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自驾游警惕高速路四大“杀手”_第1页
五一自驾游警惕高速路四大“杀手”_第2页
五一自驾游警惕高速路四大“杀手”_第3页
五一自驾游警惕高速路四大“杀手”_第4页
五一自驾游警惕高速路四大“杀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五一自驾游警惕高速路四大“杀手”五一很快就要到了,不少有车族现在已经开始谋划驾车出行。谋划之时,请大家千万不要忘记,车祸猛于虎。自第一辆汽车问世至今,全球已经有4000多万人丧生车轮之下。这个数字仅次于两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总和。公安部统计,去年,我国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为万余人,列世界第一。全国平均约每6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车祸,每一分钟就有一个人在车祸中受伤。比车祸本身更可怕的,是很多人至今没有对此引起足够警觉。出行之前,听听高速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一线交警讲述的车祸撞击瞬间的恐怖,这对大家行车安全无疑是个很好的警示。杀手之超速过快,人车都反应不过来实验显示,如果一辆时速超过160公里的小车发生爆胎事故,不管你是否系安全带,司乘人员的死亡率是100这时候,车辆处于完全失控状态,驾驶员再机灵,也无济于事。超速引发的事故占总数八成多“高速公路上,全球普遍认可的安全时速是120公里。2/14”山西高速公路管理处事故科长董莹对“超速”一词格外敏感。过去10年间,全国超速行驶共造成十万余人死亡;近几年,超速引发的交通事故已逾事故总数的八成。时速140公里或是160公里,比标准不就多出那么一点点吗,有那么大的危害吗这个问题,那些因超速被处罚的司机们,经常向高速交警提出。回答是肯定的无论驾驶人,还是超速车,无论人的生理,还是车的机械,都将无法承受。这超出的一点点速度,会在事故瞬间改变一切“计算过吗,时速120公里,每秒驶出的距离有多远”董莹提出问题后,迅速道出答案“是33米”这个数字经常被人们忽略。简单地计算过后,是令人咋舌的速度140公里/小时,米/秒;160公里/小时,44米/秒;180公里/小时,近50米/秒“即使最优秀的司机,从发现危险,到采取措施,最快的反应时间也需秒,加上机械发生作用的秒,即使不超速,以120公里/小时计算,这个时间也已驶出近40米的距离。”太旧高速路上的一位路面交警告诉记者,将时下流行的“秒杀”一词用在超速行驶引发的车祸中,格外准确车祸的撞击点,通常发生在千分之一秒产生的距离当3/14中。秒杀,是电脑游戏中的名词,指玩家在没有还手或者逃跑余地的情况下,被过于强大的对手瞬间打败,一招致死。交警称驾驶这种超速车的驾驶员,在这个“被”字盛行的时代中很容易被秒杀高档车出事几率反而高高速路上,超速的多为高档车,驾驶员想当然地认为好车安全性能高,不受120公里的最高限速约束。“正好相反,高档车出事几率反而高。”四支队五大队事故交警邵军一语中的“就是因为他速度太快”有一次,山西高速一支队四大队徐浩队长在道路上查超速。接到前方测速报告后,在收费站拦停一辆时速高达175公里的宝马车。这是一辆京牌车,驾驶员是一位年轻男子,得知超速受罚后,他叉着腰开始冲交警们“口吐莲花”“宝马凭啥不让开180公里,你们交警就敛财吧。”碰到这种“赶死队”,交警气得上去揍他的心思都有。开豪华车,只能说明车主有经济能力,可他们就是不知道,高速路上,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不会因为开好车就缩短。交警的共识是哪怕再豪华的车,只要出了事故,照样死的死,伤的伤。4/14高速路上,高档车优于普通车之处在于,前者机械反应时间略短,气囊、材质、ABS制动系统等一系列“被动安全模式”较后者更齐备。但是,行驶过程中,安全与否的核心因素是人而非气囊之类的保护措施。“猛烈撞击发生时,再豪华的气囊,也跟塑料袋差不多。”速度越快“动视力”越低此外,那超过的一点点速度,对人生理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人人平等。首先是视力的改变。人在高速行进时的视力被称为“动视力”。动视力随车速的变化而变化,车速越高,动视力越低。根据实验,若驾驶人在静止时的视力为,当车速为60公里时,其视力降为。有人测试,时速40公里时,一般驾驶员可看清前方200米以内的物体;时速为100公里时,就只能看清160米以内的物体了。车辆行驶速度过快,驾驶人对车外事物的观察受到严重影响,有的无法看清,有的甚至无法看到,即使看到了也无法感知为确定的事物。超速行驶迫使驾驶人视线停留在车前远方,近物反而显得模糊。对突然出现在车辆近处的异常情况,对车外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就难以正确辨别,极易造成交通事故。此外,超速驾驶时,人注意力频繁转移。驾驶人既要5/14集中精力注意车前方,又要不断超车、会车,每超车、会车一次,都要将注意力由车外转移到车内,并且在制动踏板、油门踏板、离合踏板及方向盘上来回转移,在这短短的时间内驾驶人的注意力要转移十多次,如果转移时稍有延误就会影响观察和操作而发生事故。杀手之酒驾无意识状态下驾驶酒后驾车在城市内频发,酒后驾车上高速路的也不少。董莹眼中,酒后驾车的恶劣之处是显而易见的。身体被酒精麻痹,事故发生时,纯粹是无意识状态下驾驶“发生事故时,他们不会采取任何措施。”前一段时间,高速一支队辖区发生一起酒驾恶性案件。两位年近四十的铁哥们,酒后驾车从太原朝阳街松庄口上了高速。18分钟后,发生单方事故,车撞上了中央护栏,驾驶员无恙,乘车者当场死亡。那些在酒桌上,不顾一切劝酒者与饮酒者信奉这样的一句话“多喝点,那才能开出水平”“重大肇事驾驶员的驾龄多为68年,而不是那些没出徒的三年以下驾龄者。”董莹认为,“熟能生巧,熟也能生骄”今年2月26日,宋红亮驾驶小型客车由南向北行驶至太原东环高速路时,与李晓宇驾驶的中型货车碰撞。宋车6/14上的两名乘客死亡。法医检测,宋红亮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00毫升中含毫克。按照交通法规定,80毫克即为醉酒驾车。杀手之疲劳打盹的工夫就可能出事交通法规定,一天24小时,累积驾驶8小时或连续驾驶4小时,驾驶员须保证休息不少于20分钟。然而,交警在实际操作中,对驾驶员是否为疲劳状态,没有足够的证据判断。是否疲劳,通常只能根据行车距离与时间来测算。“有午睡习惯的,午饭后最好休息一段时间再上高速。”高速交警一支队尹金瑞支队长建议,实在急着赶路的,午饭要少吃,不能太饱,中途要喝些咖啡与浓茶提神。他见过一个最典型的午后疲劳驾驶的事故。太原一位私家车主,开着自己的新本田车,中午在太原用餐后,从市区出发,行至旧关,120多公里的路途,他用了一个半小时到达。虽然他没有超速,可还是钻到前面大货车屁股下面了,车上的4人全部身亡。“出事路段是上坡路,大晴天,视野相当好,钻到大车下面,不是疲劳是什么”疲劳上高速,打个盹一愣神的工夫,五六十米就开出去了。这段距离,车会追尾,会撞护栏,会越过中隔离栏,撞到对方来车。7/14今年7月31日13时45分,李海龙驾驶大货车在太旧高速路上,与张小余驾驶的半挂车追尾相撞。致李海龙车上一人死亡。事后交警查明,李海龙一人从前日18时开始,一直开到事发,中间除了换轮胎,没有休息。李海龙也承认“事发时,我基本上睡着了”杀手之机械故障不检查车开着就走很多驾驶员上高速跑长途前,不检查车辆,开着就走。机械事故在高速事故中,占有很大比重。尹金瑞支队长曾经见过这么一位“高手”,开着借来的车,不仅爆胎,而且连接轴横着飞出,后车正好赶上,直接砸了上去。他提醒驾驶员,最基本的检查有7项,轮胎、燃料、润滑油、制动器、灯光、灭火器具、反光的故障车警告标志。汽车高速行驶,燃料的消耗要比预想的多。以百公里油耗10升的车为例,可支持的时速为50公里,距离为100公里;而同一辆在高速公路上,时速达到100公里时,同样的距离将耗油16升左右,油耗明显增加。很多驾驶员喜欢上高速加油,一旦油料不够,只能原地救援。汽车在高速行驶中,轮胎内部异常高温,极易导致橡胶层与覆盖层分离,更严重时,外胎橡胶破碎飞散。轮胎一旦异常,最常见的即为爆胎。“后胎爆胎,通常有惊无险。前胎,就会麻烦些。”尹金瑞说,即便遇到前爆胎,千万别8/14慌,一定要紧握方向盘,这是惟一的自救办法。汽车制动是以摩擦方式来消耗高速运动汽车的动能、制止机动车继续行驶的,作用是根据需要使汽车迅速减速,或在尽可能短的距离内完全停车。刹车一旦不听使唤,危险也就来了。特殊天气行车“小窍门”高速一支队支队长尹金瑞有着四十多年的驾龄,对于特殊天气驾车技巧,只要有机会,他就“好为人师”。冰雪低速,勤换挡积雪达到3厘米时,高速交警就会封路。这种天气,应当尽量少上高速路。一旦上了,首先要低速行驶,不要超车,尽量避免急踩刹车。需要停车时,要提前采取措施,必要时可以利用发动机的转速来控制车速,多换挡,少制动。不能用滑行,降挡时要逐级降。最好沿着前车的车辙行驶,必须加大与前行车距离。至少应为干燥路面时的23倍以上。当前轮打滑,要迅速松开刹车,摆正方向;后轮打滑,应向打滑一方修正方向盘。横风握紧方向盘、轻打轻回横风对重心较高的箱形车的影响较大。遇横风时,驾驶员不要慌,要迅速降低车速,握紧方向盘;车辆随横风偏移时,要轻打方向盘,千万记住,打多少,回多少。9/14雨天最好选择左车道刚降雨时,路面灰尘没有冲洗干净,会格外粘滑。此时,车速一定要慢,快速易发生侧滑。进入积水前,要提前踩刹车,抬起油门,紧握方向盘。进入积水后,不能踩刹车,否则车轮打滑,极易失控。为了便于排水,高速路施工时,会特意让右车道有坡度,因此,右车道积水通常很多,驾驶员最好选择左车道。雾天学会开灯、保持车距雾天开灯,讲究很多。当能见度在500米以内时,必须开启防眩目近光灯、示廓灯和前后位灯。与前车保持150米以上的间距。能见度在200米以内时,必须开启雾灯和防眩目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能见度在100米以内大于50米时,必须开启雾灯和防眩目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与同一车道行驶的前车必须保持50米以上的行车间距。开车出行,如何避免发生事故发生意外后,应采取什么措施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几位交警。安全带是保命带“很多反对系安全带的人,理由是它会将人固定在坐椅上,与前车撞击后,只能眼睁睁地被挤压。”高速一支队10/14支队长尹金瑞说,这种情况有,但是极少。通常的危险是,不系安全带,车内人被甩出车外,横尸路面。怎么被甩出来的都有,尹金瑞辖区内,吕梁一个村庄的村支书,驾车带着6个人上路,全车人都没有系安全带。出事后,交警赶到现场,发现车的前面与两侧均完好无损,一看,全车人从后挡风玻璃被甩出。还有一种理论,同意在高速上系安全带,却反对在城市里系,“因为车根本开不快”对此,尹金瑞告诫“慢是相对的。”他的一位朋友,有三十多年的驾龄,在XX市内开车,副驾驶座上坐着女儿。时速40公里时,突然前面出现一个闯红灯的行人,他急踩刹车,并一把按住女儿。即便如此,女儿仍撞在前挡风玻璃上,头破血流。“如果不拦着,孩子就被发射出去了。”“系安全带,保下命的非常多。”尹金瑞说。很多时候,交警在现场看到拧麻花的车,断定车里的人活不成时,系了安全带的,就可能从车里爬出来。“当然,有被安全带勒断肋骨,勒破内脏的,但是,一根肋骨与被甩出车外,你选哪个”尹金瑞说。出了事故人应快速离开路面高速路上,二次事故比第一次碰撞更加可怕前一段时间,山西一条高速路上,一辆车没油了,乘车的夫妻俩下来推车。没走出多远,一处下坡路段时,后面来车看到他们时,为时已晚,踩着刹车撞了上去,夫妻俩全部死亡。11/14面对这种无知引发的二次事故,尹金瑞除了心疼,还总结了他们面对灾难时几近统一的错误行为第一次事故发生时,当事人第一个电话打给家里人,第二个打给朋友,第三个打给保险公司。“等想起报警,距离发生事故已经不知多久了,二次事故,就在他打电话期间发生了。”出警时间长了,高速交警总结出许多事故当事人的心理。高速二支队三大队郭茂林队长说,许多人出了单方事故后,不是被吓傻了,呆在车里不敢动;就是在路面上,心疼地围着爱车转。这时候,他们没有快速离开路面,就是置身鬼门关,容易遭受后车瞬间撞击,接下来是更多车的反复碾轧。右手要握方向盘“与日常生活相反,左手是主驾,右手是副驾”尹金瑞说,右手为副,因为它得时不时进行操作换挡、开关空调、调整风向、开关音响等。但是,右手每次工作结束后,一定要立即回到方向盘上,配合左手驾驶。大部分司机,为图省事,换挡过后,手握挂挡杆不撒手。前胸口袋里别装硬物很多男性驾驶员喜欢在上衣口袋里放手机、钥匙、笔之类的随身物品。开车时,这是对自身安全极大的隐患。撞击发生后,方向盘会挤压驾驶员前胸,而口袋里的12/14这些小物件,会直接被挤入胸腔,或是帮助方向盘完成压断驾驶员肋骨的任务。乘车空间别堆杂物三厢车的乘车空间内,应尽量少放杂物。那些乘坐空间与行李厢空间相连的旅行车内,更不要乱放杂物,将行李厢变成了“杂物间”。车子后方的行李厢属“防撞溃缩区”,发生撞击时它是用来吸收后方来车的撞击力,缓解危险性。如果这里被堆满杂物,撞击来袭,这些杂物瞬间会变成“重磅炸弹”。别乱开远光灯远光灯让自己把路看得真真切切,却让对面车辆或前方车辆驾驶者眼前一片茫然。其实,不要以为开远光就很安全,如果其他车辆看不清道路而发生事故,那你的车有时也不能幸免。你可能会为自己的恶习埋单。不要到高速路练车很多人认为,高速路上,没路口,没行人,道路宽阔,视野好,于是,许多新手或无证人员在高速上练手。高速一支队五大队的武小彪告诉记者,高速路比市区、低速可怕得多。出事故,缘于一个“快”字。快,让驾驶员没有时间采取措施。大部分新手把握不好跟车距离,紧急情况下,过近的距离让车辆直接撞上前车,或是护栏。保持适当车距13/14高速公路发生的追尾事故,主要是后车没有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有关专家在干燥的柏油路上做车辆制动试验的结果显示,时速为100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