出。受农业产业发展缓慢以及农科专业建设较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就业渠道相对狭窄,毕业生进入县乡两级农业系统的人员比16/40例大幅度F降,用人单位质最不高、待遇偏低,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等问题都不同程度的突显出来。无论是从农业院校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还是从“科教兴国科教兴农”的战略高度出发。解决好农科大学生就业问题意义重大。1影响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11主观因素111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择业心理存在偏差。农科毕业生在选择所向往的职业时党政机关、科研机构、大中型公司排在前位而选择到县乡民营单位的很少。部分毕业生在择业时存在观望心理、自卑心理、虚荣心理等,这些都影响了毕业生的正常择业。112农科大学毕业生对农业认识不够深入。存在一定的偏见。对农科专业信心不足,专业思想不牢固,出现“学农不爱农、学农不务农”的17/40现象,即使是来自农村地区的毕业生也不愿回到家乡去建功立业,从而影响就业。113目前很多农科大学生就、匝期望值过高,择业时往往看准一些高薪岗位,向往沿海发达的城市,而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待遇不高的岗位,一些基层艰苦工作,许多大学生不去应聘。12客观因素121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发展相对缓慢严重制约了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使农业行业吸纳毕业生的能力低下。122农科专业毕业生就此首先面向的是基层而在市县以下的基层单位,因为机构精简,进人指标有限,而且要通过各种公务员考试,农业科技人才引进难度大。123农科毕业生基层就业措施不够配套吸引力不强。作为农业院校就业市场广泛存在的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收入18/40水平与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差别较大,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一些中小仓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还存在用工不规范等问题,挫伤了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124缺乏较为宽容的创业环境。社会对农科毕业生到农村自主创业缺乏宽容的创业环境,最典型的就是缺乏风险投资机制,大多数人不愿将资金投入周期长、收效慢的农业产业而且对大学生创业持怀疑态度,不愿给他们机会,导致毕业生最终放弃自主创业。2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应对策略21加快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各级政府要彻底转变现念。加快相关体制改革,取消大学生干部身份、户籍制度、用人指标的限制进一步促进大学生自主流动。各级政府费继续推行“三支一扶、支援西部、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就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业战线建功立业。越来越多的农科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任职,有利于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同时也拓宽了农科毕业生的就业渠道。22大学生自身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农科类毕业生受到19/40的冲击更为显著。如果农业院校大学毕业生仍不转变传统的择业观念,将会受到市场的淘汰。因此,引导农业院校大学毕业生端正就业观念,使他们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凭借自身素质和能力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另外,还要注重农科大学生学农爱农,献身农业的思想教育。农科类大学生只有转变就业观念,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真正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23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当前高等农业院校专业的设置及对人才的培养应该紧跟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改造专业,培养人才。23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广适性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彻底改变学生专业面窄、动手能力差、适应性不强的现象。232转变办学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改革办学体制和调整课程设置,狠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创业教育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24完善指导体系提高指导成效241农业院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建立和完善专业20/40化、系统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工作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进一步提升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质量。242对毕业生集中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和我国农业发展的了解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观念上加以引导,使其对就业的趋势和对所学专业的美好前景有所了解,帮助学生树立学农爱农、立志从事农业科学事业的思想。243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结合专业学习和教师本人对农业事业的认识、追求,激发学生的事业心和学习热情。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实践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认识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从而增强他们献身农业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们真正感觉到基层单位、乡镇企业和农村中急需大量人才。244加强就业观念引导,鼓励学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邀清一些校内外知名专家和在基层艰苦奋斗取得突出成就的校友、来自基层的劳动模范等为学生做报告引导农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他们到最需要人才的基层和西部去工作。25加强市场建设。拓宽就业渠道21/40251随着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农科人才的需求将更为迫切。农科大学生与其他科类的大学生相比,更有责任、更有义务回到农村,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施展才华,奉献自己。252农科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熟悉、了解农村,对农业、农村、农民有朴素的感情,因而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此外,由于他们来自农村。毕业后到农村就业,思想观念上也比城市学生易于转变。253要引导和鼓励商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必须建立起一套长效机制,必须建立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工作机制第四篇对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对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广西大学秦建丽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过渡到“大众化”,众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显突出。文章分析了农科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解决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几点对策,试图为农科大学毕业生22/40的就业工作提供帮助。关键词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大学毕业生就业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各高校都面临着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然而农科院校在毕业生就业问题E隔邑到的挑战性更强,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显突出。因此,无论从农科大学生和农科院校自身发展来考虑,还是从“科教兴国”、“科教兴农”的战略高度出发,研究和分析农科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农科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农科大学生成功就业意义重大。一、农科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现行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就业政策从根本上制约着农科大学生就业首先,从农业自身特点上讲,农业是艰苦行业、基23/40础产业,目前尚属科技含量较低的弱质产业。由于它的弱质性,使得农业对高级人才需求的迫切性显得不足。在新旧的交替中,由于农业的市场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低,制约了农科大学毕业生新的人才载体的形成。其次,从生产经营方式上讲,我国大多数省市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手段落后,产业化程度低,分散经营,且大多数农业生产尚处于手工生产阶段,机械化程度低,吸纳农业科技人员的能力有限。另外,现行的一些政策制约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积极就业。近几年,尽管国家放宽了就业政策,就业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但目前国家对传统的“大农专业”缺乏应有的保护措施,对农业科研和推广部门缺乏应有的支持,24/40对从事农业艰苦行业的农业科技人才缺乏应有的政策倾斜。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工资收入低,福利待遇差,自身生存发展环境也较差,毕业生在劳动保障、卫生保障及用工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后顾之忧,有待从根本上解决。2、农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不足我国教育制度某些不合理性,使得学生在求学、成人、成才中,从,J、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对社会了解不够,实践技能薄弱。农科院校同样存在这一问题,一部分农科大学生对就业市场根本看不清摸不透,因此就业、择业时,不是处处被动就是十分盲目。“就东不就西”、“就高不就低”、“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基层一套房”等现象普遍存在。3、农科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专业思想不牢固,不愿意从事农业行业工作。25/40许多就读农科专业的学生并非自愿,而是受高考分数或家庭经济条件限制而不得已进入农科院校,在其潜意识中仍存在轻农、厌农思想,农科专业学生相当一部分人对专业不感兴趣,毕业后不愿从事本专业工作。据调查统计,近年来,农科毕业生超过80的人愿意到工作待遇好,工作环境好,工作条件好的“三好”单位就业,来自农村的学生绝大部分不愿意到家乡所在地工作,响应国家号召到基层和两部地区、“三支一扶”的毕业生也很少。农科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农业属于艰苦行业、基础产业,因此,农科专业的学生基础较差,起点低。另外,由于对专业不感兴趣,因此这部分同学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侧艮于书本,停滞于理论层面,动手与实践能力不强,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身底气不足,综合素质和能力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差,尤其荏英语、计算机、写作等方面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差距较大,在公务员考试和应聘“邳艮定专业的单位”方面往往处于劣势,自信亡环足,竞争力不强。就业期望值过高,“有业不就”的现象严重。在激烈竞争的求职场上,一些农科大学生存在着光宗耀祖心理,致使有些学生“有业不就”,就业期望值过26/40高。表现在部分打算按专业对口择业的学生,缺少下基层的心理准备,希望能在机关或农业管理部门就业;不少农科毕业生缺乏开拓精神和创业精神,在择业中存在“求稳”心理,希望找一个能寄托终身的职业岗位,而对那些急需种、养、加方面专业人才的农村产业公司、企业则显示出种种的顾虑等等;有些学生一心希望走“到大城市、大单位、好企业、高薪酬”这个独木桥,众多大学生抱守“非城市不去”的观念,尤其是各方面条件较好的毕业生,能选择的单位较多,“皇帝女儿不愁万方数据嫁”,“这山又望那山高”。心理压力大,自信心不强。受当前社会思潮和风气的影响,加上自身对农科专业和农业行业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觉得农业战线的工作不体面,收入低,又没地位,因此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比,自己就灭了自己的志气。也有的农科大学生因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专业的学生,不少大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示弱心态,自己给自己设置心理障碍,往往使其缺乏竞争的勇气和获胜的信心,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用人单位,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表现自身的长处,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与择业。27/40二、解决农科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对策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据了解,农科院校中有相当部分学生是服从调剂被录取的,所学专业也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因此专业思想不牢固。很多院校只是在新生入学头几天集中介绍专业概况,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内容空泛,收不到良好效果。从新生入学伊始就狠抓农科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是必要的,但专业思想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应该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和机会,带领学生深入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让学生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深刻了解所学专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深刻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繁荣的重要地位,培养他们学农、爱农的专业思想,鼓励他们到基层、到农科战线学以致用,为农业、为农村、为农民奉献自己的知识和才智,为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贡献力量。2、鼓励农科毕业生考研农科类的专业大多是重点学科,这些专业是农业院校提高办学层次的主打专业。因此农科本科生考研既是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之时的明智之举,也是扩大自身发展空间的绝好机会。根据教育部2016年公布的数据,本科生、28/40硕士生、博士生的比例为3642,而发达国家的比例是25101,我国的结构还不协调,硕士教育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学校要鼓励学生考研,采取切实措施为学生考研提供咨询、培训、培养、指导等服务,也可以在教学实习中,安排学生到科研院所和重点大学实习,培养学生科研的兴趣,引导其及早树立考研目标。3、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职业观和就业观农业大学生必须摒弃旧的就业观,树立起新的择业观,增强市场观念,从个人实际出发,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理想和现实,困难和机遇关系,克服自卑心理,大学生要有竞争的意识与必胜的信心,广大农村迫切需要拥有大量的优秀毕业生,投身到农村去,传播科技星火、带领农民致富,农业大学生只有正确定位,发挥优势,把握机遇,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特长的岗位,中国农村21世纪的辉煌等着来自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去创造。4、加强对农科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农业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日趋显得紧迫。因此,在校大学生必须抓住宝贵的学习时间,不仅学好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不仅掌握现有知识,而且加强29/40前沿知识的学习。加强思想道德的培养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农科大学生除了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加强其它知识的学习,只有提高多种综合素质,包括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精神、勤勤恳恳,踏实肯干,思想敏锐等素质。摒弃目光短浅,胸无大志,急功近利,精明世故,眼高手低,轻视他人,工作拈轻怕重,挑三拣四等种种不良习气才能立足于社会。5、为农科大学生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农科大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应结合近年来的毕业生就业单位统计和用人单位需求情况,了解本专业对应的社会职业发展情况和市场对本专业的需求状况,进行专业就业形势分析;通过自我评价与社会实际需求作对比,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并按照用人单位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弥补存在的不足,有意识地进F亍自翻蜀十,确定好自己的发展方向。6、政策引导,改善就业环境在城乡差别较大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向农村配置人才是不够的,还必须采用有效的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以促使人才走向农村。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通过出台优惠政策,使他们能在就业较难的城市与30/40就业比较容易又有优惠政策的农村之间做出选择。其次,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淡化干部身份;完善人事代理制度,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减少人才合理流动的障碍积极推进岗位资格证书制度,裁减不合格的工作人员,腾出就业岗位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在社会保障、子女升学等方面给予照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7、制定新政策,鼓励和扶持农科毕业生自主创业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解决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的问题,不能仅停留在政治动员上,不能光说奉献和锻炼,应该出台政策,运用法律、经济手段,引导农科毕业生奔赴农村、扎根农村、艰苦创业。万方第五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思考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思考摘要当前,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遍问题。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是对社会财富的一种巨大浪费,大学毕业生能否实现就业对于家庭的能否稳定、社会是否安定及经济发展的快慢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本文对大学毕业生所存在的几种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对策思考31/40现今,社会上普遍出现的现象是大学生就业难,人才的供求量远远大于需求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业情况也是随之变化,在前期,我国每年有近千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及非农村地区,并且16岁以上人口正以平均每年550万人口递增。到2016年劳动年龄总人口将达到亿人。以此看来大学生目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下面我就从往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中所呈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大学毕业生观念性错误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的“天之骄子”们显然在心理上还不够成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能完成向普通劳动者的转变。调查显示,有的毕业生盲目自大,还在“要价”过高的误区中,预期薪酬过高。使得机会来了,却让好好的职业岗位白白流走。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盲目自大、自信。有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各项成绩优秀,兼任多职或家里条件富有,使得他们从心底里感觉高人一等,不屑和普通劳动者共同工作。所以在应征岗位时,或许用人单位看中了这名学生的能力,可是也会因为他在求职时多表现出来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使他与这次机会失之交臂。二是“孔雀东南飞”,许多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前往西部等急需开发地区,大部分往上海、北京等人才已32/40经接近饱和的开发地区。不愿意前往底层,从基层做起,把目标一开始就瞄准了大企业大城市。虽然人力资源最充足可是大城市的需求人才的量却是最少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次次的求职失败一次次的简历投放无果,从心理上严重打击了这些刚刚起飞的雏鸟。在无形中挫败了他们的自信心。三是跳槽频繁,并不是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可是却因为工作遇到了困难,上司的严格要求,时时听到严厉的批评,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工资不高。使得这群昔日的天之骄子频繁跳槽、辞职。这给许多用人单位留下了对大学毕业生不好的印象,有很多用人单位甚至看到简介上注明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就马上淘汰,不予录用。2大学毕业生对劳动力市场的不了解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取决于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产业结构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战略。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市场需求能随供给同幅度增长是不会发生失业率下降的。对于企业的需求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是,经济的增长对各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不大。在第一、二、三产业中,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要来源,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劳动已占总劳动的6070。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在33/402/3,美国已达75以上,而中国,从2016年到2016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下降到。所以经济的增长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并不大。第二个就是,私营企业吸纳大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一是一些私营企业主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技术特长、没有工作经验,对工作待遇要求较高,因而他们宁愿雇佣一些有工作经验的下岗人员,以减少培训成本;二是受用人指标限制,对大学生聘用成本高,因而,他们对大学生的现实需求量小于最佳需求量。第三个就是大学生自己本身的原因了,在西部等非城市地域,由于经济落后,财政紧张,没有能力吸纳大学生。而大学生由于地区经济差距也不愿意到这些地区就业,造成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迟缓,使得发达地区发展的越来越快,劳动力严重浪费,而在经济欠发展地区由于极度缺乏高素质人才,发展缓慢。和发展地区相比两者相差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使得许多大学毕业生仍处于待业中。3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为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金融危机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随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受到冲击,为了控制成本,裁员、减薪是企业最常用、最优先考虑的方法,不少企业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使得本来就形势严峻的大学生就业机会减少,就业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我们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困难的同时,还应该冷静地34/40思考、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站在更高的平台上,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寻求可持续性的治本之策。由其是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一度比较突出,但此后形势有所缓和。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而金融危机只是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据预计2016年底有100万大学毕业生不能就业,2016年有592万大学生毕业,再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合计有上千万的大学生要就业。研究生扩招这一政策虽然可以暂时缓减一点压力,但它只是将现在的就业压力转移到将来几年而已,没有从跟本上解决就业压力,将来还可能会出现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二解决的对策1指导大学毕业生理性地认识就业形势并作出切实的职业选择在当前社会制度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要求和重要标志之一。与此相应,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式和就业格局上也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即作为一个普通社会成员去求职和就业。因此,在大学生活中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有必要贯穿,消除自己的主观理想预期与社会客观实际之间的差距,主动地转变就业观念、调整自身素质,以充分适应社会。首先,应让大学生们正确认识就业形势35/40与择业困难之间的关系并理性地作出择业意向。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就业适龄人口的数量大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这种情况对于该社会而言便构成了就业绝对困难情境。可以说,就业绝对困难主要存在于社会层面。实际上,由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基本上是一种趋势性估算、而且主要是以常规化就业岗位计算的,所以,对社会就业结构中的“弹性”系数以及对个体化就业岗位数量,一般很难做出精确的预测,其结果势必导致对就业绝对困难系数的计算难以达到高度精确。这便为社会争取从就业绝对困难向相对困难的转变留下可能的空间。从另一方面来看,既便一个社会存在着就业绝对困难,但是,在个人层面上,对于择业者而言,实际上只存在就业相对困难情境。而个人在择业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将决定其就业相对困难程度的大与小。基于这一缘由,处在现实社会背景下的个人,择业时对自身就业意向的恰当定位和及时调整,将会有助于促进其就业难度的减小。其次就是对大学生加强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当代大学生在职业追求上更多的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很少考虑职业的社会价值。考虑自己多一点,考虑别人少一点,容易造成大学生大学毕业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缺乏敬业精神,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够,缺乏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差,而这些往往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因36/40此,在高校的教育中,应加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职业意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同时,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过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遭遇挫折、历经磨难是正常,大学生要向正确面对,必须保持健康的心态,科学地认识问题,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使大学生将来能真正满怀希望的投入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必要一环。在思想上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观念的更新,在心理上为他们建起强固的堡垒,使得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的路上能够越挫越勇,成功了也不骄纵自满。2对用人单位对策及加强大学生本身素质如今,用人单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录用不断的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吸纳主要就业人员的第三产业在中国所占的经济比例在降低,而大学毕业生所存在的经验不足、不能吃苦等等原因使得用人单位对应届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