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区农村低收入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_第1页
关于山区农村低收入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_第2页
关于山区农村低收入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_第3页
关于山区农村低收入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_第4页
关于山区农村低收入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关于山区农村低收入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合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巿场经济体制的支柱之一,其作用与地位越来越受到社会公共瞩目。因此,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各界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的需要。随着山区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不完善、不配套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农村的社会治安秩序。笔者就当前山区农村低收入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山区农民社会生活保障的路子。一、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山区农村新旧经济体制的交替和农村经营方式的改变,打破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济为依托的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洗脚”上田,从事二、三产业经营的人数增多,作为农民赖于生存的最基本生活保障的土地,已远不能满足山区农民的保障要求。与农村巿场经济相适应的科学、系统、规范、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改革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一)层次低,范围小,覆盖面窄。山区农村大部2/7分地区经济不发达,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缺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大多数农村村民还是遵循传统农业社会“养儿防老”的陋习,国家无法对全部农村劳动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二)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大多数山区农村存在着基层财政困难,集体经济贫乏,社保缺乏物质保证,缺乏集体扶助。以养老与医疗两大项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工作仅在小范围内进行,一旦出现子女不履行义务或丧失劳动能力而无生活来源时,将变成无依无靠,生活艰难,晚景凄凉。(三)山区农民养老难。山区农村的老年人是一个脆弱的群体,他们没有固定的依附单位,没有退休金收入,没有任何社会福利,大多数依靠子女来赡养。近年来,由于农村经济体制的转型和一些人社会道德的沦丧,法律观念淡薄,把赡养老人的义务视为可有可无,甚至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常有发生,使相当部分的山区农村老人老无所养,晚年难度。(四)山区农村社保模式较少,存在的弊病多。当前山区农村的社保形式大体有四种情况一是模仿城市式,社保基金完全由镇、村组织负担;二是福利模式,养老、看病、上学、用水用电不要钱,一切由村里负担。它只局限于村人口少,集体经济发达的山村实行;三是社区模式,3/7社保基金以社区为单位筹集管理和使用;四是储蓄积累模式,社保基金由村集体和个人按比例分别承担,统一管理。上述现收现付的社保办法,无法承担不断增多的农村老龄化高峰到来的冲击。(五)山区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缺乏法律的保障。目前,我国农村只有一部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对五保对象作了较明确的规定。对此以外的残疾群体、受灾贫困地区、农村社会成员的生老病死医疗等弱势群体再无任何法律条文的规定。而绝大多数的山区农村社会保障,主要是依靠高度集中统一的行政管理手段来实施,缺乏法律的规定性和约束力。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使用缺乏监督,风险大,则无法解决和难以保证社保资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六)山区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在管理上存在着“难、乱、散、少”等问题。“难”,即社保工作难实现,进展难;“乱”,即一些地方领导乱插手、乱摊派,乱开支;“散”,即不集中、不统一;“少”,即保障范围小,社会统筹金数量少。缺乏科学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渠道与管理机制,存在着各自为政,多家管理,条块分割,政事不分,缺乏监管的局面,相互扯皮,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管了,阻碍了山区农村社保制度的建设。二、加快山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山区农村要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要做好以4/7下几项工作(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抓住重点,讲求实效,稳步推进,防止短促冒进。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事关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不能一蹴而蹴,应根据山区农村自身的特点和今后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战略,从局部入手,长远打算,抓住重点,逐步推进,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走好“渐进式”的发展路子。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一种政府行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由政府来组织实施。各级党委必须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应积极做好组织、宣传和协调工作,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步实施,加速推进山区农村社保体系的建设。(二)必须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实施村民自治制度。现阶段,我国山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整体性,即坚持整体设计,梯次推进,注重各种社会保障项目服务功能的整合。二是社区性,因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保障项目不一,保障水平不均等因素,社保制度不可能一步到位,在一定时期内将具有明显的社区特征。三是群众性,即群众以自我保障为主,重视家庭保障和社区互助、互济的特性。上述三种特征,贯穿于山区农村村民自治组织中,离不开村民自治职能的发挥。5/7农村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以村民委员会为单位的集体提留,由村民自治组织承担保障对象的管理与各项服务功能,更能发挥村民委员会第二道防线的集体保障作用。因此,实施村民自治制度,其作用有三一是通过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在生产、生活等方面让村民自已当家作主,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对待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将会给山区农村的社会保障带来生机和希望。二是通过实施村民自治制度,能促进山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层次的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涉及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整体性工作,村级社保制度的建立,必然促进镇、县两级采取相应措施,加速完善山区农村社保制度的建设。三是通过实施村民自治制度,能促进农村社会保障难点的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的重点、难点,仅靠政府的社会养老保险计划和财政拨款是难以解决的,必须把农村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的改革政策交给农民,激励村民积极参与,因地制宜,有效地组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养老三结合,实行自愿保险与社会统筹保险相结合,加快建立和完善山区农村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三)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健全各种制度,走符合山区农村的社会保障路子。一是建立农村社会救济制度。主要是为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而实施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救济对象是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群众,以及其他6/7困难群众的救济。二是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农村老年群众生活的社会保障,采用方式可以是个人帐户、基金预留两种。三是建立农村优抚安置制度。主要是对革命事业和国家安全有贡献的特殊社会群体的保障,包括农村义务兵家属、农村退伍兵、农村伤残军人等。四是建立社会互助制度。以当地政府倡导和村组织为主,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参与的扶弱济困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导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活困难,发展生产。(四)必须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建设。建国以来,我国关于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大部分都是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性文件,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加速山区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工作,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是当前农村社会保障领域中实行法治的重要问题,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山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内容、特征,制定一系列适应农村实际情况的法规和条例,通过法律,对农村社会保障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