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调研方案_第1页
先进制造业调研方案_第2页
先进制造业调研方案_第3页
先进制造业调研方案_第4页
先进制造业调研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要点报告之二1上海发展服务经济的思考上海市经济委员“服务经济”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并非简单的“服务业”经济,发展“服务经济”也不等同于发展服务业。从国际产业发展和演变的趋势来看,“服务经济”是指在社会分工更加深化的背景下产生的经济社会“服务化”,就一个城市而言它不仅表现为城市满足自身需要的服务能力,还表现为城市为其他区域乃至全球提供服务的能力。“服务经济”不仅包括服务业,还包括部分制造业的延伸,以及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形成的以提供服务为主的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因此,“服务经济”的形成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从产业结构角度,服务业占主导地位;二是从产业融合角度,三二一产业高度融合、互相服务;三是从服务对象看,全国和国际市场成为重要战场。一、过去五年上海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基本情况1、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2005年颁布了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和关于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2006年颁要点报告之二2布了关于促进上海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意见,2007年颁布了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和管理试行办法。与此同时,2005年颁布了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2006年颁布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此外,2004年颁布了关于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政策措施的通知,实施对种粮农户的直补政策。2、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若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抓手,着力打造体现国际大都市功能与形象的黄浦江、苏州河现代服务业集聚带和延安路世纪大道为轴线的商务走廊,在中心城区和郊区规划建设若干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此同时,着力推进微电子、汽车、石化、精品钢材、装备、造船等六大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市级开发区建设,并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3、吸引各类企业总部落户上海,积极培育市场主体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上海市鼓励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上海市关于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机构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吸引了大量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落户上海。同时,按照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要求,加快品牌战略的实施,吸引和培育一批具备资源整合能力、不同所有制的强势龙头企业,扶持龙头企业成为总承包商或总集成商,形成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要点报告之二34、支持行业协会发展,更好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在继续发挥工业经济联合会、商业联合会作用的同时,2006年底成立了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各行业协会开展了品牌评选、行业标准制订、行业调研、行业宣传等工作,初步发挥了沟通、平台、窗口和对外联络桥梁作用,初步体现了行业协会的“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和行业代表”职能。同时,推动长三角地区行业协会之间加强沟通、协调,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的协调发展。5、推进产业融合和区域联动,提升服务能级针对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一是积极推进制造业基地与物流基地供需对接,着力推进汽车、化工、装备和钢铁等专业物流的发展;二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金融、物流等各行业融合发展,推动重点领域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三是积极推动区域间的产业合作,支持本地企业与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在金融、物流、港口、商贸及纺织、汽车、装备等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6、加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推进科技兴农通过实施设施粮田与设施菜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高效经济作物基地建设,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0亿斤,耕地亩均产值提高了20。全市粮食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由55调整为37。科技兴农在农业种源、农业设施、农业信要点报告之二4息、生物工程等重点领域取得新成绩,建立了种质资源基因库和动物胚胎中心,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2006年,上海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现代服务业平稳发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2053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6,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3;服务业吸引合同外资占全市合同外资比重达621;金融、物流、商贸、房地产、旅游和信息服务等六大行业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已超过70。推进大产业大项目大基地建设,不断增强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电子信息、汽车、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精品钢材、成套设备和生物医药等六大支柱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44,高技术产业比重达到244;微电子、汽车、石化和精品钢材、装备、船舶等六大产业基地建设抓紧推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8;实施农业标准化,组织要点报告之二5制订了94个农业地方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此同时,当前本市加快推进服务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一是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约束较严重。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不高,改革不到位,还存在行业垄断、市场分割、地方保护等现象,不少中介机构还依附于政府职能部门;教育、文化等具有双重性质的服务行业,其产业化进程受到阻碍;工业企业大量服务内置化,社会化的有效需求有待释放。二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总体不强。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和核心技术比较缺乏,多数行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机床、自动控制等基础性行业与国内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三是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领域有待拓展。农业的科技服务、信息咨询、物流配送等相对较为薄弱,为农服务业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旅游业发展模式有待完善,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的内涵有待延伸、融合发展的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四是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供给不足。掌握服务经济发展要点报告之二6规律的政府管理人才、服务业各领域的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具有熟练操作能力的普通白领、高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和领军人物等均较缺乏。同时,与香港、新加坡等城市相比,上海吸引人才的政策仍不够优惠。五是龙头企业缺乏。上海虽然拥有宝钢、振华港机等一些国际知名的制造业大企业,但是总体看,无论是现代服务业还是先进制造业,上海都缺乏一大批能够在国内尤其是国际市场上位居行业前列、具有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势龙头企业。上海服务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为全面分析上海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存在问题,对“十五”期间京津沪深4个城市的服务业发展进行了比较,发现上海服务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服务业发展速度较缓,总体能级偏低1、上海第三产业总值和比重逊于北京(世界经济的增长引擎在中国。上海应高度关注国内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特点。200707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620893亿元,北京为77203亿元,以2003年为拐点,北京反超上海之后,上海远远地被甩在了后面,1500亿元的差距追赶起来并不轻松,需要反思,尽快实现全方位的经济战略调整)。2005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6209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5047;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761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6912;上海第三产业无论是在总值还是比重上,都逊于北京要点报告之二7第三产业。表2005年京津沪深四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及就业人数比较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万人)北京476186318上海462094635深圳233622580天津1534117312、京津深相比上海第三产业年均增长速度最缓与京津深相比(表13),“十五”期间,上海第三产业年均增长速度最缓,仅为133,低于深圳的271,北京的184,天津的155。2003年开始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首超上海。表13“十五”期间京津沪深四城市增加值变动趋势20012002200320042005城市增加值增速增加值增速增加值增速增加值增速增加值增速平均增速北京2489521429983204344901504111219247618158184天津85691499653126111271531322418815341160155上272897303891143404120409720446209128133要点报告之二8海923深圳8809138100311391155315220934812233621162713、上海第三产业占长三角比重较低“十五”期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在长三角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一直低于30,2001至2005这五年内该比重略有下降(图9)。上海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与长三角第三产业增加值关系05000100001500020000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增加值(亿元)252627282930比重()上海长三角上海/长三角图920012005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长三角比例变化图280394326上海江苏浙江图102005年长三角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要点报告之二94、现代服务业或新兴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上海除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发展较快超过北京外,其他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与北京相比差距明显(表14,图11、图12)。如2005年北京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928亿元,占第三产业的176;而上海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8987亿元,占全市增加值的76,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247下降到了2005年的14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上海为29219亿元,北京为3468亿元教育产业上海为26964亿元,北京为3152亿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上海为21291亿元,北京3418亿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北京从业人员为141万人,而上海仅为上海45万人。二、今后五年上海发展服务经济面临的新形势1、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和国内产业分工新格局,是上海加快发展服务经济的外在推动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并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新趋势,目前全球服务业转移所带来的外国直接投资已超过总量的60。当前,东部沿海地区以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为主、中西部地区以承接国内外制造业转移为主的国内产业分工新格局正逐步形成,东部地区服务业竞争已全面展开。2、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是上海加快发展服务经济的内在动力要点报告之二10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制造业能级的提升,制造业企业必须从传统的卖产品转向价值链高端的卖服务,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将日益明显。产业结构调整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当前世界服务业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超过60,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上海面临的土地、能源等要素资源约束日益显现,商务成本不断上升;扩大服务业规模、提升产业能级,是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3、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是上海加速发展服务经济的坚实基础当前,三二一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正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信息服务、研发服务、融资服务、物流服务等与生产过程的结合日益紧密,并创造出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产业的融合具体有四个层面一是制造业企业内部的产业融合;二是产业链上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三是一产与二三产之间的融合发展;四是区域内的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为上海服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同时,我国入世过渡期已基本结束,服务业领域将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办,将为上海服务经济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深化开展,也为上海服务经济发展在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创造了条件。要点报告之二11三、今后五年上海服务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1、总体思路。未来五年,上海必须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把提升产业素质、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按照“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能级和增强辐射”的原则,紧紧抓住集聚人才和做强企业两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进传统服务业信息化、新兴服务业规模化、先进制造业服务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增强服务半径和服务范围,在增强辐射能力中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素质,切实转变政府工作重心,着力完善软环境建设,在加快服务业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积极推动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全国。扩大规模是指全市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其中服务业增速要明显快于制造业增速。优化结构是指持续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稳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提升能级是指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依靠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提高产出的附加值率,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攀升。增强辐射是指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要大力实施“走要点报告之二12出去”战略,以全国乃至全球为目标市场,积极拓展服务半径,增强市场辐射力和对外影响力。2、主要目标。力争到2012年,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左右,中心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占中心城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达到6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四、今后五年上海发展服务经济的重点1、聚焦重点领域,着力推进金融、物流、文化等领域加快发展金融业要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以金融产品创新为突破口,不断推进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创新,争取在金融衍生产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非上市公司股权柜台交易市场等方面有所突破;要以货币、期货等八大金融要素市场为抓手,以基金管理公司、创业投资企业等为载体,集聚基金管理人、金融经纪人等各类高端金融人才;以推进外资法人银行落户和发展为重点,大力集聚国内外金融机构;推动地方金融资源整合,促进长三角金融联动发展。物流业要切实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市场建设。积极拓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相融合的要点报告之二13功能,着力发展航运服务业;积极推动现代物流业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着力推进汽车、装备和钢铁等专业物流业发展;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城市配送物流,逐步形成城市公共配送网络;深入推进“大通关”工程建设,加大物流标准化工作力度,努力形成长三角统一开放的物流市场。文化服务业要按照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的不同要求,积极推动大文化领域的产业发展,构建最适宜国内外人士工作、生活的城市环境。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政策和市场体系,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以科技创新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数字技术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积极引进和承办国际顶级赛事,吸引一批国际体育组织和机构落户上海。深化卫生投融资改革和医疗机构管办分离,形成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和对内服务,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信息服务业要加快发展软件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增值和互联网业务,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商贸流通业要继续在全国保持规模和业态领先,打造国际时尚之都和购物天堂。同时,以商业为基础,旅游为载体,文化为灵魂,大力推动商旅文共同发展,结合重大节庆,举办国际会展和赛事活动,推进综合消费。要点报告之二142、以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为契机,加快推进国际离岸服务外包突破发展承接发达国家的国际离岸外包,增强上海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和服务全国的能力,上海不仅要成为国际服务业转移的首选地,还要成为国内服务外包的枢纽和发包地,以占据产业链的高端。未来五年,一是要积极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外包企业。二是主动承接跨国公司内部的离岸外包,大力吸引既承接全球的服务外包,也可向我国发包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三是聚焦软件开发外包、研发设计外包、物流外包和金融后台服务等重点领域,加快向高端服务市场转变,提升上海服务外包能级。四是大力培育若干知名的本土服务外包企业,使之成为国际离岸服务外包总承接商和对内服务外包总发包商。五是全力打造以浦东新区为代表的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国家级示范区,形成多层次、各具特色的服务外包发展基地,力争使上海成为全球服务外包的重要接包地和国内服务外包的重要发包地。3、着力推进先进制造业转型发展,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服务化根据上海的制造业特点,加快发展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抓紧制订上海发展面向制造业的服务业实施方案,要点报告之二15大力发展总承包总集成、第三方物流、服务外包、节能环保服务、融资租赁、研发与创意服务、咨询服务、专业售后服务等8个重点领域。具体而言,要推动和引导有条件的先进制造业企业集团逐步实现“四个转型”,即向总集成总承包转型,支持宝钢、电气、汽车等集团由产品制造为主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转型;向设计研发形成核心技术方向转型,支持大企业集团建立中央研究院,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自主创新和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向金融服务、设备租赁、专业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方向转型,鼓励制造业大企业通过与金融等资本结合,进入金融服务、设备租赁等领域;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型,积极推进连锁经营、品牌经营等现代经营管理方式。4、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深化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一是在中心城区和郊区规划建设若干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心城区在做好部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综合开发的同时,更重视对工业厂房的二次利用,为创意、设计、要点报告之二16研发等企业提供更多空间。郊区做好部分有条件的开发区功能转型,大力发展物流配送、研发设计、教育培训、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郊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点推进四种类型的服务业功能区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集聚区整合资源的力度,进一步推动综合立体交通组织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创意产业园区。在对已建立的创意产业园区进一步提升功能、完善形态,重点培育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和文化传媒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利用现有工业用地、工业区、工厂等,突出产业转型、产业链延伸和功能完善,重点发展商务服务、物流服务、科技研发服务和职业服务等与先进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园区。为制造业基地、工业区发展提供物流配套服务。二是要深化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不断完善先进制造业布局结构。继续深化推进微电子、汽车、石化、精品钢材、装备、船舶等六大产业基地及国家级、市级开发区建设。以产业基地和支柱产业为基础,以集聚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环节、提高产业集群系统集成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切入点,重点推进30个产业集群即完善提升微电子、信息与通信设备、轿车及零部件等7个产业集群;聚焦突破涉及国家战略的航空、航天、核电等3个产业集群;推动壮大平板显示、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装备及服务等13个产业集群;培育扶持新能源要点报告之二17汽车、半导体装备等7个产业集群。5、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提升发展,不断提高先进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聚焦国家战略、重大项目和产业基地,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的能级。一是聚焦重点领域、集聚有限资源,实现产业自主创新的新跨越。重点要围绕实施国家重大专项,有效调动、整合科技资源,聚焦燃料电池汽车、轨道交通设备、电站装备、新一代移动通信及数字电视、船舶、航天、航空等重点领域,引导资金、研发人才等各类要素资源集聚,攻克一批关键领域的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二是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先导工程。重点推进“五个一批”,即部署510个产学研结合示范工程和产学研联盟,实施50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培育50家掌握核心技术的重点骨干企业,支持50家专业化配套中小企业,形成100项标志性、关键技术突破的重点新产品。三是建立能够支撑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到2010年,建成国要点报告之二18家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0家,培育一批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形成一批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四是强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引进有利于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品结构的先进技术,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重要资源;建立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责任和激励制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投入力度,推动项目业主联合制造企业共同做好重大技术装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从注重产业技术引进向注重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转变,提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吸纳能力和创新能力。6、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抢占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制高点培育发展体现国家战略产业的航天航空、海洋工程等产业,以及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的制高点,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航天产业,围绕建设国家航天科研和产业基要点报告之二19地,加强民用卫星通信、遥感、导航等领域的开发和应用,带动新材料、新能源、特种装备等产业发展,在登月计划的月球车研制等尖端领域展现上海航天水平。航空产业,根据国家发展大型飞机的战略要求,在浦东规划建设民用干线飞机总装和配套基地,保障我国首家自主研发的新支线飞机ARJ21研制,确保2008年首飞、2009年首架交付,早日形成年产50架生产规模。海洋工程,重点发展港口机械、海洋资源勘探装备、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成套装备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加强前沿技术攻关,打通原材料等关键环节,建成国内一流的技术研发中心和产业生产基地;积极发展风电,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基础上推进自主研发;核电产业争取国内核电装备40的市场份额。生物医药产业,打造以张江为核心的国家级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化学药、中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医药营销五大板块。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为微电子、光电子、汽车、轨道交通等支柱产业配套的基础材料、特种材料、复合材料以及环保材要点报告之二20料、新型绿色建材等。7、加快发展农业服务业,努力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围绕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大力促进为农业生产提供各种服务的相关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一是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大力发展种源农业,加快培育具有上海农业优势的原创性品种;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农业从业人员的科学技术和实用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二是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重点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品牌建设和完善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三是加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为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农产品物流基地集交易、展示、物流、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农产品交易平台;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探索为农综合服务站的长效运作机制。五、今后五年上海发展服务经济的主要举措1、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的服务经济发展环境以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全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开展工作,未经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许可,不得任意设置市场准入门槛。二是借助国资国企改革,积极推动国有企要点报告之二21业主辅分离和服务外包,引导企业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将依附于生产过程的部分服务环节从制造业中分离,积极培育一批研发设计、物流、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三是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机制改革,根据政事分开原则,区别现有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功能,实施分类改革,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行政执行类事业单位,经过严格的职能梳理和机构清理,按照一定程序过渡为行政事务执行机构;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加快转制步伐,转变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坚持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结合行业特点,重点推进机构调整、投融资体制、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四是扩大政府采购范围,从政府采购产品为主转向采购服务为主,为服务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有效需求。2、推动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聚焦一是对新型物流、产品技术研发及工业设计、信息技术研发、信息技术外包和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的服务企业实行财税优惠,如在规定期限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二是进一步推进完善价格政策,对列入国家和本市鼓励类的服务业,逐步实现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基本同价。三是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合理确定服务业用地的比例,对列入国家和本市鼓励类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四是发挥好服务业引导资金要点报告之二22等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作用,创新资金使用运作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产业发展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五是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和创新适应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取得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拓展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六是强化政策聚焦,确保“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国产首台(套)重大装备业绩”等一系列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七是进一步推进资本、黄金、期货、技术产权、人才等要素市场建设,着力完善要素市场功能,形成完善的要素市场体系。八是腾出环境和能源容量,支持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优化升级。3、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构筑服务经济人才高地一是加大领军人才开发力度。制定分类开发计划,在服务经济各个领域引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行业权威、善经营、懂管理的核心人才。二是吸引高级专业人才或管理人才。在办理居住证、提供人才公寓、简化出境手续、个人就医、子女就学、个人所得税纳税奖励政策等方面给予便利。三是加强专业人才的职业培训。通过提供后续教育来不断提高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对退休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制订鼓励个性化创业的扶持政策。四是培养合格的政府管理人员。培养一批了解服务经济发展规律的政府管理人员,要点报告之二23以提高政策制订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从而正确引导社会各界加快服务经济的发展。4、实施品牌战略,引进和培育具有强势品牌的龙头企业一是大力实施自主品牌战略,着力振兴一批老品牌,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培育发展一批新品牌,培育品牌引领的优势产业群。二是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的服务业跨国公司。三是深入落实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吸引民营企业将研发中心、运营管理中心和企业总部落户上海。四是积极扶持本地企业,推动企业以兼并、重组等方式,拓展海内外市场,形成跨区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企业集团;同时注重支持更多的国有制造业大企业加快战略转型,向以提供研发、设计、服务为主的总集成商、总承包商转变。5、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淘汰制造业落后生产能力根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在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的同时,调整劣势行业、淘汰劣势产品、淘汰落后工艺,把淘汰劣势企业与推动产业发展、降低能耗、职工转岗、提高劳动技能等相结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大环保、要点报告之二24土地、规划、安全等综合执法力度,依法推进淘汰劣势行业工作,把其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完成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来抓,在确保社会稳定前提下稳步推进。今后五年,本市调整劣势行业、淘汰劣势产品、淘汰落后工艺的重点是水泥、铁合金、小冶炼等行业和电镀、热处理、铸造、锻造等四大生产工艺;同时,推动医药、化工、纺织、建材等行业淘汰落后的工艺和产品。6、推动长三角地区产业联动发展,不断拓展上海产业发展半径和辐射范围根据“深化、放大、提升、搭台”的原则,促进长三角产业联动发展,鼓励和支持上海企业在更广的空间谋划自身发展。一是鼓励上海服务业企业跨区域整合资源,构建区域服务网络,拓展服务空间;依托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强物流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对接,培育品牌物流企业。二是进一步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跨区域产学研合作,推进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优先在航空、航天、船舶、核电等领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产业链分工合作,联手申请国家重大技术专项支持。三是鼓励上海优势企业跨地区整合资源,在现代装备、电子信息、船舶、汽车、钢铁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加快培育形要点报告之二25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级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专业化配套的协作体系和产业集群。四是形成节能减排合作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联合培育专业服务公司,建立节能产品互认制度,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五是发挥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作用,调动社会力量促进产业联动发展,支持有条件并达成共识的行业龙头企业,发起成立长三角行业协会。六是联手搭建世博会平台,推动长三角地区及全国共享世博机遇;充分利用世博会建设和举办提供的巨大商机,吸纳长三角和全国各地企业参与场馆建设和服务提供;紧紧围绕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共同打造世博之旅。七是把加快自身发展和更好服务全国结合起来,坚持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深入开展区域产业合作,加强资源基地建设,力争为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作出贡献。在引进来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带动兄弟省市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促进不同区域共同发展。上海构建服务型经济的当前应予以关注的重点产业和突破点上海与国际大都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差距也是存在的。上海正在进入经济发展向服务型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从战略上予以体制性安排。1、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若干建议(1)争取中央大型企业在沪设立长三角区域总部管理中心。要点报告之二26为加快长三角地区发展,国家正在制定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正在进行资产重组和剥离,着力打造100家具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集团,而这些大型国有集团总部特别是基础服务性企业总部基本都集聚在北京。上海金融中心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需要大型企业的资产和资产决策者发挥作用。我国以行政体制为基础的经济利益格局不利于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发展核心作用,从上海占长三角第三产业比重来看仅占到30作用。而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采用全国统一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国有经济效率的提高和服务需求的满足。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建立为上海建设金融中心提供了支撑。建议专题进行关于中央大型企业在沪设立长三角区域总部管理中心的可行性分析。通过课题研究明确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争取国家资源布局上海,即符合国家将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战略要求,又能够提高国有资产在长三角地区发挥更大作用,满足长三角地区快速增长的市场需要,可以率先在铁路、电信、银行等网络服务型行业施行。如上海工商银行试行对江苏、浙江和上海三地的统筹运作,提高上海工商银行的管理层次。上海自己也应研究如何满足这些行业将上海作为总部分中心的支持政策,切实为这些企业提供服务。(2)研究建立金融后台服务园区支持政策。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服务外包业务提供支撑。北京市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为金融企业在上海建立区域金融中心提供人才、土地、户口等方面支持政策。要点报告之二27(3)支持多层次直接融资市场,培育场外交易金融市场。尽快把上海产权交易中心建成全国性市场。北京已经着手研究争取成为全国性产权交易市场,上海要有战略性举措,变挑战为动力。(4)与证监会和科技部合作,研究上海支持创新型企业上市的具体支持办法。(5)支持上海大型国有制造企业向资产管理中心和资本运作中心转变,如上海电气、上海宝钢和上海华谊等制造类国有企业在产业转移和规模扩张的过程中,更多地利用上海资本市场和资本管理功能实现对产业的管理控制。2、上海建设成为全国数字文化产业制造和发行交易基地的建议依靠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基础,要在其科技支撑力量较强的基础上,增添文化、创意元素,体现科技元素、文化元素和创意元素的紧密结合,成为科技、创意、文化最佳融合的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上海要建设国际文化大都会,在数字文化领域占据制高点,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是振兴上海文化产业的重要突破口。重点发展下列产业动漫产业、网络游戏产业、高科技影视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新媒体产业、文化创意会展交易业、文化创意教育培训业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是多学科交叉、多行政部门管理的产业,建议由文化产业主管的权威部门牵头研究出台上海数字文化产业扶持专项政策,为产品的策划、制作、市场推广和发行各阶段提供相应的支持措施。落实国家浦东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关政策,可选择产业基础较好的张江高科技园区,打造全国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制造和发行要点报告之二28基地。3、规划建设大型邮轮靠泊区,全面加快发展上海邮轮经济步伐世博会的举办和国民消旅游消费的升级必将为我国国际邮轮服务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机遇,目前国内开展国际邮轮服务的业务还相对缺乏,处于尚没有完全开放的服务领域。建议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以上海建设国际邮轮母港、举办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重点围绕建设国际邮轮组合港展开,努力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同时上海自身也应加大支持力度。为切实全面加快发展上海邮轮经济,早日突破硬件环境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