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赣中行终字第28号_第1页
(xx)赣中行终字第28号_第2页
(xx)赣中行终字第28号_第3页
(xx)赣中行终字第28号_第4页
(xx)赣中行终字第28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XX)赣中行终字第28号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07)赣中行终字第28号上诉人(一审原告)殷文康,男,1965年1月28日生,汉族,江西南康市人,农民,住略。上诉人(一审原告)殷圣时,男,1935年10月15日生,汉族,江西南康市人,农民,住址同上。上诉人(一审原告)殷文容,男,1933年1月1日生,汉族,江西南康市人,农民,住址同上。上诉人(一审原告)殷文晏,男,1949年9月7日生,汉族,江西南康市人,农民,住址同上。上诉人(一审原告)殷文祥,男,1954年9月19日生,汉族,江西南康市人,工人,住略。上诉人(一审原告)殷春生,男,1963年1月18日生,汉族,江西南康市人,农民,住略。上诉人(一审原告)殷明生,男,1966年3月13日生,汉族,江西南康市人,农民,住址同上。上诉人(一审原告)殷晓玲,男,1967年1月13日生,江西南康市人,汉族,工人,住略。上诉人(一审原告)殷华清,男,1971年10月27日生,汉族,江西南康市人,农民,住略。2/11上诉人(一审原告)殷文贵,男,1954年1月9日生,汉族,江西南康市人,农民,住址同上。上诉人(一审原告)殷华忠,男,1975年12月21日生,汉族,江西南康市人,农民,住址同上。上诉人(一审原告)殷华山,男,1964年5月11日生,汉族,江西南康市人,农民,住址同上。上诉人(一审原告)殷明华,男,1976年3月25日生,汉族,江西南康市人,农民,住址同上。上诉人(一审原告)殷建明,男,1965年10月19日生,汉族,江西南康市人,农民,住址同上。上诉人(一审原告)殷小建,男,1974年8月17日生,汉族,江西南康市人,农民,住址同上。上诉人(一审原告)殷文金,男,1953年4月5日生,汉族,江西南康市人,农民,住址同上。诉讼代表人殷文康,男,1965年1月28日生,汉族,江西南康市人,农民,住略。诉讼代表人殷华山,男,1964年5月11日生,汉族,江西南康市人,农民,住址同上。诉讼代理人谢觉今,江西文峰律师事务所律师。诉讼代理人兰议瑚,江西文峰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一审被告)南康市人民政府。住所地南康市金赣大道。3/11法定代表人苏传辉,市长。委托代理人林康,南康市林业局干部。委托代理人张时积,南康市林业局干部。第三人南康市东山街道办事处坪塘村殷屋村民小组。代表人殷文平,组长。委托代理人廖树材,男,汉族,1940年11月10日生,赣州市林业局退休干部。上诉人殷文康、殷圣时等因林业行政裁决一案不服南康市人民法院(2007)康行初字第03号行政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7年6月29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殷文康、殷圣时、殷华山及其委托代理人谢觉今、兰议瑚,被上诉人南康市人民政府的委托代理人林康,第三人南康市东山街道办事处坪塘村殷屋村民小组的代表人殷文平及其委托代理人廖树材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认定,在林业三定时期,第三人殷屋组取得了原南康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康临证字第0002436号山林证书,该证载明座落地名为“坳背岭”,四至界限为东狮形岭至麻腊棚边,南王成益、王成太,西土堪,北岭孜上,面积为300亩。“坳背岭”是第三人殷屋组所有的一个山岭的名称,该山林权证书的“坳背岭”是第三人殷屋4/11组所有山林的一个统称,包括了第三人所有的其他山岭。1989年第三人曾将争议山上的部分林木分给了村民个人经营管理,1995年第三人将当地“上太窝岭”、“下太窝岭”、“狮形岭”、“麻腊棚边”、“屠刀岭”等五处山岭的一部分租赁给原南康市金鸡镇人民政府(现南康市东山街道办事处)搞红壤开发,每年所得租金由第三人按集体农业人口发放,2001年“赣定”高速公路建设征用“上太窝岭”、“下太窝岭”和“麻腊棚边”等三处山岭的一部分,所得款项第三人也按集体农业人口进行了分配。原告殷文康等人因对座落于南康市东山街道处坪塘村殷屋组的“狮形坑岭”、“狮琴岭”、“冬水田堪上”、“上太窝岭”等四座山岭的权属与第三人发生争议,申请被告南康市人民政府调处,被告南康市人民政府于2006年4月11日作出康府处字【2006】1号山林权属争议处理决定,原告不服向赣州市人民政府申请复议,2006年7月5日被告以出现了新的当事人为由作出康府字【2006】50号关于撤销康府处字【2006】1号山林权属争议处理决定的通知,为此原告撤回了复议申请。被告南康市人民政府于2006年10月19日对争议作出康府处字【2006】5号山林权属争议处理决定,认为原告殷文康等16人仅凭1953年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权证认为争议山林归其所有,证据不充分,理由不成立,而第三人取得了包括争议山林在内的林业三定时期的5/11山林权证书,根据江西省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同时考虑部分林木所有权1989年第三人已进行分配的事实,决定1、“狮形坑岭”、“狮琴岭”、“冬水田堪上”、“上太窝岭”的林木所有权1989年已分配了的归当时分配的农户所有,没有分配的林木,所有权归第三人殷屋组集体所有。2、“狮形坑岭”、“狮琴岭”、“冬水田堪上”、“上太窝岭”林地使用权归第三人殷屋组集体所有。原告殷文康等16人不服,向赣州市人民政府申请复议,赣州市人民政府于2006年12月29日作出赣市府复字【2006】87102号行政复议决定,维持南康市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原告殷文康等16人认为自1953年原南康县人民政府将“狮形坑岭”、“狮琴岭”、“冬水田堪上”的山岭确权给其祖辈以来,一直经营管理至今,第三人的林业执照中东边界址明确是与“狮形岭、麻腊棚边”相邻,应该不包括“狮形岭”,对被告的处理决定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原审认为,根据我国森林法的规定,林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或者集体所有,个人不享有所有权。对山林权属争议的处理应按国家林业三定时期确定的权属进行,第三人已依法取得了政府1983年颁发的山林权证书,由于该山林权证书上登记的山岭不明确,从证书本身无法确定是否含有争议山岭,但第三人通过租赁和国家征用土地等形式对争议山岭进行经营管理,在1989年对部分林木进行了6/11处理,被告以此作出的山林权属处理决定尊重了历史与现实,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依法应予维持。原告以1953年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主张权利,证据不足。据此原审判决维持被告南康市人民政府康府处字【2006】5号山林权属争议处理决定。上诉人殷文康等16人上诉称,原审法院认为第三人的山林权证无法确定是否包含了争议山岭,就说明了被上诉人所作的处理决定主要事实依据错误,依法应当予以撤销,但原审法院却以第三人对争议山岭行使经营管理权为由,维持被上诉人的处理决定,显然是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红土壤开发是政府采取强行手段对争议山的部分侵犯,不能作为第三人行使管理权的依据,赣定高速征地和部分林木的分配没有涉及争议山岭,与本案无关。第三人的山林权证书没有包含争议山岭,而争议山岭在四固定和林业三定时期均未重新确权,依据江西省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可参考土地改革时期确定的权属处理,应当将争议山岭确认为上诉人享有使用权。被上诉人南康市人民政府答辩称,林业三定时期上诉人未取得争议山的山林权证书,而第三人取得了包括争议山在内的山林权证书,上诉人坚持用土改时期的土地证来证明其权属没有政策依据,凡划给社员的自留山要由7/11县、市人民政府发给自留山使用证,上诉人没有取得自留山使用证,土改时期的土地证不能作为确定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依据。第三人依法对争议山岭进行管理,所得收益村民集体分配,上诉人也分得一份。被上诉人依据事实,尊重历史作出的决定是正确的,应予维持。第三人南康市东山街道办事处坪塘村殷屋村民小组答辩称,上诉人是第三人的村民,双方不存在所有权之争,四固定时期山林都属于集体所有,在林业三定时期划了部分山林给村民作自留山,但在争议山林内没有划分自留山,而是由集体经营管理,上诉人以土改时期的土地证主张权属没有政策依据。第三人“坳背岭”山场包含了争议山岭,事实上也一直是第三人在进行经营管理,全体村民也从中获益。经审理查明争议山林“狮形坑岭”、“狮琴岭”、“冬水田堪上”、“上太窝岭”位于南康市东山街道办事处坪塘村殷屋小组,土改时期争议山林政府确权给了上诉人殷文康等16人的长辈,上诉人殷文康等16人持有1953年政府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权证。上诉人殷文康等16人属第三人坪塘村殷屋村民小组村民,在林业四固定和林业三定时期,上诉人均未取得争议山林的山林所有权证或自留山使用权证。林业三定时期,第三人取得康林证字第2436号山林所有权证,载明“坳背岭”四至界限为东狮8/11形岭至麻腊棚边,南王成益、王成太,西土堪,北岭孜上。1989年第三人将争议山上的部分林木分给了村民个人经营管理,1995年第三人将当地“上太窝岭”、“下太窝岭”、“狮形岭”、“麻腊棚边”、“屠刀岭”等五处山岭的一部分租赁给原南康市金鸡镇人民政府(现南康市东山街道办事处)搞红壤开发,每年所得租金由第三人按集体农业人口发放,2001年“赣定”高速公路建设征用“上太窝岭”、“下太窝岭”和“麻腊棚边”等三处山岭的一部分,所得款项第三人也按集体农业人口进行了分配,上诉人在分配表上也签字予以了认可。2006年因国家建设征用争议山地,上诉人殷文康等16人认为争议山林属土改时期国家确权给其的山林,且在以后没有作出变更登记,使用权应仍属其拥有,因征地补偿款与第三人发生争议,向被上诉人南康市人民政府申请调处,南康市人民政府于2006年4月11日作出康府处字【2006】1号山林权属争议处理决定,上诉人不服向赣州市人民政府申请复议,2006年7月5日南康市人民政府以出现了新的当事人为由作出康府字【2006】50号关于撤销康府处字【2006】1号山林权属争议处理决定的通知,为此上诉人撤回了复议申请。南康市人民政府于2006年10月19日对争议重新作出康府处字【2006】5号山林权属争议处理决定,认为上诉人殷文康等16人仅凭1953年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权证认为争议山9/11林归其所有,证据不充分,理由不成立,而第三人取得了包括争议山林在内的林业三定时期的山林权证书,根据江西省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同时考虑部分林木所有权1989年第三人已进行分配的事实,决定1、“狮形坑岭”、“狮琴岭”、“冬水田堪上”、“上太窝岭”的林木所有权1989年已分配了的归当时分配的农户所有,没有分配的林木,所有权归第三人殷屋组集体所有。2、“狮形坑岭”、“狮琴岭”、“冬水田堪上”、“上太窝岭”林地使用权归第三人殷屋组集体所有。原告殷文康等16人不服,向赣州市人民政府申请复议,赣州市人民政府于2006年12月29日作出赣市府复字【2006】87102号行政复议决定,维持南康市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本院认为,根据我国土地政策,土改时期农村的山林、土地都划分到各家各户,到四固定时期又全部收回集体,由集体统一进行经营管理,到林业三定时期又将山林、土地分到村集体、村民小组集体以及农户家中,分给农户的山林主要以自留山使用权形式颁发自留山使用权证给各农户,而自留山的来源都是从四固定时期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山林中划分出来的。因此,本案争议山林在土改时期虽确权给了上诉人的长辈,但在四固定时期已经收归集体,不再属于个人享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山林,争议山林四固定时期权属情况在案卷中没有明确反映,但这并不10/11能否定我国在这一时期将山林收归集体所有并予管理的历史事实,上诉人殷文康等16人以其持有土改时期的土地证以及后来没有明确权属变更登记认为争议山林仍属其拥有的理由与我国历史土地政策不符,其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林业三定时期上诉人没有取得争议山林的所有权证或自留山使用权证,而第三人取得了康林证字第2436号山林所有权证,该证载明的四至界址中东边界址是否包含争议山林或仅与争议山林相邻,在表述中不明确,对界址不明的山林权属争议,政府有权依据查明的事实确定权属。争议山林在四固定时期属集体所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