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练习之力学实验(新人教)_第1页
2012届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练习之力学实验(新人教)_第2页
2012届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练习之力学实验(新人教)_第3页
2012届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练习之力学实验(新人教)_第4页
2012届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练习之力学实验(新人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力学实验1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的原长比B的长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得到如图8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S6一S1)等于(S2一S1)的6倍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纸带,按图所示,使每一条纸带下端与X轴重合,左边与Y轴平行,将纸带段粘贴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在平板上标出A、B两点,B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X0123456225300375450525Y/MM600实验步骤如下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挡光长度D,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用直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S,A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1,B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2;将滑块从A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1重复步骤数次,并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F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COS;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做出F关系曲线。(1)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为G)斜面倾角的余弦COS;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A;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2)测量滑块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所示,读得D。5伽利略通过研究自由落体和物块沿光滑斜面的运动,首次发现了匀加速运动规律。伽利略假设物块沿斜面运动与物块自由下落遵从同样的法则,他在斜面上用刻度表示物块滑下的路程,并测出物块通过相应路程的时间,然后用图线表示整个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图中OA表示测得的时间,矩形OAED的面积表示该时间内物块经过的路程,则图中OD的长度表示。P为DE的中点,连接OP且延长交AE的延长线于B,则AB的长度表示。6如图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_,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ACODPEB(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单选题)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7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图1所示。图2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利用图2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A_。为了求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用测得的量及加速度A表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计算式为F_。8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左侧栓有一细软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重物相连。木块右侧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在重物牵引下,木块在木板上向左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继续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图2给出了重物落地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点,试根据给出的数据,求木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因数。要求写出主要的运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不计纸带与木块间的拉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9“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袋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A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打点计时器图1图2(单位CM)5125746417057688339618951026打点计时器纸带图1纸带运动方向772721671625576529481431图2单位CM(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N01960392058807840980加速度A(MS2)069118166218270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AF的关系图像(3)根据提供的试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不通过原点,请说明主要原因。10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其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波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回答下列提问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_。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开始阶段做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_运动。比较图(B)中的1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_。时间(S)下落距离(M)00000004003608046912095716144720X11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各为M1和M2的小物块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已知M1M2,现要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若选定物块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中进行测量,则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物块的质量M1、M2;物块A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物块B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绳子的长度。(2)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某小组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以下建议绳的质量要轻;102010SMTS005101520AB图(A)VM/STS0051015图(B)54321在“轻质绳”的前提下,绳子越长越好;尽量保证物块只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摇晃;两个物块的质量之差要尽可能小。以上建议中确实对提高准确程度有作用的是_。(3)写出一条上面没有提到的对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_。12一水平放置的圆盘绕过其圆心的竖直轴匀速转动。盘边缘上固定一竖直的挡光片。盘转动时挡光片从一光电数字计时器的光电门的狭缝中经过,如图1所示。图2为光电数字计时器的示意图。光源A中射出的光可照到B中的接收器上。若A、B间的光路被遮断,显示器C上可显示出光线被遮住的时间。挡光片的宽度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结果如图3所示。圆盘直径用游标卡尺测得,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L)挡光片的宽度为_MM。(2)圆盘的直径为_CM。(3)若光电数字计时器所显示的时间为500MS,则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_弧度/秒(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图象中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可知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B正确;与L的截据表示原长则A的原长比B的短,A错。2【答案】C【解析】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A错。根据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有2ATNMX,可知S6一S1等于S2一S1的5倍,B错。根据B点为A与C的中间时刻点有TVACB,C对;由于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时间间隔为01S,D错。3【答案】2/750SMA【解析】由题意可得,每段纸带的长度就是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小车的位移,由图示数据可得S31,而相隔时间为T0025S01S,根据2ATS,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2/750SA。4【答案】(1)SH212COS;DT;2TSA;212HDMGST;(2)362CM【解析】1物块在斜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受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如图所示;根据三角形关系可得到SH212COS,根据TDXV根据运动学公式AVX2,有S2,即有2TSD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AFGSIN,则有21TSDMHGF;2在游标卡尺中,主尺上是36CM,在游标尺上恰好是第1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再考虑到卡尺是10分度,所以读数为36CM011MM361CM或者362CM也对。5【答案】OA时间段的平均速度;A时刻的瞬时速度。【解析】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圆盘,可以绕通过中心的水平轴转动。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它匀速转动时的角速度。6【答案】(1)小车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外力,(2)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C,【解析】(1)因为要探索“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所以应保持小车的总质量不变,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外力;(2)由于OA段AF关系为一倾斜的直线,所以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由实验原理MGMA得GF,而实际上MGAM,可见AB段明显偏离直线是由于没有满足MM造成的。7【解析】400M/S2(3分,390410M/S2之间都正确)小车质量M、斜面上任意两点间距离L及这两点的高度差H;MALG8【解析】由给出的数据可知,重物落地后,木块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是S1772CM,S2721CM,S3671CM,S4625CM,S5576CM,S6529CM,S7481CM,S8431CM以A表示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24837615T,又知T004S,解得A30M/S2。重物落地后木块只受摩擦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MA,解得030。9【答案】(1)016(015也算对);(2)(见图);(3)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解析】(1)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所打出的纸带,求解加速度用公式2ATX,关键弄清公式中各个量的物理意义,X为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T为连需相等的时间间隔,如果每5个点取一个点,则连续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X(368352)210M,带入可得加速度A016M/S2。也可以使用最后一段和第二段的位移差求解,得加速度A015M/S2(2)根据图中的数据,合理的设计横纵坐标的刻度值,使图线倾斜程度太小也不能太大,以与水平方向夹角45左右为宜。由此确定F的范围从0设置到1N较合适,而A则从0到3M/S2较合适。设好刻度,根据数据确定个点的位置,将个点用一条直线连起来,延长交与坐标轴某一点。如图所示。(3)处理图象问题要注意图线的斜率、交点、拐点、面积等意义,能正确理解这些量的意义则很多问题将会迎刃而解。与纵坐标相交而不过原点,该交点说明当不挂砝码时,小车仍由加速度,即绳对小车仍有拉力,从此拉力的来源考虑很容易得到答案,是因为砝码盘的重力,而在(2)问的图表中只给出了砝码的总重力,而没有考虑砝码盘的重力。10【解析】作出假设、搜集证据匀速运动,1937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匀速运动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图线1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图线5反映纸杯依然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11【答案】(1)或;(2);(3)例如“对同一高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取受力后相对伸长尽量小的绳子”等等。【解析】(1)通过连结在一起的A、B两物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既验证系统的势能变化与动能变化是否相等,A、B连结在一起,A下降的距离一定等于B上升的距离;A、B的速度大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