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下册)教材教法介绍_第1页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下册)教材教法介绍_第2页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下册)教材教法介绍_第3页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下册)教材教法介绍_第4页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下册)教材教法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下册)教材教法介绍西城教育研修学院张春明第一部分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教学质量抽测情况分析一、期末教学质量监控命题说明本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的性质,是对学生一个学期语文学习的水平测查。因此命题的过程中努力体现以下几个原则1注重对于“双基”的考查命题的指向应该多为学生应知应会、扎实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中绝大多数考查内容、命题形式也是学生所熟悉的。试卷中基础题、较难题、难题的比例安排是532,目的在于关注基础,考出层次。2注重对于知识、能力“全面”掌握的考查一方面,从知识来源角度看,关注全册教材,命题覆盖面要广,尽量涉及到全册书的每一篇精读课文;另一方面,从知识结构角度分析,力求覆盖全册书的重点训练内容,从而体现教材的能力培养目标。如对于认读字的掌握情况就通过题干出现、短文复现、选择读音等形式进行了测查。3注重考查知识、能力的灵活运用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难度的递升、学生学习能力要求的提高,命题时不但要考虑对于知识、能力积累的考查,同时关注对于“活用知识能力”这一素质的测查。如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选择名言,意在考查知识的“运用”。二、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数据统计本次期末质量监控之后,对全区10所学校,873份试卷进行全面的数据统计,情况如下表1全区各项成绩统计项目名称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不及格率总成绩931182009990010语基554770509820180一类文二类文三类文四类文习作275054603600900040朗读981在以上样本中,抽取六校6个教学班,160份试卷进行了样本分析,情况统计如下表2各题得分率统计表题号题目应得分人均得分得分率得分率排序一看拼音写词语877196435二按要求做1093293597三组词语658196824四把词语补充完整437092978五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653095776六读名言,填序号329698541七把诗句补充完整329497922八判断正误438997343九阅读短文,然后按要求做16142489009短文一76509286短文二97748600表3重点考查项目得分率统计表(2)六班习作情况统计切合题意人占基本切题人占不切题人占审题能力976063533313101250能够表达人占基本能够人占不能够人占表达情感12175633521884250内容具体人占比较具体人占不具体人占内容方面7748137647507438条理清楚人占有条理人占只写一段人占条理方面13181882918135313语句通顺人占比较通顺人占基本通顺不通顺语句方面1006250472938127501063标点正确人占大体正确人占基本不会人占标点运用1438938159382125错别字平均字数错字总数人均错字总扣分人均扣分无错字477540415111508611三、期末质量监控情况简析(一)取得的成绩1日常教学中“双基”落实较为扎实。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较为扎实。试卷中诸如“看拼音写词语、按要求做、把词语补充完整、在括号里填适当的词语”这些涉及本册到的字、词、句、基本知识的题型得分率相对较高,得分率普遍在95左右,说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强调的重视“双基”的落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而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2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如“读名言填写序号”、“判断正误”等试题侧重考查学生对于相关语文能力的灵活运用,其得分率超过90,说明老师们注重了在日常的教学中,立足课堂、依托文本,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3复习查漏补缺、巩固知识能力的作用。通过质量监控试卷的分析情况来看可以看出我们的复习时卓有成效的。(二)反映出的不足及相关教学建议“双基”的教学仍需常抓不懈。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仍有不足。特别是在“双基”教学中更要贯彻“面向全体”的基本教学理念,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面对每一个学生。案例1在抽调的试卷中我特意仔细翻阅并分析了一个班的试卷,此班平均成绩不足89分。翻阅之前我主观推断可能是因为作文成绩偏低造成总成绩不理想。可分析后的结果却是,此班基础知识掌握薄弱。三分之一强的学生预计成绩不足50分。其中更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偏低。这一现象更加说明“面向全体,夯实基础”的重要性。建议方法引导得当培优补差并重2“阅读能力”地培养要给予重视。表4重点考查项目得分率统计表(1)阅读短文题号题目各小题应得分人均得分得分率填空。21879313阅读短文(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1798900画出康熙为什么要捉萤火虫。10848406联系上下文解释“异口同声”21788900三个“”的作用21628094九阅读短文(二)康熙读书有什么特点21628094(1)理解能力需要加强培养案例2以阅读短文(2)第三小题“想一想,通过短文第一自然段中的三个你读懂了什么写在横线上”为例。意在考查学生对于本段描写内容的理解。从试卷各题得分率的整体来看,本题得分率不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在于掌握理解的方法结合上下文理解。上文中列举的康熙读书涉猎之广;下文中“只要是能找到的书,他几乎都要研读”清楚地点明其“读书多”的特点。如,学生作答“他是一个高尚的人”“那些东西都是皇帝必须会的”等等,都说明学生对于方法的掌握存在短板。建议关注方法梯度训练形成能力逐步内化(2)概括表达能力地培养需引起重视案例3阅读短文(一)第三小题“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写在横线上”;阅读短文(二)第五小题“读短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想一想,康熙皇帝读书有什么特点写在横线上。”这两小题,得分率都仅为89左右。题目的考查目的在于关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全面、准确、简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作答中出现的学多错误与其概括、表达能力的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全面,缺要点。如阅读短文(二)第五小题做答“试书上写的灵不灵”“很爱看书,在夜里还连夜看书”“读书时喜欢换着花样”不准确,不能说明白要点。如“不轻易相信书上说的话”;阅读短文(一)第三小题做答“如果不珍惜现在的童年时光就回不去以前了”不够简明。如“他想试一试古代人用萤火虫能不能看书,起初不清楚,后来也很模模糊糊”建议借助一般句式指导说通顺(陈述句不能直接引用语言尽量不假设)明确要求,学会自查(3)阅读习惯立足日常,形成体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反复强化的过程。在本次质量监控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反映在答题中的问题,究其原因与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丢题落题、不按要求答题、出现明显错误不能及时改正等现象,情况较为普遍,说明其习惯的养成不够牢固、不成系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立足日常、把握契机、引导学生养成习惯,形成系统。3阅卷中要严把质量关。阅卷的过程中存在着漏判、错判、执行评分标准不够客观地的现象。第二部分四年级下册教材介绍一教材各单元主题本册教材编排结构与前几册教材一脉相承,仍然按专题分组编排。各单元主题如下,为了便于便于单元备课,建议各位老师像以前一样将各个专题写入目录。二教材基本结构(一)全册结构全册共8组课文。每组包括单元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语文园地8个。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认读字表生字表(一)、会写字表生字表(二)(要求认读200个字,会写200个字)。以上编排体例都与前几册教材相同。与四上教材词语编排结构相同,本册教材后面没有编排词语表,而是将各课涉及到的要求掌握的词语集中编排在单元后的词语盘点中。其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组别主题组别主题第一组走遍千山万水第五组热爱生命第二组以诚待人第六组田园生活第三组大自然的启示第七组执著的追求第四组战争与和平第八组故事长廊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单元后的“读读记记”中。(二)单元结构单元内部由导语、精读课、连接语、略读课、(词语盘点)语文园地等内容的编排结构与三年级教材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册教材中每组课文由23篇精读课文和12片略读课文组成,编排时同四年级上册教材一样,精读、略读课文两者交叉。目的在于,通过了略读课的安排,一方面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习得的阅读方法、积淀的情感、领悟的表达方法等,从而使积累与运用相衔接。(三)单元中其他内容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读和要求会写的字,还有相关的课后练习题;精读课文后,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对略读课文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其中第三组(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组(田园生活)单元教学中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第三部分依托教材特点,提高教学实效性之一不断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一关注“导学”系统编排,引导学生“多元”积累语文课文,是一篇篇鲜活的语言范例。通过文本的阅读,学生不仅仅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学习文章的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积累文章中的语言、丰富个人的情感体验从而以读悟写,从读学写,为表达能力的形成打好基础。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教材的导学系统,深入揣摩编者意图,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学生在道学系统的引导下习得知识、巩固能力、陶冶情操、滋养心性。1研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学习指向。本册8个单元导语既提示了单元学习内容,点明专题,布置学习任务,又通过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阅读兴趣,同时,有的单元导语还布置了单元学习任务、点明了单元学习的重点内容;有的单元导语指出了学习的流程与途径。2揣摩文间“连接语”,回顾单元学习重点,明确略读课学习任务。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的“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加强在精读与略读课文中间的联系,同时,明确地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学习方法的迁移,对略读课文学习的开展起到了指名学习方向、明确学习任务的作用。3把握文间“学习助手”,培养阅读能力与习惯。本册仍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助手,强调自主学习意识。助手之一“泡泡框”。精读课文中仍然以泡泡的形式出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质疑问难能力。泡泡的内容大致有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的;引导想象的;体会文章结构特点的;引导课外阅读的等等。助手之二“课后练习题、思考题”本册精读课文一般安排三道题第一题,引导朗读、背诵,重视语言的积累;第二题,侧重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第三题,加强词句训练。有的课文后安排了选做题。为了加强自主学习意识,本册仍以学习伙伴的语言方式,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提问题、谈感受、讨论交流,以便让学生把自主学习化作经常的行动和习惯。本册在理解内容深度上、阅读方法的要求上,较前几册均有所提高。梳理本册教材的学习助手(泡泡、课后练习题),我们不难寻觅到对于学生能力培养重点根据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段,体会其在课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引导揣摩表达方法,从读学写。引导边读边想像、联想。引导理解题目,发挥解题的多元作用。(指导定题、揭示重点内容、感知内容等)引导边读边理解、边读边质疑。理解的方法要指导。(揣摸编者意图)质疑的质量要不断根提升。(无疑、生疑、善疑、解疑)4以导学系统为“拉手”,关注多元积累。本册教材一如既往关注积累。安排的积累内容比较丰富,目的也比较明确。具体讲1、2、3、7、9、17、19、21、23、25、27、31等课后都安排了相关的积累内容。面对教材的这一显著特点,需要我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积累单纯机械地背诵、抄写不是积累的本质。语文课堂学习要引导学生积累些什么就语文课堂学习所涉及的诸多因素而言,引导学生积累的无外乎以下几类知识类、方法类、语言类(好词佳句、语言规律等)、习作素材类、学习方式类、思想情感类。可以说涉及到“三维”的各个层面。什么时机引导学生积累一方面,不能为积累而积累,将积累模式化、固化。另一方面要择机积累。第三,有些内容需要引导学生及时积累。通过什么方式引导学生积累读、背、说、写、用等等都是可供选择的方式。积累与运用的个关系首先,积累要追求长远效果,也要追求阶段效果。其次,我们要为学生搭设积累与运用的桥梁借鉴。第三,要为学生适时创设运用积累的环境。二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一)教学方式现状分析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为“问题导学式”,大问题套小问题。“省时、高效、目标明确”是它的突出特点。因此,这一教学方式不能也不应该被全盘否定。但其弊端在于在这一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长此以往学习的积极性必将受挫。理想的教学方式是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在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感悟。(二)“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三)“情境教学”的分类与操作形式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一般分为“创设生活情境”与“文本情境”两类创设情境的途径初步归纳为以下六种1生活展现惰境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案例1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战争场面视频2实物演示情境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案例2高连伟乡下人家实物(相机)3图画再现情境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7课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案例3陈胜昔鱼游到了之上中()画鱼理解难句()看插图想象人物语言4音乐渲染情境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案例4木笛江河水渲染气氛5表演创设情境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案例5白杰生命生命像作者一样手拢飞蛾的感受6语言描述情境以上所述创设情境的五种途径,都是运用了直观手段。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案例6张秋月触摸春天语言情境(四)“情境”创设的时机与目的大小结合,目标多元。三合理设计“训练”,引导学生“一练多得”任何学习能力形成的的过程都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我们要以形式多样、目标多元、时机恰当的训练来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例如本册要重点教会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阅读方法,这项内容在语文园地八“交流平台”中,才以对话形式,渗透阅读中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若在此时才意识到它的存在及其重要性,可能训练的效果不会太好。我们要首先明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要求全面、准确、简明,其次要以日常教学内容为载体,在不同的课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揭示、操练、运用相关的概括方法,达到相关的概括要求。使学生的此项能力的形成水到渠成。老师们可以举一反三,适当梳理训练重点,确定训练梯度。四适当引导“回味”,“求深”“求异”“求法”“求整合”(一)初识“课中回味”“回味”原意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适时地停一停、站一站引导学生回看经历过的学习过程,在这再一次的关注中让学生获得真知。下面我们通过几个片断案例来思考它的具体操作形式与种类。(二)“课中回味”的分类与操作1适时“回读”,了解表达方法案例7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写作的特点之一,即是“通过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精神”。教学中学生通过画批、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感悟到伽利略宣布公开试验后别人对他的谴责、猜疑、辱骂等态度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学到这儿,已不止一次写了别人的表现,请你再来读读人们的表现,从别人的表现中,你对伽利略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深入思考能感受到写别人是为了更加突出伽利略那种坚持试验的态度。这时教师用一段导语点明,课文通过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对伽利略的辱骂、猜疑的描写,更加衬托出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使我们感受到伽利略从产生疑问到反复试验再到公开试验,需要顶着多大的精神压力,需要冒着多大的风险。这样一来,既渗透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又进一步理解了人物的精神。既渗透了写作方法,又没打断理解人物精神这条线索,可谓一举两得。2引导及时“回看”,加深感悟案例8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试讲过程中学生对于“中华不振”的理解留于表层,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层次第一,导语激情是啊伯父说的“中华不振”让周恩来这个12岁的少年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出示幻灯2中华不振以及“振”的解释)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这里“振”是什么意思吗第二,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体会“中华不振”。同学们,我们了解到了中华不振这个词语的字面意思,但这简单的四个字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此时,文中的周恩来和我们一样并不了解。当他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背着大伯闯进租界地后,他才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第三,研读文本。第四,引导“回感”。今天我们抓住了周恩来的所见、所闻,走入了他的内心世界,也让我们随着他的所见、所闻、所感,真正地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那就是(导读)教师导语一当时,中华大地民不聊生,可在这租借地里(学生齐读“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教师导语一在租借地里,中国人的遭遇令人同情(学生齐读“她原指望只能劝劝那个妇女。”)此时此刻,中华不振在同学心中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四字词语,而是一幅幅泣血的画面。3运用“回批”,加深感悟案例8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1课搭石一课教学片断。(三)“课中回味”要注意的问题1把握时机“课前回顾”勾连两课时的教学内容“课中回忆”立足重点教学环节适时回忆“课后回看”教学将止,及时小结2明确目的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而言其承载的“回味”的目的不同、对于不同的学习个体,其接受的“回味”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课中回味”的目的(或者说教学效果)无外乎以下几类“求深”在回味中加深了理解与感悟“求异”在回味中丰富了理解与感悟“求法”在回味中习得了阅读、表达方法“求整合”在回味中增强了对文本的整体认识五立足常规,丰富课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关注并实践的课型若按照教学内容分大致可以分为阅读课、习作指导课两大类;若按照教学过程分又可分为预习课、新授课、复习课的课性。能否在此基础上适当丰富课型的内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阅读专项训练课1阅读训练课初步定义从广义的角度来讲,阅读指的是看(书报等)并领回其内容;常规的阅读教学指的是以一定的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在阅读感悟的古过程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习得并运用相关的阅读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我们所要进行的阅读教学应该如何归类呢我个人认为它应属于广义阅读教学的一类课型阅读训练课,即以一定的、较为明确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为主要目的(这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依托一定的文本,引领学生在读、议、悟、练的过程中,逐步达成学习目标。2阅读训练课要注意的相关问题1、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文本的读者、知识的拥有者、学生阅读历程的同路人、方法习得的点拨者、能力提高的引领者。2、教学时机的选择可以以略读课课文(全文、片断)为载体,以明确训练目标为方向,设计“阅读专项训练课”。引导学生在略读课的学习过程中把自读、自悟落到实处。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因此在“阅读专项训练课”设计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研读教材,统观内容,把握体系,设计训练点是基础(2)选择教材,合理调序,形成训练序列是关键3阅读训练课核心教育价值简说在于透过阅读体验获得方法、增长技能、加深体验、培养习惯。4阅读训练课的目的简谈虽然我们说阅读训练课是以较为明确的训练点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但在教学重要考虑目的的多元性。以下几个层面的目标都应有所关注(1)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要力求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的积累语言、积淀情感、把握语言规律、体味表达方法。应该说语言素材的积累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只有为学生建立起相关的语言素材“库”,他们才会在积累的基础上自如运用。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过程中我个人以为以下两个问题要引起重视(2)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方法。句式训练如,读懂难句(结构复杂、内容生僻)、中心句、结构句、运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等等。培养学生的独立的阅读能力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等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自然段、逻辑段、小层次的主要意思。要明确的是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有方法意识,更要有具体的教学操作,如怎样教会学生合并层意概括呢以下操作便可借鉴自问自答引导概括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这个问题主要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整段话的内容。)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每一句写了什么内容(思考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导我们在大体把握段落内容的基础上,去细读文章,从而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哪几句话可以合并为一个层次这段话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每层写了什么(思考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我们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并在此基础上读懂每一层的内容)这几层意思怎样合并成为一段话的意思。(思考这个文题的目的在于引导我们在语言表达方面对这一段话的主要意思进行梳理,从而做到文从字顺)在这几个问题的引导下,我们就可以经过分析、思考、归纳,概括出一段话的主要意思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下面这段话,并一起来思考上面几个问题,试着概括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总之,要有方法的意识,更要关注操作。不要将“方法”泛化,要具体。在操作中要引导学生小结、习得、运用相关的阅读方法。(3)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培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影响是使毋庸赘述的。具体教学中不能将“习惯”廉价化、孤立化。在教学中要有关于培养习惯的相关教学设计,使习惯培养具体化、成系列。那么中年级有哪些阅读习惯在我们的课堂上要特别给予关注呢如引导养成借助工具书开展阅读实践的习惯。任何人在自学过程中,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疑难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是查阅工具书、查阅资料。中年级学生除能使用字典外,还可以练习查字典,阅读浅显易懂的书报。引导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多读”是十分重要的。但要“其义自见”,就要“口诵心惟”,就是边读边思考。有口无心的读,读得再多,也达不到“其义自见”的地步。引导养成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中要不断生疑质疑释疑”。这些学习经验,是值得借鉴的。因为在读书中提出了问题,学习就有了目的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课文理解的透彻一些。但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角度来说,应当指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又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因此,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知疑善问的习惯。课上要引导学生质疑,教师要为学生的质疑提供机会。要教学学生质疑,质疑的范围解决根据什么提问题提什么问题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小组合作独立思考请教师长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边读边动笔的习惯读书强调五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手到”“动笔墨”就包含读书时做各种记号或写笔记、写感受。读书时动笔,即使是在书上做一个简单的符号,也是经过思考的。如果写笔记,或加批注,就更需要多读几遍,反复思考,所以说“手到”可以带动“眼到、口到、心到、耳到”。另外,读书时动笔还可以集中注意力,有利加深理解,便与复习,还可以积累材料。对中年级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在书上圈点勾画,至于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除“圈点”一般表示值得注意的地方以外,其他符号,可以按个人的习惯来用,但一种符号,前后要表示同一种作用。养成复习的习惯复习是增强记忆的有效手段。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复习。如上完一节课,让学生用极短的时间想想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每读一篇课文之后,让学生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作者问什么要写这件事,是怎样写这件事的,有什么特点,自己学到了什么,这一课和过去学的课文有哪些联系使学生会及时复习小结,养成随时复习总结的习惯。(4)要引导学生读中学写。读、写本为一家,因此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要把握写的时机、找准写的训练点,使学生在适度的片段练习过程中更加深入、全面地解读文本,形成能力。(5)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情操。人教版教材选文的人文性都比较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这一优势,做到“文意兼得”,使阅读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学生学习做人路上重要的经历和体验。最后,我想强调任何目的的达到,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考虑达成多元目的的基础上,清醒的认识到目的明确性、层次性、阶段性,要循序渐进,合理设计,逐步达成。5阅读训练课型教学模式小议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果一类课型没有一定的教学模式可循,教学秩序无从谈起、教学质量难于考量;但同一类型的课都上成一种面孔,也是一种悲哀。就阅读训练课而言属于技能训练课型,简而言之,一般情况下训练型课程的大体流程是前测(练习、主观考量)精讲(感性到理性理性到感性)观摩(范例引路)练习(关注自主)后测(师评他评)我个人认为更适合“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即,统观教学内容,把握不同内容的一般特点,在围绕宏观的教学目的构建起一系列的教学模块,如词语百花园、我来静心读、训练大本营、方法盘点所、我的小练笔、阅读中间站等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异同合理选择、搭配相关的教学模块,组织教学。要注意的是1、模块设计的原则系统性与个性兼顾;发展性与基础性并举(模块背后的教育价值、教学操作值得关注)2、模块选择的原则根据内容选择,讲求模块的联系。(举做菜一例,强调模块选择力作学情、明确训练目的两者是关键)3、模块使用的原则有模式,避免模式化;力求教学过程行云流水,教学目的的达成润物细无声。(二)佳作赏析课我们也可以利用“略读课”、“习作评改课”等契机,适当地引入“佳作赏析”课这一课型。1什么是“赏析”赏析是鉴赏的一个过程,是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要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影响,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观点和兴趣加以借鉴。2“赏析”什么文本的题材、体裁等不同,赏析的角度也应有不同,如(1)文章的结构(2)表达方法(3)文章的主题(4)人物设计(三)习作交流评改课作文的修改,不只是修改的技巧和使用某些修改符号的问题,如果学生不愿意自我检查、也不知道作文有修改的必要时,那么,修改只是玩弄修改技巧,而对作文质量的提高毫无意义。“习作交流评改课”核心在于“交流”。是指学生在“明确要求”的前提下“师生、生生多主体之间围绕重点积极互动”使学生在“交流中”达到“克己之短学人之长”的修改目的。之二努力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性一习作教学内容简介四年级下册教材中安排的八次口语交际,内容分别是组别口语交际内容习作内容第一组走,我们去春游校园里的景、物、事第二组以诚待人的事情说说我的心里话第三组大自然的启示第四组小小新闻发布会看图写想象第五组写热爱生命的人和事第六组写乡村生活的感受第七组写敬佩的一个人第八组向你推荐一本书自由表达这些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与各组专题联系紧密,使学生有的想说、有的可说、有的能说。同时,大部分习作内容与口语交际的内容相结合,从而更为鲜明的体现“由读到写”的理念。二习作重点要求1会自拟题目,能依据题目内容确定写作重点2记叙中要按照一定顺序。(行文要有序)3能记叙具体事例,写清楚事情的过程、并学着描写人物。(内容具体)4语句要通顺,力争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语言生动。(表达顺畅)5写完后要认真修改。三习作教学建议(一)习作教学流程情境化、活动化激发兴趣课程标准提出,“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法”,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就是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教材在有关习作的提示中,没有为习作命题,只是提出一个范围,而且所提的范围较为宽泛,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给学生留有较大的自由,为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空间,同时也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供了可能。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又应该如何去做呢我想,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主要是,精心引导,通过设计语言、运用学生熟知的事物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写身边熟悉的人、事、物,表达真情实感,从而为学生的习作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激发习作的欲望。(二)训练重点、难点分散化大作文、小练笔有机结合“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本册内安排了三次小练笔,分别是“想象人物的表现”“读课文后的感受”“想象周围的人议论的情景”。教学中可以由读到写,不要受教材内容安排的局限,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安排的实际情况,多布置一些适合中年级学生的练笔内容。“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可以随堂练习,时间一般在半课时左右,当然也可以在课下练习,教师对此可灵活处理。小练笔的要求不宜拔高,更不能将其和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混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练笔,是一种日常的学习要求和学习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记在日记本中,以此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三)习作指导目标多元化语言、方法、技巧一个也不能少1指导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引导学生在叙述中,学会能围绕写作重点,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写具体。是中年级习作的重点要求。“内容具体”,是指学生能根据指定的、自拟的、或补充的题目和选择的内容有重点地表达。在中年级这一学段,对于“写具体”又有不同的内涵三年级,对于写具体的要求是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四年级,对于写具体的要求是依据写作内容有重点地表达。依据写作内容有重点地表达,具体说有两个意思。一是在围绕题目要求,在选择具体材料中选取一个角度,重点表达。二是围绕确定好的写作内容,突出重点内容地表达。中年级,在写具体的要求上,一般针对于把句子写具体;把自然段写具体这两个方面要求。写具体的方法很多,中年级应该逐步掌握细致描写;部分修辞、说明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抓住事物(人、事、景、物)特点表达;总分或概括具体的自然段式在习作教学中,诸如此类的习作相关要求,我们要渗透给学生,是指明确目标,逐步提升习作能力。2指导学生开拓思路、选择素材在习作过程中,如果思维方式有问题,或者思维混乱,思考不够成熟,学生自然不会写出清晰流畅的文章。因此,在作文之前,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做好构思的工作,帮助他们澄清对所写事物的认识,明确作文构思的基本步骤,引导他们理清思路、克服思维定势,教会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立体思维方式。3指导学生迁移作文能力作文专门能力的培养,应该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在领会课文这些方面的特点之后,达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逐步提升,并潜移默化地完成由课文到作文的迁移。因此,教师在课文的学习中,要不断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在内容、情感、表达等等方面的特点,尽量扭转学生在习作时出现的种种问题。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联想、想象、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运用表达方式等种种习作相关能力,并在习作实践中引导运用,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第四部分教学总建议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1立足于“三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