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专业开题报告_第1页
翻译专业开题报告_第2页
翻译专业开题报告_第3页
翻译专业开题报告_第4页
翻译专业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翻译专业开题报告: 1、选题意义和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的对外联系也日益增多。中国企业要想打入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企业网站或宣传册上的企业简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企业宣传资料,读者可以看出企业外宣材料既有关于企业的基本信息介绍,也有企业所做的文字上、句法上、结构上的这染来达到推广企业、大市场的目的。汉语企业外宣材料的翻译在英译过程中会涉及到与目的语不同的语言习惯、行文方式以及文化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心理因素和审美因素等,这就需要译者对原文本做出适当调整, 从内容和形式上对语篇进行重构,以此实现对交际意图的顺应。根据赖斯的文本类型说,本文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信息型”、“表达型”和“诱导型” 业外宣翻译属于“信息型”和“诱导型”文本兼而有之,而且更侧重于“诱导型” 宣翻译要更加注重文本的交际功能,要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译文所传递的信息更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并让读者产生共鸣,继而付诸行动,实现译文预期的功能。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 (出了顺应论,将语言的使用过程看做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进行动态选择的过程 。因而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语言使用。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也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优秀的企业宣传材料不仅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还会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因此任何一个想打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务必在其外宣材料的翻译上做足功夫。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生活环境的不同,译者在翻译企业外宣材料时为了获取目的语读者的认可并激发他们付诸行动,就要顺应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以及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等对原文做出形式上和内容上的调整,而这一顺应的过程也是语篇重构的过程。本文突破性的将顺应论与语篇 重构结合起来,并结合西麦克展览公司宣传材料和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传材料及其翻译,试图从顺应论的视角分析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语篇重构现象。 2、论文综述 /研究基础。 1987 年维索尔伦 (出顺应论之后,在语用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不久国内学者就将其引进到中国来。国内学者不仅从理论层面对顺应论进行研究和探索,而且将顺应论应用到翻译理论和 实践 、外语教 学、二语习得、文化传播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成果最大的当属顺应论对翻译理论和其应用的研究。我国真正将顺应论引入翻译研究开始于 21 世纪初。 1 国外顺应论研究状况。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 ( ) (1987 45发表了一篇名为作为顺应论的语用学,标志着顺应论的提出。 1995 年,他较为详细并系统地在他主编出版的第一本语用学手册 (对顺应论进行了进一步阐 述。他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进行动态地选择的过程。他将语用学描述为关于语言整体的、功能性综观,并将语用学定义为语言和交际在认知、社会与文化方面的研究。1998 年,阿萨卡瑟 (编的语用学的关键概念 文集中,维索尔伦发表了一篇名为交际动态过程的语用模式 (of 的文章,主要研究了顺应论 中顺应的动态性。 1999 年,在他的专着语用学新解(,维索尔伦强调了语用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顺应论走向成熟。该书主张把语用学当作一种研究视角,突破了以往学者将语用学看作语言学的一个核心分支 (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 )的看法,而认为语用学是一种语言功能的视角或纵观,贯穿于语言学研究和使用的方方面面,可以照应到语言的各个层次。运用这一视角,可以研究不同的语言材料。这是一种研究方法上的革命,可以为语言的不同层面进行语用分析,也为语用学 的学科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 2 国内顺应论研究状况。 钱冠连是国内第一位将顺应论引入中国进行研究的学者。在他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的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用学新论评述 (199162文章中,将维索尔伦对语言适应包括五个方面,即适应的对象、层次、阶段、领悟程度和适应策略进行了分析,并且就语言适应、选择和语言功能综观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真分析对比了维索尔伦的语用学新论和以往的语用学的区别。他还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一篇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 何理解语用学述评 (2000230该文章首先解释了语用学综观论的理论源头。维索尔伦从 理论中得出了任何规则里都有语用成分,也能从不同的语言成分中审视到语用视角。其建设性意义体现在将语用学从语言学的并列学科出分割出来,使其不再属于语言资源的语言学,而是加入到语言使用的语言学去,作为是一种语言综观和视角来研究和使用,这不仅仅可以解决语用学问题,还为今后人们从语用学角度解释其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国内除钱冠连外, 2007 年何自然主编的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一书也对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述。和以往语言学及语用学着作不同的是,该书紧紧把握住语用学研究与发展的方向,集语用学的三个前沿理论 (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 )为一体来向国内读者进行西方翻译理论的介绍。 关于顺应论的部分,该书介绍了顺应论的理论来源、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顺应论的视角观、顺应论的分析维度、顺应论的应用等。本书中理论与实例有效结合,为读者展现了顺应论的完整框架及其应用。该书指出,顺应论是宏观语用学的核心,顺应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和探讨语用学的全新视角。谭晓晨发表在外语与外语教学上的语境的动态研究一 (2000 50介绍了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探讨了语言和语境互为构建的动态关系,指出动态生成的语境观是对传统语境研究及时而必要的补充。孙炬发表在山 东大学学报上的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学观 (200751语言哲学的立场阐释了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哲学立场的反映,纵观维索尔伦的语用思想,折射出体现在意义观、心理认知观和语境观三个方面的语言哲学。此外,刘正光、吴志高从哲学、心理学以及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顺应论的理论基础,除了对语言顺应论做出肯定,他们还指出“将顺应看成一把万能的朗匙,以解释所有的语言运用,有运用过度之嫌” (李元胜,2007:124)。 中国学者不仅专门对顺应论进行研究,还将其与其他理论结合或者将顺应论应用到不同的 领域。在利用顺应论对其他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顺应论对翻译的研究占据多数。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有的学者侧重于顺应论对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戈玲玲在发表在外语学刊上的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20007我们展现了语用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它超越了以往语言学研究的框架,将翻译看作是一种动态的信息交流活动。文章还指出,根据顺应论,语言和语境之间的顺应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两者可以相互影响,同样,翻译作为语言转换的过程,也会涉及到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互顺应,这种顺应 应该以满足交际双方的需要为目的,对交际语境、语言的选择和语言结构做出改变。 叶苗在其着作应用翻译语用观 ,首先对应用翻译进行了定位,然后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应用翻译。同时她主张以顺应论为基础来讨论和解释异化,并以选美中国为例,结合应用翻译中“异化”和“归化”之争,提出了在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应用文本翻译时,译者可以采取异化策略,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扩大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语境 、认知语境,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兴趣和探索,增强我国软实力。 纵观国内顺应论的研究现状以及顺应论与翻译结合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在顺应论对翻译的结合方面,研究者几乎都是从文学翻译、应用文翻译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且很多研究还是局限于维索尔伦顺应论的推介和重申,缺乏创新点,并且对理论的适用范围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导致了顺应论在很多领域的误用和滥用。 3、参考文献。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000. 戈玲玲。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J语学刊。 2002 (3) :7公海燕顺应论视角下广告翻译研究。 2012. 何自然。 E/J语教学。 1992 (1) ; 19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 海教育出版社。 2007. 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 M南教育出版社。 2002. 胡芳毅,贾占波。外宣翻译:意识形态操纵下的改写 J ?上海,上海翻译。 2010: 23蒋澄生,廖定中。语用学需要“顺应”潮流 J东工业大学学报。 2005 (1) : 684、论文提纲。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外顺应论研究状况 内顺应 论研究状况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本论文选取了两篇企业外宣材料,分别是西麦克展览公司简介和海天味业网站宣传资料,并由本人对其进行翻译。根据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顺应论的相关分析维度和语篇重构的两大类型,分析译者为顺应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社会规约和心理因素等所做出的调整。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顺应论为基础,结合语篇重构的概念,分析了西麦克展览公司宣传材料和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传材料英译过程中的语篇重构现象。企业外宣 材料不仅仅涉及到基本信息传达,而且涉及到企业文化、价值观念、影晌力的传递。因此企业外宣翻译不是简单机械地表达和传递信息,还要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对原文作出调整,使目的语读者在阅读外宣材料时被其所传递的企业信息所吸引,继而激发他们采取行动。因此,译者为了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思维方式、文化背景要对原文进行内容上和形式上的语篇重构。包括语篇衔接与连贯方式的顺应、语言风格的顺应、心理世界的顺应、文化现象的顺应以及社会规范和政治制度的顺应。同时译者为了达到以上这些顺应的目的,选择顺应的过程中也包含了对原 文从词语、 句子 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