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计精品】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秒表设计设计报告-包含完整设计和指导文件_第1页
【电子设计精品】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秒表设计设计报告-包含完整设计和指导文件_第2页
【电子设计精品】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秒表设计设计报告-包含完整设计和指导文件_第3页
【电子设计精品】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秒表设计设计报告-包含完整设计和指导文件_第4页
【电子设计精品】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秒表设计设计报告-包含完整设计和指导文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指导教师周振峰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班级电气N091姓名高盼盼学号200945679602时间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单片机课程设计89C51单片机秒表的设计摘要本设计是设计一个单片机控制的多功能秒表系统。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同时带动着传统控制检测日新月异的更新。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是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仅单片机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根据具体的硬件结构,以及针对具体的应用对象的软件结合,加以完善。秒表的出现,解决了传统的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和不公平性。本设计的多功能秒表系统采用AT89C51单片机为中心器件,利用其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记数的原理,结合显示电路、电源电路、LED数码管以及按键电路来设计计时器。将软、硬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系统能够正确地进行计数,并且结合相应的显示驱动程序,使数码管能够正确地显示时间,暂停和中断。我们设计的秒表可以同时记录八个相对独立的时间,通过上翻下翻来查看这八个不同的计时值,可谓功能强大。其中软件系统采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包括显示程序,计数程序,中断,延时程序,按键消抖程序等,硬件系统利用PROTEUS强大的功能来实现,简单且易于观察,在仿真中就可以观察到实际的工作状态。关键字单片机,多功能秒表小组成员毛俊凌组长高盼盼陈君彦许红跃詹杭君小组分工小组各成员讨论并确定秒表要实现哪些功能毛俊凌高盼盼陈君彦硬件电路的设计仿真,查阅资料许红跃詹杭君编写程序目录1概述11设计目的12设计要求13设计意义2系统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21系统总体方案22硬件设计22189C51单片机222振荡电路223复位电路224按键电路225显示电路226系统电路图3软件设计31设计特点32设计思路4PROTEUS软件仿真5课程设计体会1概述11设计目的设计一个单片机控制的秒表系统。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记数的原理,结合显示电路、LED数码管以及按键来设计秒表。将软、硬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系统能够正确地进行计时,同时具有开始/暂停,记录,上翻下翻,清零等功能。12设计要求(1)共四位LED显示,显示时间为00005999(2)共五个按键,分别是开始/暂停,记录,上翻,下翻,清零键(3)能同时记录多个相对独立的时间并分别显示(4)翻页按钮查看多个不同的计时值13设计意义(1)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单片机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通过利用AT89C51单片机,理解单片机在自动化仪表中的作用以及掌握单片机的编程方法。(3)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际应用输入及显示模拟系统,掌握单片机仿真软件PROTEUS的使用方法。(4)该实验通过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计数原理,设计简单的计时器系统,拥有正确的计时、暂停、清零、功能,并能同时记录多个相对独立的时间利用翻页按钮查看多个不同的计时值,该种秒表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具有现实意义。2系统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21系统总体方案本系统采用AT89C51单片机为中心器件,利用其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记数的原理,结合硬件电路如电源电路,晶振电路,复位电路,显示电路,以及一些按键电路等来设计计时器,将软、硬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软件系统采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包括显示,计数,中断,延时,按键消抖程序等,并在编程软件中调试运行,硬件系统利用PROTEUS强大的功能来实现,简单且易于观察,在仿真中就可以观察到实际的工作状态。单片机外围电路电路电源电路电路显示电路键盘电路图1系统电路原理22硬件设计22189C51单片机MCS51系列单片机是8位单片机产品,89C51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基本模块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CPU89C51的CPU是8位的,另外89C51内部有1个位处理器(2)R0M4KB的片内程序存储器,存放开发调试完成的应用程序(3)RAM256B的片内数据存储器,容量小,但作用大(4)I/O口P0P3,共4个口32条双向且可位寻址的I/O口线(5)中断系统共5个中断源,3个内部中断,2个外部中断(6)定时器/计数器2个16位的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7)通用串行口全双工通用异步接收器/发送器(8)振荡器89C51的外接晶振与内部时钟振荡器为CPU提供时钟信号(9)总线控制89C51对外提供若干控制总线,便于系统扩展89C51的引脚图如下89C51单片机引脚图222晶体振荡电路89C51芯片内部有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用于构成振荡器。引线XTAL1和XTAL2分别为反向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两端跨接石英晶体及两个电容就可构成稳定的自激振荡器。这里,我们选用51单片机12MHZ的内部振荡方式,电容器C1,C2起稳定振荡频率,并对振荡频率有微调作用,C1和C2可在20100PF之间取值,这里取33P。223复位电路采用上电加按键复位电路,上电后,由于电容充电,使RST持续一段高电平时间。当单片机已在运行之中时,按下复位键也能使RST持续一段时间的高电平,从而实现上电加按键复位的操作。224按键电路在按键电路中,我们可以在I/O口上直接接按键,或者通过I/O口设计一个键盘,然后通过键盘扫描程序判断是否有键按下等。键盘扫描电路节省I/O口,但编程有些复杂,在这里,由于我们所用的按键较少,且系统是一个小系统,有足够的I/O口可以使用,为了使程序简化,我们采用按键电路,用部分P1口做开关,P10开始/暂停,P11记录,P12上翻,P13下翻,P14清零。对于按键的设计,采用了防抖动的程序设计,使系统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当按键被按下时,相应的引脚被拉低,经扫描后,获得键值,并执行键功能程序,因此按下不同的按键,将执行不同的功能程序。225显示电路显示电路既可以选用液晶显示器,也可以选用数码管显示。我们采用的是数码管显示电路。用四个共阴极LED显示,LED是七段式显示器,内部有7个条形发光二极管和1个小圆点发光二极管组成,根据各管的亮暗组合成字符。在用数码管显示时,我们有静态和动态两种选择,静态显示程序简单,显示稳定,但是占用端口比较多;动态显示所使用的端口比较少,可以节省单片机的I/O口。在设计中,我们采用LED动态显示,用P0口驱动显示。由于P0口的输出级是开漏电路,用它驱动时需要外接上拉电阻才能输出高电平。226系统电路图开始初始化化P100P110P120P130P140停止下翻上翻够8个个N记录NNNNNY清零3软件设计31设计特点在软件设计中,一般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它具有明显的优点。把一个多功能的复杂的程序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功能单一的程序模块,有利于程序的设计和调试,优化和分工,提高了程序的阅读性和可靠性,使程序的结构层次一目了然。应用系统的程序由包含多个模块的主程序和各种子程序组成。各程序模块都要完成一个明确的任务,实现某个具体的功能,如计数、延时、和显示等,在具体需要时调用相应的模块即可。功能描述用四位LED数码管显示时间。一个“开始/暂停“键,一个“复位“键,一个“记录”键,可同时记录八个相对独立的时间;一个“上翻”键,一个“下翻”键,查看八个不同的计时值。五个按键分别通过五个端口控制秒表的五个功能。32设计思路(程序流程图及程序)开始初始化P100P110P120P130P140停止下翻上翻够8个N暂停记录NNNNN清零程序如下/1、程序目的使用定时器学习秒表计时,记录8组数据,通过上翻、下翻键查看记录的数据2、硬件要求数码管、晶振12M/INCLUDECODEUNSIGNEDCHARTAB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共阴数码管09CODEUNSIGNEDCHARTAB10XBF,0X86,0XDB,0XCF,0XE6,0XED,0XFD,0X87,0XFF,0XEF/共阴数码管09带小数点SBITKEY1P10/开始、暂停SBITKEY2P11/记数SBITKEY3P12/上翻SBITKEY4P13/下翻SBITKEY5P14/清零STATICUNSIGNEDCHARMS,SECSTATICUNSIGNEDCHARSEC8,MS8STATICINTI,JVOIDDELAYUNSIGNEDINTCNT/延时程序WHILECNTVOIDMAINUNSIGNEDCHARKEY3_FLAG0,KEY4_FLAG0TMOD|0X01/定时器010MSIN12MCRYSTAL用于计时TH00XD8TL00XF0ET01TR00TMOD|0X10/定时器1用于动态扫描TH10XF8TL10XF0ET11TR11EA1SEC0/初始化MS0P10XFFI0J0STARTWHILE1/开始、暂停IFKEY1/判断是否按下DELAY50/去抖IFKEY1WHILEKEY1/等待按键释放TR0TR0/记录IFKEY2/判断是否按下DELAY50/去抖IFKEY2WHILEKEY2/等待按键释放IFI8/8组数据记录完毕TR00GOTOSTARTSECISEC/将数据存入数组MSIMSI/上翻IFKEY3DELAY50IFKEY3WHILEKEY3TR00KEY3_FLAG1/按键3标志IFJIGOTOSTARTELSEIFKEY4_FLAGJ2KEY4_FLAG0SECSECJMSMSJ/显示数组里的内容J/下翻IFKEY4DELAY50IFKEY4WHILEKEY4TR00KEY4_FLAG1/按键4标志IFJ0GOTOSTARTELSEIFKEY3_FLAGJ2KEY3_FLAG0SECSECJMSMSJ/显示数组里的内容J/清零IFKEY5DELAY50IFKEY5WHILEKEY5TR00MS0SEC0FORI0I8ISECI0MSI0I0/定时中断1/VOIDTIME1_ISRVOIDINTERRUPT3USING0/定时器1用来动态扫描STATICUNSIGNEDCHARNUMTH10XF8/重入初值TL10XF0SWITCHNUMCASE0P20XFEP0TABSEC/10BREAK/显示秒十位CASE1P20XFDP0TAB1SEC10BREAK/显示秒个位CASE2P20XFBP0TABMS/10BREAK/显示十位CASE3P20XF7P0TABMS10BREAK/显示个位DEFAULTBREAKNUMIFNUM4NUM0/定时中断0/VOIDTIMVOIDINTERRUPT1USING1TH00XD8/重新赋值TL00XF0MS/毫秒单元加1IFMS100MS0/等于100时归零SEC/秒加1IFSEC60SEC0/秒等于60时归零4PROTEUS软件仿真将以上程序清单导入先前做好的PROTEUS仿真电路,汇编之后,按键开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如下下面显示清零功能按下开始键后显示按下清零键后显示仿真结果描述按“开始”键,秒表开始计时;按“暂停”键,秒表暂停计时;按记录键,秒表记录时间,共可记录八个数值;按上翻下翻键,可查看这八个不同的计时值。结论及进一步设想根据实验要求,本次课设基本完成了设计要求,由于秒表系统并不一定仅仅局限于计时,定时等功能,还可以进行多项的扩展,可以利用AT89C51强大的扩展功能,进一步丰富秒表的功能,例如可设定计时时间,倒计时等等众多功能。单片机以其强大的功能和良好的兼容性可以更好地为我们服务,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多了解一些单片机有关知识,可以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生活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5课程设计体会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不足,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不足等。这次的单片机课程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范例。该设计从头到尾都要自己参与进来,熟悉了整个设计流程才能更快地设计出方案并完成设计。本次课程设计我主要负责硬件电路的设计和查阅相关资料。单片机课程早已结束,相关的知识已经很模糊,导致我在设计硬件电路中遇到了不少麻烦。首先是不知从何入手。虽然小组讨论后确定了秒表要实现的功能,可是没有相关理论知识的熟知和实践操作,画出硬件设计图对我而言毫无头绪。查阅了与89C51单片机相关的资料也阅读了其他人单片机数字秒表的设计,慢慢地我开始了解其中原理,一步步设计出了硬件电路的各个部分,如晶体振荡电路,复位电路,按键电路,显示电路。完成设计后需要运用PROTEUS软件进行设计仿真,由于这是第一次接触这个软件,还不知怎样运用它,查阅该软件的相关资料及看过网上的视频后便开始着手画图,接触后觉得还是挺简单的。这次的课程设计我与小组同学进行了交流和讨论,我们分工进行设计,从搜索资料到硬件、软件的调试,每一步、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我们自己的思考,我们共同讨论各方案的比较选择、硬件、软件的设计和调试,最终拿出了我们的成果。在做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我们对单片机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还认识到了这门学科在应用方面的广阔前景。实践是最有高度也是最能体现整体水平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探索,设计出了很多不一样的硬件电路图,写过了很多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