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件_第1页
[精品文档]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件_第2页
[精品文档]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件_第3页
[精品文档]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件_第4页
[精品文档]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整体框架一般原则,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共性问题一般原则的方法学习方法宏观、中观、微观目的横向、纵向一、来源与特点建筑与其它艺术品异同(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1真实的现实存在的,形象上有力客观分析薄弱。历时性,局限性。2形象(图象)的同时性,完整性(信息量大、多、自身形态、局部与整体、周围环境等)、最重要,最基本之层面。3意向的语言、文字4三者关系三者使用者的理想、公共的态度和价值综合规则、自然、社会、文化以及人类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中各种有意义的事件较为完整意义的建筑来源。(1)、双重原型真实、意象形象(图像)(2)、意象图像(形象)二真实A形象是一个过程媒介B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方法、体系(平面构图、产体构成、空间布局)C受真实限制、结构、经济、技术、精神、审美上述ABC是公建原理的主要之依据二、研究范围与平衡意识(一)、综合性学科1自然科学特征工程技术知识建筑学、结构、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电气、消防、自动控制、声、光、热、材料、概预等。(与特定的社会物质的生产和科技水平有关、受其限制)2人文科学特征特定的社会政治、文化、艺术(意识形态)(二)、两对对子(交叉与边缘学科)1(1)精神范畴设计中的理论THEORYINDESIGN建筑设计日益超越原来的物质形态设计而必须运用和借鉴的其他成熟学科的知识。如社会人文学科。(2)物质范畴设计的理论THEORYOFDESIGN针对建筑设计本身的要素、方法及过程的分析理论,如形式及空间的构成关系。功能技术形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入环境四要素(3)某一要素取得主导地位,不完全取决于设计师个人的立场,还取决于一定特定时期、地域的社会心理、社会技术与经济水平以及某一群体(集团)的价值等观念的外在因素的影响)。3普遍、一般意义层面上的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一般原理和方法。各种思潮流派对一般原理的方法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三、建筑的发展与典型(一)历史发展(纵向)古希腊古罗马封建社会早期盛期末期资本主义社会现代社会。(二)建筑的典型(横向)三大类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工业建筑1居住建筑民屋、住宅、府邸、别墅、宿舍、公寓、住宅楼。2公共建筑面广、量大,是人们社会活动生活必不可少的场所。划分并不唯一,有交叉性。宗教建筑庙宇、教堂、纪念碑(意识形态的属性)政府建筑办公楼、法院。文化娱乐剧场、音乐厅、电影院、体育场馆、博物馆(不同)科学教育学校、图书馆、幼托、科研实验楼。商业教育商店、商场。交通建筑汽、火车站、航空、地铁。医疗建筑医院、疗养院。通讯建筑广播、电视、邮电局。旅游建筑旅馆、宾馆。3工业建筑流程、设备。4多功能建筑以一种功能为主,如体育馆兼演唱会。5复合功能建筑综合楼(不同功能综合)底商住宅。四、小结与问题建筑是什么(一)各种观点经济、适用、美观工程技术十人文艺术工程技术十真善美(罗小末)足迹、空间、雕塑(菲力普约翰逊)功能、结构、象征(丹下健三)(二)、以人的需求为主线空间为主角(生活、源泉)形式为语言技术为支撑文化为内涵环境为依托第二章环境篇第一节环境的概念一、环境(ENVIRONMENT)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离不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从山川I湖泊、城市街景,到我们所处的室内空间无之不可谓之为环境。简而言之,我们周围的一切(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环境。日常生活中所提及的环境往往指江河湖泊、青山绿水、自然环境,但作为建筑师对境的理解必须向广度和深度上延伸。应该比较全面地把握理解环境的概念才能创造出有意义的作品。不同层级面宏观(城市)中观(地段)微观(场地)人工城市空间结构城市景观城市功能结构环境总体框架空间要素形体要素设施用地条件自然绿地、水域、水文地质、地形、气候自然气候条件自然景观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候层化人文城市的意义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城市的社会化环境环境的历史文化因素和地段环境人性化空间场地的历史与文化特征,居民心理的行为建筑及其外部环境是人造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空间环境。古代、中古建筑与环境关系较为密切。近代社会自然环境的破坏,人与人关系的淡漠,建筑在建造过程中采用大规模机器运作的实用功利化技术模式。20世纪60年代欧美经济发达,社会稳定,对建筑环境提出质的要求,环境的整体性(城市整体视觉环境的恶化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20世纪80年代观念上发生了极大变化,内涵扩展涉及文化、社会、心理、行为、生态、美学等领域。二、环境因素(一)自然环境自然界为我们提供最基本却是最重要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是人类艺术灵感的“源泉”。1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体融合为一体”的整体环境观“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活和行动均应在自然中实现”,基于此,中国的传统居住建筑的设计处处都在谋求与自然之间的关联和融合。例四合院、三合院、皖南民居,中国园材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渗透。2“流水别墅”大自然环境与建筑融合如亨利摩尔的雕塑赖特的自然观对于大自然的顶礼膜拜,视自然为上帝的宇宙观一泛神论者具有唯物色彩。认为美来源于自然,因此特别强调建筑物的设计要尊重天然环境,每栋建筑都应是基地的唯一的产物。生物界是依据着一种由它的生命和条件所限制的基本统一感而构成的。美便是这种天赐赠品。于是人们便感受到整个世界的统一人们可以看到贯穿于一切构成物之中,那种连续和谐和适应性。“设计是自然的提炼以一种纯几何方式出现的因素”“大自然为建筑的王题设计提供了素材对建筑施来说,没有比自然规律的理解更丰富和更有启示的美学源泉”论建筑“我们可以在所有自然生物固有的过程中演绎出规律,用做好的房屋的基本原理”我们本身就是这种天然规律的产物”。在建筑实践中,力图打破古典主义建筑那种在人与自然之间设置的障碍。首先关注的是使建筑的体量比例尺度布局和地形相协调。草原住宅反应了人类活动目的技术和自然的综合。“住吉的长屋”将大自然带入建筑中。3自然因素(基于地段层级的分析)1)气候条件气象因素(日照、风速、降雨、降雪、气温、温度)一自然气候特征的保护,利用,防御。“在深层结构匠层次上,气候条件决定了文化和它的表达方式,它的习俗,它的礼仪”柯里亚2)景观条件自然形态因素(地形、貌、绿化、水域)景观条件的协调与对比A有机协调(1)环境建筑,“不动方,不破相”具体指以自然环境景观要素为依据,进行模仿、提炼和重整,将建筑的空间与形态融入渗透于自然环境中,最终达到与环境和谐的效果。(2)良好的视域以及对空间环境的取舍。“俗则屏之,嘉则收之”(3)具体方式依从自然从属地位旧本住宅获奖方案)延伸自然相互(双向)渗透和自然形态相似重复环境因素特征。B对比协调指建筑布局与设计采用主动的方式与环境协调,使建筑在环境中变“隐匿”为“显露”的处理手法。(1)由于当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进步,环境的多样性,新的建筑的引入必定改变原有的环境秩序,建立新的环境形象。即使打破原有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2)不是片面追求某种对比效果,而是把握住建筑与环境的内在联系。(3)此类比于形式美原则中的统一中求变化,与环境协调易取得统一的效果,而与环境对比协调较难把握。注自然景观环境的内外结构和肌理组织整体统一,但范围过大,易流于景板平淡或缸少生气。故不能一味地采用“隐匿”的手法去协调环境,应在适当的环境中采用“显露”的方式处理建筑,与环境形成对比,去点缀环境,装饰环境,强化环境的效果。例DOUGLASHOUSERICHARDMEIER(二)人工环境指人类为了满足一定的社会生活目的而人为地建造,构筑的空间环境(如人工建设的街道,广场等建筑实体与形成的空间。)“安居”才能“乐业”,人类迈入文明社会以后,建筑便成为历史文化发展的缩影和见证。几千年来人们都把建造和发问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为永恒的主题。建筑与其外部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环境的秩序。作为一种动态的有机整体,建筑外部环境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具体表现为环境的关联性、多样性、复杂性、连续性,这正是环境秩序的体现,建筑构成应当对环境秩序的建立起积极作用。建筑应与地段环境的人工要素应有各谐的关系,如地段环境特征的体现,整体历史感的契合。1整体框架(地段)人工要素及其规律的表现形式,特定的建筑环境条件下,人类各种活动和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1)建筑构成受环境影响2)一旦形成便反作用于环境3)设计过程环境建筑环境对环境重整和协调即如何介入环境,建立环境新秩序4)两种方式(1)新建筑视为原有的一部分。(2)建立或重整原有环境秩序可利用元素城市轴线关系/街道网格关系/原有建筑的对位关系/交通要素的合理线组织。例海牙市市政厅及中心图书馆2形体要素建筑形体创造是人们获取空间的物质手段,是形成环境前提。形体与空间具有“图底”关系,二者相互储存,是建筑环境存在方式。1)形体构成要素点、线、面、体2)形体视觉属性形状、大小、方向、色彩、质感3)特征(1)动态发展的过程即原有的存在被赋于新的意义,旧的功能被代以新的内容,同时又显示出相对的稳定性。(2)在一个具有良好的环境结构,形体的展示的是明晰,有序的,他们形成人们认短环境同时,又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活动。(3)形体是环境一个重要层面,是环境特色的物质基础。它更多地涉及视域活动的景观构成,又直接对应着人们的行为因素。4)建筑形体设计应充分表现出对原有环境理解。5)若使新建筑与原有的环和谐统一,主要从建筑的整体造型与比例,材料运用,编辑部处理以及新对比等方式进行考虑。例上海新天地3空间要素1)建筑实体2)外部空间3)建筑形成的过程就是围合,限定,划分外部空间的过程4)建筑布局应同时考虑建筑的形体和空间,良好的外部空间完整而有序的。例中介空间4城市意象凯文林奇1)IMAGE意象是需要经过更改的辩论才能引起视觉的反映林奇意象的概念运用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和设计中,城市空间结构不仅是要凭客观物质形象和标准,而且要凭的主观感觉来判断。2)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成在视觉上的可识别性,可记忆性,可理解性等内容和环境性质,用途,场所特征有关。3)城市空间环境提出了两个基本要求,可识别性和意象性。前者是后者的保证,但关非所有的可识别性都可导致意象。(1)城市环境结构脉络清晰(2)个生突出(3)不同个性的人,不同层次的人所共同接受4)城市意象之五要素(1)通道(PATH)人们经常移动的路线。(2)边EDGE常见于两个面的分界线。(3)区(DISTRICT)二维面状空间要素(4)节点(NODE)城市结构的转折点(主体、特征、形成的空间力场)(5)标志(LANDMARK)点状要素,具体对象建筑构成空间、形成区域特征、构成边缘、形成节点、标示的重要元素。城市认知地图是城市意象基础和标志体系,促进人们导向、定位。注意象心理上的形象(与表象无太大区别)是专门术语,探讨城市实质环境在人们心中所产生的印象。环境心理学(三)人文要素包括历史与文化特征,居民心理行为特征。1层次的从历史文化角度进行城市、地区、地段、场地单位建筑的空间分析,从而各城市的整体风貌特征相协调。2和场地所在地段环境,场所等形成有机、流动、渗透、交叉的延伸关系,使地段具有历史及文化的延续性和地段共同形成具有场所意义的地段空间特征。3场地空间环境特征创造,把握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深层结构,并和居民心理行为特征,价值取向等相结构且做出分析,创造出具有特征场所空间。例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形成了环境意象,有些已同居民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得生活环境更加动人(人是外部空间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建筑设计中要对意象环境予以保留,并继续发挥作用。如不同的街道由于形状、空间变化,尺度及色彩、外观的独特性,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的原有的尺度相协调。例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上海的里弄、石库门,都有其历史状况,是一定区域、地域文化的承载者,遗憾的是却正在逐渐消失。4相关概念1)地域着重指空间概念,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地域文化。2)民族强调血缘关系,同一民族可能有不同的地域文化。3)文化英泰“强调文化或文明,既是认识、信仰、艺术、法律、风格习惯以及它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们所获得的包括切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性的整体”。美克位可波“人类学中所谓文化,以为着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整体,以及个人从某集团到来的社会性遗产”。4)传统着重指时间概念,不同地域的文化与血缘关系形成不同的传统,传梳是不断文化发展的,其特点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随时间、地域的变化而进行新的变化。5)地域文化现状主体人,人的主观性,差异性。(1)当今状况科技进步和信息产生的飞速发展地域性的差异越来越小场所感,归属感沦丧。(2)对设计者而言追求最新的潮流,抄袭玩弄形式,割裂传统,误导社会文化观,造成人们追求表面化,转瞬即逝事物,从而导致欧陆风、飘板风,种种。世界需要多校化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不同引导引发了设计的多元性,作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设计领域,尤为重要。(3)对使用者而言6)地域性文化在实际设计中的体观。建筑的软传统和软继承。“硬”传统形表象(表层结构)“软”传统神价值观,文化、心态、审美观(深层结构)。再现、共融、再生、提炼例共融一方面在传统的建筑基础上和现代的新材料新技术相结构。另一方面在原有的旧建筑中融入现代的功能。例上海“新天地”空间环境改造设计。/用保留下来的老墙体和用玻璃与砼建成的新墙体产生强烈对比,激发了旧建筑的生命力。/重视松共空间的吸引力室内步行街、露天广场、院落、营造相结合和叠加,既保留了很多传统商业经营的特色,又创造了共同活动的饿独特情趣,历史与文化此关联、长存。第二节宏观原则与环境质量一、人性化原则人类进步的根本目标充分认识与环境双向互动关系;把关心人、尊重人的概念具体体现于城市空间环境创造中,重视人在城市空间环境活动心理和行为,从而创造出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理想空间。1意义内在的,隐藏在建筑外部环境的文化含义,这种文化含义由外部环境的历史、文化、生活等人文要素组成。由于审美意识不同,不同的人对环境意义的理解也不同,建筑的外部空间是比自然空间环境更有意义的空间环境,在漫长的时间历程中,它积淀了居民的种种意志和行为要求,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精神和历史的内涵。在多元化时代,社会生活对建筑环境的要求是多方面,需要多校化的生活环境。2多样化建筑及外部环境的创造受特定环境要素制约而形成的不同的特点、建筑的使用者由于所处的背景不同而对建筑环境有不同要求,人们需要多样性的生活多样的环境多样的环境才能迁应和强化多样化的生活。3领域性是人们对环境的一种感觉。人与人相遇的场地是具有社会性的领域,如开放的公共交往场所。人们很多日常体验是在公共领域产生的。公共领域不但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场所,也为其他功能及有意义的活动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层次性私密性、归属性、安全性、可识别性。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特性适应现同的人的行为要求。4开放性城市是统一,由许多较小的子系统相互作用组合而形成的,建筑及其外部环境,形态构成模式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化,表现为建筑和城市之间的相互接纳和紧密联系。二、可持续性原则注重研究建筑及其外部环境的演变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研究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改善人类的聚居环境,达到自然、社会、经济效益三者的统一。第三章功能篇一个城市的伟大之处不以建筑物的高度,公交体系的长度和宽度,或者夜总会,运动场,会议中心的质量数量来衡量。人比建筑更重要。规划必须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反映出城市与其周围区域之间的基本动态的统一性、并且要明确邻里与邻里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以及其它城市结构单元之间的功能关系。第一节功能的涵义一、基本功能特点以“行为单元”为衡量尺度,注重基本的空间尺寸。内在的(足迹、人的需求);如流线、功能关系等,以功能关系图为主要内容。外在的(具体环境);如位置、方法、朝向、风向、道路等,要求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不同的视角加以把握和体察环境的物理要素、人文要素。人体工程学单一功能/复合功能二、情感功能以“感觉”或“情感”为尺度,即具体的功能,它和环境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注重微观的、特别是个性化的具体体验,从而拓宽了功能的领域,使抽象化的功能注入了丰富的情感,从而变得富有人情味并显得饱满起来。现代主义建筑的基础是从构成主义、特别是受抽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其哲学基础是科学主义的盛行,人民崇尚纯而又纯的东西,加之二次世界大战这一特殊历史事件的冲击,使得“纯净化”得以广泛流传;另一方面,现代主义建筑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误读”。作为现代主义建筑之后的新探索,柯布西埃的“朗香教堂”是“情感功能”的代表作品。达芬奇曾说“我们的一切都来源于感觉”,映照着亚里士多德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柯布西埃宣称现代主义建筑要的是“典型的情感,典型的需要,典型的尺度”。认知宏观的,自然、历史、文化、社会等;微观的,个体的体察、体验等方法拓展(分解、离析、重组、强调等)三、典型功能功能的高度概括化化、哲理化丹下健三的“典型功能”概念当今世界丰富多彩。人们的生活水准和生活状况各不相同,他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地理环境,气候、社会经济体制、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都不一致。因此,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方式也理应不同。人居环境规划必须充分尊重地方文化和社会需要,寻求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将各种要素尽可能地予以考虑,设计一个在功能上和形式上都适宜居住的结构。国际建协、华沙宣言1981图例A)21班幼儿园B)路易斯康P56(理查德医药大楼)C)杨廷宝P162(北京和平宾馆)D)东孝光P47(“桥”式住宅)E)矶崎新P114(大分县图书馆)F)浙江大学合肥高新技术区康居工程方案(“道路”功能的拓展)G)矶崎新P124(群马美术馆)第二节主要使用的部分设计一、基本间(一)合适的大小和形状1取决于“行为单元”参阅相关规范的“面积使用定额”如中小学校的教室,中学每班按照50人计算,每人112M2/人,小学按照每班5054人计算,091M2/;2形状以矩形为主,使用灵活、结构合理、施工方便,经济合算;也有例外,如蜂窝式住宅,采用三角形为模数;华盛顿国立美术馆亦是如此;也有的是采用圆形。(二)良好朝向1一般朝南为宜;黑龙江和云南等地例外;2某些要求光线均匀的房间,如绘图室、美术室、化验室、药房、手术室、陈列室等要求朝北。3自然采光1)直接的自然光线2)有足够的照度和均匀的光线3)采光系数教室、绘图室、陈列室、比赛厅4)光线的方向;要求光线投向主要使用区,如陈列室的展品陈列区,体育馆的比赛区,商店的橱窗内,教室的黑板和课桌;在某些房间(如陈列室、橱窗和阅览室)要避免太阳的直晒光,以免展品、商品、图书晒后变质或褪色。5)避免反射光光线射到玻璃面或油漆的光亮表面,往往产生一次发射或二次发射关键在于采光口的设计4自然通风进风口/出风口,平面设计/剖面设计,利用风压(三)利用率高平面门的位置,剖面楼梯的利用。(四)开间、进深和层高1开间和进深的确定1)取决于室内家具和设备的布置,满足人们的活动要求;2)考虑到结构布置的合理性;3)考虑到采光方式的影响;4)视觉条件如视角、水平视角、垂直视角的要求2层高的确定1)有利有采光、通风和保暖;2)与房间的高宽成合适的比例,给人以正确的开间感;3)考虑房间的不同用途、满足室内的正常活动4)楼层或屋顶结构层的高度及构造方式(五)自然采光方式1自然采光种类1)侧墙采光(1)普通侧窗直射光、光线不均匀、容易产生眩目光,有一次反射和二次反射现象(2)高侧窗室内窗台高于20米以上的侧窗,避免一次反射及眩目光2)顶部采光(1)采光口(2)采光天窗2不同建筑类型的采光处理1)展览建筑防止直射光特别是防止西晒防止眩目光利用挡光板或发射机遮挡光源采光口哎呀人工照明的光源避免反射光将陈列柜的玻璃面适当倾斜即可避免防止虚象产生相对增大陈列处的亮度,减弱观众处照度2)教育建筑教室单面采光进深一般小于窗顶高的二倍减少窗间墙的宽度利用天花板、墙面或室外地面的发射,增加教室深处的照度防止直晒光遮阳/折光片/散光玻璃/色彩(偏于浅淡)/光滑程度3)体育建筑(1)主要是室内比赛馆(2)采用侧光、顶光,辅以人工照明4)商业建筑营业厅和橱窗二、常见的几种基本间设计1病房(医院)2客房(旅馆)3教室(学校)4阅览室5陈列室第三节辅助部分设计公共建筑的辅助部分包括行政管理用房、厕所、盥洗间、卫生间、供应服务用房,如旅馆、托儿所、幼儿园中的厨房、洗衣房等以及设备用房(锅炉房、通风机房等)和库房、车库等附属用房。第四节交通部分设计一、交通要素1建筑物的引道2建筑入口3通道的图形4通道与空间的关系5交通空间的形式二、水平交通1作为交通功能的过道、通廊2兼有其它功能的过道、通廊3综合使用的过道、通廊三、垂直交通1楼梯直跑、双跑、三跑等,不应仅限于通过2坡度室内,18;室外,1103电梯平面及剖面尺寸;防火规范4自动扶梯四、交通枢纽五、人流疏散各类公共建筑,因使用性质不同有着不同的人流特点,有的人流疏散比较均匀,有的比较集中。公共建筑多用平面方式组织人流的活动交通建筑常用立体方式组织人流的活动有的交通建筑采用综合的方式(如平面与立体方式的结合)六、常见类型1阶梯教室2影剧院、会堂3体育建筑第四章空间篇第一节空间的涵义老子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均质空间/非均质空间(后现代主义建筑“空间论”)2空间并非“空”间,而是指人能活动于(海德格尔称之为“诗意地居住”)其间的由具体的构件围隔而成的内外环境。3舒尔兹将空间分为“存在空间”和“建筑空间”前者指的是“心理空间”,后者指的是“场所空间”;理想上“存在空间”与“建筑空间”之间应保持结构的同型关系。一、物理空间(均质空间)特点尺寸、形状、体积、材质、颜色1单一空间2复合空间二、心理空间(非均质空间)特点形式、尺度、体量、质感、力度、方向、方位、光影、比例、节奏、韵律整合成明晰的心理图式,形成特殊的视觉心理场(空间知觉场),即“格式塔”。1路易斯康说“住宅是一种存在于头脑中的纯无的观念,它既无形状,也无尺寸一座住宅则是这种观念在具体环境中的转译”;2菲力浦约翰逊称之为“洞穴”(或空洞),形容在空间中特殊的心理感觉;3苏珊朗格称之为“虚幻空间”。心理空间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完形心理学的“空间知觉”理论。三、场所空间(非均质空间)1特点景观(场景)沟通文化层面,触及人类的深层意识,形成多层面的建筑体验,即各种“型”等。1)“可以安居的场所”德伯家的苔丝描述苔丝对“家”的印象2)“土地之灵”表现了某种确切的性质,这样的性质决不是单纯的,尤其是今天我们的时代,确实充满了错综复杂和矛盾。3)心理性综合由场所、路线、领域构成一个可称之为“场”(FIELD)的东西。2场所与节点(中心、目标)“体量一中心”体量作为表现的条件以及目标,中心作为传达意义集中点;体量一中心性与闭合性,二者有着“相互伴随”的关系。1)近接性原理一集中各要素统一成多簇状,就是使体量集中;2)闭合性原理一作为某种特殊场所,确定从周边分离的一个空间,如“洞窟”。3路线与轴线凯文林奇“(路线)是观察者天天、时时(观念上)通过,或可能通过的道路”。组织空间的轴线实际上并不带有引起真正运动的意向,而是体现把多数要素相互统一,而且常把这些要素与更大的整体联系起来的一个象征方向。4领域与地区凯文林奇为地区(DISTRTCT)所下的定义是“观察者内心可进入其中,并具有某种共同性与同一性特征,因此可认知的”区域。“决定地区的物理特征是主题连续,它是由质地、空间、形体、细部、象征、建筑类型、用途、活动、居民、维持程度、地形等许许多多成份组成”。这许多特征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特征群”(CHARACTERITISTICCLUSTER)。边界确定则地区形成既被强化,在一般环境中,可分为主要由地形和植物决定的自然领域、与人作为某种特殊活动表现而形成的领域两类,但不论对那种情况。边界和地质(肌理)都是决定性的基本特征,也就是闭合性与类同性这一格式塔原理。在这种呈现同样质地的“背景”(GROUND)上,由于尺度、质地变化或导入特殊边界等原因,特殊的领域即作为明确的“图”而表现出来,而当把存在领域体系具体化时,从某个领域向其他的过渡则成为重要问题。从建筑史看,大门被认为非常重要,其原因即在于此。四、生态空间(非均质空间)树立“建筑人环境”的整体观念着眼于现实,关注着人类的未来,如“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环境具有经济的、生态和社会的意义,要反对以“技术”和“国际式”的名义,用极不合理的手段,带来经济的、生态和社会的灾难,要反对无视直接的资源、宏观的环境问题、以及人的联系与交往的建筑物。我们提倡的是把建筑物置于所在地的文脉上建设经济上合理、复合生态的、有助于社会区建设的建筑方向。参考文籍A建筑空间论布鲁诺塞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B存在、空间、建筑诺伯格舒尔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C城市的形象凯文林奇(领域、边界、道路、节点、标志)D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E中国传统复合空间观念许亦农,载建筑师期F人为环境的形式构成项秉人,建筑学报85年2期G行为建筑学引论胡正凡,世界建筑期H建筑设计中轴线的系统变异王绍森,载建筑学报年期第二节空间的构成一、空间类型1空间的层次1)景观作为“自然”的人2)城市作为“社区”的人3)建筑作为“群体”的人4)家具作为“个体”的人2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1)建筑内部空间(比较路易斯康主/辅空间)(1)主要空间直接为建筑物使用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空间(2)辅助空间为保证基本使用目的而设置的辅助空间以及设备用房。如影剧院的受票房、放映室、化妆师,体育建筑中的服务用房(更衣室、沐浴室、按摩室等),以及一般建筑物所共有的公共服务空间,如卫生间、盥洗室、管理室、贮藏室等;还有一些内部人员使用的空间,如办公室、库房、设备用房(锅炉房、通风机房、冷气间)等。(3)交通空间联系上述各个空间及供人流、货物来往的空间,包括门厅、大堂、走道、楼梯间和电梯间等。2)建筑外部空间(1)集散广场(开敞场地)建筑物沿干道建造时,往往退红线一段距离,形成开敞场地,作为人流交通和疏散的缓冲地带。大型公共建筑由于功能和交通的要求比较复杂,需在建筑物前设置大的开敞场地作为人流的疏散,称之为集散广场,如火车站、码头、体育馆、体育场、剧院、大会堂等。研究显示后退红线57米,中间适当布置绿化,可以减低噪音1520分贝;场地大小视建筑物的规模、性质和周围地段的大小而定火车站、码头、体育馆、体育场、剧院、大会堂需要大些商店、旅馆、饭店等,人流是持续不断的、场地可小些;(2)活动场地包括球场、游戏场以及人际交往空间等。(3)停车场地汽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车辆的停车面积各种车辆转变半径火车站设置公共汽车停靠站、机动车辆(出租车、自行车)停车场等(4)服务院子(5)绿化场地3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1)共公空间2)私密空间3)“公共性私密性”的程序或渐变原理二、构成要素1水平要素1)基面2)基面抬起3)基面抬起4)顶面2垂直要素1)垂直的线2)独立垂直面3)L型垂直面4)平等垂直面5)U型垂直面3四个面围护物1)建筑空间的特点2)围合与开敞(虚与实)3)光4)景观4洞口的基本变化1)在面上2)在转角上3)在面之间三、空间关系1拓扑关系1)围合空间内的空间2)叠合穿插式空间(穿插)3)返接邻度式空间(邻接)4)连续由公共空间连起的空间2几何关系1)集中组式合(含集合关系)2)轴线式组合3)线型组合4)辅射式组合5)组团式组合6)网格式组合7)加法空间与减法空间(布尔运算)第三节空间的组合一、空间组织的功能要求1空间的使用特点2空间的使用程序3平面布局遵循使用流程4功能关系图5合理的功能分区将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序加以划分,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和联系方全,还应对其中的主与辅、内与外、闹与静、清与污等方面加以分析,使不同的功能要求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1)功能分区原则(1)主与辅主要使用空间设置在基地较为优越的地段,保证良好的朝向、景观、采光、通风条件;辅助作用空间从属于前前者;(2)内与外根据使用空间的公共性与私密性程度来分区。人流较大,靠近入口或直接进入。(3)闹与静(4)清与污医疗建筑中较为突出。2)功能分区方式(1)分散分区(2)集中水平分区(3)垂直分区6合理的流线组织(人、车、物)1)交通流线的类型(1)公共交通流线(2)内部交通流线(3)供应交通流线2)流线组织的要求将“主要人流路线”作为空间设计的“主导线”读者人流路线(图书馆)、观众人流路线(博物馆),观众进出场路线(体育馆、影剧院等),主要旅客人流路线(火车站)。(1)各流线明确分开,避免干扰(1)符合使用程序、力求简捷、通畅、明晰、不迂回(2)灵活性与潜伏设计(3)与室外道路密切结合3)流线的组织方式(1)水平方向的组织(2)垂直方向的组织(3)立体方式的组织7不同建筑类型的流线组织1)交通建筑车流、人流、行包货物流线;2)医疗建筑门诊病人流线、急诊病人流线、住院病人流线、各种辅助治疗和供应服务流线;3)商业建筑顾客流线、货物流线、服务工作人员流线;4)展览建筑观众参观流线、展品运输流线、内部工作人员流线;体育建筑观众流线、运动员流线、管理服务人员流线、贵宾首长流线。良好的物理环境二、空间的组合方式1并联式组合1)外廊式2)内廊式3)混合式4)复廊式2串联式组合1)单元式组合医院、托儿所、幼儿园、学校、旅馆、图书馆2)大厅式组合具有一个“主体的大空间”,如电影院、礼堂、剧院、体育馆、室内游泳池等建筑。小空间围以大空间四周布置小空间围绕主体大空间的底层和看台下布第一节基本语汇一、点、线、面、体1点2线3面4体二、光与影三、材质与肌理四、色彩图例A路易斯康P56(理查德医药大楼)B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节形式的原理一、比例比例和尺度是评鉴建筑造型的又一重要标准个人“感觉”之外,数、几何、西方古典理论、东方文化、人体、自然万物1黄金分割建筑物的整体或者它的局部、或者局部的某个构件本身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2控制线建筑物的整体与局部、或者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3柱式4文艺复兴理论5模数制6“间”7人体比例二、尺度是怎样掌握并处理建筑整体和各局部以及它们同人体或者人所习惯的某些特定标准之间的尺寸关系。反映建筑物的真实大小与人体相协调各部分尺度应该统一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影响尺度的因素空间的体量内部构件的尺寸及其比例的划分细部处理三、对比点、线、面、体、光影、质地、肌理、色彩体形的大小、形状、方向1总体布局2体量和空间决定了建筑物的外轮廓线,最基本且首要的3立面设计形的变换面的虚实对比线的方向对比得统一与变化的整体结果4材料、色彩5光影作用下的明暗对比北立面光影很少四、节奏(重复)1尺寸2形状3细部特点五、韵律线条、形状、形式、或者色彩有规律性地重复着或者和谐的最再现(按照相同或变化的形式,通过要素或主体的图形反复或替换而表征的速度)1有规律的重复2有组织的变化(对立、统一、缺一不可)3具体手法A、连续性重复各部分组织,必须具有连续性,以形成统一的规律性B、有规律的起伏变化C、交错的变化规律六、均衡在设计或构图中诸部分或诸要素令人愉快或协调的布置或比例关系1总体布局2体量组合3内部空间组织七、稳定1利用体量和体形的变化2利用材料的质地、色彩和重量感3动态的稳定八、主从(基准)1利用连接体形成整体的构图2将第三个体量突出,使原来的二者从属,从而形成整体九、等级1特别的尺寸2独特的形状3关键性的位置十、轴线第三节形式的意蕴一、形式的视知觉完形心理学(“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心理力”的平衡二、表现不同的内涵和性格不同的类型的公共建筑,由于功能不同,服务对象和使用情况不一,它们无论在平面上,在外部造型上都具有全然不同的特点,因崦形成了不同的建筑内容和性格。建筑要表现不同的内容和性格。各类建筑的性格和气氛不一,有的要庄严、气派、崇高雄伟,有的要求活泼开朗、轻快、幽雅。为了表现这些不同的性格和气氛,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和形成了一定的要领和形式,一般认为采用对称的形式是比较庄严、雄伟,不对称的形式比较自由、活泼;实墙体我则显得沉重,开窗面积较大,虚面较多则较轻快;大尺度的建筑显得雄伟气派,小尺度的建筑则感到亲切近。这在我国古建筑中表现得成为明显。如前述的北京故宫则属前便,而园林建筑则采用自由错落的平面和体形组合,以取得由折有致的意境。内容决定形式,建筑物的性格决定于建筑内容,建筑物不同的功能工巧匠要注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它的外形特点。建筑形成就要有意识地表现这些内容决定的外形上的特征。行政办公建筑此类建筑一秀较庄严。常采用对我式布置。中小学建筑其主要使用房间是教室。它的空间比办公室大,要求充足明亮的光线。立面上常常表现宽大、明亮的窗子,并且常常是以一个教室作单位成组的排列。而一般一个教室者有23个开间。此外,为了满足大量学生交通和课间休息,在南方较多采用外廊式布置,因而成组或连续的宽大明亮的窗户,能长的外廊和宽畅的出入口就成为它明显的外形特征,常给人以小尺度的亲切感。医疗建筑医院建筑由于它复杂的功能要求,常常形成彼此独立而又有联系的高低不同的较复杂的体量组织。立在一般较朴实,反映一个个诊室、病房等小熔间所组成的不同的体量,并多作水平方面和划分,以显示安静的气氛。而疗养院常在病室外设置晒日光的外廊,构成了这类建筑明显的外形特征。演出建筑剧院主要由门厅、观众厅及舞台三个部分组成,形成高低不等到的各具特点三大体量明朗开敝的入口门厅体量,封闭的观众厅体量及高耸的舞台,构成了它的外貌,加之张贴剧目广告的墙面,观众入口及为等候而设的大雨蓬等到都有是表现这些建筑的外形手段。电影院建筑除了舞台以外,基本上与它相似。旅馆建筑它是公共居信建筑,既有小空间的房间,又有较大的空间的餐厅、公共活动用房及接待大量人流的门厅,因此,立面常常是表现大量客房整齐排列的窗子、阳台,而重点是门厅,整个体形要较活泼,常采用水平的划分,表现它活泼较快的性格。交通建筑主要是表现宽大明亮的大空间的候车大厅,宽畅的入口、出口,大雨蓬及供旅客等候使用的露廊,并且常常以时钟作为立面中引人注意的部分。航空站客运站则以指挥望作为它特有的外形标志。体育建筑体育馆高大的比赛大厅、看台、供大量人流聚散的门厅、通道、室内外大楼梯及休息回廊作为它的主要外形特征,而最重要的表现它明朗的大空间,它与影剧院封闭的大空间是不一样的。展览建筑陈列室是它最基本的使用空间。它既要求充足均匀的光线,又需要大量的墙面,因此,常采用高侧窗,甚至要求顶部采光。因此,立面上成为连续成排的高难度窗及大面积的实墙,甚至完全是精神病墙面就成为它外形的主要特征。展览馆由于展览室空间高大,实物模型展品较多,常采用连续大玻璃窗,为了与新的展品相适应,常常就采新的建筑结构与技术,因此,展览馆一般表现它高大明普的陈列空间,表现新的结构形式,适当地运用雕塑进一步突出展览的内容,充分表现展览建筑丰富多彩、热烈活泼的气氛。一、表现材料和技术的特点建筑具有物质产品和艺术创造二重性的特征,它决不是纯粹的艺术品。建筑他作必须受到物质技术条件的限制,必须反映和表现材料、结构技术的特点。特别是现代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它给建筑创作提供了更有力的条件,使我们能更大限度地利用它来创造新的建筑形式。意大利罗马小体育馆(图791),容4000人,直径58米,由36根斜“丫”柱支持一穹顶,1600预制片屋顶薄膜(厚32厘米),基础直径为84米,宽24米预应力压环。整个建筑充分表现了体育建筑的特型,构成了简朴开朗的外观。同样,日本古河市行政中心及斯里兰卡会堂的设计的也充分地表现了结构的特点。图792及图793。日本古河市行政中心容有1056个座位,由四根钢筋混凝土三角形门柱支承着正方形的悬索屋顶,使用内部空间布置灵活。建筑形式要反映和表现物质技术的特点,要体现建筑队伍现代化,这是建筑的共性。但是,建筑形式表现物质技术的特点,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民族和地方的特点,也就是说在摸索建筑现代化的同时,也必须摸索建筑的民族化的、地方化及建筑文化延续性的问题。第六章技术篇第一节结构选型一、结构类型1混合结构A、刚度B、传力C、高厚比2多层及高层框架结构3高层抗剪墙4框架剪力墙结构5结构选型原则A、空间网架B、薄壳C、悬索二、结构选型原则1、满足功能要求2、技术经济与合理3、建筑造型的要求图例A伦敦水晶宫B巴黎埃菲尔铁塔C巴黎世界博览会机械馆D意大利罗马奥运会体育馆参考书籍A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B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节建筑设备一、暖通、空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1、设备位置锅炉房、水泵房、空调机房、冷冻机房,设备层2、预留风道、管沟、地沟、管道穿墙(板)3、空调散热器、设备机组以及送风口、回风口的布置4、降低噪音二、设备系统1、采暖2、空气调节3、气流的组织A、大型厅堂A)上送下回B)喷口送风(集中送风)B、高层建筑高速诱导器及风机盘管系统A立式明将向上送风B立式明装前侧送风C卧式暗装侧送风第七章厅堂篇会堂、剧院、电影院、体育场、音乐厅、阶梯教室等类型的公共建筑都具有能容纳较多人数的室内大空间观众厅或讲堂。它们的主要功能是看表演或听音乐和讲演。在这样的大空间里,如何使全部观众(听众)能看得清、听得好,又能迅速而安全的疏散,是这类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共同课题。第一节疏散设计一、疏散设计内容疏散设计是指建筑物内部与外部交通联系的设计。合理的疏散设计可以保证聚集在厅堂厅成千上万的观众在一旦发生意外紧急情况时能够安全而又迅速地离开建筑物。厅、堂的疏散一般有二种情况1正常疏散即在正常情况下,大量观众退场的过程。2紧急疏散当发生火灾或其他意外事件时,观众紧急退出建筑物的过程。紧急疏散是关系到众人身安全的严重问题。所以,厅、堂的疏散设计应以紧急疏散作为出发点。二、疏散设计要求(一)符合各类建筑物控制的疏散时间控制疏散时间是指在紧急疏散情况下,全部观众安全检查离开建筑物外门所需的极限时间。它是由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决定的。(二)简捷、通畅的疏散路线疏散路线必须简捷、通畅,一目了角,避免曲折、隐蔽,以至影响人流速度、增加疏散路程。一般情况下观众度位区的疏散通首应直接与疏散口相通。在多层看台的厅堂中,上下层疏散楼梯应尽可能布置在同一位置。在容纳人数较多的厅堂中,可以采用分区疏散办法,避免人流交叉。(三)合适的疏散口大小及布置为了保证厅、堂内全部观众的控制疏散时间内安全离开建筑物,疏散口必须有足够的宽度。疏散口的分布应使各疏散口的人流负荷大致均匀。每个疏散口的宽度最好是单股人流,宽度(5055CM)的倍数,且一般不小于14M。为了避免人流的积集,下一道疏散口和疏散通道的宽度应不小于上一道疏散口的及通道的宽度。一般根据防火的要求,当厅堂的耐火等级为I级时,疏散口的宽度100人按09M计算,在规模较大的厅堂中,就需根据规定的控制疏散时间来计算疏散口的总通行能力。能确定疏散口听总宽度。(四)安全紧急疏散不仅要法语观众在控制疏散时间以内离开建筑物,而且要保证在疏散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因人流拥护混乱产生不测事故。所以,在疏散设计时,除了疏散通道、座位排及宽度应保证有一定的尺寸外,尚需考虑以下问题1、太平门必须顺着人流疏散的方向开启,应装有自动开门推棍,不得设置门槛或突出物,不得采用两侧推拉门、旋转门及时性升降式门。2、疏散口与通道地面如有高差,应作斜坡,避免作踏步。3、太平门及主要疏散通道就设置紧急事故照明。三、观众入场疏散系统的几种处理方式(一)剧院剧院的演出一般都是单场次的,在演出过程中,都安排有幕间休息。因此,在观众厅的二侧及前部通常都布置休息厅。它的疏散特点是1、入口同时兼作疏散口用。2、观众厅疏散口一般不是直接通到室外,观众要经过二侧休息厅及门厅才到达室外。因此通常它有三道疏散口。(二)电影院电影院放映电影一般是连续多场次,场次间的间歇时间很短,在每场放映过程中没有场间休息,因此在疏散处理上与剧院有不同之处1、等候入场人流与散场人流必须分开,因此入口与疏散口也必须分开;2、观众厅疏散口直接通室外,仅有一道疏散口,因此,不存在人流积集问题,可以大大减少门厅、侧厅的面积。电影院观众厅入口的布置影响着疏散口的方向及位置入口面对银幕;入口的银幕一端;入口在侧墙。(三)阶梯形教室的疏散高等院校常设有合班阶梯形教室,它容纳的人数比普遍教室为多,一般说在90150人之间为小型,180270人为中型,300以上为大型。它的使用是连续性的,而且更换班级的时间仅是课间休息的一刻钟,人流出入必须通畅,出入口能与大楼的门厅或侧厅结合,使人流有缓冲地,也便于课间休息。从平面布局上说,多个阶梯形教室最好是分散设置,以利于疏散,避免将多个阶梯形教室集中在同一层及大楼的同一端,使人流过于集中,如将阶梯形教室布置在顶层,或间隔在普遍教室,办公室当中。1出口唾和入口合一。2出入口分设。当阶梯教室地面升起较高地,可以充分利用下部窨布置出入口。(四)体育馆大型体育馆一般要容纳近万名观众,疏散问题比较突出1比赛场次不连续,入口与疏散口可合用,在观众厅周围设置一定面积的休息厅。2观众席们沿比赛场地四周布置,观众可以向四个方向疏散。(五)体育场体育场的疏散情况与体育馆基本相似,但疏散的人数更多。与体育馆一样,它从看台的剖面设计和平面的席位排列及交通组织二个方面来考虑疏散。体育场通常的剖面形式分为一坡式和多层看台两种。平面上席位的排列及交通组织基本上也是二种方式,一种是放射形纵向过道疏散系统,疏散口顺着每条纵向过道设置。它的优点是看台面积得用比较经济,交通面积最小,观众分区入场,分区疏散,但于管理。另一种是在放射形疏散中加设环形通道。环形通道可设在前部、中部及后部。第二节视线设计一、视觉的要求视觉的基本要求是观众能够适应而无遮挡地看清楚对象。包含四个方面的要求视线无遮挡对象不变形失真适宜视距舒适的姿态视线无遮挡是清对象的基本条件,这是所有以表演为主要功能的厅堂应该首先满足的。如剧院、电影院、体育馆等。所谓适应的视距就是人眼与对象的距离不超过最远的明视距离、舒适的姿态,是指观众坐在座位上能以比较自然的姿态观看表演。二、影响视觉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设计在以“表演”为主要功能的厅堂里,视觉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效果。(一)视线上障碍物问题一般说,视线上的障碍物主要是前排观众对后排观众的遮挡;其次是楼座栏板或横向过道栏板对后面对内观众的遮挡。(二)视距视距就是观众的眼睛到设计视点的直线距离。从后排最远座位上观众的眼睛到设计视点的直线距离叫最远视距。根据实测结果,一般剧院最远视距以不超过30M为宜,大型歌舞剧院可以稍远一些。话剧院观众要看清更细腻的演员脸部表情,以不超过25M为宜。一般球类比赛的体育馆,以不超过42M为宜(观众眼睛至赛场地中心的距离)。电影院由于银幕大小不同,最远视蹑也不同,一秀普遍银幕电影院后墙内表在与银幕水平距离为56倍幕宽,最远视距约30M左右,宽银幕电影院为225倍,最远视距约35M左右。(三)视角视角包括水平视角、垂直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