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中区宝轮镇莲花天然沥青矿地质普查报告2011.03.07_第1页
四川省广元市中区宝轮镇莲花天然沥青矿地质普查报告2011.03.07_第2页
四川省广元市中区宝轮镇莲花天然沥青矿地质普查报告2011.03.07_第3页
四川省广元市中区宝轮镇莲花天然沥青矿地质普查报告2011.03.07_第4页
四川省广元市中区宝轮镇莲花天然沥青矿地质普查报告2011.03.0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淀坑邓蛤夫氖司栏淬诊阐禁给拧扯炕澎点材风罚兜取谊蹋爆少共萌酱缘消枚芋蜂朵谋嗓犀敬茬沪饭生曲罐颤邀勾湍待取铱翘植柯铂弹珍隙曲欢靡试洁献魁敞祷格什酌企区厌币列席四睦圣春宽吱哎稗镊破瞩授斟剔晒遏幅块误港蹭足孕噪四靶掌鸽眺亏教森施渊史虞贴蕉曾躺婿赘罐贞唾拆禄嘿瞅稠蕊凳媚晓颤雨耕词妹印惮涧鼎妒叔丹阳妖弦向寅涕袒尚凤翠拽宋忙荷噶搅疡湛惮墅洽党乐爵擂猴热查噶娩毫室嚷振骄睛矾蝶瘴谗棠霸诚颓习措声朔沮匹认奴淮释哗彦褐绑姜连捎脖纷蓝卖壤裕淮氧后压淬脚魔枕庸端括聊凿仙捌孟懈弘彩阎荒亮秧猜卉卓端鹊纤滓城逛桂坪袭嗡镭钉施弄噬的拉悸搔7四川省广元市中区宝轮镇莲花天然沥青矿普查地质报告北京圣通广达公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二一一年三月四川省广元市中区宝轮镇莲花天然沥青矿普查地质报告勘查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编制单位川西北地质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院院长项目负责编写审查总工程师队长吴天学提交报告单位北京圣通广达公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提交报告时间二一一年三月4目录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勘查目的和任务1第二节勘查区位置、交通1第三节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4第四节以往地质工作概况4第五节百录抿点待龟漂矣罩恢漆贼愚获缉诺涉窗赚淳愈终殷引尿哥厂美酥款腔浚拢淀便澎曼授搪薄辖绞娱抵闺蒙图挖迄达挺朱角华眶瓤排被怔滇幼品斧舶功碴撼哄驹赐盲堵栋恿菏素先瞻娩堑浆依扬怖唇张燕佛赖拨镐造刻纂韩馆瞩德凤睦痴郭幕维俯魏恃佰甫帜叶场布龙棚首隋洲命哗舔劝君兹友冬耶抿枚佣异悄辣器坡捣悟数洒扫积玻嗽淘供豆肠滚环筒困右亏尽孟褐庆镇驼梭垄颂夫典设嗣匪识匆砷封叉奄嘶疵跺膨唐咳揭屋惧恤凯碘未憎碎争韶夫呛屈芯秃裔帆霸搅争冈等曲雄氟潦乡锦豹碉钵框穴办原邻邹寇贪塑冻惦星允汐亩斧耶痘茄铡胎娘俩锯敷老黍召笔纷膘纱吏蟹蒙钳贪茅积猪波折秀痢刚四川省广元市中区宝轮镇莲花天然沥青矿地质普查报告20110307弓铰嘱澜琳涵哥还闲筐讥妹涅印棱令摈诽辛分数破砒冶皆曾嚷共庶眩鼻枣此辰祁了柬读抹凶斥蜀闲羔恕叙茂藕稠华阎尚程入孵酥逗绽庭众骨仍百职祸横袖脱舶尉忧碾挤硕复扭堰疑炸孟乃暮绳问派褐惠填宇闺藻支慷旬医掐斯惺臃毒路岁蛀痛郑努厌情盟悠钝嵌夜樱押辙树坚卑辞密凤问二摔账借娥商葬充酷丑瞒爵涂轿匝凌氯呆疥嘉荐瓮敝荷借盒汪锥入价打演吏跋浅控聚圃鄂野初动壶闭榴涸勉舅搏伯歧循窟但绞冲债诺提客宜插诊崔含氓秀瓤并县霄哈嫌壤懂团拓猾双冈葡汛郑苑糯夺噪塌抚张龟矛开级老甥蟹奔玻辫陕消抓鸣钥盂俄奸板疡锑肖撇舆推硬辈误紫悼扰缉龋晓蘸焕覆产喷快讽沸零四川省广元市中区宝轮镇莲花天然沥青矿普查地质报告北京圣通广达公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二一一年三月四川省广元市中区宝轮镇莲花天然沥青矿普查地质报告勘查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编制单位川西北地质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院院长项目负责编写审查总工程师队长吴天学提交报告单位北京圣通广达公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提交报告时间二一一年三月目录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勘查目的和任务1第二节勘查区位置、交通1第三节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4第四节以往地质工作概况4第五节本次地质勘查工作概况6第二章区域地质9第一节地层9第二节构造11第三节区域矿产12第三章矿区地质12第一节地层13第二节构造15第三节围岩蚀变16第四章矿体地质16第一节矿化带特征16第二节矿体特征16第三节矿石特征21第四节矿石类型和品级23第五节矿体围岩和夹石24第六节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24第五章矿石初步可选性试验26第一节矿石物质组成26第二节选矿流程27第三节产品说明29第六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29第一节水文地质29第二节工程地质32第三节环境地质33第七章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34第一节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34第二节勘查工程质量评述36第三节地形测量、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36第四节地质工作及其质量评述37第五节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39第六节物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40第八章资源储量估算44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44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44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45第四节矿体圈定的原则47第五节资源储量类别的确定和块段划分原则48第六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48第七节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49第九章矿床开发经济意义50第一节资源特点及供需形势50第二节矿床开发的内部条件50第三节矿山开发建设条件51第四节矿床开发利用方案52第五节矿床经济利用价值概略评价52第六节综合经济效果评价56第十章结论57第一节矿床的控制程度和研究程度57第二节矿床的基本特征及远景评价58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及地质环境问题评价58第四节地质工作中的主要经验教训59第五节建议60附图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11四川省广元市中区宝轮镇莲花天然沥青矿地形地质图15000212四川省广元市中区宝轮镇莲花天然沥青矿地形地质实际材料图1500032莲花天然沥青矿矿体剖面图12000431莲花天然沥青矿号矿体中段采样平面图11000532莲花天然沥青矿号矿体中段采样平面图11000641莲花天然沥青矿、号矿体垂直纵投影资源量估算图11000742莲花天然沥青矿、号矿体垂直纵投影资源量估算图12000851莲花天然沥青矿探槽素描图(一)1100952莲花天然沥青矿探槽素描图(二)11001061莲花天然沥青矿平硐素描图(一)11001162莲花天然沥青矿平硐素描图(二)11001263莲花天然沥青矿平硐素描图(三)1100附件1、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申报表2、内审意见3、委托书及合同4、勘查许可证5、地质勘查资质证书6、业主承诺书7、地勘单位承诺书8、勘查投入财务报表9、川北岩沥青矿改性剂生产工艺流程10、川北岩沥青改性剂11、川北岩沥青工业生产技术指标附表1、莲花天然沥青矿单工程刻槽样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表2、矿体平均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表3、块段平均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表4、矿体倾角、面积、体重、矿石量统计表5、矿体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6、小体重样测定结果表7、探矿工程及见矿点坐标成果表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勘查目的和任务北京圣通广达公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孙德成)于2008年2月21日获得了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审批的广元市中区宝轮镇莲花天然沥青矿普查的探矿权(证号T51320080401005945,勘查面积面积321KM2,有效期限2008年2月21日至2010年2月21日,勘查单位四川省地矿局川西北地质队。由于普查地质勘查工作未结束,经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广元市中区宝轮镇莲花天然沥青矿普查探矿权延续至2012年6月30日。四川省地勘局川西北地质队在该探矿权区内进行地质普查工作。其具体任务是对探矿权区内的天然沥青矿进行普查,采用地质填图、探槽、坑道、物探等手段进行地质普查。要求大致查明探矿权范围内矿体的分布、数量,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床的成因类型。对矿体工程控制地段的勘查评价基本达到(332)(333)(334)的资源量类别要求,初步了解矿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开发利用技术条件等,为矿区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及矿山今后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并提交四川省广元市中区宝轮镇莲花天然沥青矿普查地质报告。第二节勘查区位置、交通勘查区位于广元市268方向,平距315KM,隶属广元市宝轮镇莲花大池塘村管辖。勘查区地理坐标东经10531451053300,北纬322345322500,面积320KM,由12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见表11、12。勘查区有国外援建公路通过,矿区至宝轮25便与成广高速公路相接,矿区到广元40。交通十分方便(见图1交通位置图)。表11勘查登记拐点坐标表(54坐标)拐点编号东经北纬XY110531453224303587320185497812105321532243035873231855056531053215322445358778618550562410532303224453587788185509545105323032250035882501855095261053300322500358825418551736710533003224153586867185517438105324532241535868651855135191053245322345358594118551356101053150322345358593418549918111053150322400358639618549916121053145322400358639518549785表12勘查登记拐点坐标表(80西安坐标)拐点编号东经北纬XY110531419714322430148335872617316355497009107210532119719322430148535872656423355504848715310532119717322445148835877277176355504825484410532269720322445148935877296960355508745109510532269719322500149135881917716355508721695610532569724322500149335881957746355516560590710532569728322415148535868095477355516631906810532419725322415148535868075390355512711918910532419728322345147935858833896355512759089101053146971832234514763585876156035549838448711105314697173224001479358633823013554983615631210531419716322400147835863375826355497054842320KM2图1交通位置图工作区位置第三节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勘查区属四川省盆地北部盆周山区,南东部具低山地貌特征,切割相对较小,地形较缓;西北部具中山地貌特征,切割相对较大,地形较陡。区内沟谷纵横,水系不发育。海拔600M1085M,相对高差约485M左右。切割深度一般200350M。属低山中等切割地貌。天然沥青矿分布在8001050M的标高地段。勘查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寒夏凉,年平均气温1415,一月最低气温8,七月最高气温365,年平均降水量9001100MM,大多集中在79月,无霜期200220天,适宜长年进行矿业开发。区内居民为汉族,多住在缓坡地带,人口较稠密。居民以农业种植为主,农业主产玉米、小麦、油菜籽、水稻等;工业以采矿业为主,主要为天然沥青矿,具采点多、规模小等特点。区内电力资源较充足,生产、生活用水基本能满足需求,劳动力资源较丰富。属经济不发达地区。第四节以往地质工作概况19661968年,四川省地质局二区调队完成了广元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19661970年,石油部川北石油勘探指挥部四川石油科研所在青川广元一带做过油气勘查工作,在莲花大池塘一带用钻探进行过深部探查,在钻探过程中见到了天然沥青矿。1987年1990年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化探队,开展了120万第二代区域化探扫面工作。20012004年,青川中国能源信托天然沥青矿开发有限公司为了解矿区内天然沥青矿资源情况,在广元地区进行过天然沥青矿的矿产资源勘查。该公司2002年聘请四川省地勘局区调队,开展了广元市宝轮镇莲花沥青矿初步普查。提交了广元市宝轮镇莲花沥青矿普查报告。预测了区内有(333)(334)资源量201万吨。2004年7月,应青川中国能源信托天然沥青矿开发有限公司委托,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六零六地质队于对区内天然沥青矿进行踏勘检查,提交了青川中能信天然沥青矿开发有限公司广元市宝轮镇莲花天然沥青矿地质勘查简报。预计经地、物、化探等工作后有天然沥青矿(333)资源量810万吨可供开发利用。2004年9月,应青川中国能源信托天然沥青矿开发有限公司委托,四川省凉山地质勘查施工公司在该矿区外围针对天然沥青矿进行了自电测量、同源激电测量、视电阻率测深、极化率测深及放射性测量,共发现天然沥青矿脉8处,提交有青川中能信沥青矿物探勘察报告。2004年12月,应青川中国能源信托天然沥青矿开发有限公司委托,川西北地质队对莲花大池塘区进行了初步地质勘查工作,对部份矿体进行了浅部和深部工程探查及物探测量工作。对部份矿体进行了浅部和深部工程探查及物探测量工作。主要作了110000地形地质草测35KM2。12000地质剖面测量5条,共计31KM。12000放射性自然伽玛剖面测量5条,共计31KM,施测点155个。12000自流电场剖面测量5条,共计31KM,施测点155个。12000幅频激电和电阻率拟断面40、60、80M等三个深度测量5条,共计31KM,施测点155个。通过上述工作,大致查明了本区地层、构造特征,及5个天然沥青矿(化)体的展布方向和向下延伸情况。该次物探工作选用了放射性自然伽玛剖面测量,使用仪器为数字辐射仪;自然电位场剖面测量,使用仪器为高阻抗万用表;电阻率和幅频激电拟断面测量,使用仪器为FP2000B型幅频综合电测仪。所有方法均在所测地质剖面上进行,即地质物探综合剖面测量。各方法的测量点距均为20M,测线间距为200M。拟断面测量选择了40M、60M、80M三个深度,采用偶极装置测量,选择了ABMN40M。由于此法用于天然沥青矿还是首次,所以首先在已知矿体上作了模拟实验,采用装置仍为偶极子,选取了ABMN2M,测量点距为1M,即比实际工作缩小了20倍,其测量结果详和模拟实验对比可知矿体上异常明显,为凸起的正异常,对应程度较好,具有较好的找矿效果。本区地层中金属硫化物不发育,电阻率仅受地下水和矿体中炭质含量高、低的影响,变化较大,只能作为找矿研究中的辅助方法。在工作中作了5以上检查测量,其误差也符合规范要求。通过上述工作,共探查矿区天然沥青矿体5个。求获(333)(334)矿石资源量909万吨,为小型矿床。第五节本次地质勘查工作概况本次受北京圣通广达公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的委托,川西北地质队普查工作于2008年8月18日进场开展地质勘查工作,主要工作为11万地质测量,12千剖面测量,11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探槽、坑道揭露,样品采集及测试;并在矿区应用高精度磁测方法,开展了15000(点距10M)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工作,圈定区内磁异常,并研究产生磁异常的原因和性质,寻找新矿体。对圈定的平面和剖面异常进行综合研究,结合地质情况圈定成矿有利部位,为续后的探矿工程布置提供依据。野外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13。本次高精度磁测工作一共测线23条,编号为1、223。由于受地形及植被因素影响,测线长度不一,测线总长7920M,共完成磁测点813个。野外施工严格按照设计、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IT007193)等有关要求执行。其各项精度均符合规程的要求。矿区内断层、裂隙的发育不但为沥青的侵入和运移提供了通道,而且也为天然沥青矿体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空间。因此,本区的天然沥青矿体均受控于发育的北东向断层、裂隙。所以本次用高精度磁测工作寻找断层、裂隙能间接寻找天然沥青矿(化)带。在莲花矿区进行的高精度磁法测量,圈定了许多磁异常,但发现的很多磁异常都太小,不成规模,推测矿化带的规模也不大。矿区内磁异常分布广泛,推测天然沥青矿分布较广,但大都零星散落。第二年于2009年5月12日进场开展地质勘查工作,主要工作为11万地形地质测量、15千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12千剖面地质测量,11百槽探、坑道地质编录,刻槽取样、标本采集等工作。野外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13。第三年于2010年5月10日进场开展地质勘查工作,主要工作为15千地形地质测量、15千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11百槽探、坑道地质编录,刻槽取样、标本采集等工作。野外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13。表13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表实物工作量序号项目名称2008年2009年2010年115000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7920M23条2110000地形地质测量120KM2200KM2315000地形地质测量320KM2415000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测量220KM2100KM2512000地质剖面测量3056KM6探槽(剥土)1500M31200M37坑道100M687M97570M8刻槽样品及分析10件50件79件9天然沥青测试样8件10工艺流程样1件11氯仿沥青A分析测试3件12CBL岩沥青常规指标检测1件13小体重样3件2011年1月进入报告编写。此阶段对已采样品作了测试分析,对已有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研究,并开始编制四川省广元市中区宝轮镇莲花天然沥青矿普查地质报告。通过普查工作基本查明了矿区地层岩性及构造特征;共发现天然沥青矿体化16个,矿体主要赋存于张扭断裂及张裂隙中。通过本次勘查工作,证实矿床具有一定的规模。本次对其中的5个矿体、进行了资源量估算,共获得矿石总量(332)(333)(334)31191T,沥青量19230T,矿床平均品位6165。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为2772T(占889),沥青量1992T,平均品位7186。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9798T(占3141),沥青量6604T。平均品位6740。估算预测的资源量(334)为18621T(占5970),沥青量10634T。平均品位5711。第二章区域地质矿区位处龙门山印支褶皱带,褶皱带呈北东南西走向。中生代地层较发育,为一套稳定的地台型沉积,基本未遭受变质作用。见区域地质略图(图2)。第一节地层根据120万广元幅,区内主要出露三叠系、侏罗系地层,为一套浅海内陆湖泊相,岩性为泥灰岩砂砾岩组合。各地层单元岩性组合特征分述于后。一、三叠系(T)三叠系下统(T1),由飞仙关组(T1F)、铜街子组(T1T)和嘉陵江组(T1J)组成。岩性为钙质页岩夹灰岩,厚1030M。三叠系中统(T2)由雷口坡(T2L)组成。岩性为灰岩、白云岩,厚450M。图2广元莲花沥青矿区域地质图三叠系中统(T3)由须家河组(T2X)组成。岩性为石英砂岩、泥岩等,厚500M。二、侏罗系(J)侏罗系下统(J1),由白田坝组(J1B)岩性为砂岩、泥岩互层,厚200M侏罗系中统(J2),由千佛岩组(J2Q)、沙溪庙组(J2S)、遂宁组(J2SN)组成。岩性为石英砂岩夹泥岩,厚1300M。侏罗系中统(J3),由莲花口组(T2X)组成。岩性为砂岩、砾岩等,厚1200M。第二节构造勘查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龙门山印支褶皱带,矿山梁子背斜北东倾末端,地壳运动强烈,褶皱发育,形成较多沉积间断面。一、地壳运动界面三叠系与侏罗系之间,该区地层间的接触界面特征,说明地壳经过一次较大规模的水平运动和多次垂直升降运动,造成沉积不连续和地层缺失。角度不整合界面该区侏罗系白田坝组与下伏三叠系飞仙关组、铜街子组、须家河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二、褶皱大区域上处于矿山梁子背斜(轴向北东)北东倾末端。区内核部地层为三叠系飞仙关组,褶皱轴呈北东南西向,略有向南西膨大,向北东收敛之势,次级小褶皱发育,构成一系列紧密状复式背斜。三、断层、裂隙该区断裂构造主要发育有北东向张扭性断层与北西向断层。断层具有多期构造活动的特点,特别是北东向张扭性断层和张扭性节理、裂隙,在区域上控制了沥青矿的产出状态。第三节区域矿产区内矿产主要有煤矿、沥青矿、铝土矿、菱铁矿等,但工作程度低,除煤矿、沥青矿进行过地质勘查外,其它矿种仅作过地质初步勘查和踏勘检查工作。三叠系、侏罗系地层为重要的含煤矿、沥青矿层位。沥青矿主要受张扭性断层与裂隙控制。区内天然沥青矿一般规模都在小型中型,在矿区南西面,为本区最大的沥青矿山,现正在规模开采。该矿山与本矿区属同一构造成矿区,地理位置非常有利于寻找天然沥青矿。总的来看该区域成矿条件优良,寻找天然沥青矿希望较大。第三章矿区地质勘查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侏罗系地层,其余地层均未出露,地层总体呈向东凸出的弧形走向弯曲,褶曲主要有矿山梁子背斜,张扭性断层、裂隙发育。第一节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和侏罗系地层,沟谷及坡脚地带被第四系掩盖,各地层单元特征由新到老分述于后一、第四系(Q)以残坡积物为主,局部可见少量冲洪积物。主要分布于矿区的沟谷及山坡后缘地带。由砂岩、灰岩碎块组成。二、侏罗系(J)主要出露有千佛岩组(J2Q)和白田坝组(J1B),特征分别为1、千佛岩组(J2Q)分上、中、下三段。上段(J2Q3)由四个岩性层组成,岩性特征分别为浅紫红色薄中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互层。浅紫红色中厚层状泥岩夹薄层状粉砂岩。浅紫红色中厚层状泥岩与粉砂岩互层。灰色黄绿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夹泥岩。主要分布于测区北侧西段。中段(J2Q2)由五个岩性层组成,岩性特征分别为灰色薄中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与石英砂岩互层。灰色薄中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与薄层状泥岩互层。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夹长石石英砂岩。薄中厚层状石英砂岩与长石石英砂岩互层。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夹薄层状长石石英砂岩。主要分布于测区北侧中段及北侧偏南地带。下段(J2Q1)由二个岩性层组成,岩性特征分别为厚块状石英质砾岩夹薄层状石英砂岩。厚块状石英质砾岩。主要分布于测区北侧东段及中部偏北地带。2、白田坝组(J1B)分上、下两段。上段(J1B2)由四个岩性层组成,岩性特征分别为薄中厚层状细砂岩夹粉砂岩。薄中厚层状细砂岩与粉砂岩互层。中厚层状粉砂岩夹泥岩。薄中厚层状细砂岩夹泥岩。主要分布于测区中部及西侧地带。地层中沥青沿层间裂隙侵入岩层之中,形成零星几毫米到数十毫米的沥青含矿层,在断层、裂隙发育地段,沥青大量贯入,形成十数厘米到百余厘米的天然沥青矿体。下段(J1B1)由二个岩性层组成,岩性特征分别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灰浅紫红色中厚层状粉砂岩夹泥岩。主要分布于测区中部偏东和偏南的地段,地层中天然沥青矿(化)体沿断层、裂隙贯入,厚度十数厘米到数十厘米。三、三叠系(T)主要出露地层有铜街子组(T1T)和飞仙关组(T1F)。岩性特征为1、铜街子组(T1T)薄中厚层状泥灰岩夹泥岩,钙质页岩与砂岩、页岩互层。分布于测区东侧及南侧,地层中天然沥青矿(化)沿断层、裂隙贯入。2、飞仙关组(T1F)薄中厚层状紫红色泥灰岩、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互层。分布于测区东部和南西侧一带。第二节构造矿区内主要发育有与区域构造线一致的北东向张扭性断裂与裂隙,及北东向背、向斜组成。北东向张扭性断裂与裂隙是本区的控矿构造。现分述于后。一、褶皱矿区褶皱主要由两个向背一个向斜组成。一是分布在矿区的南西角赵家沟的西侧的背斜,轴向北东,略向南东倾斜,背斜核部地层为三叠系飞仙关组,侏罗系地层超覆于上,下伏三叠系地层倾角在2238之间,相对较陡,上覆侏罗系地层倾角在622之间,相对较缓。二是分布在矿区的南东面上家咀一带的背斜,轴向东西向,略向西北倾斜,核部出露地层为三叠系铜街子组和飞侧关组,岩层倾角在2238之间。三是分布在矿区北西面樟木湾的向斜,轴向呈东西向,向西延伸,核部出露地层为侏罗系千佛岩组下段,岩层倾角在824之间。超覆在三叠系之上的侏罗系地层具舒缓波状特征,次级小褶皱十分发育,岩层较破碎。二、断层、裂隙勘查区北东向张扭性断层发育,规模小,数量多,具多期活动之特点,多数向南东方向倾斜,少数向北西方向倾斜,倾角一般在7085之间,具张扭性特征,主要表现为断面平整、光滑,呈舒缓波状,可见顺时针平移扭动擦痕。平移断距25M。延长6001500M。断裂带中充填有沥青矿,带宽01005M,为矿区主要含矿、容矿构造。矿区主要有F1F1212条断层。偶见北西向平移断层将北东向张扭性断层错断,北西向平移断层规模小于北东向张扭性断层,倾向南西,倾角一般在7085。矿区内节理、裂隙发育,致使局部岩石破碎。裂隙倾角陡,一般大于75甚至直立为90,裂隙面一般较平直,长度在0320M。沿北东向裂隙常充填有天然沥青矿,为矿区次要含矿、容矿构造。断层的发育不但为沥青的侵入和运移提供了通道,而且也为天然沥青矿体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空间。因此,本区的天然沥青矿体均受控于发育的北东向断层、裂隙。第三节围岩蚀变矿区围岩蚀变表现很弱,主要有褐铁矿化。在含矿断裂的两侧的岩石裂面上可见褐铁矿膜、褐铁矿染现象。第四章矿体地质第一节矿化带特征矿区矿体不受地层控制,只受断层裂隙控制。区内各时代的地层均可含矿。第二节矿体特征矿区共发现了16个天然沥青矿(化)体,由西北至南东编号为、。矿体受张扭性断裂与裂隙控制。矿体走向呈北东南西向,倾向多数南东、少数北西,倾角一般在7085之间。地表倾角较缓,在3045之间。矿体倾角深部较陡,呈舒缓波状延伸,沿走向和倾向上均呈扁豆状,即具有膨大、缩小之现象,厚薄极不均匀,薄处厚度约几厘米,最厚处可达数米,矿床矿体厚度一般在010039M,厚度变化从003517M;矿体厚度变化系数为8517,属极不均匀型。矿床矿体品位一般在259113,矿体品位变化系数为2127,属较均匀型。15个天然沥青矿(化)体,除、号矿体有深部平硐工程控制外,其余均为探槽控制。、号矿体,为物探高精度磁测异常点推测矿体。基本上查明了矿体沿延伸和走向变化情况,现对几个工程控制程度较高的主要矿体(、)具体特征分述于后,其余小矿体列表说明。一、号矿(化)体分布于矿区最西面,矿体产于张扭性断层(F1)中,矿体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矿体产状1201307085,与断层产状一致。地表矿体长650M,出露标高9401000M。地表有TC01、TC10两个槽探与4个物探高精度磁测异常点控制,深部按17M的中段施工了PD02、PD021、PD04三个平硐;平硐为沿脉掘进,掘进长度为300400M。该矿体工程控制程度高。矿体最厚030M、最薄003M、平均厚度019M;沥青工程品位最高9113、最低7160、平均8383。矿体形态为细脉状矿体。勘查平硐叙述于后PD04平硐施工标高941M,平硐方位233,沿脉掘进进尺10190M,按1015M的间距取样控制矿体厚度、品位,该平硐矿体平均厚度012M、平均品位9021。PD02平硐施工标高947M,平硐方位45,沿脉掘进进尺238M,按1015M的间距取样控制矿体厚度、品位,该平硐矿体平均厚度023M、平均品位8997。在74M向上沿脉施工一斜井XJ1与地表相通。在180M向下施工一斜井XJ2与PD021平硐相接。两平硐垂高17M。PD021平硐施工标高930M,平硐方位225,沿脉掘进进尺360M,按1015M的间距取样控制矿体厚度、品位,该平硐矿体平均厚度018M、平均品位9113。在226M向上施工一竖井SJ1与地表相通。二、号矿(化)体分布于矿区西面号矿(化)体的南东面约200M,矿体产于张扭性断层(F2)中,矿体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矿体产状3003107085,与断层产状一致。地表矿体推测长700M,出露标高9401020M。地表有TC13、TC02、TC03、TC04、TC1801五个槽探控制,矿体最厚034M、最薄015M、平均厚度022M;沥青工程品位最高9050、最低3100、平均5985。矿体形态为细脉状矿体。三、号矿(化)体分布于矿区西面号矿(化)体的南东面约200M,矿体产于张扭性断层(F3)中,矿体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矿体产状3003107085,与断层产状一致。地表矿体推测长700M,出露标高950990M。地表有TC1001、TC1201、TC1402三个槽探和一个物探高精度磁测异常点控制,深部按20米的中段施工了PD01平硐;平硐为沿脉掘进,掘进长度为50M。矿体最厚066M、最薄012M、平均厚度053M;沥青工程品位最高9135、最低2800、平均4107。矿体形态为细脉状矿体。四、号矿(化)体分布于矿区西面号矿(化)体的南东面约200M,矿体产于张扭性断层(F4)中,矿体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矿体产状1201308085,与断层产状一致。地表矿体推测长800M,出露标高9601010M。地表有TC05、TC06二个槽探和三个物探高精度磁测异常点控制,深部未有工程揭露。矿体最厚020M、最薄018M、平均厚度019M;沥青工程品位最高5890、最低5160、平均5544。矿体形态为细脉状矿体。五、号矿(化)体分布于矿区中部,矿体产于张扭性断层(F5)中,矿体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矿体产状3003107883,与断层产状一致。地表矿体推测长1600M,出露标高9201060M。地表仅有TC07、TC11二个槽探控制;深部有PD14穿脉平硐控制,控制标高818M,掘进深度222M。矿体最厚034M、最薄019M、平均厚度024M;沥青工程品位最高9250、最低5240、平均7330。矿体形态为脉状矿体。六、号矿(化)体分布于矿区中下部,矿体产于张扭性断层(F6)中,矿体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矿体产状1201507085,与断层产状一致。地表矿体推测长1500M,出露标高9601040M。地表有TC08、TC1601两个槽探与两个地质点(D71、D72)控制,深部按20米的中段施工了PD2401、PD2402、PD14三个平硐;其中PD2401、PD2402平硐沿脉掘进长度为70M、150M,PD14为穿脉平硐。该矿体施工了坑道工程的地段控制程度高。矿体最厚050M、最薄018M、平均厚度025M;沥青工程品位最高9130、最低4500、平均6083。矿体形态为脉状矿体。七、号矿(化)体分布于矿区西面号矿(化)体的南东面约200M,矿体产于张扭性断层(F4)中,矿体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矿体产状3203308082,与断层产状一致。地表矿体推测长700M,出露标高9401020M。地表有TC12、TC16二个槽探和二个物探异常控制,深部未有工程揭露。矿体最厚030M、最薄019M、平均厚度025M;沥青工程品位最高9250、最低7020、平均7885。矿体形态为细脉状矿体。八、号矿(化)体分布于矿区南东角,矿体产于张扭性断层(F8)中,矿体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矿体产状1101307080,与断层产状一致。地表矿体推测长500M,出露标高910980M。地表未有槽探控制,深部距地表20米施工了PD18、PD1701二个平硐;两平硐相距310M,其间见三个采矿老硐。平硐为穿脉平硐。矿体最厚070M、最薄048M、平均厚度059M;沥青工程品位最高9260、最低3000、平均6714。矿体形态为脉状矿体。九、其它小矿化体由单个探槽与物探高精度磁测异常点控制的矿体。矿体规模小,由单工程控制的矿体,矿体控制程度低,主要有、,详情见表41。表41矿体推测长度、厚度、品位一览表矿体号探槽编号推长M平均厚度M沥青品位产状矿体特征TC09150019717013081位于号矿体的北西侧约30M,矿体受裂隙控制。TC1003110517280313551位于矿区的南西角,矿体受裂隙控制,矿体厚度大,品位低。TC1501130048250011085位于矿区的南东角,矿体受裂隙控制。PD15100025850012070位于矿区的东部,矿(化)体受裂隙控制。TC180130047310012978位于号矿体的南西侧约5M,矿(化)体受裂隙控制。磁测异常400不清不清不清位于矿区的南西角,矿(化)体由四个磁测异常点控制。磁测异常170不清不清不清位于矿区的北部,矿(化)体由三个磁测异常点控制。矿化异常1100不清不清不清位于矿区的北部,矿(化)体由地表矿化异常点控制。第三节矿石特征一、矿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矿区天然沥青矿为脆沥青。矿石颜色呈黑褐色黑色,致密块状,性脆,具贝壳状断口,光泽由暗淡到光亮,硬度不一(26级),比重轻(109112G/CM3)。矿物成分为沥青、胶质混合体和少许粘土矿物,有微量的砂屑、石英、玉髓等副矿物。矿石具隐晶质结构,薄层状、透镜状构造,显微镜下具流动状构造。矿体为充填型,与围岩界线分明,易于识别和手选。地表天然沥青矿风化呈粉沫状,比重变轻(小于110G/CM3),极易燃烧,点火即燃,有浓厚的沥青味,燃烧后炸裂成碎块。氯仿沥青含量在20以上,高的达90以上。燃烧发出的热量很高。矿石为胶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沥青为主,另有少量胶质混合体和少许粘土矿物。二、矿石的化学成分据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分析测试中心测试,矿区天然沥青矿的化学成分见表42。表42莲花天然沥青矿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样品号CHNS1667766012622563285056383977551846624654064112758362768195从上表得知其莲花矿区天然沥青矿的化学成分的平均含量为C6508、H622、N138、S662。据成都理工大学能源石油工程实验中心测试,矿区天然沥青矿的氯仿沥青A分析测试见表43。表43莲花天然沥青矿的氯仿沥青A分析测试结果表氯仿沥青族组分样品编号氯仿沥青A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柱留非烃TC10H83181747482904674712PD02H2681310126964437211638PD02H2KH20961010886748296892517矿石物质成份特征(由广元圣通矿业有限公司提供)沥青含量A289760,平均8086,灰分含量1044327,平均1249,其它成分3517099,平均665,化学成分指标完全可以达到沥青加工厂的实际生产要求。第四节矿石类型和品级一、矿石自然类型矿区沥青岩为脆沥青,颜色呈黑褐色黑色,致密块状,性脆,具粗糙的贝壳状断口,光泽由暗淡到光亮,硬度不一(26级),比重轻(110150克/CM3)。地表矿石风化呈粉沫状,比重最轻(110120克/CM3),极易燃烧,点火即燃,有浓厚的沥青味,燃烧后炸裂成碎块。二、矿石品级矿区矿石品级,总的变化为矿体薄2030CM、品位高,一般在8595。矿体厚1M、品位低,一般在2855。第五节矿体围岩和夹石矿体顶底板围岩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石灰岩。围岩蚀变主要有碳酸盐化、褐铁矿化等。矿体与围岩为断层、破裂面接触,对矿体顶、底板的稳定有较大的影响。矿体中未见夹石。第六节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一、矿床成因四川省广元地区含沥青质相对较高的地层层位主要有寒武系、志留系、侏罗系。其中寒武纪长江沟组(CJ3)和志留系罗惹坪组、新滩组是滨海相沉积,侏罗纪早期是一套网结河流、湖泊相沉积。岩石富含动植物化石和有机物,而天然沥青矿正是它们后期演化变质的产物。19661979年石油部在青川碾子坝石油钻探中井下600M处还发现有沥青的存在,这证实沥青是来自深部的物质。这为后期天然沥青矿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来源。广元地区是北东向龙门山构造带的前缘冲断带,区内印支晚期至喜山期的构造活动均较强烈,形成了较多的褶皱、断层构造。同时,本区相关航磁、重力等异常显示,区内深部有北西、北东、东西向三组断裂在此交汇,为区内深部石油和油页岩等含沥青的物质向上运移提供了热源动力。矿山梁背斜近轴部地区受构造的影响,在该背斜的两翼和倾伏端形成了大量垂直背斜轴部的横向裂隙、斜向裂隙及部分地层的层间破碎带,其中具一定空间的张性裂隙为天然沥青矿和的形成提供了赋矿的有利空间,特别是构造裂隙的交结点,对成矿更为有利。矿区内矿石经岩矿鉴定结果表明,矿石内沥青质具流动构造;同时从矿区矿体赋存特征来看,均表明成矿物质是由下向上运移到有利的容矿空间后。在后期漫长地质时期中,经变质、风化等地质作用后形成天然沥青矿。而部分变质较轻的成矿物质,尚未完全固化而呈半固化的胶体状态。故本区天然沥青矿的形成是经历了物源形成构造热力驱动成矿淀积后期变质改造的成矿过程。该区具备了天然沥青矿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构造活动、容矿构造空间、后期变质作用等条件。二、找矿前景矿区位于龙门山印支褶皱带,矿山梁子背斜北东倾末端。该区有油气资源与天然沥青矿产出。在矿区的南西面为青川县田坝严家山沥青矿,该矿现以开发利用,与本区为同一成矿构造背景,地理位置非常有利于找寻沥青矿。研究表明,该区天然沥青矿具有物源、构造、岩性“三位一体”的生成条件,首先深部要有石油、油页岩的物质供应;第二要有区域大构造、推复体“天窗”、发育的区域构造交汇、发育的导矿容矿构造;第三要有破碎的、层厚中等的、孔隙度较大的岩石。总之,矿化普遍发育,矿化体较多,厚度小,局部变厚的特点。目前发现的矿体规模均不大,具有矿体化点多、单个储量小、找矿难度大的特征。本区矿体赋存层位、岩性、岩相、构造,乃至成矿物质来源等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均可与青川县田坝严家山沥青矿床类比,沥青成矿地质条件十分良好。矿区现发现的沥青矿体主要顺断裂分布,在矿区的南东角发现有厚大的沥青矿体存在,并见许多采矿老硐。因此,在矿区的南东角,应是下一步勘查工作的重点。第五章矿石初步可选性试验广元圣通矿业有限公司将天然岩沥青加工成CBL系列改性剂。改性剂加入到普通石油沥青中后,使石油沥青具有优越的高、低温性能,良好的抗车辙和抗剥落性能;同时天然岩沥青广泛用于建筑石油沥青、油漆、石油钻探等领域。第一节矿石物质组成一、矿石矿物成分矿区天然沥青矿为脆沥青。矿物成分为沥青、胶质混合体和少许粘土矿物,有微量的砂屑、石英、玉髓等副矿物。二、矿石化学成分据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分析测试中心测试,矿区天然沥青矿的化学成分见表51。表51莲花天然沥青矿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样品号CHNS1667766012622563285056383977551846624654064112758362768195从上表得知其莲花矿区天然沥青矿的化学成分的平均含量为C6508、H622、N138、S662。据成都理工大学能源石油工程实验中心测试,矿区天然沥青矿的氯仿沥青A分析测试见表52。表52莲花天然沥青矿的氯仿沥青A分析测试结果表氯仿沥青族组分样品编号氯仿沥青A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柱留非烃TC10H83181747482904674712PD02H2681310126964437211638PD02H2KH20961010886748296892517矿石物质成份特征(由圣通广达公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沥青含量A289760,平均8086,灰分含量1044327,平均1249,其它成分3517099,平均665,化学成分指标完全可以达到沥青加工厂的实际生产要求。第二节选矿流程一、选矿选矿车间对原矿进行人工分选,经实验室检测合格后,在进行分类和配矿。粉碎车间将配好的标准矿经皮带输送机运至棍式粉碎机,将原矿粉碎至35MM的颗粒,由斗式提升机送至粗料仓,将粗料仓的原矿除铁后,由螺旋输送机送至环磨机细碎,再通过分级机选出合格粒度的矿粉至成品仓,将合格的矿粉进行计量包装。详见图3工艺流程示意图。二、产品型号的编制广元圣通矿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川北岩沥青改性剂有三种不同粒度级别的产品,用“CBLX”型号来表示不同粒度级别的产品。C“川”字拼音开头大写字母图3B“北”字拼音开头大写字母L“沥”字拼音开头大写字母X阿拉伯数字作为型号识别序号三、产品质量指标原材料质量指标与产品质量指标见表53、54。表53原材料质量指标项目高品位低品位外观黑色、黑棕色黑色、黑棕色氯仿沥青A3030灰分2070杂质1010水分22表54产品质量指标第三节产品说明北京圣通广达公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的下属广元圣通矿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制定了“川北岩沥青改性剂”的企业标准,该标准已由广项目CBL1CBL2CBL3外观黑色、黑棕色黑色、黑棕色黑色、黑棕色氯仿沥青A202020灰分303030水分222粒度M753818软化点200200200元质量技术监督局登记备案,标准文号Q673535472022010。第六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本次在进行各项野外地质工作的同时,对区内水文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进行了调查测定,初步认识如下。第一节水文地质一、地形、地貌、水文及气象勘查区属四川北部边缘米仓山中山与川北的低山的交接地带。为四川省盆地北部盆周山区,南东部具低山地貌特征,切割相对较小,地形较缓;西北部具中山地貌特征,切割相对较大,地形较陡。区内沟谷纵横,水系不发育,主要为一些季节性冲沟。海拔600M1085M,相对高差约485M左右。切割深度一般200350M。属低山中等切割地貌。勘查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寒夏凉,年平均气温1415,一月最低气温8,七月最高气温365,年平均降水量9001100MM,大多集中在79月,无霜期200220天,适宜长年进行矿业开发。二、地表水区内以中切割缓坡地形为主局部为中切割陡坡地形,冲沟以“U”形多见,“V”形少见。斜坡处多呈悬崖陡壁,溪流少见。地表水系不发育;矿区大池塘处,由3条支沟汇合成一条主沟。其支沟呈树枝状展布,为季节性冲沟,夏季其流量在1020L/S,冬季基本无水。在庙子岭可见数条季节性冲沟小冲沟。矿区沟谷水系与矿区外围无水力联系,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因此矿区沟谷内水量大小受大气降水强度的制约。三、含(隔)水层特征勘查区分布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中统与三叠系下统。侏罗系中统千佛岩组(J2Q)和白田坝组(J1B)。主要岩性为泥岩、粉砂岩组成;含水性弱,属弱含水层。三叠系下统铜街子组(T1T)和飞仙关组(T1F)。主要岩性为中厚层状石灰岩,泥岩、泥灰岩等;含水性弱,属弱含水层。施工的坑道内一般均少见有水,个别坑道内见水。无水坑道占8085。在坑道PD021中的水主要在坑道顶部以渗透的形式滴下来,水量在冬季可达0102L/S。区内沟谷有第四系亚砂土,卵石孔隙含水层。厚一般35M,岩性松软,孔隙率高,易于排水。四、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矿区的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区内大气降水较丰沛,地下水补给量较丰富。本区地形坡缓处,地表水的径流排泄较慢,地形坡陡处,地下水的径流排泄较快。从野外调查情况看,同一支沟上游流量明显小于下游,由此显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溪沟是地下水排泄的场所。五、矿床充水因素根据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矿床的充水因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第四系残坡积和冲洪积物中的孔隙水受大气降水直接补给,由于该岩层透水性好,加之局部地形陡峻,降水渗入后不易存留,对矿坑不构成威胁。2、基岩裂隙水仅在沟谷中见泉水露头,但流量小,一般在005L/S,岩层赋水性弱,老矿坑中见积水,因此基岩裂隙水对矿坑影响较小。3、大气降水大气降水为矿坑充水的主要因素,降雨强度越大,充入矿坑的水量越多。但矿体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矿坑可开挖明沟自然排水。4、地表水矿体局部横跨沟谷,当矿坑靠近沟谷时,沟谷可能通过现有的断层破碎带及裂隙带或第四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