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人犯罪刑事处罚制度探析_第1页
我国老年人犯罪刑事处罚制度探析_第2页
我国老年人犯罪刑事处罚制度探析_第3页
我国老年人犯罪刑事处罚制度探析_第4页
我国老年人犯罪刑事处罚制度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我国老年人犯罪刑事处罚制度探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对疾病的医疗控制水平明显的提高。人口平均寿命也有了明显的改观。目前,我国人口中,男女的平均寿命有所不同,男性70岁,女性74岁,人均寿命为72岁。根据20XX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全国人口共亿,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人口犯罪问题也渐入我们的视野,老年人犯罪率逐渐增高,越来越成为我们在建设法治社会中不能忽视的问题。老年人不仅是特殊群体,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刑事责任能力必定有所减弱。我国刑法修正案的出台从一定程度上对老年人犯罪的刑事处罚作出了相关规定,但如何具体从宽处罚还需加以规范。本文将从刑事责任能力、国内外的立法经验、完善老年人承担刑事处罚的立法建议三个方面对老年人犯罪的刑事处罚制度进行探讨。一、关于对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理论基础老年人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刑事责任能力是我们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刑法上将刑事责任能力分为两个层次,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认识能力是指行为人能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内容和后果的能力。控制能力是指行为人能够控制自己并决定实施2/14或者不实施某种行为的能力。刑事责任能力的存在,要求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同时存在,缺一不可。概括地说,影响和决定人的刑事责任能力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知识和智力的成熟程度。人的知识和智力成熟与否,主要受到人幼年向成年成长的年龄因素的制约,此外也会受到人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某些重要器官生理功能的制约。二是精神即人的大脑功能正常与否的状况。老年人在步入老年期以后,在身体上相对于中青年时期有较大的改变,他们的身体机能开始弱化,身体结构和器官出现衰退现象,智力水平和精神状况也不及从前。1因此,对于老年人犯罪应从宽处罚的首要理论依据即是其刑事责任能力较普通成年人更弱。刑罚的经济性刑罚的经济型,即刑法的效益。对于每个人来说,他做一件事之前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我做这件事将会付出些什么,将会得到些什么,这二者的差距是多大”将收益和成本做一个简单地比较。我们不能说这样的人具有功利性,因为这是我们作为社会上的人生存在这个世界的一种很正常的想法和行为。同样,当一个违法犯罪的人从进入刑事程序开始就在耗费着国家的资源,特别是最终被判处长期自由刑的犯罪人耗费的资源最为巨大。刑罚给司法系统,给整个国家和社会所带来的代价都是巨大的,因为这3/14些费用都是来自纳税人辛苦劳动的收入。因此,给犯罪人以刑事处罚必须要考虑整个社会的成本投入,用最低的投入来达到刑罚处罚的目的,最大限度的达到刑法的经济性,但在考虑刑罚成本的同时又不能脱离罪刑相适应原则,不能因为降低刑罚成本而将本应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判为死刑。相反,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已经越来越主张废除死刑的时代,我国犯罪判处死刑的数量也在减少,刑法修正案中也废除了13项犯罪中判处死刑的规定。人进入老年期后,身体机能下降,劳动能力也在减弱,他们大多数都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其犯罪后如果将其关押起来,他们也大多都不能从事劳动改造或者只能从事较为简单地劳动活动,这不仅不能创造劳动价值,反而政府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其进行管制,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从刑罚的经济性出发,我们应当对老年犯罪人予以从宽处罚,尽量少的采用长期关押这种方式来实施刑罚,而对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人多多采用非刑罚方法,已达到利用最少的社会资源惩罚违法犯罪人的目的。刑罚的人道主义原则“人之初,性本善。”这是我国自古以来都尊崇的道理。同样,犯罪人也是一样,耶稣就认为,没有不能被宽恕的罪,只要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再大的过错都是应当被宽恕的。刑事处罚作为最严厉的处罚方式,只能适用在罪行极4/14其严重的犯罪人身上。刑事处罚中的死刑也是只能在没有其他处罚方式能够适用于犯罪人以达到惩罚的目的时所不得不采用的处罚方式。行为人既然犯了法,即使按照自然伦理道德来讲应该接受应有的处罚,但是在量刑过程中也要考虑事情的经过和原委,从而做出适当的处罚,罚当其罪。只有这样才能使决定的刑罚既符合法律,又做到有人情味,不丧失其合理性。当今的国际世界是一个越来越讲求人权的世界,人权不仅仅是体现在政治权利、经济权利上,也体现在刑事诉讼的整个程序中。20XX年的宪法修订中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从古至今,刑罚方式从粗暴、野蛮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走向了今天的依法处罚,特别是从死刑的执行方式上来看,变化尤其巨大。从最初的斩首级、车裂、五马分尸等残酷、恐怖的方式走向今天的枪决、注射乃至是废除死刑。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一个民族的成熟。这些变化都向我们讲述了刑罚的人道主义原则,而老年人犯罪,尤其值得怜悯,在对老年人的刑事处罚上更应当积极的彰显这一原则的魅力。符合我国目前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国际立法趋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中的第21条明确规定“对于老年人犯罪,要充分考虑其5/14犯罪的动机、目的、情节、后果以及悔罪表现等,并结合其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酌情予以从宽处罚。”老年人犯罪虽然不能完全的说犯罪手段不残忍,但是,众所周知,老年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决定了其犯罪行为大多属于非暴力性犯罪,故而犯罪手段大多都不恶劣。老年人再犯的可能性相比中青年人来说要低得多,所以对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是符合我国目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这一特殊要求的。从外国刑法的历史沿革来看,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中,都有一些关于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相关法律规定。如联合国大会鼓励各国政府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所强调的老年人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和尊严独立原则,纳入国内立法中。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1989年5月24日通过的保护死刑犯权利的保障措施的执行情况及1996年7月23日通过的1996/15号决议中强调了对死刑的限制,即“确立一种最大年龄限度,超过这一限度任何人不得被判处死刑。”另外,美洲人权公约还明确规定对70岁以上的人不得判处死刑。有的国家和地区规定,对老年人犯罪不适用死刑。菲律宾刑法第47条规定,年满70周岁的犯罪分子不适用死刑。2罗马尼亚刑法典规定,如果犯罪分子在判决是已经年满60周岁,则不能适用终身监禁的刑罚。3我国台湾地区规定对80岁以上犯罪的人不适用死刑。如墨西哥刑法第43条以及荷兰刑6/14法第二章第3条都规定,70、80岁以上的老年人犯罪的,免除刑罚。4二、关于老年人犯罪刑事处罚制度的现行规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理论探讨推动了立法实践发展,有关老年人犯罪的保护性立法和政策措施不断涌现,如党中央、国务院专门颁发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20XX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行为人如果是已满70周岁而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20XX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对老年人犯罪可以附条件地从宽处罚。同年发布的不起诉案件标准规定,犯罪人是老年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较小的,不予起诉。除了上述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外,地方性规定也体现了对老年人犯罪的从宽处罚倾向。我们国家对死刑政策始终是“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用适用死刑”。而近几年来关于老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中,最为突出的应该是刑法修正案中对于老年人犯罪所做的三个方面的规定首先,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次,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最后,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7/14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缓刑条件的犯罪人,如果是已满七十五周岁的,应当宣告缓刑。三、完善老年人犯罪刑事处罚制度的建议刑法修正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刑事法律对于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空白,但是在实践操作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没有完全废除对老年人适用死刑的规定、特定条件下不适用的死刑的年龄标准过高、老年人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没有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等等,这些问题上的不足和空白给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带来了挑战。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降低老年人犯罪不适用死刑的标准现行刑法中规定,“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这一规定将不适用死刑的规定实行双重标准首先是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其次是犯罪人没有采用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死亡。但是,关于老年人不适用死刑的标准为75周岁,笔者认为,这一年龄界限过高。根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人口中,男女的平均寿命有所不同,男性70岁,女性74岁,人均寿命为72岁。而我国“审判时年满75周岁”这一标准超出了人口平均寿命为72周岁这一事实。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来讲,除了那些身体素质极为健康的少8/14数老年人以外,大多数老年人在进入60周岁以后,一般都会出现身体机能衰退,感官功能降低,耳聋眼花,反应迟钝等状况。这就使得老年人在老年时期的身体时刻面临着危险,他们已逐步迈向了死亡的边缘,是“半截入土”的人。出于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刑罚人道主义原则的要求,将特殊情况下不适用死刑的年龄标准设置为75周岁难免让人觉得有些不合情理,所以,笔者建议从人性化关怀的角度出发将这一年龄标准进行下调,例如下调至70周岁。这不仅将会使刑法修正案八中的这一立法目的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和体现,同时也更能彰显我国社会“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对老年人犯罪不适用累犯制度所谓累犯,是指曾经因为犯罪而受到过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后或者依法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犯罪人。一般情况下,累犯者都是一些主观恶性较大的人,国家为了对他们进行严厉的管制,规定了比一般犯罪较重的处罚。但是出于特殊保护,我国刑法对于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犯罪人不适用累犯规定,而对于老年人却没有如此特殊的规定。我们知道老年人由于年龄大,身体素质已不如从前,虽然老年人已步入古稀之年,他们的社会阅历已经比较丰富了,但是由于受到身体素质的影响,他们的智力水平已经在逐渐下降,甚至很多老年9/14人会患上老年痴呆症,客观数据也表明其实施再犯罪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如果对老年人像普通成年人一样使用累犯制度的话,难免会有一些不合实际,也不利于真正的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所以,笔者建议对于已满70周岁的老年人不适用累犯制度。适当放宽老年人假释、减刑的条件在刑法修正案中,对于老年人犯罪的从宽规定已经有了跨越性的进步,不仅在量刑上有规定,在行刑上也有体现。对于符合缓刑的条件犯罪人,只要是已满75周岁的人就应当宣告缓刑。虽然关于缓刑条件中何为“情节较轻、没有再犯罪危险、对所居住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这些模糊字眼尚未定论,但是不得不说这已经是立法的一大进步。但是,刑法修正案中也只是对于缓刑有了适用于老年人的从宽规定,在减刑、假释方面尚无区别于一般犯罪人的特殊规定。减刑是在押的犯罪分子提前释放的最主要的手段,要求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必须具有悔改的表现。另外,如果有立功表现,也有可能减刑,如在监狱内有较大的科技创造或者发明,在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危险事故发生时积极配合监狱管理人员进行抢险救灾活动的,都可以减刑。但是不可否认,一般犯罪人在监狱改造活动中有以上表现的可能性并不大,更何况是老年人,一方面他们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他们参与过多过重的劳动活动,另一方面10/14在劳动改造中本就是和社会几乎切断了联系,也不太可能了解到一些违法犯罪的情况,立功极其困难。加上监狱中的物资有限,罪犯一般只能参与一般的文化课程学习和劳动改造,创新发明没有物质基础作为实验对象。因此总的来说,老年人在狱中要有上述“悔改表现、立功表现、重大立功表现”的难度可想而知,我认为,上述要求对于老年人来说太过严格,可以适当放宽假释和缓刑的条件,或者规定其他较为容易实现的争取减刑和假释的参考行为,使得老年犯罪人在服刑过程中可以看到更多的希望,促进他们在狱中积极表现早日改造、重新融入社会。适用强制辩护和特殊刑事强制措施辩护权,是法律赋予受到刑事追诉的人针对所受到的指控进行反驳、辩解和申辩,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一种诉讼权利,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各项诉讼权利中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最为重要的权利。在20XX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中将强制辩护的范围进行了调整。首先是适用人员的调整,修订前的强制辩护只适用于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未成年人和依法可能被判处死刑且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其次,适用的范围也仅限于法庭的审判阶段,由人民法院进行指定。但是,在此次修订中仍然没有规定对老年人适用指定辩护制度,而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笔者建11/14议在刑事诉讼法中可以规定对于已满70周岁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作为辩护人。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活动的过程中,司法机关为了保障侦查、起诉和审判活动的有序进行,经国家法律的授权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采取的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方法。刑事强制措施主要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其中,拘传、拘留和逮捕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暴力性。在现行立法规定的各种强制措施中,逮捕和拘留都是以剥夺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为前提,对于老年人而言未免过于严厉;就监视居住而言,成本较高,实践中使用的也比较少。取保候审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措施,又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可以扩大适用。同时,在适用强制措施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老年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特殊的身体状况,尽量采用较为缓和的方式进行,在执行强制措施过程中也应当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万不可“一刀切”,对于犯罪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的案件,应当多考虑适用比一般成年犯罪人更轻的刑事强制措施。构建老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刑事和解,又称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和解,指在犯罪行为发生后,在第三方调解人的帮助下,加害人和被害人在12/14正视犯罪行为给被害人带来一定伤害的前提下,双方经过协商,达成加害人积极认罪并提出弥补条件,受害人得以谅解,并同意降低或者放弃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为内容的和解协议,进而最终解决刑事纠纷的机制。5我国目前还没有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具体规定,但是个别地区和法院已经开始进行试点和试行。在最高人民法院20XX年2月8日发布的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中第23条规定“被告人案发后对被害人积极进行赔偿,并认罪、悔罪的,依法可以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因婚姻、家庭等民间纠纷激化引发的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属对被告人表示谅解的,应当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犯罪情节轻微,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不需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虽然该意见没有直接对刑事和解进行明确规定,但这也为刑事和解制度指明了方向。对老年犯罪人适用刑事和解,既合法又合理。一方面,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中“宽”在老年犯罪处理问题上的体现。另一方面,我国老龄化程度上升速度较快,老年犯罪案件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但由于老年人自身的特殊生理条件的限制,对老年人适用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实施监禁并不恰为一条最合适、最合理的途径。如果对老年犯罪中的轻微犯罪采取较为轻缓的刑事政策,那这就不仅可以13/14体现宽严相济的执法理念,教育、感化、挽救犯罪嫌疑人,同时还可以实现案件繁简分流,将主要的诉讼资源用于大案、要案上,实现最大程度的充分利用,大大提高案件的诉讼效率,节约较为有限的诉讼资源。同时,对老年犯罪适用刑事和解,应该只限于一些轻微刑事案件,而对于其他主观恶性较大的严重的刑事案件不可以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对公安机关转送或者本院侦查部门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