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第四单元《原子的构成》(新人教版)_第1页
x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第四单元《原子的构成》(新人教版)_第2页
x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第四单元《原子的构成》(新人教版)_第3页
x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第四单元《原子的构成》(新人教版)_第4页
x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第四单元《原子的构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原子的构成知识梳理1原子构成原子是_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_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_电的_和核外带_电的_构成的,而原子核又可以再分,它是由_和_两种粒子构成的。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呈电中性质子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答案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正原子核负电子质子中子2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在原子中,一个质子带_,中子不带电,一个电子带_,由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_,但电性_,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即核电荷数)由质子决定,所以核电荷数质子数_。不同的原子,_不同,由此可见,_决定了原子的种类。答案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相等相反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或核电荷数)质子数(或核电荷数)3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国际上以一种_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只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上,也就是集中在_和_上。质子和中子跟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相比较,均约等于,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_和_之和。答案碳原子质量的1/12原子核质子中子1质子数中子数疑难突破怎样理解原子的定义和性质剖析由前面学习的分子、原子知识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如当氧化汞在加热时,氧化汞的分子被破坏变成组成氧化汞分子的汞的粒子和氧的粒子,这种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粒子就是原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汞、铁等。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化学方法不能再分)。原子和分子一样也是体积很小、质量很小,且也处在不断运动中。问题探究问题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金箔(金原子,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探究原子结构,请模仿科学家进行实验探究。探究发生三种实验现象1有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2大多数粒子不会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粒子通过时,原子内、原子间有空隙。3极少数粒子被弹回来,原因是粒子撞击了金原子核而被弹回或撞击了带正电荷、质量大、体积小的金原子核而被弹回。典题精讲例1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质子数等于中子数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原子核的体积占整个原子的大部分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内部结构知识。氢原子核没有中子,A是错的;质子数并不一定等于中子数,B也是错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原子的质量却集中在原子核上,D是错的。答案C例21992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汞元素的一种新原子。这种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8,核电荷数为80,这种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80B128C208D288思路解析在原子中,整个原子是不显电性的,因为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与电子数所带电荷量相等,电性相反。答案B知识导学原子尽管很小,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但用其他方法可以再分,因为原子也有一定的构成。理解原子结构的方法可以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认识原子内的粒子间的比例。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一个原子模型,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就目前的实验手段来说,很难看到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中各种粒子数之间的关系不同原子,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不同,同种原子核电荷数相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但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电子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都约等于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疑难导析要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离开了化学变化,它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的性质是否相同。如说明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如何;原子是否在不断地运动;原子间是否有间隔;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是否也保持着该物质的化学性质。问题导思要弄清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金箔(金原子,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如果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是否可说明原子有原子核;大多数粒子不会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是否可说明原子内、原子间有空隙,原子内有相对较大的空间;极少数粒子被弹回来,是否可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质量大、体积小。典题导考绿色通道要对构成物质的粒子的性质以及各粒子之间的关系真正理解。因此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和理解各理论知识,并学会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在这里要明确物质的质量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物质的质量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乘以物质中所含有的粒子的个数。典题变式下列原子各11021个,总质量最大的是()A氧原子B铁原子C氢原子D氯原子答案B绿色通道记住原子中的两个相等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典题变式原子R核外有26个电子,核内有30个中子,它的质子数为_,相对原子质量约为_。答案2656课题3离子知识梳理1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层核外电子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科学家形象地将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原子核外电子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_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_的区域运动,它们是分而不离的家族。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电子能量高低、离核远近与电子层的关系如下所示3原子结构示意图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洁、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_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_表示电子层,_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4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结构稳定性化学性质金属134不稳定易失最外层电子(显金属性)非金属474不稳定易得电子(显非金属性)稀有气体8(HE为2)稳定不易得失电子,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答案2近远3圆圈和圆圈内的数字弧线弧线上的数字2离子的形成1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_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阳离子,带_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阴离子。2离子符号离子符号是用来表示离子的化学符号。3分类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例如NA、MG2、AL3。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例如CL、O2、S2、F。4氯化钠的形成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的阳离子(NA),氯原子因得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的阴离子(CL)。这两种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间相互作用,就形成了化合物氯化钠,它不再带电性。如图所示图42答案1正电荷负电荷疑难突破钠与氯气如何反应生成氯化钠剖析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它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从而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它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氯原子把它的一个电子给了氯原子,它们彼此都达到了稳定的结构,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问题探究问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探究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只有1个电子层,其电子数为2),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原子都有形成稳定结构的趋势,有的是通过得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有的是通过失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典题精讲例1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指出其中有哪些错误思路解析判断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可先检查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再看各种符号是否正确完整;最后判断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否符合排布规律。答案本题所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都为17,是正确的,但原子核中漏写了“”号;又由于任何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而次外层电子数常常是8个或18个(第一层作次外层时为2个电子),因此题中氯原子的第二层应排8个电子,把多余的2个电子也排到最外层上去,即CL的结构为。例2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元素种类化学性质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的电性原子核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总数ABCD思路解析原子在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只是最外层电子数,因此,原子核没有变,决定元素种类的质子数没有变,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没有改变,所以正确。由于原子发生了得失电子,因此,原子的电子总数发生了变化,粒子的电性由原来的电中性变为带负电或正电的离子,化学性质通过得失电子也变得稳定了。至于电子层数,如果原子得电子变成阴离子的话,不发生改变;如果原子失电子变成阳离子的话,则发生了改变(少了一个电子层),因此是错误的。答案C知识导学电子运动的特征电子具有的能量不同,要注意核外电子的运动不同于宏观物体的运动,它没有固定的轨道。电子在原子核外按照能量的高低,离核距离的不同做分层运动。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最外层是第一层时不超过2)。电子总是先排入第一层,第一层排满(2个)后再排入第二层,第二层排满(8个)后再排入第三层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都有形成稳定结构的趋势,有的是通过得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有的是通过失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标明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质子数与电子数之差就是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当电荷数为1时,省略不写。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名称内容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所带电荷结构特点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不带电不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除外)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带正电稳定结构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带负电稳定结构疑难导析先要知道原子是否都有形成稳定结构的趋势,哪些原子是通过得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哪些原子是通过失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分别从钠原子和氯原子在反应中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来确定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电子的得失,最后是否都达到了稳定的结构,从而形成稳定的化合物。问题导思要说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在什么范围内,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易得电子、易失电子。原子得失电子能达到怎样的结构。还要说明哪些原子通过得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哪些原子通过失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典题导考绿色通道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了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排布情况,要注意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典题变式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是()A同一种原子B同一种离子C同一种分子D无法确定答案D典题变式MN的结构示意图为,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M28BM28NCM28NDM8N答案B绿色通道在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运动状态与宏观物体不同,没有固定的轨道电子的能量各不相同,能量低的在离核较近区域里运动,能量高的在离核较远区域里运动。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但氦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典题变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核外电子质量小,运动速度快,所以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和宏观物体不同,没有固定的轨道,只有经常出现的区域B在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各不相同,能量高的在离核较近的区域里运动C最外层只有达到8个电子的结构才是稳定结构D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多于或等于4个,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为8个答案A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4学习重点与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课前预习】1日常生活中水的常见状态有、三种。2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在冰箱中的水会变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归类。【课堂探究】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蓝色块状的胆矾蓝色粉末状的胆矾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二氧化碳气体等银白色的镁条白色的氧化镁交流讨论(1)以上五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2)试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把你在课前预习中列举的例子进行正确分类,说出你的分类依据。2实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没有联系实验步骤(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问题思考(1)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该变化中是否伴随其他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3结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外在表现形式或的改变经常伴随有、等现象以及的转化根本区别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化学变化你的收获【有效训练】1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激凌融化B苹果腐烂C玻璃打碎D海水晒盐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生成新物质B生成沉淀或气体C发生颜色变化D发光发热4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5人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燃气篝火烘烤食物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C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煤燃烧发电【课后提升】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西瓜榨成西瓜汁B铝块压制成铝箔C石蜡熔化成蜡油D玉米酿制成酒精2一种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气态,则这种变化()A一定是升华B一定是化学变化C不可能发生,固态物质要先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3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蜡烛燃烧;蜡烛熔化B酒精挥发酒精燃烧C空气液化;液态空气汽化D铁生锈;铁被腐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课前预习】1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者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描述你所熟悉的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有哪些性质和用途。你能将这些性质进行分类吗【课堂探究】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思考(1)你所列举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中哪些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哪些不需要(2)归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定义,说出二者的区别。(3)在上一节做过的实验中分别表现出物质的哪些性质你还能列举的更多吗(4)物质的物理性质只有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吗试举例说明。2阅读自学有关物质物理性质中的几个概念(注意“条件”和“单位”)(1)熔点和沸点(2)密度3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异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实例区别4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之间是否有关系呢独立完成习题,然后交流讨论(1)仔细辨别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分别说明理由。A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B硫在点燃的条件下能燃烧C酒精挥发变成了酒精蒸气D酒精易挥发(2)试比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与联系5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1)你的猜想(2)设计实验方案利用两种具有不同性质的物质,由物质具有的性质推测物质的用途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分别取一集气瓶瓶氧气和二氧化碳,仔细观察他们的颜色、状态和气味取一根燃着的火柴慢慢地分别放入这两个集气瓶中,(3)探究结论氧气可,二氧化碳可用来,说明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了物质的性质。你的收获【有效训练】1下列叙述中,与铁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铁能传热导电B纯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金属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D纯铁有良好的延展性2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酒精可作燃料B铜丝可做导线C金钢石制作刀具D钢材制铁轨3下列各组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别的是()A水和食醋B铜片和铝片C水和澄清石灰水D铁粉和食盐4坚硬的金刚石可以加工成钻石,把灼热的金刚石放入液态氧气中,金刚石可以燃烧。在这两种情况中,金刚石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金刚石具有什么性质【课后提升】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可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化学性质有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是酒精的用途是。3如图是同学们经常使用的修正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和图片,请仔细阅读、观察,根据此图及日常生活经验分析、推测修正液的性质。(至少答出三条)(1)。(2)。(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3、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课前预习】1、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和等,可以,学习的方法并获得。2、蜡烛是由和组成的,是色,味,体(填“液”或“固”),溶于水(能或不能),质(硬或软),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会(漂浮或沉入),说明石蜡的密度水(大于或小于)。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而且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越多。氧气可以使燃烧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4、人体的呼吸作用通常是将空气中吸入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和。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做灭火器,说明二氧化碳支持燃烧(能或不能)。5、查阅有关资料,实验探究有哪些步骤【课堂探究】探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15,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然后分组实验完成下表。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姓名合作者班级日期探究活动(或实验)名称探究活动(或实验)目的用品(如仪器、药品等)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燃烧时观察燃烧时现象并进行图110,111实验探究步骤熄灭时观察有什么现象用火柴去点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结论问题和建议【交流与思考】1、通过实验,比较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高低。2、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什么3、蜡烛燃烧后生成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