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防雷装置跟踪检测技术规范_第1页
建筑物防雷装置跟踪检测技术规范_第2页
建筑物防雷装置跟踪检测技术规范_第3页
建筑物防雷装置跟踪检测技术规范_第4页
建筑物防雷装置跟踪检测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位置建筑物防雷装置跟踪检测技术规范DB42/T510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跟踪检测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新建(含改建、扩建,下同)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专项防雷工程防雷装置跟踪检测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方法及周期、内容与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境内新建建筑物、专项防雷工程防雷装置的跟踪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794912000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1部分常规测量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15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7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及GB50057、GB50343中相关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防雷装置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LPS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它连接导体的总合。32外部防雷装置EXTERNAL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主要用以防直击雷的防雷装置。33内部防雷装置INTERNAL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由等电位连接系统、共用接地系统、屏蔽系统、合理布线系统、浪涌保护器等组成,主要用于减小和防止雷电流在需防空间内所产生的电磁效应。34接闪器AIRTERMINATIONSYSTEM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35引下线DOWNCONDUCTORSYSTEM连接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36接地装置EARTHTERMINATIONSYSTEM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37接地体EARTHINGELECTRODE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38接地线EARTHINGCONDUCTOR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或从接地端子、等电位连接带至接地装置的连接导体。39自然接地体NATURALEARTHINGELECTRODES具有兼作接地功能的但不是为此目的专门设置的与大地有良好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埋地金属管道和设施等的统称。310人工接地体MANUALEARTHINGELECTRODES为接地需要而埋设的接地体,称人工接地体。一般可分为人工垂直接地体和人工水平接地体,二者可以结合使用。311共用接地系统COMMONEARTHINGSYSTEM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等电位连接带、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及接地装置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系统。312雷电防护区LIGHTNINGPROTECTIONZONE;LPZ需要规定和控制雷电电磁环境的区域。313雷击电磁脉冲LINGHTNINGELECTROMAGNETICIMPULSE是一种干扰源。指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防雷装置和建筑物附近所引起的效应。绝大多数是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如雷电流或部分雷电流、被雷电击中的装置的电位升高以及电磁辐射干扰。314等电位连接LIGHTNINGEQUIPOTENTIALBONDING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等电位连接到防雷装置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315等电位连接带BONDINGBAR将金属装置、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电信线路及其它线路连于其上以能与防雷装置做等电位连接的金属带。316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MAINEQUIPOTENTIALEARTHINGTERMINALBOARD;MEB将多个接地端子连接在一起的金属板。317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LOCALEQUIPOTENTIALEARTHINGTERMINALBOARD;LEB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内,作局部等电位连接的接地端子板。318等电位连接网络BONDINGNETWORK将建筑物和建筑物内系统(带电导体除外)的所有导电性物体互相连接到接地装置的一个系统。319电磁屏蔽ELECTROMAGNETICSHIELDING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穿透的屏蔽。320电涌保护器SURGEPROTECTIVEDEVICE;SPD目的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321防雷装置跟踪检测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TRACKINGCHECKANDMEASURE根据防雷工程施工进度,依照防雷装置的设计确定防雷装置的达标情况而进行的检查、测量及信息综合分析处理全过程。4一般规定41防雷分类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411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A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B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C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412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A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B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C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D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E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F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G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H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I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413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B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C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D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E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F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41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分区见本标准附录A(规范性附录)。415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按本规范附录B(规范性附录)计算。42基本要求与检测程序421实施防雷装置跟踪检测的单位应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检测资质。防雷检测人员应具有防雷装置检测个人资格证。422检测应由两名或两名以上检测人员承担。423防雷装置接地电阻的测试,应在无降雨、无积水和非冻土条件下进行。424仪器仪表和测量工具的精度应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检测前检查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和测量工具应符合使用规定,保证其在计量合格证有效期内并能正常使用。425首次检测,应先通过查阅审核通过的防雷工程设计技术资料,了解被检方的防雷装置设计的基本情况,然后进行现场防雷环境的调查。调查含以下内容A新建建筑物防雷类别;B新建建筑物雷电防护区的划分。雷电防护区的划分见本标准附录C(规范性附录);C检查防雷装置施工资料,检查接闪器、引下线的安装和敷设方式;检查接地形式、等电位连接状况等应与防雷设计要求相符;D低压配电接地形式、电涌保护器(SPD)的设置及安装工艺状况、管线布设和屏蔽措施等应与防雷设计要求相符;E填写现场调查表格。现场调查表格的填写,宜按照附录D(资料性附录)进行。426每次检测应绘制防雷测试点平面示意简图。天面检测时,应按GB50057第五章规定的滚球法及网格法计算接闪器保护范围。示意简图与计算结果填入防雷装置检测原始记录表。原始记录宜按本标准附录E(资料性附录)提供的表格填写。427检测记录应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工整、清楚,严禁涂改;原始记录必须有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改错时应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划一斜线将被修改的内容划去,然后在其右上角写上完整的正确的内容。428对检测数据应逐项对比、计算,依据相关技术标准给出所检测项目的评定结论,提供检测报告。检测单位应将检测报告连同原始记录一并存档,长期保存。429防雷装置跟踪检测程序,宜按图1的框图进行。图1防雷装置跟踪检测程序框图5检测方法及周期51检测方法511目测查看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装置的安装工艺、焊接状况、防腐措施、线缆敷设情况等项目,记录在原始记录表中。512器测5121土壤电阻率的测量使用多功能地阻测试仪或综合测试仪,测量土壤电阻率,用于工频接地电阻和冲击接地电阻的换算。5122接闪器高度的测量使用光学经纬仪或激光测距仪,测量接闪器高度,用于计算接闪器的保护范围。5123材料规格的测量使用游标卡尺和测厚仪,测量防雷装置的直径、长宽、厚度等,用于防雷装置所选材料规格的判定。5124连接状况的测量使用等电位连接电阻测试仪或微欧计,测量接闪器与引下线的电气连接、等电位连接带与接地干线的电气连接及法兰跨接的过渡电阻,用于电气连接、等电位连接和跨接连接的电气连接质量判定。5125接地电阻的测量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用于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的判定。5126辅助项目的测量使用卷尺、直尺、温/湿度表、万用表等辅助测量工具,用于测量场所环境条件的辅助测试。图2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跟踪检测流程图52检测周期521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应根据工程进度实行跟踪检测制度,检测流程宜按图2的框图进行。522对存在防雷安全隐患的防雷装置,整改后,应增加检测。6检测内容与技术要求61接地装置611查看设计、施工资料,检查自然接地体材质、防腐措施与焊接工艺、与引下线连接,测量用材规格、截面积、厚度、埋设深度,计算自然接地体的表面积。612检查人工接地装置类型及规格、测量环形人工基础接地体材料规格尺寸、计算环形人工基础接地体的表面积。613检查、计算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与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之间的距离。614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615以上检查、测试、计算的结果应符合设计与附录F(规范性附录)中表F1的要求。616接地电阻宜按附录G(资料性附录)提供的测试方法测量。62引下线621查看设计、施工资料,检查引下线的设置、材质、规格(包括直径、截面积、厚度)、焊接工艺、防腐措施。622当利用柱筋作为引下线时,应检查A应选用结构柱外侧柱筋;B当柱筋直径大于或等于16MM时,柱筋数量不应少于两根;C当柱筋直径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16MM时,柱筋数量不应少于四根;D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周边结构柱设置。623当引下线明敷时,检查其支持卡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05M15M;垂直直线部分15M30M,弯曲部分03M05M。624检查引下线不应有明显机械损伤、断裂及严重锈蚀现象。625检查各类信号线路、电源线路与引下线之间距离。其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M,交叉净距不应小于03M。626记录、测量引下线布置的总根数及每相邻两根引下线的距离。627测试引下线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宜按附录G(资料性附录)提供的测试方法测量。每根引下线为一个检测点,按编号顺序测试引下线的接地电阻。628以上检查、测试、计算的结果应符合设计与附录F(规范性附录)中表F2的要求。629接地电阻宜按附录G(资料性附录)提供的测试方法测量。63接闪器631查看设计、施工资料,检查接闪器的材质、与引下线的焊接工艺、防腐工艺,测试接闪器的规格(包括直径、截面积、厚度),计算接闪器保护范围及其与保护物之间的安全距离。632当接闪器明敷时,应检查A支持卡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05M15M;垂直直线部分15M30M,弯曲部分03M05M;B过伸缩缝时应设置补偿器;C避雷带应沿女儿墙外侧边缘敷设,与边缘距离不宜大于100MM。633检查高于第一类建筑物且不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的树木与建筑物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M。634检查接闪器不应有明显机械损伤、断裂及严重锈蚀现象。635检查接闪器上不应绑扎或悬挂各类电源线路、信号线路。636测试接闪器与每一根引下线的电气连接。637测试屋面电气设备和金属构件与防雷装置的电气连接。638测试防侧击雷装置与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639以上检查、测试、计算的结果应符合设计与附录F(规范性附录)中表F3与表F4的要求。6310接地电阻宜按附录G(资料性附录)提供的测试方法测量。64均压环641查看设计、施工资料,检查均压环的布置、连接状况、材料、搭接形式。642测量均压环的起始高度、环间距离、材料规格、搭接长度。643测试均压环与防雷引下线的电气连接。644以上检查、测试、计算的结果应符合设计与附录F(规范性附录)中表F4的要求。645接地电阻宜按附录G(资料性附录)提供的测试方法测量。65等电位连接651查看施工图,确定等电位连接点位置。652检查穿过各雷电防护区交界的金属部件,以及建筑物内的设备、金属管道、电缆桥架、电缆金属外皮、金属构架、钢屋架、金属门窗等较大金属物,应就近与接地装置或等电位连接带(板)作等电位连接,测试其电气连接。653检查第一、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内的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654检查等电位连接线的材质、规格、连接方式及工艺。655测量等电位连接带的接地电阻。656测量等电位连接带之间连接导体两端的电气连接。657以上检查、测试的结果应符合设计与附录F(规范性附录)中表F5的要求。658接地电阻宜按附录G(资料性附录)提供的测试方法测量。66电磁屏蔽661查看设计、施工资料,检查屏蔽层电气连通。屏蔽层应保持电气连通,金属线槽宜采取全封闭,两端应接地,测试其电气连接。662检查建筑物之间敷设的电缆。建筑物之间敷设的电缆,其屏蔽层两端应与各自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带连接,测试其电气连接。663检查屏蔽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屏蔽电缆的金属屏蔽层至少应在两端且宜在防雷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当系统要求只在一端做等电位连接时,应采用两层屏蔽,外层屏蔽应至少在两端做等电位连接,测试其电气连接。664检查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使用的低压电气设备金属外壳。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使用的低压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应接地;连接电气设备的电源线路、信号线路屏蔽外层与其金属外壳做等电位连接,测试其电气连接。665当电源采用TN系统时,从建筑物内总配电盘(箱)开始引出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TNS系统。666以上检查、测试的结果应符合设计与附录F(规范性附录)中表F5的要求。667接地电阻、过渡电阻宜按附录G(资料性附录)提供的测试方法测量。67电涌保护器671查看设计、施工资料,检查SPD安装的位置、数量、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应与设计相符合。672在电源或信号线路上安装多级SPD时,检查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应按生产厂家的试验数据采用。如无试验数据时,检查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M,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M,长度达不到要求应加装退耦元件。673检查SPD表面应平整,光洁,无划伤,无裂痕和烧灼痕或变形,SPD的标志应完整和清晰,状态指示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674检查各级SPD的连接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宜超过05M,连接线的截面积应符合设计与附录F(规范性附录)中表F5的要求。675测试SPD接地端子与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676以上检查、测试的结果应符合设计与附录F(规范性附录)中表F5的要求。677接地电阻、过渡电阻宜按附录G(资料性附录)提供的测试方法测量。68测试阻值的要求681检测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682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采用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但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重要建筑物,则不宜大于10。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方法参见附录H(资料性附录)。683当建筑物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共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按各系统要求中的最小值确定。684当采取电气连接、等电位连接和跨接连接时,其过渡电阻不宜大于003。685露天钢质储罐、泵房(棚)外侧的管道接地、直径大于或等于25M及容积大于或等于50M3的装置、和覆土油罐的罐体及罐室的金属构件以及呼吸阀、量油孔等金属附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686地上油气管道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687距离建筑物100M内的管道,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20。688专设的静电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689静电接地电阻值有特殊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当采取间接静电接地时,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M。附录A(规范性附录)爆炸和火灾环境分区A1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注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A2爆炸性粉尘环境应根据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环境;区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A3火灾危险环境应根据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以及危险程度及物质状态的不同,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区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附录B(规范性附录)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B1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应按式1确定NKNGAE(1)式1中N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次A);K校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取1,在下列情况下取相应数值位于旷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17;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取15;NG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A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B2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应按式2确定NG0024TD13(2)式(2)中TD年平均雷暴日,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DA)。B3建筑物等效面积AE应为其实际平面积向外扩大后的面积。其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B31当建筑物的高H小于100M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和等效面积(图B1)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3)(4)式(3)、式(4)中D建筑物每边的扩大宽度(M);L、W、H分别为建筑物的长、宽、高(M)。图B1建筑物的等效面积注建筑物平面积扩大后的面积AE如图B1中周边虚线所包围的面积。B32当建筑物的高H等于或大于100M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应按等于建筑物的高H计算;建筑物的等效面积应按下式确定。AELW2H(LW)H2106(5)B33当建筑物各部位的高不同时,应沿建筑物周边逐点算出最大扩大宽度,其等效面积AE应按每点最大扩大宽度外端的连接线所包围的面积计算。附录C(规范性附录)雷电防护区划分C1雷电防护区的划分是将需要保护和控制雷电电磁脉冲环境的建筑物,从外部到内部划分为不同的雷电防护区(LPZ)。C2雷电防护区应划分为直击雷非防护区、直击雷防护区、第一防护区、第二防护区和后续防护区,并符合下列规定注表示在不同雷电防护区界面上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表示起屏蔽作用的建筑物外墙、房间或其它屏蔽体表示按滚球法计算LPZ的保护范围表示中间省略部分图C1建筑物雷电防护区(LPZ)划分C21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电磁场没有衰减,各类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属完全暴露的不设防区。C22直击雷防护区(LPZ0B)电磁场没有衰减,各类物体很少遭受直接雷击,属充分暴露的直击雷防护区。C23第一防护区(LPZ1)由于建筑物的屏蔽措施,流经各类导体的雷电流比直击雷防护区(LPZ0B)减小,电磁场得到了初步的衰减,各类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C24第二防护区(LPZ2)进一步减小所导引的雷电流或电磁场而引入的后续防护区。C25后续防护区(LPZN)需要进一步减小雷电电磁脉冲,以保护敏感度水平高的设备的后续防护区。附录D(资料性附录)防雷装置跟踪检测现场调查表表D防雷装置跟踪检测现场调查表编号被调查单位名称被调查单位地址联系电话联系人建(构)筑物高度M/层防雷类别一类二类三类防直击雷措施有无其它接闪器类型针带线网其它防侧击雷措施有无其它类型均压环等电位联结其它接闪器安装方式明设暗敷其它接闪器高度M被保护物高度M需要保护的最大半径M接地引下线根锈蚀程度未锈蚀严重其它接地形式共用联合独立其它防雷电感应措施有无其它类型接地等电位连接其它等电位连接有无其它类型星型网型混合型其它防雷电波侵入措施有无其它类型管线埋地电涌保护其它电涌保护器(SPD)有无其它类型电源SPD信号SPD其它屏蔽措施有无其它类型空间屏蔽管线屏蔽其它调查情况说明调查人填表时间年月日附录E(资料性附录)防雷装置跟踪检测原始记录表表E1检测初步结论建设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监理单位名称邮政编码防雷类别施工单位名称接闪器类型项目名称引下线类型项目地址接地装置类型建筑栋数使用性质层数地上地下建筑面积(万M2)建筑总高度(M)主要检测设备及编号建筑结构类型检测主要依据检测日期年月日天气情况设计核准书编号原始记录表编号综合评定备注检测复核台雷检字2003第表E2现场检查情况被检测场所防雷类别一类二类三类防直击雷措施有无接闪器类型针带线网金属构件接地引下线状况完好锈蚀断开接地类型基础接地人工接地接地形式共用联合独立防雷电感应措施有无类型接地等电位连接其它防雷电波侵入措施有无类型管线埋地电涌保护其它电涌保护器(SPD)有无类型电源SPD信号SPD等电位连接有无类型星型网型混合型屏蔽措施有无类型空间屏蔽管线屏蔽测点平面示意简图说明表E3测试项目结果记录检测内容检测结果设计要求结果评价接地装置材料、规格(MM)接地装置防腐措施敷设方式(明或暗)数量/平均间距(M)利用柱主筋或外设引下线/规格(MM)搭接形式/搭接长度(MM)引下线防腐措施敷设方式(明或暗)敷设位置避雷带材料、规格(MM)支持卡高度(M)直线/转角支持卡间距(M)支持卡材料、规格(MM)搭接形式/搭接长度(MM)避雷带防腐措施类型(独立针或短针)避雷针安装位置材料、规格(MM)高度(M)保护范围(M)针与被保护物安全距离(M)搭接形式/搭接长度(MM)避雷针防腐措施敷设方式(明或暗)材料、规格(MM)网格尺寸(MM)搭接形式/搭接长度(MM)避雷网防腐措施表E4测试项目结果记录检测内容检测结果设计要求结果评价接闪方式(其它金属构件)材料、规格(MM)/高度(M)搭接形式/搭接长度(MM)防腐措施其它接闪器突出屋面的非金属物被保护情况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位置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方式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材料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材料规格(MM)局部总等电位接地端子位置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材料等电位连接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材料规格(MM)敷设方式(明或暗)材料、规格(MM)设置高度(M)或起始层数均压环外墙上大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情况位置(位于建筑物天面或地面)是否处于LPZ0B区内是否安装天馈或信号SPD通信天线等电位连接情况,接地装置类型接闪器类型是否处于LPZ0B区内油、气罐体的厚度、规格(MM)油、气罐体的锈蚀和防腐情况静电导除线的截面积(MM2)加油加气站、库油、气管道法兰盘连接情况表E5防雷装置接地电阻检测结果记录第页共页检测场所检测部位测点编号检测结果()标准值()结果评价表E6SPD测试结果记录低压供电线路入户方式埋地架空低压供电制式保护级数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状态指示器SPD型号最大通流量IMAX(KA)标称放电电流IN(KA)电压保护水平UP(V)参数工作电压UN(V)SPD安装位置接地线长度(M)/规格(MM)SPD的漏电流(A)SPD的启动电压(V)低压电源系统电涌保护器冲击接地电阻值()线缆敷设方式埋地架空保护级数SPD型号接口形式/SPD数量安装位置标称放电电流(KA)SPD接地线规格(MM2)/长度(M)信号电涌保护器冲击接地电阻值()线缆敷设方式埋地架空保护级数SPD型号接口形式/SPD数量安装位置标称放电电流(KA)SPD接地线规格(MM2)/长度(M)天馈电涌保护器冲击接地电阻值()附录F(规范性附录)建筑物防雷装置技术要求表F1接地装置的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装置名称标准要求接地装置的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人工接地体水平接地极扁钢截面100MM2,厚度4MM;圆钢10MM;角钢截面100MM2,厚度4MM。垂直接地极角钢截面100MM2,厚度4MM,长度25M;钢管管壁厚度35MM。埋设深度05M。距建筑物的出入口或人行道3M。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接闪器直接装在建筑物上,应敷设环形接地体。环行人工接地体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闭合条形基础的周长60时,扁钢(MM)425(MM圆钢根数直径210,KC取072,则最小截面积为424KC222M2;闭合条形基础的周长40且60时,扁钢(MM)450(MM)、圆钢根数直径210,KC取1,则最小截面积为424KC2424M2;闭合条形基础的周长40、钢材表面积总和424M2。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闭合条形基础的周长60时,圆钢根数直径110,KC取072,则最小截面积为189KC2098M2;闭合条形基础的周长40且60时,扁钢(MM)420(MM)、圆钢根数直径28,KC取1,则最小截面积为1894KC2189M2;闭合条形基础的周长40、钢材表面积总和189M2。自然接地体圆钢216MM;410MM;敷设在混凝土中作为防雷装置的钢筋或圆钢,当仅一根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被利用作为防雷装置的混凝土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其截面积总和不应小于一根直径为10MM钢筋的截面积。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每根引下线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S424KC2;第三类防雷建筑物S189KC2。安全距离独立装置的接地装置与被保护物的安全距离按GB50057计算,3M。搭接形式与长度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双面施焊时长度6倍直径,单面施焊时长度12倍直径;圆钢与扁钢搭接搭接长度为双面施焊6倍圆钢直径;自然接地体内熔焊、紧固件紧固按相关技术要求执行。表F2引下线及接地装置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装置名称标准要求根数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的端部和架空避雷网的各支柱处1根;周长25M,高度40M的三类建筑物1根;其它情况2根。引下线的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平均间距一类12M,金属屋面或钢筋混泥土屋面的钢筋1824M;二类18M;三类25M材料规格明敷圆钢8MM;扁钢截面48MM2,厚度4MM;铜材截面50MM2。暗敷圆钢10MM;扁钢截面80MM2,厚度4MM。烟囱水塔圆钢12MM;扁钢截面100MM2,厚度4MM。防腐状况热镀锌、涂漆、暗敷、不锈钢材质等。安全距离独立防雷装置的引下线与被保护物之间的安全距离按GB50057计算,3M搭接形式与长度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双面施焊时长度6倍直径,单面施焊时长度12倍直径;圆钢与扁钢搭接搭接长度为双面施焊6倍圆钢直径;柱筋内熔焊、紧固件紧固按相关技术要求执行。支持卡间距垂直直线部分15M30M,水平直线部分05M15M,弯曲部分03M05M。表F3接闪器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装置名称标准要求避雷针针长1米以下圆钢12MM;钢管20MM,厚度25MM;铜材有效截面50MM2。针长12米圆钢16MM;钢管25MM,厚度25MM;铜材有效截面50MM2。烟囱、水塔顶端针圆钢20MM;钢管40MM,厚度25MM;铜材有效截面50MM2。接闪器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避雷带圆钢8MM;钢管20MM,厚度25MM;扁钢截面48MM2,厚度4MM;铜材截面50MM2。烟囱(水塔)顶部避雷环(带)圆钢12MM;扁钢截面100MM2,厚度4MM。支持卡间距水平直线部分05M15M,垂直直线部分15M30M,弯曲部分03M05M圆钢8MM;扁钢截面48MM2,厚度4MM。避雷网网格尺寸一类5M5M或6M4M;二类10M10M或12M8M;三类20M20M或24M16M。避雷线镀锌钢绞线截面35MM2。金属板屋面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金属屋面不宜作接闪器;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厚度05MM;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铁板厚度4MM;铜板厚度5MM;铝板厚度7MM。钢管、钢罐壁厚25MM;一旦遭雷击穿,其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其壁厚4MM。防腐状况热镀锌、涂漆、暗敷、不锈钢材质等。搭接形式与长度扁钢与扁钢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双面施焊时长度6倍直径,单面施焊时长度12倍直径;圆钢与扁钢搭接搭接长度为双面施焊6倍圆钢直径;金属板采用搭接时,连接长度100MM。保护范围按GB50057规范滚球法计算,且符合GB50057表321要求。安全距离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及接地装置与被保护建筑物及与其相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距离按GB50057计算,3M。避雷线与突出屋面物体间的距离按GB50057计算,3M。表F4防侧击雷装置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装置名称标准要求防侧击雷装置首道均压环高度一类建筑物30M二类建筑物45M三类建筑物60M环间距离建筑物高度30M以下环间垂直距离12M建筑物高度30M以上环间垂直距离6M材料规格扁钢100MM2,厚度4MM圈梁外筋圆钢12MM连接状况建筑物天面和外墙的高大金属物构件须与防雷地进行可靠连接搭接形式与长度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双面6D,单面12D圆钢与扁钢连接圆钢6D表F5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装置的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装置名称标准要求总等电位连接处LPZ0B与LPZ1交界处铜线16MM2;铝线25MM2;钢材50MM2。等电位连接局部等电位连接处LPZ1与LPZ2交界处铜线6MM2;铝线10MM2;钢材16MM2。第一、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入户低压线路埋地引入长度应按GB50057式323计算,15M。屏蔽及埋地入户端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应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进出建筑物界面的各类金属管线与接地装置连接。建筑物内设备管道、构架、金属线槽与接地装置连接。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顶端和底端与接地装置连接。建筑物内设备管道、构架、金属线槽连接处作跨接处理。设备、设施金属管道接地状况架空金属管道、电缆桥架每隔25M接地一次。2处。屋内接地干线材料、规格截面16MM2。配电线路、信号线路上安装电涌保护器SPD。第一级SPD连接相线铜导线16MM2;SPD接地连接铜导线25MM2;第二级SPD连接相线铜导线10MM2;SPD接地连接铜导线16MM2;第三级SPD连接相线铜导线6MM2;SPD接地连接铜导线10MM2;第四级SPD连接相线铜导线4MM2;SPD接地连接铜导线6MM2。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装置电涌保护器SPD两端连接线长度宜05M。附录G(资料性附录)接地电阻的测量接地电阻的测量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所测得数据为工频接地电阻,接地装置工频接地电阻与冲击接地电阻的换算见附录H。G1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原理原理图见图G。图G接线原理图图中三个接线端子E、P、C分别接到接地体、电流探针和电位探针。其中E端子连接待测接地极,P端子连接电位极,C端子连接电流极。测量时,在C端子产生一个恒定电流I,该电流经电流极大地接地极E,形成电流回路。只要X和D足够长,且具有合适的比例关系,通过测量E、P之间的电压U,其电压U和电流I的比值就是接地电阻R,即RU/I(G1)G2测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G21C点、P点至E点的距离应符合所选测量仪器的要求。测量时,要根据现场情况仔细选择C点,E点至C点所在直线的延长线一定要通过地网的中心点G,即CE连线要垂直于地网边缘。G22P点要选在C点至地网的中间,若对测量的数据有疑问时,可多选几个P点进行测量,再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得出较准确的测量结果。G23测量时,测试线一般要求不要互相缠绕。G24测量时要避开地下的金属管道、通信线路等。如对地下情况不了解,可多换几个地点测量,进行比较后得出较准确的数据。G25在测量屋面接闪器时,通常要加长E点的测量线,加长的测量线对小地网的测量精度有较大影响,必须减掉加长线的线电阻,该线电阻可通过对比法得出或用电桥测出;如果是加长P点和C点的测量线,此时加长线的线电阻可忽略不计。检测时,加长线不应盘绕在一起。G26在防雷检测中常采用两点法测量,其测得的接地电阻是待测接地极与辅助接地极之和,与待测接地极阻值相比,辅助接地极阻值可忽略不计。这种测量要注意的是辅助接地极一般选用的金属自来水管道系统,其管道接头处无绝缘措施;待测接地极其接地电阻较低时不适用。G27对大型地网(如发电厂等)和特殊场所(如有严重干扰场所)接地电阻的测量,测量方法参方法见GB/T1794912000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1部分常规测量。附录H(资料性附录)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H1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应按下式确定RARI(H1)式中R接地装置各支线的长度取值小于或等于接地体的有效长度LE或者有支线大于LE而取其等于LE时的工频接地电阻();A换算系数,其数值宜按图H1确定;RI所要求的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图H1换算系数A注L为接地体最长支线的实际长度,其计量与LE类同。当它大于LE时,取其等于LE。H2接地体的有效长度应按下式确定(H2)式中LE接地体的有效长度,应按图H2计量(M);敷设接地体处的土壤电阻率(M)。H3环绕建筑物的环形接地体应按以下方法确定冲击接地电阻H31当环形接地体周长的一半大于或等于接地体的有效长度LE时,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应为从与该引下线的连接点起沿两侧接地体各取LE长度算出的工频接地电阻(换算系数A等于1)。H32当环形接地体周长的一半L小于LE时,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应为以接地体的实际长度算出工频接地电阻再除以A值。H4与引下线连接的基础接地体,当其钢筋从与引下线的连接点量起大于20M时,其冲击接地电阻应为以换算系数A等于1和以该连接点为圆心、20M为半径的半球体范围内的钢筋体的工频接地电阻。图H2接地体有效长度的计量薃肀莂蒃袂肀肂虿袈聿芄薂螄肈莇螇蚀肇葿薀罿肆腿莃袅肅芁薈螁膄莃莁蚇膄肃薇薃膃芅荿羁膂莈蚅袇膁蒀蒈螃膀膀蚃虿腿节蒆羈芈莄蚁袄芈蒆蒄螀芇膆蚀蚆袃莈蒃蚂袂蒁螈羀袁膀薁袆袁芃螆螂袀莅蕿蚈衿蒇莂羇羈膇薇袃羇艿莀蝿羆蒂薆螅羅膁蒈蚁羅芄蚄罿羄莆蒇袅羃蒈蚂螁羂膈蒅蚇肁芀蚁薃肀莂蒃袂肀肂虿袈聿芄薂螄肈莇螇蚀肇葿薀罿肆腿莃袅肅芁薈螁膄莃莁蚇膄肃薇薃膃芅荿羁膂莈蚅袇膁蒀蒈螃膀膀蚃虿腿节蒆羈芈莄蚁袄芈蒆蒄螀芇膆蚀蚆袃莈蒃蚂袂蒁螈羀袁膀薁袆袁芃螆螂袀莅蕿蚈衿蒇莂羇羈膇薇袃羇艿莀蝿羆蒂薆螅羅膁蒈蚁羅芄蚄罿羄莆蒇袅羃蒈蚂螁羂膈蒅蚇肁芀蚁薃肀莂蒃袂肀肂虿袈聿芄薂螄肈莇螇蚀肇葿薀罿肆腿莃袅肅芁薈螁膄莃莁蚇膄肃薇薃膃芅荿螀羀膆蒃蚆肀芈芆薂聿羈蒂蒈肈肀芅袆肇芃薀螂肆莅莃蚈肅肅薈薄蚂膇莁蒀蚁艿薇蝿螀罿荿蚅蝿肁薅薁螈膄莈薇螈莆膀袆螇肆蒆螁螆膈艿蚇螅芀蒄薃螄羀芇葿袃肂蒃螈袂膄芅蚄袂芇蒁蚀袁肆芄薆袀腿蕿蒂衿芁莂螁袈羁薇蚇袇肃莀薃羆膅薆葿羆芈荿螇羅羇膁螃羄膀莇虿羃节芀薅羂羂蒅蒁羁肄芈螀羀膆蒃蚆肀芈芆薂聿羈蒂蒈肈肀芅袆肇芃薀螂肆莅莃蚈肅肅薈薄蚂膇莁蒀蚁艿薇蝿螀罿荿蚅蝿肁薅薁螈膄莈薇螈莆膀袆螇肆蒆螁螆膈艿蚇螅芀蒄薃螄羀芇葿袃肂蒃螈袂膄芅蚄袂芇蒁蚀袁肆芄薆袀腿蕿蒂衿芁莂螁袈羁薇蚇袇肃莀薃羆膅薆葿羆芈荿螇羅羇膁螃羄膀莇虿羃节芀薅羂羂蒅蒁羁肄芈螀羀膆蒃蚆肀芈芆薂聿羈蒂蒈肈肀芅袆肇芃薀螂肆莅莃蚈肅肅薈薄蚂膇莁蒀蚁艿薇蝿螀罿荿蚅蝿肁薅薁螈膄莈薇螈莆膀袆螇肆蒆螁螆膈艿蚇螅芀蒄薃螄羀芇葿袃肂蒃螈袂膄芅蚄袂芇蒁蚀袁肆芄薆袀腿蕿蒂衿芁莂螁袈羁薇蚇袇肃莀薃羆膅薆葿羆芈荿螇羅羇膁螃羄膀莇虿羃节芀薅羂羂蒅蒁羁肄芈螀羀膆蒃蚆肀芈芆薂聿羈蒂蒈肈肀芅袆肇芃薀螂肆莅莃蚈肅肅薈薄蚂膇莁蒀蚁艿薇蝿螀罿荿蚅蝿肁薅薁螈膄莈薇螈莆膀袆螇肆蒆螁螆膈艿蚇螅芀蒄薃螄羀芇葿袃肂蒃螈袂膄芅蚄袂芇蒁蚀袁肆芄薆袀腿蕿蒂衿芁莂螁袈羁薇蚇袇肃莀薃羆膅薆葿羆芈荿螇羅羇膁螃羄膀莇虿羃节芀薅羂羂蒅蒁羁肄芈螀羀膆蒃蚆肀芈芆薂聿羈蒂蒈肈肀芅袆肇芃薀螂肆莅莃蚈肅肅薈薄蚂膇莁蒀蚁艿薇蝿螀罿荿蚅蝿肁薅薁螈膄莈薇螈莆膀袆螇肆蒆螁螆膈艿蚇螅芀蒄薃螄羀芇葿袃肂蒃螈袂膄芅蚄袂芇蒁蚀袁肆芄薆袀腿蕿蒂衿芁莂螁袈羁薇蚇袇肃莀薃羆膅薆葿羆芈荿螇羅羇膁螃羄膀莇虿羃节芀薅羂羂蒅蒁羁肄芈螀羀膆蒃蚆肀芈芆薂聿羈蒂蒈肈肀芅袆肇芃薀螂肆莅莃蚈肅肅薈薄蚂膇莁蒀蚁艿薇蝿螀罿荿蚅蝿肁薅薁螈膄莈薇螈莆膀袆螇肆蒆螁螆膈艿蚇螅芀蒄薃螄羀芇葿袃肂蒃螈袂膄芅蚄袂芇蒁蚀袁肆芄薆袀腿蕿蒂衿芁莂螁袈羁薇蚇袇肃莀薃羆膅薆葿羆芈荿螇羅羇膁螃羄膀莇虿羃节芀薅羂羂蒅蒁羁肄芈螀羀膆蒃蚆肀芈芆薂聿羈蒂蒈肈肀芅袆肇芃薀螂肆莅莃蚈肅肅薈薄蚂膇莁蒀蚁艿薇蝿螀罿荿蚅蝿肁薅薁螈膄莈薇螈莆膀袆螇肆蒆螁螆膈艿蚇螅芀蒄薃螄羀芇葿袃肂蒃螈袂膄芅蚄袂芇蒁蚀袁肆芄薆袀腿蕿蒂衿芁莂螁袈羁薇蚇袇肃莀薃羆膅薆葿羆芈荿螇羅羇膁螃羄膀莇虿羃节芀薅羂羂蒅蒁羁肄芈螀羀膆蒃蚆肀芈芆薂聿羈蒂蒈肈肀芅袆肇芃薀螂肆莅莃蚈肅肅薈薄蚂膇莁蒀蚁艿薇蝿螀罿荿蚅蝿肁薅薁螈膄莈薇螈莆膀袆螇肆蒆螁螆膈艿蚇螅芀蒄薃螄羀芇葿袃肂蒃螈袂膄芅蚄袂芇蒁蚀袁肆芄薆袀腿蕿蒂衿芁莂螁袈羁薇蚇袇肃莀薃羆膅薆葿羆芈荿螇羅羇膁螃羄膀莇虿羃节芀薅羂羂蒅蒁羁肄芈螀羀膆蒃蚆肀芈芆薂聿羈蒂蒈肈肀芅袆肇芃薀螂肆莅莃蚈肅肅薈薄蚂膇莁蒀蚁艿薇蝿螀罿荿蚅蝿肁薅薁螈膄莈薇螈莆膀袆螇肆蒆螁螆膈艿蚇螅芀蒄薃螄羀芇葿袃肂蒃螈袂膄芅蚄袂芇蒁蚀袁肆芄薆袀腿蕿蒂衿芁莂螁袈羁薇蚇袇肃莀薃羆膅薆葿羆芈荿螇羅羇膁螃羄膀莇虿羃节芀薅羂羂蒅蒁羁肄芈螀羀膆蒃蚆肀芈芆薂聿羈蒂蒈肈肀芅袆肇芃薀螂肆莅莃蚈肅肅薈薄蚂膇莁蒀蚁艿薇蝿螀罿荿蚅蝿肁薅薁螈膄莈薇螈莆膀袆螇肆蒆螁螆膈艿蚇螅芀蒄薃螄羀芇葿袃肂蒃螈袂膄芅蚄袂芇蒁蚀袁肆芄薆袀腿蕿蒂衿芁莂螁袈羁薇蚇袇肃莀薃羆膅薆葿羆芈荿螇羅羇膁螃羄膀莇虿羃节芀薅羂羂蒅蒁羁肄芈螀羀膆蒃蚆肀芈芆薂聿羈蒂蒈肈肀芅袆肇芃薀螂肆莅莃蚈肅肅薈薄蚂膇莁蒀蚁艿薇蝿螀罿荿蚅蝿肁薅薁螈膄莈薇螈莆膀袆螇肆蒆螁螆膈艿蚇螅芀蒄薃螄羀芇葿袃肂蒃螈袂膄芅蚄袂芇蒁蚀袁肆芄薆袀腿蕿蒂衿芁莂螁袈羁薇蚇袇肃莀薃羆膅薆葿羆芈荿螇羅羇膁螃羄膀莇虿羃节芀薅羂羂蒅蒁羁肄芈螀羀膆蒃蚆肀芈芆薂聿羈蒂蒈肈肀芅袆肇芃薀螂肆莅莃蚈肅肅薈薄蚂膇莁蒀蚁艿薇蝿螀罿荿蚅蝿肁薅薁螈膄莈薇螈莆膀袆螇肆蒆螁螆膈艿蚇螅芀蒄薃螄羀芇葿袃肂蒃螈袂膄芅蚄袂芇蒁蚀袁肆芄薆袀腿蕿蒂衿芁莂螁袈羁薇蚇袇肃莀薃羆膅薆葿羆芈荿螇羅羇膁螃羄膀莇虿羃节芀薅羂羂蒅蒁羁肄芈螀羀膆蒃蚆肀芈芆薂聿羈蒂蒈肈肀芅袆肇芃薀螂肆莅莃蚈肅肅薈薄蚂膇莁蒀蚁艿薇蝿螀罿荿蚅蝿肁薅薁螈膄莈薇螈莆膀袆螇肆蒆螁螆膈艿蚇螅芀蒄薃螄羀芇葿袃肂蒃螈袂膄芅蚄袂芇蒁蚀袁肆芄薆袀腿蕿蒂衿芁莂螁袈羁薇蚇袇肃莀薃羆膅薆葿羆芈荿螇羅羇膁螃羄膀莇虿羃节芀薅羂羂蒅蒁羁肄芈螀羀膆蒃蚆肀芈芆薂聿羈蒂蒈肈肀芅袆肇芃薀螂肆莅莃蚈肅肅薈薄蚂膇莁蒀蚁艿薇蝿螀罿荿蚅蝿肁薅薁螈膄莈薇螈莆膀袆螇肆蒆螁螆膈艿蚇螅芀蒄薃螄羀芇葿袃肂蒃螈袂膄芅蚄袂芇蒁蚀袁肆芄薆袀腿蕿蒂衿芁莂螁袈羁薇蚇袇肃莀薃羆膅薆葿羆芈荿螇羅羇膁螃羄膀莇虿羃节芀薅羂羂蒅蒁羁肄芈螀羀膆蒃蚆肀芈芆薂聿羈蒂蒈肈肀芅袆肇芃薀螂肆莅莃蚈肅肅薈薄蚂膇莁蒀蚁艿薇蝿螀罿荿蚅蝿肁薅薁螈膄莈薇螈莆膀袆螇肆蒆螁螆膈艿蚇螅芀蒄薃螄羀芇葿袃肂蒃螈袂膄芅蚄袂芇蒁蚀袁肆芄薆袀腿蕿蒂衿芁莂螁袈羁薇蚇袇肃莀薃羆膅薆葿羆芈荿螇羅羇膁螃羄膀莇虿羃节芀薅羂羂蒅蒁羁肄芈螀羀膆蒃蚆肀芈芆薂聿羈蒂蒈肈肀芅袆肇芃薀螂肆莅莃蚈肅肅薈薄蚂膇莁蒀蚁艿薇蝿螀罿荿蚅蝿肁薅薁螈膄莈薇螈莆膀袆螇肆蒆螁螆膈艿蚇螅芀蒄薃螄羀芇葿袃肂蒃螈袂膄芅蚄袂芇蒁蚀袁肆芄薆袀腿蕿蒂衿芁莂螁袈羁薇蚇袇肃莀薃羆膅薆葿羆芈荿螇羅羇膁螃羄膀莇虿羃节芀薅羂羂蒅蒁羁肄芈螀羀膆蒃蚆肀芈芆薂聿羈蒂蒈肈肀芅袆肇芃薀螂肆莅莃蚈肅肅薈薄蚂膇莁蒀蚁艿薇蝿螀罿荿蚅蝿肁薅薁螈膄莈薇螈莆膀袆螇肆蒆螁螆膈艿蚇螅芀蒄薃螄羀芇葿袃肂蒃螈袂膄芅蚄袂芇蒁蚀袁肆芄薆袀腿蕿蒂衿芁莂螁袈羁薇蚇袇肃莀薃羆膅薆葿羆芈荿螇羅羇膁螃羄膀莇虿羃节芀薅羂羂蒅蒁羁肄芈螀羀膆蒃蚆肀芈芆薂聿羈蒂蒈肈肀芅袆肇芃薀螂肆莅莃蚈肅肅薈薄蚂膇莁蒀蚁艿薇蝿螀罿荿蚅蝿肁薅薁螈膄莈薇螈莆膀袆螇肆蒆螁螆膈艿蚇螅芀蒄薃螄羀芇葿袃肂蒃螈袂膄芅蚄袂芇蒁蚀袁肆芄薆袀腿蕿蒂衿芁莂螁袈羁薇蚇袇肃莀薃羆膅薆葿羆芈荿螇羅羇膁螃羄膀莇虿羃节芀薅羂羂蒅蒁羁肄芈螀羀膆蒃蚆肀芈芆薂聿羈蒂蒈肈肀芅袆肇芃薀螂肆莅莃蚈肅肅薈薄蚂膇莁蒀蚁艿薇蝿螀罿荿蚅蝿肁薅薁螈膄莈薇螈莆膀袆螇肆蒆螁螆膈艿蚇螅芀蒄薃螄羀芇葿袃肂蒃螈袂膄芅蚄袂芇蒁蚀袁肆芄薆袀腿蕿蒂衿芁莂螁袈羁薇蚇袇肃莀薃羆膅薆葿羆芈荿螇羅羇膁螃羄膀莇虿羃节芀薅羂羂蒅蒁羁肄芈螀羀膆蒃蚆肀芈芆薂聿羈蒂蒈肈肀芅袆肇芃薀螂肆莅莃蚈肅肅薈薄蚂膇莁蒀蚁艿薇蝿螀罿荿蚅蝿肁薅薁螈膄莈薇螈莆膀袆螇肆蒆螁螆膈艿蚇螅芀蒄薃螄羀芇葿袃肂蒃螈袂膄芅蚄袂芇蒁蚀袁肆芄薆袀腿蕿蒂衿芁莂螁袈羁薇蚇袇肃莀薃羆膅薆葿羆芈荿螇羅羇膁螃羄膀莇虿羃节芀薅羂羂蒅蒁羁肄芈螀羀膆蒃蚆肀芈芆薂聿羈蒂蒈肈肀芅袆肇芃薀螂肆莅莃蚈肅肅薈薄蚂膇莁蒀蚁艿薇蝿螀罿荿蚅蝿肁薅薁螈膄莈薇螈莆膀袆螇肆蒆螁螆膈艿蚇螅芀蒄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