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沉降观测技术方案_第1页
变形沉降观测技术方案_第2页
变形沉降观测技术方案_第3页
变形沉降观测技术方案_第4页
变形沉降观测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工程概况一、概况临沂鲁商凤凰城位于临沂市滨河大道中段西侧,涑河北路北侧。拟建工程由五星级酒店、及地下车库组成,建筑物性质及设计参数见表1表1建筑物设计参数一览表参数建筑物层数(层)结构类型基础形式长(M)宽(M)基础砌置深度(M)地下室(层)五星级酒店19框剪筏板基础基础566213680M二层地下车库地下车库框架独立基础1260118480M二层地下车库预计从目前到基坑回填完成约需4个多月。由于地下地表水源充足,在开挖同时需进行降水,加之近期雨水较多,施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基坑周围不同程度的变形。二、目的与任务为了确切地反映基坑顶部的变形程度和变形趋势,准确掌握五星级酒店在施工期及使用期的沉降情况,通过科学的分析,及时为施工、监理及设计单位提供可靠的变形数据,确保施工场地及周边市民的安全,进行临沂鲁商凤凰城五星级酒店项目基坑水平位移及五星级酒店的沉降观测工作。三、施工组织采用瑞士徕佧公司生产的TCR402型全站仪对基坑水平位移观测点进行观测,该仪器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2MM2PPM;采用瑞士徕佧公司生产的DNA03型高精度自动安平电子水准仪配合因瓦合金数码标尺对高层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四、作业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以下简称规程;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3经本公司审核及甲方审批通过的该技术方案。第二章基坑水平位移测量一、主要技术要求采用规程三级变形测量的相关规定,即位移观测必须满足观测点相对测站点的坐标中误差100MM。二、警戒指标1、基坑顶部侧向位移警戒值取30MM;2、位移速率警戒值取3MM/D。当观测值达到警戒值时,应及时报告甲方。三、变形观测点布设在基坑顶部四周护栏外02M05M处平行于基坑边缘每隔15M20M左右布设一个观测点,其中位于基坑坡度50的地段,观测点平均间隔15M左右,位于基坑坡度50的地段,观测点平均间隔20M左右。基坑水平位移观测点编号S01、S02S25,水平基准点编号SJ1、SJ2、SJ3,三个水平基准点一个位于基坑东北角、一个位于西北角,一个位于大门外。详见变形观测点布置图(附录二)。变形观测点及基准点采用长80CM,直径2CM的钢钉测量标志,参见附录一。现场挖坑或打钻用混凝土浇铸结实。四、位移测量实施1、测量方法鉴于本次基坑大致呈圆形,施工场地很小,基坑边缘距离四周围墙很近,且基坑四周堆放建筑材料,通过多种方案对比,我们计划采用全站仪测量法。2、测量过程每次观测时,首先在一基准点上精确安置TCR402型全站仪,以另一基准点定向,在各观测点上精确安置三角架,并逐个照准观测,利用微机精确计算出各观测点的平面坐标。3、观测周期、从基准点、观测点稳定到混凝土底板浇完10天约需30天,每天观测1次,共计约30次;、混凝土底板浇完10天以后到地下室顶板完工约需70天,每3天观测次,共计约23次;、回填约需20天,每周观测次,共3次;、大雨过后随时加测,预计加测4次合计60次。第三章建筑物沉降测量一、主要技术要求1、采用规程二级沉降观测,即沉降观测必须满足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0MM。2、采用沉降稳定控制指标为沉降速度001MM/D。二、控制点的布设1、控制点位置设计计划利用基坑北侧33层的3、5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时的控制点。三、沉降观测点的布设1、沉降观测点位置设计根据建筑整体结构,计划在五星级酒店楼地下室一层四周承重柱上布设25个观测点,沉降观测点依次编号为C01、C02C25。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见附录二。2、沉降观测点标志埋设沉降观测点标志采用20MM30MM的圆钢弯成直角制成,立尺端加工成圆弧状。将观测标志焊接在支护钢筋上或打眼用水泥浇注牢固。具体形状、尺寸见附录二。四、沉降观测实施1、观测方法沉降观测采用几何水准观测方法。使用DNA03型自动安平电子水准仪配因瓦合金数码标尺观测。观测前应对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全面检查,水准仪I角不得大于15,水准标尺分划线的分米分划线误差和米分划间隔真长与名义长度之差不应大于015MM,其它技术要求应完全满足规程要求。利用规程(331)式估算得每周期的观测线路数R1,因此,首次沉降观测采用往返测,从第二次观测开始,采用单程观测。2、技术要求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以及水准观测的限差应符合下表规定。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M)水准观测的限差()注表中N为测站数。水准观测的客观条件及观测成果的重测与取舍,应按照规程333334执行。3、观测周期沉降观测点埋设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一般埋设后不少于15天。根据规程要求,对于砂土地基的建筑物使用阶段观测期限一般不少于2年。计划每增高3层观测1次,至主体封顶需观测10次;主体封顶至竣工期间计划1个月观测1次,此阶段约需观测10次;建筑物使用阶段第一年观测3次,第二年观测2次,第三年以后每年观测1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该建筑物大约正常需观测26次。等级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视线高度二级50203002等级基辅分划读数之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之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二级050710N07N15N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同时,若发现异常沉降或严重裂缝时,经重新观测,检核原成果可靠的情况下,应及时向甲方反映。并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为保证观测精度,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公司质量体系,按照本技术方案及作业技术依据工作。同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甲、乙双方特别是施工单位应注意对观测点标志的保护。、建筑物外装饰时应在沉降标志处留出直径10CM的圆洞,便于后期沉降观测工作。、工作人员进入现场必须配备安全帽等安全用品,听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规章制度。、整个观测过程中要记录详尽,并且人员不变,仪器不变。、每次观测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每次观测前后要仔细检查控制点、观测点有无松动、破损现象,如果有异常则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每次观测后,根据变形量的变化调整观测周期,在变形量较大时适当增加观测次数。第五章提交资料1、日常监测成果提交、日常监测成果于观测完成次日以书面或电子邮件等形式报告甲方。成果包括本次观测点位移量和累积位移量;、每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