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桩测量方案_第1页
钻孔桩测量方案_第2页
钻孔桩测量方案_第3页
钻孔桩测量方案_第4页
钻孔桩测量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一、编制范围与依据1(1)编制范围1(2)编制依据1(3)测量规范1二、工程简介11下部构适1三、地形地貌2四、工程施工测量的特点与任务21工程特点22测量工作主要内容2五、测量人员与仪器2六、控制网复测31平面控制点的复测32高程控制网复测4七、控制网加密51平面控制网的加密52高程控制导线的加密53控制网的定期复测5八、施工测量61放样方法与精度评定62钻机就位测量工作83钻孔桩砼灌注施工测量9九、竣工测量9十、测量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101测量人员岗位职责102施工测量管理制度10一、编制范围与依据(1)编制范围本测量方案编制的范围为马鞍山长江公路引桥土建工程施工MQ09合同段,里程范围及对应桩号为江心洲K12620K14120段引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该范围内引桥下部结构钻孔桩工程施工。(2)编制依据1马鞍山长江公路引桥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招标图纸、清单及招标文件补遗文件等国家及相关部委颁布的法律、法规和现行设计规范。2其它有关文件资料。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4工程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5我公司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科技成果以及我公司在相似工程施工中积累的施工经验。6我公司依据GB/T190012000质量标准体系、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建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和程序文件。(3)测量规范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2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G/G102006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6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8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二、工程简介1下部构适本标段下部结构为桩柱式桥墩。立柱截面为矩形,双柱,立柱上部向外侧弯曲,呈佛手状,柱端设上系梁;柱与桩之间设置承台,40M跨箱梁下构承台高22M,承台下布置4根直径12M钻孔摩擦桩;45M跨、50M60M50M箱梁下构承台高25M,承台下布置4根直径15M钻孔摩擦桩。三、地形地貌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桥位区域属丘陵与长江下游沿岸平原地带,总的地势是南部高,逐渐向东北倾斜,地形地貌复杂。四、工程施工测量的特点与任务1工程特点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构造繁杂,线路线型为直线,施工里程长,施工测量任务繁琐,控制导线点为中铁大桥院提供的三角网。施工前需布设一定数量的加密点满足施工要求。2测量工作主要内容本标段主要的测量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测量准备阶段1测量人员组织、仪器配置、检测。2施工现场勘察,编制施工测量控制方案。3设计图纸的交接、会审和内业计算。4控制导线移交、复测与加密。2、施工阶段1控制导线定期复测、加密。2用地红线圈定及原地面标高测量。3对构造物进行坐标放样;对几何尺寸进行检查和检测,校正施工偏差。4桥墩、台的变形监测。3、工程竣工验收阶段1竣工测量及竣工资料的移交五、测量人员与仪器测量人员表序号姓名职务进场时间1叶世儒测量负责人20094212储伟测量员2009713左仁强测量员2009814赵毅测量工程师2009129测量仪器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技术状况1TRIMBLEGPSTRIMBLE57002台套已鉴定2LEICATCA20031台套已鉴定4TOPCONGPT9001A1台套已鉴定5TRIMBLEDINI031台套已鉴定6水准仪DSZ21台套已鉴定7LEICANA21台套已鉴定六、控制网复测1平面控制点的复测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已正式开工,为了保证首级控制网成果的可靠性、更有利于以后施工测量,我项目部2009年12月18日至2009年12月19日,在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总监办全程指导下,组织了10台套TRIMBLE5700GPS接收机对首级控制网进行了复测。1、作业准备外业作业前制定了详细的技术交底,组织人员进行学习;仔细编排仪器前进顺序;对仪器及配套设施进行了仔细的检查。2、仪器设备配置本次复测采用了10台美国TRIMBLE5700型GPS接收机,仪器平面标称精度5MM05PPM,仪器全部经过鉴定,持有、有效的鉴定证书。3、外业施测实施本次参加外业观测共20人,10台仪器,观测对象共包括18个原控制点(DQ14、DQ15、DQ16、DQ17、DQ18、DQ19、DQ20、DQ21、DQ22、DQ23、DQ24、DQ25、DQ26、DQ27、DQ28、DQ29、DQ30、DQ31)。按照全球定位系统GPSB级网精度要求进行外业作业。作业实施和具体指标如下表61项目规范要求指标施测作业指标卫星高度角1515数据采样间隔15秒15秒有效观测卫星数66有效观测时段长度240分钟240分钟观测时段数22GDOP664、GPS数据处理数据处理软件TGO161版本。对流层延迟修正基线解算时采用GOADGOODMAN对流层模型,使用缺省气象参数。基线解算采用GPS广播星历,自动模式进行处理,基线处理时对存在的周跳,残差较大等质量较差的观测数据,进行了修复、剔除和处理,以保证数据正确、可靠。2高程控制网复测高程控制网分别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进行施测。1、水准测量起算点根据技术设计要求和资料,深层基岩水准点QBM3标石稳定性好,点位可靠,可作为首级高程控制网的起算点。2、水准观测及有关技术要求水准观测使用LEICANA2水准仪一台,配用GPM3测微器2M铟瓦尺进行观测,观测前选定了最佳观测路线,如尽量避免水准路线通过城镇区、高速公路等,以防止路线上的不利因素影响观测精度。表62二等水准测量观测技术要求等级视距前后视距差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基辅高差之差间歇点高差之差二等50M1M3M05M04MM07MM水准观测的各项限差均符合表62和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根据高程控制点的分布情况,北岸由水准点QBM3将高程引至江边DQ23、DQ22、DQ21点;二等水准要求进行,采用天宝DINI03数字水准仪进行测量,水准路线采用附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复核。往返测闭合差不大于4MM;视距长L50M;前后视距差不超过1M;前后视距差累计不超过3M。读数进行基辅相互校核,高程计算以基本分划读数为准。以上复测结果专门上报控制网复测报告。七、控制网加密1平面控制网的加密首级平面控制网复测满足精度要求后,为了满足日常施工放样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加密。选点时同时考虑到GPS观测与施工放样的要求,加密点至少有两点直接通视,放样点与直接通视的加密点构成的图形强度要好,并确定桥位与施工区范围,加密点尽量避开施工区,减少施工对测量点的破坏。加密点坐标测设同样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模式和三等导线测设要求。即首先用GPS测量,纳入主网平差计算坐标,再用全站仪作导线测量复核。2高程控制导线的加密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提供的水准点,作为高程首级加密控制,是施工中高程放样传递和水准点加密的依据。如果复测结果满足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可根据工程的施工放样的具体需要进行次级水准点加密。3控制网的定期复测如果复测结果与设计院移交的成果误差在容许范围内,应采用设计院提供的测量成果。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控制导线点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当发现控制点的稳定性有问题时,应立即进行局部或全面复测。正常情况,控制点没有明显变化,每半年左右复测一次。当控制导线中仅个别控制点位移或沉陷,而周围其他控制点依然可靠时,可以进行局部复测,将已产生变化的导线点与周围的点联测成附合导线,经精密测量与平差后,对不稳定点赋予新值。施测精度可比原网低12个等级。当控制导线中少量控制点发生明显位移,而其他控制点的稳定性难以判断时,应进行全面复测,并符合以下技术要求1、全面复测应在原导线的基础上进行;2、复测精度应与原导线精度相同;3、原坐标系统不得变动,复测中轴线上的起算点必须与轴线上的稳定控制点有精密联测关系;4、高程系统和起算点应与原导线一致。经全面复测后的控制导线,应采用复测后的平差值。复测后,控制点坐标或高程的变化值小于2M2原M2复,可以认为其位移或沉降不显著,原放样成果依然有效,否则,对原放样的成果重新测算或重新计算,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八、施工测量桥梁基础施工测量采用每道工序放样、复核、竣工验收制度,既可避免测量误差的积累,又可对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偏差进行调整。1放样方法与精度评定平面位置主要采用TRIMBLEGPSRTK和全站仪TOPCONGPT9001极坐标放样,高程采用全站仪TOPCONGPT9001三角高程和几何水准放样方法。1TOPCONGPT9001极坐标放样精度分析在施工放样时,推算放样中误差,通常不考虑控制点自身误差的影响。全站仪进行极坐标放样,影响放样点位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包括仪器安置在测站上的对中误差对放样点位的影响、测设方位角的测角误差影响、测距误差影响以及放样点标定的误差等,即MO2COS2WML2L2SINWM仪2M标2D22WMAM式中M仪为仪器对中误差一般取1MM;M标为放样点对中误差一般取1MM;MA为仪器水平角测角中误差引起的点位中误差,是极坐标放样的主要误差来源,MAMAD2,其中列L为测站至放样点棱镜的斜距,W为测站观WLCOSAM测时的竖直角,即W90天顶角,D为测站与放样点棱镜的平距。ML为全站仪测距中误差,由加常数与乘常数两部分组成,即M2LA2BLCOSW2COS2WML2、L2SINW两项为斜距测量时,由于测距中误差及竖直角测2WM角中误差引起的放样中误差。通常取2倍中误差为放样极限误差,即MD2M0。TOPCONGPT9001精度为1;12PPM,放样距离为500M时,TOPCONGPT9001MO37MM,采用正到镜观测时,M0262MM取两倍中误差为极限值,满足放样精度为5MM的精度要求。2EDM三角高程放样基本原理采用单向三角高程测量时,由于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的影响,往往会使测得高差与实际值不符,且随着距离的加大而成级数增加。计算公式为HBHAHILCOSZ1K(LSINZ)2/(2R)HR式中HB为放样点高程,即前点高程;Z为仪器与棱镜间的天顶距;HA为测站点高程,即后点高程;L为仪器与棱镜间的斜距;HI为测站仪高;HR为放样点棱镜高度;1K(LSINZ)2/(2R)测量时的球、气综合改正数,通常取K013;单程EDM三角高程观测精度评定对HB计算公式进行全微分得DHB(COSZ(1K)LSINZ2/R)DL(LSINZ(1K)L2SINZCOSZ)/DZSINZCOSZ2/2/RDKDVADVI根据误差传播定律,考虑到观测值之间的独立性,观测中误差MO计算公式如下MO2(COSZML)2(LSINZMZ/)2(L2/2/R)2MK2MI2MR2MK005在施工放样时,通常采用正到镜观测,取其平均值为最终测量结果则H均H左H右即观测中误差为M2MO通过三角高程计算公式看出,其测量中误差与受仪器的测距精度的影响很小,主要受仪器的测角中误差的影响,因而提高测角精度,或者缩短测量距离。三角高程测量随着天顶距的减小而加大。采用高精度全站仪TOPCONGPT9001,水平距离为500M,L500M,Z角取80度时M0297MM,如果采用正到镜放样,则M,M21MM,极限误差取两倍2MO中误差,2M42MM10MM,满足放样要求。MQ09标相邻控制点距离不超过500M,用全站仪TOPCONGPT9001放样平面位置其精度满足5MM,高程放样精度满足5MM的规范要求。2桩位测量工作由于是陆地作业,我部测量仪器比较多可以在钻机就位之前可灵活的采用GPS的RTK或全站仪坐标放样法放出桩位中心的设计坐标,做好记录。施工测量放样严格执行的报监程序。在前期施工中已经完成了全线的平面控制网和水准控制网复测,并完成了报监抽检和复核工作。在进行墩台桩位放样前,利用设计图纸给出的逐桩坐标,复核每一个桩位。放样过程中,依据监理工程师确认的控制点,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每次放样使用两个后视,以便校核。桩位放好后,还应在桩位附近放出十字线护桩,以备检查及施工过程中使用。在完成上述放样后,必须将完整的放样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并请测量专业监理工程师抽检复核。在未得到监理工程师确认之前,任何桩位不得作为施工的依据,更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开钻之前,先对钻机平台的平整度进行测量,钻机平台4个角点,用水准仪抄平,4角点的高差,控制在5MM范围内。采用垂球法使钻机的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以上测量工作须多次进行,直至钻机平台平整、钻机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方可进行开钻。用水准仪将高程点引至钻机平台,做好标记,以此来测量钻进情况、推算孔底高程,以保证孔底高程准确无误。钻孔桩工作流程3钻孔桩砼灌注施工测量钻孔桩砼灌注测量采用测深锤法。钻孔桩砼灌注时,探测泥浆面以下的深度和所灌注的砼面高度,来控制导管埋深和桩顶高度。提导管前先仔细测量砼面高度,测量砼面高度用测深锤测量,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当混凝土灌注到要求标高时,再用一跟钢管探测砼面,与测深锤测得砼面进行对比,确保砼标高在要求范围以内。九、桩基竣工测量1利用已设置的加密基桩或基准点;对完工的桩基做竣工测量。2作出相应的竣工资料;3报监理备案;4竣工测量的原始观测值和记录项目应在现场记录,不得涂改或凭记忆补记,施工测量准备不合格确定工序质量目标实施放样自检互检交接检监理复测工序施工全过程质量评定监理工程师旁站检验确认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督查寻原因返工处理合格基桩的名称应记录正确。计算成果应做到真实准确、格式统一,并按照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项目指挥部的统一标准存档。十、测量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1测量人员岗位职责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测量技术政策、标准、规范、规程、细则及技术管理制度,协助项目领导搞好测量管理。2、负责本项目部的施工控制测量,搞好现场的施工测量技术指导。3、审查有关于控制测量保证职工质量的措施,参加工程质量检查、评定质量等级、竣工验收等交接工作。4、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对测量成果质量负直接责任。5、熟悉测量仪器的性能指标和操作维护方法,正确使用测量仪器。6、坚持各项测量复核制度,对测量数据和结论负责。7、保管好自己负责的测量设备,定期进行校准和检定,按规定的操作程序操作。8、协助工程技术人员和试验室人员完成有关工作。9、完成项目经理交办的其它工作2施工测量管理制度1、施工测量工作是通过各种测量控制手段,使得工程建筑物的几何尺寸和结构形状满足规定的精度,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准确定位,从而符合设计、规范要求。2、施工测量工作的依据是工程所属行业的有关测量技术规范和规定、工程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