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项目概要 目背景 是 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近几年来,由于田间灌排工程不配套,农田灌溉周期长,影响种植结构调整和粮棉产量的提高。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解决好三农问题 ,加快农民的致富步伐 ,农民迫切需要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产量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在项目区内通过配套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产业化,可显著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该项目区域内,水利配套设施不健全,地势高洼不平,灌溉排 水困难,自然发展条件差,地形地貌和土质经开发后易种植棉花等农作物。 目范围、规模、内容和工期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 亩 ,其中耕地面积 亩,该项目区 项目区北至高港村通东北坞村柏油路,东、南至寿光市界,西至油地共建路。包括 宅 2 个行政 2 村。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疏挖修建沟、渠、路,新建桥、涵、闸等水工建筑物,改善灌排条件,推广农业新技术和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计划从 2005年 4 月开始进行初步设计,7 月份动工建设, 2006 年 3月底全面竣工。 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 316万元,其中农田水利 223 万元,林业建设 15万元,农业科技 32万元,农业措施 31万元 ,项目管理费 5 万元。省以上财政扶持 199万元 , 市财政配套 12万元,县财政配套 23万元,资金由农民自筹 82万元,。 益 项目建成发挥效益后,可年新增产值 292 万元,利润103 万元 ,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为 170 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人均增加 404 元。 织领导和管理 工程会战期间,县、乡建立农业综合开发指挥部,由农开办、农业、水利、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全面调度管理工程建设,并搞好质量监督 和资金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确保工程质量和种植结构调整任务的完成。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然条件 3 地理位置 该项目区位于 境内的反修沟两侧, 东、南至寿光市界 ,西至油地共建路、北至柏油路。 东经 118 3706至 118 39 24,北纬 37 06 59至 37 08 20。 地形地貌 该项目区所在地区地形西高东低,地面高程 海高程),地面缓平。地貌类型主要有浅平洼地、微斜平地、河阶地、河圈地 四种。 水文地质 2条河流。其中:小清河,全长 240 公里,境内流长 34 公里,流域面积585平方公里,防洪流量 360立方米 /秒,流向自西向东。淄河,旧称淄水,全长 里 ,境内流长 里 ,为南北流向。裙带河,境内流长 17 公里,行洪能力 50 立方米 /秒,南北流向。阳河,境内流长 域面积 26平方公里,属季节性河流 ,南北流向。预备河 ,境内流长 行洪能力 81 立方米 /秒 ,流向自西向东。支脉河,境内流长 域面积 1388平方公里,行洪能力 260立方米 /秒,流向自西向东。广北新河,系人工河道,全长 域面积 80 平方公里。该项目区紧靠预备河北岸,属预备河流域。 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北地台,东西向的齐河 大断裂带从 裂南盘上升,属鲁西台背斜,其上,北北西 南南东向的昌乐 层,穿过 层西盘上升,属鲁西隆断区;东盘下降,属昌潍坳断区。齐河 断裂北盘下降,属辽冀台向斜的济南坳断区。此区又分两个次一级的构造单元,县北部属东营坳陷南坡,中部大营 赵嘴一带属 起。受 上述构造格局控制,全县分为三个沉积环境 地貌 水文地质单元。以石村经颜徐至周庄村为分界线,此线以南为泰沂山北麓山前淄河冲积扇的中尾部,第四系地层较薄,由浅至深均含淡水;此线以北至小清河为山前冲积、黄河淤积和海潮侵袭交替作用形成的海陆相沉积,第四系地层较厚,地下水由浅至深为咸 淡或淡 咸 淡水;小清河以北则为黄河淤积平原末端,第四系地层很厚,由浅至中等深度均含咸水。本项目区属于黄河淤积平原。 浅层潜水及微承压水含水层分布因受黄河水影响而没有规律,含水层主要为粉细砂,累计厚度一般小于 10 米,矿化度 2升。 中深层承压含水和深层承压含水组:中深层含水组以咸水为主体,深层含水组以淡水为主体。含水层主要由粉细砂、中砂组成,淡水含水层累计厚度 20 气候特征 地处北温带,属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气候特 5 点是雨、热同季,大陆性强(大陆度 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季( 3 5 月)气温回暖快、降水少、风速大,气候干燥。夏季( 6 8 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气候湿热。秋季( 9 11 月)气温急降、雨量骤减、秋高气爽。冬季( 12 2月)雨雪稀少、寒冷干燥。 日照 地处中纬度地带, 四季变化分明,平均年日照时数 时,其中春季 时,太阳实际辐射量 卡 /平方厘米;夏季 时,太阳实际辐射量 平方厘米;秋季 阳实际辐射量 平方厘米;冬季 时,卡 /平方厘米。 5 月份日照时数最长,平均 时, 12月份日照时数最短,平均为 时。 4 10月份每天平均实际日照时数 7 小时左右,其中 5月份最长,可达8 9小时。 气温 年平均气温 季平均气温为:夏季 秋季 冬季 一年之中最冷月是 1月份,月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 严寒期年平均 26天,最长达 49天,最短仅 3天。最热月是7 月份,月平均气温 30的炎热期年平均 4天,最长 11 天,最短 0 天。境内极端最高气温达 1968年 6 月 11日),极端最低气温 1972年 1月 27日)。 0的活动积温是 5的活动积温是 6 10的活动积温 15 20的活动积温 2710。 霜 期 境内常年初霜期出现在 10月 20日,终霜期常年出现在 4 月 27 日,霜日常年为 69 天,初、终间日数 168天,无霜期常年 197天。 冻土 冻土多出现在 11 月至次年 3 月。境内最大冻土深度 58 厘米。 10 厘米解冻日期是 3 月 30 日, 30 厘米冻结日期最早 12月 30日,最晚 1月 30日。解冻日期最早是 2月 3 日,最晚是 3 月 4 日。 降水 县境内降水年际变化,年内季节和各月分布不均匀。常年平均为 米,最大降水量是 米( 1964 年),最小 米( 1965 年),降水量年际变化幅度 米。季节 降水不均,春季平均 米,占全年的 14%;夏季 米,占全年的 64%;秋季 18%;冬季 4%。 ; 5 毫米的降水日数年平均 26 天; 10毫米的降水日数年平均 ; 25 毫米的降水日数年平均 , 100 毫米的降水日数为年平均 。境内暴雨(日降水 50毫米)的日数,年平均 雨初日最早是 4 月 26日,最晚是 9 月 30日。境内日最大降水量 长连续降水日数(日降水 12 天,降水量 米,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日降水 米) 76 7 天。 湿度与蒸发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65%。夏季降水多,相对湿度为 73%;春、冬降水少,相对湿度小,月平均相对湿度在 60%以下。年平均蒸发量在 米,年最大蒸发量 米;年蒸发量在 1900 毫米以上的年份占 62%。春季蒸发量大,年平均 米,占年蒸发量的 36%;夏季次之,平均 米;冬季最小,平均 米,占年蒸发量的 9%。 风 境内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和晚秋以西北风为主,其余季节以东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 /s, 4月份最大,平均为 s; 9月份最小,平均为 /s。 全县有大小河流 6 条,分为小清河和支脉河两大水系。小清河、淄河、阳河、预备河、雷埠沟、为小清河水系;支脉河为支脉河水系。项目区南接预备河,北靠小清河。 土壤 项目区内土壤以滨海盐化潮土为主,黄泛淤积而成,土地类型多为中壤土。土壤 下水矿化度 2 5g/l。含盐量为 :0 5 20 50 1 米 土 体 含 盐 土质松散,耕性良好。 0层养分含量为:有机质 全氮 30 60效钾 50 1008 速效磷 5 10 然灾害 旱灾 旱灾是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发生次数多,影响范围广,危害重。以春旱危害最大,其次是夏旱、秋旱,冬旱虽有发生,但危害较小。春旱,约十年八遇,重春旱机率五年二遇。夏旱一般二年一遇,重夏旱四至五年一遇,多发生在初夏。秋旱约二年一遇,重秋旱四至五年一遇。冬旱时有发生,约五年二遇,一般无明显灾害,但往往导致次年 春旱。全年四季连旱较少发生。一年之中,多为交替发生或部分季节连旱。 涝灾 涝灾约五至六年一遇,以夏涝、夏秋连涝较多、较重,春涝较少。 1996年因支脉河上游连降大雨,造成该区域客水倒灌,项目区受灾严重。 风雹灾 风灾有干热风、大风和龙卷风等类型。干热风主要出现在 5 月下旬到 6 月下旬。季以春季最多,平均 次是夏季,再次冬季,以秋季最少,平均 。龙卷风,建国后境内只出现过两次,发生于 1964年的 8月 1 日和 1987年 7 月 20日,中心风力 12 级以上,造成了严重损失。雹 灾平均每年 多的一年出现 5 次。一年中以 5 月 7 月居多,最早出现于 4 月上旬,最晚出现于 11 月中旬。降雹时间多在中午至傍晚,持续 5 30分钟;冰雹深度多在 1 20 厘米范围 9 内,多发生在县境内北部、东北部和西南部。 风暴潮 县境濒临渤海莱洲湾,沿海一带海潮灾害时有发生。建国后危害较重的海潮灾害有 4次,分别发生在 1958年、 1964年、 1980 年、 1992年。其中 1992 年 9月 2 日有大海潮,潮位 接经济损失 1 亿元以上。 低温冻害与霜冻 境内春霜冻危害较大,秋霜冻危害程度较轻。建国后,春霜冻危害 较大的一次出现在 1958 年春,秋霜冻危害较重的一次是 1962 年 10月上旬。 病虫害 全县危害农作物的病害 83种,虫害 84种。其中发生较严重的病害 58种,虫害 49种,常年造成较大危害的病害 37种,虫害 46种。 它生物资源 动物资源中 ,饲养动物有牛、马、驴、羊、骡、猪、家兔、狐狸、鹿、貂、水獭、鸡、鹅、鸭、鸽等,野生动物有野兔、蛇、鼠及禽类和昆虫类等;水生动物主要有草鱼、鲢鱼、鲤鱼、鲫鱼、青鱼、鲇鱼、泥鳅、黄鳝、鲅鱼、卤虾、草虾、毛蟹等。 会经济条件 口及劳力 项目区涉及两 个行政村,共有 1417 户, 4156 口人,有农业劳动力 2219 个,耕地面积 1 万亩,人均占有耕地 10 地利用现状 土地总面积 中耕地 1 万亩。该项目区道路基本畅通,有充足的水资源条件。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 项目区内 2004 年大牲畜年末存栏 3250 头,其中牛 370头,羊年末存栏 1260只,猪 1620 头,主要以农业的种植业为主,种植作物主要有棉花、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平均亩产 425 公斤,棉花单产 55公斤。 全乡农业生产总值 273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 元, 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3648元。 该项目区所涉及的行政村,全通了柏油路和电话,有一处110电站。 有水利站、农机站、农技站、农林站、土地管理所各一处,共有农业技术人员 63人。 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项目区南有预备河,是排灌两用河道,即排放当地径流和上游洪水;北有小清河,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后,河水已达灌溉三级水标准,是该地的主要灌溉水源和排涝河道。南北方向的排沟有反修沟、永洪沟。在预备河上建有 中型提 11 水泵站 5 处。有支级排沟 2条,长 里;斗级排沟 28条,长 里;支级渠道 3 条,长 里;斗级渠道 24条 ,长 里。但因多年未疏挖治理,加之田间工程不配套,灌排作用不能正常发挥。 间工程现状 由于田间工程不配套,致使农作物产量低,效益低,有大部分荒碱地得不到利用,如不再加以开发治理,耕地质量将日趋退化,面积逐年减少。 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内拥有中型农业机械 22 台, 1550型机械490台, 3550 通与电力 项目区内油地共建路,南北贯穿,东靠辛沙路,乡村公路通到各村,交通十分方便。另外项目区内有 11 万伏的变电站 1处,电力充足,全乡电路畅通,电力设施配套齐全,电力供应有充分保障。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1)耕地产出率低 由于项目区耕地土壤肥力低,管理粗放,农作物产量 12 低而不稳。 (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配套 项目区内因缺少灌排工程设施,导致易受旱、涝、碱等灾害影响。项目区地面高程低,地面自然比降低,在春、秋干旱时无引水设施灌溉,现有耕地大部分属望天田。 ( 3)生态 环境恶劣 项目区为高低不平的荒碱地,雨季排水不畅,加之地下盐份含量高,易滋生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在春、秋两季,蒸发量增大,降雨量减少时,地下水分的大量盐分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在地表骤积,使盐碱程度加重。 目建设的必要性 本次选定的项目区涉及 宅村,位于反修沟两侧,油地共建路南北,地势低洼, 旱、涝、碱、薄是该区域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对项目区进行治理改造是当地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通过项目建设达到增加耕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 步提高的目的。该项目的建设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措施,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利国利民工程。在项目区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大码乡政府提出了建设该项目的申请。 通过项目建设可显著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地面植被覆盖率、林木覆盖率等,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态 13 系统的良性循环,使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该项目的实施可为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方面探索和积累经验,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项目 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上级部门、专家、社会机构参与的多种形式,广泛听取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将专家的意见和群众的意愿充分有机结合。项目区人均土地较多,但耕地面积少,中低产田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影响了项目区农民致富的步伐。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调查过程中,群众对整理土地热情很高,纷纷献计献策,取得了对该项目 100%的支持率。 项目区农业骨干基础设施良好,水源有保证,项目区干部群众重视发展农业。通过对项目的立项条件,资金配套能力,技术服务能力,领导组织能力等进行全面考察,认为 以改善农田排灌设施,增加科技含量为中心的开发方案是完全可行的,一有群众基础;二有强有力的领导组织能力;三有资金配套能力;四有技术保;五有丰富的施工经验,以上这些都是建设一流项目区的可靠保证。 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14 项目区内的水源是地表水源。地下水水位高,为咸水,矿化度 2 5g/l,不能作为灌溉用水。因此,地表水为项目区内的可利用水源,主要是小清河和黄河水源,小清河年过境流量 引水时间 280 天,小清河在项目区附近的王道闸可拦蓄和调节小清河水,年可供水量 1500万 清河水通过辛桥干渠进入预备河。黄河水通过麻湾总干和二干十二支进入预备河,输水能力 15m3/s。地表水源均通过预备河进入项目区,预备河位于项目区西侧,引水能力30m3/s,年可引小清河水 6000 万 够满足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要求。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以旱作为主地面灌溉的灌溉设计保证率 p 为 70本规划采用灌溉设计保证率 p=75%。 作物组成 项目区目前作物种植棉花、小麦、玉米为主。通过进行综 合治理后,对项目区内的作物农产品销售市场价格情况和土地的适应情况进行调整,扩大棉花种植比例,积极发展大蒜等高效经济作物,提高复种指数。 项目治理后,作物播种面积 亩,其中棉花 6000 15 亩,粮食 8000亩,复种指数 140%。 根据 查得本地区各作物生育期如下 表 4 主要作物种植比例及生育期统计表 作物 名称 棉花 粮食 种植 比例 育期 4 月 20 10月 31 6 月 10 9 月 20 天数 190 92 物生育期耗水量 参照 大渔张引黄灌区(二、三干)改建工程设计任务书采用的生育期耗水量,经分析设计任务书选用的作物生育期需水量具有代表性,同时结合本项目区多年的灌水经验,拟定生育期耗水量如下: 表 4 主要作物生育期耗水量表 名称 生育期耗水量 代表作物 棉花 300 棉花 粮食 260 小麦、玉米 物灌溉制度及灌水率 16 项目区种植作物为 :棉花、小麦、玉米及其它作物。本设计选定灌水率较大的代表作物进行设计。根据作物生育期耗水量和本地区属海滨平原,地下水位高, 矿化度大,含盐量高的特点。宜采用减少灌水次数,增加灌水定额的灌水方案,用大水压碱,减少盐渍危害,改良土壤。根据多年的经验,冬灌宜早,春灌宜晚。特拟定如下灌溉制度。 表 4 3 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及灌水模数 作物 种植 比例 灌溉次序 灌水 次序 灌水 定额 灌水天数 灌水延 续时间 灌水率 起 止 棉花 1 2 3 120 90 90 5/4 4/6 26/7 15/4 13/6 4/8 10 9 9 食 1 2 3 100 80 80 30/5 26/7 21/8 6/6 2/8 27/8 8 7 7 水率计算: 查灌区设计和施工灌水率采用下式计算: q 净 = ( m3/s/万亩) 式中: q 净 净灌水率,( m3/s/万亩); 作物种植比例; t 灌水延续时间,天; 17 m 灌水定额,( )。 查农田水利学,对提水灌区,系数取 设计取 项目区内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土壤盐渍化对作物危害较重,规划对项目区 进行冲洗压碱,改良土壤。拟定采取早春、晚秋压碱 2 次。经计算,冲洗压碱 定额为 ,灌水率为 s/万亩 根据各种作物每次灌水的灌水率以及冲洗灌水的灌水率,取最大灌水率作为设计净灌水率。取 q=s/万亩。 目区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降雨资料用 1974 年 2000 年共 27 年的资料 ,进行频率计算,用年降雨和生育期降雨分别进行排频,并以 p 型曲线配线。查得灌溉设计保证率 p=75%的年份,选定1985年做为设计代表年, 1985年:年降雨: 451生育期降雨: 算偏差系数 ( = = 式中 :n 为 27。 选定 假定 用 p 型曲线配线(选配计算表如下表)。 18 查表得: 生育期降雨频率计算 ( = = 行配线,查得: 117 4 4 频率曲线选配计算表 频率 p (1) 1 2 5 10 20 50 75 90 95 99 x=540 s=2p (2) p (3) 83 48 78 =v=s=2p (4) p (5) 效降雨 选用 85 86年 降雨资料,作为年降雨分配雨型。 采用有效降雨扣除法 11、 12、 1、 2各月日降雨扣除 2 10、 3各月日雨扣除 4 4 9 月日雨扣除 8一次降雨超过 500 19 两次降雨间隔 5 天以内,且均接近 50,按前降雨计算至 p+0有效降雨为 270 表 4 5 作物需水量表 名称 单位 棉花 粮食 耗水量 300 260 有效降雨 09 167 134 111 需水量 166 149 水量 项目区内主要包括农业灌溉需水量、林木需水量、其它用水量 和农业发展增加用水量三部分 ,分析、计算,项目区需水量如下: 农业灌溉需水量 林木需水量 16万 目区共需水量: 水量平衡分析 项目区内的水源,一是地下水源,二是地表水源。地下水水位高,为咸水,矿化度 2 5g/l,不能作为灌溉用水。因此,地表水为项目区内的可利用水源,主要是小清河和黄河水源,小清河年过境流量 引水时间 280天,小清河在项目区附近的王道闸可拦蓄和调节小清河水,年可供水量 1500 万 清河水通过辛桥干 渠进入预备河。黄 20 河水通过麻湾总干和二干十二支进入预备河,输水能力15m3/s。地表水源均通过预备河进入项目区,预备河位于项目区西侧,引水能力 30m3/s,年可引小清河水 6000万 够满足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要求。 当 p=75%时,可供水 360万米 ,需水量 ,供需差值为 +米 。 第五章 规划设计 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的形势要求 ,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做贡献。 项原则 一是坚持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改善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二是坚持资源开发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三是坚持项目建设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四是坚持重点项目与常规项目相结合。五是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六是坚持计划安排与工作实绩相结合。 21 设标准 体标准 以方田建设为核心,按照高起点、高标 准、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政策,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通过开发配套,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沟、渠、路、桥、涵、闸、管理房全面配套,实现旱能浇,涝能排,机械化水平,科技贡献率,农业产出率,利润率,林木覆盖率等全面提高。 项措施标准 农田水利:通过疏挖整修沟、渠、路新建配套建筑物,渠道防渗节水建设,大幅度改善灌排效果,缩短灌溉周期,实现科学灌溉,节水灌溉。 林业建设:坚持以提高生态高效益为主的原则,适地适树。 农业科技: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项目区良种普及率达 100%,科技贡献率提高 10个百分点。 农业措施:坚持深耕与改土相结合,有机施肥与无机施肥相结合,科学配方施肥,大幅度改善提高土地肥力。 规划治理土地面积 1 万亩,建设水工建设物 171座,疏挖各级沟渠 163条,长 里,共动用土方 82万立方米。 划布局 22 项目区位于预备河下游,反修沟两侧。总控制面积 1 万亩。项目区内的反修沟水是唯一的灌溉水源。修建支沟 1 条;修建斗沟 21条;修建农级渠道 141 条,自南向北输水。 项目区内排水沟设支、斗、农三级排水系统,各级排水沟与灌水渠道相邻设置。项目 区内沟、渠、路、林布置形式,斗级布置形式沟 渠 路,农级布置形式为路 沟 渠。农田林网统一设置在沟渠之间的沿台上,树种采用三倍体毛白杨和白蜡,斗级植树 2行,农级 1 行。项目区内规划田块大小由农渠控制面积确定,共划分 124个田块, 按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立项原则、标准要求,结合 步选定了 织有关人员进行广泛勘察论证。按照区域治理、流域治理、综合配套的原则,从开发后的经济、社会、 生态效益进行讨论分析,确定了该项目区的具体位置及建设内容。 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改造中低产田 23 利措施 疏挖修建支级排沟 1条, 级沟渠 23条,长 农级沟渠 141条,长 动用土方 82万 m。修建桥、涵、闸、放水门等各类建筑物 169 座 ,衬砌防渗渠道 2 公里。 业措施 整平土地 耕改土 1万亩,修建机耕路 12 业措施 项目区支、斗、农均设置林带。支级林带宽 4m,栽 4 行树,斗级林带宽 2 米,栽 2 行 ,农级林带宽 1 米,栽 1 行。共植树 10万株。 业科技 培训农民技术员 10000人次 (包括西刘桥乡 5000人次 ),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 6项。 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算依据 土石方工程:参照 2000年颁布的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第上册。 建筑工程:参照 2000 年颁布的 水利水电建筑工 24 程预算定额下册。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参照 2000 年颁布的 水利水电工程预算定额(电器安装工程)。 水利机械设 备安装工程:参照 2000 年颁布的 的水利机械、金属结构安装工程部分。 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参照 2000 年颁布的 各种费用的构成及计算:参照 2000 年颁布的 )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试行)、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办法(试行)及有关文件执行。 材料价格:水泥、钢筋、木材按当地实际发生价格计,砂、石等材料价格根据现行价格和运距,运输方式计算。 资估算 项目共需投资 316 万元, 其中农田水利建设投资 223万元,农业措施投资 31万元,林业建设投资 25万元,农业科技投资 32万元,项目管理费 6万元(详见附表 4)。 金筹措方案 省以上财政投资 199万元,市财政配套 12万元,县财政配套 23万元,县以下自筹 82万元。 25 项目共需完成土方 82 万 m,需投工日 个。用机械完成大部分土方,人工整修,每个劳力需出义务工不超过 5个。 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 项目实施后,计划种植棉花 6000亩 ,粮食作物 4000 亩,可年增产粮食 80万公斤,棉花 15万 公斤。共计年新增产值292万元,利润 103 万元,项目投资回收期为 3年。 产 值 利 润 率 %= 项目区年新增利润项目区年新增产值 100%= 103292 100%= 内部收益率 %(财务净现植 (元 (按计算期 12 年 ,基准收益率 10%计 ) 静态投资回收期 =3(年 ) 通过对区内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水利工程灌排配套,旱涝保收的目标,使农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区将达到旱能灌、涝能排,并通过,洗盐压碱,彻底改良土壤,解决项目区农业灌溉,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态效益 26 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区道路畅通、沟渠配套,使地下水位和土壤含盐量降低,这将大大改善项目区农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通过在干路两侧及田间路和生产路一侧建设防护林,形成有效的防护林网,林木覆盖率增加 6 个百分点。同时,可起到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的作用。使项目区的抗灾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 织机构设置 为了把土地整理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县成立项目建设指挥机构,由分管的县长任指挥,县开发办、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的主要领导为成员,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调度、监督、管理,项目所在乡镇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施工科、技术科、监理科、后勤组等组织。工程施工期间,指挥部到工程一线安营扎寨,现场办公,随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各种问题,确保按计划工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目实施管理 根据项目建设任务,组建土方机械施工专业队、建筑物建设专业队、植树造林专业队。首先对主要沟、渠、 路等框 27 架工程利用机械疏挖,拿出大土方,然后组织民工上阵进行整修。在框架工程完成后,组织机械对项目区土地进行整平。建筑物施工组织有资质的队伍进行公开竞标 ,逐级签订质量保证合同。农田防护林建设由专业队按设计要求栽植 ,严格把好树苗选择、林带整理、挖坑栽植、浇水管理等环节,确保树木成活率在 90以上。在施工过程中,县、乡指挥部与各专业队签订责任状,施工科、技术科、监理科各负其责,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对工程质量好、施工进度快的专业队伍进行奖励,对工程质量差、进度慢,影响项目建设总体任务质量和效益的队伍要追究当事人的责 任,凡验收不合格的工程坚决返工重建,创建一流工程,创一流效益。 在项目施工期间,由监理科随时抽查工程质量,对于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科人员填写验收单后方可回填或进入下道工序。在工程竣工后,由县指挥部牵头,组织监理科、技术科、施工科、乡指挥部共同对建设情况进行验收,签发工程建设合格证,然后申请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全面验收。 一是家庭农场式的经营方式。经过开发治理的土地拍卖或承包给种田大户,由承包户根据自己的优势自主决定种植的作物。二是龙头企业及经济合作组织带动的基地式管理。依托农产品加工企业, 把项目建成特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土地使用权分散到户,但作物布局实行区域化,生产、收购、 28 加工、销售服务系列化。三是对耕地和荒地相间排列的土地原使用权不变,由乡农业技术部门下达指导性的种植计划,土地经营管理的权属归农户,项目区的工程设施管理使用权进行拍卖。 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 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区的建设,充分改善了灌排系统,增加了林木覆盖率,对环境有关美化、绿化、净化作用,形成了良好的生态保护体系,无不利影响。 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 可行研究结论 项目区的工程布局、设计标准 、建设计划、投资与工期等,符合项目区实际和建设高标准项目区的要求。作物布局与效益分析比较切合实际,与项目区的土壤、水源、种植技术等相适应,与市场经济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相适应。工程规划重点突出,核算细致,布局合理,施工方案可操作性强。项目建设效益明显,综合各方面因素评价,该项目建设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 29 题与建议 农业生产有着季节性强的突出特点,所以整平土地、调整土地、调整种植结构时间紧,工程建设易与农业生产发生矛盾。因此,建议各项工作要早准备,早定方案,早铺工放线。要把项目工程建设与建立健全管护制度 结合,把工程建设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结合,把工程管理与资金管理结合,把常规技术推广与引进推广新技术成果结合,把项目建设水平和效益全面提高。 附件: (一)附表: 表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表。 表 2、项目区现有水利设施情况表。 表 3、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 表 4、农业综合开发建设 内容和投资结算表。 (二)附图: 1、项目区位置图。 2、项目区现状图。 3、项目区规划布局图。 30 附表 1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表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1、行政辖属县(市、场) 个 1 2、行政辖属乡(镇) 个 1 3、行政村 个 2 4、总人口 万人 5、农业人口 万人 6、农业劳动力 万个 7、土地总面积 万亩 8、耕地面积 万亩 9、林地面积 万亩 10、牧草地面积 万亩 11、水域面积 万亩 12、未利用地 万亩 13、粮食总产 万公斤 425 14、人均年纯收入 元 3648 二、项目区资源条件 1、现有中低产田面积 万亩 其中:( 1)瘠薄型 万亩 ( 2)干旱缺水型 万亩 ( 3)渍涝型 万亩 ( 4)盐碱型 万亩 ( 5)其他 万亩 2、现有宜农荒地面积 万亩 3、宜牧草原面积 万亩 4、水资源总量 万立方米 /年 600 5、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 万立方米 /年 360 三、项目区现状 1、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 % 70 包括干渠,干渠建筑物工程的完好配套率 2、田间工程配套率 % 30 包括支渠及其以下固定渠道和建筑物工程的完好率 3、灌溉保证率 % 50 31 4、渠系水利用系数 % 70 5、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 6、除涝面积 万亩 7、防洪保证率 100 10年一遇 8、林木覆盖率 % 四、开发治理任务 1、改造中低产田 万亩 2、开垦宜农荒地 万亩 3、专项生态工程建设 万亩 4、草原 (场)建设 万亩 5、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万亩 6、优质粮食基地 万亩 7、优质饲料粮基地 万亩 8、节水农业示范项目 万亩 9、坡改梯 万亩 五、投资及资金筹措 1、总投资 万元 316 其中: 1)中央财政资金 万元 117 2)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万元 117 3)自筹资金 万元 82 4)银行贷款 万元 5)其他资金 万元 2、投工投劳 1)投工量 万工日 2)折资 万元 六、效益 1、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 1)粮食 万公斤 80 2)棉花 万公斤 15 3)油料 万公斤 4)糖料 万公斤 5)干草 万公斤 6)优质粮食 万公斤 32 7)优质蔬菜 万公斤 2、农业生产条件改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