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_第1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_第2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_第3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_第4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市一届人大八次会议文件十三关于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宁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宁德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市一届人大八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5年,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市一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据统计,全市生产总值34227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06,增幅比年初预期目标低04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经济普查口径核算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所致,按原口径核算的增长率为110,达到预期目标要求。财政总收入达到2210亿元,比上年增长294,高出地区生产总值增幅188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265亿元,增长252,超过预期目标142个百分点。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三次产业持续协调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8307亿元、11937亿元和13983亿元,增长36、188和84。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4326420调整为243349408,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贡献率达579,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农业稳步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339亿元,增长42。粮食生产稳中略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593万亩,粮食总产量7782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21和41。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茶叶、果蔬、食用菌、水产品、畜禽、药材等主要农副产品实现产量与效益同步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88家,宁德南阳实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乡镇企业平稳增长,全年实现总产值41948亿元,增长106。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投资254亿元,完成道路硬化716公里;“六千”水利工程年度计划任务超额完成,宁德市防洪防潮工程等一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共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6座,防洪堤建设669公里,乡村供水工程180个。工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工业总产值29469亿元,增长224,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9589亿元,增长178,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2,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8个百分点。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25家,比上年增加75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706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635,增长338,增幅居全省第一。重点优势产业不断壮大,食品、建材、电机电器、汽摩配件、船舶修造、医药化工等六个重点特色产业产值达11004亿元,增长242。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大,完成技改投资2696亿元,增长490。企业3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4亿元,同比增长17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58,比上年提高356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势强劲,全年完成增加值2348亿元,增长234。服务业增势平稳。运输邮电仓储业、金融保险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56、120和98。旅游经济持续升温,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达3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分别增长15和20。受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等政策因素影响,房地产业增加值首次出现负增长,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8044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66。(二)固定资产投资与重点建设力度加大。在温福铁路、宁德大唐火电等重点项目的强力拉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3554亿元,比上年增长331,高于预期目标15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28个百分点,投资率达396,再创历史新高。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1627亿元,增长383。其中,城镇项目投资9403亿元,增长468;房地产开发投资1698亿元,增长4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27亿元,增长85。全年共安排重点项目58个,其中重点在建项目46个,完成投资537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62,增长339,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404。在46个重点在建项目中,穆阳溪梯级水电站二级周宁电站、屏南上培电站两台机组、古田双口渡电站两台机组、寿宁牛头山水电站首台机组、福安白马10万吨级船坞一期、福鼎有氟密泵阀异地搬迁、福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等7个项目已实现投产或阶段投产目标,是历年来重点4项目竣工投产数量最多的一年;闽东工业园区重型汽车改装项目、鹏康电机生产项目等18个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宁德火电厂一期、宁德洪口水电站等16个项目基本完成年度建设目标;屏南后垄溪一级水电站、福安潭头水电站、古田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等3个预备重点项目实现开工目标。特别是“重中之重”项目大唐火电一期工程3机组去年12月25日实现点火,温福铁路宁德段全线动工,火电二期、核电一期、宁武高速公路、宁瞿高速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不断深化,使我市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为“十一五”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三)改革开放步伐继续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已明晰产权面积91522万亩,达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基本完成,二年完善提高”的要求。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基本完成市外贸公司改制,内贸企业改革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全年新增私营企业1644户,新增个体工商户9217户,新增注册资本3416亿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通过开展“行政提速,服务发展”等活动,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审批更加规范。对外经贸不断拓展。全年累计签订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2项,合同外资额130亿美元,增长34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38亿美元,增长261,超过预期目标161个百分点。区域经济协作进一步加强,开展闽东北五市协作项目46项,引进资金286亿元;引进浙南项目19个,总投资118亿元;在省第三届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共对接项目276项,总投资318亿元。对外贸易的领域与规模进5一步扩大,全年完成外贸出口总额325亿美元,增长260,超过预期目标10个百分点。城澳口岸通过国家级一类口岸验收,并正式更名为宁德港口岸对外开放。(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全年实施国家、省、市各类重点科技项目55项,投入研究开发经费930多万元;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4家,福建三祥冶金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量达324件,有5项科研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3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优秀新产品。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两基”成果不断巩固,蕉城区顺利通过省“双高普九”评估验收,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607,高考录取率达745,分别比上年提高2个和4个百分点。人口与计划生育巩固提高,年末总人口32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6,控制在预期目标以内。生态环境建设得到重视,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连续七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全省前列。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五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85元,增长98,超过预期目标1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3808元,增长83,超过预期目标33个百分点。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消费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超过预期目标08个百分点;物价总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4,实现年度控价目标。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有741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43,控制在预期目标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万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基6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474万人、1503万人、107万人、77万人、539万人。“造福工程”和滑坡险情村搬迁8822人。灾后重建家园扎实开展,重建灾民住房2413户。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长期性、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工业化任务艰巨、增长方式粗放、城乡差距拉大等问题不容忽视。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总量小,工业化水平低,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市本级经济实力较弱,财政困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有限;社会事业发展比较滞后,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就业渠道相对不宽,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对这些问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二、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2006年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于“十一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根据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一届十二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0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力争更快更好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7上述主要预期目标的确定,综合分析了发展环境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既考虑了发展的需要,也考虑了发展的条件。总的看,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总体趋好,我市经济目前仍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随着发展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经济内在增长能力明显增强。2006年全市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11,高于全国8左右、全省95的水平,体现了加快发展、缩小差距的迫切要求。同时,考虑到开局之年许多因素尚未明朗,全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确定11的预期目标,比“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平均增幅低1个百分点,也体现了积极进取、留有余地的科学态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争取完成得更快一点更好一点,为实现市委“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力争到2007年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创造条件。三、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与措施实现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塑造农村新风貌和建立新机制为着力点,抓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统筹谋划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步骤、项目和政策,确保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稳定粮食生产,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266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2万吨。按照比较效益最大化和保护生态平衡的原则,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着力做大做强茶叶、食用菌、水产、果蔬、中药材、林竹、畜牧等特色优势产业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重点做好深水大网箱养殖、茶叶品牌整合工作,继续扶持宁德南阳、福鼎海鸥、周宁仙洋洋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延长产业链。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推广使用新肥、新药、新品种、新生产技术、新农机具为突破口,进一步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在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组织、指导和服务工作,切实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劳务信息协作,拓展农民工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增加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12万亩重点旱片治理及一批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工程,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推进土地整理,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标准化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抓好水利“六千”工程,推进宁德防洪防潮工程、赛江防洪一期扫尾工程、水毁工程修复、重点海堤除险加固、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渔港、防火林带等一批项目建设,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加快“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建设,确保完成硬化里程800公里。推进“村容整治”工程建设,大力推广“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抓好农村垃圾、污水等废弃物集中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二)着力实施“工业立市”战略,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加快产业集聚和新增点培育。以强化现有优势产业为重点,9实施“品牌建设、集群培育和技术提升”三大战略,继续加大对电机电器、医药化工、食品加工、船舶修造、汽摩配件、建筑建材等传统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抓好福鼎康乐药业二期技改、福宁船舶重工改扩建工程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和85个1000万元以上新增长点项目的实施,努力提升传统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港口和区位优势,紧紧抓住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和产业链延伸步伐加快的有利契机,科学细化临海产业规划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钢铁、石化、能源等重化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布点建设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临海新兴产业,加速壮大工业经济总量。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加快工业园区整合,重点加快东侨开发区与闽东工业园区整合建设,推动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园区的综合配套和服务能力。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对产业项目的集中集聚能力。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立足全市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布局,认真做好分析、研究,主动加强与浙南及长三角、闽东南及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沟通、联系,积极推荐特色优势项目,切实做好产业、项目的引进、入园工作。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贯彻落实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放宽行业准入,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国家法律未明确禁入的任何领域。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息服务、信用担保、项目对接、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对外合作等服务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集团和民营科技企业。积极引导中小10企业加强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经营水平,加快产品开发,增强竞争能力。(三)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培育消费热点。制定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切实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培育以旅游、房地产、汽车为重点的消费热点,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加速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精心打造闽东特色的“山海川岛”、闽东苏区红色旅游、畲族风情和宗教文化“四大”旅游品牌,抓好沿海黄金旅游线和山区绿色山水旅游线的开发,完善旅游设施“六大”配套功能,培育壮大假日经济,加快旅游经济发展。优化房地产供应结构,加快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扩大中低档住房供给,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加大房地产业调控力度,理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各个环节,进一步降低房地产收费标准,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规范物业管理,促进住宅消费。抓紧清理限制消费的各项政策规定,创造条件繁荣“车市”。健全商贸流通体系。抓好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和服务业“老字号”品牌的保护与开发,重点推进古田食用菌批发市场二期工程、宁德华洲水产品批发综合市场、柘荣太子参批发市场二期工程及一批“农改超”项目实施,提升零售、餐饮、娱乐等传统商贸业的层次。推动物流资源整合,争取布点建设粮食、重点生产资料等物流设施,培育物流市场,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业,提升传统物流业的档次和水平。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重点抓好无农贸市场或简易农贸市场的乡镇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商业网点。鼓励和引导商贸企业深入农村集镇发展连锁经营、超市、便利店11等现代流通业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不断拓宽服务业的发展领域。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新变化,重视开发服务新产品,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信息咨询、会计、审计和法律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劳动服务、社区服务、科技服务等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重点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络、老年公寓等一批示范项目实施,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四以项目带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力拉动。2006年计划安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增长1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1亿元,增长12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增长90。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65项,其中重点在建项目46项,预备重点项目19项,安排年度计划投资额7039亿元。按照“建成一批、开工一批、转化一批、储备一批、策划一批”的思路,集中精力加快推进重点项目的实施。产业方面,重点抓好福建巨龙电机、福安白马船厂、福建鼎盛合成革、安发国际益槐福建宁德生物科技园等一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钢铁、石化、船舶等项目前期工作。交通方面,重点抓好温福铁路、宁屏、宁古、鼎柘等公路干线工程和一批疏港路网,加快推进宁武、梅泰高速公路、宁衢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能源方面重点抓好宁德火电厂一期、穆阳溪三级闽东水电站、宁德洪口水电站、寿宁牛头山电站及电网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宁德火电厂二期、宁德核电等项目前期工作。城建、社会事业等方面,继续抓好宁德师专新校区、闽东医院病房大楼、屏南鸳鸯溪白水洋景区、闽东宾馆迁建、宁德市第二水源等项目建设,12加快推进一批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城建、社会事业等方面项目前期工作。创新项目工作机制,保障重点项目顺利实施。不断拓展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渠道,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动态,把握好国家、省各类建设资金投向,做好项目的筛选、上报、跟踪和专项资金的争取;进一步健全政银企沟通机制,促进金融部门增加信贷投入;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和扩大社会投资。继续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年度目标责任制和领导挂钩负责制,加大组织协调力度,着力破解重点建设用地、拆迁补偿、施工环境等方面的难题,努力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五强化中心城市建设,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做大做强宁德中心城市。围绕建设环三都澳海湾型城市的总目标,认真抓好城市建设规划制定与实施,不断强化宁德城区作为闽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功能。合理整合市、区两级人力、物力、财力,继续加快城市路网、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处理场、环东湖生态景观等85个市政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尽快建成并发挥效益,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着力培育市本级经济,依托闽东工业园区、东侨高科技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以二、三产业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进程。继续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人口向城市聚集,扩大城市规模。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放手发展县域经济。落实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按照“促强、扶特、扶贫”的原则,分类指导,引导县域发挥优势,做大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加速推进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13使县域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和城镇发展提高到新的水平。进一步衔接好沿海与山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力分工,以培育产业集群和延伸产业链,来统筹山海、县域、城乡的分工与协作,继续加大对欠发达区域的扶持力度,加强山海协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六进一步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点是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适应“省管县、市带区”的政策调整,加快研究财政分配体制改革的具体办法;进一步理顺市区管理体制,明确市区两级事权划分;继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管理行为,探索成立担保公司等产业发展融资运作平台。此外,还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乡镇机构等方面改革,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充分发挥我市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全方位开放。加快北承南联,进一步健全政府、企业、民间的多渠道合作机制,推进宁德与周边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市场、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的对接。以我省被列为全国对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为契机,积极推动宁台产业对接,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在贸易、金融、物流、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创新招商方式,促进招商引资工作上新水平,重点做好宁德招商节筹备工作,组织好参加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和“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切实加强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提高项目履约率、到资率和成功率。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扩大机电产品、特14色农产品等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加快推进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继续加强税贸、关贸、银贸协作,不断优化通关环境,提高通关效率。做好出口企业政策服务工作,组织开展欧盟“两个指令”、“药残”等标准提高以及人民币汇率调整对我市电机电器、水产品等优势出口产品影响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做好入世后过渡期的各项应对工作,妥善处理我市出口中遇到的有关贸易壁垒和反倾销调查,引导和帮助外贸出口企业规避出口风险。七强化资源节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抓好资源节约利用。加强环境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项目储备,推进一批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在化工、船舶、冶金、建材、电力等重点行业试点发展循环经济,争取一批企业和工业园区列入国家、省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建设。加强污染综合整治。严格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巩固和发展达标成果;继续抓好古田熬江、福鼎照兰溪等重点污染流域及三都澳海域养殖污染等的治理工作,解决好沿海养殖、石材加工等生产面源污染突出问题;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降低农药残留;加大“青山挂白”专项治理力度,促进生态脆弱区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坚决防止乱征滥用耕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抓好柘荣、霞浦、周宁国家级生态县建设,加快宁德东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赛江中上游水环境综合整治、古田水口库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霍童溪生态示范区及邑坂生态示范村、沿海防护林体系、城乡绿化工程和湿地、红树林保护恢复工程等项目实施,打造绿色宁德。15八突出以人为本,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努力扩大就业容量。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实施城乡就业保障工程,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就业新格局。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就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鼓励自由择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积极开展劳务派遣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