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石河隧道风险评估报告_第1页
高石河隧道风险评估报告_第2页
高石河隧道风险评估报告_第3页
高石河隧道风险评估报告_第4页
高石河隧道风险评估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石河隧道风险评估报告1、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9年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阳黎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左黎指挥部关于对部分施工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的通知第五册施工图设计(高石河隧道)2、高石河隧道工程概况高石河隧道为一座标准间距分离式长隧道。隧道进口间距302米,出口间距293米。隧道左线起始桩号为ZK74295,终点桩号为ZK76243,长1948米;隧道右线起始桩号为ZK74313,终点桩号为ZK76270,长1957米。21隧道工程地质简况隧道所处地段为中高山区,地形起伏较大,进出洞口坡度较陡。隧道工程地质概述如下表。隧道工程明细表22水文地质简况隧道区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区内无常年性地表水体,降水稀少而集中,蒸发量大,具有典型的雨虹特性,降水多以地表水排走而补给地下水甚少。地下水类型为岩溶裂隙水,地下水量中等,随季节变化较大。地下水质较好,对混凝土不具侵蚀性。23气候特征本段工程所处地区山西省东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03,历年平均降雨量5232MM。年平均蒸发量为15897MM,平均风速18M/S,最大冻土深度104米,无霜期为110180天。24隧道洞口位置及洞门形式隧道以“早进洞,晚出洞“原则来确定洞门位置。隧道洞门均采用端墙式洞门。左权端洞口上覆土层较厚,围岩主要由黄土及全风化泥灰岩组成,采用明挖方式进洞。3、评估过程及方法根据“阳黎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左黎指挥部关于对部分施工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的通知”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建立我项目隧道工程风险指标体系。隧道长度地质概述序号名称中心里程总长1左ZK7139048371575019482右ZK71144855627056901957中高山区,隧道进出口上覆土层较厚;地层主要为上覆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层,下伏基岩为奥陶系中统泥灰岩。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ZK75485545段有50米断层,地下水主要为岩溶裂隙水。地下水质对混凝土不具有侵蚀性。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说明、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70以上34、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40以下、70以下2、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20以下、40以下1围岩情况A、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20以下0隧道洞身穿越瓦斯地层23隧道洞身附近可能穿越瓦斯地层1瓦斯含量B隧道施工区域不会存在瓦斯地层0隧道全程存在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23有部分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1地质GABC富水情况C隧道无涌水突泥可能的地质0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实际情况确定特大断面(单洞四车道)4大断面(单洞三车道)3中断面(单洞双车道)2开挖断面A中断面(单洞单车道)1特长(3000米以上)4长(大于1000米,小于3000米)3中(大于500米,小于1000米)2隧道全长L短(小于500米)1竖井3斜井2洞口形式S水平洞1隧道进口施工困难2洞口特征C隧道进口施工较容易1从施工便道难易、地形特点等考虑。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RGALSC计算得到总体风险值后,对照“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表确定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等级。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风险等级计算分值R等级(极高风险)22分及以上等级(高度风险)1421分等级(中度风险)713分等级(低度风险)06分总体风险等级在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速度工程,应纳入专项风险评估范围。4、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分级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分析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的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具体见下表高石河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说明围岩情况A、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大于20,小于40以下1瓦斯含量B隧道施工区域不会出现瓦斯0地质GABC富水情况C隧道无涌水突泥可能的地质0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实际情况确定开挖断面A中断面(单洞双车道)2隧道全长L大于1000米,小于3000米3洞口形式S水平洞1洞口特征C隧道进口施工困难2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RGALSC123128依据“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隧道总体风险等级为(中度风险)。故隧道无需进行隧道专项风险评估。5、针对隧道风险的对策措施及建议隧道存在的风险源,见下表隧道风险源普查清单针对以上风险源,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洞口及明洞工程段防护技术措施隧道洞口段工程包括洞口土石方开挖、边仰坡防护及洞口段衬砌、洞门施工等。结合隧道洞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考虑到施工开挖边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减少开挖”的原则。及时进行、边仰坡防护施作并加强对山坡稳定情况的监测、检查,确保施工安全。具体施工工艺分述如下(1)洞口排水首先施工隧道洞顶截水沟,截水沟距坡顶开挖线不小于5M,其坡度根据地形设置,但不应小于3,以免淤积。(2)洞口边仰坡开挖与防护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布置,在洞口范围内测量放样边坡控制桩,采用随开挖随防护。开挖洞口时以序号风险源判断依据1崩塌本隧道洞口级围岩浅埋黄土段及洞身断层段。2触电操作不当,造成人员伤害。3火工品可能导致爆炸,造成人员伤害。4高空坠落防护不到位,造成人员伤害。5机械伤害操作失误,造成人员伤害。尽量减少破坏原有植被和岩体为原则,按设计坡度一次性整修到位,围岩破碎的部位用网喷锚杆加固。洞口场地用装载机辅以推土机整平压实。洞口段开挖将充分考虑洞内施工需要,合理布置供风、供水、供电设施、材料存放及加工场地、机械停放场地。2断层、洞口浅埋黄土段及软弱围岩防护技术措施(1)隧道进出口及断层段处于黄土层浅埋段,为保证隧道安全施工,隧道开挖采用三台阶五步弧形导洞预留核心土开挖法,即将隧道开挖断面分成上、中、下三个台阶,并按上、中、下的顺序分别开挖,分别施做相应的初期支护,最后再开挖仰拱,封闭成环。(2)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每台阶每循环进尺不超过06M(每榀工字钢间距),开挖后及时施做初期支护,每天对隧道拱顶及地表下沉进行观测,及时反馈信息,通过量测指导施工,及时调整台阶长度,确保施工安全。(3)加强监测,留足沉降量,保证施工安全和二次衬砌的设计厚度。(4)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并结合监控量测分析,及时调整设计参数。(5)严格控制掌子面、仰拱及二次衬砌各工序间的步距,严格按规范作业,尽早完成二次衬砌浇筑。3其它技术措施(1)施工作业期间,值班技术24小时值守,随时记录工作掌子面的情况,遇到问题,及时汇报,防止错过最佳处理时间。(2)做好进出洞人员登记,严格进洞资格控制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害发生。(3)做好隧道防坍塌应急预案,配备必备的抢险物资。(4)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加强施工期间的安全检查,规范工人的作业方式,避免人为因素的安全事故发生。6、隧道风险评估结论通过本次风险评估,认识到我标段水文地质条件较差,黄土隧道浅埋易坍塌、大变形等施工难题,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坍塌、高空坠物风险、人员高空坠落风险、触电风险、机械伤害风险、坍塌风险,这些风险事件均可能对隧道建设的安全、工期、投资及第三方造成不利影响。西骆驼隧道,初始总体风险为低度风险。通过一系列对策措施,更进一步将风险降至最低区域。这仅是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开始。在下一步的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监控,对风险做好动态管理,从而达到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确保施工安全目的。附件隧道主洞衬砌支护设计参数表初期支护衬砌类型锚杆钢筋网喷射砼钢拱架二次衬砌辅助施工S5AD25注浆锚杆L35M纵60120(环)8,2020CMC20厚24CM18CM工字钢间距60CM45CM钢砼,有仰拱管棚、超前导管S5BD25注浆锚杆L35M纵80120(环)8,2020CMC20厚24CM18CM工字钢间距80CM45CM素砼,有仰拱超前导管级围岩HS5A黄土22药卷锚杆L35M纵60120(环)8,2020CMC20厚24CM18CM工字钢间距60CM50CM钢砼,有仰拱超前锚杆S4A22药卷锚杆L30M纵100120(环)8,2020CMC20厚22CM格栅钢架间距100CM40CM素砼,有仰拱超前锚杆级围岩S4B22药卷锚杆L30M纵120120(环)8,2020CMC20厚20CM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